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集锦)

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集锦)

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近。

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自治区开展的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国门形象,边境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最近,笔者深入****县边境地区进行调研,对边境地区的扶贫开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边境地区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毗邻,边境线长 44.722 公里,有国家二类口岸——硕龙口岸以及岩应、硕龙、德天三个边民互市点。现辖***个乡(镇)和 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个行政村(社区),全县总面积 274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11 公顷,总人口**.*万人。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2**元,****0 年末,全县还有贫困人口 139***人,“****”期间,全县贫困村有***个。距边境线 20 公里范围内,有 6 个乡镇,***个行政村(社区)***个村民小组,共有 19***户 86***人。

二、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取得的成效

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胜利,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县边境地区群众带来的实惠日益明显。****8 年以来,在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中,共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建设交通、饮水安全、沼气池、危房及茅草房改造、教育、卫生、土地开垦与整理、广播电视、边境口岸等项目九大类,惠及硕龙、下雷等 6 个乡(镇)***个行政村***个自然屯共计 8 万多人。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的全面告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和高度赞誉,如今边境居民正在享受大会战带来的丰硕成果,在硕龙、下雷等边境乡镇的群众中,到处听见他们表达对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感恩的心声,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

1.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全县共修建 217 条村(屯)级道路共 587 公里,这些公路交付使用后,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个屯 7 万多人的交通难问题。全县共有4***户居民享受到了危房及茅草房改造资金补贴,实施安全饮水项目 110 处,新建沼气池 1576 座,建设教育项目***个,这些项目完成后,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2.边境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在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中,新建广播电视工程***个,直播卫星广播电视覆盖项目涉及硕龙镇、下雷镇两个乡镇***个行政村***个自然屯 2***户农户,彻底解决边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使用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后,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强、图像清晰,能收听收看到 48 套广播电视节目,使广大边民能够直接从广播电视中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边民的文化娱乐活动。

3.边境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惠及硕龙镇、下雷镇等 6 个乡(镇)***个村 1***个屯累计***万人次。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边境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强有力地推动了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建设步伐。

4.边境贸易得到了繁荣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加快边境口岸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根据《崇左市口岸总体规划》,硕龙口岸拟建成以国际出入境旅游业、矿产品进出口为主,兼具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的口岸,成为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

国家一类口岸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口岸设计通关能力为客运量每年***万人次、货运量每年***万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边境口岸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使口岸客货运量逐渐提高,为中越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强力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全县一大批群众的就业问题,带动了旅游、餐饮等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1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第二篇:驻村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定点驻村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2017年6月5日,永远村驻村工作队正式驻村开展工作。3年来,工作队始终牢记驻村扶贫工作的使命与任务,立足永远村实际,围绕基层党建、扶贫产业、扶志教育、人居环境、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工3作,并据此开展多种形式的驻村扶贫工作。

一、村基本情况

永远村位于林甸县南38公里处,g015国道西2公里,南邻大庆,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幅员面积87515亩,其中耕地37003亩,国有草原26908亩,集体草原7319亩,林地5303亩。有10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屯,2014年末户籍总人口1236户、3619人,截止今年年初,常住户有857户,2814人;

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71名,其中女党员10名,35岁以下党员13名;

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21人,现有脱贫40户68人,未脱贫22户53人,贫困发生率为1.46%。按致贫原因分,因病致贫37户64人,占比60%;

因残致贫21户52人,占比34%,缺劳动力4户6人占比6%。按照贫困属性分类,低保贫困户16户45人,一般贫困户46户76人。

2013年以前全村通屯硬化道路13.4公里,由于当时设计路面宽度为3.5米,不能适应现通车需要,重新规划设计为4.5米宽,目前已有2公里完成硬化,另外11.4公里已完成路基达到待铺状态,2019年硬化4公里,六屯至十屯屯内巷路7.26公里已完成路基达到待铺状态,计划今年6月末之前完成18.66公里的道路硬化。完成绿化带筑台及路边沟清理10000延长米,绿化村屯5个。

