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第一篇: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四定四重三提升”选育乡土能人 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四定四重三提升”选育乡土能人
助力脱贫攻坚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高县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农村发展中人力资源匮乏、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难题,深入推进乡土能人选育计划,最大限度激活全县乡土能人资源,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突出“四定”,乡土能人选出来。一是定规划。乡土能人选育规划期为3年(2017年―2020年),每村每年重点培育2-3名村级能人,乡村两级每年集中开展一次乡土能人评选,县委每年命名、表彰一批乡土能人。二是定标准。分类制定“发展顾问、产业引领、技术支撑、经商促进、信访维稳”五个方面的评选标准,既突出评选的重点,又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乡土能人选育成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综合性工程。三是定人选。乡土能人选育计划采取提名推荐、个人自荐和项目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能人候选人参与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矛盾排解信访维稳等具体工作,乡村两级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发现能人、培育能人。四是定机制。建立乡土能人建言重要议事制度、乡土能人列席乡镇重要会议制度,乡镇党委政府采取座谈会或“一封信”“一条短信(微信)”问政于乡土能人,邀请能人列席乡镇党代会、人代会、党委会等事关全乡镇发展的重大会议,激励和带动更多的乡土能人参与农村建设。
聚焦“四重”,发挥特长用起来。一是重建强组织。实行党员能人“互培”机制,重点培育党员为能人、发展能人为党员、培养党员能人为村组后备干部,将乡土能人吸纳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充分发挥乡土能人在组织振兴中的作用,目前培养116名乡土能人为党员,实施300余名党员能人培养计划,将1000余名乡土能人纳入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二是重致富带头。将乡土能人培养为农村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点带面,以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核心,示范带动全县285个村全域振兴。三是重乡风文明。依托家风家训展示馆、第二届忠孝文化推广节等,激励引导全县1000余名乡土能人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四是重信访维稳。采取“任务+清单”模式,鼓励290名信访维稳乡土能人将遗留的各类矛盾纠纷、信访维稳案件等进行项目化包装,提出构思策划、工作经费需求,定人、定时、定责,及时化解。
实现“三提升”,乡村发展强起来。一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从乡土能人中选育一批带领群众发展、关心群众疾苦、调解群众矛盾的村级组织带头人。目前,19名乡土能人培养为村党组织负责人,有效化解难度系数大的23件信访事件,各村 《村规民约》、乡村“春晚”、道德模范评选等制度活动更加完善,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二是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发挥乡土能人观念新、见识广、能力强的特点,鼓励135名乡土能人利用其?e累的资金、技术和经验,领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壮大茶叶、蚕桑等优势主导产业,有效带动现代乡村旅游业,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三是提升干群干事动力。乡村两级建立304个乡土能人荣誉殿堂,实行乡土能人表彰机制,拓展乡土能人政治激励,激发其投身村级事务、推动乡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 (作者系中共高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刘艳梅)
第二篇:推动脱贫攻坚 转向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的过渡时期。过渡期内,我国农村发展将面临两大核心任务。一方面,在2020 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仍需要设置一定的过渡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内生发展能力,防止返贫致贫。这一过渡期既不能太长,也不宜过短,以 3 至 5 年为宜。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发展观念转变、减贫战略转型、工作体系转型、发展动力转换以及政府政策转向,尽快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大转变。要通过这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切实把全国“三农”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为 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 2050 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动发展观念转变。从贫困县到贫困村再到贫困家庭,中国的扶贫开发强调对贫困对象的全方位帮扶,在组织领导、资金、人才和政策投入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帮扶体系。正是由于这一帮扶体系,中国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才取得了卓越成就。然而,这种针对扶贫开发形成的帮扶理念并不适合乡村振兴。因为扶贫开发只是针对少数贫困对象,聚焦贫困户脱贫增收,而乡村振兴则是面向全部农村和农民家庭,要实现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等的全面振兴。更重要的是,这种帮扶因扶贫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造成贫困农户主动脱贫的意识不强。因此,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首先必须改变观念,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下,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实现由“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
推动减贫战略转型。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是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2300元,同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一条能够满足“不愁吃、不愁穿”的稳定温饱标准。同时,为了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国家采取了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的超常规脱贫攻坚办法。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我国的减贫战略将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由收入贫困治理向多维贫困治理、由超常规扶贫攻坚向常规性贫困治理转变。在“十四五”时期,要根据发展阶段和情况变化做好规划衔接,推动国家减贫战略的转型。一方面,要编制好“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另一方面,要尽快研究制定新的国家贫困标准,明确未来减少相对贫困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建立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减贫的长效机制。
