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第一篇: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湘潭县中医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为了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一、项目意义我。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

第一篇: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湘潭县中医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

我院目前有湖南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针灸理疗科,湘潭市第三批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针灸理疗科、中风科、中医妇科。通过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打造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针对现有的四个重点中医专科的延期建设发展规划和拟创建药剂科为湘潭市第四批重点中医专科

(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

- 1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75%,病房>60%,专科优势病种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95%。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种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积极申办和参与市级以上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进一步完善充实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2种,专科门诊中医(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治疗)处方占本科室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65%,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本科室处方总数的比例≥35%。

- 3

限地点,费用按相关政策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三、实施步骤

(一)2014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完善,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骨伤科、针灸理疗科、脑病内科、中医妇科

按照计划完成专科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 5

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措施:

1、制定计划,新住院大楼搬迁后,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药剂科达到预期目标。

3、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4、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5、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四、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长:姜正其 副组长:刘新辉 何建明

员:范 侃 胡 艺 王洪林 杨 靖 杨德俊

刘红卫 李亚平 朱启谷 侯 健 刘红霞 陈挽澜

陈文星 周建军 徐立焰 石 欢 卢小庆 黎平男

谭玉冰 周艾飞

- 7

第二篇: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精)

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省、 市中医药大会精神, 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 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 进一步加强我院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 结合 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

通过省重点专科项目实施, 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 改善 专科基础设施, 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 发挥重点专科 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 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 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 成为全省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 专科,实施“三名” (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

l 、以诊治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 中医专科——心脑血管病专科。

2、以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一 糖尿病专科(病 。

3、以诊治各种骨伤、骨病、颈、肩、腰、腿痛病为基础,创建 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病专科。

(二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 、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 20,专

病≥ 10 ,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省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 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 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 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 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 /月 ,积极选派专科优随访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 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 使用率 >90%,中医治疗率门诊 >85%,病房 >70%,专科门诊量 >全院 1/10,县域外患者比例 >25%,出院患者≥ 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 3— 4个相关 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 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 安全 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 1— 2项 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 法 (≥ 1项 /年 ,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 l 项 /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 广相关技术。 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积极申办省级或市级 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 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 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 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 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 剂品种专科 >3种,专病 >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 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 >l项 /3 年,市地级 >2项 /3年;科研成果省级≥ 1项,市地级≥ 2项 /年。全 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 3篇 /年。

12、 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 对本专业有代表 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 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 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 “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 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杜绝收受红包、回 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 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 与各级领导的关系, 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协调院内 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 , 逐项落实, 制定创建省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 定期向领导小组汇 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 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 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 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 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 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后, 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

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 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三、实施步骤 (一 2008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 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糖 尿病专科初具规模, 接近或达到周期目标。 心脑血管病专科按照 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 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年 度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 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 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 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 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 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 2009年

目标:糖尿病专科达到周期目标, 心脑血管病专科接近周期 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 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 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 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 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 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 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 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 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 2010 年 目标: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 社会效益明显。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 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 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骨病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白 银市中医院) 来我院教学、 查房、 指导手术, 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 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 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 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四、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 具体

成员如下: 组长:郭俊卫 副组长:宋学谦 成 员:周庆国 吕瑜斌 李明宏 刘彩民 张富兰 李玉惠 徐玉勋 李元鸿 马德平 李海海 杨明俊 高生垣 张宏亮 唐彦礼 白云翔 下设办公室,周庆国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 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第三篇:武胜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医院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74年8月,前身为中医进修学校,1979年7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武胜县中医进修校更名为武胜县中医院”为全民所有制,隶属县卫生局领导。1998年5月达到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2002年11月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是我县社会保险医疗、人寿保险医疗、交通事故抢救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三十年来,经历届校长、院长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耕耘,特别是在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修建了住院大楼、门诊综合大楼、洁净手术室,使医院面貌换然一新,诊疗环境得到了改善。目前占地22亩,建筑面积21675m2,业务用房13500m2,固定资产2500万元,在岗职工200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7名,主治医师52名,四川省名中医1名,广安市名中医2名,县名医名中医14人。

