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第一篇: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核安全知识及核辐射预防常识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 造成核泄漏, 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 造成核泄漏, 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遇到核泄漏后产。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

第一篇: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

核安全知识及核辐射预防常识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 造成核泄漏, 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 造成核泄漏, 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 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 绍 ,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 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 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 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 危害?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

构网站介绍,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年 3.7 毫希 ;砖房每 粮食、蔬菜、 年 0.75 毫希 ;宇宙射线每年 0.45 毫希 ;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 0.25 毫 希 ;土壤每年 0.15 毫希 ;胸部透视一次 0.02 毫希 。 ■碘片可防核辐射 核电运行中,产生一种放射性物质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 核电运行中,产生一种放射性物质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 吸收后造成损伤。预先服用含有稳定碘同位素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 吸收后造成损伤。预先服用含有稳定碘同位素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 放射性碘的吸收。由于碘不易在甲状腺中积聚,短时间内就能排出体外, 放射性碘-131 的吸收。由于碘不易在甲状腺中积聚,短时间内就能排出体外, 从而减少碘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 从而减少碘-131 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 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 24 小时服用一片 毫克碘当量),一天后服用半片, ),一天后服用半片 (相当于 100 毫克碘当量),一天后服用半片,具体服用时间及方法由发放人 员指导。 员指导。 医学研究发现,碘可以抑制扁桃腺的功能。 医学研究发现,碘可以抑制扁桃腺的功能。人如果在受到核辐射后的 5 个小 毫克的碘片,就能够防止扁桃腺吸收辐射物质, 时内服用 100 毫克的碘片,就能够防止扁桃腺吸收辐射物质,从而有效地避免 患上扁桃腺癌。 患上扁桃腺癌。

■营养专家

切勿陷入误区不要盲目补碘 日讯( 单俊楠) 在日本核辐射危机愈演愈烈之际 愈演愈烈之际, 半岛都市报 3 月 15 日讯(记者 单俊楠) 在日本核辐射危机愈演愈烈之际, 日采访医院营养科专家获悉, 记者 3 月 15 日采访医院营养科专家获悉,市民们应该通过均衡饮食来提高身体 抵抗力,而且市民们也没有必要吃含碘食物,进行额外补碘, 抵抗力,而且市民们也没有必要吃含碘食物,进行额外补碘,反而易引起甲亢 等疾病。 等疾病。 避免与核辐射的‘亲密接触’ 脱离核辐射环境最关键。 “避免与核辐射的‘亲密接触’,脱离核辐射环境最关键。”青医附院营养 科主任韩磊表示。针对多吃含碘食物抵抗核辐射的说法, 科主任韩磊表示。针对多吃含碘食物抵抗核辐射的说法,专家认为目前情况下 完全没有必要, 青岛一直都在执行食盐加碘政策, 完全没有必要,“青岛一直都在执行食盐加碘政策,平常饮食中碘含量足够人 体需求,而且青岛人还有吃海鲜的饮食习惯,碘摄入量是不会少的。 体需求,而且青岛人还有吃海鲜的饮食习惯,碘摄入量是不会少的。再去多吃 海带等含碘食物,补多了反而可能会

得甲亢等疾病。 韩磊说。 海带等含碘食物,补多了反而可能会得甲亢等疾病。”韩磊说。

■核辐射的几种常见射线流及防护措施 α射线:阿尔法射线是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α粒子流。它可由多种放射性物 射线:阿尔法射线是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α粒子流。 如镭)发射出来。 粒子的动能可达几兆电子伏特。 质(如镭)发射出来。α粒子的动能可达几兆电子伏特。阿尔法射线是氦核粒 子流,速度大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谈不上波长, 子流,速度大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谈不上波长,它是由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 子核在衰变时所放出的。 子核在衰变时所放出的。 防护方法: 防护方法:一本书就可以挡住 衰变时放出来带负电荷的粒子。 β射线:由放射性同位素(如 32P、35S 等)衰变时放出来带负电荷的粒子。 射线:由放射性同位素( 32P、 在空气中射程短,穿透力弱。在生物体内的电离作用较γ射线、 射线强。 在空气中射程短,穿透力弱。在生物体内的电离作用较γ射线、x 射线强。 防护方法:一铅板阻挡, 防护方法:一铅板阻挡,或离他远一点 γ射线(伽马射线):γ射线是原子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此种电磁波 射线(伽马射线) 射线是原子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 波长很短,穿透力很强,又携带高能量, 波长很短,穿透力很强,又携带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 DNA 断裂进 而引起细胞突变、 造血功能缺失、 癌症等疾病。 而引起细胞突变、 造血功能缺失、 癌症等疾病。 由放射性同位素如 60Co 或 137Cs 产生。是一种高能电磁波,波长很短(0.001-0.0001nm),穿透力强,射程远, ),穿透力强 产生。是一种高能电磁波,波长很短(0.001-0.0001nm),穿透力强,射程远, 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而且剂量比较均匀,危险性大,必须屏蔽。 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而且剂量比较均匀,危险性大,必须屏蔽。 防护方法: 的铅板或几米厚的混凝土墙;利用白色反光原理, 防护方法:一几 cm 的铅板或几米厚的混凝土墙;利用白色反光原理,穿白 色衣服,用白床单覆盖要保护物体。 色衣服,用白床单覆盖要保护物体。 中子:不带电的粒子流。辐射源为核反应堆、加速器或中子发生器, 中子:不带电的粒子流。辐射源为核反应堆、加速器或中子发生器,在原子 或中子发生器 核受到外来粒子的轰击时产生核反应,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 核受到外来粒子的轰击时产生核反应,从原子核里释放出来。 防护方法: 米处, 防护方法:一钻到水下 1 米处,或含有几厘米的石蜡的隔板