推动工作体系转型。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最为关键的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减贫工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资金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参与、责任监督、考核评估等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推动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需要认真总结并借鉴脱贫攻坚中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新的工作体系。这一工作体系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目前,我国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如明确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等,已经被吸纳到乡村振兴战略中。
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政府主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大包大揽”,而应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推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需要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农民主体的转变。除了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确保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引领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弊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可以说,全面激发内生活力是实现这种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
推动政府政策转向。我国的扶贫政策大多带有帮扶性质,属于典型的帮扶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尽管这种帮扶政策依然会存在,但需要纳入到统一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村支持政策和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之中。推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政府政策也需要从帮扶政策转向支持保护政策。当前,亟须对现行的脱贫攻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其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估,按照保留一批、延期一批、整合一批、取消一批的“四个一批”原则实行分类处置。同时,应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乡村振兴财政资金投入有大幅增长,其增速明显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速度。在 2020 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国家减贫资金投入在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要转移到支持包括减少相对贫困在内的乡村振兴上来,并全面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实现由扶贫资金管理到扶贫资产管理的转变。
第三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
答好“附加试题”,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小偏整理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范文5篇精选,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范文一
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村子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好处,他们给村子换了新衣,他们给了我们更好的生活,他们还让村里的男女老少懂得了许多知识。
我身在振太镇介牌村习兔河小组,几年前,柏油路铺到了村里,赶牛的老大爷呟喝着说:“这下,我放牛,就不怕被黄沙追捕啦!呵——呵——呵——”含着棒棒糖的小妹妹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说:“这个糖好吃极了!是不是以后坐车就不用疼屁股了呀?”在场的人们都张开大嘴巴开怀大笑……
记忆难却的是今年的一个下雨天,为脱贫攻坚“站岗”的罗支书、夏阿姨……淋着冰凉的大雨来到了我家,我急忙请他们坐下,给他们洗水果、倒水……
爸爸对他们说:“这么大的雨,还这么冷,辛苦你们了。”
他们一阵谈笑后就是谈一些家庭了解,我坐在一旁,也不敢出声,屏息倾听着,爸爸不慌不忙地跟他们谈起我们家茶树的问题……
提起茶树,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去采茶时,从茶树上掉下的那一回,我为我那时的笨拙而想笑,又为我那个很久才能消失的伤痕而想哭。那棵古老的茶树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慈祥。但那时,有的人毫无条件地说,那棵茶树不是我家的了,妈妈知道后火气冲天……我什么也不说,嘟着嘴巴,一到伤心的时候就去摸摸那棵老茶树健壮而青绿的枝干,扶着她倾诉衷肠,用她的慈祥为我解愁。
一个星期五,罗支书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抽出时间来小组解决了我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当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到家的时候,妈妈说出茶树物归原主时,我的心情像“锦上添花”一般。不过那时他们已经走了,我那颗炽热的心又被泼了一盆“冰水”,我还没有来得及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此事过了许多天,我又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上学,路上,我又看到了他们为解决村民的一些问题而奔波的身影,我抽动了嘴角,笑了。是他们给了村里“和平”,是他们让我的心不再凄凉,是他们一直在默默关心着村子里的每家每户。
我想对他们说:“罗支书、夏阿姨……您们啊多像路边的那几盏灯啊!在路边不论春夏,不论风雨,不论寒热,不论昼夜,一直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别人做出贡献,我真为您们感到骄傲。”
罗叔叔、夏阿姨,您们牺牲了自己应当得到的休息时间,无数个日日夜夜,风雨无阻。哪里黑暗,您们就照亮到哪里,您们就是我们村里最亮的那盏灯!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范文二
答好“附加试题”,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带来了一场“大考”,引发了农产品滞销、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为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难度。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五级书记”同框照片为我们上下同心打好脱贫攻坚战树立了坚定信念。只要党员干部绷紧弦、加把劲,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韧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必将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当好“指路明灯”,谱写脱贫攻坚“致富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要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大家共同奋斗顽强拼搏,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脱贫模式。要进一步开展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扶贫干部和村居干部大培训,讲深、讲透、学透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小额信贷等各类政策,确保政策学习无偏差、政策贯彻不走样。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深化完善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并将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培养成致富带头人,通过资金、政策、技术支持等手段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广大农户广泛受益、持续增收。