“三通三有“按照上级标准全部达标,有1个村卫生室、1个村文体广场、1个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水平大幅度提高。现有奶牛牧场1个,投资1500万,目前养牛720头,2017年带动村民种植青贮饲料2000亩,提高了村民收入。木材加工厂3个,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加收入。玉米烘干塔2个,玉米初步加工,通过雇工带动就业。养猪场1个,存栏数300头。村民收入主要分三部分,一是种植业,以玉米为主。二是外出务工,永远村地理位置较为便利,距离市区较近,尤其是采油六厂、让胡路区,青壮年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三是依托村内产业带动。贫困家庭吃穿问题均已解决;

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

村民基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村民住房土房较多,大部分为安全房;

1至5村民小组使用净化水,6至8村民小组使用自来水,9至10村民小组使用自备井水。

二、政策落实情况

安全住房方面:原有住房1014户,原有安全房365户,维修加固213户,危房279户;

无人居住157户,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我村翻建d级危房279户(其中2019年翻建180户),维修加固163户,其中贫困户原有安全房11户,翻建46户,维修加固6户,土房1户(已进行维修、待翻建),聘请专业机构对这些房屋进行鉴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保证所有农户不住危房,群众对解决住房问题全部满意。安全饮水方面。自脱贫攻坚以来,县投入我村建设安全饮用水资金50万元,铺设管线16000延长米,新建水房2处,维修翻新水房1处,全部达到国家农村安全饮用水标准,实现全村98%农户自来水入户(其中有17户因施工条件限制,暂无法施工入户),群众对安全饮水工作满意度百分之百。教育扶贫方面。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人(王瑞雪、曹颖、刘春芳),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及寄宿生补助和生活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失学辍学情况发生。其它阶段学生3人,其中:高中阶段2人(刘丹丹、许言鑫),中职教育阶段1人(邵莉涵),已落实免除学费、困难学生家庭生活补助等政策。健康扶贫方面。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所有人口全都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常见病、慢性病在三甲医院都能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我们通过认真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四重保障线,全部贫困人口实现了医疗有保障。截止今年年初,我村贫困人口在医院住院治疗11人次,共计发生医疗费用115643.31元,经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共计报销金额108595.02元,平均报销比例为93.9%共为贫困户办理慢病卡21人。产业扶贫方面:奶牛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托牛入场”带动贫困户62户,每户每年收益2000元—4000元;

生猪资产收益项目办理47户,每户每年收益3000元,收益期3年;

落实鹅雏养殖项目,全村贫困户共订购大鹅2458只,种植小园14亩;

2019年光伏发电、乐尔兔业两个项目产生村集体收益40万元,带动贫困户31户39人增收6.2万元;

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实现了贫困户户均增收7000元。同时,根据市场前景和群众需求,这些产业项目收益期将进行适当延长。另外,驻村工作队筹措资金8万元组建了,永远村剪纸社、服装加工车间,达产后可吸纳劳动力60人,预计人均月收入2000元。就业扶贫方面。我村结合实际,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就业渠道,2019年全村转移就业劳动力1200人,实现户均增收10000元;

聘用公益岗20人,其中:保洁员13人,护林员9人,光伏电站管护员2人,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就近就地灵活用工300人;

四是苇帘加工和中国结手工编织项目已落实102户,预计每户至少年增收10000元,通过扶持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金融扶贫方面:县政府出资为所有贫困户购买了30元扶贫小额人身意外保险,为11户贫困户购买了种植业保险,面积238亩,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享受到金融扶贫的阳光。政策兜底保障方面:我村不断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截止目前,全村低保人口101户213人,其中贫困户16户45人享受低保待遇;

特困供养人口10户10人;

残疾人100人,重度残疾人26人,其中贫困户21户52人;

贫困户中4名老人享受高龄津贴,通过各项政策落实全面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生态扶贫方面。为提高贫困户收入,选聘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事生态护林员工作,通过日常考核,实现每人年增收3780元。驻村帮扶方面。村驻村工作队有3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派驻2人,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派驻1人。驻村干部吃住在村;

62户贫困户有20个帮扶责任人,县政府1人、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16人、花园镇政府4人,每个帮扶责任人帮扶2-4户贫困户,人另有包联干部22人,所有帮扶干部都按照县里要求,经常入户,帮助贫困户脱贫,助力全村脱贫攻坚。在县、乡党委的领导下层层压实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将包村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包联干部这五支队伍力量紧密结合,打造了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提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三年,市县乡各级主管部门对驻村工作队进行业务培训30余次,帮扶责任人培训30余次,使帮扶责任人由简单的“送钱送物”转化为办实事解难题、增收上出实招、见实效、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健康生活。