医院设有内、外、妇、儿、急诊、骨伤、针灸、理疗等15多个临床、医技科室。

医院先后发表论文论文170余篇,其中国家级50余篇,省级100余篇。先后取得了市、县科研成果十多项,《骨碎补汤治疗小儿生长性骨关节疼痛》获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肾综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OPA-K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分 1

别获二等奖,《再障生血汤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秘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分别获三等奖。

医院先后投入巨资,购进了日本岛津全身螺旋CT、500毫安遥控摇篮X光机、CR数字摄片机、C形臂X机、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乙肝DNA检测仪、红外乳腺诊断仪、三维电脑腰椎牵引床、麻醉机、呼吸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电视腹腔镜、等离子前列腺电切镜、膀胱镜、监护仪、综合抢救床、自动洗胃机、微量输液泵、电脑肛肠治疗仪、婴儿暧箱、蓝光治疗仪、中药煎药机等100多台件大中型诊断、治疗设备,使医院综合实力、竞争能力、诊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承担了全县80万人口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医疗、保健、急救任务。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三、重点专科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市或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市或县中医药的发展。

四、重点专科建设措施

(一)健全专科建设组织领导,纳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重点专科建设提供组织、制度、物质保障。

医院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明确针灸、推拿、骨伤、肛肠为中医特色重点专科,2008年6月成立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职责与措

施,下设办公室(医务科兼)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制定专科建设3年规划,分步实施,同时将专科建设纳入“十二五”医院发展规范,稳步、持续推进专科建设。

(二)科研方面:

要求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每个重点专科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在建重点专科建设期间内完成县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

(三)科室建设:

重点专科骨科,病床建设达20-50张,骨科执业医师达9-10人,每年引进本科生1人,同时计划引进研究生1人。护士达10人,每年引进护士1人,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科室内进行学术讲座达每年4次以上,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有门诊专科诊室和辅助检查室。

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病床建设达20-50张,骨科执业医师达10-12人,每年引进本科生1人,同时计划引进研究生1人。护士达15人,每年引进护士1-2人,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科室内进行学术讲座达每年4次以上,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有门诊专科诊室和辅助检查室。

(四)质量标准:

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针灸推拿科病人由现在的2万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门诊骨科病人由现在的1万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医院重点专科肛肠科病人由现在的8000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

2、住院中医治疗率>80%。

3、疾病诊断准确率>96%。

4、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

5、甲级病历率达90%。

6、处方合格率>98%。

7、收治急、重、疑难病所占比例>30%。

8、住院病人每年以30%递增。

(五)医疗质量: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按时按质完成病历书写,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相关制度。全面实现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带来服务。

2008年6月

第四篇: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2)37号)以及《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合管理目标的通知》(桂卫忠(2010)45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中医骨伤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以中医理论具体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骨伤科技术,药物和必要的现代诊断技术及骨伤科手术技术开展骨伤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合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健全合完善我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通过3年的建设,在专科基本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能力建设、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完善、质量优良的中医骨伤医疗保健

(一)基本条件建设

1、病区床位达到≥20张。

2、完善门诊,病房,手术室设置,各区域按标准标准配置设施及设备。

3、制定骨伤科专科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逐年总结、分析、优化

(二)人员队伍建设。

1、中医师占医生比例≥70%,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每年派一至二名医护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骨伤专科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骨伤科进修半年含(半年)以上

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4、落实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及中药使用率绩效考核制度。

(三)服务技术建设

1、初步具备与专科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技术能力,较熟练开展和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特色优势合中医药文化氛围逐步显现,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2、制定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每年总结分析优化。

3、完善骨伤科病种特别是重点病种的的诊治和随访工作

4、进一步提炼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李贵文的中医正骨理论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整理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的经验,探索中医骨伤科诊治的新理论

5、争取3年内发表相关论文1至2篇

6、每月第一周下午组织一次病历讨论并围绕讨论病历学习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做好相关记录

7、建立专科数据库,建立专科人力资源信息库。

(四)环境形象建设

门诊走廊、候诊区及住院部走廊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知识宣传,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和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五)设备配置建设

