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通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高中生的心理矛盾与调节

一、课程设计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逐渐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此时高中生的独立意识、成才意识、成人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各种不利于这些意识健康发展的心理因素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正确认识这些矛盾冲突存在的客观性以及如何进行调节是摆在高中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高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一般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心理矛盾以及如何进行调节。

2、让学生正视心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冲突矛盾激化降到最低点,以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三、教学主要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高中生的心理矛盾与调节

1、心理的自我封闭与交往需要的矛盾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和情绪体验的增多,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其他人存在着区别。同时社会生活经验也告诉他们,人与人之间既存在着心心相印,又存在着心理上的某种隔阂。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促使他们愿意通过社会交往去求得别人的理解与同情,另一方面也使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切秘密都公之于众。例如,初中生甚至主动将自己的期考成绩告诉父母或他人,而高中生特别是高二和高三的学生更倾向于"你不问,我就不答"甚至"你问了,我不一定回答"。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是生活适应能力增强的表现,但也会使他们产生孤独感。解决这种矛盾可以通过写日记或者向自己的知心朋友倾诉,或者可以向要好的同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扩大交往的对象和范围,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慢慢会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走上与他人正常交往的轨道。

2、求知欲与辨别力之间的矛盾

高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对于课本上的或者是课本外的东西感到新奇,想了解个来龙去脉,但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对问题和事物的理解往往易走极端,甚至很可能把正确的看成是错误,把错误看成是正确的。这样便产生求知欲与辨别力之间的矛盾,面对这种矛盾,最好能与大人进行探讨,排除错误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3、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高中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容易激动,往往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甚至达到争执不下时打起架来,高中生充满活力和热情,但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又往往不能自拔,以致灰心丧气他们容易丧失理智而感情用事,事后理智上也知道自己行为的过夫,因而反过来对自己的举动后悔不已,造成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因此,高中生应通过自控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克服"好强"心理,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正确认识和对待别人,做到"忍一时海阔天空"。

4、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是人们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理想对于人的成长意义重大。但是理想不等于现

实,而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努力,现实的努力又离下开各种条件。高中生由于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刻,而心理承受力又较差,一旦付出努力而又不能达到目标时往往消沉起来。对此,高中生应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分清哪些理想经过创造条件能够实现,并为之刻苦追求;哪些理想近期内由于条件根本不具备而无法实现,要作长期的准备。此外,尽可能多参加社会实践,调整自己原有的抱负使之切合实际,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则更易于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编辑:指导中心 | 发布时间:2014-05-22 | 栏目:教研科研 | 访问量:4781 次

静海四中

刘芳

一、活动目的:通过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最终悦纳自己。

二、活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三、活动准备 1.A4彩纸、彩笔

2.将学生8人分成一个小组(相同颜色纸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金龙拍拍操 活动一:我是谁?

(一)画一画

指导语1:同学们人最熟悉的是自己,可是了解自己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今天了解自己就先从给自己画个“像”开始,先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你的形象,然后开始动笔把自己画下来吧!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在彩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可以是一色笔画成,也可以是多色笔画成。 提示:老师在寻找典型案例时,可以关注“自画像”的大小、位置、色彩、内容等,还可以关注在画“自画像”和交流时的神情。

指导语2:同学们不论你的绘画技能是好还是坏,都不要感到为难,这个游戏不是绘画比赛,只要求大家画的内容、形式等形象地反映对自我的认识。

(二)写一写

指导语1:同学们,我们刚才画了“自画像”,也是对自己粗略的了解,下面,老师提问几个问题,帮助你继续寻找内心真正的“自我”,让你所认知的“我”更加深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几个问题,学生把答案写到彩纸上,深入了解自己,对自己评价。 指导语2:现在大家对自己有了评价,那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也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

活动内容:小组内交流,分享“画作”,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典型案例全班分享。

指导语:这一次活动,使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对自己了解得愈全面,愈接近实际,也表明自己愈成熟。同时,自己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认识,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怀着悦纳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 活动二:悦纳自我

(一)说一说

指导语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然,现在的这个“我”不是很完美,但这就是我的现状,我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自己。我就是我。当然,我有些地方要是变得完善,我就更加的完美了!

