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第一篇: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常见100种文章写作方法1、第一人称叙事法【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

第一篇: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

常见100种文章写作方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24、说明法

【特点】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

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

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

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51、拟人法

【特点】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2、动物自述法

【特点】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53、议论抒情法

【特点】

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

【特点】

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

【特点】

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6、随时变化法

【特点】

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57、日内变化法

【特点】

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58、定点换景法

【特点】

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59、定景换点法

【特点】

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60、移步换景法

【特点】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6

1、围绕中心法

【特点】

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6

2、分类描写法

【特点】

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6

3、听看想法

【特点】

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

6

4、描写议论法

【特点】

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

6

5、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6

6、通篇拟人法

【特点】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6

7、比较异同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6

8、景物幻化法

【特点】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6

9、借景抒情法

【特点】

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70、方位介绍法

【特点】

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7

1、参观介绍法

【特点】

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7

2、画面组合法

【特点】

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7

3、分类介绍法

【特点】

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7

4、触景生情法

【特点】

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7

5、粗笔勾勒法

【特点】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7

6、工笔细描法

【特点】

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

7、画龙点睛法

【特点】

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

8、人物特写法

【特点】

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

9、动态速写法

【特点】

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

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

1、展开想象法

【特点】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

2、比较描写法

【特点】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

3、人物漫画法

【特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

4、自我介绍法

【特点】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

5、结合时代法

【特点】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

6、步步深入法

【特点】

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

7、连续动作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

8、交替叙述法

【特点】

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

9、概括描写法

【特点】

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

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9

1、动作分解法

【特点】

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

2、独白法

【特点】

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

3、对话法

【特点】

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

4、直接描写法

【特点】

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

5、回忆想象法

【特点】

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

6、梦境幻觉法

【特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

8、一事写人法

【特点】

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

9、几事写人法

【特点】

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100、对比写人法

【特点】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细节表现法

【特点】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第二篇:100种文章写作方法及特点归纳

100种文章写作方法及特点归纳:给不会写作文的孩子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 .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24、说明法

【特点】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1、赞美颂扬法 【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42、静态素描法

【特点】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43、总分结合法

【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4、特征举例法

【特点】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51、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2、动物自述法

【特点】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53、议论抒情法

【特点】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

【特点】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

【特点】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6、随时变化法

【特点】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采用随时变化法描写景物,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景物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这样能反映景物变化的时间进程感。其次要把景物在各个时间里自身特征的变化描写具体,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场景物变化的小电影。

57、日内变化法

【特点】同一景物在一天内不同的时刻,景色是不一样的。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我们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并做到各有侧重,避免画面相似。采用日内变化法描写景物,不能只改变景物的地点,但是侧重点可以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同中有异。

58、定点换景法

【特点】运用定点换景法描写景物,首先在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表现同一事物时,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其次描写时要注意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即使不用文字作专门说明,也应该让读者能从描写中领会到作者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方位。此外,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到右或从右至左等等。这样可以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有立体感,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

59、定景换点法

【特点】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60、移步换景法

【特点】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61、围绕中心法

【特点】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62、分类描写法 【特点】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63、听看想法

【特点】听看想法一般用于对刮风、下雨、打雷、下雪等气象变化的描写。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围绕同一景物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文章的笔墨既集中,又有变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采用听看想法描写景物,要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到和看到的交代清楚。在写看到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等。

64、描写议论法

【特点】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最主要的是把描写和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描写景物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把有关景物写具体。议论时要针对描写得最具体的景物进行议论。采用描写议论法写景同样要注意把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同样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具体的景物。

65、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66、通篇拟人法

【特点】)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67、比较异同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68、景物幻化法

【特点】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69、借景抒情法

【特点】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70、方位介绍法

【特点】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71、参观介绍法

【特点】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72、画面组合法

【特点】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73、分类介绍法

【特点】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74、触景生情法以

【特点】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75、粗笔勾勒法

【特点】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76、工笔细描法网

【特点】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77、画龙点睛法

【特点】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78、人物特写法

【特点】特写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人物特写法就是围绕人物的最显著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采用人物特写法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先抓住人物的最突出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个特点,把有关部分写具体。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79、动态速写法

