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集锦)

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集锦)

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篇:教育强镇复评。

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

龙岗学校申报教育强镇复评整改报告

根据梅市教督函【2017】14号文件的要求,我校落实责任,采取措施,加大投入,认真整改。整改落实如下:

一、在化学实验室和准备室分别安装了抽风设备。

二、图书室新购置了一批新书,包括儿童连环画和少儿读本。

三、向县局申请购置了85台笔记本电脑和5台电教平台。

四、体育室新购置了一批体育器材。

五、加强各功能场室的使用率并造册登记。

丰顺县龙岗学校

2017年10月26日

第二篇: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实施方案

梅州市**区**镇教育强镇

复评工作方案

2010年10月,我镇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根据有关工作安排,我镇将于2014年11月接受复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参照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做法,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现就迎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学校内涵提升为导向,以建设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契机,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按照2010年10月广东省教育强镇(街)督导验收专家组提出的反馈意见和整改建议,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积极自查整改,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我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复评验收。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强镇复评,充分展示我镇近几年来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成果,力争在党政领导与规划、教育行政领导、经费投入与管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教师待遇、管理体制、素质教育、教育科研、均衡发展、综合实力、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等各项指标都

1 达标,促进我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加速我镇教育现代化进程,顺利通过教育强镇的复评验收。

三、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教育强镇复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整改规划,部署落实整改措施,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情况。各村委会、有关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和措施,切实加强对复评工作的领导。

(二)提高认识,落实到位。把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列入我镇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将教育强镇复评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一规划、全面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育强镇复评的实施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强镇复评工作的认识,确保教育强镇复评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部门要深刻认识迎接教育强镇复评的重要意义,明确巩固广东省教育强镇发展成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举措,全镇干部群众要积极参与,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家喻户晓,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教育强镇复评工作。

(四)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各村委会、各部门、各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动员广大干部、教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增强迎接教育强镇

2 复评的信心和决心,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确保教育强镇复评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扎实推进规范化学校和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教育设施。

(二)创新培养途径与方法,积极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不断加大教师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优秀教育人才的激励和培养机制。加强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的全员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团队,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底蕴,创建特色文化。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9月)

1.召开动员大会,明确任务分工。2014年7月初召开**镇迎接省教育强镇复评动员大会。拟订具体实施方案,成立教育强镇复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并将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

3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迎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宣传报道各单位、各部门落实教育强镇复评工作情况,报道迎评先进典型的经验及做法,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

(二)实施推进阶段(2014年10月)

1.借鉴和学习有关乡镇迎接教育强镇复评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镇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迎接教育强镇复评工作。

2.对照教育强镇验收组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认真做好教育强镇复评印证材料的清点、整理、补缺工作。 4.写好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

5.向省人民政府督导室提出“教育强镇”复评申请。(10月底)

(三)迎接复评阶段(2014年11月初)。

1.再次召开动员大会,布置落实迎评工作,同时认真组织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好补缺补漏工作。

2.全面完成教育强镇复评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2014年9月

4

第三篇:垭坭塘小学教育强镇复评整改方案

垭坭塘小学“创强”的复评工作方案

为了我校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复评督导验收,根据上级有关会议精神,我校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现就“创强”复评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学校内涵提升为导向,以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为契机,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针对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形成工作方案,积极整改,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我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复评督导验收。

二、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创强”复评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整改规划,部署落实整改措施,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情况。

组长:郑任均

副组长:郑水生、郑先锋 组员:郑满、郑仁祖

(二)提高认识,落实到位。

把“创强”工作列入我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的开展。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强”复评工作的认识,确保“创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大投入,扎实推进。

我校在“创强”复评工作中,领导小组成员起主导作用、教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增强迎接教育强镇复评的信心和决心,齐心合力,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创强”复评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认真落实各项整改工作。完善好各种装备以及功能场室、校园文化、美化、绿化等硬件建设

(二)认真做好“创强”复评印证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写好“创强”复评自评报告并制成课件。

(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加对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管理,继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按规范化、优质化要求,完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管理水平。

