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针
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5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6教学方法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7布卢姆与布鲁纳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a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9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10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记忆技巧2:记忆技巧2:内(内发论)服威(威尔逊)力大格(格塞尔)外爱11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3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简答)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
行者
14德育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导向性、疏导性、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5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
16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a了解和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7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18教师职业素养(简答)a道德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19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简答)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针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1课程资源的开发(简答)a开展社会调查,跟踪社会发展动向,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有效参与社会生活。 b观察学生日常活动,反思个人工作历程,寻找有效课程资源。
c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d研究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了解其所需知识和技能,确定制定课程计划的基础。
e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f建立课程资源数据管理库。 记忆技巧:一批有个性的学生在校外实施社会调查活动建立了数据库。 (个性-研究学生个性和共性;校外-校外资源;实施-实施条件;社会调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观察学生活动;数据库-建立数据库)
22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23.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简答)a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变化,人才的规格;
c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简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5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b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c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6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a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7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的内容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c专业能力的提高 d专业自我的形成
28影响学制的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b社会制度 c人口状况
d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
e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外国人结婚,生了个儿子遗传了利科老师原有的痣和青。 29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a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b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c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d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3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记忆技巧:我们思考:指甲剪是不是导体?学知识,提高智力。
31知识和智力相互转化的条件a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b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
c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d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
34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b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c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6文化的功能传承、选择、融合、创新
37一堂好课的标准(简答)a目标明确。b重点突出。c内容正确。d方法得当。 e表达清晰。f组织严密。g气氛热烈。 38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a现代教学的主体性,b现代教学的多样性,c现代教学的探究性,d现代教学的民主性,e现代教学的发展性,f现代教学的技术性
39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简答)a有效地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40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简答)a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b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c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d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41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简答)a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b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c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d复习方法多样化
42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简答)va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b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c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d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43思维的培养(简答)A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B改进教学方法
a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b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d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e提高元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44注意规律的应用(简答)A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防止外部干扰 b讲究教学艺术
B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增强学习自觉性 b培养学生意志力 c调动多种分析器 d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C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45情绪的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在行为
46情绪情感的培养(简答)a注重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感染力
b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增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c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47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a要素主义:巴格莱德 b永恒主义:赫钦斯 c结构主义 :布鲁纳 d实用主义:斯宾塞 e泛智主义:夸美纽斯
48额叶、顶叶、颞叶、枕叶额叶——躯体运动 顶叶——躯体感觉 颞叶——听觉 枕叶——视觉
49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简答)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b注意启发。 c讲究语言艺术
50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简答)a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b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c要善于启发诱导。 d要做好归纳、小结
51教学评价的原则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指导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2科学概念的掌握a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b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c充分利用“变式”。 d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e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53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简答)a明确目的性;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注意时机; d以诚待人。
54心理健康的标准(简答)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c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e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f自我调控能力。
5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a明确的共同目标
b健全的组织结构 c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d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56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简答)a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b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c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e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7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a有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可接受原则; e冷处理原则。
58个案研究的特征a研究的独特性。 b研究的全面性。 c研究的代表性。
59美育的基本策略和方法a积极发掘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美育与学校管理相融合,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b美育与德育工作相融合,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c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d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美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e根据学生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美育。