【特点】速写是绘画的一种方法,即一边观察,一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勾画出来。动态速写法就是把人物动作过程中神态和表情的最主要的特点写下来。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求抓住人物动作过程中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一个镜头进行描述,好像是作者用照相机拍下的一张彩色照片。采用动态速写法描写人物肖像时,既要用简笔勾勒出人物神态和表情的特点,还要适当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80、动静结合法

【特点】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肖像既要写出人物静态时的身材、衣着、外貌,又要写出人物动态时的神情、姿态和气态。采用动静结合法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和动态,做到静态特点和动态特点的统一。描写人物动态时,要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来写。描写人物静态,可以从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等方面选择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来写。

81、展开想象法

【特点】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82、比较描写法

【特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83、人物漫画法

【特点】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84、自我介绍法资讯站

【特点】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85、结合时代法

【特点】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86、步步深入法

【特点】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87、连续动作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88、交替叙述法

【特点】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89、概括描写法

【特点】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法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90、天女散花法

【特点】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91、动作分解法

【特点】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2、独白法

【特点】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

3、对话法

【特点】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4、直接描写法

【特点】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5、回忆想象法

【特点】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6、梦境幻觉法

【特点】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7、一事写人法

【特点】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8、几事写人法

【特点】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99、对比写人法 【特点】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100、细节表现法

【特点】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第三篇:儿童常见20种心理问题3-6岁

3-6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对于3-6岁的孩子,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而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以及人格形成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儿童期奠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的忽视和社会宣传的缺乏,大家对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自闭症、多动症等儿童期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儿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轨迹,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健预防以及矫正工作,我们特意录制了本片。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 咬指甲 【案例】

洋洋(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胆小、怕孤独、不合群,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得紧张。上课、睡觉时,经常将手指放在口中,入神地咬指甲。从周岁起,他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来由于大人阻止,虽不再吃衣角、被角,但产生了吮吸手指的行为。洋洋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1岁半后由外婆抚养。父母在外打工,每周到外婆家去看望他一次。长大一些后,跟父母同住,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

1/41

【行为表现】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形成原因】

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专家支招】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矫正方法具体步骤为: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

2/41

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2吮吸手指 【行为表现】

在婴幼儿时期,吮吸手指是一种很常见的不良行为,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大大减少,但是有一部分儿童在饥饿、寂寞无聊、焦虑不安、疼痛或身体不大舒服的时候,仍然会吮吸手指。如果偶然发现这种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这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会固定下来。但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依然吮吸手指玩乐,说明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移形成顽固性的习惯。 【形成原因】

导致儿童长期经常吮手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注,特别是母爱。

(2)缺少同龄伙伴。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家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但感到

3/41

孤独、寂寞、乏味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指,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3)适应困难。当孩子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

(4)模仿。有的儿童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模仿学来的。 (5)教育不及时。当孩子从吮吸手指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吸手指,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孩子养成习惯性行为。

(6)其他原因 。如在饥饿、身体有疼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时,吮吸手指可以转移分散对饥饿、身体疼痛和不舒服的注意力。若这种饥饿、疾病等不良情景经常出现,则可能使这类动作变成习惯性动作。 【专家支招】

(1)尽量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安详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2)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借此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的手不空闲。

(3)厌恶疗法。可在孩子经常吮、咬的手指上放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或缠上些胶布,使之在吮、咬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4)负性活动练习。规定患儿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咬手指,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习惯。

(5)正确的教育与强化 。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

4/41

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 3屏气发作 【案例】

欣欣,男,1周岁,晚上洗好澡躺床上,爸爸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好象很不开心,“嗯哼嗯哼”地叫,妈妈从他身边经过,没理他就走开了,这下他大哭了起来,嘴巴张着不出声的那种,好几秒钟过去了,还没有哭出声,妈妈从卫生间跑出来,爸爸拉着他的小手拉他坐起来,接着抱起来举高,欣欣还是那个样子,嘴巴张着没有声音。爸爸把欣欣放下来,横抱竖抱,还是一样,发现宝宝的嘴唇越来越黑,脸色越来越大青,妈妈摸小脚,小脚勾起来,僵硬,吓死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高喊“欣欣欣欣欣欣欣欣”,几分钟之后,欣欣终于有微弱的声音哭出来了 ,两只眼睛盯着妈妈看,妈妈看得心痛死了。过了好几秒钟欣欣才放声大哭,妈妈这才放心了。 【行为表现】

