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第一篇: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浙江省长兴县古城中学 孔复兴 虹星桥镇中学 朱安良
摘 要: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由理性到感性的深入,简单阐述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方法策略及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些要素。 关健词:英语课堂 师生互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于上述宗旨,新教材重视师生互动这一模式。力图改变“哑巴"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英语教学强调互动是对英语课堂教学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有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才能营造“英语化”,“人文化”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互动体验,合作交流来激活思维,构建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改倡导的师生互动教学理念普遍得到老师的认可。加强对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性的研究,认识和把握其中的规律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师生互动性英语教学的理论渊源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它有复杂的内部机制和心理过程。人类语言这么复杂,为什么每一个儿童都能“自然而然”的学会?对此有许多解释,20世纪50年代通行的解释是儿童在成人不断地引导和纠正下形成了语言习得,这是我们熟悉的“刺激——反应”或“刺激——中介——反应”学习论。50年代乔母斯基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习惯,而是讲本族语的人具有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的先天能力,而语言的形式是由于人脑中存在一种先天性的语言属性,乔母斯基称它为普遍语法。他认为语言习得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的“触发”下,激活了固定的普遍语法中参数,儿章习得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也是如此。
新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脑思维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获得语言内因(语言学习环境,如学习条件和语言输入等)而起作用。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教而得到,而是每一个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
建国后,我国一些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即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思想提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根据上述理论,笔者尝试了在英语课堂上采用互动式教学,营造平等民主的课掌氛围,使语言在活动中得到应用、巩固、消化、吸收。
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几种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可以划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英语课堂常采用个体活动,双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组织形式。这些活
动形式各有千秋。有效地组织这些活动,会使英语课堂产生活力,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以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内部机制。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及合作者,需要多渠道地获取英语教学信息,广泛调动各种英语教学资源,主动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与背景,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设计课堂上的各项互动活动。
1、激发兴趣,启动互动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良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出发,尽量以幽默的形式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对教学,对学生进行调控,以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例如,在教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时,我是这样与学生交流互动的。
T:As we know,I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But I walked to schoo1 this morning.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to my bike? S1:It broke down.
T:(shaking the head) No。 S2:Your wife rode it.
T:(shaking the head) No。 S3:Someone stole it.
T:Yes,it was stolen.Bad luck.I’m feeling sad now.But by t he way,when was a bike invented? S4:Sorry, I don’t know. S5:In 1932.
S6:In 1949 T:Now I can tell you the answer.It was invented in 1890 in England.
在这一问一答的互动过程中,很快就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
2、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探索
初中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爱表演,模仿力较强,所以,教师在课掌教学中,创设各种不同类型的情境,给学生操练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外语教学中的“聋哑综合症”,为了使学生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我力争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类情境,让学生置身在一个特殊的、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英语对话即用英语思维进行交际,真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所学语言。
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4阅读课文为例。
T:Come in the classoom,looking painful.Show the students one of the fingers which appears bleeding.
(actually painted with red ink) T:ouch! I had my fingers cut just now.(walking up to a student) Help me,Please. S1:Appears to be at a loss and moves back a bit.(students laugh) T:(walking to another student) Help me,please.
S2:Takes out a piece of paper hurriedly and covers it on the cut.(students laugh)
T:(smiling) Thank you for your help.But are you sure you’ve dealt with my injury properly?To Find the answer.Let’s read the passage to get some knowledge about giving first -aid.