f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美育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g充分发挥教师角色的示范作用。 60良好性格的培养a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b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c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d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e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f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记忆技巧:被因材施教的典范许三(三观)多,融入集体,树立榜样,不断强化自己行为,最终提高了自我。 61气质差异的教育a克服气质偏见b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c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d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记忆技巧:理解性记忆:(无好坏、有差异、需自知)气质无好坏——克服偏见;气质有差异——因材施教,职业指导;气质需自知——自我分析和调控
62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小学生: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2)中学生: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b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薄弱学生:(1)要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2)还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锻炼其能力,发现其特长。对于优秀学生:(1)拓宽知识面,防止自满(2)提供较难材料,引发独立思考,维持学习兴趣记忆技巧:两个关键词: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年龄分中小、知识分优差。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归纳: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
一、概述
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1.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2.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①信息传递。这是沟通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能得以实现的。
②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③激励。对工作绩效评估的肯定,奖励出色的行为,为下属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
④情感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需求。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情感,交换对于学校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意感。
3.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两种形式
①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种渠道。
②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即小道消息)。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学校的绩效只有经过评估才能量化并加以比较,才能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因此, 绩效评估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可以为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教学工作安排等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同时也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 的依据。绩效评估还可以增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公平感和成就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他们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
第三篇: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
勤奋学习应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按时起床,充分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及时复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1)战国时期屈原热爱祖国,其作品《离骚》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2)两宋时期,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岳飞把杀敌报国的壮志写入诗词;辛弃疾投笔从戎。
(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1)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
(2)1945年8月,为了“和平民主”,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
(4)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1)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2)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的消息传出后,台湾军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此起彼伏。
(3)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3)甲午战争失败后,面对民族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
(4)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5)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
(6)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爱国情绪高涨;出现“三罢斗争”。
5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1)革命与建设时期: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
二、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公民意识度机制
1、建立公正的社会制
(1)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古代选官制度所体现的“公正”。
(2)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
(3)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法律上保障了公民的“公正”,但又体现了奴隶遭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
(4)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独裁。——资本主义政体中的“公正”。
(5)《共产党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的“公正”。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新中国国家权力面前的“公正”。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少数民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民族间的“公正”。
(8)《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9)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秩序的“公正”格局。
2、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
(1)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构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
(3)苏维埃制度: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4)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另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与义务
(1)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推崇自由议论朝政的风气,以“众治”取代“独治”。
(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
(4)1787年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等自由。
(6)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人文精神
1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1)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3)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4)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关注人生真谛
(1)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备知识才能达到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2)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3)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4)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认识自己的“理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3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4)《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5)乡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尊重文明多样性
1、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西方强调个性发展,中国强调人的社会性。
(2)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中国强调社会等级秩序,西方强调人的平等。
2、雅典民主制与古代中国君主集权制的利弊
(1)利
①雅典: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
②中国:有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组织和有效抵御外侵,维护统一。
(2)弊
①雅典: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
②中国: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
3、古代东西方科技文明的差异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3)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4、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1)文明拓展方式
①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
②罗马: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国家形式
①希腊:分散的城邦制;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②罗马:统一集权制。
(3)政体和统治方式
①希腊:君主制—贵族集体统治—公民全体集体统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②罗马: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专制,没有发展为民主制度。
(4)政治文明贡献:①希腊:民主政治。②罗马:法律。
五、团结精神、合作精神
1.商帮:亲缘与地缘基础上和衷共济
(1)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2)商帮形成的原因:商帮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左右者;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还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
2、国共关系: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俱伤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2)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国共合作破裂。
(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4)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国共关系“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①“分则两伤”:因为两党的性质、立场、纲领、前途等都是不同的,为此,国共势不两立,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
②“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3、战后世界的经济合作
