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文化宣传标语
第一篇:美丽乡村文化宣传标语
美丽乡村宣传标语
1. 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 2. 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 3.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4.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5.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6.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7.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8.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一切要为小康苦干。 9. 建设美丽乡村,扮靓美丽顺平。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 建设美丽乡村,共创幸福家园。
全民动员,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建设美好乡村。 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建美丽好乡村。 清洁连着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美丽乡村是我家,家里不能脏乱差。 爱小家,为大家,美丽乡村人人夸。 关注环境卫生,优化人居环境 治理脏、乱、差,要靠你、我、他 敬老人、爱父母,建设和谐家园 在家讲孝心,出门讲诚信,为人有爱心 崇尚科学,抵制迷信 怀感恩心,做诚信人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 重环保,建家园,男女老少齐动员。 家家生态好风光,人人幸福保安康。 追求绿色生态,享受美好生活! 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环境是责任,建设生态是美德 绿色乡村你我同创,和谐生活万家共享 与生态共生,与和谐同行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 要想心情好,卫生先搞好! 共建美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清扫清洁坚持做,美丽环境真不错!
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邻里和睦心情舒畅,村院整洁身体健康!
第二篇:“清洁乡村”宣传标语
1.同心同德建设美好家园,群策群力共创美丽平果! 2.清洁环境 美化乡村 培育新风 造福群众(乡镇) 3.清洁乡村,让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高炮) 4.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平果! 5.实施清洁乡村工程,营造和谐人居环境! 6.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建美丽好乡村!(乡镇) 7.为小家,为大家,清洁乡村人人夸!(乡镇) 8.清洁乡村人人参与,美化环境家家受益!(乡镇) 9.营造整洁舒适环境 倡导文明健康生活 10.文明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 11.你我多一份自觉,家园多一份清洁!(广场)
12.开展“美丽平果•清洁乡村”活动,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平果!(行政大楼)
13.“美丽平果•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新风工程”、“作风工程”!(铁路桥)
14.讲文明,讲卫生,营造干净整洁生活环境!
15.开展“美丽平果 清洁乡村”活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街道,行政大楼进口)
16.清洁连着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街道) 17.平果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18.创建美好家园,从一点一滴做起!(街道) 19. 心要净化
屋要亮化
路要硬化
山要绿化
村要美化
第三篇:美丽公路宣传标语
一路一景 一路一品 外美其貌 内提品质 给路一份关爱, 还你一份(美丽) 关注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草儿绿 花儿香 环境美 公路畅 纵情美丽公路 相约生态嘉善 让心灵在美丽公路畅享
道路畅、路边洁、设施齐、沿线绿、墙体净、河道清、景观美 打造美丽公路 提升交通品位 环境整洁 景观优美 管理有序 以路创美 以景衬路
四季草常绿 春夏花常开 秋天叶色美 全年景不同 底层有花草 中层有灌木 高处是乔木 层次错落有致 线型流畅优美
护路是我的职责 心系一路 情暖万家。 路在景中延 车在绿中行 人在画中游
条条公路 片片风景 串成线 连成片 生态美 交通美 人文美 生活美
公路成风景 城乡美如画
特点鲜明 文化相融 各具特色 城市相和 树叶摇曳绿化浓 山水俏映衬画景 修一条路 造一片景 修路既造景 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 一路一景
第四篇:美丽南宁,生态乡村宣传稿
鸡村一小“美丽南宁,生态乡村”系列活动之大扫除
3月4日下午,我校进行了全校性的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劳动场面气氛活跃,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了劳动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习惯有了较大提升,又使学生的劳动技能有了提高,增强了劳动光荣的信念,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劳动,学生改变了乱吐、乱丢的不良行为,培养了学生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下午第三课开始,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校园各个区域进行了认真清扫,做到了人人参与,劳动快乐。通过彻底清扫,校园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使“美丽南宁,生态乡村”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宣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卫生习惯,同时也为预防传染病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学生懂得:人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持干净、整洁,我们在舒适、优雅的环境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活动中,高的和危险的地方,老师们亲自打扫,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健康,为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下步工作的打算:
1、经常性开展类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使学生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改变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卫生养成习惯。
3、制定活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4、严格进行检查评比。
(文:郑荟蕙 图:贺浪)
第五篇:建设美丽乡村用乡村留住乡愁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关乎城乡统筹、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关乎城乡人民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2月,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为各地提供了范本和借鉴,同时各地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强化保障,启动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6年“两会”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如伺让新农村建设更进一步,让农村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成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乡愁非愁,而是人与自然相融合,文化与生命、生存、生活这三“生”相系。乡愁需要有可以寄托的载体,那就是农村。