■抗辐射饮食:8 种预防核辐射的神奇食物 抗辐射饮食: 黑

第二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以下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定义

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

3一般要求

3.1适用

3.1.1实践

适用本标准的实践包括:

a)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或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

b)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 c)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 d)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 3.1.2源

3.1.2.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源包括:

a)放射性物质和载有放射性物质或产生辐射的器件,包括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密封源、非密封源和辐射发生器;

b)拥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施及产生辐射的设备,包括辐照装置、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 c)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源。

3.1.2.2应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装置或设施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必要 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将本标装的要求应用于被视为单一源的整个装置或设施。 3.1.3照射

3.1.3.1适用于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照射,是由有关实践或实践中源引起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

3.1.3.2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若需要应遵循本标准对干预的要求。但下列各种情况,如果未被排除或有关实践或源未被豁免,则应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

a)涉及天然源的实践所产生的流出物的排放或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所引起的公众照射; b)下列情况下天然源照射所引起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

1)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或因与其工作直接有关而受到的氡的照射,不管这种照射是高于或低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 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氡的照射虽不是经常的,但所受照射的大小高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 3)喷气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

c)审管部门规定的需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其他天然源照射。 3.1.4干预

3.1.4.1适用本标准的干预情况是: a)要求采取防护行动的应急照射情况,包括:

1)已执行应急计划或应急程序的事故情况与紧急情况;

2)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应急照射情况;b)要求采取补救行动的持续照射情况,包括:

1)天然源照射,如建筑物和工作物所内氡的照射;

2)以往事件所造成的放射性残存物的照射,以及未受能知与批准制度(见4.2.1及4.2.2)控制的以往的实践和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放射性残存物的照射;

3)审管部门或干预组织确认有正当理由进行干预的其他任何持续照射情况。

3.2排除

任何本质上不能通过实施本标准的要求对照射的大小或可能性进行控制的照射情况,如人体内的40K、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所引起的照射,均不适用本标准,即应被排除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之外。

3.3实施的责任方与责任

3.3.1责任方 3.3.1.1对本标准的实施承担主要责任的责任方(以下简称“主要责任方”)应是: a)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 b)用人单位。

3.3.1.2其他有关各方应对本标准的实施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其他有关各方可以包括: a)供方; b)工作人员; c)辐射防护负责人; d)执业医师; e)医技人员; f)合格专家;

g)由主要责任方委以特定责任的任何其他方。 3.3.2责任

3.3.2.1各责任方应承担本标准有关章、条所规定的一般责任和特定责任。 3.3.2.2主要责任方应承担的一般责任是:

a)确立符合本标准有关要求的防护与安全目标;b)制定并实施成文的防护安全大钢,该大钢应与其所负责实践和干预的危险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并足以保证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在该大钢中,应:

1)确定实现防护与安全目标所需要的措施和资源,并保证正确地实施这些措施和提供这些资源;

2)保持对这些措施和资源的经常性审查,并定期核实防护与安全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3)鉴别防护与安全措施和资源的任何失效或缺陷,并采取步骤加以纠正和防止其再次发生;

4)保存履行责任的有关记录。

3.4实施的监督管理

3.4.1本标准的贯彻和本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由审管部门负责;对于干预情况,干预组织应对本标准有关要求的贯彻负主要责任。

3.4.2主要责任方应接受审管部门正式授权的人员对其获准实践的防护与安全的监督,包括对其防护与安全记录的检查。

3.4.3发生违反本标准有关要求的情况时,主要责任方应: a)调查此违反行为及其原因与后果;

b)采取相应的行动加以纠正并防止类似的违返事件再次发生;

c)向审管部门报告违反标准的原因和已经采取或准备采取的纠正行动或防护行动; d)按照本标准的要求采取其他必要的行动。 3.4.4主要责任方应及时报告违反本标准的事件。如果因违反标准已经演变成或即将演变成应急照射情况,应立即报告。

3.4.5发生违反标准的事件后,如果主要责任方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国家有关法规采取纠正或改进行动,则审管部门应修改、中止或撤销原先已颁发的注册证、许可证或其他批准文件。

4对实践的主要要求

4.1基本原则

4.1.1任何实践的引入、实施、中断或停止,以及实践中任何源的开采、选冶、处理、设计、制造、建造、装

配、采购、进口、出口、销售、出卖、出借、租赁、接受、设置、定位、调试、持有、使用、操作、修理、转移、退役、解体、运输、贮存或处置,均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除非有关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是被排除的或有关实践或源是被本标准的要求所豁免的。

4.1.2对于适用于本标准的任何实践、实践中的任何源或4.1.1所规定的任何活动,本标准各项有关要求的实施应与该实践或源的特性及其所致照射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并应符合审管部门规定的有关要求。

4.1.3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应遵循国家有关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4.2管理要求

4.2.1通知

4.2.1.1拟进行某项实践或本标准4.1.1中所规定的任何活动的任何法人,均应向审管部门提交通知书,说明其目的与计划;对于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只要求说明有关制造、装配、进口和销售等方面的计划。

4.2.1.2如果实践或活动满足下列各项条件,并经审管部门确认,则可只履行通知程序,否则,还应按4.2.2的要求履行相应的批准程序:

a)所引起的正常照射不大可能超过审管部门规定的有关限值的某一很小份额; b)所伴随的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可以忽略; c)所伴随的任何其他可能的危害后果也可以忽略; 4.2.2批准:注册或许可

