范文网 论文资料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全文)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全文)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第一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与发展简介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将简略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和发展史。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

第一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与发展简介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将简略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和发展史,让我们共同领略这灿烂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奥林匹克 起源

发展历程

引言: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它包括夏奥会、冬奥会、残奥会、青奥会和特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

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奥运的精神是世代相传的,永不停息的。

正文: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古希腊南部一个叫奥林匹亚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创办了古代奥运会

古希腊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的伊利斯城邦,有一个名叫奥林匹亚的小地方,溪流潺潺,林木葱茏,看上去与希腊别的地方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大名,就像今天的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一样,无人不知。奥林匹亚有这般赫赫名声,完全是因为那里举办过古奥运会。

古希腊奥运会是何时和如何产生的,已不可考,但是从希腊这个神话王国留传下来的一些传说中,依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关于奥运会的起源主要有3个神话传说。

第1个传说是,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想把王位传给宙斯,为了考验儿子的能力,决定与宙斯进行摔跤比赛,如果宙斯获胜,便可继承王位。结果克罗诺斯不敌宙斯,败在儿子手下。

宙斯接过万神之首的王冠后,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其中也有竞技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代奥运会。第2个传说是,伊利斯国王与英雄赫拉克利斯打赌,如果赫拉克利斯在一天内,把3000头牛的牛圈打扫干净,就能得到300头牛的奖励。聪明的赫拉克利斯引来阿尔菲斯河河水,很快就把牛圈冲洗得干干净净。可是伊利斯国王不仅毁约,而且想杀死赫拉克利斯。但赫拉克利斯在宙斯的帮助下,杀死了伊利斯国王。之后,赫拉克利斯在奥林匹亚举行竞技比赛来庆祝胜利,以报答宙斯,于是有了古奥运会。第3个传说流传最广。古希腊皮萨城邦的国王俄诺玛诺斯,有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儿希波达弥亚,慕名而来的求婚者络绎不绝。国王听预言家说他将死于女婿之手,于是想出一个既不让女儿出嫁,求婚者又无法指责他的办法。他要求求婚者与他进行驾车比赛,若求婚者获胜,可娶走公主,若输给他,就被刺死。结果,有13位求婚者因赛车失败而丧命。一日,青年英雄珀罗普斯来求婚,尽管珀罗普斯驾着海神波塞冬的金马车飞奔,但是国王的两匹神骏“菲拉”和“哈尔彼那”快如旋风,眼看就要追上,国王已将长矛瞄准珀罗普斯的后心。此时,海神波塞冬显灵,使国王战车的轮子飞脱出去,国王坠地而死。珀罗普斯如愿以偿地娶了希波达弥亚,并继承了王位。为了庆祝胜利,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在今天的奥林匹亚,人们仍能看到珀罗普斯墓的遗迹。

尽管这些神话内容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古奥运会与神有关。虔诚的古希腊人为了让诸神高兴,在种庄稼、航海、打仗等活动中帮助自己,就举办名目繁多的祭神仪式。他们想,既然众神喜欢观看竞技比赛,就将竞技也作为祭品献上,于是,古希腊有奉献给海神波塞冬的伊斯特摩斯运动会、奉献给太阳神阿波罗的皮托运动会、奉献给智慧之神雅典娜的泛雅典运动会等。奥运会是奉献给万神之尊宙斯的,因此成为古希腊影响最大的第一盛会。就像古希腊诗人平达所说,没有任何其他的比赛能比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值得歌颂

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

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3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开始,只许伊利斯王国的公民参加,而且他们必须是历史清白,从未受过处罚的人。直到公元前660年,才允许巴尔干半岛上纯希腊血统的公民参加;到公元前620年,住在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地中具有希腊血统的公民也可以参加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进入到它的全盛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祭神活动的广泛展开,尤其雷斯由伊利斯的地方神上升为天帝,奥运会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逐渐成为全希腊最大的节日。

古奥运会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所以前22届时间仅一天。后来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又延长为两天。从第37届增加少年比赛项目后,时间又延长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开幕式,举行献祭和宣誓仪式,第