县域经济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县城可建设余地越来越少,县城与县城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域经济增长的未来潜力在农村。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新型城镇化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给城市带来较大负担。另一方面无法在城市立足的农民返乡,给县域发展带来新的要求,必须研究怎样把农村建好,把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好,让农民就地就业、就地致富。
美丽乡村,顾名思义“美丽”为重点,但又不是单一的“涂脂抹粉”。它在一定程度上秉承和发展了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思路。又具有一些新的特色,主要表现为:舒适的人居环境、适度的人口聚集、新型的居民群体、优美的村落风貌、良好的文化传承、鲜明的特色模式、持续的发展体系,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农村经济发展。
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必须在在美丽乡村建设方向的指引下,设定目标体系,并通过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等明确美丽乡村在优势产业培养、农村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及传承、人文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建筑修缮等方面的主要任务,通过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充分展现美丽乡村的“美丽”所在。从而使居住环境脏乱差的农村更加整洁亮堂,自然环境优越的农村更加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独具特色的农村特色更加鲜明突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农村提升发展内涵。旅游资源富集的乡村旅游发展更加引入,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
如何打造县域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和推进。
第一,建设舒适人居环境的美丽乡村
随着经济社会飞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长期的农村建设滞后,致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虽然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同时国家惠农哺农政策不断实施,使得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巨大,农村的人居条件和环境难以吸引和留住人们的生息。造成了当下诸多空心村。乡村的基本属性是人的居住聚集,因此发挥好基本职能,提高基本职能的吸引力,并使其与城镇、城市在整体方面具有比较力,在某些方面具有特色差异竞争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
保持优美的生态环境。当前全国性基本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工业生产等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威胁,保护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持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本所在,也是美丽乡村的吸引力所在。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总体而言,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亟需治理,尤以农村改厕、路面硬化、排污、垃圾处理等任务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实现公其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城乡差距缩小的重要标志。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服务。能够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二,打造适度人口聚集的美丽乡村
城市之所以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是因为城市为他们提供了相较于农村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近10年来,我国大多地区都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但事实上农村的吸引力仍然欠缺。空心化依然在继续。新农村不应该是农村建设的终结,而应该进一步创新、提升,在完成基础建设的同时。推进农业提升发展,满足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生活、生产需求,提炼独特的乡村文化,吸引有学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回到农村。
把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放在首位。农业部颁发的《意见》把“以人为本,强化主体”列为首要原则,农村规划、农村建设、农村发展都应该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农村的基本属性就是满足人口居住聚集,美丽乡村规划当然也不例外,能够吸引人口聚居、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才是根本。
美丽乡村杜绝大拆大建。乡村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或行政形成的人的聚集区,保持农村的自然形态、原始风貌才能体现农村特色,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更是如此。因此要避免大拆大建,必要时可以对村庄进行合并、改建,以体现村庄自然风貌为要求,为村民提供一个乡味浓、乡情浓、乡俗浓的生活环境。
有吸引力的村庄才留得住人。进城务工是当前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首选,那么村子建好了谁来住?地谁来种?现代农业谁来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升农村吸引力是关键,发展农业是核心。随着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开展,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基地,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吸引有技术、有文化、有胆识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奉献农村,从而带动人口规模提升,增加农村人气。
第三。塑造优美村落风貌的美丽乡村
村落风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山、水、田园、农家组成的一幅优美图画,也可以说它是村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无论是远观还是置身其中,村落风貌改善绝对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美丽乡村建设应将积极实施“四化”工程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挖掘内在文化升华乡村形象两手同时抓。尤其一些先天禀赋较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更要注重村庄风貌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形象塑造、旅游品牌打造和环保氛围的营造。
