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村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全文)

农村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全文)

农村小学教学方法创新第一篇:农村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创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四部曲”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作文教学可谓是教学路上的一只拦路虎,有的老师像武松那样驭虎有术,但有的却谈虎色变,经常听身边的老师抱怨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很难。

农村小学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篇:农村小学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四部曲”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作文教学可谓是教学路上的一只拦路虎,有的老师像武松那样驭虎有术,但有的却谈虎色变,经常听身边的老师抱怨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很难教会。一方面个别老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知识面窄,阅读量少,不善于交流,口头表达能力差等因素影响;农村作文教学一直困扰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作文教学路在何方?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另辟新径也许是一条阳关大道,我觉得可以奏响以下作文教学“四部曲”入手。

一、奏响深挖课堂教学素材第一部曲

小学阶段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都是美学范文,教师教学用书里面都有体现三维目标,经常要求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一种能力,经过同化,这种能力可以内化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之中,教师要有意识主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创造条件。

1、 写读后感或课文续写

课堂上要有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敢说真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想,课后可布置学生尝试写出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这样往往可以解决农村学生写作素材少的问题。如:学习完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詹天佑》,我试着让学生写“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解决了学生能写的问题,学生一下子有话可写,条理清楚又有深刻的主题,再经过修改一下每个同学都有质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渐渐高涨。教完六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金色的脚印》,在讲到狐狸一家团聚之后留下了串串金色的脚印,多么的诗情画意,使人浮想联翩,于是我灵感一发提出《续写金色的脚印》,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也完成的不错,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又写得轻松快乐。

2、 仿写经典段落

仿写也是一种学习写作很好的方法,在对优美段落进行赏析之后,在学生的头脑里面留下了一定的表象,让学生进行仿写可以取到一举两得的成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

第五段,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试着仿写当时情境与山中一切朋友进行交流,打招呼,有的是写参观公园,一进公园看到的景物进行仿写;有的是写参观动物园,一进动物园看到的情景进行仿写,效果不错,在单元作文训练中又可以学以致用。

二、奏响巧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部曲

兴趣是学生做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对作文感兴趣,才能取到预期效果,在习作教学中我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身领略大自然;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课,如演讲、朗诵、音乐欣赏、艺术品鉴赏等,先让学生积极准备,再热情参与,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人真事,才有真情实感。

1、 挖掘生活素材,写真人真事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唯有写真人真事才能真正体①

现真情实感,学生才能受用终生,摆脱以往空洞、虚幻的作文教学。如:在教学亲近大自然主题作文教学,先告诉学生要带领大家参观校园里的三棵大榕树,激发学生兴趣,紧接着指导学生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采用那些修饰手法,学生很认真听,列提纲;再进行参观,学生边参观边记录,整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写出的文章也相当不错,就连平时几个学困生也写出较通顺又有条理的文章,效果突出。

2、 音画结合,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学生乐于写作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内心写作欲望,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亲身的体会才能写出好文章。如举行演讲比赛,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后写出参加各种活动时的情景,这样学生才有内容可写;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作文主题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因为漳浦是剪纸艺术之乡,我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并从自己家中带来一幅出自高少苹之手的“三羊开泰”图,让学生欣赏,并以此为主题进行习作。

三、奏响创新写作体裁第三部曲

1、深化日记习作的主题

重视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是学生写真话,写真事,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我自教学语文以来保持一种习惯学生的日记篇篇批改,及时进行点评表扬,学生越写越有兴趣,而且主题渐渐广了起来,即兴创作也可以写,包括诗歌、人生感悟、学习心得等等都可以。

2、注重小练笔

小练笔的形式很多种,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体裁,学生才有源源不断的兴趣,包括用三个固定词语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或出不同主题的题目,让你写出开头一段,学习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因为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3、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词、曲、古文创作

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在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大胆进行尝试,特别是在教学六年级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时,增添一些课外诗歌知识,我重点教学诗、词、曲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尝试,先老师进行试水,马上创作一些诗歌,然后按照模仿——设置主题——创作——修改——定稿一系列过程,学生对诗歌才有实质性的认识,如:学习《天净沙。秋》小令时,学生即兴创作《天净沙。秋雨》,对曲牌名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可以理解到小令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在教学诗歌时,恰逢下雨,我及时让学生观雨,学生即兴创作《秋雨》,一个学生写道:“天空乌云似翻墨,剪剪秋风阵阵寒。一阵轻风落万丝,晨窗倚听风送雨。”虽还粗糙,但已有诗歌的雏形;在学习《学奕》古文之后,学生进行仿写创作古文,也都取得不错的成效,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被调动起来。