在老师的言语及非言语的调控和引导下,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兴趣盎然地通读全文。在学生熟悉各种常见意外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后,再对课前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处理,使整节课在师生互动中进行。
3、生生互动,重视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尽可能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讨论的课堂上,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带动,学生互相配合,相互启迪,相得益彰。而许多学生的见解和问题,往往是教师或没想到的。这样一来,教师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在这种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并使师生双方成为教育的共同受益者。英语课堂教学的pairwork和groupwork通常是生生互动。有效组织好pairwork和groupwork,会使英语课堂教学产生活力,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使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但要做好pairwork和groupwork,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之前要充分准备
在进行pairwork和groupwork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准备不充分,活动进展往往不顺利,浪费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活动目的。在地行pairwork和groupwork之前教师要注意以下九个要点:互动目的要明确,互动安排清楚,互动要预先示范,互动时间安排,训练的形式与内容,互动的引导方式,鼓励和指导,习惯成自然,互动的组织安排。
其一,目的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活动或任务有明确的限定,让学生知道该说什么,不说什么。对于初一新生,任务限定应当更加严格,而且语言结构应简单,活动时间要短。其二,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时候。要安排好谁是A,谁是B,并保证人人都有partner。对于较复杂的活动或任务,教师最好在黑板上写出步骤,一步一步加以说明。其三,在全班进行pairwork和groupwork之前,应请
一、二组学生向全班示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如何具体地进行活动。例如:我在教Go for it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1,Section A发现课中8个英文姓名对初一新生有点难,我就采用小组互动形式。在互动中,把学生分为8人一组(4男4女),并把上面写有英文名字的纸片发给对应性别的每一个学生,用双面胶粘在胸前,以便其他同学确认并朗读。然后,在黑板上写上I’m (name),This is (name)……最后,指定组长来介绍。I’m Dale.This is Alice.This is Bob.This is Cindy.This is Frank.This is Eric.This is Helen.This is Grace.接下来小组成员依次轮流,之后小组成员可自由结对来活动。如:M:He11o,Dal e.N:Hello,Frank.X:Good morning,Alice.Y:Good morning,Bob.生生互动后,教师还可说:A1ice!Come here.扮演Alice的同学都来到黑板前。就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在“听”和“说”的语境下,学生就能基本掌握了。其四,有时一堂课既开展pairwork,又进行Groupwork,通常pairwork应在groupwork之前,而且pairwork所用的时间比groupwork时间短。其五,语言训练通常以对话形式出现,对话可以2—6行,不宜过长,训练内容应是学生最近所学的知识。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Section A时,有六个颜色的形容词。在上课的前一天,吩咐每个学生准备六种颜色的相关物品(最好是
已学的英语物品)。第二天,我教会学生形容词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进行了pairwork。在互动之前,给出下列对话:What is this?——It is a pen.What color is it?——It is red.It is a red pen.互动中,我发现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不但牢固掌握了这六个颜色词,而且对其他颜色词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复习了以前学的旧知识。其六,有些活动可用黑板提示关键词:可用卡片引导,卡片上出现一个词或几个词,但不出现整个句子;也可用图片帮助,启发学生。例如:在教学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旬,我采用图片形式。如给出一幅学校图片,且旁边给出“work,p1ay basketball,have classes.”我先为示范: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worked at schoo1.I played basketball at schoo1。同样方法给出“商店,电影院,操场,食堂”等图片,让学生先自己准备一下,然后pairwok。其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别怕犯错:指导学生在活动时适当注意音量大小,以免影响他人。其八,要让学生形成习惯,一旦教师说,“Now,work in pairs.”“Right,everyone,are you ready? Start!”学生应该马上明白老师的“潜台词”。其九,在进行某些groupwork时,教师可以给每组安排一个“秘书”,“领导”,“主持”或“监督员”,使互动顺利进行。秘书主要是听,并记录组内经过讨论达成的一致意见,教师可考虑安排善谈的学生做秘书,让他们少说并集中精力去倾听别人的说法。领导的角色可以害差或不太爱讲的学生来担任,这样可以打破他们“沉默是金"的态度,让他们来大声地讲英语。主持的角色可让有自信的学生担任,因为活动结束后小组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监督员的角色可让组内英语好的学生担任,他们可以检查每个小组成员是否能够正常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
(2)互动期间要认真监督
互动期间,学生都忙于pairwork和groupwork活动,教师的角色由“演讲者”,“控制者”演变成“监督者”,“协助者”。教师在学生互动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不要守着讲台不动。教师要“巡逻”,认真看、听,观察是否人人参与,哪些组进展顺利,哪些组有问题,需要帮助。如果有的组不知所云的话,教师应给予重新指导;如果有多组存在问题,说明教师交代不够明确,应立即停止再次说明。其二,注意控制时间。活动时间太长,影响教学活动进行,而过短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Pairwork活动一般在五分钟左右。Groupwork活动依据内容或任务而定。千万不可以已完成的小组等待未完成的小组,在一般情况下四分之三的同学完成任务即可。其三,当好监督员的角色。别集中关注某一组,否则会因为你的特别关爱而倍受拘束,不能畅所欲言。教师的眼睛也不要经常与学生四目对视,要让学生感到轻松,有安全感,减少他们紧张的情绪。其四,注意介入的时机。以pairwork和groupwork作为交际练习时,目的是训练学生使用英语的流利度,教师应尽量别打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表达,但在下列情况下教师要介入。a.发现小组活动偏离要求,教师可轻声与一位学生交谈,建议可能的活动方向,但无须中断全组活动。b.发现小组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学生兴趣不大,教师可以提供帮助,给予鼓励,教师的热情会激活学生的动力。c.发现有小组掉队应上前提醒。d.对活动完成快的小组,可以给他们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以免造成他们用母语交谈,浪费时间。e.当学生举手提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但别让学生过于依赖自己。其五,注意纠错技巧。当学生在结对练习进行控制性
的语言训练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纠错;当学生进行交际,谈论话题,交流信息时不要纠错,教师应该看、听,作笔记,记下学生在语言中常犯的典型错误,以便在活动中进行总结。 (3)互动之后要及时反馈
学生活动之后要教师应对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提供反馈信息,使活动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教师在互动之后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展示成果。教师可请
一、二组学生进行展示,如表演对话,谈论观点,品读作文,汇报各组情况等。第二,进行竞争。根据活动内容,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如快速抢答,观点辩论,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第三,纠正错误。活动期间教师一般不纠错,但活动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也可将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纠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准确度。但要注意,纠错尽量不要涉及到具体学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让他们知道你是真心帮助解决语言问题的。第四,总结归纳。互动之后教师也可对互动进行简短的归纳。如谈谈互动目的的达成度和学生活动的效果,回顾语言训练的要点,表扬活动完成出色和有进步的学生和小组,提出互动的不足之处等。
三、影响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些要素