改造村庄化零为整。通过合村并点对村庄进行改造,是节约农村土地、提高公其设施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按照“人口向镇域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的原则,对规模偏小、位置偏僻的村庄进行适当合并,向中心村庄、大型村庄靠拢。通过科学合理的村庄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打造特色村落风貌。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地区将城市建设的模式引用到新农村建设中,这不但改变了农村的原貌,更是带来了更多的人的问题,甚至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事实上,村庄建设应该以保持乡村风貌为前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特色,完成形象设计、文化塑造等,打造村庄独特的风貌。
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改圈、改厕、改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改善“脏、乱、差”现象,另一方面带动高效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垃圾收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为农民生活提供便利,打造特色精品村落;提升村庄绿化率,保护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
第四,发掘良好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
随着大规模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部分地方片面追求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速度,一味追求现代、美观、整齐,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改造”,传统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节庆活动、戏曲舞蹈等一些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面临瓦解、失传、消亡的危险。村落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基地。因此,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是彰显美丽乡村地方特色、提升美丽乡村内涵的迫切需求。
美丽乡村承载美丽乡愁。农村和家一样,对于很大一个群体来说,都是无法割舍的精神寄托。很多人回到农村,就是为了寻根、祭祖,找到那种似曾相识、久违重逢的感觉,从而一解乡愁。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乡村打造成为舒乡情、解乡愁的家园,发挥乡村对特定亲缘、地缘、宗族等的连接脐带作用。
建设一片心灵净化的园地。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们的生活受到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在享受工业文明的同时又受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拥挤嘈杂等“城市病”的困扰,使人们特别向往一片净土,向往真实、质朴、生态的乡村环境,向往乡景、乡风、乡情的美丽意境。美丽乡村就是要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营造好意境,为人们提供一片心灵净化的园地。
第五,开发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独特的建筑类型、居住形式,有深厚的农村文化、地域文化、庭院文化,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美丽乡村是农村鲜明特色的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建设美丽乡村是深入挖掘农村特色、亮点,充分发挥农村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优势、产业特色等优势,并通过环境整治、农业拓展、文化休闲、生态旅游、产业提升等途径。形成特色鲜明的农村发展模式。
特色化发展模式。根据农村的经济发展、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产业发展、资源特色、地域特色等,美丽乡村创建模式有产业发展型、环境整治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美丽乡村是对水乡、山乡、花乡、景区及历史人文特征的充分体现,使生态特色、环境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人的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布局特色更加鲜明突出,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特色亮点。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建设模式。美丽乡村是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建筑特色得到彰显、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农业功能得到拓展、特色农业得到壮大、乡风文明得到弘扬、平原地区田园风光更秀美、丘陵山区更具山地风貌、靠水沿湖区凸显水乡风韵、高原地区体现高原特征的特色鲜明、模式独特的升级版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各展所长、借力发力、特色优先的原则,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第六,扶持产妲支撑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三农”问题,无论是新型农民群体、农村建设及农业发展。还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民生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为农村建立一套持续发展的体系,既能让农村环境持续美丽,又能指引农业提升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本质。
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准确的定位,是农村长足发展的关键;产业化发展是美丽乡村的有力支撑。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结合大区域环境、当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找准定位,要么为大的区域提供配套服务,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要么打造自身特色优势,突出绿色食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主题,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周边资源集聚,解决农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
从根本上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乡村建设从产业发展、文脉延续、文明乡风等方面提升农村内涵、体现农村内在美,从建设舒适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展现农村外在美,进一步建设布局美、环境优、产业兴、农民富、宜属宜业宜游的农村,从根本上优化农村环境、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及农民生活方式,形成农村持续发展体系,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陕西东西部规划设计院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