二、三四天是比赛的具体内容,第五天是闭幕式,进行发奖和敬神活动。古代奥运会,最初只有一个项目:192.27米赛跑(这个距离是从宙斯祭坛到珀罗普斯墓的距离,叫一个“斯泰德”),比赛时间也只有一天。第一届奥运会的冠军叫克洛波斯。 后来,奥运会的项目逐渐增加,除了短跑(一个斯泰德),又增加了往复跑(两个斯泰德)、长跑(7-24个斯泰德)以及武装赛跑和火炬赛跑。还增加了角力、拳击、赛马车、赛马、五项竞技(跑、跳远、掷标枪、摔跤、掷铁饼)、潘克拉蒂奥(斯巴达人的一种把角力、拳击混在一起的竞技)、游泳、爬绳、拔河等项目。到了公元前5世纪,就连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也成了比赛项目。比赛的天数也越来越多。公元前472年,奥运会被确定为5天。 奥运会通常在6月底或7月初举行。在奥运举办期间,各城邦之间的战争一律停止,如有违反,则对违反者处以罚款。对任何参与奥运会的人,都不得侵犯,否则要被罚款,并遭诅咒。

公元前431-404年,希腊全境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最终以斯巴达战胜雅典而结束。希腊经济在这次战争后由繁荣转向衰败了。各城邦没有力量、也没心情顾及奥运会了。奥运会自此每况愈下。

公元前146年,罗马彻底地征服了希腊。奥运会可悲地回复到初始时期的地方性比赛了。公元393年,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举办了第292届奥运会后,干脆下令废止奥运会,古代奥运会至此结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

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

【奥林匹克运动会五环标志】

当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 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

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每个环代表相应的一个大洲”的说法是正确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

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 这首歌歌词内容如下:

古代不朽之神,

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

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

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

作为你荣耀的见证。

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

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

在奥运史上,吉祥物第一次出现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此后吉祥物就成为构成—届奥运会形象特征的主要成份。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为人们所喜爱的独特形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当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传达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营造奥运会的节日氛围,是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所有奥运会识别项目中的其他形象无法比拟的。

在吉祥物的艺术形式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前,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举办国有特色的动物形象为创作原型,一般是一个物种。1992年后,奥运会的吉祥物出现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虚拟的形体,数量也有变化。1998年长野冬奥会吉祥物有4种,2000年悉尼奥

运会吉祥物有3种,雅典奥运会是2种。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其基本的创作核心是有利于表达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有利于表现主办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有利于市场开发和保护。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

第29届奥运会的会徽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将中国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巧妙的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的、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型。这一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传统的神韵,鲜红的色彩传达的中国文化特有的热烈气氛,寓意丰富的图形,形如一个“京”字 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的人,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 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会徽

无论是一个世纪前的1896年还是即将到来的2008年,希腊雅典选择用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橄榄枝来表达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至高无上的理解和尊重。 1896年,雅典开创性地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原本首届奥运会既没有会徽也没有招贴画,看到的这幅画是雅典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报告的封面,后来被用来代表本届奥运会。雄浑的雅典卫城,手执橄榄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马蹄印。展现在世界面前的奥运会徽古铜色的浮雕散发着浓厚的古希腊气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样

表示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一脉相承的关系。

1900年法国巴黎第二届奥运会会徽

巴黎举办过两届奥运会,虽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为世界博览会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却用他们的热情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两届奥运会的会徽来领略这个城市的魅力。 1900年巴黎奥运会会标的主体是一位身着传统法国骑士服装的女性,右手高举法国的三件传统兵器—花剑、佩剑和重剑,设计简单,却充满了法国味道,从这届奥运会起,女性开始走进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参加了表演项目的比赛。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第三届奥运会会徽

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美国分别举办过两届奥运会,两届奥运会会标的设计风格也有很大差别:早期的写实,近期的则更加抽象。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的圣路易斯举行,会标通过采用“鱼眼”特技展示了主办城市的风貌。由于举办较早,当时的会标还是

通过世界博览会宣传海报的方式出现的。

1908年英国伦敦第四届奥运会会徽

1906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使原本定于罗马举行的1908年奥运会临时易地伦敦举办,而伦敦奥运会却为人们奉献上了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个开幕式。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会徽体现出浓郁的时代风格,跳高运动员的服装,跳高姿势以及身后的煤渣跑道和运动场中间的游泳池,都有着当时的烙印。