按重点专科配备标准配备医疗器械,维持高使用率,保证运转良好。

三.具体措施

1、学习动员部署。根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对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有关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目标。

2、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3、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以院长、副院长、项目科室主任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为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项目的统一领导,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完成项目任务提供保障。

领导下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和评价细则,负责全过程的项目宏观指导、督查、考核和评价。

4、建设项目建设台账,收集整理档案材料。领导下组办公室、项目实施科室、财务科等要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相应的记录本合台账、保存原始资料、建立项目数据档案。

5、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1)制定和完善中医药特色建设工作制度合奖励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个人,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全面落实到位。

(3)领导小组办公室合项目科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开展。

6、对照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要严格按照我院实施方案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和管理目标》有关要求,逐条逐项对落实工作内容、完成指标任务的情况,定期(每季度一次)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有效推进特色重点专科建设。

2010年9月17日

第五篇:上海特色中医专科建设方案

附件1 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建设方案

根据《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培养基层中医临床业务骨干,加强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我委将在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以下简称“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为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 建设目标

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特色,以学习研究和传承发扬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心,提高中青年中医骨干的理论与学术水平、培养一批基层中医临床技术人才为导向,在学习与继承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基础上,做实、做强中医临床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本市中医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一支医术精湛、特色明显,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

二、 建设任务

为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建设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工作室,学习、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辨证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诊疗优势,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展。

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形成

— 1 —

以中医辨证思想为内涵的诊疗新技术、专科新特色、疗效新优势,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树立科学的中医发展观,通过名老中医专家传、帮、带,培养一批能够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专业素养较高的基层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三、 建设周期

“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

四、 团队要求

(一) 工作室构成

1.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以及5-9名继承人组成。

2. 工作室负责人由名老中医专家推荐认可,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水平、较强的综合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可由老中医专家本人或继承人兼任。

3. 为扩大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影响力,推动各级医院之间中医工作交流与发展,工作室须培养2-3名非本单位编制的院外继承人,其中包括至少1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继承人。院外继承人由工作室依托单位组织遴选确定。

4. 工作室人员要形成较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二)工作室导师

1.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在岗在职或返聘人员,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累计满30年(时间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下同),并具备副高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 2 —

2.具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为本地区的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

3.身体健康,能够完成继承带教任务,能够坚持参加临床指导(每周二次以上门诊)。

4.已经建有或在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或上海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的名中医专家不在此项目范围。

(三)工作室继承人

1.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45周岁以下。

2.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坚持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疗效显著,医德医风受到赞誉。

3.有志于研究和继承导师的学术经验,与导师的专业方向基本一致。爱岗敬业、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在学习与实践中有较高悟性和钻研精神。

五、 申报及遴选

1.符合条件的老中医专家本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遴选后确定申报名单,填写《上海市基层名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书》,经依托单位、区县卫计委逐级审核同意后,统一报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

2.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对申报资料经过形式审核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正式确定“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

— 3 —

六、 建设经费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资助项目建设经费10万元/个。各项目依托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以不少于1:1的比例进行资金配套,及时投入、确保到位,专款专用。工作室建设经费重点用于培养继承人、开展带教指导活动、购买学习用品、带教经费等。

七、 组织管理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全面负责“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与督促指导工作。各建设项目所在区、县卫计委主管部门负责做好相应的协调与督促管理。

“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依托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组成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医院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建设标准》的各项要求,提供人力、财力、场地、设备等各方面的支持,及时落实项目建设匹配经费及各项保障措施,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每季度对工作室运行情况、继承人跟师情况、老中医专家开展带教指导情况等进行检查督导。要将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列为本单位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强管理和督导,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按期达到建设标准。

老中医专家负责临床经验传承、继承人培养及指导带教工作。工作室项目负责人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建设任务的落实和建设目标的实现,合理分配、统筹使用项目经费。

— 4 —

八、 考核验收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将定期对“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进行考核,检查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建设期满,由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建设标准》对项目进行考核验收。

— 5 —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