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八下道德与法治简答题(全文)

八下道德与法治简答题(全文)

八下道德与法治简答题第一篇:八下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_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简答题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分数比值比较高,只有发现了解题型规律,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才能让简答题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

八下道德与法治简答题

第一篇:八下道德与法治简答题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_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

简答题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分数比值比较高,只有发现了解题型规律,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才能让简答题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_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学习方法有哪些<一>

一、“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

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

“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这类简答题在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没有方法,下面是图表型简答题的高分技巧:

1、分析标题:漫画的标题对揭示漫画寓意有引领作用,也会对各位中考考生对漫画理解起到理解作用。而且有时漫画标题与考察知识点会相联系。

2、分析文字:漫画中的文字非常简单,但是对中考考生领会漫画含义起到帮助作用,所以各位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中出现的文字认真分析。

3、分析画面:夸张是漫画常用的表达手法,而且漫画的寓意通常在漫画中的夸张点体现出来,所以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之中的夸张点格外重视。

七、“体现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回答的时候,应该写上教材的知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是:定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梳理答题。

八、“反映”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这类简答题给中考考生提供的信息大多是感性的,回答的时候要对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全面把握,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关键是中考考生将材料所表达的信息全部掌握,然后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九、“为什么”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回答这类为什么题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十、“怎么办”型题目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会问你“如何”、“怎样”,有时也会出现建议的形式,这类怎么办的题目,一般要给定主体是谁,然后再写怎么办。

十一、“意义”型题目

通常题目会问“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或者意义”,对于这类的意义题目,要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有什么意思来回答,回答时要从经济、道德与法治、社会等方面的意义来考虑,还要对个人、国家、社会和事件本身的意义来思考。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做答,而且答案要全面,最好中考考生再回答时可以结合党与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想要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简答题,就从这11个方面抓起,请各位同学可以仔细阅读。

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二>

一、“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

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

“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这类简答题在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没有方法,下面是图表型简答题的高分技巧:

1、分析标题:漫画的标题对揭示漫画寓意有引领作用,也会对各位中考考生对漫画理解起到理解作用。而且有时漫画标题与考察知识点会相联系。

2、分析文字:漫画中的文字非常简单,但是对中考考生领会漫画含义起到帮助作用,所以各位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中出现的文字认真分析。

3、分析画面:夸张是漫画常用的表达手法,而且漫画的寓意通常在漫画中的夸张点体现出来,所以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之中的夸张点格外重视。

七、“体现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回答的时候,应该写上教材的知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是:定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梳理答题。

八、“反映”型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这类简答题给中考考生提供的信息大多是感性的,回答的时候要对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全面把握,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关键是中考考生将材料所表达的信息全部掌握,然后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九、“为什么”型题目

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回答这类为什么题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十、“怎么办”型题目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会问你“如何”、“怎样”,有时也会出现建议的形式,这类怎么办的题目,一般要给定主体是谁,然后再写怎么办。

十一、“意义”型题目

通常题目会问“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或者意义”,对于这类的意义题目,要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有什么意思来回答,回答时要从经济、道德与法治、社会等方面的意义来考虑,还要对个人、国家、社会和事件本身的意义来思考。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中考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做答,而且答案要全面,最好中考考生再回答时可以结合党与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第二篇:八下《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1-5课

河台镇初级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第1至5课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5.武装力量的作用是什么?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力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7. 作为国家主人怎样尽责?

一切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8.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①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③村

1 民参加村务公开会;④年满18周岁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⑤网络参政;⑥听证会等。

※9.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0.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1.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2.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3.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4.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例有哪些?

发展义务教育,提供免费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精准扶贫等。 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5. 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6.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 ※17.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人大的关系是怎样的?

(1)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8.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9.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20.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 ※2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4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框 加强宪法监督

※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对行使监督权做了怎样的规定?) 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5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目的) (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11.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如何弘扬宪法精神?) ①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③践行宪法。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12. 国家通过哪些途径和活动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

①设立国家宪法日;②建立宪法宣誓制度;③设立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④开办宪法主题公园,进行宪法宣传等。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框 公民基本权利 板块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6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1)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有哪些?行使政治自由有什么意义?