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会徽

地处北欧的瑞典和芬兰是现代体育开展较早的国家。历史上它们各自举办了一届夏季奥运会,在会徽中充分体现了北欧人的健美与活力。 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会徽图案浓缩了各国运动员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之情:它描述了一队身形矫健的奥运选手,挥动着各自国家旗帜奔向奥林匹克赛场的情景。从中我们能隐隐嗅到古代奥运的气息。

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会徽

1920年,奥运会选择了比利时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欧洲最繁荣的商业和艺术城市安特卫普。1928年,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浓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运动的人们。两届奥运会在会标的设计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会徽右上方是主办城市的盾形徽章,中间手执铁饼、健壮的半裸男子的让人想起古代奥运会。背景是安特卫普著名的城塔。会标中,参加国的国旗在一起飞卷飘扬,象征着五大洲团结在一起。

1924年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会徽(走自己的路)

巴黎举办过两届奥运会,虽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为世界博览会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却用他们的热情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两届奥运会的会徽来领略这个城市的魅力。 1924年巴黎奥运会会标的主体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间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时附有“第八届奥林匹亚德巴黎1924”和“法国奥委会”的文字说明。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枚会徽,从此奥运会的会徽和招贴画正式分开。

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会徽

1920年,奥运会选择了比利时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欧洲最繁荣的商业和艺术城市安特卫普。1928年,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浓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运动的人们。两届奥运会在会标的设计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对于安特卫普,八年后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会标融入了更多现代因素。蓝色的背景上,一名长跑运动员高举

象征胜利的白色月桂枝。会徽底部飘扬着荷兰国旗色红、白、蓝三色波浪。会徽创造性地将荷兰、运动、胜利、奥林匹克等元素融为一体。

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第一个使用奥运标志的会徽)

两届洛杉矶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932年,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的田径比赛,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则是新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首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 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东道主美国的国旗,奥运五环标志居于会徽正中,代表胜利的月桂枝穿梭其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首次出现在了奥运会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国精神。

第十二届奥运会和第十三届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选定东京为第十二届奥运会的举办地,第十二届奥运会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举行。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奥委会在军方压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无法举行奥运会。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夏季奥运会会址改在赫尔辛基,会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放弃主办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随之流产了。

二战前夕,国际奥委会还选定了第十三届奥运会会址。1939年7月6日至9日国际奥委会伦敦会议将运动会会址选在伦敦。但是这届奥运会也因战争而未能举行。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

现代奥运火炬传递是一个非比赛项目,形式与古希腊的火炬传递相同,它已经转变成为庆祝奥运会开幕的一项重要活动。在1912年6月27日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在他预言性的演讲中指出: “从现在起,火炬手接受了火炬,也接受了传递奥运火焰的神圣使命。让奥运圣火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相互传递,让全世界的青年都时刻准备着,将奥运圣火传遍全球。”

作为庆祝奥运会开幕仪式的一部分,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复兴是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始的,至此以后每届夏季奥运会都要举行火炬传递活动。当时柏林奥运会火炬传递由第一火炬手!Konstantine Kondylis 从奥林匹亚开始传递,直到终点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奥林匹克火焰的神圣力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也成为奥运会开幕的前奏。

现代奥林匹克圣火点燃仪式与古希腊的相同,也是由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点燃的,同时宣读运动员誓言。随后奥运圣火将授予第一位火炬手,这也标志着火炬传递的正式开始。至今,奥运火炬传递的力量仍然影响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

【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图案】

一种直观的简明标志,无需语言解释,即可一目了然。项目图案讲究平面化、线条化,着色也是大块的单色,明朗、大方。项目图案用于此项目比赛的方方面面。

现代奥运会创立以来,每届奥运会均专门绘制比赛项目图案。一般来说,凡奥运会中进行的项目,都有自己的项目图案。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各届奥运会,其项目图案大体取通用的各项目视象形象符号。自1964年以来, 奥运会上出现了代表各个运动项目的象形图案,寥寥几笔便准确而生动地将一个运动项目表示出来, 这不仅扫除了人们之间的语言障碍,方便了国际体育盛会的组织工作,而且成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标志。运动项目象形图案成了奥运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自第18届奥运会以来, 除1976年第21届奥运会沿用上届的项目象形图案,每届都推出了自己设计的图案,颇具鲜明的个性特色。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邮票】