活动内容:让学生用“我____,但我____。”的句式填空接龙。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比赛看哪个组用时短且表达准确。全班参与、分享。 活动要求:前者说的是缺点 后者说的是优点。

提示:全班分享时老师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因为在大庭广众下能够说出自己的缺点是需要的。另外,教师要判断学生表述是否准确,对于能改变的是否采取逃避的消极态度。

指导语2:同学们,我们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此,你学会的不仅仅是悦纳自己,热爱自己,也是在找寻内心的一种平衡。

(二)论一论

指导语1:同学们,请设身处地的考虑,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活动内容:根据情景再现的内容,同学们表演,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提示: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环境要温馨和严肃,避免轻率和浮躁。 指导语2:同学们,生活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出身、父母、家庭和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去选择生活的方向,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你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终有一日会成为你所希望你,理想中的你的。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

活动三:心理作业(做一做)

1.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做到认识自我。

2.用“我____,但我____。”学会接纳自我。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相信》。我相信在坐的同学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奋斗肯定会给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五、活动素材库 1.本课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认识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本课几个游戏中,“画自画像”展示了一个“内心的我”,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留舍最爱”,则让学生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选择、面对诱惑、面对困难的时候,明确目标、做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执着地追求目标,将目标与行动联系在一起,努力达成目标。 2.相关心理学知识:

(1)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2)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a、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b、发展的特点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3.可替代活动: (1)活动:音乐与意象

目的:让学生聆听音乐令情绪平静、身体放松。随着音乐声眼前呈现出画面,通过对画面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思考和感悟自己的心态。 活动过程:

1.每个人找一个舒适的座位,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头部、双肩、四肢逐渐放松。 2.室内保持安静,关灯,拉上窗帘,播放音乐。

3.随着音乐声每个人进入一种状态,眼前出现一幅画面„„ 4.音乐声结束,大家慢慢睁开眼睛,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示:

1.音乐的选择是关键,要选择一些具有空灵感,旋律跌宕起伏,无明显主题的弦乐曲为宜。

2.环境也很重要,周边没有干扰,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灯光暗淡、座位舒适。

3.指导语不可忽视,让学生在指导语的引导下,平静地进入状态。

4.主持人要认真聆听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注意捕捉“画面”中的细节要素。 (2)活动:“我要”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否有把握机会的意识和表达的愿望。理解“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学会把握机遇,不留遗憾。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围坐一大圈,主持人出示精美礼物,适度的描述与诱导。提问:谁想得到这份礼物?

2.想得到礼物的人举手,主持人从举手的人中,产生6位入围者。 3.6位入围者走到圈中央,面对主持人一排坐好,在6位入围者中自愿产生1名裁判。

4.裁判产生后,主持人把权利交给他,5位入围者分别向裁判陈述自己希望获得礼物的理由,最后由裁判决定礼物归谁所有。

5.礼物送出后,主持人请裁判、礼物获得者和4位入围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

1.如果第一轮举手想获得礼物的人很多,主持人要注意考验他们,明确人人都有机会,但不是人人都有结果,对举手者可以试问:你对争取礼物真有勇气?你对获得礼物真有信心?你有信心就请走上一步。假如走上一步的人还是很多,继续考验,再做选拔,直到只剩6—7位。

2.1名裁判听取5名入围者的陈述后,可以追加提问,如:“我认为这礼物具体是什么东西?”、“你得到了礼物准备如何处理?”、“假如得不到礼物你的态度会怎样?”等。

3.礼物一定要包装得精美诱人,有人见人爱的效果。而且最好是能够便于集体分享的礼品如巧克力,并且数量除了一人一粒外最好有多余。这样礼物获得者就有可能做集体分享,使全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4.假如出现6位入围都不愿意做裁判的情况,主持人可以在场外聘请一位裁判。

六、活动记录卡(见彩纸)

第三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doc大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送你一张巧嘴 来源:纪念中学 作者:黄冰洋

【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善于表达对于人际沟通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活动方式】讲述、讨论、角色扮演、录像法、表演法【活动准备】将桌子摆成6个小圆形,学生分别就坐,准备好相关物件。【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一) 两人一组,听数字抓与逃,帮学生放松心情,让学生有高涨热情参与课程。

(二)看图测验--分析测试结果。(4分钟)《你如何说明白》右图中有箭头标志的楼前,是你和一个人约会见面的地点。现在需要你在电话中用简短的话把楼的位置说清楚,以便对方容易找到。你准备如何说?从1~4中选一项。 1. 最大的三层楼房。 2. 有"光明楼"字样的白色楼房。 3. 牙科诊所和面包店之间的楼房。 4. 街口邮筒西侧的第三座楼房。解说:用语言向人传达,实际不容易。选择