(1)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板块二:人身自由

※5.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6.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 7 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7. 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内容有哪些?

(1)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 宪法如何保障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9.宪法如何保障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板块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0.我国公民享有哪些社会经济权利?哪些文化教育权利?还有哪些其他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2)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3)其他权利: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4)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11.财产权。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12.劳动权。宪法规定,公民由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3.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14.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8 (2)保障政策: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5.文化权利。内容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给以鼓励和帮助。

16.举例说明国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鼓励和帮助科学文化活动? ①表彰科学研究;②组织艺术表演;③修建阅览室等。 第二框 依法行使权利

※17.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8.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19.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维护自身权益。

※20.什么情况下适用协商解决纠纷?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21.调解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22. 什么情况下适用仲裁解决纠纷?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

※23. 什么情况下适用诉讼解决纠纷?

①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②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9 刑事自诉。

③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一框 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2 ※2.为什么要遵守宪法法律?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3.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①保守国家秘密;②爱护公共财产;③遵守劳动纪律;④遵守公共秩序;⑤尊重社会公德。

※4.遵守宪法法律要求我们怎么做?(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怎么做?) 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6.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分别有哪些?

(1)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10 ※8.公民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9.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0. 公民为什么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1.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框 依法履行义务

※1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3.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出处:21教育名师】 ※14.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 11 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第一框 基本经济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公有制经济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 12 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7.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如何?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框 根本政治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11.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12.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什么?)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3.如何找到身边的人大代表:①手机(电话);②微博;③人大代表联络处;④人大代表之家;⑤人大代表述职。

※1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 13 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第三框 基本政治制度

※16.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②多党派合作;③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④多党派参政。

1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14 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20.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1.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3.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4.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原因: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2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 15 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7.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8.居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的关系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9.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村民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30.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31.实行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1人教八下道德与法制《基本政治制度》教案、导学案

人教八下道德与法制

《基本政治制度》教案、导学案2篇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教材分析】

《基本政治制度》是第三单元第五课的第三框内容,本框内容是对第二框内容的承接,在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后,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之外,还有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三种基本政治制度。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但对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仍不了解。本节课将通过案例探究,及问题启发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情况。

2、通过学习能够弄明白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真正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3、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知道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观看视频:趣味先导: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召开。

思考:“政协会议”是什么?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教师总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从何而来的呢?这

就要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起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吧!

任务一、探究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结合教材,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知道民主党派的性质,及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至70页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点拨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

①什么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因?

③我国的民主党派的性质?

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⑤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九大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领导是一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我国的民主党派

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地位)。

知识拓展: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

名称(简称)

成立时间

主要组织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8年

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及其他人士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年

教育文化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

经济界人士为主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1945年

教育文化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年

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致公党

1925年

归侨和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

1946年

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年

台湾省人士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探究活动一

2015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提交《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五次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围绕解决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持续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推动了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出台。

结合案例,谈谈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我国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①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6、我国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过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我国的民族现状相关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任务二、通过探究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结合教材,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内容和实行的原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热爱。

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至73页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点拨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

①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探究活动二

如果你游览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丽江,一定会发现很多东巴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有的书写在商店牌匾上,有的印制在衣帽上,有的则镌刻在装饰物品上……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猜猜图中东巴文字的意思。

你还了解哪些民族的文字?

互相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1)商量

(2)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1)含义: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自治机关及自治权: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民族自治地区与中央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9、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渡: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还有一项我们参与最多的制度,就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任务三、观看视频基层群众自治让百姓当家作主,分析教材,知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理解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至75页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点拨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形式?

②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

③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形式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1、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由居民、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1)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调解民间纠纷;

(3)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4)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探究活动三

观看视频:基层群众自治让百姓当家作主,感受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12、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拓展空间

请你作为小记者,围绕下列问题采访你的父母、亲友或邻居。将采访结果些成一篇小报告,与同学分享。

①你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成员是否由选举产生?

②你认为居委会或村委会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③你是否参与过居委会或村委会组织的活动?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

《基本政治制度》导学任务单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其优越性,知道民主党派的性质,及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自己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_________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____。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_______,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_______。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多党合作的__________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围绕___________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我国实行_____________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_________。民族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自治机关。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________________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________。

7、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_______。

【互动探究】

任务一、探究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结合教材,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知道民主党派的性质,及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至70页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

①什么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因?