四、奏响自我批改与交流批改相结合第四部曲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真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 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②

作文的修改十分重要,但关键学会修改的方法,一看中心,看中心是否突出,有没有新颖。二看设计环节是否合理,段落安排是否合理,采用哪些修持手法,详略是否得当。三看标点符号,有没有错别字、病句等小毛病。

2、 自我批改、小组批改、教师批改、集体批改相结合。

自我批改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任何优秀作品都是修改出来的;小组批改就是生生互改,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教师批改是进行范例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最后是集体修改,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师生互动,使作品更加完善。

总之,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教学理念,更新观念,破除陈旧思想,大胆进行创新,引导学生作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方可使学生乐于习作,易于习作,真正解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治之症。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农民的文化权益,让农村人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 教学管理 创新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教学管理,学校管理者应该抓住机遇,在基础教育改革大步前进的背景下,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新课改实施至今,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仍然沿用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已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改革策略。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困境

(一)校长教育理念与教师不统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管理是一项任务量、人数多的常规性工作,其中校长处于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培养目标变化、教育评价体系以及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由表及里的改革,而每一项改革都有校长参与其中,是校长领导全校师生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所以说,校长的理念对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新课程改革付诸实施的关键一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小学校长在管理上束手束脚。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人物,校长对教学管理有一定的理解和创新,但在实施中得不到一些教师的认同,这样就产生了校长提倡的理念与教师实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教学管理发展十分缓慢。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很难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维方式上,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能力上,教师要善于借鉴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有一定理解,并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能够利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做科研型教师。然而,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去甚远。一些教师迫于压力,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观念老旧陈化,这些都给新课程背景下校长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

(三)农村学生自然减少,师资配置不合理

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偏高,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只出不进,年轻教师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就跳槽到城镇去教学。可以说,农村小学师资配置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师资配置严重不合理,尤其艺术专业教师匮乏,甚至一些小学出现非专业教师代教艺术课的情况。近年来,国家为了改变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实施了“特岗计划”,即招聘一些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但由于办学条件极差,最后能够留下来的特岗教师凤毛麟角。农村教师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不强,缺乏责任心,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一些较困难的学校,甚至出现一名教师担任几门课程的情况。一名教师担任一个班的课程,其教学质量水平可见一斑。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家长对农村学校的不信任,宁可花更多的钱也愿意选择到城镇就读,甚至一些家长专门到城镇租房子,就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

二、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小学校长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里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管理思想,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发扬光大。当然,从一种观念转变为另一种观念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校长在教学管理改革中要有很强的毅力和勇气。校长要顶住家长、社会的压力,将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渐渐地植入到人们的心中,动员全校师生行动起来。此外,还要将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约束全校师生的行为,使教学管理新理念常态化、基础化。

(二)转变教学管理的内容

淡化分数教学管理,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教学管理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了知识却无法运用,就像茶壶里煮饺子,白煮了。所以在教学管理上,要淡化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更多去关注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教学管理应以教学为主,坚持走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都要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集中精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坚持“以为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管理手段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校长是最高领导者,其应合理应用自己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同时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善于发现有能力的年青教师,组织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管理中要注重疏导教育,避免填鸭式教育,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引领者,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对于农村小学教师的要求其实是十分严格的。校长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求全体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并以为学生着想的心态教学,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所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还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让教师们得到全面发展。校长作为领导者,应该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此外,要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是小学生在学校最亲近的人,也是班级的灵魂,校长要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对班主任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其做好每一项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任桂艳.学校管理应以教师管理为核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1).

[2]买金胜.管理从坚持做好细节工作入手[J].宁夏教育,2014(7).

[3]姚永珑.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初探[J].新课程(下),2011(12).