4.2.2.1对任何密封源、非密封源或辐射发生器负责的任何法人均应向审管部门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除非其所负责的源是被豁免的。这类批准是采用注册的方式还是许可的方式,应由审管部门根据源或利用该源的实践的性质及所致照射的大小与可能性决定。适于以注册方式批准的实践应具有如下特征: a)通过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安全; b)运行程序简单易行; c)对安全培训的要求极低; d)运行历史上几乎没有安全问题;

4.2.2.2对下列任何源负责的法人均应向审管部门提交申请以获得批准,对这类源的批准应采用许可的方式:

a)辐照装置;b)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 c)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 d)核设施;

e)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

f)非豁免的、审管部门尚未指明适于以注册方式批准的其他任何源。 4.2.2.3任何申请者均应:

a)向审管部门提交支持其申请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b)在所提交的申请资料中,说明对其所负责的源所致照射的性质、大小和可能性所作的分析,并说明为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所采取的或计划采取的各种措施。

c)如果照射可能大于审管部门规定的某种水平,则进行相应的安全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并作为其申请书的一部分提交给审管部门;

d)在审管部门颁发注册证或许可证之前,不进行本标准4.1.1中所规定的任何活动。 4.2.2.4医疗照射实践及其用源的申请者在申请书中还应: a)说明执业医师在辐射防护方面的资格;或

b)承诺只有具备有关法规规定的或许可证中写明的辐射防护专业资格的执业医师,才允许开具使用其源的检查申请单或治疗处方。 4.2.3获准的法人: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

4.2.3.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应对制定和实践各项必需的技术与组织措施负责,确保其获准的源的防护与安全;它们可以委托其他方完成某些有关的活动或任务,但它们自己仍应对这些活动和任务承担主要责任。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按需要选聘合格人员,负责确保符合本标准。

4.2.3.2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如果拟对其获准的实践或源进行修改,并且拟议中的修改对防护或安全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则应将其修改计划通知审管部门;在获得审管部门认可前,不应进行这类修改。 4.2.4豁免

4.2.4.1如果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审管部门确认和同意,则该源或利用该源的实践可以被本标准的要求所豁免:a)符合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所规定的豁免要求;

b)符合审管部门根据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豁免准则所确定的豁免水平。 4.2.4.2对于尚未被证明为正当的实践不应予以豁免。 4.2.5解控

4.2.5.1已通知或已获准实践中的源(包括物质、材料和物品),如果符合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则经审管部门认可,可以不再遵循本标准的要求,即可以将其解控。

4.2.5.2除非审管部门另有规定,否则清洁解控水平的确定应考虑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所规定的豁免准则,并且所定出的清洁解控水平不应高于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或审管部门根据该附录规定的准则所建立的豁免水平。

4.3辐射防护要求

4.3.1实践的正当性

4.3.1.1对于一项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及该实践中的源,不应予以批准。

4.3.1.2涉及医疗照射的实践的正当性判断应遵循第7章所规定的详细要求。 4.3.1.3除了被判定为正当的涉及医疗照射的实践外,在下列实践中,通过添加放射性物质或通过活化从而使有关日用商品或产品中的放射性活度增加者是不正当的: a)涉及食品、饮料、化妆品或其他任何供人食入、吸入、经皮肤摄入或皮肤敷帖的商品或产品的实践;

b)涉及辐射或放射性质在日用商品或产品(例如玩具等)中无意义的应用的实践。 4.3.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4.3.2.1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除本标准6.2.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

4.3.2.2应对个人所受到的潜在照射危险加以限制,使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所有潜在照射所致的个人危险与正常照射剂量限值所相应的健康危险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 4.3.3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4.3.3.1对于来自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的照射,应使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使得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这种最优化应以该源所致个人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分别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为前提条件(治疗性医疗照射除外)。 4.3.3.2防护与安全最优化的过程,可以从直观的定性分析一直到使用辅助决策技术的定量分析,但均应以某种适当的方法将一切有关因素加以考虑,以实现下列目标: a)相对于主导情况确定出最优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确定这些措施时应考虑可供利用的防护与安全选择以及照射的性质、大小和可能性;

b)根据最优化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准则,据以采取预防事故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从而限制照射的大小及受照的可能性。 4.3.4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

4.3.4.1除了医疗照射之外,对于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的源,其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应不大于审管部门对这类源规定或认可的值,并不大于可能导致超过剂量限值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值的值;

4.3.4.2对任何可能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的源,剂量约束还应确保对该源历年释放的累积效应加以限制,使得在考虑了所有其他有关实践和源可能造成的释放累积和照射之后,任何公众成员(包括其后代)在任何一年里所受到的有效剂量均不超过相应的剂量限值。

4.3.5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应制定供执业医师使用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这类指导水平应: a)根据第7章的祥细要求并参照附录G(提示的附录)制定; b)对于中等身材的受验者,是一种合理的剂量指征;

c)为当前良好医术(而不是最佳医术)可以实现的医疗实践提供指导; d)在可靠的临床判断表明需要时,可以灵活应用,即允许实施更高的照射; e)随着工艺与技术的改进而加以修订。

4.4营运管理要求

4.4.1安全文化素养

应培植和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鼓励对防护与安全事故宜采取深思、探究和虑心学习的态度并反对固步自封,保证:

a)制定把防护与安全视为高于一切的方针和程序;

b)及时查清和纠正影响防护与安全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应与问题的重要性相适应; c)明确规定每个有关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对防护与安全的责任,并且每个有关人员都经过适当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 d)明确规定进行防护与安全决策的权责关系;

e)做出组织安排并建立有效的通信渠道,保持防护与安全信息在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各级部门内部和部门间的畅通。 4.4.2质量保证