1、提问技巧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语言能力的充实。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多提一些开放性问题, 如: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Is money everything?少提一些呈现性问题,例如:听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1,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1? 7 Section A一节课中,由于是借班上课,该教师一开始就与学生互动,问:What i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 class are you in?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一个接一个让学生回答,结果发现学生的情绪低落,后面的课也就可想而知了。表面上,课上得热闹,体现了师生互动,实际却抹杀了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化的思维,让学生失去自我。他们只是一味的去猜测、复制教师的意图,达不到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作为教师要精心备课,尽量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升华。同时,提问时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与方式。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质疑,畅所欲言。
2、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是为课堂师生互动服务的,可以是室内或室外。室内主要是指教室布置,座位摆放。上课前教师要根据互动要求设计好教室,调整好座位及桌椅的摆放方式,以方便学生互动合作,完成任务。必要时教师也可带学生到室外上课。例如: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A时,给他们分成1O人一组,每人带上自己所爱的课文中的食物,如:hamburgers,french fries,cream,salad,bananas,oranges,pears,apples.strawberries,tomatoes,broccoli,carrots,eggs,chicken等。因为本堂课涉及食物单词多,有的难读难记,而句型较简单。为了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单词,提供给学生一个新鲜环境,真正身临其境,边品尝边学习。我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空地上课。同学们听了都欢呼雀跃起来。在开始之前,师生互动学习单词;之后进行groupwork,完成下列对话:—what is this?/What are they?—It is an appl e./They are apples.—Do you like apples? —Yes,I do./No,
I don’t.最后,单词记住了,句型也熟了,食物也吃完了。每一个学生都异常兴奋,希望我以后多用这种形式上课。语言来自实践。作为一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在互动中让他们学到真正的英语,真正体现新理念所倡导的让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做”。如果教师怕麻烦,那么学生就失去了这么好的互动机会;即使互动,学生的热情也不会太高,因为没有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
3、评价方式
使用委婉、亲切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每一次成功的语言互动,教师应注意采用最佳的表达方法给予肯定和赞赏,让学生能品尝到一种得到他人认可的兴奋和“我也能行”的成就感,而不宜于千篇一律的“Good! Very good!” 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适当的鼓励。比如:采用“Thank you!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 “Well done! I believe you have tried your best.” “Excellent!Thank you for your hard work”等。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评价,而采用委婉的形式达到恰如其分的提醒或婉转批评的效果,比如采用“Would you please speak in a louder voice?” “You might do it better.”“I am afraid you should read it more……”。有的教师只采用单一的语言鼓励刺激,缺乏非语言性的支持,学生体会不到互动成功的快乐。长久以往,对师生互动的热情也会骤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不用说了。
四、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教学本质上是学生高频率参与的教学,互动式教学为师生在课堂上实际运用英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舞台。实际上,任何形式的教与学的活动,最有价值的方面应该是提供给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具有时代精神的互动式教学在英语课堂已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交流互动、平等互爱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它不失为提高英语整体水平的一种有效途经。
参考文献:
1、王友华 “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几种方法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2、冯灵林“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3、敖跃“从英语学习的心理本质探讨对话式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专刊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联系地址:浙江省长兴县古城中学 邮编:313100 电子邮箱:johnny62@126.com 联系电话:13757226350 6
第二篇: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近几年来,“互动”越来越体现在煤体与观众、促销厂家与消费者、书本杂志与读者之间加深往来与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也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实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起来,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动脑,而不是一味地去接受知识。如何把握好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呢?我想从以下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给学生提问的权利。 如今的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但如果一节课只是老师在讲,学生不许多嘴,只许安静的听话,这种能力显然是无法得到锻练的,甚至还会使某些学生彻底丧失兴趣。所以在课堂上,不必急于将整堂课的目标强加于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可设置一些小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促进他们的思考,并为他们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 其次要改进课堂结构,学习变成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教学是沟通和合作的活动,强调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沟通和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当教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指导时,教学才称得上教师主导的教学。所以课堂上要倡导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培养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 再者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多设计一些开放型的问题便于学生合作完成。保证每个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再让学生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较优的方法。同时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跟着同学一起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努力使后进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优生的思路拓宽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合理地安排成小组,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第三篇:师生互动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课堂信息的有效交流,也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师生互动,可以进一步优化合作学习效果。本文以课堂合作学习为内容,对师生互动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应用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合作活动,能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能促使学生互动交流,主动学习,不断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强化互动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再对教师有强烈的敬畏感和距离感。教师需要发挥个人魅力,语言幽默,态度亲和,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和教师沟通。