(责编 张景贤)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引言

自2008年4月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课题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为期2年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甘教规办[2008]年04号)的教学实验。我们的研究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农远项目资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

2.课题背景及理论依据

2.1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信息工具。”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此背景下,我们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被确立为省级规划重点课题。这对于推动我省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理论依据

新课程强调让教师和学生都卷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它一改传统教育抽象、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形象而生动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新模式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有效举措。

3.课题的设计及实施

3.1课题的设计

3.1.1总体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打破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农远项目为契机,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出发点,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特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旨在探索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新模式。

3.1.2阶段目标

3.1.2.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新策略、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1.2.2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1.2.3 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涌现一批相关课题的研究型教师。

3.2课题的实施

3.2.1首选实验班级和教师店子学校三至九年级均有两个平行班,我们通过抽签方式与公平竞争,确定首选实验班级及教师为:四年级1班,英语—王艳辉、信息技术—李变强、音乐—郭强;八年级2班、语文—高小岗、物理—王虎德、地理—魏小舟、体育—呼志峰;九年级1班,数学—王凯辉、化学—王瓛、历史—张晓宏。

3.2.2观摩交流为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定期邀请市县级骨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示范交流活动。同时,教导处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观摩评估。认为课堂教学中能够突出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资源优势,调动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进入轻松愉快的最佳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3课题推广在第一轮实验结束后,我们将课题实验向纵深推广,除店子学校三至八年级各平行班分别均为实验班与对照版之外,实验工作还辐射到店子学校九年级两个班及平襄镇安川学校九年级两个班与七年级一个班。在实验班级,严格要求科任教师做到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都高于非实验班;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一个层次。其中,九年级毕业会考中,店子学校与安川学校的全科合格率分别为27%、40%,远远高于中林学校与徐川初中,名列全县前列及前茅。

4、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4.1课题研究成果

4.1.1初步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新模式

4.1.1.1情境预设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电影、图片、文字等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神入。

4.1.1.2自主探究模式此模式的目标是使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复习课尤其是九年级复习阶段,摸索自主探究模式。即用投影显示本课或专题应把握的主要问题,学生自主复习。然后,老师请学生回答,并点评。老师用屏幕显示知识结构。最后,屏幕显示练习题,一般五道选择体,二道开放题。

4.1.1.3对抗比赛模式对章节复习、理科概念和原理、文科阅读材料、语文略读课文等内容的教学,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问题;课堂上,老师用屏幕显示学习提纲,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探论,然后组织小组对抗比赛:按四个小组,由组长负责,每组在赛前临时抽签选出代表两2名;必答题每组2道,由组长抽签确定,一人一题;自由提问(抢答)每组1个问题,由其他组的同学抢答;大屏幕一一出示问题,各组学生代表按抽签题号回答,每题限定1分钟,本组同学在1分钟内可补充回答;教师评分。最后老师点拨、小结,并兑现奖惩。【详见甘肃省“首届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获奖课件《爱护水资源》(编号KJ-DX-2008023,甘肃省“首届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获奖结果的通知,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powered by dedecms)。】

4.1.1.4网络互动模式在网络状态下,利用网络教室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课件或其他资源库,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积极多向交流。

4.1.1.5光盘辅助模式即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由教师和教学光盘交替授课,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根据教学光盘创设的情景组织学生活动。该模式要求教师在反复观看光盘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确定光盘的播放方式、播放时机和播放次数,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1.1.6网站共建模式网站共建式教学的主要思路为教师针对某个研究性学习主题,搭建一个辅助式的教学开放网站,利用网络中的网络课件或其他资源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结合网站主题内容,在老师的参与下,小组协作,查阅资料,并以网页形式归纳上传至网站。学生学习完成研究性课题之日,也就是该专题网站搭建完成之时。师生共同搭建的该主题性网站,不仅使学生在边学边建中对主题内容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且为以后的复习巩固准备了系统资料。这种模式,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尚处于探索阶段。

4.1.2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4.1.2.1教师方面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从课程单一的传授者,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教师不再只是“讲演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注重多学习,多研究,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一部分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各级各类论文、课件等方面获得成果。其中课题负责人王瓛的论文《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的改进》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5B)、多媒体课件《爱护水资源》在“甘肃省首届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论文《贫困地区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发表于甘肃教育社《甘肃教育》2009年(5B),王凯辉老师在2008年10月“全省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高小岗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初探》《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08年(215);呼志峰老师的论文《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成才之路》2008年(7上);王宏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王虎德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初中物理演示验教学之我见》发布于《成才之路》2009年(10上);张晓宏老师的论文《新时期应加强农村中学历史教育的教和学》发表于《探索与交流》2008年(1)

4.1.2.2学生方面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被普遍运用,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高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两年来,我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省市的各类学科竞赛中,有数名学生获奖。其中,王建兵、李双社在2008年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