应制定和执行质量保证大纲,该大纲应:

a)为满足涉及防护与安全的各项具体要求提供充分保证; b)为审查和评价防护与安全措施的综合有效性提供质量控制机制和程序; 4.4.3人为因素

应采取措施确保符合下列要求,以尽可能减小人为错误导致事故和事件的可能性: a)所有防护与安全有关人员均经适当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使之能理解自己的责任,并能以正确的判断和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

b)按照行之有效的人机工程学原则计设备和制定操作程序,使设备的操作或使用尽可能简单,从而使操作错误导致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小,并减少误解正常和异常工况指示信号的可能性;

c)设置适当的设备、安全系统和控制程序,并做出其他必要的规定,以: 1)尽可能减小人为错误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照射的可能性; 2)提供发现和纠正或弥补人为错误的手段; 3)便于安全系统或其他防护措施失效的进行干预。 4.4.4合格专家

4.4.4.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根据需要选聘合格专家,为执行本标准提供咨询。 4.4.4.2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选聘合格专家的安排通知审管部门。通知时所提供的信息应包括所聘用专家的从业或专业范围。

4.5技术要求

本条所规定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实践和源。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保证其实践和源的防护与安全符合本条中的有关要求。应用这些要求和严格程度应与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的实践和源所引起的照射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对于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除本条中规定的这些基本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规定的更为专门的技术要求和其他要求。 4.5.1源的实物保护

应按照下列要求,使源始终处于受保护状态,防止被盗和损坏,并防止任何法人未经批准进行标准4.1.1所规定的任何活动。

a)确保源的实物保护符合注册证或许可证中规定的所有有关要求,并保证将源的失控、丢失、被盗或失踪的信息立即通知审管部门; b)不将源转让给不持有有效批准证件的接收者;

c)对可移动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认它们处于指定位置并有可靠的保安措施。 4.5.2纵深防御

应对源运用与其潜在照射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的多层防护与安全措施(即纵深防御),以确保当某一层次的防御措施失效时,可由下一层次的防御措施予以弥补或纠正,达到: a)防止可能引起照射的事故;

b)减轻可能发生的任何这类事故的后果; c)在任何这类事故之后,将源恢复到安全状态。 4.5.3良好的工程实践

实践中源的选址、定位、设计、建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和退役,均应以行之有效的工程实践为基础,这种工程实践应: a)符合现行法规、标准和有关文件的规定;

b)以确保源全寿期过程中的防护与安全为目的,有可靠的管理措施和组织措施予以支持; c)在源的设计、建造及运行中留有足够的安全裕量,以确保可靠的正常运行性能;预留安全裕量时着眼于预防事故、减轻事故后果和限制照射,并考虑质量、多重性可检查性; d)考虑技术标准的发展,以及防护与安全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经验教训。

4.6安全的确认

4.6.1安全评价

应在不同阶段(包括选址、设计、制造、建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和退役)对实践中源的防护与安全措施进行安全评价,以:

a)在分析外部事件对源的影响和源与其附属设备自身事件的基础上,鉴别出可能引起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的各种情形;

b)预计正常照射的大小,并在可行的范围内估计潜在照射发生的可能性与大小; c)评价防护与安全措施的质量和完善程度。 4.6.2监测与验证

4.6.2.1应确定用以验证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所需要的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监测或测量。

4.6.2.2应为进行所需要的监测与验证提供适当的设备和程序。应对这类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检验,并定期用可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计量标准进行校准。 4.6.3记录

应保存监测与验证的记录,包括设备检验与校准记录。

5对干预的主要要求

5.1基本原则

5.1.1在干预情况下,为减少或避免照射,只要采取防护行动或补救行动是正当的,则应采取这类行动。

5.1.2任何这类防护行动或补救行动的形式、规模和持续时间均应是最优化的,使在通常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下,从总体上考虑,能获得最大的净利益。 5.1.3在应急照射情况下,除非超过或可能超过旨在保护公众成员的干预水平或行动水平(见附录E(标准的附录)的E2),否则一般不需要采取防护行动。

5.1.4在持续照射情况下,除非超过有关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否则一般不需要采取补救行动。

5.1.5对于适用本标准的任何特定干预情况,本标准各项有关要求的应用与该干预情况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所涉及的范围相适应。

5.2管理要求

5.2.1应急照射情况

5.2.1.1每一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如果其所负责的源可能发生需要紧急干预的情况,则应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或程序,并经审管部门认可;应急计划应规定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的场内应急职责,并考虑与其所负责的源相适应的场外应急责任;同时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为实施所规定的各种防护行动作好准备(详细要求见本标准第10章)。

5.2.1.2有关干预组织应根据可能出现的紧急干预情况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涉及的场外范围制定相应的总体应急计划(以下称为场外应急计划),据以协调场区内、外的应急行动和实施所需要的场外防护行动,以支持和补充根据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急计划实施的各种防护行动。场外应急计划应由相应的干预组只负责实施。

有关干预组织还应为应付其他各种可能可求紧急干预的意外情况(如源非法入境、带源的卫星坠入境内或境外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境内等)做出安排。 5.2.2持续照射情况

对于超过或可能超过有关行动水平的持续照射情况,有关干预组织应按需要制定能用或场址专用补救行动计划,并经有关部门认可。采取补救行动时,负责实施的法人应确保按照经认可的补救行动计划进行。 5.2.3工作人员与公众的保护

5.2.3.1对于工作人员因实施干预而受到的职业照射,应按审管部门的要求,由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用人单位或有关干预组织承担本标准10.5所规定的各项防护责任。

