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
第一篇: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
2015教师全员培训作业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名称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基本信息
执教者 赵瑛琳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
录《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 第13课的内容。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它不仅结束教材分析
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且学生已经学过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学情分析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其在思维的独立性、客观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在认知学习上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应设法突破这一难点。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
知识与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能力目标 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
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对于后学生
过程与主要采用启发、讲解、探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目标 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
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情感态
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度与价值观目标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得出“时事造英雄”的结论。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备条件,否则教学重难点
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
《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
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难点
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教学策略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走出以往传授知识的单一模式,能与 设计说明
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
观看图片,加展示图片《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发学生的学习兴
深对本课的探索(2分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趣,引出本节课教
欲。 钟) 学内容
小组讨论:观察教材的“巴士底狱”和具有讽学生回顾英、美
培养学生学
资产阶级革命的刺意味的“漫画图”提出两个问题:
会观察,在观察
原因,比较得出新授一
的基础上有针对
1、“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法、美资产
性的提出问题的11分钟 阶级革命爆发的
能力和比较分析
2、“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共同原因。明确
的能力。 士底狱? “巴黎人民为什
么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
结合“史图”第一板块:“我是小小史学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一家”。结合史图和精选《人权宣言》营造出活跃的课分钟快速记忆中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堂氛围,以相互《人权宣言》的 出问题:
1、内容
2、影响交流的形式激发内容)并开展“比
出思想的火花。新授二
在这个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比看,谁的研究
再与学生一起总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成果最优秀”的13分钟 结史料分析的基
活动。
本方法,达到授第二板块:“图说历史”展示
之以渔的目的。“处死路易十六和共和国成立” 认真阅读辅
让学生图文结合
栏内容,进一步图,充分利用教材特色——插进行小组合作学的讲述共和国诞图和辅栏,提出问题:对“雅各宾习,突破对“雅生等基础知识,派” 各宾派”的评价。培养分析能力
从而进一步理解的评价。 法国大革命对世
界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一步,序曲:梳理知识,把握基础,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让学生通过(采用了“知识马赛克”的图表教小组合作等方式获
学法)。取相关知识,发展第二步,主旋律:解析知识,,
课标倡导的学生主 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辅以图片动笔填图
动学习,并在多样《法典》和播放视频《奥斯特里茨
化、开放式的学习
观看图片和战役》并提供了三个中心议题:
1、
环境中,培养实事
视频,分组探究新授三 雾月政变
2、拿破仑的对内措施
3、
求是的精神和探索 问题,回答问题。对外战争。
历史问题的能力,13分钟
观看图片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第三步,高潮:教师点拨,突
践能力的教学理破难点,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深印象做出两重
念。 强调历史图片(地域扩张图) 性评价。
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不能脱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评价。
学以致用 3分钟 以本课对历史人物“拿破仑”的双重性评价为例。
激发兴趣 全面评价
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 各种能力。实现新
强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课堂小结 2分钟在完成参观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师生共结)
活动与探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
17、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请你想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布置作业
选做题:
1分钟
1、收集关于拿破仑生平的相关图文资料,辩证评价拿破仑。
2、做第十三课的课时训练。
预习作业
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收集相关资料。做好辩论会各项准备
13、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大革命开始:1789年7月14日 文献:颁布《人权宣言》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
板书设计
路易十六命丧断头台
革命高潮: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革命影响:摧毁封建统治、传播自由民主思想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
文献:《法典》
远征俄罗斯失力:1812年 帝国灭亡:1814年
1.对本课的教学基本满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比较明显,当堂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到位。
2.最满意的地方是对于拿破仑的评价学生比较积极地进行的发言,都有很大的主见,也能做到论从史出。
3.学生的学习基本达到我所期望的水平。不过有的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还不行,需要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 4.课堂的突发事件就是有的学生的观点太偏激,我基本不做评论,以后再找机会和他单独探讨。
5.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来看学生的学习主要存在一些问题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对欧洲的历史了解很少,理解起来确实比较费劲。尤其是做为新授课,理解是比较难的,随着世界历史的学习,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
6.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历史背景方面多讲解一些,与美国革命的关系方面也多讲一些。
7.听课的老师认为我讲的内容太多了,学生理解太困难。我可以再以后把这节课分成两课时,多准备一些文字材料,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二篇:2014年八年级 历史寒假作业第15单元
第十五单元(九上20-23课)第一讲2013.2.3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 世纪年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取代,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有: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促进了石油、电力的开发和利用。
3.国的发明,为世界带来光明。他正式注册的发明达到1300种之多,被誉为“”。
4. 19世纪80年代,国人1885年,试制成功,此后经不断改进,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工具。的大量使用,增强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5. 国的工具。
6. 影响:
1、促进了社会,改变了社会方式,加强了人与人的交流
2、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3、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 背景:帝国主义阶段;为重新分割,争夺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备活动。2. 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法国、俄国组成了。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前加入了同盟国集团,战争爆发后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
4. 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此事为借口,挑起战争。年,向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
6. 年的战役,造成双方共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7.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参加协约国,年,德国投降,大战历时四年多。以同盟国的而告终。
8. 影响: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多万人,死亡超过了万。第一讲2013.2.4
三、启蒙运动和近代科学
1. 启蒙思想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和;批判的黑暗和腐朽。
2. 孟德斯鸠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美国政治模式的理论基础);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提倡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
3. 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政治上建贵族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启蒙思想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
4. 国科学家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在数学上的贡献是;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其中,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5. 1859年,生物学家《》。提出了“”思想。
6. 影响: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论和论;轰动了欧洲和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统治的根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7.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出生于,晚年受纳粹迫害移民美国。他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推动了整个学理论的革命,为的发明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1. 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和《》。这些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的基本。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 2. 美术名家:,,表达出作者对的无比 3. 音乐家:,《1804年,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作品。标志着他在上的。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4.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斯特劳斯,代表作《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四、世界的文化杰作