二、存在问题

1、村级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住房、饮水、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部分村民观念较为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不以贫为耻,存在相互攀比情况和不良生活方式、风气习俗。

3、种植土地土质不好,低涝地多,种植结构比较单一,是典型的“靠天吃饭”耕种生产状态,且种植技术、农机技术等方面指导急待加强,村民对于多样化种植和大型机械作业规模化种植信心不足。

4、农业生产缺少懂技术会经营人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

5、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大,达到94%,且绝大多数年龄较大,劳动能力有限。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调研结果,有的放矢地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协助村两委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帮助村干部提高能力素质,发展新党员,充实党组织力量,做好党员群众教育引导工作,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2、进一步加大思想感化宣传工作力度。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治愚”和“扶志”离不开精神文化力量的感召,贫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接触外界信息多了、思想解放了,才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更多好主意、好办法,才有更多主动脱贫的积极性。文化扶贫不仅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和质量,而且关系到村民“造血功能”的激活与发挥。建设好基层文化阵地,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文体广场,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放映农村电影,激发村民的文化归属感,使村民“爱党、爱村、爱家”,精神脱贫带动生活脱贫。提高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3、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会同村两委,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完善提升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设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种植方向。协调开展种植技术和农机技术培训,送农业技术书籍上门,提高村民转型信心,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设立1个电商点,促进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和壮大村内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产业项目的带动效应,推动奶牛牧场提高青贮饲料收购量,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达到4000亩,留住年轻劳动力,方便就近照顾家人,提高整体收入。

5、进一步做好扶贫政策的落实。密切与贫困户的联系,会同村两委、帮扶责任人逐户研究脱贫户巩固计划和未脱贫户的脱贫计划,特别是针对年龄较大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落实好健康扶贫计划,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国家兜底政策。

当前,永远村的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下一步,永远村要“扶志”作为重点,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打强心针、上催化剂,增强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底气。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利用市、县和培训和资助政策,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的优势,广泛开展贫困人口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促进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拓展增收渠道,让村民实实在在增收致富,彻彻底底地打赢永远村的脱贫攻坚战。

第三篇:2018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17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1)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宣化县于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特殊困难片区县。 为探索与宣化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模式,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县扶贫办开展了扶贫开发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化县基本情况

我县下辖8镇5乡304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城镇

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按照国家新确定的2300元扶贫标准(指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具有劳动能力),我县共有农村贫困人口约万人,主要分布在王家湾、深井、崞村、塔儿村、东望山、李家堡、赵川等7个山区乡镇。

我县贫困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分散的个体贫困并存,生态环境贫困与农民素质贫困并存。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县域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虽然全县人均纯收入较高,但相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较多;二是由于有县无城,没有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带动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人口居住分散,生产生活单一,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三是全县的贫困村多数处于深山区,这些区域面积大,土地贫瘠,农业基础条件差,缺乏支柱产业,贫困现状较为明显。

2011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确定了11个连片特殊困难

地区,其中我县属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

地区的贫困县。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对于加快全县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县共有40个贫困村列入了河北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这将是我县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今年确定率先启动谢家湾、栗家湾、东坪、西坪、阎家、王家湾、常峪口、元子河、双庙、南街、北街、北大寺、马圈、石门屯、石分村、分水口、关底、小白阳等18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规划编制及数据采集情况。我县2012年-2017年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初稿已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求了修改意见,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进行评审定稿,现已上报市扶贫办;各乡(镇)、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已编制完成;制定完成了我县产业发展分布图、产业示范基地分

布图、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移民搬迁图、重点村分布图等扶贫开发规划图。完成了全县扶贫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第一批40个重点贫困村的基础数据已全部采集完成,其它村的基础数据正在采集当中。

