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二上第八单元
第一篇:部编语文二上第八单元
部编版语文二上第四单元单元计划
第四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教材是以“家乡”为主题,选择“风景名胜”编排教学内容,选取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4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渴望。《古诗二首》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黄山奇石》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日月潭》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葡萄沟》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
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泼,又经过了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上课基本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是以“风景名胜”为主,每篇课文都安排了精美的图画,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拥有着好奇心的学生们一定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授本单元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解读教材,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二年级学生有效注意时间比较短,建议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创作,让学生读有所思,学有所得。在识字环节,可以采用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3、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学会写留言条。
5、积累词语,并能运用,学习“日积月累”,阅读《画家乡》。
四、单元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68个,规范书写3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仿写句子。
2、体会文章情感。
六、单元教时安排 《古诗二首》 2课时 《黄山奇石》 2课时 《日月潭》 2课时 《葡萄沟》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第二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上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 篇 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 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18个字和1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认识自然段。
3. 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
4.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5. 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 6. 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7. 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8. 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 9. 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 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 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 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 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 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四、 课时安排:
《雪地里的小画家》
2课时 《乌鸦喝水》
2课时 《小蜗牛》
2课时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2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合计
13课时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德育目标: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会写“竹、牙、马”等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
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13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石、只”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 德育目标: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 教学难点
会写“多、出”等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 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ā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ān xǔ duō 乌鸦
到 处
办 法
旁 边 许 多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石 子
放 进
找 水 看 见 一 只 口 渴 (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2)去掉拼音读。 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 (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 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 (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 (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 (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书写生字“石”“多”。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14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借助插图、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借助插图、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
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时,动脑筋想办法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 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 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 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 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 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 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 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 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 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 德育目标: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 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 (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 (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 (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 (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 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 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二、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 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
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 小结:看看古人多了不起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 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 (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 5.齐读童谣。
四、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猜谜语。 按笔顺规则书写“小、月”。
和家长一起读《春节童谣》,与家长进一步交流中国民俗的特色。
第三篇:二上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识字一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教师富有感情地渲染,将学生带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发学生了解秋天的热情,乐于参与。)
二、 演示:播放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三、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二)、指名读
1、
教师范读。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
2、
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
多种形式汇报读。
4、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三)、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
3、小组练读,点评。
4、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评为“金色童音奖”。
(四)、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伴互相点评。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
诵读
1、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比读。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4、互相赏读。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5、全班齐读。
二、练习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1、分小组轮读。
2、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这里很孤单,咱们给它找找好朋友吧!
3、再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三、写字
1、出示“金、尽、层、丰、壮”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我会写”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5、学生练习。伙伴互评。
四、拓展实践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1、组内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组选出代表,把组内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展示出来。
3、评出“丰收小组”,奖给组员一颗金色的星星。
五、伴教锦囊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
秋色宜人
秋兰飘香
秋风萧瑟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春种秋收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1.秋天的图画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卡片认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4.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二、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
2、.赶紧把课文背下来吧!建议大家:一边背,一边加动作,背得会更快。
三、、感情朗读,完成配音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景物,在秋天这个金色的季节,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收获什么呢? 2.生回答后,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读读背背”《秋天到》,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五、布置实践活动
1.作者喜欢秋天,因此写了这篇优美的课文。现在这个机会也摆在我们面前,你想怎么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呢?(生:我想画一幅画;我想捡一些落叶来做贴画;我想写一首诗„„) 2.下节课我们一起办个小小的“我爱秋天”的展览会吧!
2.黄山奇石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介绍黄山风景录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揭“奇”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1、指名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2、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3、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
”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4、汇报交流
5、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边看边想: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 “猴子”、“仙人”、 “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 (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教师小结: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4、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5、学生练读
6、指一名学生读
学生评介: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7、再指名读一读,齐读
8、“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9、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10、谁愿意到讲台前学做一下。(指一名学生模仿)
11、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几句话。(指名其中一位较活跃学生)请问仙人,去“猴子观海”的路怎么走?