1、

3、4的人,固然分析了事物,但却弱于客观地考虑事物相关联的关系,而选择2的人,则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他人。引入:我们与他人交流,既需要听,也需要表达。表达也大有技巧,否则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同学之间的表达缺乏技巧,可能导致误解和隔阂;师生之间的表达不畅通,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老师也难得到好的教学反馈;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表达,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我们会表达吗?让我们来看一个身边的故事,体会良好有效的表达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 录像:《笔记本不见了》(2分钟) A:你看见我的数学笔记本了吗? B:有啊,你昨天没带回家吧,我帮你放回抽屉里了。 A:没有嘛!你当真放进去了吗? B:嘿,我说你这人怎么这么多疑呀! A:只不过问一问罢了,这么凶干嘛!再说,既然你碰了我的本子,就该负责到底嘛! B:真是的,好心告诉你已经很不错咧,你想怎么样啦!对了,前天借你的CD片还没还我吧,今天怕是又没带吧! A:明天还你就是了,从没见过像你这么小气的人! B:神经病,今天你吃错药了吧,一早上来就找茬。 A:跟你这人说话真没意思。只会啰里啰嗦一大堆。 B:你咧?算了,算了,不跟你一般见识。大白痴! A:你说什么? B:没什么。出操了,我先走一步了!你慢慢磨吧!两人不欢而散......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心情郁郁寡欢,影响两人的学习生活。小结:语言是人们沟通时候最常用的方式,如果象录像中那样出言不逊,也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引起人际矛盾。因此,同学们在说话的时候,注意表达要清楚、恰当、礼貌。下面我们来看有效表达的初步技巧。

二、情境表演直接、即时、清楚:有效表达的首要条件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表达要准确反映你的思想、情绪情感、需要和观察。(14分钟,讨论3分钟,表演各2分钟,分析5分钟)代入角色练习:每组一个,先围绕教师提出的情境讨论如何克服语言表达失败,再推选学生出来代入角色,进行现场演练。情境1 :一向温柔的妈妈今天下班回来,愁眉苦脸的,脾气很暴躁,因为一点小事就对着小明发火。小明很苦恼很委屈,选科的事情已经够烦的了,妈妈还这样,恐

怕购买MP3听英语的事情又要泡汤了,妈妈肯定会觉得我是买来听歌的......想象你是小明,要怎样表达才能够妥善处理好妈妈的情绪,并能表达好自己的意愿?(情感、需要、观察)小组讨论: 1.小明应该观察到的是什么? 2.小明的需要是什么? 3.表达时候要妥善处理妈妈的情绪,还需要将自己的需要讲出来。 4.在与长辈沟通发生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才好?在与家长沟通时,由于两代人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沟通中产生了困难,即我们常说的代沟。分享一则笑话:妈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问女儿,"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由于代沟的存在,产生沟通上的困难是正常的,而消除代沟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宽容别人,理解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与长辈建立起和谐、融洽、相互关心的亲情。情境2:同学约你看电影,居然迟到了半个小时,你有点生气,在电影院外你们就开始吵起来了......假如要心平气和地讨论这个问题,你该怎么合理表达情绪?你们该如何解决问题? (情感、需要、观察)小组讨论: 1.你对同学迟到抱怎样的态度? 2.你会不会当面把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该怎么表达为好? 3.你们的需要是什么? 4.在与同辈的相处中,你善于表达正面或负面的情绪情感吗?例如赞美或批评。情境3:同学叫你放学后一起去打羽毛球,可你正担心后天的考试而犹豫不决,同学有点不高兴,觉得你不够意思......你可以这样说:(思想、情感、需要、观察)

小组讨论: 1.你主要关注的是什么? 2.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需要做的是什么? 3.同学听到你的拒绝时,你可能观察到的是什么? 4.说"不"的时候,你会怎样说才能照顾到同学的情绪? --说不"五"法婉拒法:哦,是这样,可是我还没有想好,考虑一下再说吧。幽默法:啊!对不起,今天我还有事,只好当逃兵了。缓冲法:哦,我再和朋友商量一下,你也再想想,过几天再决定好吗?回避法:今天咱们先不谈这个,还是说说你关心的另一件事吧...... 补偿法:真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爱莫能助了,不过,我可帮你做另一件事!学会拒绝的艺术,既可减少许多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又可表现出自己人格的独特性,也不至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潇洒些。演练完毕,请几位学生分享表达畅顺、沟通成功的感受。