(二)扶贫项目谋划及推进情况。按照全市打造30条扶贫产业带的战略构想,我县以县级以上国省交通干线为轴线(包括县道),以中心村建设为节点,共谋划了8条扶贫产业带。分别是:张小线生猪、肉鸡养殖产业带(张小线沿线),覆盖贫困人口104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500万元;三双线蔬菜种植产业带(市区界至大仓盖镇双庙村),覆盖贫困人口3000人,预计十二五可末实现总收入7000万元;永芦

线特色林果产业带(王家湾乡境内永芦线沿线),覆盖贫困人口4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490万元;头武线生猪养殖、杏扁种植产业带(洋河南镇至涿鹿县界),覆盖贫困人口22000人,

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450万元;国道112线生猪养殖、张杂谷种植产业带(112线宣化区界至赤城县界),覆盖贫困人口35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3000万元;国道112线杏扁种植、生猪等养殖产业带(112线宣化区界至阳原县界),覆盖贫困人口28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5700万元;洋新线设施蔬菜、杏扁种植、奶牛养殖产业带(洋新线怀安县界至洋河南镇),覆盖贫困人口108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3000万元;国道110线设施蔬菜产业带(110线宣化区界至下花园区界),覆盖贫困人口2000人,预计十二五末可实现总收入9800万元。此项工作已以表格的形式报至市扶贫办,文字规划和电子图版正在起草、设计当中。

结合我县自然条件,依托养殖、蔬菜、果品、杂粮、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6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了11个产业示范基地,分别是:李家堡乡种养一体化,贾家营镇肉鸡养殖,塔儿村乡种养

繁育,洋河南镇生猪养殖,顾家营镇有机蔬菜种植、种猪繁育、有机肥发酵和沼气发电一体化,深井镇城镇建设和高效农业示范,江家屯乡设施蔬菜种植,崞村镇杏扁种植,东望山乡-大仓盖镇循环农业连片示范,赵川镇张杂谷连片种植,王家湾乡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及沿线特色林果种植等11个产业示范基地。

(三)重点村项目规划情况。我办以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和项目区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编制了2012一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计划,总投资为979万元,其中贫困户自筹379万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项目规划共覆盖9个乡(镇)22个贫困村2455户贫困户,扶持贫困人口7708人次。具体计划安排如下:产业扶贫项目,70万元养殖生猪1800头,涉及4个贫困村545户1224人;安排165万元养殖羊2690只,涉及7个贫困村565户1680人;安排65万元养殖鸡260000只,涉及4个贫困村360户

816人;140万元新建春秋棚100个,新建暖棚22个,涉及5个贫困村567户1815人;25万元种植林果1250亩,涉及2个贫困村418户2173人。培训项目,计划安排35万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14万元,培训100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万元,培训2200人次;科技培训10万元,培训300人次。项目区配套项目,计划安排100万元硬化道路20公里,共涉及20个贫困村3715户11665人。

(四)贷款贴息工作情况。按照省、市扶贫办2012年扶贫项目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办联合县财政局共同对2012年企业申请项目贷款贴息的项目进行了考察论证和筛选,拟推荐省级项目库4个,市级项目库13个。17个项目常规贷款共计6720万元。项目区覆盖贫困村151个,覆盖贫困户13255户。

(五)扶贫开发互助金工作情况。本着村两委班子号召力、组织力强,村民脱贫致富发展愿望强烈,有一定的产业

发展基

础和资金需求的条件要求,我办拟定了栗家湾、羊圈沟、北大寺、马圈、石分村、黄土坡、关底、双庙、常峪口、赵家窑等10个村为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现已上报省扶贫办。

(六)定点帮扶工作情况。省里共安排了6个单位帮扶我县12个贫困村,市里安排了10个单位帮扶我县10个贫困村。省里有1个单位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其它帮扶单位未与帮扶贫村进行对接;市里有8个单位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66455部队与帮扶村进行了对接。已对接的帮扶单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指导加强村两委建设;协助制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指导农户建立扶贫专业合作组织;帮助贫困家庭至少建设1个稳定的增收项目;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等。其中,市工商联帮扶谢家湾村新建蓄水池100立方米,防渗渠500米,工程正在实施中;市体育局帮扶东葛峪村铺设灌溉管道3200米;市国资委帮扶李家

窑村建设饮水入户工程,协调解决资金60万元;66455部队针对帮扶村开展了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现正进行统计工作。

