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儿科输液安全隐患(通用)

儿科输液安全隐患(通用)

儿科输液安全隐患第一篇:儿科输液安全隐患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张 琴 武汊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汉阳门诊副护士长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 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 病人 无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作为。

儿科输液安全隐患

第一篇:儿科输液安全隐患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

张 琴 武汊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汉阳门诊副护士长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 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 病人 无不良反应。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 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质疑的首要位置, 也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然而,在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有调查表明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输液安全, 现就重点从医嘱、用药、静脉穿刺、护士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查找安全隐患, 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并认真落实, 确保儿科病人输液安全。

一、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分析

(一)医嘱安全 准确的医嘱是输液安全的基础。目前, 部分医疗机构仍未使用电子医嘱系统, 部分医生医嘱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 护士转抄医嘱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或对医生的字迹不能准确识别导致患儿名字、年龄抄错, 药物名称、剂量单位抄错; 处方与病历不符导致执行错误医嘱;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用错; 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患儿家长取药与医嘱不符;医生开错皮试单护士随意执行口头医嘱, 护士根据病人意愿更改医嘱等。

(二)用药安全

1.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未按要求在输液卡上签名、签注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使查对制度流于形式,导致护患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

2.输注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时,没有按规定询问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 3.严格把握药物配伍禁忌证关,配药时没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药物未现配现用,导致药效降低,耽误患儿病情;开启安瓶前不消毒安瓶颈部,导致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方法错误;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器针头抽药;在输液操作过程中不遵守手卫生规范;不按规范检查输液药品、液体、输液用物质量等。

(三)静脉穿刺安全

1.穿刺失败是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之一。从调查来看, 患儿家长最担心的是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从几个方面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 (1)小儿自身的原因导致穿刺失败:①血管细小,特别是肥胖患儿皮下脂肪厚血管位置较深致使静脉不明显;②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塌陷, 穿刺时回血慢或无回血等情况致穿刺难度加大;③长期反复穿刺使大量血管受到破坏,造成皮下淤血影响血管的选择;④患儿营养不良或高热时血管脆性增加;⑤患儿寒冷或缺氧时致使皮肤青紫,严重影响血管的观察:患儿恐惧,穿刺不合作。

(2)环境因素导致穿刺失败: 光线不适,室内温度低血管收缩。

(3)家属因素导致穿刺失败: 家属过于担心患儿, 情绪激动, 要求护士一针见血: 坚持自己选择穿刺部位,及对操作者不信任等因素,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家属溺爱患儿,穿刺时没有固定好患儿致使见回血后潜行过多穿出管壁, 导致穿刺失败。

(4)护士因素导致穿刺失败: 操作者缺乏经验, 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不好, 缺乏自信如紧张、烦躁、焦虑等; 穿刺针、血管选择不合适;进针太快,见回血时针尖已穿破血管或还未见回血但已穿破血管下壁:固定时方法不正确致使针尖扎破管壁或针头滑出管壁。

2.皮肤穿刺部位 消毒是护理工作常规程序之一, 然而静脉穿刺前的皮肤消毒是否起到清除或杀灭外穿刺部位一定范围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作用, 其作用或效果是相对而言的。经研究表明,部分静脉穿刺过程中患者的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现象。而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不能因为工作量大而只注意完成消毒这一步骤, 却忽略了消毒的作用。另外, 碘伏等皮肤消毒剂对皮肤有染色作用影响血管观察, 皮肤消毒范围不够、皮肤消毒操作方法不当、皮肤消毒剂干燥时间不够, 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开盖棉签蘸取的消毒液因反复揭瓶盖易发生污染。

3.固定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只是整个输液成功的一半, 固定显得格外重要。

4.看护 剧烈哭闹易使已成功穿刺的输液外渗, 故应指导家长有效看护, 以防家长及患儿本人引起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和破坏。

