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淮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精选)

淮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精选)

淮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一篇:淮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4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安排的通知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安排的通知(温馨提示:下载文档后,按住键盘ctrl,左键点击可以打开文章链接) 根据《2。

淮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一篇:淮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014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安排的通知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安排的通知

(温馨提示:下载文档后,按住键盘ctrl,左键点击可以打开文章链接) 根据《2014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公告》的规定,现将2014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体检对象、时间

根据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和专业测试成绩按照6:4比例合成),按照招聘岗位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拟体检人员名单(考试总成绩相同的,按笔试成绩、《专业知识》成绩高低顺序排序)。同一岗位专业测试人数和实际招聘计划数比例低于3︰1,该岗位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进入体检和考察。

体检时间定于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上午,具体参加体检人员名单见附件(《2014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体检人员名单》)。

请以上通知参加体检的人员于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上午到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人事考试培训服务大厅领取《2014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知书》,并统一交纳体检、交通等费用(400元)。

二、组织方式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早上6:30前,到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院内集合,由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带队前往体检医院。集合点名后统一乘车前往医院参加体检。

三、体检项目、标准

根据《2014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公告》的规定,体检由市人社局负责组织实施,体检标准参照原人事部、卫生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国人厅发〔2007〕2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等规定执行。

四、体检要求

1、体检时考生必须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笔试准考证、体检通知书和体检须知表(以上均为原件)。

2、参加体检的考生体检当天不允许携带通讯工具,一经发现视为作弊,并取消体检资格。

3、考生应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其它医疗单位的检查结果一律不予认可。

4、严禁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如隐瞒病史影响体检结果的,后果自负。

5、体检前一天请注意休息,勿熬夜,不要饮酒,避免剧烈运动,在体检当天早晨不能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进食进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6、怀孕或可能已受孕者,事先告知医护人员,勿做X光检查,采用其它方法检查。

五、相关事项

1、考生如对体检结论有疑问时,可以提出复检申请。复检申请应在接到体检结论通知之日起七日内提出。复检安排在指定医院进行。复检项目只能进行一次,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复检费用由提出复检要求的考生自理。

2、参加体检的考生要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听从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安排,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体检考生未按时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过程中严禁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严禁家属等无关人员随同,严禁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者取消考核、聘用资格。

附件:《2014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体检人员名单》.xls

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4年7月8日

更多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 更多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2

第二篇:淮南事业单位招考公告

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公告

淮南事业单位招聘网2012年4月28日讯:根据中组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皖人社发〔2010〕78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

(二)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坚持考试考察、择优聘用;

(四)坚持统一组织、分步实施。

二、招聘计划和条件

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计划数共235个,招聘人数389人。

招聘对象主要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历届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以及符合招聘岗位条件的人员,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招聘岗位明确要求有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须具备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曾在军队单位工作过,可视为工作经历。工作经历按足年计算,是指毕业后至2012年7月31日期间累计工作时间。因工作单位变化而中断时间的可以累计。在校学生在读期间参加勤工俭学、实习等不视为工作经历。

“年龄条件”中“25周岁以下”为“1987年 1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涉及年龄计算的以此类推)。

有下列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一)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的人员;

(二)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

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三)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四)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五)现役军人;

(六)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七)法律规定不得参加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岗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和歧视性、指向性条件。

具体招聘岗位及条件见《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岗位计划表》(附件一)。

三、报名事项

(一)报名方式

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报名网站为淮南人事考试网()。

(二)报名时间

2012年5月7日9︰00至5月11日16︰00,逾期不予补报。

(三)报名程序

登陆报名网站→详阅招聘公告和岗位计划表→签署诚信承诺书→填写报名表→上传照片→自我确认→网上缴费。

(四)网上报名

报考人员必须符合报考岗位的条件,每位报考人员限报一个岗位,并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进行报名和参加考试。报名时必须按要求如实、正确填写《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报名表》,并上传本人电子照片,照片必须符合规定格式(照片格式: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宽度2.5cm,高度3.5cm,或宽高分辨率295×413像素,大小20—100kb),否则出现问题由报考人员本人负责。签署“考生诚信承诺书”,进行自我确认。所填信息必须全部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或虽通过资格审查但实际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的,一经查实,取消其考试、聘用资格,责任由报考人员本人负责。

(五)网上缴费

报考人员于报名后至2012年5月12日16:00前可随时登陆淮南人事考试网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根据省物价局、财政厅皖价费[2009]118号文件规定,按照每人每科45元标准收费,统一笔试共两科每人交报名费90元。报考人员先办理工商银行网上缴费卡再网上缴费。缴费截止时间为2012年5月13日16︰00,逾期不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农村特困和城市低保家庭的报考人员,在网上缴费后,可于2012年5月14日至15日,到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府南门东侧)一楼市人事考试中心办理减免报名费的审核确认手续。办理手续时须提供以下材料:其家庭所在地的市(县、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和低保证,或扶贫办出具的特困家庭基本情况证明,能够证明其与家庭所属关系的材料(如户口簿等)。

(六)其他

为确保新进人员基本素质,设定笔试统考最低控制合格分数线。笔试合成成绩达到50分以上(含50分)的应聘人员,方可进入下一轮专业测试。

应聘同一岗位的须形成竞争,同一岗位报考人数与招聘计划数的比例原则上不应低于3︰1,少数紧缺专业的岗位,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后方可开考。不足规定开考比例的,相应核减该岗位招聘计划数。

四、统一笔试

统一笔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命题、制卷、阅卷、计分委托专门机构负责。

(一)笔试科目

笔试分两个科目:1.《公共基础知识》;2.《专业知识》或《申论》。

报考市、区教育系统或其他各类学校教师岗位的考生,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A类)两科;报考市、区卫生系统医技岗位的考生(含区计生服务专技岗位和其他医学专业岗位),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B类)两科;报考其他岗位的考生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申论》(C类)两科。

(二)笔试内容

笔试内容见《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统一考试大纲》(附件二)。

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举办也不委托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和培训活动。

(三)笔试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9︰00—11︰00《公共基础知识》

14︰30—16︰30《专业知识》或《申论》。

笔试地点以《准考证》为准。报考人员于2012年5月24日9︰00至5月26日16︰00登陆淮南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考试时须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居民身份证、军人身份证、护照、贴有照片且加盖户籍专用章的户籍证明)进入考场。

(四)政策性加分

对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按规定兑现加分政策,在笔试成绩合成前每科成绩各加2分。审核时,大学生“村官”应提供由省级主管部门出具的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特岗教师”应提供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三支一扶”人员应提供由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监制、省级“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应提供由共青团中央统一制作的服务证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鉴定表原件和复印件;2012年服务期满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提供证书或省级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上述人员于2012年6月18日至19日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09室),经审核确认,并通过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淮南人事考试网、淮南人事人才网公示3天无异议后,予以加分。

(五)成绩查询

笔试成绩以100分计算,按两科分数5︰5的比例合成(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下同)。考生于2012年6月25日至29日在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淮南人事考试网、淮南人事人才网查询成绩。

专业测试人选根据岗位招聘计划数,在同岗位笔试人员中依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3的比例确定。不足规定比例的按笔试达线人数确定。最后一名如有多名考生笔试成绩相同的,一并确定为专业测试人选。