三、活动:哑剧明星(4分钟表演+4分钟竞猜) 1.轮流表演不同场景,每表演一个请所有学生竞猜他所表达的意思。情境如下:用拳头敲击桌子,露出生气的表情;用拳头敲打自己的另一个手掌,露出愁苦的表情;把头低下来,露出悲伤的表情;用双手摩擦他的双肩表示他很冷;用双手摩擦他的手臂表示他很痛。活动小结:在上述情境中,他不用说话,我们就已经知道他的意思了。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意思,还可以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我们善用肢体语言吗?我们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吗?下面一起来试一下。请四人上台用肢体语言表达:好奇、暴怒、观察、疑惑。表演完毕请全体起立看大屏幕模仿来学几个典型肢体语言。小结:当我们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眼睛看着对方,要学会察言观色,从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来了解对方的感觉,同时,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身体语言要与所表达意思一致,才能与对方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你向同学祝贺他得奖,如果你的声音、面部表情和所说的话都表现出高兴,他就会感到高兴。 2.适当运用体态语言:用身体语言传达你的真实意思,注意保持信息的一致性。 3.恰当的自我表露:自愿、有意、有选择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毫无疑问,在人际交往中,双方的自我表露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把自己包得紧紧的,别人冲不进来,自己也出不去,非常孤独,常感觉不快乐。研究表明,不善于自我表露的人很难与别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当我们向别人表露自己时,就给了对方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我们也得到一个被理解的机会。当别人向我们表露时,我们也得到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被信任的机会。不难发现,在不断深化的友谊中,双方的自我表露是相互的,不断深化的。随着相互认可和信任的增加,表露信息的隐私性也在增加。自我表露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纯粹资料性的:谈谈你的学习,你最近的情况,有趣的经历等。进一步深入接触,就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需要等包括进去--但只涉及过去或将来。包括:你所持有的信念或主张、让人觉得你很傻的经历、儿时经历的情感风波、你曾有过的恐惧或对未来的担忧、你对未来的希望、一般的偏好和趣味、故旧亲朋问题。你所透露的有关你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对方都会因走进你的个人世界而感到受宠若惊。自我表露第三个层次涉及你对谈话对象的感受:说出对方什么地方吸引你、说出你如何被对方此刻的行为所感染。(4分钟讲解+分组训练3分钟+分享2分钟)分组训练:自我表露。(两人一组)如果你谈论自己觉得有困难,不妨回想一下你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集中于那些能够使别人更好了解你的信息:请选择2~3项跟同桌交流一下。(3分钟) 1.你小时候所发生的重要的、影响你性格的事件 2.你心目中的学校 3.你最喜欢的老师 4.你感兴趣的事情 5.你所热爱和关心的人 6.曾让你出丑的事情 7.你最美妙的时光 8.你最大的成就 9.你的爱好 10.你过得愉快的假日 11.你近期觉得开心的事情 12.加上任何你认为重要和合适的事情。

四、总结(7分钟)小结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与周围人交往难免会产生磨擦、冲突,处理不好容易两败俱伤。我们能否用一种双赢的表达方法,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增加自己的宽容性,帮助自己更好地与各种角色的人交往。我们来看看,具体说话技巧指导演示:《话要这么说》(多人表演)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话要这么说,话要这么说,沟通说话技巧多!其实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通常是多种技巧的综合运用。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进行人际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记住下面的话:要有与人为善的心灵、真诚待人的情感、将心比心的交流,这样才能架起心灵的桥梁。 [观看FLASH《沟通》3分钟]小结:俗话说,理解是沟通的基础,表达是沟通的纽带。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我们的巧嘴,多一些交流,少一些隔阂;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误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点评】本活动课在中山市首届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从课程设计上来讲,本课符合心理活动课的设计原理,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围绕住宿性高中常见的沟通问题展开讨论、代入练习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在课程当中,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反思自身行为,演练成熟的说话技巧获得沟通技巧的提高。活学活用、学完即用是本课的特色。点评人:李海文(广东省中山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

纪念中学)

TOP

第四篇: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是人们都不可避免的。

2、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能承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

3、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放录像)

我校一名高中女生刘冰,活泼向上,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各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然而,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板书时,刘冰的同桌张锋不停地拉址她,刘冰忍无可忍,对张浩说:“请你别吵,用心听课。”老师顺着声音用责备的眼光盯着刘冰,并说了句:“你,怎么回事?”一向自尊心很强的刘冰心里极不好受。从此以后,刘冰一看见老师就远远地躲开了,她怕上语文课,看见语文课本就有一股莫名的火气。渐渐地,刘冰内心的挫折感愈严重,致使语文成绩一落千丈。刘冰因为承受了老师误解的挫折,导致成绩下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避免挫折,事事顺利呢?引出课题,今天讨论:[人生难免有挫折] 什么是挫折呢?挫折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里状态是由于人有各种需要不能满足,愿望和目标没有实现所造成的。请问:同学们有过类似的心态吗?

二、说挫折

1、老师设置表格,引导学生谈挫折。(注: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学生能否说起来、活跃起来,是关键)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请根据这两栏表,自由谈论。谈论方式: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与同桌同学交流或小品表演。

我遇到的至今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是 。 我受挫后的心情、表现 。

2、学生自由讨论后,举手发言或作小品表演。

3、老师归纳:

①心中愿望不能实现;②父母不理解你;③与同学相处不好;④对学校和老师有意见或是亲人猝亡、家庭变故、身体残疾、学习困难、升学落榜、事业失利等。

唉!人生可能遇到这么多挫折,可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造成挫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并且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那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办?