(四)护士安全意识

1.护士的慎独精神较差, 服务意识不够。现代医德赋予“慎独”的意义是: 当护士既无上级监督, 又无同行关注时, 都能一丝不苟自觉谨慎地遵守医德准则,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且主动地、预见性地、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服务, 不做任何有损病人健康的事, 个别护士在操作考试和操作比赛等场合能完全按照规范操作, 在临床工作中却只讲速度不求质量。

2.护士的安全防患意识不足, 责任心不强, 有章不循, 违反操作规程。如查对不严, 造成打错针、发错药, 甚至输错血; 巡回护士没有观察病人液体, 导致空气栓塞, 拔错针, 漏输液体; 有过敏反应患儿没有观察到位: 住院患儿家长疏于照看时不慎坠床, 吞食异物, 说明护士的健康宣教预知性不全面。

3.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够, 主动服务意识是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 所体现的个人为别人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欲望和意识。主动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 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良好习惯; 它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而形成。医务人员作为提供医疗服务者, 服务意识不够, 护士的工作疲溃感中的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增加导致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下降, 长此以往成为恶性循环。

二、输液安全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大护理监管力度日执行“ 三查七对” 等护理核心制度, 为病人提供安全的静脉输液流程。护士要加强安全意识, 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护士做好安全防患堵漏的工作。不执行错误医嘱: 不随意执行口头医嘱;转抄医嘱应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 做好口头、书面、床旁交接班, 避免加错、少加药、漏药等差错; 经常检查药品的有效期, 及时清除过期药品, 保证药品的质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做好三查七对; 为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对输液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应认真查对并记录签名。重点把好接诊、取药、配药、穿刺、接液、巡视、拔针关。接诊护士认真核对电脑医嘱处方、病历, 无误后为病人发放输液序号;儿科用药一定要精准: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使用一次性输液器, 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静脉护士执行穿刺前核对患儿序号、姓名、年龄, 采取“ 呼唤应答法”核对, 护士使用电子呼叫屏呼叫输液序号, 护士核对序号后, 让患儿家属说出患儿的姓名、年龄, 护士核对无误后复述一遍, 家长认可方可操作。防止有些家长因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 心情焦急听不清楚而随便应答。每输完一个病人的液体后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止血带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处理, 避免交叉感染。

(二)加强输液安全防范意识 规范输液流程, 确保静脉输液安全质量。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 提高护士的法律观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中的规定, 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 执行时间准确到位, 为患者输注液体时应正确。诱导患者按时、按剂量完成, 用药顺序按医嘱科学合理, 切忌应暂时无药而随意更换输液顺序。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 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 的观念,强化护士慎独精神, 加强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的教育, 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三)加强儿科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过硬的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患儿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儿科护士专业技能培训。

1.加强护士用药知识学习,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加强儿科护士相关知识培训 ①血管选择: 在选择静脉时, 应避开骨隆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按照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的顺序进行, 对于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的位置作为首选。②对特定病情的血管, 如休克、发热(尤以高热),吐泻引起的脱水、气温低、发热寒战时末梢血管收缩, 高热患儿使用解热药或穿刺时因恐惧而激烈反抗引起的大汗淋漓, 都会使静脉血管因血容量减少而虚瘪等情况应了然于胸, 采用特定的手法进针时宜轻、稳、慢, 仔细观察回血情况和用心体会脱空感。③皮肤消毒: 严格进行皮肤消毒是防止感染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穿刺时操作人员的手尽量避免触及针柄和已消毒的皮肤, 以免破坏了消毒效果,增加感染的机会。④输液固定: 输液穿刺成功后护士手指固定针头应牢固, 不能移动, 胶布固定应牢固,不能让针头漂浮在皮肤上, 特别是对哭闹或者出汗多的患儿, 头皮静脉穿刺可采用环绕头皮固定法, 将头皮针管固定于外耳廓上, 可起缓冲外力的作用。⑤指导患儿家长有效看护: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嘱患儿家属, 以“ 喂奶” 姿势抱起患儿并将患儿一手夹在家属的腋窝下,平抱起患儿, 输液部位朝外, 家属抓住患儿的另一只手, 随时防止因哺乳或嬉戏时带动针头。⑥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通过案例分析, 提高对输液不良反应的预见性, 提高应对输液风险的能力。