③我国的民主党派的性质?

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⑤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探究活动一

2015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提交《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五次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围绕解决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持续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推动了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出台。

结合案例,谈谈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容和实行的原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热爱。

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至73页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

①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探究活动二

如果你游览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丽江,一定会发现很多东巴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有的书写在商店牌匾上,有的印制在衣帽上,有的则镌刻在装饰物品上……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猜猜图中东巴文字的意思。

你还了解哪些民族的文字?

互相交流一下。

任务三、观看视频基层群众自治让百姓当家作主,分析教材,知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理解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至75页内容,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点拨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形式?

②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

③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探究活动三

观看视频:基层群众自治让百姓当家作主,感受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互动训练】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政协肩负着重要使命,其主要职能是(

)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

④发扬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17年3月3日至5日,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开幕。这“两会”指的是(

)

A.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

D.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3.(2017新疆乌鲁木齐中考)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原则下,充分行使自治权利,自主管理地方事务,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的基本政

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生产资料公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制度,既能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宪法宣誓

5.从2016年开始,我国新一轮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陆续展开,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公民,全国9亿多选民参加选举。这一选举(

)

①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采用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形式

③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④是基层民主管理的最有效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当前,大学生愿意做村官的越来越多。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壮大(

)

A.将推动基层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B.是公民间接参与民主管理的体现

C.将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D.有助于提升我国公务员的素质

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每年的三月份都要召开“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讨国家的大政

方针。人大与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

A.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我国的基本政

治制度

B.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

C.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

D.前者体现我国国家性质,后者与国家性质无关

2.(2017江苏淮安中考)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年份生产总值数据表(单位:亿元)。材料反映了(

)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内蒙古的进步和繁荣

D.各族人民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

3.2017年时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70年来,内蒙古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些富足安康的局面得益于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2016四川凉山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它的两大主题是(

)

A.自由与平等

B.民主与监督

C.团结与民主

D.和平与发展

5.(2017山西太原中考二模,2,★☆☆)关于人大和政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

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③通常全国政协代表可以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④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17云南曲靖马龙一模,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大部分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是(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

D.平等互助、团结协作、共同繁荣

7.(2017辽宁营口大石桥中考模拟)我国政府要组织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我国在这些地区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高度自治原则

C.保护少数民族政策

D.平等团结互不干涉原则

8.(2017广西南宁宾阳期末,6,★☆☆)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治理,要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法制化。下列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是

(

)

A.乡镇信访办

B.街道居民委员会

C.县人民政府

D.市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2、领导核心、合作、参政

3、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基本方针

4、重要机构、团结和民主

5、民族区域自治、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6、国家统一领导下、领导

7、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基本、自治制度

互动探究

1、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九大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领导是一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我国的民主党派

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地位)。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探究活动一

参考答案:我国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①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6、我国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探究活动二

参考答案:(1)商量

(2)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1)含义: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自治机关及自治权: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3)民族自治地区与中央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9、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形式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1、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由居民、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1)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调解民间纠纷;

(3)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4)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2、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互动训练

A卷

1、答案:A

解析: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职能。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2、答案:A

解析:2017年“两会”指的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故选A。

3、答案:A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充分行使自治权利,自主管理地方事务,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A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政治制度的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能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

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故选C。

5、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举行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说法错误,县乡两级人大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形式;③符合题意,县乡两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④说法错误,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管理的最有效途径。故选B。

6、答案:C

解析:A“基层政府”表述错误;B表述错误,是公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体现;C符合题意,大学生村官素质较高,有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其队伍的壮大,将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D表述错误,公务员属于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是村委会的干部,村委会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而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故选C。

B卷

1、答案:B

解析:A说法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B符合题意,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C说法错误,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行政机关;D说法错误,人大和政协都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故选B。

2、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内蒙古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内蒙古的进步和繁荣,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取得的成就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B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A、C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团结与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故选C。

5、答案:B

解析:该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分析四个题肢,③说法是错误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两种身份不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①②④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C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故选C。