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
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 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们再写石头,能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了。 五.读画诵说,赞“奇”
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六、完成作业:
1、读读写写: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2、填空,再读句子。
(1)闻名中外的(
)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气,(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地蹲在山头,望着(
)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
1、 边朗读感悟、观察插图,边读边识记生字。
2、 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3、 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4、用每个组几个词语。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受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 2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二)想象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总结: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三)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四)熟读背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四、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五、资料袋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3、植物妈妈有办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文意。 教学难点: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二) 初读识字 (三) 朗读感悟 1.范读激趣。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识字
(三)朗读感悟 1. 范读激趣。
2. 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 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4. 朗读第
二、
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5.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6.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3. 朗读第
二、
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4.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5.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我想学”的氛围,导入新课。
1、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植物妈妈做什么事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请看大屏幕。课件:课文VCD)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植物妈妈干什么事有办法?传播种子让孩子到哪儿?(板书:传播种子)请学生看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找一个词概括。板书:(四海为家)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到处生根发芽。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教师恰当引导,为真正做到“让我们自己学”奠定基础 。
1、学习第二节
植物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四海为家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
网页课件出示第二节诗句。谁来读读?(指名读)这一节介绍了什么植物?老师把蒲公英妈妈带来了。(贴图)蒲公英妈妈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请小朋友看书读第二节,用笔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板书:读、划)
2、学生自由提问。
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那么我们来议一议,一起来解决这些难题。板书:(议)
娃娃指的是谁?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比作降落伞?准备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你们有毛衣吗?谁给你织的?你们的妈妈早早地把毛衣织好,等到天冷就给你们穿上。那么蒲公英的妈妈也和你们的妈妈一样,在孩子未成熟之前,就准备好了降落伞。光有降落伞行吗?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风吹)谁能用“准备”说一句话?)“纷纷出发”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理解纷纷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就飘啊、飘啊,你能飘到哪儿?(再放网页课件“纷纷出发”的VCD,发散学生思维、练习说话)
3、过渡:说得真好,蒲公英是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啊!能在公园、田野安家落户,他们的妈妈真高兴啊!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板书: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节)指导朗读。范读、(把加点的词稍微加重点语气读)试读、比赛读、齐读。
4、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5、总结学法。这一节学得不错,让我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懂这一节的?(指板书)
(三)在“让我们自己学”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体验。
1、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节,(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节)指名读,看这一节介绍了哪一种植物?(贴图)请大家自己读、划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同座互相议一议,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2、“铠甲”是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铁衣。在这里指什么?
请你们打开小纸包,这就是苍耳子,用手摸摸、再用力捏捏,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仔细看看,每根刺上有钩。你们想一想“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板画:)苍耳“带刺的铠甲”有什么用呢?
3、苍耳能在田野山洼中多高兴啊!请你们当苍耳子,读出这种高兴劲儿。(指名读、齐读)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四)在“我们学会了”什么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1、请同学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课文第四节,看看豌豆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贴图)
2、课件出示填空:(教师板画豆荚及板书太阳晒)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呢?(课件出示经过拟人化的豌豆从豆荚中蹦出的场景。)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第二句好在哪儿?(写出了声音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4、结合板书,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你们喜欢她们吗?请你们看板书,喜欢哪个妈妈就试背哪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我们还想学”。
1、师小结: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只有仔细观察、勤动脑筋、多看课外书就能得到。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节。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不是就这几种?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
带领学生上《中国科普博览生命奥秘网》了解种子传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后编诗歌奠定基础。(点击课件 )
3、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养成勤学习、爱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它们的奥秘!
4、作业超市:
三项作业任选一项。
A:我是小诗人。(试着把从课件上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按课文第二节的样子,编一段诗歌。)