专业测试人员名单2012年7月2日至6日在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淮南人事考试网、淮南人事人才网公布。

五、资格复审

参加专业测试的人员于2012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依据招聘条件和相关材料,对其进行资格审查。逾期不到的视为自动放弃,缺额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递补只进行一次。

资格复审时,报考人员应提供以下证件、材料:

(一)属全日制2012年应届毕业生的,须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学生证原件、报名资格审查表和所在学校盖章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等材料。

(二)属社会人员的,须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学历(学位)证书、招聘岗位规定要求的相关证书(证件)原件和报名资格审查表等材料。其中属在编正式工作人员的,需按人事管理权限提供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三)上述人员中,属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2012年毕业但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人员,可凭学校或省、市负责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工作的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学历层次、毕业时间以及“2012年毕业,已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全

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毕业证书待发”的书面证明和各科“成绩单”,及有关证件材料办理报考资格复审。

(四)有工作经历要求的,报考人员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经审查合格的考生领取《专业测试通知书》,并按省物价局、财政厅皖价费[2009]118号文件规定,缴纳费用80元。经审查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考生,取消其参加专业测试资格,缺额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递补只进行一次。

六、专业测试

专业测试根据岗位的专业特点,采取笔试、试讲、答辩、技能操作等不同方式进行,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业务素质能力和潜能等,满分为100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统一制定专业测试方案并组织实施。

同一岗位专业测试人数和实际招聘计划数比例低于3︰1,该岗位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进入体检和考察。

专业测试的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七、体检

考生总成绩按照统一笔试和专业测试成绩6︰4的比例合成,满分为100分。体检人选按岗位招聘计划数,在同岗位专业测试人员中依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考试总成绩相同的,按笔试成绩、《专业知识》或《申论》成绩高低顺序排序)。体检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实施。体检标准参照原人事部、卫生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国人厅发〔2007〕2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 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0〕82号)等规定执行。因故出现人选缺额的,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一次性递补。体检合格的确定为拟考察人员。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

八、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为考察对象。考察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安排,招聘单位的主管部门配合实施。考察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根据拟招聘岗位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行、遵纪守法、自律意识、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学习和工作表现等情况,并对考察对象的报考资格进一步进行复审。实施考察时要成立考察工作小组,每组应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考察小组要通过查阅档案、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与本人面谈等方式,准确把握被考察对象的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并写出书面考察意见。

经考察合格的人员进行签约聘用,考察不合格的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

九、签约聘用

对考察合格者,由招聘单位及主管部门确定拟聘用人员,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在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淮南人事考试网、淮南人事人才网公示7天无异议后,按现行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对拟聘用人员办理聘用审批手续后出现岗位空缺的,不再递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6〕13号)规定,招聘单位须与受聘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聘用人员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十、相关事宜

本《公告》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成立由市纪检监察部门、市人社局纪检监察室和群众监督员组成的监督组,负责全程监督公开招聘工作。监督电话:0554-6678153。

本次招聘工作相关信息,请登陆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淮南人事考试网、淮南人事人才网查询。

招聘工作咨询电话:政策0554-6664251,网上技术服务0554-6678274,考务0554-6678516。

附件一: 《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岗位表》

附件二: 《2012年淮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统一考试大纲》

快讯:2012年芜湖市南陵县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公告

中共淮南市委组织部

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文明单位标兵(淮南职教中心申报书)

争创文明单位标兵 构建和谐美好校园

——淮南职业教育中心第十五届淮南市文明单位(标兵)申请报告

市、区文明办:

我校是淮南市首批国家级重点校,安徽省、淮南市职业教育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创建于1983年,近30年为社会培养了约万名毕业生。学校占地106亩,目前在校学生3054人,校外实习学生1000余名。每年进行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1000余人。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过硬、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

多年来,我校认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省、市文明委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示范学校”为契机,发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奉献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遵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奉献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物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我校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为广大师生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在思想建设、环境建设、帮扶贫困、城乡共建以及公益事业等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今特向贵处申报文明单位标兵。

一、校党组织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2011年,校党总支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调整了淮南职教中心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李蔚然

副组长:蒋 志 丁士中 沈雁平

成 员:尹良淦 马继成 张军 齐兵 盛中原 朱庆跃 陈凤云 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创建的相关工作。召开了全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大会,校长李蔚然在会上作动员报告,落实了学校文明建设经费。使年初有计划,工作有措施,过程有检查,年终有总结的文明创建工作环节继续得到落实。 今年,我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校长李蔚然任淮南职教中心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淮南职教中心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下设有办公室,各部门都明确有一名正、副科级干部分别为文明创建工作责任人和联系人,从组织上保证了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组织实施创建了文明家庭、文明教师、文明班级、文明学生和组织评选师德先进个人等活动。

(一)学校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首先,校党总支、校行政班子率先垂范,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副书记蒋志代表中心组为教职工作了“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办好职教中心事情”的报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校务公开,广泛征求意见,是一支有较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决策民主、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联系群众、务实高效、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

其次,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素质的提高,制定了相关培训制度并加以落实。通过每周规定的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参加业务理论培训班和校内专题培训、举办专题辅导和报告会、组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和举办本校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组织文明礼仪等多种知识竞赛,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全面增强干部队伍和师生员工建设精神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立长效机制,建规范制度。

1、立机制。校长负责制需要必要的工作机制保证其正常运行,学校重大决策坚持书记、校长个别酝酿,提出初步意见,提交每周的校务会或行政会集体决策,再分工落实,加强检查,及时反馈,总结提高,不断推进。

2、建规章。依据有关教育法规,联系学校实际,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紧跟形势发展,结合学校实际,贴近教师思想,坚持正面宣传,使班子成员、教职员工在政治风浪中保持清醒头脑,为保持稳定大局、优化党风教风学风校风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1)系列表彰激励制度。每年评选职教中心“师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育教学能手”、“优秀党员”、“优秀文明科室”等,并进行大会表彰交流,树典型,学先进,骨干教师的表率作用、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趋突出,“敬业、乐业、专业,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师德氛围日趋浓厚。

(2)党小组建到科室制度。目前,我校在岗党员46名,其中青年党员28名,占58%。党小组建到各科室有利于加强科室的政治气氛,有利于党群联系,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增强科室的凝聚力、战斗力。

(3)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制度。坚持每个干部都要参加所在科室的政治学习、教研和其他活动,坚持每位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都要任担适量的学科教学工作,这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有利于了解“教”与“学”的第一手资料,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有利于学校管理的正确决策,上通下达,人和政通,落到实处。

(4)校务公开制度。学校的重大事务,如行政评优、职务晋升、招生、收费、评优推优、考核奖惩、人事福利等,都按有关规定,或交教代会讨论审定,或发动全校教职员工民主讨论,或张榜公布,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等,增强民主参与,强化民主监督。

二、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是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为提高师生员工的政治素质、理论和业务水平,年初制定有党支部、教职工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明确学习要点、安排学习进度,提出参考讨论题,及时安排学习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领导人讲话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周