7、答案:A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A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识记及辨析的能力,较为简单。A不符合题意,乡镇信访办是政府机关;B正确,街道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C不符合题意,县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D不符合题意,市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故选B。

第四篇: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记背

3.1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政治权利和自由 (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政治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6、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7、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9、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0、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1、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4、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5、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7、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 (1)财产权 (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权 (5)文化权利

18、财产权的内容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并依法对财产有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的权利。

19、劳动权的含义与法律依据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权的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0、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1、国家保障公民实现物质帮助权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22、受教育权的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国家通过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和制定资助政策保障这项权利。

23、文化权利的内容 (1)科学研究的自由

(2)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 (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4、文化权利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25、公民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3.2依法行使权利

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宪法和法律),不能滥用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为代价。

2、如何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法定程序办事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具体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3、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适用于协商的维权行为及其优势: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5、调解的含义及方式

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调解方式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6、仲裁的适用与程序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7、诉讼——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有效、最权威的手段 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②刑事诉讼——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③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诉讼机关:人民法院

8、

4.1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遵守宪法和法律: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具体表现: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3)要求: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

3、维护国家利益要求:维护国家统一和全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2)意义: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违反纳税义务的行为的表现及其责任: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2依法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1)公民的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2、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公民的法定义务特点及要求:

(1)特点: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4、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含义及后果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五篇:2018年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1-4课知识点提纲[模版]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4课知识点提纲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知识点精编

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宪法规定的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4.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我国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各级国家机关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人权?

(1)国家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的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2)国家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知识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在组织国家机构上我国宪法有哪些具体规定?(我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上是如何规定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1 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构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4.为什么我国宪法要规范权力的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5.我国宪法是怎样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 (1)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3)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4)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6.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宪法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是错误的,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授予的,因此权力不需要制约

认为“权力不需要制约”是错误的,因为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选择题

1.2016年12月4日,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之所以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②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

③宪法包罗万象,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宪法得到重视的原因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①④正确;②与题意不符;③错误,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并不是一切法律的简单相加。

2.2017年5月9日,浙江省住房公积金“最多跑一次”现场会在衢州召开。会议指出要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让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少跑腿、办好事、不添堵。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②“最多跑一次”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④“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现了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政。材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体现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①②④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未体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办事,③排除。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知识点精编

1.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2.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宪法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我国宪法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 4.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3 5.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 (1)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法律地位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联系: 宪法和其他法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法律体系。宪法的落实需要通过各种法律制度来完成,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需要通过宪法予以确认,而且需要其他法律来实现。

6.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洽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7.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同时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8.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宪法监督,保障宪法实施?

(1)做好权力行使的监督。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行使监督权,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

(2)增强宪法意识。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国家公职人员要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每个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捍卫宪法,积极 4 推动宪法的实施。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宪法是其他法律之和。

这是错误的,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2.增强宪法意识只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这是错误的,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选择题

1.总书记强调,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这是因为( )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保障宪法实施就能保障其他法律的实施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但宪法不等于所有法律的总和,③错误,忽视了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①②④都是对宪法的正确解读。 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震撼演绎了荧屏“打虎拍蝇”,回应着民心所愿,

引发观剧热潮。现实版“人民的名义”也在上演,2017年5月,有14只“大老虎”获刑。这表明

①惩治腐败深入人心②惩治腐败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我国坚持从严治党,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从严治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②说法错误;《人民的名义》引发观剧热潮,现实版“人民的名义”也在上演,表明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坚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深入人心,①③④正确。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知识点精编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 5 性有哪些?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公民享有哪些政治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有哪些?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公民在哪些情况下可行使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利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有利于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三、人身自由

1.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什么?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往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公民的人身自由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对人身自由有什么规定?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

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0 3.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权有什么规定?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住宅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对住宅不受侵犯的规定是什么?