(七)劳动力转移及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情况。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贫困人口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采取依托市、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县培训基地集中办班与委托行业技校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与工地实习相结合;自主培训与有关地区、有关行业联合办班培训相结合;长规培训与定单定向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培训与普及科技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专业与需求对口,技能与市场接轨,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八)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情况。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

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九)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情况。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办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

(十)其它工作推进情况。在宣传造势方面,将市扶贫办梳理出的6条扶贫攻坚标语口号,通过县电视台、县报、政府信息网等多种媒体进行滚动播放、宣传;将标语口号下发到各乡镇,各乡镇正组织人员在各重点贫困村村民主要活动场所和公路沿线进行书写,力争使扶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

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编制完成扶贫工作宣传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省、市扶贫方针、政策、纲要,国家、省主要领导讲话,扶贫常识等,共印制5000册宣传手册,已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进行宣传、发放。在干部培训方面,由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刚刚

开始,干部群众对本项工作认识不够,甚至理解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办邀请市扶贫办赵光宇副主任于3月29日对全县12个乡镇的主管领导及40个贫困村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扶贫规划纲要、项目的编制、申报、管理等内容。按照市办要求,结合劳动力转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贫苦村干部培训等三项内容,我县确定了宣化县职教中心和宣化德意驾校为培训基地。目前正在和两所培训基地协商、制定培训计划,年内计划培训26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宣化县三分之二地区处于深山区和浅山丘陵区,气候恶劣,土壤瘠薄,自然灾害频发,灾年发生率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二是农村人口素质较差,扶贫工作认识不够。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自我发展意识淡薄,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低。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干道网络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有45个行政村不通沥清路(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15%,19个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区域内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

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滞后。2011年,

一、

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34:37,与全省13:53:34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8081元,明显低于全省(28668元)水平。城镇化率为%,比全国(%)、全省(45%)平均水平分别低35和30个百分点。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集群。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较远。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实行产业化扶贫。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契机,与统筹城

乡发展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自然、人力等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开发式、参与式扶贫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大兴特色产业,搞好土地流转,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鼓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培育经纪人,发展营销大户,建立产业协会,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加快建设北街、石门屯的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常峪口、西甘庄的万只羊养殖基地,关底、马圈的千亩设施蔬菜基地,石分村、分水口万亩林果基地,大力发展一批高效畜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果品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力度,

加强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加快良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的推广,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大力培育现代农民,积

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技能。

二、整合资源促进连片开发。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粘合剂作用,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工作为平台,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教育、卫生、住房与城乡建设等单位和部门的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区域,确保重点区域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加强劳动力转移与培训。扶贫开发,既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贫困群众牵线搭桥到外地就业,又要搞好外地务工的农民工的扶贫,解决好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农村问题,保障输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鼓励贫困地区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臵换等各种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认真细致地对贫困乡镇、村组、人口及劳动力的培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切实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切实制定好本县的扶贫培训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30000人。

四、实行搬迁扶贫。加强移民扶贫与生态移民、以工代赈异地搬迁扶贫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帮助搬迁户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对居住在边远山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口,实施搬迁扶贫,把扶贫搬迁与贫困户的危房改造相结合,加大搬迁扶贫的支持力度。

五、招商引资促进脱贫。用好用活扶贫政策,瞄准扶贫对象、瞄准项目、瞄准市场,规划和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扶贫招商引资项目,多形式进行项

目推介,利用外来资金借力发展,借鸡生蛋。扶贫政策中能融入招商引资的就要积极融入,扶贫项目能通过招商引资实施的就要积极开展项目编制、项目推介招商。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互助专业合作社项目等招商,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村镇金融组织、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壮大,拓宽融资平台,打造产业聚集。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调度会精神,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坚决打赢全县扶贫开发攻坚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2017年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2)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160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

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

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2009年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 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

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

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

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

行动提供思想保证。

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

(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

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

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

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

(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

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

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

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 26 ~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

~ 27 ~

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 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

~ 28 ~

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

~ 29 ~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要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

~ 30 ~

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

~ 31 ~

~ 32 ~

第四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自我县进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实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来,极大地激发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扶贫攻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现将环保部门有关片区政策衔接落实与项目对接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落实及项目对接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实施”的原则,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一些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型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先后开展了生态风景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21个乡镇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并向省环保厅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待省环保厅组织验收通过后命名。