(1)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2)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了东盟。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5)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区域性经济集团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外,往往还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与世界性经济集团相比,在规模上有明显区别。世界性经济集团是面向世界各国,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4、新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合作精神
(1)政党间的合作:1956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2)民族间的合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做了更明确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加强了民族团结。
(3)两岸合作:“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
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四篇: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阿伏伽德罗常数主要考察化学中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及其应用,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主要考察了对强、弱电解质的拆分,反应过程当中过量问题的分析、处理以及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拆分。
3、有机必修主要考察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一取代产物种类的判断。
4、盐类的水解主要考察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的应用。
5、电化学主要考察原电池中正、负极和电解池中阴、阳的判定,转移电子数的计算,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综合计算分析能力。
6、元素推断、性质判断主要考察了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物质的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方面进行比较。
7、常识性识记主要考察了化学当中的基础性常识问题,出题简单但知识面较广,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进行不断的积累、记忆。
(常考知识点顺序不固定)
二、解答题
1、无机元素推断主要考察了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重点考察物质的判断,及化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要考察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图像分析能力、等效平衡等。
3、化学实验主要考察了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检验以及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的分析和相关性质的研究。
【高考理综试卷包括选择题21道(每题6分),解答题19道,其中选择1—6题为生物,7—13题为化学,14—21题为物理(
14、
15、
16、
17、18为单选,
19、20、21为多选)。解答22(7分)、23(8分)、24(13分)、25(19分)为物理大题,26(13分)、27(15分)、28(15分)为化学大题,29(11分)、30(10分)、31(12分)、32(6分)为生物大题,
33—40为选修题(每题15分),其中33—35题分别为物理选修3—
3、3—
4、3—5的内容,
36、
37、38为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
39、40为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3(现代生物科专题)的内容。】
第五篇:中学化学常考实验知识点总结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小结
1. H
2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uO由黑色变为红色,并将产物导入无水硫酸铜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通入CuO的气体是H2。
2. CO
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烧杯上无水
珠生成,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
明燃烧气体为CO。
3. CO2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品红溶液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且品红不褪色,则通入的气体是CO2。
4. CH
4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
杯,烧杯上有液滴生成,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则证明燃烧气体为CH4。
5. C2H4
(1)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
亮并伴有黑烟。则此气体是C2H4。
(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注:当有其他不饱和气态烃存在时,此法不适用)
(3)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很
快褪去。则此气体是C2H4。(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
在时,此法不适用)
6. C2H2
(1)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则此气体是C2H2。
(2)将待检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溴的
红棕色逐渐褪去。则此气体是C2H2。(注:当有其
他不饱和烃存在时,此法不适用)
(3)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后,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则此气
体是C2H2。(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在时,此法
不适用)
7. N2
将点燃的镁条放在待检气体中燃烧,燃烧之后,向燃烧产物中加入适量的水,如果有白色的不溶固体和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证明待检的气体为N2。
8. NH
3(1)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装待检气体的
瓶口,如果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H3。
其中OH-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装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有白烟产生,则待检气体是NH3。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9. NO
直接将盛待检气体的瓶盖打开,如果在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O。
2NO(无色)+O2=2NO2(红棕色) 10. NO2
将待检气体溶于水色,且水溶液也呈无11.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待检气体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待检气体为O2。 12. H2S
(1)闻待检气体的气味,如果有臭鸡蛋气味,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2S。 (2)
用润湿的
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
试
中,若
色,则
3NO2(红棕色)+H2O=2HNO3+NO(无色)
待检气体红棕色变为无证明待检气体是NO2。
纸变成黑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2S。(黑色)
13. SO2
将待检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溶液褪色,且受热后又恢复原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SO2。 14. Cl2
(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黄绿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Cl2。
(2)将H2点燃并伸入待检气体中,如果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苍白色火焰,同时,在瓶口附近有白雾产生,则证明待检气体为Cl2。
(3)将润湿的KI淀粉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KI淀粉试纸变蓝,则证明待检气体为Cl2。(注:当有几种氧化性气体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 15. Br2(蒸气)
(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红棕色,并将此气体通入水中,如果此气体水溶液的颜色呈黄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Br2(蒸气)。
(2)将待检气体用冰水冷却,如果转化为红棕色的液体,则待检气体为Br2(蒸气)。
(3)将待检的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浅黄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Br2(蒸气)。
(浅黄色)
16. I2(蒸气)
(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紫色,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
(2)将待检气体冷却,有紫黑色固体产生,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 (3)将待检气体通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则待检气体是I2(蒸气)。 17. HF
将待检气体通入水中,配成溶液,用配制的溶液在玻璃上刻字,如果能刻上字,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 18. HCl
(1)打开待检气体瓶盖,有白雾产生,则待检气体为HCl。(注:当其他几种HX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 (2)将待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白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l。
(白色)
(3)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待检气体,如果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l。(注:当有其他几种酸性气体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
19. HBr
(1)将待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浅黄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Br。
(浅黄色)
(2)另两种方法同HCl的(1)、(3)。 20. HI
(1)将等检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黄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I。
(黄色)
(2)另两种方法同HCl的(1)、(3)。
洗涤仪器
1.怎样清除玻璃仪器上粘附的不易溶于水的下列物质?
(1)碳酸盐:(稀盐酸)(2)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等):(稀盐酸)(3)二氧化锰:(浓盐酸、加热)(4)硫:(CS2或碱液煮沸)(5)银盐:(Na2S2O3)(6)油污:(NaOH或热纯碱液)(7)苯酚:(NaOH或酒精)(8)FeS:(稀H2SO4)(9)碘:(酒精)
下列各组物质均可以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
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3=2KCl+3O2↑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2SO4 === Zn2SO4+H2↑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⑷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⑸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⑹二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⑥收集——向上排气法⑼二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⑤收集——向上排气法
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NO+NO2+2NaOH===2NaNO2+H2O
⑩一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⑤收集——排水法⑾一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⑿甲烷
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⒀乙烯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⒁乙炔
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一些快速制法(即无需加热)
1.O2 2H2O2=催化剂MnO2==2H2O+O22Na2O2 + 2H2O = 4Na+ + 4OH- +O22.Cl2 KMnO4与浓盐酸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3.HCl 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浓HCl中
4.NH3 将CaO或者Ca(OH)2或者NaOH(皆为固体)加入浓氨水 加氧化钙是利用其与水反应消耗水且放热 加Ca(OH)2或者NaOH利用其与水反应放热5.H2 NaH+H20→NaOH+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