B:我是朗诵家。(把自己喜欢的几节有表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4.古诗两首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二、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三)、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四、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二、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五、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语文园地一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进行语言积累。2.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我会写 :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5、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
高粱
葡萄
一声:黄澄澄
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
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篇:部教版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教案
18.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
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3.揭示课题。《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3. 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 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惊:左窄右宽。
4. 学生练习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5.小组互评。
六、教师小结。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齐读课题。指导“敕”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诗中“见”的读音。) 2.指导朗读(注意划出节奏、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敕 勒
庐
笼
苍
茫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2.自由读这两行。
3.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请快速朗读后两行,想一想你在诗中又看到了什么?(生:草地、天空、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引导学生理解“苍苍”。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引导学生理解“茫茫”。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生:茂盛 ) 牛羊怎么样? (生:肥壮)
6.多美的草原啊!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心情。
7.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8. 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重点指导:
阴:注意部首“阝”两笔写成,“月”字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每个字再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用你的纸和笔画一画美丽的草原。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目标:
(1)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大自然。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出示一张照片,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 (白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 5.认识生字“雾”。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上下结构,形声字。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勾画本课生字词。出示相关词语:淘气、顽皮、桥梁、海岸、散步、甚至、不久、消失。
3.同桌互读字词。
4.指导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于”字是独体字,第三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屋”:上下结构,第三笔撇要拉长,能藏住“至”。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交流:“淘气”、“顽皮”。 学习生字: “淘” 比较: “淘”、“掏”注意右边的笔顺 。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知道雾很淘气,那它是怎么淘气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它。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节读课文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直线划出来。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雾的话,交流读一读,完成填空: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指导学生带着淘气顽皮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 2. 出示重点句式:“无论„„还是„„”“都„„甚至„„” 。 3.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4.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学习雾散时的情景
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词语:„„连同 „„ 连同„„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雾,并且知道雾是个淘气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会藏很多东西。
四、知识拓展:
自然界还有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他们是怎样的呢?请选一种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图片:风、云、雨、雪、闪电 板书设计: 大海
雾
藏
天空、太阳
都看不见了 (淘气)
海岸、城市„„
自己
(都看得见了)
教学反思:
20.雪孩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了解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
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2.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课前教具:课件
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板书“雪孩子”,齐读课题。
3.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4.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朗读两遍课文,标好自然段。 2.同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5.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注意读准“累、柴、奔、烫、浑、淋、终”的读音。 2.去掉拼音读。 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唱、谁、旁、浑”
1.教师示范写,强调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念笔画、笔顺。 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 5.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在小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雪人。
二、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 (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4.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5.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7.自由读;齐读。
(二)学习第
二、
三、四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是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读
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兔妈妈堆了一个怎样的雪人呢?
4.小兔子和雪孩子玩得快乐吗?勾画出相关句子。 5.指导朗读,读出小白兔的开心。
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三)学习5-10自然段
1.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着急。)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4.指名回答,抓住“冲、冒、抱”理解雪孩子的勇敢。
5.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读出雪孩子的善良、勇敢。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去哪儿了呢? 1.播放这一段的朗读录音,展示课件演示蒸发。 2.理解重点词“飞”。
3.雪孩子会回来吗?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4.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