三、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 遇到这些挫折,“我”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注: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同学们能否积极出主意,是关键。)

我们先回到我刚才放的一段录像:刘冰因被教师误解受挫事例。 请问:

1、假如你是刘冰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刘冰走出困境。

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与老师的想法大致相同。请看老师是怎样帮助刘冰寻求解决挫折的办法。(放录像)刘冰之所以能走出困境,是因为她掌握了战胜挫折的最基本的方法:

冷静对待

自我疏导

请求帮助

积累经验

其实,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这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一些方法,也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的秘诀。那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下面就请刚才谈了挫折的同学说一说:

2、“我应该怎么战胜自己的挫折呢?并请同学们帮帮忙?”能否提出更好建议?(提示:可以运用刚才四种方法,还可以借鉴其它方法)

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挫折。如有些人在挫折中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甚至万念俱灰,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面对挫折,应该勇敢战胜它,在挫折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回顾古今中外的名人,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

四、名人名言比赛

[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关“遇挫折,变压力为动力”的名言] 比赛规则:分成三大组,名言接龙,一个挨一个说,中间如有间断,后面的同学接上。每组时间分别限为1分钟,在这1分钟内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快。老师会发一个小小纪念品作为奖励,先准备两分钟。一组比赛,另两组帮助老师记数。

归纳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人的一生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做的,是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并且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迎难而上,勇于开拓进取

主题:笑傲成功

教学理念:

成功是人生的主要梦想之一,高中学生目前面临的目标是升学、就业。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将来设计出一幅美丽的蓝图,对学生与职业的选择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然而,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知识经验浅薄,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只想成功,不想失败,对激烈的挑战与磨难难以承受,将成功只停留在幻想中等行为。

因此,影响了他们的成长。《笑傲成功》从培养学生不畏艰苦,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入手,力图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达到成功的彼岸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深刻理解“成功”的含义。

2.知道成功与失败最终取决于个人素质的较量。 3.了解追求成功的必备条件。

4.明白个人能力与职业成功的关系及重要作用。

5.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要具备较强的任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设计依据:

1.“成功”是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利用一定的力量,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施展。通过设计情景,引出课题,使学生置身于成功人士遭受挫折,最终抵达成功彼岸的感悟气氛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成功必须具备承受困难、挫折的勇气,勤奋、刻苦的精神,坚持到底的毅力,用于探索不断追求的信念。

2.学生在理解“个人能力对职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上难度比较大。因为学生离求职还有一段距离。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将其列为目标去追求,对求职、任职都是一些很浮浅的认识。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了“看图说话”。在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图画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个人素质与学业、职业的成功的关系。

3.为了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潜能,为成功树立信心,把握时机,施展才能,用于实现自己向往的目标,以超长的顽强毅力勤学苦练,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模拟招聘现场”。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参与职场的竞争中去,经过竞争,增长知识,找到差距,挖掘潜能,发展个性。我们坚信,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4.有众多的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都探讨过成功需要哪些必要条件?他们发现,成功的条件包括:兴趣与好奇心,成功动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创造力,机遇与环境资源,与人交往及合作能力,自我修正能力,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毅力。因此,培养个人能力是提高心理素质早就美好人生比不可少的方面。

5.我国有句古话:“天无绝人之路”,西方人也信奉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任何人在为他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总要找到动力,要发现、调动和运动各种动力去排除各种阻力,始终不渝地向目标奋斗。引导学生参加QA的活动方式,让他们从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中体会健康。性格、情绪、自信心都影响人的成功。

6.学生虽然还没有达到促使职业成功的条件,但应该着眼于自己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做一个素质比较完善的人。通过请一位任教时间较短的教师交流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使学生了解求职的辛苦,从而在学习期间,有意识地提高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求职及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7.根据自己的素质选择职业,成功的机会就会大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职业,这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辩论会,使他们更加理解个人素质是取得职业成功的有力保证。在这条艰苦的行程中,不断反省、思考,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8.“论坛经典语录”记录辩论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论坛言论,改变认识。

9.设计“高手提示”使学生知道在自己一生做的众多事情里,还有好学、追求、勤奋和热忱,这也是很重要的。 活动要求及准备:

1.投影或多媒体,图片及其它资料。2.学生坐成正方形,便于学生活动。3.课前准备“成功论坛”辩论的相关资料。 设计类型:心理活动课。

适应年级:高中各年级。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教师提问,学生进行自由联想。

看到“成功”两个字你们联想到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3.让学生分别介绍世界著名任务成功经历。

事例一:音乐家享德尔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因为中风病倒,又遭受穷凶极恶的债主们上门逼债,在巨大压力下,近乎发狂的努力作曲,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创作的音乐“弥赛亚”、“哈利路亚”至今广为流传。