垭坭塘小学

2017年3月13日

第四篇:高楼镇省级旅游强镇复评自查报告

高楼镇人民政府

高楼镇位于瑞安市西南门户,地处瑞安、平阳、文成、青田四县市交界处,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人口97788人,下辖140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2010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2.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财政总收入3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44元。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将寨寮溪风景名胜区原来覆盖的7个乡镇调整为高楼镇,对于我镇乃至我市旅游发展,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镇区位优势明显。由于地处瑞安、文成、平阳、青田四县交汇处,新、老56省道和57省道纵横交错穿境而过,地理位臵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生态环境良好。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境内的花岩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了98%以上,是国家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是天然氧吧、动物王国,非常适合人们养生居住,度假休憩。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寨寮溪风景区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占瑞安市国土面积12.85%、旅游资源总面积60%以上,有花岩、九珠潭、玉女谷等九大景区和近200处景点,平均每年吸引75.25多万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文化底蕴深厚。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先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泽宋代古村落、东村唐代摩崖石刻、上村雍正土楼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散布在民间。1

我镇十分重视旅游工作。当前,全镇上下正以打造“秀美高楼、养生乐园”为目标,按照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特色兴镇”的发展思路,以“六镇联创”(创建省级旅游强镇)为总载体,扎实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旅游创强工作

我镇确立以政府推动为主、全民共建的工作思路,紧扣一个中心,建立二支队伍,强化四大机制,力促创强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一个中心:根据省旅游强镇检查验收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高楼镇创建省旅游强镇实施方案》,并将之作为贯穿始终的中心。二支队伍:一是以镇长为组长,各位班子齐抓共管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工作。同时,抽调城建、宣传、督查和寨寮溪风景旅游管理处等4个相关部门人员,具体负责创强活动的全面落实和协调。二是各村相应建立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创强工作的深入开展。四大机制:宣传发动机制,我镇成立伊始,就确定了旅游强镇发展战略,明确将这一思路写入第一届高楼镇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召开高楼镇旅游创强动员会,号召全民重视、广泛参与,要求各办各单位各村积极展开自评活动,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树立户外公益广告牌、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等日常宣传的基础上,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实时动态发布创强工作简讯,使宣传更深入、全面、有效。工作研究机制,将创强工作列入班子会议日常议程,通过领导小组例会、工作汇报会、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强化推进力度。工作督查机制,由镇纪委办公室牵头,邀请镇两会代表、

村民监督员等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采取典型树立、定期通报、工作问责、责任追究等办法,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工作考核机制,将创强工作列入各村考核内容。9月份,我镇还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到广州、杭州等地考察取经,进一步推动我镇创建工作。

(二)整合旅游资源,切实加快旅游产品开发

近年来,我镇以创建省旅游强镇为契机,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着力整合和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并以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共推进为抓手,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努力打造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景区。一是全力抓好旅游景点品质提升工程。科学规划,编制完成《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旅游区详细规划》、《腾烟瀑景区详细规划》。2009年寨寮溪景区成功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九珠潭景区杭山峡谷艺术栈道和玉女谷景区二期栈道工程。完成花岩景区三潭至九潭游步道和玉女谷景区游步道工程。完成了漈门溪景区堰坝修复工程。对九珠潭景区入口景观带、游客集散中心草坪进行绿化美化。二是继续加大对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扶持力度。以悠然南山、玉女谷等一批特色农家乐项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初具规模,并起到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每年接待游客xx万人次。积极引导鸿达等特色农家菜酒店的发展,已初具品牌效应,“观高楼景、品高楼菜”的旅游新理念已逐步形成。三是深度挖掘和利用旅游文化内涵资源。保护和修缮上泽宋代古村落、上村雍正土楼、大京卓府城等一批古建筑;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源木活字印刷

术、纸马、蓝夹缬、提线木偶等12项遗产被成功认定。深入挖掘发展红色旅游,东岩梅山、龙湖葛藤湖等旧址是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和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战斗的地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三)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配套设施是产业崛起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共投入

3000多万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对旅游景点周边主干道路实施硬化、亮化和绿化工程。投资103万元,将位于湖石村的原寨寮溪宾馆改建为寨寮溪游客集散中心,提高了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整体形象。完成九珠潭景区入口停车场二期工程,有助于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进一步提升景区入口的整体形象。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旅游咨询中心及投诉中心,完善城市中英文标识系统(路标、指示牌和说明牌)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完成景区监控设施建设工程,可24小时对九珠潭、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游客集散中心等进行安全监控,完善景区监管体系。同时,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抓手,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生态环境制约等难题,为高楼重点发展旅游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品牌宣传,稳步拓展旅游市场

为更好地宣传高楼,倾力打造高楼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对全镇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节庆和节假日宣传景区,已连续举办两届寨寮溪山水文化旅游节,连续七年举办高楼杨梅节,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主动把握机遇,借寨寮溪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的契机和成功入选上