比如,在教学“太、门、牙”等汉字时,教师先将学生分组,并要求学生对生字、生词进行阅读,将读不出来的汉字标记出来,统一交给教师,教师将问题进行汇总,在班内统一讲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学习,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者和解惑者的身份也会更为突出。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
二、明确互动目的
教师在重视师生互动的同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希望达成的效果及相关计划,在课堂中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之后进行改正。因此,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设想一些课堂上可能存在的情况,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也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想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找到适当的方式进行解决。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参考每节课的目标,寻找课堂中能够产生互动的地方,运用合适的肢体行为和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四季》一文的阅读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前提,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明确提出互动要求:观看多媒体动画,思考图画中画了什么,你们看了图画之后,有什么想法。之后,小组讨论分析并交流感想。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学生建立交流互动关系。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能就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使课堂互动性强、趣味性强,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另外,合作?W习强调学生是主动构建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优化互动方式
在课堂中,教师应当优化师生互动方式,让互动教学在课堂中的表现更为突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进行汇总工作。教师也可以开展辩论赛之类的趣味竞赛,增强娱乐性,与学生共同参加比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师生互动,增加课堂中的互动环节,丰富互动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讨论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多设计发散性的思维练习,实现交流内容的拓展。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要讲究问题的包容性与可选择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提出假设和猜想,在对这些假设和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意义。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并培养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也必然会进行自我反省,发展自我意识。
3.竞争答辩
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在互动答辩中进行质疑、解惑。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合作是基础,竞争是高潮,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教师要适时鼓励、适当点拨,使主题得以升华。
四、结束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将师生互动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培养小学生个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沈茜.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5):97.
[2]干璐娜.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4):148.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尽管古有“教学相长”之说,但我国长期的封建伦理过于强调师之权威和学生在课堂上对师长的绝对尊从,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授课的“独角戏”,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成分很少,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根据教材、考纲设计出一堂内容充实的课,一节课讲了40分钟,学生则“马不停蹄”地记了40分钟的笔记;每次考试结束,教师总要按大纲要求制定一份标准答案,然后按标准来裁定学生成绩的高低;虽然大多数教师会在授课结束时,追问学生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但鲜有学生站起来问个“?”„„这样的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得“勤奋”但不会思考、“谦逊”但缺乏创新。于是,我们的学生成了“工厂生产线上出产的标准零件”。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投入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互动氛围的前提。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指导者和铺路人,教师的最大智慧和最佳艺术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和表达。
中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各种情感色彩,常常表现出的不是用理智来支配情感,而是用情感支配理智,有时甚至用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一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一位学生喜爱某位老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也会特别喜欢,就会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地提高;反之,该学生不喜欢某老师,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一般也不感兴趣,上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听课,成绩也会出现退步。可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光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紧张、沉闷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往往会产生害怕、烦闷、厌恶、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的态度和体验,从而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具体做法有:
1、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
2、教师要放开眼界,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要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3、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
4、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提供机会,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安全的。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还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要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因此教学要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地爱上初中历史课。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我尝试了几种方法:
1、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研究证明,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听歌会促进知识的输入;唱歌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如果在历史学习中配合音乐教学会使记忆过程变得轻松。如在讲《九一八事变》时,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悲壮深情的歌声立刻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时,一曲《爱我中华》定能让学生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繁荣而努力!