5.2.3.2对于干预情况下的公众照射,应按政府根据实施有效干预所确定的各种组织安排和职能分工,由国家、地方有关干预组织以及导致干预的实践或源的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承担各项公众保护责任。 5.2.4报告要求

发生或预计可能发生需要采取防护行动的应急照射情况时,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立即报告有关干预组织和审管部门,并应随时向它们报告: a)事态的发展和预计的发展趋势; b)为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所采取的措施; c)已经造成的和预计可能造成的照射。

5.3辐射防护要求

5.3.1只有根据对健康保护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预计干预的利大于弊时,干预才是正当的。如果剂量水平接近或预计会接近附录E(标准的附录)的E1所给出的水平,则无论在什情况下采取防护行动或补救行动几乎总是正当的。

5.3.2在干预计划中,应规定最优化的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这种最优化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的确定应以附录E(标准附录)的E2和附录H(提示的附录)所给出的准则为基础,并应考虑国情和当地的具体条件,如: a)通过干预可以避免的个人和集体剂量;

b)干预本身所伴有的放射和非放射健康危险,以及干预的经济、社会代价与利益。 5.3.3在对事故进行响应的过程中,应根据下列因素对干预的正当性和预定的干预水平的优化程度重新加以考虑:

a)实际情况特有的因素,如释放的性质、气候条件和其他有关非放射性因素; b)未来条件不确定时,防护行动带来净利益的可能性。

6职业照射的控制

6.1责任

6.1.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对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防护负责,并遵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

6.1.2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向所有从事涉及或可能涉及职业照射活动的工作人员承诺:

a)按照本标准附录B(标准的附录)的规定限制职业照射; b)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使职业防护与安全最优化;

c)记录职业防护与安全措施的决定,并将此类决定通知有关各方;

d)建立实施本标准有关要求的防护与安全方针、程序和组织机构;并优先考虑控制职业照射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措施;

e)提供适当而足够的防护与安全设施、设备和服务,它们的种类与完善程度应与预计的职业照射水平和可能性相适应;

f)提供相应的防护装置和监测设备,并为正确使用这些装置和设备做出安排; g)提供必要的健康监护和服务;

h)提供适当而足够的人力资源,为防护与安全培训做出安排,并根据需要安排定期再培训,以更新知识保证工作人员达到所需要的适任水平; i)按照本标准的要求保存有关的记录;

j)就如何有效地实施本标准和所采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或他们的代表进行协商和合作;

k)为促进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提供所需条件。

6.1.3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聘用新工作人员时,应从受聘人员的原聘用单位获取他们的原有职业受照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

6.1.4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要求工作人员遵守本标准,必要时应采取行政管理措施,确保工作人员了解他们负有保护自己及分阶段免受或少受辐射以及保持源的安全的义务和责任。

6.1.5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应是: a)遵守有关防护与安全规定、规则和程序; b)正确使用监测仪表和防护设备与衣具;

c)在防护安全(包括健康监护和剂量评价等)方面与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合作,提供有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与信息;

d)不故意进行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和他人违反本标准要求的活动;

e)学习有关防护与安全知识,接受必要的防护与安全培训和指导,使自己能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

6.1.6工作人员发现违反或不利于遵守本标准的情况,应尽快向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或用人单位报告。

6.2职业照射的剂量控制

6.2.1正常照射的剂量控制

正常照射的剂量控制应符合4.3.2的规定,并应遵循4.3.3中对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有关要求。

6.2.2特殊情况的剂量控制

6.2.2.1如果某一实践是正当的,是根据良好的工程实践设计和实施的,其辐射防护已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了优化,而其职业照射仍然超正常照射的剂量限值,但预计经过合理的努力可以使有关职业照射剂量处于正常照射剂量限值之下,则在这种情况下,审管部门可以按照附录B(标准的附录)B1.1.2的规定,例外地认可对剂量限制要求作某种临时改变。

6.2.2.2剂量限制要求的临时改变应由注册者或许可证持有者应在申请文件中对需要进行这种临时改变的特殊情况进行说明,并提供证据证明: a)已尽了一切努力减少照射,并已按本标准的要求使防护与安全措施最优化; b)已与有关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协商,并就临时改变剂量限制要求的需要和条件取得了共识;

c)正在尽一切合理的努力改善工作条件,直到满足附录B(标准的附录)B1.1.1所规定的剂量限值要求;

d)工作人员个人受照的监测与记录足以证明已遵守了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的有关要求,并为受照记录在有关用人单位之间进行转交提供了方便; 6.2.2.4对剂量限制要求的任临时改变均应:

a)按照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给出的适用于特殊情况的剂量限制要求进行; b)限定改变的期限; c)逐年接受审查; d)不再延期;

e)仅限于规定的工作场所。 6.2.3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工作人员体素、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应遵循附录B(标准的附录)B2所规定的限制要求。

6.3从事工作的条件

6.3.1工作待遇

不得以特殊补偿、缩短工作时间或以休假、退休金或特种保险等方面的优待安排代替为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所需要采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 6.3.2孕妇的工作条件

女性工作人员发觉自己怀孕后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以便必要时改善其工作条件。孕妇和授乳妇女应避免受到内照射。

用人单位不得把怀孕作为拒绝女性工作人员继续工作的理由。用人单位有责任改善怀孕女性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保证为胚胎和胎儿提供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 6.3.3未成年人的工作条件

年龄小于16周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年龄小于18周岁的人员,除非为了进行培训并受到监督,否则不得在控制区工作;他们所受的剂量应按附录B(标准的附录)中B1.1.1.2的规定进行控制。 6.3.4工作岗位的调换