海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同外地旅行社合作组线,同台州天虹旅行社、温州精诚国旅、顺达旅游公司等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休闲旅游线路。利用木活字印刷术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邀请各级媒体进行报道,同时印制木活字板《寨寮溪》宣传读本,实现文化遗产和旅游宣传的有机结合。投入60万元,设立大型户外旅游宣传牌,印制高楼图册,制作《印象高楼》专题片,并上传至瑞安论坛、搜狐、新浪、优酷、腾讯等国内各大网站,介绍高楼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民俗、巨大的发展潜力,受到广大市民和网民的一致好评。

(五)加大监管力度,努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产业的崛起,景点是根本,环境是基础,服务是关键。因此,我镇在着力打造休闲生态游的同时,狠抓旅游环境的优化和产业服务质量的提升,积极构建和谐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大力开展旅游企业规范管理工作。注重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诚信经营机制,开展诚信旅游企业评选活动,从而提高全镇旅游服务整体质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联合行政执法中队开展经常性的行风监督检查,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大风景区内资源保护。依法加大对在风景区内挖沙取土、开山取石、乱搭建筑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加强日常巡查,把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累计出动巡查100多次,联合有关职能部门,严厉查处在各景区进行违章搭棚、占用溪流等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检查,有效地制止了在景区乱搭、乱建建筑物等问题,

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完整性。三是加强旅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景区签订《旅游安全责任书》,漈门溪景区还组织全体排工签订《漂流安全承诺书》。健全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和防灾救案预案,制订事故应急操作流程,加强值班,明确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方便现场操作。每年投入3万元,与瑞安市民安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为在景区内(包括九珠潭、漈门溪、木活字展示馆)的游客全年购买公共责任险(人身意外和财产安全保险)。落实安全巡查制度,通过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和节前大巡查形式做好安全巡查,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

创建省旅游强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我镇已扎扎实实做了大量工作,并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财源紧缺,支撑力不足,政府资金投入与旅游发展速度相比相对滞后;二是旅游产业的优势尚未凸显,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意识上已经得到广泛而充分认可,但在具体投资的力度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三是旅游品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将当前的粗开发、低档经营化模式转为精品化、规模化的链状开发经营模式,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过河阶段。

在下阶段工作中,我们将以旅游强镇复评工作为契机,更加注重群众能动性的广泛调动,更加注重民生实事的集中攻克,更加注重长效解决机制的健全建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力促省旅游强镇创建与镇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同发展共进步,早日实现“秀美高楼、养生乐园”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自 评 报 告

**市**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十二月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十二月)

创建教育强镇,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先导工程,是落实“科教兴镇”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全镇人民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镇围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我镇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我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7年初,全镇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口4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在经济迅速快速发展的同时,我镇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1年普及初等教育,198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扫除青壮年文盲、半文盲,1995年普及高中教育。目前,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7所,在校中小学生11646人;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

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已批准筹办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成人教育网点4个,全镇已建立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教育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 实现了发展阶段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2005年我镇正式提出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2006年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今年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列入全镇十大民心工程之首,全力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回顾创建工作的历程,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全面落实了“五个坚持”:

(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多项措施优先发展教育。

1、加强领导,提供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加强、工作上支持、经济上倾斜,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2006年,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任组长的**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

案》。2006年3月28日,召开了“**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动员全镇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上来,作出了“六个优先”的部署,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两年来,为加快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建立了镇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定期研究教育和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等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坚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教育工作,坚持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或教师座谈会,对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周密部署,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协调,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着力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有力,衔接紧密,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在镇委镇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财政、国土、建设、规划、供电、供水、电信等单位和部门优先安排创强资金,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提供各种便利;工商、公安、卫生、交通、宣传、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综合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教育、物价、财政、纪检等部门重视做好教育收费的检查、监督;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每年做好低保户家庭在读子女的助学金申请发放工作,解决读书难问题;文化广电部门及时宣传报道

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在全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单位、部门的上下联动,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3、加大投入,夯实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教育投入是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保障,是政府重视教育的直接体现。三年来,尽管镇财力十分有限,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优先安排、优先保障的措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4至2006年,全镇的教育投入分别是5127万元、5906.9万元和10206.36万元;全镇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04年为3673元,2005年为4420元,2006年为5004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14%、20.34%、13.21%;生均公用经费2004年为771元,2005年为923元,2006年为1058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0.35%、19.71%、14.63%。教职工的年平均收入也逐年提高,2004至2006年分别为45400元、51800元和63800元。全镇投入创建教育强镇的专项资金达2.2亿元,此外,从今年起,镇政府每年还拨出约11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保安员队伍的管理;拨出900万元的专项经费(分三年每年300万),用于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建设;拨出70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高强度的投入,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我们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全