第三篇:2014年八年级 历史寒假作业第17单元
第十七单元(九下8-13课)2013.2.6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战后的繁荣:(1)时间:
(2)原因:、、
2、危机和经济调整:
(1)危机:时间原因引发
后果
(2)复苏:时间:结果(3)调整:时间:结果
3、新经济时代:
(1)时间(2)原因(3)特征、(4)结果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欧洲共同体:(1)背景:(2)成立:(3)意义:
2、欧洲联盟:(1)时间:2)措施:、 、 (3)意义:
3、日本的崛起:
(1)原因:、、、(2)后续发展:、(3)影响:、、
三、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2)内容(3)评价
2、戈尔马侨夫改革:(1)经济 (2)政治、
3、苏联解体:(1)背景: (2)过程:;(3)解体时间:
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匈牙利改革:(1)背景 (2)措施:政治
经济、
2、东欧剧变:(1)背景(2)时间:(3)实质:
(4)结果:、、
五、亚非拉的奋起
1、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度独立:时间概况(2)民族振兴:、
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四五十年代:最先在展开
概况:①1952年②1956年
(2)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出现高潮:①②1960年(3)七八十年代:
(4)90年代:1990年3月,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最终崩溃。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2)1999年底
六、动荡的中东地区:
1、战火频频的中东:(1)背景:①一战后②二战后③1948年(2)战争:
2、矛盾复杂的原因:
(1)(2)(3)(4)(5)(6)
3、中东问题的关键:
4、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第四篇:2014年八年级 历史寒假作业第02单元
第二单元 (七上10-20课) 第一讲2013.1.21
1第一个 定都。
2、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措施: ⑴政治:创立了一套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中央设,分管;在地方推行,分天下为郡,郡下设县。 ⑵经济:统一,全国统一使用;统一。
⑶文化:统一,把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 ⑷思想: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的建议,。
⑸军事:派大将反击匈奴,夺取,并修筑西起,东到的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沟通了和。
3、秦朝疆域广大,东至,北到,南达
4、秦朝暴政表现:(1)(每年服役的近300万人)(2)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一上缴) (3)残酷(4)更加残暴
5、、 发起农民起义,建立政权,陈胜为王。后由于秦军太强大起义失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 6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取得(成语)
7、秦灭时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
8、年,建立汉朝,定都 (成语:“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9、文帝和景帝时期,轻徭薄赋,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史称“。
10、为巩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以下措施:
⑴政治:接受的建议,颁布,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⑵经济:将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⑶思想:接受的“”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⑷文化:大兴儒学教育,在设立(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 ⑸军事:年,、大破匈奴,取得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11、影响:在位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进入时期。
12、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25年,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称帝,定都,史称东汉。刘秀就是。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13、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在令王景治理黄河。
14、东汉南阳太守发明,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15、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取和,后大破匈奴,汉元帝时出嫁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友好。
16、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以西,即今天西域 17,汉武帝派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西域许多国家。
18
19、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商人经常把中国的特产和丝织品,从通过今,运往,再转运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开辟出著名的丝绸之路,也称南方丝绸之路。
第一讲2013.1.22
20、末年,各地军阀长期混战。北方实力较强大的有占据河南的和占据河北的。年,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联军在长江沿岸和曹军对峙,指挥联军火烧,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1、废汉献帝,称帝,国号,定都东汉结束。年,称帝,国号汉,史称。年,称王,国号,后定都。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2、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兴建兴旺;吴国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今台湾地区)。
23、266年,司马懿的孙子晋朝,都城,史称“”。年,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从东汉末年,、、、、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317年), 南方重建晋朝,史称“,都城在
2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383年,苻坚南下欲灭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后,前秦灭亡,北方重新陷入战乱。(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25、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东晋结束。此后,南方经历了个王朝,总称为“”。
26、从三国开始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是:①有优越的②大量的提供了和;③江南地区的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
27、4世纪后期,鲜卑族的一支建立了,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分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后来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
28、魏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迁都到了,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⑥学习汉族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五篇: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一单元 第5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到陶,以经商致富,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战国时期自由商人大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工商食官政策被打破 ③官府的支持与扶植 A.①②③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③。 答案:B 2.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通宵达旦的夜市
解析:东汉时的市是由政府严格管理的贸易场所。B、C、D三项则是宋代以后出现的。 答案:A 3.“朝奉”本为官员,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解析:中国古代具有重农抑商、歧视商人的观念。从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看,这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商人仍然受到朝廷的歧视和压制。
答案:B 4.“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不能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 A.商人众多
B.商业繁荣
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C.农村破败,土地荒芜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唐代商业发展的状况。与农村经济破败无关。 答案:C 5.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诸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路程要览》《天下路程》一类的书籍。这类书籍大量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局势的稳定
C.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业的发展 D.交通运输的发展
解析:这类书籍的名称反映出其主要内容是“商程”和“路程”,很明显这些内容是商业发展而导致的。
答案:B 6.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 A.机器工业
C.农业
B.官营手工业 D.商业
解析:材料体现的中心含义是“重本抑末”,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因此这里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答案:C 7.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发财做官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晋商文化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解析:商人把钱用来买田臵地,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答案:C 8.《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解析: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可知对商业的压制和对农业的重视,其他三个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 000万两白银,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由材料可知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第(2)问,由“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可知出现了行会,由“飞钱”“纸币”“会票”“票号”和“钱庄”的钱票等可知出现异地汇兑的业务;第(3)问,由材料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并未能抑制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商人;第(4)问,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 (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4)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