二、五下午为固定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时间。二是按照《淮南职教中心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党支部、各部门积极做好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连年保持工作秩序和教学秩序的稳定。三是组织收看专题廉政和先进人物事迹录像、组织专题报告会、组织职工、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全员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升了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四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系列活动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如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期间,先后举行了 “为青春喝彩”和“扬五四精神、铸民族魂魄”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歌颂五四精神、传递青春梦想”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举办庆祝12·9学生爱国运动合唱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清明节祭拜英烈”活动、5·12地震三周年纪念活动等,为形成长期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我校建立的一项长效机制。2009年,学校在往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荣辱观教育活动,“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新风育新德、正气促和谐”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校党委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对指导思想、活动内容、方法步骤及有关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校长李蔚然、副书记蒋志深入基层专门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青年教师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师德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通过以上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其它活动,如组织评选推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先进教师、开展向先进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的学习活动等,使我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成效。

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我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救灾扶贫活动、春节慰问特困教职工活动、“爱心助学”活动、灾区捐款活动、为贫困地区学校捐书活动、与孤儿爱心交流志愿者活动、中专生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活动等,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好评。

三、各类文体活动呈现多彩多姿。

积极组织参加教育部、省直文明办、省教育厅、市教育工会举行的各类文体活动,共获得28个奖项。其中,在第七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我校34件作品参展,其中26件获全国、省市大奖;在全省职业技能比赛中,我校15名学生分获

一、

二、三等奖。此外,在本校大力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1、文明礼仪践行活动

践行文明礼仪是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文明礼仪的践行,带动和感染了周围的人,使文明礼仪之风吹遍校园、家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组织学生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每天做几件文明事,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友谊和真爱。

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控传染病工作。学校一贯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了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控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卫生达标(示范)学校创建方案、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细致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学校被评为市卫生达标学校,甲流防控工作也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肯定。

3、认真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认真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并结合职业学校实际,扎实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成立了“书香校园”领导小组,营造出了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一贯重视学生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20次(项),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其中,大课间准军事化出操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特色活动。如期按照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5、积极开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活动。组织了九十年光辉历程回顾活动,开展了红色歌曲、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组织了校园文明之星评选活动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6、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配备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2010年全年组织教职工开展的活动 20余次。其中包括:2010年迎新元旦联欢会;教职工春季运动会;义务植树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摄影等系列活动;教职工上海世博考察活动;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以及各类主题晚会活动等。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一)加强校园信息环境建设。

近两年,学校投资多万,建成校园网,配置了间信息科技网络教室,间电子备课资料室,间多媒体教室,间多媒体实验室、间多媒体会议室,为每个办公室配置了电脑,全校现有电脑台,为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校园网建成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及行政管理的效率。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闻、查阅信息、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建立个人主页、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体会,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同时,校园网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将学生科、教务科大堆的表格转变为电子档案,方便了班主任、教师、教务人员的管理和查询,为学校管理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益。

(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为提升校园人文氛围,学校加大了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我们改造了学校操场、校园广播设施,扩建了校园有线电视网,学生办好广播台的积极性更高了;添置了一辆大客车,方便组织师生外出参观、学习等;改造教室、寝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在绿化改造和建设上,我们不断追求高品位、高层次的建设。我们请来了市绿化指导站工程师,帮助我们规划绿化,种树植草,养花护绿,提升校园绿化水平,让校园在净化的基础上,四季绿树成荫,碧草成片,月月花香鸟语,空气清新,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校园生活环境建设。

进一步办好师生食堂,健全粮油副食品招投标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层层把关制度、每周学习讲评义务劳动制度、期末百分考核制度。食堂职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就餐师生人数成倍增加,食堂职工挖潜增效,满足一日三餐外加课间食、夜点心供应并确保安全卫生,师生满意率不断提高。食堂评为校优秀文明科室,并被提名为市卫生达标食堂。办公楼、教学楼等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卫生状况良好。淮南市规定的门前"三包"能够认真落实。

(五)依法当家理财,维护教育良好形象。

我校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学生、家长利益为重,坚持依法亮证规范收费、公示收费标准,坚持学校重大项目建设由校务会集体讨论决定,并坚持公开的招投标制度。办公用品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与采购坚持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确保质量。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热情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坚持做到代办费及时结算,及时清退,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文明创建是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创建文明单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推进淮南公民道德、公共文明水平的有效载体。近年来,为加快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职员工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我校提出创建高一级文明单位工作目标。我校在创建工作中,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实现了文明单位的升级。近两年,我校又紧紧瞄准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这一工作目标,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现已达到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标准。为此,特提出申请,请对我校创建工作给予具体的检查、指导。

特此申请。

淮南职教中心 2011.6.20

第四篇:2012年淮南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少年儿童的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础教育是家长们希望的寄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便成了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12学校安全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目标,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教育,严格检查和监督,切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一、切实提高对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全校教师要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师生和校园安全。

二、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

教育局已与我校签订了《宣城市宣州区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了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和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和要求。学校也与村校、各办公室、班主任等逐级签订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每学年进行安全工作专项考核,并将履行安全工作职责的情况列入教职工考核范围,使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三、贯彻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要根据上级的安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将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分析会,严格校门进出登记制度,坚持和完善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发生师生伤亡事故,以及关系到社会稳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区教体局。

四、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继续扎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1、检查校舍和教育教学设备。学校要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做到定期、不定期对校舍、教室和校园周边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梅雨、台风季节,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检查要有记录,排除隐患要有“台帐”。切实加强校产安全管理,贵重物品和设施要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加强校园网、学校特种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管理。

2、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全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网上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继续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法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章,严禁12周岁以下学生骑自行车,严禁学生乘坐无证无牌车,在学生中开展“拒超载”、“文明乘车”等教育。在学生中扎实开展防溺水、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意外事故等教育,使学生熟悉相关安全知识,掌握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加强师生自救自护基础知识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紧急疏散安全演练。

3、加强消防安全和消防演练工作。重视学校校舍消防安全,尤其是用电线路等人群集聚地和火源地的消防安全,要加强火源、通道、消防设施等方面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易燃、易爆、剧毒药品要按规定严格管理,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同时,加强防火安全教育,进行消防安全演练,使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旦发现火警,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严禁组织小学生参加火灾扑救。

4、严格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管理。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定安全责任人。外出活动坚持安全、就近、徒步的原则,同时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教育,务必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执行外出活动审批制度,在外出活动前15天将活动方案(其中包括活动时间、活动人数、活动线路、活动地点、安全保卫措施、安全责任人、应急方案等)交校长报局审批。

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咨询、辅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重视和加强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五、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安全环境

学校要主动配合,争取各方支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深入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积极主动与公安、工商、文化、卫生、安全监管等部门的配合,健全学校和所在地公安机关、家长、社区的学生安全联防制度,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同时要净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重视信访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本校安全稳定动态,协调处理好发生的来信来访问题,确保学校稳定、师生平安.六、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过程管理

学校要对照上级部门关于安全工作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疏于管理发生事故造成后果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有关责任人以严肃处理。学校要重视安全工作过程管理和台帐建设,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台帐,对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记录、安全隐患及整改记录、安全教育记录、安全会议记录等学校安全工作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归档。

第五篇:淮南市人才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3-31 (阅读次数: )

淮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9月

目 录

1、以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矿业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淮南矿业集团党委(1)