奥运会纪念邮票最早始于1896年4月,它年希腊政府为筹集首届现代奥运会资金而发行的,全套共12枚8种图案,内容有著名雕塑家米隆的杰作《掷铁饼者》、赛车、竞技场、宙斯庙等,再现了古奥运会的悠久历史。从第七届奥运会起,主办国发行纪念邮票的接力棒一直传递至今。比利时在1920年5月发行了纪念第七届奥运会的附捐邮票,分有齿、无齿两种,全套共三枚,图案为奔跑者、马车竞技、《掷铁饼者》,面值分别为

5、

10、15比利时法郎。后来,历届主办国都发行了奥运会邮票。

非主办国首先发行奥运会邮票的是乌拉圭于1924年7月为纪念第8届奥运会而发行的,一套共三枚,分有齿和无齿。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体育邮票总数不满300枚,自1968年以来,每逢奥运会举行就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近千种奥运会邮票,还设计新颖艳丽的小型纪念张,附加图案和文字说明,不断扩大邮票的宣传作用。

随着奥运会规模的日趋壮大,主办国为了筹集资金,利用发行附捐邮票资助盛会。首次用“十”号标明附捐面值的奥运会邮票,问世于1936年5月,由德国发行,全套共8枚,并发行了一枚小型张,邮票上呈现出单杠、跳水、足球、标枪等角逐中的生动情景。据统计,一届中发行附捐邮票最少的是奥地利,全套只有1枚,是在1948年1月为纪念第14届奥运会而设计的,也是奥地利发行的第一枚奥运会附捐邮票。主办国在一届中发行附捐邮票最多的国家是苏联,从1976年12月起至1980年3月,分8组发行43枚莫斯科奥运会附捐邮票,还先后设计6枚附捐小型张,是迄今发行此类邮票的冠军。邮票上的运动员造型生动,神情毕肖,以深浅色彩的强烈对比,给人一种动态美的感觉,属上乘之作。南朝鲜为筹集第24届奥运会的经费,从1986年起就开始发行奥运会附捐邮票,内容有吉祥物等。

亚洲发行奥运会邮票较多的国家是日本,从1961年10月11日至1964年6月23日,先后分6组发行20枚东京奥运会邮票,发行十多万枚。1964年8月20日起又发行6枚小型纪念张,邮票呈菱形,用色简朴,格调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世界上第一套用黄金铸造的奥运会邮票由苏格兰发行,它是为纪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而设计的,全套共10枚,画面展现了举重、足球、跳高、短跑、自由体操等比赛画面,每枚邮票面值八英镑,票幅为41毫米×64毫米,以纯22k黄金铸造,给奥运会邮票园地增色生辉。

这些方寸艺术品被称之为“体育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风貌。以“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知识、美感和享受。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结语: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体育盛会。历史悠久,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她还将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与激情.

第二篇:定向运动的发展

定向运动起源于瑞典.最初只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定向”这两个字在1886年首次使用,意思是: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越过不被人所知的地带.真正的定向比赛于18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的军营营区举行,标志着定向运动作为一种体育比赛项目的诞生.由于定向运动不需要比赛场馆,在比赛中人与自然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此,定向运动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成为公众喜爱并乐于参与的一项体育活动.

1932年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定向运动比赛.1961年国际定向联合会(IOF)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现有成员国五十个.是国际体育联合会总会成员之一.定向运动也是国际承认的奥林匹克体育项目.

1992年,我国以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的名义加入国际定联.1995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在北京成立.从此,我国的定向运动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积极推动定向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全国定向运动锦标赛”和“全国城市定向运动系列赛”.比赛项目不断增设:包括山地车定向、独木舟定向、积分越野定向、夜间越野定向等等,在国内均属首次举办.极大的提升了定向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率和参与者的热情.