事例二:苏格兰诗人、小说家、游记、随笔作家斯蒂文森,自小体弱,又患肺病,经常肺略血,但他始终奋斗不懈,终于写出《金银岛》等不朽巨著。

(1)指导学生归纳伟人共同特点,分别使用多媒体或投影打出讨论结果,内容如下:具备承受困难、挫折的耐力。 勤奋、刻苦的精神。

坚持到底的毅力。

用语探索、不断追求信念。 (2)教师小结,揭示话题。

几乎所有伟人在接受人们欢呼之前都遭受过挫折,他们选择了不逃避的态度,坚持不懈,勇于面对,最终走向了辉煌。

二、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成功喜悦

1.多媒体或投影展示一组画《把木梳卖给和尚》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

梳子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小丙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小丙是个营销高手,在应聘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终于取得成功。

(2)教师提问:小丙发挥了哪些才能在应聘中取胜?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个人能力对职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出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大胆探索,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迈好成功的第一步。

2.活动“模拟招聘现场”。

(1)提出招聘要求。某招聘会上两家招聘单位分别招聘2名包装设计师,2名环保工程师。 招聘条件:a.本科以上文凭。b.只限男性。 招聘方式:口头应聘和书面应聘相结合。

(2)临时由学生自由参加应聘。学生之间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应聘学生做好准备。 (3)分派角色。

(4)进行“模拟招聘现场会”。

(5)招聘结束,用人单位当场宣布结果,阐述理由。(理由要充分,能说服大家) 提示:a:口头应聘考核大于书面应聘考核,要注意考察应聘人员综合能力。 b:遇到不合乎招聘条件,但表现突出的,要打破限制,注重能力。 (6)6人一组讨论,派代表归纳。

(7)多媒体或投影,展示学生归纳结果。

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别于他人的特长。具有集体观念。随时检审自己。以积极态度应对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挫折。积累工作经验。能抓住机遇。

三、学生参加活动,加强提高个人素质 活动一:改变生活,改变人生从QA开始。

(1)一问一答方式。(2)四人一组,充分讨论。(3)请学校一位任教时间较短,有应聘经验的教师谈谈体会。 多媒体或投影展示:

为人处事成熟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人际关系很重要。学会做人,如何做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害怕,不后悔。找到一个好工作要坚持,坚持。戒骄戒躁。

活动二:成功论坛之“笑傲成功”。 1.多媒体或投影展示学生关注的问题:

(1)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成功机会大(2)根据自己的素质选择职业,成功机会大

(1)在东部发展,成功机会大(2)在西部发展,成功机会大

提示:学生将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组,结合自身能力,社会环境因素加以辩论。 2.选派角色

主持人:1人 评论员:3人

每组正反方各推荐3名代表参加辩论。 3.辩论开始。教师与学生评论员对辩论双方的胜负不作评判。 4.“论坛经典语录”每位学生按提示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论坛讨论。

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成功其实是从细微的收获开始的。时机就是现在,成功不能等待。 渴望成功,热忱是最大的动力。沉着,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成功总是垂青那些勤奋工作的人。

四、“高手提示”

教师引导:在我们一生中,除了呼吸、心跳、消费、睡觉,还有很多事情都是一直要做的,如果想要获得成功,一生将有不断的追求,好学上进,勤奋刻苦,热忱谦虚,也是我们去努力追求的。

五、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同学们,再过几年,你们将英姿焕发地走向各种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从现在就准备好,努力提高素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接受时代的挑战和选择。

大家的能力有大小,有强弱,我们在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中得到升华,我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成功,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是要知道怎样才能够把自己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主题:将友情进行到底——对话高中生异性相处

一、活动理念

异性交往是我们在社会中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青少年之间的异性交往不但可以,而且是正当的、必需的。它应是建立在纯洁友谊的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友情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对异性交往问题是非常敏感而好奇的。如何正确交往,选择什么样的异性朋友,便成为我们高中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本活动是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思考:在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每向前迈出一步我们都要慎重考虑,掌握一个“度”是很重要的。

活动目标

教师 ①引导学生对自己心理进行全面的自我评析 ②引导学生对异性交往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实说实说”。 学生 ①全面思索人际交往的观念。 ②思考实现“人格魅力”的途径,注意与异性同学相处的“度”。 教学重点

①打破困惑,喜欢异性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认识男女生交往的意义,如何把握男女生相处的“度”。 ②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消除学生对自由沟通和交流的防卫心理。

教学难点

①让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发言 ②教师的穿插与引导。 辅导对象:高中学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工作纸

二、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男女生有身体接触的热身——互助敲背)引入交流和分享的主题

(二)电影片段《爱情麻辣烫-声音片段》欣赏

(以电影《爱情麻辣烫》的片断之一《声音》来引入,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大家对发生在男女生之间的那种微妙的感情的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或感觉?)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感想。注意:教师在穿插与引导时,尽量少说话,少做点评,不下结论,以此建立信任,消除心理防卫。辅导教师要宽容对待学生发言的不积极,适时转到下个话题。

(三)有人提议,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专门设立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同学们认为好不好? 学生交流,讨论,引出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四)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学生对坐沟通,小组汇总,教师可以提供参考结论,如:“异性效应”

1.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2.有利于情感交流和互补。3.有利于个性的充分发展。4.有利于互相激励和学习。

(五)你欣赏怎样的异性?