2、抢抓发展机遇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安徽理工大学(5)

3、注重人才开发利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中共大唐田家庵发电厂党委(8)

4、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煤化工基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11)

5、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 „„„„„„„„„„„„„„„„中共田家庵区委(14)

6、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青年农民

„„„„„„„„„„„„„„„凤台县人民政府(17)

7、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新集事业全面发展

„„„„„安徽省淮南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

8、走出人才强校新路子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4)

9、以引进人才推进经济开发

„„„„„„„中共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28)

10、以人为本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 服务三农 促进城郊经济健康发展

„„„„„„„„„„„„„中共田家庵区委组织部(32)

11、吸纳人才 善用人才 激励人才 留住人才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38)

12、以自主灵活用人的优势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淮南朝阳医院(43)

13、强区富民 重在人才

„„„„„„„„„„„中共毛集实验区工委组织部(48)

14、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大力开创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淮南日日报社(52)

15、立足选派锻炼 着眼能力提高 潘集区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人才机制

„„„„„„„„„„„„中共潘集区委组织部(57)

16、树立落实科学人才观 造就高水平少儿艺教人才

„„„„„„„„„„„„„中共田家庵区委宣传部(61)

以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矿业集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淮南矿业集团党委

淮南矿业集团是百年老矿, 曾几度辉煌,现在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抓住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一关键,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发展造就人才,依靠人才加快发展,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团公司根据“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制定了《淮南矿业集团2004—2008人力资源规划》, 明确人才工作任务,确定了人才工作重点。

一是分类建立人才标准,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评价人才。主要是坚持思想道德能力与业绩并重,综合素质好,工作思路清晰,经营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拓展考察渠道,用规范、民主的程序识别人才。实行机关测评基层,基层测评机关,评价、选用人才注重听取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意见,扩大选拔经营管理人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对基层班子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用科学、有效的机制选拔人才。实施《淮南矿业集团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和《公开招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暂行办法》,对部分管理岗位进行公开招聘、竞聘。坚持从国家级高层次专家、院士中聘顾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岗位选用不同的人才,按照业务范围调整干部,发挥了人才的集成效应。

四是着眼未来发展,大力选拔优秀年轻人才。继续实施“863”工程(重点使用80年代毕业、60年代出生、30多岁的年轻干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集团公司班子12名成员中有4人60年代出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0人。中层管理人员43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占 94%,平均年龄47岁,两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突出“听招呼、守规矩”,完善以严管为特征的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机制

煤矿企业带有半军事化特征,在经营管理上,我们强调听招呼、守规矩,努力形成集中统一规范严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一是提出并落实三项政治要求,用纪律严管。我们提出“善待职工、严管干部、提高素质”三项政治要求,并把严管干部落实在安全责任、经济纪律、善待职工和用人公道四个方面,出台了安全责任考评办法,开展清理小金库、规范奖金发放、工程管理等专项活动,严查严惩区队干部克扣截留工人工资奖金。督促经营管理者做到用权有界,尽责无边。

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作风建设,用作风严管。相继制定了转变工作作风的十条规定和转变领导作风六条规定,要求作风务实,用权规范,人格自重。制定了集团公司干部三项原则八项要求,从管理思想、经济行为的深处抓作风。

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严管。在去年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制度,制定分级分类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了干部谈话制度,对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提醒,对错误的做法批评校正。

四是完善退出机制,用岗位严管。今年4月份,制定下发了 《淮南矿业集团中层管理人员退出现职管理办法》,建立了干部下的制度性通道。实行集团公司机关部室负责人任期聘任制,机关工作人员末位淘汰制,在岗位竞争中产生压力, 以压力激发动力。

三、立足“讲境界、长本事”,着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

一是在善待职工过程中讲境界,提高道德能力。我们把善待职工看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开展了群众观念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提高职工收入、实施安居工程等十二件实事,在办实事的过程中教育干部感情上贴近职工,人格上尊重职工,实行文明管理。

二是在加快发展中长本事,增强发展本领。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的过程中,提高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突出市场的预见性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把握性。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提高驾驭先进生产力的能力。在处理安全与生产、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各种矛盾过程中,增强大局观念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学会整体协调、动态平衡的工作方法。

三是加强管理教育,提高实践能力。重视在管理模式、产权结构等转型过程中,培养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利用建大矿、办大电项目,加大岗位锻炼力度,培养出一大批年轻有为、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者。抓好各项管理规范工作,通过制度的养成教育,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加强在职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每年开展机关全员分层次分类型岗位培训。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调人员到高等院校脱产学习、到国内外先进单位考察,强化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四、做到“严在明处、帮在实处、爱在深处”,积极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基础。我们着力营造“忙,忙得充实;累,身累心不累;严,严在明处;帮,帮在实处;爱,爱在深处”的工作氛围,建立相互信任、健康的人际关系,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二流的报酬。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发给进门费2万元,在见习期内直接享受定级工资待遇,在煤矿生产一线工作的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定期开展优秀人才的选拔工作,对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领域涌现出来的100名优秀人才每人奖励一万元。

二是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创新人才得到支持、创业人才能够成功。用跨越式发展的新成就、新气象、新前景吸引人才到煤矿发展创业,讲正气、讲公道,净化单位内部人文环境,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是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使人才一心一意干工作,踏踏实实谋事业。建立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与优秀人才联系制度,加强沟通,解决问题。单身大中专毕业生较为集中的单位,集中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有条件的单位设立了大学生公寓、科技阅览室等。在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人的才华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承认。大力宣传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企业的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公司营造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几年来,我们按照以上思路和做法,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企业发展。去年实现销售总收入69.8亿元,上缴税费7.28亿元,企业开始初步走向自我积累、 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今后,我们将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为实现淮南三大基地建设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抢抓发展机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安徽理工大学

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牢固树立“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坚持把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与学校发展相协调,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奋力开拓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积极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新型用人制度,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任用人才,继2000年的全员聘任之后,2003年又进行了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制定了《教学和科研人员聘任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全校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任,真正把“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推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人才任用方式。

在实施全员聘任的同时,学校建立了以业绩为重点, 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赏罚分明,强化考核工作。学校出台了《院系综合考评实施办法 (试行)》、 《机关处级单位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岗位能力标准体系》,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1/

3、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解聘或免职,真正形成“重能力、重业绩”的用人评价标准。

二、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l、人才引进

学校坚持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树立“学术骨干、管理精英、能工巧匠皆为人才, 有用即为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学校专门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制定了《关于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引进人才和稳定定向研究生的暂行规定》、 《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明确了人才引进范围、条件和待遇。通过补充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吸引留学回国人员、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教师、加强定向培养和培训等多种形式,调整和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人才培养

学校提出,到2005年实现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专业课达80%以上,基础课(公共课)达60%左右的目标,加快在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力度,积极支持教师参加非学历性进修学习, 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学校每年拨出90余万元专款用于定向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2001年以来,在职培养博士研究生71人,硕士研究生186人, 已毕业回校博士21人,硕士48人。