第三篇: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最初义和拳同当时清朝大部份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在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发动反对外来势力,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以保家卫国。

转入直隶:1899年,袁世凯在济南就任山东巡抚后,对义和团始终持敌对态度,在其任山东巡抚后严格限制义和团的活动,并从1900年6月开始血腥镇压复起的义和团。在山东遭遇不利情况后,义和团开始向直隶等地转移。

列强介入,对外宣战,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由于克林德曾经枪杀义和团众,此次行为被认为是报复);酿成战争的导火线。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

1900年6月25日,清廷当权派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率义和团六十多人直奔瀛台欲弑光绪,被慈禧太后阻止而未果[10] 。

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余部抵抗。

义和团运动经验教训: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即主要原因)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

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期间曾有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只有辛亥革命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三原》《三原》的主要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它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 这三篇文章的中心课题,是要建立一个“ 公平正直之世” 的理想社会,即“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的地上天国。

洋务运动——“ 师夷制夷” 、“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说,扰是“ 师夷制夷” 、“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

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后四个字“ 中体西用” ,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师夷制夷” 、 “ 中体西用”,也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1. 意义: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2.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 戊戌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4. 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的变化,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5.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6. 教训: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 太平天国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

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8. 戊戌变法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

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9. 辛亥革命说明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

10.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2[10]

经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它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步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中,农民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是一个逆来顺受的阶级,却起义反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是,在中国,农民阶级又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所以,虽然农民阶级不能作为领导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却必然以主力军的身份参与革命,这在旧民

主主义革命失败后发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了成功的验证。[24]

由于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因而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封建势力存在矛盾,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这就决定了它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这些决定了它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又有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这些局限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能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它所领导的一系列运动都失败了。[24]

在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领导革命取得成功,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才能胜利。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和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后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国共合作的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破坏了统一战线。

二十一条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

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不敢立即表示接受。消息一经传开,反日舆论沸腾。欧美列强对日本损害他们在华的侵略权益一致不满,纷纷给予抨击。正式谈判于1915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企图使袁世凯政府全盘接受。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日趋高涨,日本见事态严重,便一面宣布第五项为希望条件,属于劝告性质;一面提出新案,内容与原要求一至四项基本相同,仅将若干条文改用换文方式。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应允。袁世凯指望欧美列强干涉落空,又怕得罪日本,皇帝做不成,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5月9日递交复文

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日本的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袁政府事后也不得不声明此项条约是由于日本最后通牒而被迫同意的。此后历届中国政府均未承认其为有效条约。总之,"二十一条"是要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而且也威胁到美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权益。袁世凯不敢立即表示接受,搞起秘密外交。他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派外交总长陆徵祥、次长曹汝霖和日本代表日置益秘密谈判。在谈判期间,日本侵略军以换防为名,增兵东三省、山东、天津等地,进行武力威胁。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要袁世凯除对第五项条款声明"容日后协商"外,公然承认日本的要求。日本怕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最后也未敢坚持第五项条款。

意图:目的: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

实质: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

第四篇: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授课教师:张公初级中学陈杰

班级:七(2)班

教学内容:蓝球运动的起源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篮球的起源、特点与价值,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篮球的发展趋势。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非常喜爱篮球运动,可以说对于篮球活动有所熟悉,但是真正涉及到篮球基础知识和技术战术等具体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识,那就是一片空白,简单的说他们就是为了玩而玩,并没有过多的去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欣赏篮球及体育运动美的神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篮球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篮球这项运动的热情。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篮球基础知识发展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教学难点:对篮球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r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发明的。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3.05米),把球向篮内投掷,按投中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才逐渐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 当时只是为了给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院的学生们发明一种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他的发明引起了积极的响应。最初,他将两个装桃子的篮,钉在学校健身房楼上看台的两端,以橄榄球作为比赛用具,向篮内投掷,后来改为铁制的圆圈,挂上线网。再后来剪开网子下口,成为今天篮框的样子。为了完善篮球游戏,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条规则,后逐步修改和增加条款,出场人数也逐渐减少,直至规定每队5人,这才成为现代的篮球运动。】 蓝球运动的发展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 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FIBA)。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在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1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

篮球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规则在不断地更新,技战术也逐步得到提高。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提高。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高大队员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但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1956年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了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规则。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在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8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攻守对抗,同时,技术全面、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今,篮球运动在全世界开展得极为广泛。奥运会篮球比赛、世界篮球锦标赛、NBA、等一系列重要赛事,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比赛的胜负,更为重要的是欣赏运动员精彩的表演,并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成功举办了CBA、CUBA、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全国高中篮球联赛,而且国家队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值得赞赏的是:姚明成为2002年NBA“状元秀”,目前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此外,诞生于美国街头的“三对三”篮球,在我国也受到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吸引了众多人员的参与。