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5.我国法律对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规定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四、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公民享有哪些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等。 2财产权的重要性。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3.我国宪法如何规定劳动权?我们拥有劳动权的意义?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4.我国宪法对物质帮助权有哪些规定? 6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5.受教育权的含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哪些?我国宪法对文化权利的规定有哪些? 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五、依法行使权利

1.怎样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1)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懂得依照

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公民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选举的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人身自由权只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人身自由是最根本的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4.只要政府或司法机关因办案需要,随时可以调查公民人身自由。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5.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只包括名誉权、荣誉权。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6.公民只享有占有、收益的财产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 7 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7.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可以任意行使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8.公民行使权利,可按自已的方式行使。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9.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诉讼方式处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10.调解是刑事案件的有效方式。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11.仲裁是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方式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 12.诉讼方式只有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两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选择题

1.七年级学生小李,父母离婚后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支付抚养费三百元。一年后,母亲以再婚生养女儿为由,不再付抚养费。小李又因父亲失去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这时小李最有效最根本的做法是( ) A.放弃抚养费

B.寻求法律帮助 C.向母亲追讨 D.寻求妇联帮助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题干中小李生活失去依靠,抚养费没有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当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采取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讨回公道。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所以小李可以通过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缺乏维权意识;C、D不合题意。故洗B

2.2016年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关链接: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案例:某校初中生小田,自开学以来,多次受到同学小张、小叶等人的欺凌,导致情绪反常、精神恍惚,学习状态受到影响,成绩不断下滑,痛苦不堪。

材料二:关于校园欺凌,各方有话说。

章老师: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性格和家庭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丁女士:自信而有良好交往能力,尤其是自律能力强的孩子不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中

吴同学:作为一名学生,在遇到类似“校园欺凌”的事件时,一定要勇敢 8 地站出来说

1)根据材料一,请判断校园欺凌会侵犯学生的哪些权利? 2)阅读案例,假如你是受害者小田,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根据材料二,请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就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属中等难度题目,考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校园暴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公民人身权利、依法维权等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材料作答。

(1) 此题要求回答校园欺凌侵犯学生的哪些权利,考查理解能力,校园欺凌的侮辱行为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敲诈勒索行为侵犯财产权,殴打行为侵犯生命健康权。

(2) 此题考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结合中学生特点,从向家长、老师、教育部门求助,向公安机关报警,向法院起诉等非法律手段和法律手段等角度作答。

(3) 此题要求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回答如何预防校园欺凌,考查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校园欺凌行为反映部分青少年法治观念淡薄,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平等待人,因此从提高心理健康和道德水平作答;被欺凌者要学会依法维权,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答案】

(1)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和生命健康权。

(2)首先向家长、老师求助;再向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反映;若还不行,再通过向公安机关报警等非诉讼途径解决;若以上方法都不行,还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

(3)①青少年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和道德水平。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②青少年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自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勇于同不良行为和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知识点精编

一、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二、遵守宪法法律

1.遵守宪法的含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有哪些?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2.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如何做?

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我们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三、维护国家利益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我们公民应当如何做?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维扩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 9 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法定义务)

四、依法服兵役

1.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法定义务) 2.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五、依法纳税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我国宪法规定的其他义务

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七、依法履行义务

1.如何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有哪些现实意义? 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更好的条件

3.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如何做?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

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为什么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5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6.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典型题精练

辨析题

1.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保守国家秘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2.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岀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3.维护国家利益只是维护国家安全就行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4.在我国只有义务兵,没有志愿兵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0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权利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6.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只是矛盾的,权利就是权利,义务就是义务。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7.公民只是合法权利享有者。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割裂的。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9.法律要求做的,积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可以不做。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0.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就是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11.凡是违反法律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选择题

1.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闫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题干中大学生闫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为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构成犯罪。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故选A

2.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网民,我们应该( ) ①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③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是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作为网民,要提高公民意识,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也要强化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因此,①③④说法是正确的,而坚持言论绝对自由,这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②。所以,正确答案选B。

3.材料:“微剧情”——当代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获得前所未有的高收视率和高口碑。剧中的陈老当了一辈子的检察官,退休后为大风厂的工人权益日夜奔走,两袖清风,获得老百姓的肯定;侯亮平为寻兄弟车祸真相,冒着可能被暗算的风险只身进入水深火热的“京州”就职办案。他们带着人民的名义宣誓,从开始就做好了践行誓言的准备·

11 请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剧中的陈老、侯亮平是如何践行“人民的名义”的誓言的?解析】本题通过一则社会热点材料,综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问题界定了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回答,可以围绕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监督权、守法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①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④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勇于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