民终身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普及基础教育。近年来,我镇着力抓好普及基础教育工作。加强了基础教育学籍管理,建立了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学生辍学领导责任制,三年来,我镇的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一直都控制在0.2%以内。着力解决学生读书难问题,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2006年,我镇向710名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发放助学金108.67万元,为148名寄宿生减免生活费、寄宿费24.68万元,为179名学生争取了8万多元的社会资助。2006至2007学,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100%。三年来,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5.13%、96.10%、98.01%。

2、发展职业教育。我镇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在抓好普教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好职业高级中学。一方面,职业中学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想方设法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抓好专业技能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近年来,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高考,三年来参加普通高考高职类考试被普通高校录取的人数有116人。随着大批学生进入职业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在为我镇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多年来,我镇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加强了成校基地的建设,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民办培训网点和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形成了辐射各村(社区)、各单位的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该网络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坚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拓宽成人教育的培训局面,先后与南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了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函授大专和本科学历班,在读人数557人。三年来,该网络培训了49000多人次。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素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4、有序发展民办教育。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方针指引下,我镇把民办教育作为我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做好民办学校的发展规划,积极扶持和引导。目前,全镇有民办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人;已批准筹建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新莞人子女入学入园的问题。

5、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我镇大力加强镇、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为全镇群众、新莞人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镇、村(社区)先后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文化

广场、公园、文化馆、体育场、图书馆等一大批文体设施。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以及城市暖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镇、村(社区)教育网络,满足了包括新莞人在内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接受教育的需要。

(三)坚持教育格局科学统筹,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前,我镇共有小学15所,其中9所小学在读学生数不足500人。这些村办小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等级学校比例少等,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瓶颈。2006年,镇委、镇政府从办优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联合办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高起点规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校布局和设置意见的通知》,遵循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生能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广泛开展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规划、教育、城建等部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镇委、镇政府制定了《**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规划从2006年起,用2年时间,把全镇15所公办小学合并为7所,5所中学合并为3所。合并后,按照市一级学校标准新建小学2所,扩建小学2所、中学1所,保留小学3所、中学2所(**中学和**职中这2所中学已纳入我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于2007和2008年在我镇选址新建),新建和扩建的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为市一级学校,在2007年年底前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高起点的规划为实现高标准建设学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奠定了基石。

2、高标准建设。按照市一级学校的建设标准,全镇共投入2.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投入5300多万元新建占地53亩的中心小学,合并原中心小学、麻一小学、麻二小学、麻四小学4所学校;投入3100万元新建占地40亩的**一小,合并新基小学、东太小学2所学校;投入1800万元扩建占地45亩的**二小,合并鸥涌小学、黎滘小学、螺村小学、川槎小学4所学校;投入1300万元扩建占地40亩的**三小,合并南洲小学、华阳小学2所学校;投入400多万元改造大步小学和大盛小学的校园环境,完善设施设备;投入1亿元扩建占地200亩的**一中,合并**一中、川槎中学、漳澎中学3所学校;投入260万元建设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楼及完善设施设备。至此,我镇联合办学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目前,我镇有市一级学校7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6所,等级学校的间数占学校总数的70%;有市一级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通过高标准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巩固和提高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我镇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创建等级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等,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有效调动了家长关爱子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通过拓宽教育活动的载体和渠道,进一步增强了我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三年来,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9.58%、90.49%、91.72%,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89.24%、91.27% 、93.18%;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为82.65%、83.49%、85.77%;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86.75%、89.45%、90.53%;全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中

小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课改经验。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三年来,小学毕业考核合格率,语文分别为95.18%、94.21%、94.91%,数学分别为90.00%、90.91%、92.17%,英语分别为90.56%、93.09%、94.68%;初中毕业考核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3.15%、95.01%、95.16%;高中毕业考核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7.96%、98.80%、94.26%。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市的要求。三年来,我镇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比例分别为97.

19、118.