竞赛中获甘肃赛区三等奖;冉金门在2009年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获甘肃赛区三等奖;李金温在2009年全国初中生数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获甘肃赛区三等奖;何雪妹在2009年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甘肃省赛区三等奖(六年级组)

4.2研究后的反思

总之,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依托农远项目资源,着眼于教师、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不但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而且我们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须用现代教育技术,反对用机灌代替人灌。我们认为,应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应用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学校教育教学趋于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学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7月;

2、庄木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甘肃教育》,甘肃教育社,2006年(5B) ;

3、张涛,《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巩固》,《甘肃省教育科学成果鉴定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年9月19日。

第四篇: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美术欣赏作为学科主要内容,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农村学校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搞好美术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课堂教学中有限的课时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艺术内涵,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备受世人关注。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美术作品欣赏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我调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讲授为主”为“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等相关资料及其他立体派画家的作品等。我做了比较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挂图作品,多媒体课件等。上课时,我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张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哭泣的女人》反映了什么?虽然学生的讨论漫不着边,但学生热情积极,争论激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瞬间开启了全体学生辩论和思维的大门。我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①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06年——1920年;②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③产生地点:法国;④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

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之后,我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的开端,《弹曼陀铃的少女》是典型的立体画。《格尔尼卡》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侵略者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了许多无辜的居民,毕加索怀着十分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整个画面动感极强,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

我用提问、讨论、解答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使学生在短时间接收到许多有价值的艺术信息,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全方位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每学期举办两次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级书画作品展览活动;鼓励学生从网上去欣赏部分名家美术作品;请美术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表现能力的增强。

我们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大练教学基本功,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使美术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喜爱的课堂。

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

张泽林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塔耳堡初级中学

电话:0536-7773987

摘要: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大练教学基本功,要厚积而薄发,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使美术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喜爱的课堂。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思维参与创新

第五篇:农村小学课程实施的规范与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课时总数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二。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 ,依据区教育局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实施的规范与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推进课程实施与创新,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纲,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区教育部门的工作目标,加强教学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研究目标

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课程实施的规范与创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程实施规范研究,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规范教学活动。

2.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拓展,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3.国家课程生本化研究,从农村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4.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发科技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我校课程实施与创新的现状,分析优势和存在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课程实施与创新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对课程实施与创新研究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4.经验总结法:通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使课程实施与创新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工作领导小组

六、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课程设置的内涵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课程设置方案”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关键环节。全体教师要学习课程改革文件,学习课程改革的设置方案,充分认识课程设置方案的重要性、法规性、权威性,提高执行课程设置方案的自觉性。

2.加强课程实施与管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是规范办学行为、保证教育方针落实的有效途径。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做到四个“确保”: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规定的周课时总量和各学科课时量安排教学,确保开齐、上足、上好有关课程;认真制定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制定了详细的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课外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有10小时睡眠时间。

3.狠抓过程管理,促进课程方案全面落实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方案,制订规范完善的常规管理考评办法。杜绝教师不按课表上课的随意性行为,促进了各学科课程的全面落实。学校领导还经常走进课堂,听各学科的常态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关心学生的课业负担,及时针对性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有效地保证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与创新能力

加强业务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做到目标性培训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参与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并坚持用新课程理念统领培训全过程,用新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过程。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

在扎实开展各项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不断思考与探索、提炼和总结,致力于建设具有我校校园特色和使用价值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将设科技创新、模型搭建、航空模型、虚拟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五大教育主题,按年级分单元呈现,使整套教材,更具系统性、连贯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利用地方课程实施科技教育进课堂,每周开设一节科技教育课。

6.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深化课程创新。

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激趣质疑 合作探究 体验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7月):准备阶段

1.加强组织学习与宣传发动,使全体老师认识到课程规范实施与创新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必需。

2.围绕本校课程实施情况探讨研究,论证其可行性,并分条块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3.建立创建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4.大力营造学校科技教育建设的氛围。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阶段

1.对照实施方案与操作细则认真实施,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不断推广经验与成果,同时逐步调整与完善研究方案。

2.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组,各小组设计出研究方案并进行实施。

3.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第三阶段(2015年9月——12月):总结阶段

整理汇集各类资料,研究分析,形成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使课题研究得到机制保证。

2.物质保障 课题经费由学校统一筹划,统一开支。课题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场馆建设、功能室升级、工具购买、成果打造、教育资源及课题著述印刷出版等费用,由课题组提出申请,经课题领导组审批后,由学校支付。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