当好“扶贫卫士”,确保扶贫成果“可持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顾过去,我国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展望未来,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情况更复杂,未来有更多“硬骨头”“硬钉子”等待我们一一解决。各级扶贫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组织的重任、群众的期盼,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贫力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结对帮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做好“全身体检”,多找差距、抓落实,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范文三
党的十九大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为确保2020年底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凝心聚力抓党建工作,强化组织保障,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最好的政治检验、最大的能力考验。各级党组织必须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重实干、求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不担责等问题。
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注重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开拓精神,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出来。把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具有经营管理能力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上来,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持续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的内生动力,让抓党建和脱贫攻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把基层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整合起来,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范文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年15期《求是》)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范文五
历史的光芒总会在一定时期被现实景象遮蔽。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镇雄,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人口数量排名云南省第一。到2020年初,仍有101个贫困村未出列,12.23万人未脱贫。未脱贫出列贫困村、未脱贫人口分别占全国的3.8%、4.6%,占全省的23.54%、27.7%。
初春三月,掠过重重叠叠群山的春风还裹挟着寒意,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还未尽数消散,革命老区镇雄县按下了脱贫攻坚的“快进键”,收官之战吹响集结号——
3月1日,镇雄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收到脱贫攻坚查缺补漏的6个专项行动和1个保障方案;3月2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市委书记杨亚林到场督战,发出了决战动员令,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立下军令状;3月3日,市委书记杨亚林调研以古镇、场坝镇、林口彝族苗族乡、果珠彝族乡、芒部镇等地产业发展……
15天时间里,上万名帮扶干部驻村入户走访,完成了乡、村两级研判。
查缺补漏的6个专项行动和1个保障方案列出了收官之战的时间表、作战图,以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责任机制作为保障。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和挂联县级领导担任一级网格员,牵头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二级网格员,履行第一责任;村级作战部指挥长担任三级网格员,负责统筹推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包组乡(镇)干部担任四级网格员,负责督促落实村民小组一级的脱贫任务。
执行“6+1专项行动方案”是对贫困户收入、安居工程、饮水达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领域进行查缺补漏,同时辅以保障措施。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主题作文范文5篇精选
第四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分队情况汇报
xxx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分队
工作情况汇报
xxx辖5个村委48个自然屯,贫困村2个,面上村3个,2018年预脱贫村1个。乡分队共15人,其中分队长1人,市级下派第一书记1人,县级下派第一书记1人,县级驻村队员7人,乡级驻村队员5人。
2018年乡分队的工作思路是在县基层办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乡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组织和指导各村工作队员开展好推动精准脱贫、坚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建设、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肃驻村纪律,加强队员管理。乡分队4月初召开本年度第一次例会,邀请乡党委书记强调驻村纪律。邀请乡监察部门不定期对各村开展驻村纪律督查,累计开展督查11次,村均2次以上。经过和乡党委领导沟通协调,上周乡党委班子会议讨论通过乡级驻村队员全脱产驻村开展工作。
(二)明确工作责任,聚焦脱贫攻坚。根据全乡上半年工作部署,各村工作队主要配合包村工作组开展中草药、油茶种植宣传、易地搬迁进度督促、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等工作。目前,全乡备耕中草药3290亩,已种植1537亩;备耕油茶2459亩,种植1355亩,油茶低产林改造1100亩。分散易地搬迁68户268
- 12
第五篇:教育脱贫攻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前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确保到 2020 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也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优先任务。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推进的重要着力点。
划 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计划 本 培植乡村振兴人力资本
扶贫开发工作走到今天,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 准。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对于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自觉、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方案及文件,启动了一系列教育扶贫行动计划,如“9+3”免费职业教育