3、人才稳定

为了做好人才稳定工作,我们制定了《关于落实引进人才和毕业回校研究生优惠待遇的实施办法》,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分工有序、团结协作、气氛融洽、奋发创新的学术队伍。近几年,学校投入几千万元,建立了学科高水平、有特色研究方向的实验室。每年拿出一定的进人指标,用于骨干教师及博士配偶的调入,并制定了《关于教师配偶调入(计分)办法》。2001年以来共解决骨干教师及博士配偶38名。新建了2幢博士、青年教授楼、7幢青年教师公寓楼, 总建筑面积达40000多平方米。

学校定期为高级知识分子、离退休老同志及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安排一些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科带头人暑期疗养、休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特殊困难,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从政策上、工作上、生活上为其提供可靠保障,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4、人才使用

学校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杠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职务评聘,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开发内在潜力,重点对一些学术水平较高,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特别是中青年拔尖人才,破格申报和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选拔一批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担任教学单位的业务领导和学校党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

5、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实施各种优惠和倾斜政策,做好学科梯队及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工作的力度,加快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至今,共选拔省部级拔尖人才6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2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名,一批有用之才, 已经成长起来。

三、与时俱进,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为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加大各类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了《校内津贴改革暂行办法》等。津贴分配突出岗位,重视业绩, 向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实行动态管理;突出重点,支持创新,鼓励冒尖, 向一线教学科研人员、骨干教师特别是高层人才倾斜。并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系级年度考核优秀奖,科技贡献奖等。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和转化工作,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 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条例》、 《科技贡献奖评选细则》、 《院系科研工作年度考接办法》等文件,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随着人才强校战略的稳步实施, 学校有了很大发展。2002年初,学校成功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去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博士授予单位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的发展,也必将为淮南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重人才开发利用 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中共大唐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党委

田家庵发电厂是一个始建于1941年,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近年来,我厂不断增强人才强企的战略意识,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我们的人才理念是:人才是多层次的,人人都可以成才,坚持“四不唯”原则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员工专业成才、岗位成才,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发展平台。主要做法有:

一、更新观念,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厂党政班子始终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田厂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就是因为我们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改革的新形势,企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为此,我厂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切实把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年提交厂职代会讨论的工作报告中,都有专门论述人才工作的方案和措施。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等职能部门也各负其责,对干部员工的培训、选拔、使用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同时,我们在全厂大力宣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理念,结合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员工、评选每月岗位明星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在全厂、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载体,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全面提高干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我厂结合生产实际,重点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从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教育活动,确保每年全员培训率达到85%以上。在提高员工技能素质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了员工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的培训, 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今年,我们先后举办了两期厂中层后备干部培训班及3期班长轮训班,并积极选送优秀人才参加市场经济、竞价上网等知识培训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培训的基础上,我厂多年坚持开展岗位成才、 岗位练兵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厂性的生产技术系列比武活动。通过这些富有成效的竞赛活动形式,激励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使员工成为“精一门、会两门、通三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三、竞争择优,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择机制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我厂积极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党委厂部制订了相关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干部”和“工人”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并且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重要岗位,在全厂范围内公开招聘。招聘由厂人力资源部、组织部、纪检监察、工会等方面参与,确保招聘的公正性。2001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共有80多人走上中层或管理岗位。近年来,我们还不断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实施岗位动态管理,采取考核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在干部的培养上,我厂一直坚持中层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特别是坚持生产主业和多经企业之间的干部交流,致力培养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勇于探索,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不可否认,我们同大多数国有老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后,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一方面继续为人才提供、创造发展的机遇和平台,一方面勇于探索,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大胆鼓励技术、人才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做到分配与效益和贡献挂钩,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特别对于有突出贡献或在国家、省部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人才,给予重奖。2003年11月,我厂青工李保军同志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举办的焊工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党委厂部对其进行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并给予了一万元奖励, 同时推荐申报安徽省电力系统劳动模范。此举在全厂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干部员工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激发了优秀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奉献企业的热情和干劲。

五、以人为本,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关心爱护

在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对各类人才的关心爱护。厂主要领导充分利用 “中层干部谈心日”、 “厂长书记接待日”、“班组安全活动日”等机会,深入现场,与各类人才探讨交流工作,听取他们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各类人才资料库,规范人才培养、选择、使用管理操作,了解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

富有成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企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各类人才。全厂现有员工270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共330人,中、高级技术工人共1570人。现在企业的发展正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秉承“让田电永远年轻”的企业精神,努力实现企业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为促进淮南经济发展和“三大基地”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为煤化工基地建设注人新的活力

中共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淮化集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党管人才”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启动“青年人才”工程,走依靠人才兴企的第三次创业道路,企业效益逐年提高,实力明显增强,跨入中国企业1000强, 中国化工百强行列。淮化集团在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新培养选拔机制 努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公司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先进的机制也是先进的生产力。在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三年培养一百名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青年人才”工程战略规划。经过基层推选,组织部门审查,党委审批,公司建立了100名后备干部的人才储备库,培养对象均为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从公司三总师到主任工程师等。同时,建立完善了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和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制度等。一方面,公司给这批后备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生产经营中挑大梁,在实战中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对后备干部进行经常性考核。考核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民主的原则,不唯学历、资历,注重实绩,提出了—“无功便是过”的人才发展观,建立了考核思想道德素质与考核业务素质水平、工作实绩相结合的科学考评制度。每年通过职工民主测评、领导及组织部门测评和考察,对后备干部表现从德能勤绩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记录在考察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

通过培养锻炼,提高了青年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经常性考核,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促进早日成才。通过实施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的“青年人才”工程,85名优秀青年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6名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成为公司班子成员,6名学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挑起了高级管理的大梁。公司形成了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梯队。

二、强化激励机制 激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创新分配机制。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新途径、新方法,将高科技人才的报酬、待遇与本人贡献大小挂钩。 目前,公司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奖金收入是普通工人的2至3倍,科研、开发部门高级科技人才的薪酬分配制度方案已酝酿完成,即将出台的分配制度将大大提高专业技术“核心人才”的收入待遇,激发他们的技术创新热情。二是建立能上能下、进出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公司建立了部门、车间、科研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制度,通过不同岗位的交流和锻炼,造就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既懂专业技术的、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每年考核中不合格的坚决调离岗位,基本合格的由组织部门对其谈话诫免,促进了干部的交流和调整。

三、创造和优化环境 以感情和待遇凝聚人才

淮化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倡导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在全公司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以感情和待遇凝聚人才。一方面给高技术人才较高的政治待遇,如:公司青年技术专家杨自军、张香全、李军三位同志经公司推荐、全市评选,先后荣获淮南市优秀市民称号;陈林、孙爱鸿两位青年技术专家光荣出席了中国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和安徽省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同时,还通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宣传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事迹。另一方面给专业技术人员优厚的物质待遇。公司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改善、美化大学生公寓,配备了电脑、电话、暖气、空调等设施,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近年来还对引进到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购买住房的房价补贴。公司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专门设臵科技进步奖,每年通过评选,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重奖。公司还为退休仍为淮化集团发挥余热的老专家高寿生同志,颁发了 2万元的特别贡献奖。