审管部门或健康监护机构认定某一工作人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时,用人单位应为该工作人员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

6.4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

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 6.4.1控制区

6.4.1.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

6.4.1.2确定控制区的边界时,应考虑预计的正常照射的水平、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的性质和范围。

6.4.1.3对于范围比较大,的控制区,如果其中的照射或污染水平在不同的局部变化较大,需要实施不同的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则可根据需要再划分出不同的子区,以方便管理。

6.4.1.4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应:

a)采用实体边界划定控制区;采用实体边界不现实时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手段; b)在源的运行或开启只是间歇性的或仅是把源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情况下,采用与主导情况相适应的方法划定控制区,并对照射时间加以规定;

c)在控制区的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处设立醒目的、符合附录F(标准的附录)规定的警告标志,并给出相应的辐射水平和污染水平的指示; d)制定职业防护与安全措施,包括适用于控制区的规则与程序;

e)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证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锁和联锁装置)限制进出控制区;限制的严格程度应与预计的照射水平和可能性相适应; f)按需要在控制区的入口处提供防护衣具、监测设备和个人衣物贮存柜;

g)按需要在控制区的出口处提供皮肤和工作服的污染监测仪、被携出物品的污染监测设备、冲洗或淋浴设施以及被污染防护衣具的贮存柜;

h)定期审查控制区的实际状况,以确定是否有必要改变该区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或该区的边界。 6.4.2监督区

6.4.2.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以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

6.4.2.2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 a)采用适当的手段划出监督区的边界;

b)在监督区入口处的适当地点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

c)定期审查该区的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和做出安全规定,或是否需要更改监督区的边界。

6.4.3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应按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进行。

6.5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与应用

6.5.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适用、足够和符合有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各类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呼吸防护器具等,并应使他们了解其所使用的防护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6.5.2应对工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具的指导,并检查其配戴是否合适。 6.5.3对于需要使用特殊防护用具的工作任务,只有经担任健康监护的医师确认健康合格并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承担。

6.5.4个人防护用具应有适当的备份,以备在干预事件中使用。所有个人防护用具均应妥善保管,并应对其性能进行定期检验。

6.5.5对于任何给定的工作任务,如果需要使用防护用具,则应考虑由于防护用具的使用使工作不便或工作时间延长所导致的照射的增加,并应考虑使用防护用具可能伴有的非辐射危害。

6.5.6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通过利用适当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包括良好的工程控制装置和满意的工作条件),尽量减少正常运行期间对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用具的依赖。

6.6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

6.6.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根据其负责的实践和源的具体情况,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制定适当的职业照射监测大纲,进行相应的监测与评价。应将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定期向审管部门报告;发生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 6.6.2个人监测和评价

6.6.2.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负责安排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对职业照射的评价主要应以个人监测为基础。

6.6.2.2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并可能受到显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照射剂量可能大于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在进行个人监测不现实或不可行的情况下,经审管部门认可后可根据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和受照地点和时间的资料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做出评价。

6.6.2.3对在监督区或只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预计其职业照射剂量在1mSv/a~5mSv/a范围内,则应尽可能进行个人监测。应以这类人员的职业受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应以个人监测或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为基础。

6.6.2.4如果可能,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均应进行个人监测。但对于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mSv/a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

6.6.2.5应根据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的高低与变化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大小,确定个人监测的类型、周期和不确定度要求。

6.6.2.6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对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体内污染的工作人员(包括使用呼吸防护用具的人员)安排相应的内照射监测,以证明所实施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为内照射评价提供所需要的摄入量或待积当量剂量数据。 6.6.3工作场所的监测和评价

6.6.3.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在合格专家和辐射防护负责人的配合下(必要时还应在用人单位的配合下),制定、实施和定期复审工作场所监测大纲。

6.6.3.2工作场所监测的内容和频度应根据工作场所内辐射水平及其变化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来确定,并应保证: a)能够评估所有工作场所的辐射状况; b)可以对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进行评价; c)能用于审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划分是否适当。 6.6.3.3工作场所监测大纲应规定: a)拟测量的量;

b)测量的时间、地点和频度; c)最合适的测量方法与程序;

d)参考水平和超过参考水平时应采取的行动。 6.6.3.4监测的质量保证

应将质量保证贯穿于从监测大纲制定到监测结果评价的全过程。监测大纲必须包含有质量保证要求,以确保:测量设备具备所要求的计量特性(如准确度、稳定性、量程和分辨能力等)并得以适当的维护,测量与分析程序得以正确地建立和执行,监测的结果得以正确地记录、评价和妥善保管。

6.7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照射管理

6.7.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制定和实施用以控制和管理本单位职业照射的书面规则和程序,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的防护与安全水平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6.7.2应在所制定的规则和程序中包括有关调查水平与管理水平的具体数值,以及超过这些数值时应执行的程序。

6.7.3应加强防护与安全培训和安全文化素养的培植,提高工作人员和有关人员对所制定的规则、程序和防护与安全规定的理解和执行的自觉性。应将所有培训记录妥善存档保管。

6.7.4应建立监督制度和按照审管部门的要求聘任辐射防护负责人,对所有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进行充分监督,并采取合理步骤,保证各种规则、程序、防护与安全规定等得到遵守。

6.7.5应向所有工作人员提供: a)他们所受职业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的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 b)适当的防护与安全培训与指导; c)他们的行动对防护与安全的意义的信息。

6.7.6应向可能进入控制区或监督区工作的女性工作人员提供下列信息; a)孕妇受到照射对胚胎和胎儿的危险;

b)女性工作人员怀孕后尽快通知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的重要性; c)婴儿经哺乳食入放射性物质的危险。