填充句子活动 背景:欣赏《友情》学生填写(工作纸)

女生:我所欣赏的男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我不欣赏的男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男生:我所欣赏的女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我不欣赏的女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你怎样欣赏异性?

学生讨论,交流。注意:通过前面的体验,认知,“如何做”是一个认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外显过程,应该相信学生在将来高中生活中的判断和选择。这里不必强调人人会说出“如何做”,让心理辅导活动留下一些问题和回味,该环节视学生的反应而定,不宜展开。

《刺猬的故事》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在一起,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就各自跑开了。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想要*在一起取暖,然而*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又不得不再度分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在受冻和受刺两种痛苦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出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于被此刺伤。

问题:这群刺猬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异性交往应把握好“度”。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高中阶段的异性交往友情或许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让我们珍惜年轻时最宝贵的学习时光,相互关爱,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携手共进!让友谊天长地久!

播放《友谊地久天长》结束本次心理辅导活动。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我们也曾终日消遥/荡桨在碧波上/但如今却劳燕分飞/远隔大海重洋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控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

教学内容:

1.通过讲解或阅读,使学生认识情绪的内涵与类型,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认识青春期情绪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2.通过自我情绪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掌握情绪健康标准,使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培养积极情绪,改变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教学重点: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课、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讲读(教师讲解,学生阅读)

1.明确什么是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与人或事打交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对客观物所形成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这种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

2.情绪在交际中的作用。

(1)情绪与认识的关系;情绪由认识而产生,它比认识更具体,更真切,更强烈。 (2)情绪在现实交往中的巨大作用。

(3)情绪能让人互相了解,彼此其鸣,传递交际的信息,是人建立相互关系的纽带。 3.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1)孔子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

(2)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七情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情绪分类法。 (3)今天,按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分为三种形式:心境、热情、激情。 4.情绪的特点及不同类型。 (1)情绪肉格性的特征;

(2)按复杂性,情绪可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 (3)按所起作用情绪分为增力性情绪和减力性情绪; (4)按强度不同可分为强弱两种状态; (5)按性质不同分为肯定情绪和否定情绪。 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没有摆脱两极性,烦躁不安是其情绪的主旋律;

(2)中学生情绪更复杂,一方面,情绪的延续性增加了;另一方面,情绪也带上了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情绪分析

三、训练:

要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方面培养积极的情绪,另一方面把消极的情绪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来。

四、全课小结

喜、怒、哀、乐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七彩画卷。在生活中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情绪世界同样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我们的情绪无论具有怎样的特点,始终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既可以起到增强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减弱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调节和利用。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学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五、作业

结合自身情绪的特点,谈一谈不同的情绪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板书设计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什么是情绪?2.情绪的作用。3.情绪的演变。4.情绪的特征。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6.情绪的调节。

怎样记忆最有效——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mass practice)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distributed practice)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分散学习更有益于保持,对于事实性的学习尤其如此。

在考试的前一夜,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与事实有关的信息,这或许能帮助你通过测试,但这些信息并未有机地整合到你的知识结构中去。

很多“考前突击型”的同学会发现,考试刚过不久,学习的内容就已经忘记了十之八九。而分散复习则能极大增强所有信息和技能的长期保持,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了你的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脑神经回路中留下了痕迹。

这就是家庭作业的最主要的用意:让学生在持续的时间里复习刚学的技能,以加强对这些技能的保持。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该主要利用分散复习,平时抓紧时间,放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想法,才不至于考前慌了手脚。

中学生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稳定程度、自我价值体系的建立水平、人际关系是决定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对学习的适应性也仍然是左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把中学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知,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4.个性发展的良好性:个性是指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的个性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即作为心理动力系统的个性倾向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谐,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一些成分则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如情绪控制能力强、善良、自律等。

二、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行为有如下特征:

1.中学生应当乐于学习、生活。他们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生活、学习、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 2.中学生是有朋友的。他们乐于和别人交往,并且能和同学、教师、友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持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友爱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嫉妒、怀疑、畏惧等。

3.中学生对于他自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能进而高兴地接受自己。他们能努力发展自己,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正确对待,不怨天尤人,不自寻苦恼。

4.中学生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现实环境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观察,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保持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是预防,而预防就是从理智上找出一些办法来解除心理上的压力。下面这十一种方法,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健康,能够预防心理疾病,也可以治疗心理疾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具体的要求和做法是