四、强化培训多措并举 加快培养技术人才

近年来,淮化集团注重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举办了30期技术专题讲座,共有4160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公司党、政领导以及分管科技领导多年来十分重视企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制度,针对公司现有老装臵的改造以及新系统的建设及投产,经常与高校有关专家建立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多次请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帮助对联醇触媒进行试验,请西北科研院帮助进行变换触媒试验,请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专家联合研究新合成水煤浆气化的有关问题。请浙江大学帮助建立了生产工艺微机控制系统等。通过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有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省市各级科技杂志等报刊发表了论文,科研成果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广泛应用,成效显著。公司还十分注重发挥退休专家的作用,把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老高级工程师请回厂,发挥他们余热,为企业发展再做贡献。

根据淮化集团发展的实际需要,公司加大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力度。先后由公司领导亲自带队前往南京、郑州、合肥、铜陵、芜湖、安庆等高校引进公司所需专业人才60多名,选送72名专业技术骨干到合肥工业大学、77名同志到安徽理工大学脱产大专班学习,选派20名外语基础好的同志到华东理工大学深造,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2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选派到上海财大MBA研究生高级班学习,学成后,现已在公司三总师岗位担任重要管理职务。

淮化集团人才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企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战略,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机制,使一大批充满创业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淮化集团的三次创业和繁荣淮南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放思想强化措施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

中共田家庵区委

近年来, 田家庵区委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作为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女干部脱颖而出,在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摆上重要位臵

区委始终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明确的目标。2001年, 区委及时制定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两镇党政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确立了明确的目标,狠抓落实,形成了以35岁至40岁左右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二是坚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有良好的环境。区委要求全区领导干部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辇、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落后观念的禁锢,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 “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观念,在全区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识才用人环境。三是坚持选拔年轻干部有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没市场。2001年以来,提拔优秀年轻干部 81名,丸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注入了活力。

二、强化措施,优化机制,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步伐

为改善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区委责成组织部门定期对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充实,着力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上加大力度。

1、提高年轻干部理论素养,为年轻干部“补脑子”。一是发挥区委党校培训基地作用,鼓励和支持年轻干部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严格执行在职自学理论制度。每年年底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2、提升年轻干部实践水平,为年轻干部“扶梯子”。区委为优秀年轻干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增强年轻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的地方挂职,培养年轻干部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年轻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对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的年轻干部,采取轮岗、交流的方式,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把年轻干部培养成复合型领导人才。

3、疏通领导干部流动渠道,为年轻干部“腾位子”。一是坚持执行离退休制度。凡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二是坚持“改非”制度。凡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的领导干部, 一律转任非领导职务,并作为一项严格的制度坚持下来。三是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对政绩不佳、群众意见大,经考核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采取免职、降职、辞职等办法,让其从领导岗位“下”来,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干“腾出位子”。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干部“搭台子”。区委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注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如区检察院2000年推行竞争上岗,一批年轻干警走上领导岗位,促进了全院工作的开展,区检察院先后被评为全省和全国“人民满意的检察院”。

5、探索年轻干部选用方式,为年轻干部“加凳子”。针对少数单位或部门领导职数已满,根据工作需要,确需增添力量的情况, 区委采取“先进后出,逐步调整”办法,促使年轻干部早日成才,早日担当重任。

三、提高认识,营造氛围,为培养选拔女干部创造良好条件

多年来, 区委几届班子都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一届接着一届抓,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做法,曾经两次在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培养女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妇女干部特点,注重在培训、进修、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女干部政策性保障和倾斜, 区委及组织部门先后制定了 《田家庵区妇女发展纲要》、 《田家庵区妇女干部培训规划》、 《田家庵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意见》等,加强了对女干部的定向培养和选拔,为女干部施展才华,脱颖而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目前,全区共有女干部2548名, 占干部总数54%;区中层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占 58%;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占45%。

四、明确目标,抓好落实,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力度

近年来, 区委重新修订了 《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坚持“数量不减、标准不降、量才重用”的原则,采取先进后出、预留职数和交流调配等方法,对女干部能安排实职的不安排虚职,能安排正职的不安排副职, 同等条件优先使用,为妇女干部成长搭桥铺路。

一是培养女干部时,坚持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做到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并重,双管齐下、着力提高妇女干部自身素质。把妇女干部培训作为重点班次,同时,有计划选派女干部到基层任职,熟悉基层工作情况,为女干部拓宽视野、串富阅历创造条件。此外, 区委注意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到基层工作的女干部中发现人才,调入区机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近三年从基层交流到区机关女干部7人。

二是选拔任用干部时,把女干部与男同志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敢于把女干部放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使用,敢于把优秀的年轻女干部放在“一把手”岗位锻炼,敢于破格启用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女干部。目前, 区直有22个部门正职均是女性,这些部门工作多数在省、市处于领先位次。

三是在换届时,严格按规定确保女干部、女代表、女委员比例不降。 2001年区委换届和2002年区人大、政协换届时,确保每个班子至少有 1名以上女干部。,女代表、女委员比例均超过上级规定的比例。两镇换届也实现了党政班子均有1名女干部的目标。

四是在日常干部调整中,坚持“出一进一”,确保女干部数量不减。全区女同志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女性领导干部达60%以上。

我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委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工作力度,力争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培训工程造就—批高素质青年农民

凤台县人民政府

我县参与实施的国家农业部第二批“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始于2001年10月,现已结束。三年来,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第一, “培训工程”转变了乡村基层干部对办培训班的看法。过去,各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少,但多数基层干部不认同,甚至有误解。这次培训,我们动的是真格,从筛选学员、挑选教材、精选教师到培训方式都作了精心安排。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县级集中培训与乡镇分散授训相结合、课堂讲解与现场实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实践相结合;而且整个培训工作不让乡镇、村和学员个人出一分钱,避免了办班就是收钱之嫌。基层干部对办培训班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 “培训工程”增强了农民兄弟对接受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班开班前,我们也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但一些青年农民看同乡外出务工能挣大钱,加之对培训班的认识不够, 因而驻足观望的多,踊跃报名者少,结果到开班时招收学员还不到2000人;培训班开班一周后,通过学员回村亲口讲述培训班带来的益处和相互感染,许多青年对此产生了好感,参加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一时间,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大家争先恐后,前来补办报名手续者络绎不绝。县化肥厂的桂林等16名青年放弃在城里的工作,岳张集镇的高志满等21名外出务工青年放弃在沿海开放城市待遇丰厚的工作岗位,加入了培训班队伍。培训班结束后,看着多数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一些青年至今仍在懊恼,后悔自己没参加这期培训班,并一直与我们保持着联系,准备参加下期学习。

第三, “培训工程”提高了现有青年农民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加这期培训的3000多名青年,60%是近年刚从学校走上社会的,他们虽然在学校学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到生产实践中大多用不上, 而用得着的没学到,表现为高分数、低技能。而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和提高,学员顺利结业,并熟练地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在他们的生产实践中,有近千名学员成了种养大户,700人成为科技示范户,940人成为农村经纪人,1240人成为“田专家”、 “土秀才”,62人成为劳务致富能人,多人被县以上单位授予“农民致富带头人”称号,其中李克照、童守家等被授予“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