计划、雨露计划等,具体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以及贫困地区师资建设等方面,逐渐实现了由普惠式教育扶贫向精准式教育扶贫的转变。当前,中国教育扶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冲刺期,政府要继续贯彻“分类施策、重点部署、精准发力”的基本原则,在精准识别不同贫困地区和群体需求的基础上,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确保教育扶贫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教育扶贫行动计划的精准落实是提升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能力、推进贫困群体能力建设的关键,其扶贫成效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基于不同农村地区地域环境、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历史人文等因素的特点,因时、因地、因人施策,精准落实“一村一幼”计划、“控辍保学”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职业教育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东西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计划等,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师资结构、改革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农村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而且能为乡村振兴培植人力资本。
系 完善教育脱贫协作体系 能 提升乡村振兴组织效能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领作 域之间通力协作。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多年的减贫经验,以扶贫责任制为核心的贫困垂直治理结构和以大扶贫格局为核心的贫困水平治理结构是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
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其中,以扶贫责任制为核心的贫困垂直治理结构主要是指“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责任制;以大扶贫格局为核心的贫困水平治理结构则是指“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贫困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教育扶贫在中国扶贫开发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市场、学校、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各尽其责、合作互补、共同参与。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要系统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教育扶贫的垂直协作体系和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共同参与教育扶贫的水平协作体系。一方面,为解决教育扶贫职能部门立场、目标和利益差异性问题,以协同收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构建利益和责任共同体的方式,提高省、市、县、乡、村五级教育扶贫职能部门的协同意愿和合作积极性,实行目标引领和信息共享下多渠道多种类教育扶贫资源的组合发力,为乡村治理模式的优化提供经验借鉴和组织框架;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和社区参与—学校和贫困人口响应”的互动协同体系,聚集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个体等多方力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为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联动协作体系凝聚组织力量和夯实组织基础,进而提升乡村振兴组织效能。
作 推进教育脱贫评估工作
设 服务乡村振兴智库建设
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评估机制及其运行,能为扶贫政策、计划及项目等调整和延续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当前,我国精准脱贫虽逐渐形成以建立分省交叉评估系统、App 全数据采集系统、标准化统计分析系统、评估大数据平台系统和全员培训系统为特征的评估工作机制,但脱贫评估工作多是重点围绕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等三项内容而开展,教育脱贫大多被视为一个总的考量度,包含在以“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脱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未能充分反映教育脱贫政策、计划及项目等实施效果。
为保障教育脱贫真正“落地生根”,提高教育脱贫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需要推进教育脱贫评估工作,通过加强教育脱贫监督考核体系建设、创新教育脱贫第三方评估机制、优化教育脱贫评估工具与方式等为教育脱贫攻坚提供真实数据和反馈信息。首先,加强教育脱贫监督考核体系建设,设立教育脱贫监督考核部门,建立健全动态跟进式教育脱贫观察监管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引导和鼓励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脱贫评估工作的有序推进。其次,创新教育脱贫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脱贫评估工作,加强教育脱贫评估队伍建设,重视后期回访和跟踪调查,探索并构建教育脱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深入评估
和分析教育脱贫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与升级提供现实依据。最后,优化教育脱贫评估工具与方式,统筹推进教育脱贫评估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科学、及时、有效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数据和政策建议,切实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智库建设。
制 构建教育脱贫长效机制 力 强化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为提升脱贫效率和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贫困人口再返贫,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教育扶贫是最具有持续效力、最根本的扶贫方式,在脱贫实践中发挥着战略性、奠基性、引领性和延续性作用。教育脱贫长效机制是按照教育脱贫工作正常运转的程序和基本机理,建立起维持并保障教育脱贫工作持续、稳定和高效推进的制度体系,能为不同教育脱贫环节及其行动提供相应的制度引导和约束。
构建教育脱贫长效机制,需要通过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制度创新和机制设计,构建教育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机制、教育扶贫资源的多元筹集机制和高效传送机制、教育扶贫主客体的协同联动机制、教育扶贫项目的精准实施和监督考核机制等,从而将优质的教育扶贫资源通过合理的教育扶贫方式、合法的教育扶贫主体,精准、有效、持续地传送至教育扶贫对象。这些机制
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城乡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为导向,以农村基层治理为依托,以增强教育扶贫对象获得感和能力素质为目标,且均在法治框架内规范、有序地运转,彼此之间相互联动、互为支撑。因此,教育脱贫长效机制的构建既有效促进教育扶贫要素的重新组合,又调整和优化教育扶贫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能够确保教育脱贫事业的可持续和稳步推进,避免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断档”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总之,教育扶贫既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优先任务和核心举措,也是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的民生工程。通过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完善教育脱贫协作体系、推进教育脱贫评估工作和构建教育脱贫长效机制等,高质量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以培植乡村振兴人力资本、提升乡村振兴组织效能、服务乡村振兴智库建设、强化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