(二)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构建生态大县,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国家级生态县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xx年我县选取位于我县城乡接合部的、竹市两镇选取13个行政村积极申报20xx年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20xx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20xx年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642.9万元,计划总投资2142.9万元。获得批准后,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了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示范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是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四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xx年1月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联合验收工作组进行了验收,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验收合格。

(三)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力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在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引导居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向持续发展型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我局积极与上级联系,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426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5336.2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695.9万元,各部门整合资金12380.1万元,社会资金3201.7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076万元。

(四)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XX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我局于2011年申报了“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XX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经多次与省厅、市局汇报衔接,市环保局就项目的申报按照省厅精神召开了专题项目对接与项目技术方案编制会议,20xx年8月,已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并呈报国家环保部。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面积499平方公里,资金未明确,视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可行性,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家、省等多级进行适当土壤环境保护补偿。

(五)积极申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2011年,为威凌金属公司脱硫工程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xx年,为云峰食品冷冻公司废水治理项目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万元;同年,为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0万元;20xx年,为华兴锰业公司争取重金属治理资金300万元。为解决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历史遗留尾矿及废渣的污染问题,服务于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局,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全省完成国家、省规划确定的任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项目对接上,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积极申报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00.02万元.

二、请求和建议

(一)要完善政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认真研究、科学统筹的基础上,从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各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在项目安排上,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

自我县进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实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来,极大地激发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扶贫攻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现将环保部门有关片区政策衔接落实与项目对接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落实及项目对接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实施”的原则,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一些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型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先后开展了生态风景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21个乡镇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并向省环保厅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待省环保厅组织验收通过后命名。

(二)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构建生态大县,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国家级生态县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xx年我县选取位于我县城乡接合部的、竹市两镇选取13个行政村积极申报20xx年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20xx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20xx年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642.9万元,计划总投资2142.9万元。获得批准后,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了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示范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是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四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xx年1月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联合验收工作组进行了验收,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验收合格。

(三)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力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在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引导居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向持续发展型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我局积极与上级联系,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426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5336.2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695.9万元,各部门整合资金12380.1万元,社会资金3201.7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076万元。

(四)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XX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我局于2011年申报了“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XX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经多次与省厅、市局汇报衔接,市环保局就项目的申报按照省厅精神召开了专题项目对接与项目技术方案编制会议,20xx年8月,已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并呈报国家环保部。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面积499平方公里,资金未明确,视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可行性,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家、省等多级进行适当土壤环境保护补偿。

(五)积极申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2011年,为威凌金属公司脱硫工程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xx年,为云峰食品冷冻公司废水治理项目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万元;同年,为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0万元;20xx年,为华兴锰业公司争取重金属治理资金300万元。为解决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历史遗留尾矿及废渣的污染问题,服务于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局,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全省完成国家、省规划确定的任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项目对接上,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积极申报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00.02万元.

二、请求和建议

(一)要完善政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认真研究、科学统筹的基础上,从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各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在项目安排上,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

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有机整合起来,聚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二)要加强指导。上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指导和帮扶,建议政府建立部门对口扶持的机制,在资金、项目、技术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培育一批典型,从而实现工作以点及面展开,推动整体水平大提升

第五篇: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2xx”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市4个战区、xx个工作决战队大力推进扶贫

攻坚,成效明显。但需改进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扶贫基础信

息不精准、产业选择不科学、易地扶贫搬迁进展不平衡等问题。

〔关

词〕 “2xx” 扶贫 建议

〔作者简介〕 市政协常委会调研组

20xx年4月,市政协调研组深入“2xx”4个战区xx个乡镇,对“2xx”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为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到201xx年完成“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任务,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xx水市委市政府于20xx年xx月创建了“2xx”开放式扶贫试验区。