3.加强观察巡视 在输液过程中, 巡视护士专职负责输液中的巡视, 观察患儿面色, 有无发热等病情变化、输液滴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肿胀、疼痛和液体有无外渗等,在输液时夹板固定不能太紧, 以免影响肢端血运。对3岁以内哭闹不安的患儿, 因其语言表达能力差应特别引起重视, 需排除因静脉刺激, 药物外渗或恐惧所致的哭闹, 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液反应等所致的不适。输液结束时, 要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 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用药后发现异常反应, 要及时通知医生。拔针后嘱家属将两个针眼同时压住(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 一个表皮针眼,另一个是血管针眼),按压一般不少于 生理性凝血时间(l~3min)。

4.保持良好心态 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面对家属的质疑, 相信自己的穿刺技术。

(四)提高服务意识 用心做事, 贴心服务, 才能赢得患者。医院作为社会和城市的窗口之一, 医疗体系体现出社会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当今社会, 医疗机构不仅要有强大的医疗技术力量做硬件, 还要有服务这个重要软件, 而护士是面对患者机率最多的医院旗帜, 因此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 提高护士服务病人的能力是必须的。护理人员要树立“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有责任心、爱心、关心、耐心服务病人, 从容易忽略的小事做起,把服务做得更细致更实在, 改善服务态度,尽量避免因言语不当引起的误会, 让病人在医院有回到家的感觉。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也是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常见静脉输液安全隐患进行列举分析, 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会大大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改善护患关系, 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试题:

1.简述输液用药安全隐患。

2.简述环境因素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 3.静脉穿刺时护士如何选择血管?

第二篇: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徐玉勤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分院215300

【摘要】门诊输液室是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病人输液的地方,门诊输液是门诊患者就诊治疗的最终站。静脉输液法是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的方法。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随机性强、病员复杂,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及护患纠纷。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对策

近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门急诊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门急诊提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输液量在逐年递增。由于输液治疗是一项侵人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患者多、停留时间短、病种多且杂、环节多、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安全隐患伴随左右,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剡不容缓。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病人信任度,现将输液室面临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护理安全问题

1.1患者多,护士少,工作量大且患者数量不均衡。由于门急诊患者的随意性大,就诊的高峰期随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1.2查对是护士执行医嘱、施行治疗和护理前的必要步骤,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本手段。护士在注射和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际操作中,护士在配液前注意查对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等,而配液后的查对常常做不到,为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1.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保护患者权益,如性病、癌症等病人的隐私权:不告之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1.4护士巡视不到位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及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不强,致使输液过程中护士不能积极主动到床旁巡视,凭靠家属呼叫或隔着玻璃窗看液体有未滴完,或确因输液高峰期,护理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巡回,导致输液管中液体走空、回血或因病人自行调节输液器开关,致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有时因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等。此类现象和结果会潜存空气栓塞、皮下渗液、患者焦虑不安、不满意等诸多不良后果发生。

1.5输液反应 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个体原因致使对药物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观察不仔细、用药知识不全面,则不能及时预见输液时潜在问题 的发生,有可能出现各种输液反应。

2安全管理对策

2.1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护士执行操作的规范和标准,是护理质量过关与否的依据,是医疗纠纷评判的有力证据。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技术操作培训。做到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平时工作注意严格要求,发现任何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时。立即指出,及时纠正。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针对输液室的具体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输,液患者告知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

2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病人的收费发票上标明注射号,护士配好输液药物后,给病人输液之前,对姓名,对注射号,病人手上收费发票的姓名和注射号与护士带去的注射单上的姓名和注射号一致时,方可为病人输液。