6.7.7应向可能受到应急计划影响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指导和培训。

6.8职业健康监护

6.8.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安排相应的健康监护。

6.8.2健康监护应以职业医学的一般原则为基础,其目的是评价工作人员对于其预期工作的适任和持续适任的程度。

6.9职业照射的记录

6.9.1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必须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保存职业照射记录。 6.9.2职业照射记录应包括: a)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的一般资料;

b)达到或超过有关记录水平的剂量和摄入量等资料,以及剂量评价所依据的数据资料; c)对于调换过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在各单位工作的时间和所接受的剂量和摄入量等资料;

d)因应急干预或事故所受到的剂量和摄入量记录;这种记录应附有有关的调查报告,并应与正常工作期间所受以的剂量和摄入量区分开。 6.9.3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

a)按国家审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报送职业照射的监测记录和评价报告; b)准许工作人员和健康监护主管人员查阅照射记录及有关资料;

c)当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单位时,向新用人单位提供工作人员的照射记录的复制件; d)当工作人员停止工作时,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应按审管部门或审管部门指定部门的要求,为保存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记录做出安排;

e)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和用人单位停止涉及职业照射的活动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为保存工作人员的记录做出安排。 6.9.4在工作人员年满75岁之前,应为他们保存职业照射记录。在工作人员停止辐射工作后,其照射记录至少要保存30年。

第三篇:辐射防护与安全基本知识上岗培训试题答案

云南省辐射安全

基本知识上岗培训试题答案

1、A

2、C

3、D

4、AC

5、D

6、A

7、ABCDE

8、ABCDE

9、A

10、BCDE

11、B

12、C

13、D

14、ABCD

15、D

16、C

17、C

第四篇:冬季消防安全基本常识

冬季来临,天气干燥,是火灾的高发季节。近日,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建业大厦发生火灾,大厦1层至25层不同程度被烧毁,据初步调查,火灾可能由于电线老化短路引起,这场雨夜烈火烧了整整12个小时,烧掉了温商70多万双鞋子,损失达8000万元,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消防安全管理的警钟。

在此特整理了一些冬季消防安全常识,供大家学习。

乱扔烟头引起火灾

冬季风多雨少,天寒物燥,特别要警惕吸烟引起火灾,随手乱扔烟头是很多烟民的不良习惯。吸烟者要自觉、自爱、自防,在宿舍内部要积极宣传禁烟,切不可卧床吸烟。

电器故障引起火灾

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避免因线路老化、年久失修或经常搬运碰破电线而引发火灾事故,宿舍内部不要使用煤油炉,酒精灯易染燃物品,也不可使用电炉等大功率用电器。

怎样打火警电话? (1)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

(2)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

(3)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4)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5)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要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火场面积小、温度低,是便于扑救的最有利时机。在此阶段发现火灾,只要不错过时机,可以用很少的人力和灭火器材,甚至一桶水、一只灭火器,就可以扑灭火灾,火灾损失小。因此要注意扑灭初起阶段的火灾。

在逃生时,身上着火怎么办?

人身上着火后千万不能跑,因为越跑火就越旺。这是因为人一跑反而加快了空气对流而促进燃烧,火势会更加猛烈。跑,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将火种带到别的地方,还有可能扩大火势,这是很危险的。应该:

(1)尽量先把衣服脱掉,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

(2)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3)可以跳入附近的水池和水塘内灭火,如果烧伤面积大,就不能跳入水中以防感染;

(4)切忌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的药剂会引起烧伤的创口产生感染。

烟气妨碍人员逃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烟气的毒害性。虽然烟气中的成分并不都有毒害性,但是无毒气体也会妨碍人的呼吸,降低空气中氧的浓度,造成人体缺氧而死。

(2) 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减光性是指烟气降低人的能见度,这就使人们不能迅速逃离火场,增加了中毒和烧死的可能性。

(3) 烟气的恐怖性。在发生火灾时,特别是发生轰然后,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们产生了恐怖感,常常因此造成了疏散过程中的混乱局面,使有的人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惊惶失措。

怎样使用湿毛巾防烟 (1)折叠层数要依毛巾的质地而异,一般毛巾折叠8层为宜,这样烟雾浓度消除率可达60%。

(2)使用时要捂住口和鼻,虑烟的面积要尽量增大。

发生火灾时人被困在室内怎样呼救?

发生火灾,情况复杂,人被围困在室内,有时不了解周围失火情况,一时不能撤离火场。由于火势凶猛,门窗被封住,烟熏火燎容易迷失方向。

人被大火围困在建筑物内向外呼救,外面的人很难听到。因为熊熊烈火形成一道火围墙,向外呼救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此时此刻被困的人应保持冷静,人应卧倒在地面上呼救。因火势顺着气流向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经烧过或还有未燃烧之处,呼救的声波可透过这些空隙向外传出。这样外界容易听到呼救声,能够及时设法营救。

如何选择避难房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临街的房间,因为那样便于观察火情,可以和救援者通过呼喊、手势等取得联系,对及时获得救援大有益处。

(2) 选择有阳台的房间。

(3) 选择从楼梯间便于接近的房间。

电脑着火怎么办?

如果电脑着火,即使关掉机子,甚至拔下插头,机内的元件仍然很热,仍会迸出烈焰并产生毒气,荧光屏、显象管也可能爆炸,应付的方法如下:

电脑开始冒烟或起火时,马上拔掉电源插头或关闭电源总开关,然后用湿毛毯或棉被等盖住电脑,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也可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即使已关掉电源的电脑也是这样,因为温度突然降下来,会使炽热的显象管爆裂。此外,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

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止显象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

使用电源插座怎样注意防火?