“2xx”扶贫试验区涉及xx个乡镇,分别是:盘县保基苗族彝族乡和水城县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2个极贫乡;水城县北部连片石漠化脱贫攻坚协同决战区5个极贫乡镇,即青林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南开苗族彝族乡、保华镇和木果镇;还有脱贫难度大的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和关寨镇、盘县英武镇和普田回族乡、水城县陡箐镇和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等xx个极贫乡镇。这xx个乡镇,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范畴,国土面积xx5xx.xxxx平方公里,1xx5xx2户,3xx52xx人;共有1xx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9xx个,贫困人口xx.xx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XX.X%,贫困发生率22.5xx%,高出全市xx.xxxx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9.XXX个百分点,高出全国2xx.xx3个百分点。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是全市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

“2xx”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市4个战区、xx个工作决战队针对瓶颈短板,整合各种资源、资产、人力、资本等要素,精准向贫困乡镇、贫困人口倾斜,拓宽发展思路,通过“三变”改革路径,推动了“2xx”开放式扶贫试验区的脱贫攻坚步伐。

二、主要成效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工作体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2xx”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市级作战总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项目资金和干部调配三个组,统筹调度、指导各战区工作;以县区为单位成立了四个战区,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xx个决战工作队。各战区分别成立了由县(区)党政一把手任指挥长的指挥部。xx个乡镇成立了工作专班,由市派驻xx个决战队队长、县挂帮领导任组长,市派驻队员、乡镇党政班子、站所室负责人为成员。各战区建立了副县级以上领导挂帮、部门单位对口帮扶、县乡村三级人员结对帮扶的决战工作体系,建立了领导包点、考核奖惩、监督问责等制度。

(二)强化规划引领,明确创建路径。各战区各决战工作队坚持规划引领,结合乡镇实际,编制了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确立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三产融合发展、易地搬迁就业置业、城乡资源配置整合、社会扶贫体系构建、全域旅游扶贫为重点的决战脱贫路径。目前,xx个极贫乡镇共建立“2xx”开放式扶贫试验区项目库XXX个,计划投资1044.xxxx亿元,已实施项目XXX个,投入资金xx.xxxx亿元。

(三)聚焦精准识别,夯实帮扶基础。积极开展精准识别“大回访”工作,分别组织工作组和督查组,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0xx年脱贫退出户进行再次核实,帮助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象准,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夯实基础。

(四)深化“三变”改革,着力产业脱贫。xx个极贫乡镇把产业扶贫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农旅结合的总体思路和“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旅游价值最大化,大力实施“3xx5”工程,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通过“三变”改革实现农民增收。

(五)紧盯脱贫目标,主攻易地搬迁。按照“选址、规划、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xx个精准优化空间布局,与“三变”融合,让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20xx年全市xx个极贫乡镇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xx个,搬迁xxxx1户xxXXX人,其中贫困户1xx2户4XXX人。

三、存在问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一是缺乏统一调度协调制。“2xx”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创建工作,市级成立的综合协调、项目资金、干部调配三个小组负责落实对全市四个战区的统筹、督促、指导和调度工作,但三个小组之间各自为阵,缺乏联动和对接机制,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二是钟山战区管理层级过多。钟山战区负责水城县北部5个乡镇的决战工作,人权事权分离,钟山区仅负责脱贫攻坚,人事和社会管理工作等仍然由水城县管理,在项目申报、上级资金分配等方面仍以水城县为主进行办理,工作层级多、周期长、效率低;在项目申报、资金申请过程中,水城县相关职能部门只管盖章不作详细论证,存在着潜在风险;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禁毒、计划生育、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管理工作出现两不管现象,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三是决战工作队未完全形成合力。各决战工作队与乡镇党委政府没有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队员分散,职责不明确,各自为阵,工作与乡镇党委政府没有做到同频共振。同时,除了钟山战区给外,其他战区均无必要的交通工具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慢。大部分极贫乡镇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了规划,但工作停留在规划阶段的多,实质性实施的少。二是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不配套。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三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极贫乡镇就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突出。