5.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交流。 6. 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们都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美丽的云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认写“椰、壳、漠”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巩固部首查字法。 (2)练习根据词语描写景物,学会拟人方法描写事物。
(3)学习观察图片,学习写一段通顺的话,掌握容易混淆的字。 (4)阅读故事《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学会思考问题,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修辞方法(拟人)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 2.学会运用词语。学会独立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学习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有各种各样的地形,生长着适合各自地形的植物,活动着各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2.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海滩
椰树
贝壳 第二组:沙漠
骆驼
胡杨 第三组:高原
骏马
雪莲 第四组:悬崖
青松
雄鹰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椰
壳
漠
骆
驼
悬
崖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巩固查字典
1.复习。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2.出示课件,应用部首查字法做下面的练习。 要查的字 部首 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组词 亏
申
丹
3. 老师讲解独体字部首的寻找方法。
师:如果独体字全字本身是一个部首的,就按照它本身的那个部首去查;独体字本身不是部首,则可以查它的起笔,把它的第一笔当做部首。 4.小组合作,做练习。 5.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2.学生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意思。 3.师引导解释词语。
师:在解释上面的词语或者描写时抓住描写的主体,看清它的特点,然后组织语言描写。如“云开雾散”主体是“云雾”,特点是“散开”。 4.做练习,学生描述。 例:“微风习习”:当花儿正悄悄绽放时,一阵春风吹来,香气四溢,风儿吹来,那种感觉十分美妙,那么美,那么清凉。 5.总结表扬。
(三)学习拟人句。 1.出示课件。 (1)“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2)风拿了我的毛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思考:句子写的事物主体是什么?(雾、风)描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把雾和风当做人来写,像人一样做动作,有感情。对,这种手法就叫拟人。)
3.我们学习了拟人手法,能不能用它来写其他事物呢?比如“花”,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4.同学们汇报写出的句子。 5.总结表扬。
第二课时
一、写话
1.(出示卡片)导语
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 2.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3.同学把自己编的故事讲一讲。 4.读儿歌《小老鼠玩电脑》(课件出示)。 5. 写一写。老师巡查指导,注意标点。 6.生读一读,评比,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展示台。
1.课件出示“展示台”里的词语。 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老师指出四组词语中容易忽略写错的地方。 第一组:“被”右半部分是“皮”,“泼”右半部分是“发”;“领”左半部分莫少点,“展”下半部分莫多撇,“步”下不多点,“瓜”下不少点。 第二组:“纸、低”区别在下面一点,“士、土”区别在下面一横;“今、令”区别在下面有点和无点。
三四组:都是同音异体字,注意词语意义,不要写错。 5.写一写,比赛谁记得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谣《数九歌》。“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冬季节气。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即“冬至”的次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2.出示课件歌谣《数九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师生对读。
3.老师简介歌谣含义,更好理解歌谣。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自由读、默读、赛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4..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二、我爱阅读
(一)朗读欣赏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绕口令,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绕口令有什么特点。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或播放教学CD,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发现
1.教师放慢速度再次朗诵,引导发现现每一句读音相近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绕口令的特点(几个谐音的字反复出现)。
(三)练习诵读
1、鼓励学生尝试配上合适的节奏朗读。
2、学生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四)进行表演。
1、学生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教学反思:
第五篇: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复习课文
1.《场景歌》通过简单生动的内容,让我们了解了(数字)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懂得了(量词)的用法。
2.《树之歌》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十一种树木的特征及生长习性,激发了我们(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拍手歌》展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和谐生活)的美好画面,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4.《田家四季歌》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以及主要的农事活动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不同特征),赞美了(农人的辛勤劳动)。
二、背诵
《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十二月花名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三、听写
花园、孔雀、石桥、人群、队旗、铜号、欢笑、杨树、壮大、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树叶、从林、深处、竹林、六月、熊猫、九个、朋友、四季、吹风、肥胖、归来、辛苦、一年、春季、春风、农事、月光、秋季、身体、冬季、棉衣、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红领巾、 拍手歌、
四、比较组词
园(花园)
队(队列)
铜(铜号)
领(带领) 扫(打扫)
圆(团圆)
认(认识)
桐(油桐)
顶(山顶) 归(归来)
巾(毛巾)
杨(白杨)
壮(壮大)
柏(松柏) 次(次序)
币(货币)
扬(飞扬)
状(形状)
拍(拍手) 吹(吹风)
棉(棉衣)
杉(水杉)
化(文化)
桂(金桂) 季(四季)
锦(锦鸡)
衫(衣衫)
花(花朵)
挂(悬挂) 李(桃李)
丛(丛林)
深(深度)
处(四处)
猫(熊猫) 朋(朋友)
从(从来)
探(探望)
外(外面)
描(描画) 明(光明)
五、填入合适的动词
(披)绿装
(写)字
(采)蚕桑
(守)北疆
(保护)动物
(插)秧
六、近义词 新奇——新鲜
伙伴——朋友
飞翔——飞行
嬉戏——游戏
保护——爱护
辛苦——劳苦
喜洋洋——喜滋滋
七、反义词
朋友——敌人
新奇——普通
轻——重
肥——瘦
保护——损害
忙——闲
八、量词
一(只)海鸥
一(群)海鸥
一(排)海鸥
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一(只)帆船
一(艘)帆船
一(枚)导弹
一(挺)机枪
一(支)步 一(池)湖水
一(行)垂柳
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 一(丛)翠竹
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粒)稻谷
一(片)欢笑
一(队)“红领巾”
一(个)鸟 一(朵)白云
一(方)鱼塘
一(孔)石桥
一(座)石桥 一(面)镜子
一(个)村庄
一(个)小岛
一(间)教室 一(个)鱼塘
一(片)鱼塘
一(亩)鱼塘
一(头)大象 一(声)祝福
一(件)衬衫
一(条)裤子
一(个)神话 一(亩)稻田
一(块)稻田
一(片)稻田
一(根)翠竹 一(片)树林
一(条)帆船
一(群)飞鸟
一(座)高楼 一(竿)翠竹
一(群)飞鸟
一(座)大山
一(只)鸽子 一(片)翠竹
一(丛)鲜花
一(条)裙子
一(条)小虫 一(丛)翠竹
一(片)树叶
一(次)比赛
一(艘)潜艇 一(片)草地
一(颗)草莓
一(位)同学
一(只)蝴蝶 一(位)老乡
一(种)颜色
一(棵)梨树
一(只)乌鸦 一(篇)文章
一(所)小学
一(块)黑板
一(辆)马车 一 (道)数学题
一(只)天鹅
一(件)事情
一(把)神斧 一(声)巨响
一(道)血痕
一(只)老虎
一(条)帆船 一(阵)旋风
一(座)石桥
一(条)小河
一(个)口袋 一(头)毛驴
九、特殊词语 ABB式:
白花花、亮晶晶、绿油油、胖乎乎、笑哈哈、喜洋洋、笑盈盈、兴冲冲、白茫茫、懒洋洋、水淋淋、骨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