第五篇:定向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全国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李云龙

08080107 定向运动是参与者凭借对地图的识别和使用能力,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南针,按照预先设计的地图,依次准确到访地图上的各个点标,并以最短时间到达终点者为胜的一项运动。该项目以其健身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惊险刺激性而独具魅力,它不仅能强健体魄,娱乐身心,而且更能锻炼果断、意志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是一项有利于健康的体力智慧并重的体育项目。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定向运动走进学校,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存适应能力已成为必然,这既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与时俱进,也是教育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中举行,也可以在公园、校园,甚至城市街头举行;而且定向运动容易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体能和定向技能水平参赛者需要的比赛路线,因此参与定向运动很少受到条件限制。根据国外有关报道,定向运动的参赛者年龄最小的才3 岁,最大的则已达80 多岁的高龄。在欧洲,特别是在定向运动发源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定向运动通常是一种全家人参与的富有情趣的户外运动,父母与子女一起去参加一项比赛,或者各自根据自己的年龄、技能水平分别参加专门设计的比赛项目。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定向运动更趋向于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充满挑战性的“智者”的竞技性运动,或一种是冒险者的运动,一种体适能爱好者的运动。你将会看到,它不但考验人们的体能、智能和定向技能,还考验人们在环境压力下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果断决策的能力及应变能力,这一点更具挑战性。定向运动还是一种个人体验型运动。这可能也可以说是它的一个缺点。从目前来看,定向运动主要还是在森林和公园中进行,不论是现场观赏、还是电视传播都受到很多限制,因此除了亲身体验,观众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挑战、刺激和乐趣。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成立于1995年,简称“中国定协”,英文名称为“Orienteering Association of China”,英文缩写“OAC”。中国定协是在民政部注册,由主管的国家级单项体育协会。本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是由定向爱好者、定向专业人士、从事定向活动的单位或团体自愿结成的专业性、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是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OF)的唯一合法组织。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

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还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强大的社交网络。

健康的、积极的、动感的、欢快的、环保的、富于挑战和悬念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互动的舞台,你所传达的不仅是信息,你收获的是沉甸甸的信任和感情。

当你的团队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奔跑,相互鼓励,相互信任。忘情的穿梭于青山绿水之中,在“做”中体会到团队的真谛,以及团队对于个体的意义,个体之于团队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在“做”中学的体验式培训的精髓。

定向越野要求参加者要有优秀的识图和用图能力,有明确的方向感,并且要有一定的体能,才能取得良好成绩。定向越野是智力第一,体力第二的运动,所以说定向越野运动是一项聪明人的运动。

定向越野,场地一般是设在环境优美的公园或郊外树林里,因此,它是人们走向大自然,陶冶情操的运动,在不断的寻找,感受成功喜悦,再走向下一个成功„„它不但能培养人对生活和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也同时能磨练人们的顽强拼搏意志。 定向越野运动也被称为户外运动之首,已被列入了部分大学院校选修计学分的课程,并且选入了中学生体育选用教材,被指定为2008年奥运会表演项目。 由于定向越野运动具有以上的特点,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凡参加过这运动的单位和个人,绝大部分反映都非常好,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值得参加的运动。

其实定向越野是各种定向运动比赛中组织方法比较简便,开展最为广泛的一种。由于其比赛的成败全在于个人的识图用图、野外定向和奔跑能力的强弱,因此适于各种年龄、性别的人参加。据国外有关资料记载,运动员最小的只有八岁,而最长者有八十岁,真可谓老少皆宜。为增加比赛的乐趣,也可以在判定比赛成绩的方法上有所区别,如:可以个人跑计个人成绩;个人跑计团体成绩或个人跑计个人与团体成绩等。 定向越野比赛是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OF),正式承认的比赛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军体理事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每次举办的比赛都能吸引十多个国家的军队运动队参加。根据1972—1983年的资科统计,按每年参加国的数量,定向越野已成为与篮球并列国际军体锦标赛的七大比赛项日之一。