(三)扶贫基础信息不精准。一是贫困户识别不够精准。仍有部分贫困户未纳入管理,未做到应统尽统,应进全进,应退全退。二是建档立卡信息不全。贫困户信息缺项漏项错项多,脱贫指标分配不科学,上级分配的脱贫指标数和实际不符,人为增加了工作难度。三是底数不清。四个战区均不同程度存在户口信息不准确的问题,为了多得好处,贫困户随意分户并户。特别是青林、南开、金盆三个乡镇未上户口人数较多,严重影响了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四是脱贫信息不能及时更改。基础信息管理权限受限于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错误信息难以及时更正,影响了贫困人口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五是帮扶措施不精准。部分扶贫帮扶措施与致贫原因不对应,大而空、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产业选择不够科学合理。一是产业选择存在盲目性。部分产业选择未能从实际出发,缺乏科学论证、缺乏试验示范和市场调研,盲目实施。加之实施后的项目,缺乏专业人才和科技支撑,缺乏必要的基础配套设施,管理较为初放,潜在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产业缺乏预期效应。中长期见效的项目多,“短平快”的项目少,与201xx年脱贫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忽视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重铺面积,轻市场研判,对产学研、产品加工、产业链延长的研究和培育力度不够。

(五)易地扶贫搬迁进展不平衡。一是安置点设施不配套。20xx年的部分安置点进展缓慢,基础设施不配套,“五个三”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搬迁入住率低。二是就业岗位不足。20xx年以县城安置为主,实施跨乡镇、甚至跨县区安置贫困群众,由于搬迁群众就业困难,搬得出但难以稳得住。三是有等待观望现象。搬新房后要拆旧房,故土难离,搬迁群众抵触情绪较大,要观望其他地方如何执行,再决定是否搬迁。

(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存在“等靠要”思想。极贫乡镇贫困户都处于落后山区,思想观念陈旧,自我脱贫的愿望不强烈,缺乏“我要脱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基层干部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基层干部对扶贫政策的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内容不接地气,群众知晓率低、对部分扶贫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理解有偏差、有误区,参与度不高。三是造血式的扶贫措施尚未建立。实施的项目大多由政府和平台公司大包大揽,未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金和小额贷款分红就心满意足。

四、意见建议

(一)聚焦合力攻坚,理顺体制机制。一是钟山区全部托管水城县北部5个乡镇。由市政府授权,把钟山战区负责的水城县北部5个乡镇全部移交钟山区管理,由钟山区全面负责这5个乡镇的经济、社会、人事等管理工作。二是建立乡镇与决战工作队的协调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与决战工作队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和调度机制,为决战工作队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杜绝“两张皮”现象。

(二)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一是按照“四个全域”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水、电、路、通讯和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强与中央和省的对接,争取项目和资金,整合“三变”基金、扶贫产业基金,加强资金监管,使已规划的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实施。同时,兼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钟山战区水城县北部五个乡镇快速通道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切实解决北部五个乡镇交通不便和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聚焦精准扶贫,夯实基础信息。一是强化贫困户信息核查。紧扣“精准”二字,采取与公安信息、人口计生信息比对的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再核查。二是增强帮扶措施的精准性。针对贫困人口,找准致贫原因,因人因户施策,提高扶贫措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三是更新贫困信息。贫困户基本情况进一步摸排核准无误后,由市委市政府专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授权基层,将更正后的信息限时录入相关系统。

(四)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学布局。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立足于贫困乡镇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产业。二是长短结合打造一批见效快的项目。做好“生态旅游、生态养殖、特色经果、特色农产品”四篇文章,培育一批上规模、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一批见效快、风险低的种养殖项目。三是强化监管。对已实施的项目加强管护,加强资金监管,深化加工,拓展市场,使其尽快见效。

(五)聚焦易扶搬迁,着力持续发展。一是加快安置点的建设。按照“县为主、乡为战”的要求,整合试验区工作力量,在各安置点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攻坚,按期建成功能完善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二是搞好宣传动员。做好政策宣传、群众动员等工作,解决贫困户故土难离的问题。三是解决好搬迁户的后顾之忧。落实好“五个三”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活保障和后续发展,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聚焦内生动力,强化教育引导。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召开群众会议、党员会议、党小组会、村民代表会议、院坝会等方式,充分利用媒体、黑板报、宣传栏、村村通、村村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使群众正确认识国家的好政策,消除误区,增强自我发展信心。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建立贫困户与合作社的利益链接机制。以“三变”改革为纽带,以村级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用好土地入股、“特惠贷”等扶贫政策,让贫困户知晓只有把合作社做强做大,才能有保底分红和效益分红,激发贫困户主动参与意识。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