2.4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摇 注重法律常识的学习,维护患者的知情权,注重个性化护理;对于特殊用药,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加强对医疗文书重要性的认识,及时记录各种医疗、护

理行为的实施与结果,对于抢救等未能及时记录的,必须尽快补记;在患者的医疗护理终结后,需要及时进行病例资料的汇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

2.5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 护士应精通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和保养,还应熟悉药物的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输液,控制液体滴入速度,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见各种情况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护理安全。

2.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做到按需排班,也I口T实行付班制,根据治疗量的多少,随时调整班次,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6加大质量监控力度 建立长短期质量控制计划,做到每天三查七对,每周大查对,每月分析护理工作的过程和环节,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形成制度并加强管理。

2.7强护患沟通,严密巡视,确保输液安全。严密巡视输液.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药物外漏、滴速改变,并及时处理。特别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的心理.会自己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如硫酸镁,硝酸甘油等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3讨论

在输液室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或病情加重,从而影响到自身病情的改善。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医院要对输液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输液环境,缓解患者的烦躁情绪,降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现象的机率,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医患关系;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翁庐英.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C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2]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I-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3]雅红,兰俊花,周风华.手术室开展护理业务查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7):539.

[4]张肇祥,吴质,王兆民主编.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0:1613.

第三篇: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

赵莺阁 ,王玉梅 ,刘 展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 用药剂量小患者病情变化快等特点 ,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同时部分儿科门诊病历字迹潦草 ,新药种类繁多等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本院儿科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 ,重视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 ,有效地降低了风险隐患 ,现总结如下。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医生方面:儿科门诊病历书写简单 ,个别儿科医生字迹潦草 ,药名的拉丁文书写欠清晰 ,甚至辨认困难。由于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繁多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 小儿每公斤用药剂量不熟悉 ,导致药物剂量过小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剂量过大而引起不良反应等。 1.2 药剂人员方面:药房的药剂人员在发药时有时不够细致 ,写错或漏写发药单 ,对多种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 用法、 剂量把关不牢 ,或把不同用法的药物混放 ,或发出的药物在剂量上与处方上的不符等。如果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易造成差错。 1.3 护士方面

1.3.1 技术不熟练缺乏观察力:护士静脉穿刺水平低 ,不能做到一针见血 ,操作时动作不熟练、 不规范 ,以致患儿家长对护士缺乏信任感。有时护士为力求达到“ 一针见血 ” ,注意力往往过于集中在穿刺过程中 ,而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1.3.2 心理承受能力差:患儿输液时家长在场观看 ,易造成心理压力 ,对穿刺成功缺乏信任。特别是新护士遇到患儿哭闹、 不配合而更加紧张 ,一旦穿刺失败 ,受到家长指责 ,护士心态失衡而影响穿刺成功。

1.3.3 护士缺乏风险意识 ,与患儿家属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儿科输液时环境噪杂 ,工作量大 ,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 ,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 ,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1 ]。

1.3.4 其他: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做好“ 三查七对 ” ,验记皮试 ,易造成差错。 1.4 患儿及家长方面

1.4.1 盲目乐观:儿科疾病大多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 ,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家长认为门诊输液都是轻病 ,多比较乐观 ,如果病情不能较快好转 ,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患儿家属疼爱孩子 ,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过高 ,不考虑个体差异 ,希望每次穿刺都一次成功 ,一旦不成功易产生埋怨情绪。

1.4.2 患儿血管细小 ,生性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差: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头移动造成外渗 ,增加患儿的痛苦。

1.4.3 患儿家长缺乏医学知识 ,因担心孩子哭闹而擅自带正输液的孩子离开输液室: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 ,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部分家长因有其他事情 ,希望尽量缩短输液时间 ,因此擅自加快输液速度 ,极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肺水肿的发生。 2 管理措施