1.坦率地交谈。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的、头脑冷静的人交谈,把你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向他倾吐,彼此思想交流,感情共鸣。君忧我悲,我喜君乐,因同情而相对流泪,因高兴而相对开怀大笑,不让内心积存任何消极不良的情感情绪。

2.暂时地逃避。如果你遇到了紧张的刺激冲击,或遇到挫折、困难、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那么这种自我烦恼无异于一种自我惩处。这种惩罚也是于事无补,不解决问题的。自我诅咒、赌气不吃饭、躺倒不干等等,都是没有用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不妨暂时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心理上的平静,或者把心理创伤填平。

3.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当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荡的时候,你可以把思想暂时放在谋求“第二职业上”,比如专心致志地写字、绘画、逛街、洗衣服等,总之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可以干的事情。这就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绪转移换掉。

4.对人谦让。一个人如果总是好自我表现,干什么都抛头露面,那就会使他忙碌不堪。如果你经常地甘当配角或后台工作人员,那你就会感到时间充裕,就会享受到从紧张里解脱出来的乐趣。

5.为别人服务。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服务,可以帮助你消除自己的烦恼。做好事,帮助弱者会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你面临很多难题的时候,先解决一个问题,且要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下手。有了成果,就会有信心,成果越多、越大,信心也就会更足、更强。

7.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不要一个一个连续承担难题,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认为“没关系”,什么事都一古脑儿包揽下来,结果会招架不住。这不仅是“大伤脑筋”,而且使你感到非常紧张、烦躁,严重时甚至会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对别人要求过甚,让别人一定要执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别人的批评、责难要合情合理,给别人一个考虑反省的机会。否则,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

9.给对方机会。有时你可以处于被动的守势状态,给对方一个表现他自己的机会。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而使自己烦恼苦闷。

10.自己动手。不要总是停留在观望阶段,不要推诿说“我忽视了”,或者说“我正想去做”等。路是要人走的,应该自己动手去做,要破除依赖心理。

11.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如果你能制订一份既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个时间还没到来之前,你的心情是愉快的,有盼头的。而一旦实施,更会受益不浅。

四、心理咨询对你有哪些帮助?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是正常人或有轻度心理问题的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却是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非正常人。

心理咨询过程并非一般人理解的是劝慰人或开导人,也非少数人理解的仅仅是处理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过程,实际上是“人格重构”的过程,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帮助你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任务。具体地讲,心理咨询可以在八个方面为你提供支持和帮助:

1.教会你管理自己的情绪,使你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患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症、躁狂症、歇斯底里症等。 2.帮助你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使你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为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 3.帮助你恢复爱的能力,使你学会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去爱。

4.使你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5.教会你应付生活中种种挫折的方法。 6.矫治各种人格障碍和神经症。

7.为你提供职业咨询指导,帮助你在人生重大问题上正确独立地抉择。 8.帮助你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种种危机,平安地完成人生的发展任务。

第五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二是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三是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四是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五是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六是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七是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八是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九是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十是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一现状已有所改观,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不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其次,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是当前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现在,一些学生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还有的甚至在考试前发烧头痛,以致于最后不得不中断考试。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承受能力,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

第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正确的家教构成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正确的家教是民主的、温暖的。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另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灵伤害。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关系不和,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第四是传统教育观念作怪,一些教学方式不当。现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观念依然在一些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一些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对学生严格,在学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才能压住课堂,因此,对犯错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动辄进行指责和呵斥。

事实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工作来抓紧抓好。

要加强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首先要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决

定。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千多年,我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忽视了“育人”、“传道”和“解惑”。

第二,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在传授学生学业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话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不是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是能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去简单地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千万不要因为批评而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若出现此类,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并不仅仅作为学生所应有的良好品质,也是一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第三、父母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中国每一位父母的最大向往。从今年中考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在各级教育部门在“减负”的同时,家长们却在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陪考的现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较往年有增无减。家长们必须明白。学习成绩和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现代社会,它更需要的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科学家们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有正常的智力外,还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是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虽然有时不顺心,也能肯定、积极地去面对;二是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欣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甚至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生理缺陷也能坦然处之:三是乐与人交友,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以诚恳、谦虚、公平、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不轻易发怒或仇恨、攻击他人:四是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主动去适应现实,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人物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而这些都是健康心理的主要内容。家长一定要摒弃那种以考试论高低,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观念,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除了涉及做人等原则方面的问题外,尽量不要干涉孩子的学习。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具体目标为: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中学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在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

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中学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素质和个别差异,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l、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时期,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 不断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性成熟问题,经常困挠着他们,因此,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6.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预防无效的情况下,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给予直接指导,诊断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困挠,恢复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l、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主要是对中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四、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l、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丰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2、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做到全员育人。

3、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站,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采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5.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学校文学社、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工作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正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

总之,要注意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隐患,为学习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