2、用语言浸润历史,使学生感受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教学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台戏。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中,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里,我们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感受得到无数民族精英金子般的思想品德„„要把历史讲“活”,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外貌、行为、思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对历史课而言,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是一条“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3、用影视回顾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也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插播一段影视剧,定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悟历史,开辟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将学生引领到声情并茂的境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讲到鸦片战争的背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晚清风云》的内容,随之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思绪完全融进影片之中,学生可以从影片的镜头中,了解中国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与学生一起学习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发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
4、用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扩展知识,让学生畅游历史海洋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参与课堂。
中国的文学在世界上也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学,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回味和理解,也有助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如讲到唐朝安史之乱的影响时,教材中只讲到它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怎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并能够清晰地凸现当时历史的某些场景呢?我引用了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从“战争中亲人的离别”角度再现了动荡的社会现实,深刻诠释了唐朝盛极而衰的历史场景。这些诗词读来琅琅上口,学生都很爱听、爱读,自然会投入到课堂中来了。
三、讲究方法,让互动落到实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用简单明了和通俗的语言,巧妙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研究。在研究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应先少一些知识再现性问题,多一些思考性问题。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多一些领悟的过程,少一些死记硬背,只有沿着科学的思路,提炼出方法,课堂才会充满着探究的氛围,才会生机勃勃。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纵观各种新的科研成果的开发、创新思想的提出,都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都是在一个团体中,各种想法相互交流、碰撞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这种交流。而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这种交流中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动口权”
人生来就有求知欲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产生问题,创新始于问题。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的接受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殊不知,“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未必是“学生的问题”,这样表面看是学生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有其真正从释疑到训练思维的效果。孔子日:“疑,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贵有疑,疑是探索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这比教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文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有学生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黄盖用的计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种答案汇集课堂。这时老师再略作点评,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一一主动质疑一一讨论一一老师评点”的学习模式,让质疑成为他们深入思考的引线。这样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语言的探索者、实践者。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2、给学生“动手权”
荷兰著名历史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强调:学习历史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如在七年级《同为一家》的教学中,涉及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关系,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就必须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这个课例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又在课外交流的基础上,课堂上由每个学习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又比较重要的资料,通过投影展示,并且筛选出重要资料,如:“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历史与风土人情”,“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示意图”,“西藏风光资料片片断”等三则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给学生“动脑权”
学生敢提、会提问题正是智慧火花的闪现。但是如何激疑、科学设问才能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效果? 教师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以及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往往会导致“启”而不“发”。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第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女皇武则天内容时,我就把对“女皇武则天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女皇武则天进行评价,有人认为她确实是个治学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也有人认为她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政权,其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倒退而非进步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4、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观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如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分展的必要条件。有的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匆匆而过。有的教师把互动合作当成一种点缀,只用了两三分钟时间,还没有等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或者为了赶时间忽视部分学生的言论。据统计,有80%以上的教师会提前结束原定给学生互动的时间,马上进入总结反馈的环节,这样会使学生刚刚投入思考的状态瞬间被打破,刚刚萌芽的智慧火花、生生被掐灭,学生的创造力、深层次的潜能受到打击。同时,教师也忽视了对活动的评价,或只是简单地给予“好”、“不错”等语言表扬。
总之,师生互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互动,教和学就无从谈起;没有互动,历史课堂就会失去光彩。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我们还需要长时间地探索和实践,来完善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乐园中,融洽相处,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从而双双获得发展,共同进步。让历史课堂教学在优化的师生互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第五篇: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要: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师生互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还远远不够,因而在具体的操作和评价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困惑。本文从师生互动及其意义入手,说明什么是师生互动;怎样评价师生互动是成功的。成功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式的互动有许多的困难。于是,分析目前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从师生互动的主体比例、对象、主导者、广度、深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着重讨论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最后提出互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
一、师生互动及其意义
对“师生互动”一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要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1〕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师生互动”在教学活动中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改变过去“灌输式”、“被动式”学习。