2.1 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

2.1.1 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上报、 处理:由儿科护士长负责儿科门诊输液的具体工作 ,发现有不利于患儿病情观察与处理的安全隐患 ,及时上报护理部 ,然后统一协调 ,提出解决方法 ,再根据要落实的任务具体进行分工。如过去我院的儿科门诊输液室与儿科门诊医生的办公室相距甚远 ,经院领导管理组织讨论、 协调 ,与 2007年 6月将儿科门诊医生的办公室搬至紧邻儿科门诊输液室 ,提高了医疗安全性。

2.1.2 认真执行医嘱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 制度:要求药剂人员把好处方查对关 ,认真做好药物的发放 ,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要求护士认真核对医嘱 ,医嘱上要有核对护士和执行护士签字。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1.3 实行弹性排班 ,集中静脉穿刺:儿科患者特别是婴幼儿口服给药不配合 ,治疗效果不理想 ,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由于就诊高峰相对集中 ,特别在上午 9: 00~12: 00是患者输液的高峰时段 ,每一个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快输液 ,甚至会因此引起护患之间、 患者之间的争执。根据这样的特点 ,护理部实行弹性排班 ,在这个时间段增加 1~2名护士 ,这样既缓解了工作压力 ,又保证了服务质量 ,避免了忙中出错的情况发生。儿科静脉穿刺不成功往往是引发矛盾和纠纷的导火线 ,未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保证护理安全 ,我们采用集中静脉穿刺 ,每天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静脉穿刺 ,另派年轻护士从旁协助 ,注射前必须细致查对 ,防止差错。 2.2 防范护患纠纷

2.2.1 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引导儿科护士充分认识风险、 评估风险 ,并加以防范。护理安全措施不仅落实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 ,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根据儿科特点 ,接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2.2 加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经常组织儿科低年资护士学习儿科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和急救处理方法。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同时鼓励护士通过自学、 外出听课等形式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知识层次。护士长应经常对护士不定期进行口头提问并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开始可以先让新护士在兔耳朵上模拟练习穿刺小血管 ,以便于逐渐掌握不同年龄、 不同部位穿刺技巧 ,提高静脉穿刺水平。新老护士经常在一起交流穿刺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提高一针见血率。对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 ,我们均选用 515号头皮针静脉输液 ,不仅减轻了穿刺时的疼痛 ,而且能更好地控制输液滴速。对心肺功能良好的婴幼儿 ,一般 20~40滴 /min,同时告知家长不得擅自调节滴速。 2.2.3 护士要学会自我控制 ,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静脉穿刺的成功需要过硬技术 ,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在工作中应及时疏导不良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不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陌生环境易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护士要多应用安慰性语言。对于 2岁以上的患儿 ,输液时可开展儿童输液的小红花活动、 赠送科室制作的小卡片等 ,以减轻患儿对输液的恐惧 ,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2 ]。 2.3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 ,应仔细观察婴幼儿的手势、 哭闹等非语言动作。对于 2岁以内输注常用药物的婴幼儿 ,尽量选择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时尽量避免选择耳后静脉、 枕静脉 ,穿刺此处不仅容易造成药液的渗漏 ,而且穿刺时不利于病情观察[ 3 ]。使用特殊药物应增加巡视次数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做好巡视记录。

2.4 开展健康教育: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 ,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可通过口头形式介绍儿童常见病的症状与预防、 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等;也可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卡片分发给家长阅读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3 效果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在领导的重视下 ,加强患儿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 ,使患儿得到了安全、 高效、 快捷的输液服务 ,使儿科门诊患者满意度从原来的 89%上升至 99%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 评价及处理服务和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以减少和避免机构及部门的经济损失的一种专门的经营管理方法[ 4 ]。近年来 ,我们对患儿输液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保证了输液工作的顺利完成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 1 ] 郑亚华 1输液室护士受暴力行为侵袭的原因及对策 [ J ]1护理与康复杂志 , 2005, 4 (3) : 2291 [ 2 ] 席淑华 ,周 立 ,张晓萍 1建立护理安全监控网络的探讨 [ J ]1中华护理杂志 , 2004, 39 (3) : 1971 [ 3 ] 王文光 ,赵敏丽 1小儿严重输液反应原因及对策 [ J ] 1现代实用医学 , 2003, 15 (3) : 1751 [ 4 ] 程红群 ,陈国花 ,蔡忠军 ,等 1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 [ J ]1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 2003, 10 (1) : 941