39、93.93,在全市排名分别为第

二、第

七、第一,先后有三名本镇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

3、发展体艺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直以来,我镇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艺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执行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齐专职教师,为教学教研提供所需条件。镇或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篮球比赛、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艺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特长,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学

生的身体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三年来,我镇中小学生参加美术、音乐、科技等竞赛获奖共有286项,其中获国家级56项、省级2项、市级54项、镇级174项;全镇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分别为95.55%、96.12%、96.64%,优秀率分别为30.34%、33.81%、32.21%;初中生体育达标率分别为97.99%、97.80%、97.90%,优秀率分别为25.80%、25.56%、26.01%;高中生体育达标率分别为94.11%、94.77%、93.85%,优秀率分别为25.17%、25.01%、25.73%;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此外,我镇传统体育项目优势逐步显现,漳澎小学是广东省体育传统游泳项目学校、**市基层游泳训练点,该校输送的运动员曾获得世界级奖项3项,亚运会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42项,市级奖项36项,为我镇争得了荣誉。

4、开展特色教学研究,努力打造教育品牌。近年来,我镇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努力开展特色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三大教育特色。

一是拓宽思想教育途径,突出德育特色。我镇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拓宽途径,整合资源,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和活动的全过程,坚持抓好“六个结合”:即道德实践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与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

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安全、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并遵循“小、近、实、活、新”的原则,突出道德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实践性、主体性、体验性,持续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了高品位、立意新、宽领域的道德实践活动氛围,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收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市直属学校普遍评价我镇学生:学习刻苦勤奋,思想端正,基础扎实,成绩优秀。

二是营造绿色校园,突出环境教育特色。我镇以“创建绿色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内涵”为切入点,在全镇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各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在绿色理念下,全镇师生树立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观念,绿色环保行为在全镇师生中蔚然成风,各中小学校园全部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目前,全镇有省绿色学校1所,市绿色学校5所,园林式单位3所,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教育特色。

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突出信息教育特色。我镇以联合办学和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信息教育特色优势逐步显现。目前,全镇中小学都建成了计算机室,7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全镇小学现有计算机1156台,每千名学生拥有电脑数为102台;初中有计算机508台,每千名

学生拥有电脑数为83台;职中有计算机149台,每千名学生拥有电脑数为202台;全镇小学、初中教师按1:1的标准配备了高性能办公电脑。自2002年起,各小学从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年来,能使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及收发电子邮件的初中毕业生占总人数的70%以上,高中毕业生占总人数的99.83%以上。为帮助广大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操作技术,提高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镇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多媒体应用技术的通识培训。目前,我镇45岁以下教师都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能基本操作使用;91.34%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学科占76.92%,课时覆盖率达39.39%。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坚持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我镇以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学校行政队伍建设。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学校行政队伍。把好选拔关,优化队伍结构。按照干部“四化”标准,把一批学历高、能力强,有开拓精神,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学校行政领导岗位,优化了我镇中小学行政队伍。把好培训关,提高队伍素质。我们每年都组织各校行政参加学习和培训,引导他们由“经验型”、“职务型”领导向“研究型”、“服务型”领导转变。目前

10名中小学校长中已有3名参加了“市名校长”培训班。把好考核关,择优聘任。通过推行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长任职期满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的依据,进一步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师德建设。我镇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引导全镇中小学教职工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要求,逐步在社会上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3、严把教师招聘关。为优化师资队伍,推进学校人事改革,坚持实行公开招聘,招收了一批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了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4、搭建多形式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镇采取了多种措施,立足于抓好教师的岗位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全员岗位培训,采取专家讲座、辅导报告、研讨交流、分期培训等形式,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市、镇举办的中小学新教材通识培训、“四五普法”、计算机、普通话、班主任等全员培训,每位教师受教育时间每学年不少于50学时,

使教师通过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和增长的才干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实施“名师”工程,严格按照“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标准,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一线教师作为镇级教学骨干培养对象,并从中选拔了一批教师参加了省、市两级的名师培训班。加强境外培训,2006年以来,全镇共选派13名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国进行培训,进一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了全镇英语教研活动的开展。目前,我镇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716人,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100%、98%、100%、92.5%,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为83.28%,初中教师本科学历以上为67.2%,高中教师本科学历为100%,职中教师本科学历为85%。全镇在读研究生4人。

5、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镇牢固树立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加强了教育科研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在全镇中小学教师中公开招聘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四个学科的教研员,组建镇各学科教研中心组,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课例研讨、观摩交流等教研活动,激励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在全镇掀起了教育科研的热潮,并取得了喜人的教育科研成果。三年来,有17项教研课题在市立项,各级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5篇、省级34篇、市级2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77篇,

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10篇、市级60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我镇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相对于先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联合办学后教育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我镇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确保教育工作的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努力打造水乡教育高地的教育品牌,提升我镇教育的综合实力。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我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谱写出我镇绚丽的教育新篇章!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方案(试行)》,我镇自评结果如下:领导与管理80分、教育经费54分、办学条件75分、队伍建设80分、普及程度70分、质量效益135分,奖励加分21分,自评总分为515分,占总分值的104.25%,全部必达标条件均达标。

据此,我们认为,我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请,请予以评估验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