怎样评价师生互动是成功的?教学的成效不是以教师传授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进行积极思维。那么,学生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的标志是:一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二要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勇于争论、敢于表态。三要看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思考,另辟蹊径,尽力去做,尽管有时会犯错误,也说明学生已处于较为旺盛的思维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是与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课堂教学相对应而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强调了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重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2〕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并使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起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表现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与丰富的活动,引导着学生发展的方向与过程。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题,无论是教师的教诲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只有通过学生的主题活动才能产生效果。所以说,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恰恰体现了这两种作用的结合。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二、目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的主体比例、对象、主导者、广度、深度等方面。
(一)师生互动的主体比例
师生互动的主体比例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主题比例不合理,即师生互动基本只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个体和教师与学生全体之间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没有得到有效开展。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主要存在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眼神交流、直接接触等过程中。这种形式的互动对学生的个体产生有效的影响,但是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过多地运用这种形式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任务完成。
教师与学生全体之间的互动形式表现为“教师个体与学生全体之间的互动,如组织教学、课堂讲述、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堂练习等”。由此看出这种互动涉及参与学生的面很广,使课堂互动时间更经济。因为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学生个体对它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认为自身发出的行为在教师眼中只不过是全体成员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自己的表现不会受到教师重视。
在教师与学生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动中,学生学习小组建立还很薄弱,学习小组的功能主要是为管理班级行使对小学学习的监督任务。如对小组成员作业上交情况及完成质量的监督、各科课堂学习表现的监督及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教师对小组进行学习上的讲解、分析、引导、启发和提出建议,并通过师生互动带动生生互动。在学生中产生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地建构学习。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小学教师课堂活动时间构成情况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时间占45.4% ,教师与学生小组互动时间占0.2% ;教师与全体学生互动时间占54.4% 。〔3〕可见,在实践中这种互动形式极少开展。
(二)师生互动的对象
师生互动的对象较多关注优生,差生普遍受到冷落。据一些教师反映,考虑到教学上的方便、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和出于对不同学生的偏爱。他们更愿意选择优生、性格活泼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其原因是,优生容易配合教师进行成功的互动,差生无论在互动的质量上还是在互动的速度上都要比优生逊色。
(三)师生互动的主导者
师生互动的主导者基本上还是教师,学生在互动中表现比较消极被动。学生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是互动系统中的主体,学生改变整个互动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教的一方主体,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和监控。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还是由教师一方向学生发出。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通过指令、要求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控制。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少有主动向教师提问、驳回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讨论自己关注的话题的习惯。〔4〕
(四)师生互动的广度
师生互动的广度不够,学生参与人数不多.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因担心教学失控而宁愿让自己的活动尽可能多地占据课堂时间,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偏向乖巧型的学生;在互动的参与面上,也只是用与个体的互动方式或运用一些常规
- 1没有人干涉自己。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她已不会像以前的打扮自己了,而且有时还会来问老师作业。课堂上的表现也不错,这就达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赢。
(二)情感交融
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是师生两个角色之间的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宽容和理解,需要学生的“敞开”与“接纳”。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中融洽师生情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师生互爱。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互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渠道。为此,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期待着我”;要善于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目光等。这在学生眼里都是一种爱,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从而融洽师生情感。
(2)教学民主。利比特与怀特(Lippitt&R.K.white)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把师生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5〕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师生之间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民主型师生关系,导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师生之间民主协商的关系。如: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一课时,在其中有这么一个片段:“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反复的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中介绍了几种云房子,能否用漂亮的动作演一演这些云房子。学生就会争着想演一演,各种动作都有,这时教师没必要评价学生动作的对错,但学生一定是很开心的。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云房子,跟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整个课堂很活跃。最后,再问学生想不想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去造云房子。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让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画你的云房子,不一会儿,同学们画好了。再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话。学生的表现教师就会很满意。在这一堂课中,教师始终没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师生的活动中,学生自主的获得了知识,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3)以情激情。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要生机勃勃、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精神饱满、耐心细致地上课,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感染与激发;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以激活、感染学生;再次,教师要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坚定自信的神情、庄重大方的举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以融洽师生情感。
(三)把握公平原则、激励原则
把握公平原则、激励原则,强化参与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学生是师生互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可能发生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把握公平原则。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待遇。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顽皮生,教
- 3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视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交流和平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与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与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中产生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共享”。〔6〕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
- 5[2] 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 徐问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6] 刑秀凤.互动: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7] 袁维新.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