每次课华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比较实际有趣的事,而不是类似于毛邓老师那样照本宣科。华老师确实讲得很不错,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种全身心很轻松的感觉。虽然没有学到什么技术性的东西,可是至少对自己以后锻炼和保持身体健康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特别是在当今这样现在化的年代里,大家工作越来越方便了,整天都坐在办公室,很需要正确的运动指导。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课不应该开为选修课,应该强制性的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完全纯理论的东西仍会让听者感到乏味,应该多加一些户外运动。上次那个定向越野其实很不错的,可是最后由于到的人太少了没有开展成功。像这种活动我觉得应该强制性的要求大家去做,这样才会做出效果的。本人倒是蛮喜欢定向越野的,特别是人多的时候玩儿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总的来说,这个课挺不错的,希望学校多开些相关课程,毕竟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也纳入了党的纲领了嘛。

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状况定向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极不均衡 , 南部、东南部发展较快、较好 ,浙江、云南、湖南、广东、北京、辽宁等省市不仅在大学里推广 ,中学、小学也有的成立了俱乐部 ; 西部、西北部省市相对开展缓慢 ,陕西、山西、甘肃、青海、西藏等甚至没有开展。在对开展较好省市学校的调查中 ,93 所大学及专科院校有88. 2 %的学校、27 所中学中 51. 9 %的学校已开展了定向运动 , 说明短短的几年定向运动正逐步深入学校 , 呈积极的上升趋势。我国在校学生接触定向运动的人极少。笔者在华南农业大学做过一项调查 ,有 5 %的在校学生参加过定向运动,10 %的在校学生看过或听说过定向运动 ,很多人对定向运动只停留在表面认识 ,还不够深刻。而在欧洲定向运动的普及程度相当高 ,男女老少都喜欢参加。瑞典学校学生及军队服役人员必须学习定向 ,对许多瑞典人来说 ,定向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我们要加大加强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介加大宣传 ,通过举办知识讲座 , 组织活动、比赛 , 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了解定向运动 ,并使学生逐步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 积极主动地参与 ,并使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师资, 目前从事定向运动的教师、教练都是非定向项目转来 ,业务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的师资还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加大体育教师培训数量和培训层次 ,提高业务素质 ,使之在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训练水平、裁判水平等方面都

得到提高。建立竞争机制 ,加强国内外交流 ,通过设网站、办期刊、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 互通信息 , 交流经验 , 有计划培养大批定向运动组织者、制图员、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爱好者 ,从而提高定向运动的整体水平。 经费, 推广新兴项目 ,需要一定的经费作后盾。购置器材 (指北针、点标旗、打卡器等) 、教材等 ,教学、训练中需要外出练习、训练及比赛等等 , 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因此 , 设专项资金 , 专款专用 ,购置定向所需器材 ,用于推广、普及新项目。并要多渠道筹集经费 ,可采用上面拨款、协会收费等。将定向运动融入市场经济 ,争取企业赞助 ,利用比赛为企业进行宣传。

场地器材 定向运动需要打卡器 ; 地图和指南针等器材。目前 ,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购置电子打卡系统 ( 价格太贵) , 一般采用针孔打卡器 ; 指南针价格相对较贵但可重复使用 ; 可是地图却非常难得到 ,其一 ,该项目在我国属起步阶段 ,定向地图还不是很多 ,且缺乏制图员。其二 ,地图不能连续使用多次 ,也就是拿着同一份地图 ,进行多次练习 ,就失去了定向的意义 ,学生会厌烦。场地同地图一样是个难题 ,在学校周边附近的场地没有地图 ,有地图的地方离校太远 ,作为教学课很难做到多次去异地教学或考试。重视资源共享 , 优势互补 , 共同开展的现代理念 ,充分利用校园、公园开展 ,可缓解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由于目前我国的定向地图还不是很多 , 不像国外那样普及 ,在教学、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尽可能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 , 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 可自制简易图—黑白—彩图—买图等 , 要尽快培养我国制图员。图内事业单位同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定向器材 ,降低成本 ,促进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健康有序发展 ,并为我国体育产业开创一条新路。 安全 由于定向在户外开展 ,难免有一些不安全因素 ,如迷路、划伤、擦伤、扭伤、被蛇咬、被蜂蜇等。在教学或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自我安全教育 ,教会学生一些自救的基本常识、技能和方法 ,增强保险观念 ,给在校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提高安 全防范意识 ,提供安全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