第四, “培训工程”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轻人有朝气,接受新东西快,敢想,敢试,敢干。这些学员中,有的进培训班前就是一方“小能人”,有的参加学习还不到一个月就跃跃欲试,他们或种植,或养殖,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见效极快, 目前已成为我县一支发展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骨干力量。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关键,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县、乡两级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常务副县长挂帅,县畜牧兽医管理局、县蔬菜办和县林业、水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别成立了专业教研组,配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搞好培训教学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实施操作规程》和《项目管理办法》,拟定了组织管理、教学管理、考试、考核、发证等各项规章制度,以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乡镇,加强指导。

二、抓基础,舍得投入,完善各项教学设施建设

为保障工程实施,我们在财力和办公条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县培训办挤出两间办公室,购臵了电话、微机、科技光碟,投入十万余元装修了多功能的培训中心;各乡镇就地取材设臵了2-3个培训教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八一”林牧场、新集科技示范园、钱庙良种猪繁育场等10个单位作为这批青年农民培训实习基地,先后组织近160次的实习培训。从安农大、安徽农师院、县农委、县畜牧兽医管理局和县农技中心、水产中心、林业中心、园艺场等单位选聘了103名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安排到相应专业授课。同时,坚持标准,各乡镇从农技综合站选派l-2名技术骨干参与本乡镇培训,负责本乡的教学辅导工作。

三、抓先导,发挥媒体辐射面广、影响面大的优势,注重舆论宣传

县电视台、各乡镇广播电台,都对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动员会和启动仪式作了全程跟踪报道和专题宣传, 以提高广大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和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好的典型、成功的做法我们都及时予以宣传报道,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主办了《凤台县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简报》,前后共编印10期,下发到各乡镇。

四、抓根本,精心安排,周密实施

根据培训工程的整体要求,结合我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我们经过调研,决定先开设现代农业(包括优质种植、大棚蔬菜专业)、畜牧、水产、果树等5个专业(每个专业开设3-4门课),共招收3013名学员。在具体实施工作中,我们严把教材、教师、教学方式“三关”。订购或编印各类培训教材近万册,满足了培训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实效。优秀学员、 “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李克照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大力发展养殖业,将原来的“克照孵化场”发展壮大成为“凤台县克照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肉鸭800万只,他采取“公司+经纪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带动了3000户农户致富。学员、青年农民詹同连边学习边实践, 以拯救珍稀物种淮王鱼为主攻课题,拉动种苗和商品鱼生产,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年创利润60万元,其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家园》、《走进淮河》栏目的报道。关店乡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班后,大搞无公害蔬菜生产,在他们的带动下,该乡蔡庄等村家家户户发展蔬菜生产,现已发展成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单就种莱一项,每户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带动我县农业生产质量明显提升。小麦优质化率达65%,水稻优质化率达100%,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4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经形成,我们先后获得了“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优质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县”、 “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多项荣誉。这些,都浸透着3000余名学员的辛勤汗水,得益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新集事业全面发展

安徽省淮南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运用市场机制建设起来的以煤为主、煤电并举的国有大型一档煤炭企业。公司于1998年8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不断致力于人才工作的管理创新,带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全面升级,推进了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开发企业第一资源

国投新集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管理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建立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体系,构筑新集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的智力平台,开创了新集事业的崭新局面。

1、充分发挥管理信息化优势,打造企业人才资源库。国投新集公司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优势,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积极开发应用“朗新”人事管理软件,保证了员工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在人员管理模块,利用查询功能,分别按照职称、专业等设臵条件,建立了各类人才动态信息库。充分利用人员管理、统计报表和报表设计等功能,建立了公司各类人员一维、二维和多维统计方案,从而及时掌握全公司各类人员人才结构,为合理开发和配臵人力资源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2、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人才队伍。公司逐步强化并规范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管理与发展创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统一的大环境。2000年,公司制定了公司 《人才战略实施纲要》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并针对公司面临的新的形势及新的市场变化,逐步规范完善。 《纲要》通过在具体的人才管理工作中的实施、运用,为公司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目前公司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3464人, 占公司全体职工比例的31.49%,其中高级职称99人, 中级职称的523人, 人才结构趋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煤矿集约化经营奠定了智力基础。

二、创新用人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释放人才创造活力的环境

公司既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重视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创造了生动的人才工作局面。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公司按照转变职能、减少层次、精干机构的原则,对公司和所属矿厂组织机构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把总经理的依法用人权同党管干部原则结合起来,先后对公司副总及其以下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民主考评、择优选拔的制度。近三年来,公司面向全矿区,先后拿出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长、总工办主任、部门经理等75个职位和岗位公开选拔聘用干部。尤其是在公司机关的机构调整中,先后推行了“逐级聘任制”和“全员下水、分头上岸”的做法。通过公开竞聘,有180多名不同职别的员工走上新的领导和管理岗位。

2、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公司与职工之间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调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对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劳动组织整顿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在推行内部竞争上岗制度过程中,对在岗职工进行岗位动态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内部淘汰制,采用综合考核与竞聘上岗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未竞争到岗位的人员,实行转岗或下岗培训、轮训。2002年底,公司在新集二矿的两个综采面就精减用工146人。

3、在分配制度上,推行价值工资制度,建立收入能增能减、岗变薪变的机制。公司从2001年起建立了多元化的岗位价值工资体系,该分配体系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人才价值为激励、以企业经营效益价值为最终依据,确定工资标准,科学地将技能高低、价值大小、贡献多少纳入到工资分配中来,重点体现向知识分子倾斜、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在岗位价值的测定过程中,充分体现知识的份量。

三、以能力和绩效为核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公司以人才开发理念为指导,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及建立健全人才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尝试。

1、遴选关键岗位突出人才。2002年,公司全面推行实施关键岗位突出人才激励措施,在公司范围内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重点向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倾斜,评选对象为技术上的“尖子”、关键岗位上的“领军”人物,评选严格执行推荐、审查、评议、测评的程序。公司为“关键岗位突出人才”称号获得者发放岗位价值工资30%的人才津贴。公司已累计发放人才奖励金额314万元,有1024人次获得嘉奖。同时,公司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岗位突出人才分期、分批进行相关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档案,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受表彰人员“金牌”员工意识和社会光环效应。

2、设立“伯乐奖”促进“导师带徒”活动开展。为鼓励导师带徒,消除导师保守心理,对举才荐贤、甘为人梯、传帮带工作出色的“伯乐”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

3、定期召开科技大会,切实提高科技知识分子待遇。公司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拿出50万元对在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方面做出优异成绩的科技知识分子进行奖励,对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予以表彰、奖励。 2000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取得科研和先进技术推广成果36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成果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项目182项,发表各类科技论文73篇。2001~2003年,公司收集科研、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共389项。

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促进企业与人才的全面发展

公司一直把人才的开发过程当作是资本的投资过程,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把人才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制定出公司的人才培养规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评聘工作体系,为公司构筑起人才管理的崭新框架。

1、多种渠道并举,加快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公司规定,所有员工每年必须接受为期半个月的职业培训。副主管以上干部,每年必须进行为期200-300个学时的管理理论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并参加达标考试;信息管理、证券、金融、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急需中层管理人才,分批定点送出去培训,公司紧缺的电工、机工及关键岗位技术人员,采取岗位培训,签订导师带徒合同的办法,进行岗位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中

层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公司先后选送了两批共7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天津进行为期半年的MBA核心课程培训,努力探索公司高层培训的新路。