第四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输液查对 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2、皮试查对 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3、拔针查对 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四、操作管理

1、穿刺前,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10%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时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2、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3、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4、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5、封管时一般选择浓度为10~100IU/ml的肝素稀释液,外周留置静脉常规使用3~5ml即可,中心静脉置管最佳封管方法为先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再使用5ml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此种方法能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堵管及血栓的发生。

6、静脉通道2路以上,需标明通路名称;连接三通2个以上,需使用无菌纱布或治疗巾包裹三通及输液通路连接处,以减少污染。

7、对持续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包括延长管等一些辅助装置;每4小时或每单位血液输完后,更换输血管道。

8、对有静脉置管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警惕置管感染,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暂时保留液体及输液器,以便进一步寻找原因。

9、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患者输注液体进行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

第五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部根据最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了分析,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请全体护士勿必遵照执行。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同类药液可共用一具注射器,但注意需要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在更换治疗巾时一同丢弃,如有污染,应立即丢弃;抗生素应现用现配,其余液体提前配药不超过3组,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若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若抽吸药液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执行时,应注明药名、时间,放置治疗盘内,有效期不超过2h。

三、查对管理

1、摆药查对 长期液体由临床班摆药,夜班查对,治疗班再次查对;临时液体由1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卡查对 输液卡转抄后,需由另一名护士再次查对,患者液体输完,由拔针护士检查有无漏签、错签时间及姓名;中班护士查对转抄输液卡新增、停止医嘱并签名,夜班护士再次查对后签名。

3、输液查对 输液前采取由患者自报姓名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严格按照“三查十对”执行,同时注意输液卡床号姓名与患者本人是否相符。

4、皮试查对 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 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6、微量泵、输液泵使用查对 更换及巡视、交班时应认真查对泵药速度是否准确、通畅,药名、剂量是否标示清楚。

四、操作管理

1、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若患者病情需要或药物刺激性大,可报告医生或申请PICC专科护士进行深静脉置管。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2%碘酊,75%酒精,10%碘伏或安尔碘)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要告知“若擅自调节滴数造成不良后果需自行负责”,并在输液卡上注明,患者或家属签字。

4、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

2 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5、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6、留置针、PICC及深静脉置管若使用透明贴膜可一周更换1次,若使用纱布需每48h更换1次,若敷料有污染、浸湿、松散需及时更换,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并注明穿刺时间及更换敷贴时间。

7、封管时一般选择浓度为10~100IU/ml的肝素稀释液,外周留置静脉常规使用3~5ml即可,中心静脉置管最佳封管方法为先使用10~2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再使用5ml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此种方法能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预防堵管及血栓的发生。

8、静脉通道2路以上,需标明通路名称;连接三通2个以上,需使用无菌纱布或治疗巾包裹三通及输液通路连接处,以减少污染。

9、对持续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包括延长管等一些辅助装置;每4小时或每单位血液输完后,更换输血管道。

10、特殊用药需要严格控制滴速者,应悬挂“严格控制滴速”提示牌,以提醒患者、家属及护士。

11、对有静脉置管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警惕置管感染,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暂时保留液体及输液器,以便进一步寻找原因。

12、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患者输注液体进行

3 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

五、输液卡管理

1、按照输液卡各项内容认真执行、填写。

2、输完一人填写一人,不得提前填写第一组或整点填写执行时间,据实填写,准确记录;无证人员加液必须与带教老师共同签名。

3、家属或患者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签字时,以按手印为证。

4、收回的输液卡由拔针护士检查有无漏填,中班护士全部收回后再次查对,患者停止输液后,由总责护士检查后存档,保存期3个月。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