电源插座中有一种一座多用的三联插座和四联插座,使用方便,颇受同学们青睐。但是使用这种多用插座应注意电源插座所能承受的能力,不能超负荷使用,以保安全。

在电源插座上均标明有额定电压与电流,这说明电源插座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与电流值。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为电功率,单位为瓦数。假若在使用多联电源插座时,插了好几种电器就应仔细计算一下所插电器的功率是否超过了多联插座允许的额定功率,假若比插座的额定功率低,使用就安全。相反所用电器的总功率大于多联插座的额定功率,这样就不安全。因为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金属导体会升温,这叫做电流热效应,当电流通过导体愈大,热效应愈高,发热量也愈大。当多种电器的电流通过多。

如何安全使用燃气

先,采购正规厂家生产的燃气产品。使用时应先点火,后开气。一时未点着,要迅速关闭开关。切忌先放气,后点火。使用自动点火灶具时,将开关旋钮向里推进,按箭头指示方向旋转,点火并调节火焰大小。

在使用燃气灶具时,必须有人看守,以防沸水溢出扑灭火;燃气设施的周边不要堆放废纸、汽油、干柴等易燃物。

使用燃气的用户,一旦发现泄漏时,应立即关闭燃气表前总阀门、燃气器具前气嘴阀门和灶具开关。打开所有门窗,切勿触动室内任何电器开关(如开灯、关灯等),切勿使用室内电话或无线电话,切勿开启任何燃具,直到漏气情况得到控制和室内无漏气为止。

当发现邻居家燃气泄漏应敲门通知,切勿按动门铃,切勿使用明火测验漏气点。

检测燃气设备是否有漏点,可用肥皂水、洗洁精涂抹在燃气设备接头、开关、软管、阀门等部位,有气泡产生,证明此处漏气。小区内遇有停气情况,应及时关闭燃气用具,防止突然来气造成漏气。

在用气完毕,除了灶具上的开关,一定要关闭燃气管道上的开关。另外,如家中燃气多日无人使用时,务必将表前阀门关闭。

煤气灶的哪些部位容易漏气?

为了防止煤气爆炸,首先要防止煤气灶具漏气。最容易发生漏气的部位有:煤气表外壳,煤气管线上的各个连接点,气嘴旋塞,胶管等处。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检查,及时修理。

防止煤气漏出,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煤气漏出而引起火灾、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人身伤亡,也屡有发生,要引以为戒。

第五篇:电力系统基本安全常识

1.

2.

3.

4. 高压:对地电压250kV以上电压;低压:对地电压250kV及以下电压;安全电压:36V。 目前电力系统最高电压等级:交流1000kV,直流±800kV。 如何区分线路电压等级?看绝缘子片数,110kV→7片;220kV→13片;500kV→26片;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

需系安全带。进入施工现场需带安全帽。

其他可能需要的安全器具:绝缘手套、作业服、绝缘靴等。

5. 戴安全帽:大小要合适,正反要正确,下领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松紧适度。

6. 身体要求:经县级医院体检,无妨碍工作的病症。

7. 安规:每年考试一次,因故间断电气工作三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温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恢复工作。

8. 驾驶公司车辆需取得公司内部准驾证。

9. “三不伤害”、“三大敌人”。

10. 闻气体味道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

闻。

11. 巡线必须两个人。

12. 栏杆安全高度:1.1~1.2m。安装地板砖可使地面升高5cm,防静电地板则会使地面升高25~30cm,

由此会降低栏杆高度,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13. 进入陌生场所,应先探明避难逃生方向,查看消防栓、灭火器、安全门、楼梯等的位置。

14. 楼梯台阶高度不能高于30cm(有同学记录的是35cm,不知谁对谁错)。楼梯与地面夹角为45°~60°

(老师课件上写的是60°左右),上楼梯必须有人扶,并且楼梯最上一级到胸部。

15. 抬楼梯需两个人抬,且与电气设备保持安全距离。拿东西不能超过头顶。

16. 进入安全场所,女生不准穿裙子,不准穿凉鞋,化淡妆,不准披发。

很多场所不准抽烟。

17. 打电站不准戴纱质手套,打锤不准对着人打,且抡锤的人不准戴手套。

18.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地震、火灾时不要坐电梯。

19. 不要在吊车下行走,在贴瓷砖的建筑物下行走需留下脱落物。

20. 电焊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21. 走路不要乱触摸空中的导线。

22. 吊装时穿螺丝定位不能用手,应用铁棒。

23. 倒杆距离:1.2倍杆长。

24. 灰色是中性色,也是安全色。接地线采用黑色。

25. 黄绿色表示保护接地。(这一条没听清,不知道是啥东西)

26. 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m。

27. 移动的传输带不要乱上。

28. 生产场所不准用钢卷尺测量。

29. 进出所有设备间隔随手关门。

30. 不要随便移动安全措施和接地线。

31. 工完、料尽、场地清。

32. 牵引线内角一侧不要站人。(借鉴别人记录的,我也不懂)

33. 相互关心他人安全,制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记住,只有安全这一条可以越级反映。

34. 乙炔(C2H2)不能和氧气(O2)放一起。

35. 进入SF6设备室(如GIS室)应先通风15分钟,且站在上风口。如设备发生爆炸,需顶着逆风走。

36. 电流互感器(CT)二次侧不许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许短路。

37. 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于电气设备主体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精密设备灭火。

38. 视觉识别系统:

a.禁止标志;b.警告标志;c.指令标志;d.提示标志。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论文资料 第1张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辐射安全防护基本常识(通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