2、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职级晋升“第二通道”。在总结以往职称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公司2003年又开展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在公司工程、经营管理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了一批符合岗位专业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职称评聘的有关制度、程序及实施细则,为建立公司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三大体系”,规范建设员工队伍。在企业内部,设臵行政管理人员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和普通员工系列等多条平行的职业发展道路,一方面可以使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的人员,通过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实现行政管理职位的晋升;另一方面可以使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提升, 引导其走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道路,也能获得相应的待遇和报酬,体现自身价值。充分调动了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为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国投新集公司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率先在全省煤炭行业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创造了新的途径,提升了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水平,为新区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新经济时期的市场竞争已逐步从自然资源转移到人才资源方面。国投新集矿区正在实施企业内部专业化、市场化管理的体制与机制的变革创新,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走出人才强校新路子 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自1988年创办以来,按照“办火事业吸引人,搞活机制激励人,运用真情凝聚人”的思路,努力培养和凝聚了一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全校现有专任教师23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占50%, “双师型”教师占25%,还有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2名外籍教师和100余名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优秀人才。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建设日新月异,新生来源充足有余,毕业生供不应求,走出了一条人才强校的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创业平台,办火事业吸引人才

人才的进入要有载体。学校坚信“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根据当时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形势和省、市教育的状况,制订出学校“十年发展目标三步走”的战略。2001年学校升入高职后,又提出实现“三个转变”、实施“三大建设”、处理“四个关系”的高职办学新举措,朝着实现2010年万名在校生规模的新目标迈进,努力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以事业吸引人才。

1、咬定每一个目标,根据需要吸引人才。创办伊始,校领导一面筹措办学资金,一面广泛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状况,据实制订了学校十年发展目标,提出“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步(1988-1992): 四年创业上规模,学校占地面积50亩,校舍面积达15000平方米,在校生规模 1500人;第二步(1993-1995): 三年兴业大发展,创企养校,新建图书楼、实验楼, 改善教育设施;第三步(1996-1998): 三年优化上台阶,学校占地面积达230亩,在校生达3000人,各类资产累计8000余万元,办学条件达到省级重点中专水平,启动大专办学。

2001年6月,学校升格为高职,更名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办学目标,努力把学院办新、办优、办特、办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新的办学目标,新的工作举措,使学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科研能力和富有教学管理实力的高层人才。其中,有主持过国家级数十项重大科技项目,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有高校退休高级管理人才,学术造诣很高的硕士生导师。这些高层次人才汇聚而来,在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踏实每一步脚印,适应发展吸引人才。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改革的年代里诞生,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激发活力,产生动力。只有深化改革,扎实走好发展的每一步,才能保证事业的不断兴旺发达。升入高职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规划了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宏伟蓝图。学校按高标准要求种植好一草一木,设计好一砖一瓦,营造好每一处环境,构建好高素质人才队伍,激活人才资源。先后出台了 《关于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的若干规定》、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学术骨干选拔与培养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在加强教师送培、读研、进修的同时,不断通过媒体、人才市场面向社会选聘英才,既引进全职教师,也引进兼职教授;既有为我所有的人才,又有为我所用的人才,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扎实推进宏伟目标的实施,使广大教职员工看到学院发展前景,凝心聚力,共创伟业。

二、创新人才机制,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学校每年毕业进来的大学生和引进的人才来自四面八方,他们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远大的抱负,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学校注意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使用、培养、晋升人才机制,让他们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1、实行竞争上岗,逐级择优聘用人才。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因事设岗,按岗位定编,因才用人,择优聘任。我校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试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学院实行三级管理,各级岗位每年进行一次评估设定, 因需要而增减。各岗人员都要打破身份界限,重新聘任,不论进校的早晚,大家都处在同一竞争起跑线上;打破岗位界限,教职工可以自由应聘岗位。采取逐级聘用的办法,一级对一级聘任,一级对一级负责。部门掌握聘用自主权,根据部门需求和岗位特点,可以实行高职低聘,据才而聘,择优使用。根据自身发展的方向、 目标和实际需求来设臵岗位,合理配臵人才,避免了岗位职能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各级各类人才在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臵。

2、实行分类考核,绩效挂钩激励人才。学校坚持根据岗位工作性质任务的不同,对各类上岗人员都制订出了不同的考核细则和办法,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学期、年终考核相结合,相互考核与上下考核相结合,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考核结果,评定考核成绩及档次,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实行绩效挂钩。 岗位聘任与业绩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不同层次的受聘人员“按劳取酬”, “按绩受奖”,能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使岗位聘任真正富有生命力。

3、加大培训力度,继续教育提高人才。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和人才的老化日益加快,为此,学校注意坚持引进和培训“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断地吸引新的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培训原有人才,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学校采取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对已有的人才进行培养教育。升入高职以来,就先后向国内知名高校送培读研30余人,在国外安排访问学者2人。去年以来,各类进修深造的人才陆续返校,其中有9人已晋升为副教授,15人晋升为讲师,使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加大感情投入,用真情凝聚人才

多年来,学校注意用事业留人、用灵活的机制和适当的待遇留人,更注意用感情留人,形成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用真情凝聚人才。

1、班子真心共事,形成凝聚人才的氛围。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班子是在创业艰苦阶段走到一起来的,大家都特别珍爱自己的学校,珍惜共事的缘分,言差语错,谁也不去计较,长长短短,谁也不去当真。这些年来,校领导班子成员,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廉洁自律,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注意把利益让给职工,把困难留给自己。实践证明, 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人心凝聚了就形成了合力,全校上下想改革、谋发展,每一个人都力求把各项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学校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坡。

2、领导真情待才,创造凝聚人才的条件。知识分子最重情字,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以情待人。如新引进的教师在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上、工作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产生一些波动情绪和畏难思想。学校注意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体贴,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五年前中专办学不景气,学校资金捉襟见肘,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没有资金采取借贷、集资和及其主途径,建造教师安居工程楼,配套好锅炉房,冬季及时供暖,让教师安居乐业。校领导还注意用学校的远景规划和改革措施凝聚人心,使新老同志、外地和本地的教师都能精诚合作,形成合力。领导对人才有真情,人才干事才会有真心。全体教职工感到在这里温暖和谐、向上、事业蓬勃,他们为自己能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环境而感到幸运。

3、诚心尊重人才,打牢凝聚人才的基础。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更要尊重人才。随着学校的升格发展,一些高层人才陆续来到学校工作,这是我们的需要,也是他们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看重。这些人中有的是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有的是年富力强的业务精英,学校要再提升层次上水平,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要充分尊重他们。这些同志来到学校后,校领导首先诚心为他们服务,在服务中虚心学习。一是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推心臵腹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经常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相互切磋砥砺,让他们献计献策,解决教学和管理上的重大问题。这些高层次人才来校后,校领导和他们以诚相见, 时间长了被他们视为知己,对学校的工作也都十分的倾心、用心。

回顾过去,我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辟了高职教育的新天地。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走好人才强校的新路子,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把学校的各方面环境优化、条件优化,成为人才发挥作用的乐土,同时注意多提供让人才有知识更新的机会,充分创造条件,让人才安心工作,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事业办得更好,发展更快。

以引进人才推进经济开发

中共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