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以情感因素诱发的发作性呼吸暂停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症最多见于2-3岁小儿。6个月以前和6岁以后发作者少见。屏气发作时,由于屏气导致高碳酸血症和脑缺氧,而且哭泣时脑血管收缩和继发性呼吸道痉挛,使心跳减慢引起血流量减少,最后出现昏厥及抽搐,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5/41

【形成原因】

屏气发作是由于宝宝受到情绪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疼痛等物理因素的刺激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专家支招】

在孩子屏气发作时,父母首先要学会急救方法:万一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必惊慌失措,最好将孩子平放在床上,解开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吹宝宝得脸部,以减少脑缺氧;拍打足心或后背;用手指掐按孩子的人中(鼻孔和上嘴唇之间正中)、印堂(两眉只见正中)、合谷(两手掌虎口处)等穴位,使其尽快恢复;亦可按压胸部,可迅速改善缺氧,帮助恢复呼吸。切忌将孩子紧紧搂抱强屈成团,特别是不要搂住孩子的脖子,以免造成窒息的严重后果。

防止孩子出现屏气发作关键是清除引起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协调家庭关系。创造宽松环境。对孩子既不要溺爱。也不能过于训斥。对其缺点要耐心教育。尽量避免给孩子造成情绪上或者身体上的强烈刺激。另外近期有研究发现孩子的屏气发作可能与缺铁有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最好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缺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4口吃 【案例】

朱×,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专文化程度。据母亲介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小就较晚,1岁半以后才开始说话,2岁以后才会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便有口吃现象,但不严重,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上

6/41

学之后口吃现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时与同学交谈,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遇到集体讨论发言的情况,说上几个字便卡壳,急得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有时还直流口水。不过,在朗读课文或唱歌时并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较内向,用他母亲的话说,“腼腆得像个姑娘,还有个小性子,为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 【行为表现】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口吃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其发生率成人为1%左右,青少年儿童为3%一5%,男女比例为3—5:1。典型的口吃多发生于学龄前3~5岁时,少数人发生于学龄后期。国内有报道称:577例口吃者中发生于3—7岁时的占57.4%,扩大年龄范围至2—10岁时达到80.1%。在儿童期发生的口吃,约占80%不经治疗可逐渐消失,国外许多语言病理学家称之为发育性语言不流畅。 【形成原因】

目前,对于口吃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1)家族遗传影响

通常,口吃患者家族中的口吃发生率较高,大约达65%左右,因此认为与遗传有关。

(2)模仿他人形成

很多口吃的孩子,都是因模仿他人口吃而形成的。口吃的感染性很强,由于儿童的语 言机能还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有口吃人的影响,如经常与有口吃

7/41

的人接触,模仿有口吃的人的讲话,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口吃。

(3)突然精神刺激

如父母争吵、家庭不和、环境突变、突然强烈的惊恐刺激等,都会使孩子感到很紧张。如果父母未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孩子的紧张心理,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口吃。

(4)父母要求过急

在孩子学习说话的阶段,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时,父母急于做过多矫正,以致于孩子一句话还没说完时,就经常打断说话,进行纠正。结果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一说话就会紧张,担心说错话。就可能出现口吃。

(5)强行纠正左利习惯

父母或老师强迫孩子左利习惯时,也会使部分孩子产生口吃。我们知道,人们习惯于把控制说话能力的半球称为优势半球。习惯于用右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左侧;习惯于用左手的人(左撇子),优势半球在右侧。如果父母强迫左利的孩子改用右手拿筷子吃饭,幼儿园老师强迫左撇子孩子改用右手拿剪刀做手工,都可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导致口吃发生。 【专家支招】

(1)消除说话时引起情绪紧张的因素

要努力创设平和、协调的气氛,帮助孩子减少紧张感。老师、家长与孩子对话时,对孩子的口吃行为不要特别加以关注,而是顺其自然。不要因孩子结巴,自己先焦虑,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紧张,从而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成人要冷静,让孩子保持宽松的心理环境,没有压力,这样才能消除紧张情绪。

(2)尊重孩子,给以信心

8/41

不要说孩子是“小结巴”,应该避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学孩子结巴的样子,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议论孩子的结巴问题。应该鼓励孩子,告诉他,结巴是可以纠正的,但是需要他自己的信心和毅力,只要努力,是能纠正的。当孩子一时说话不清时,千万不要责怪。对其他孩子的嘲笑,应给予批评、制止。要鼓励孩子慢慢说,有进步就给予肯定: “你进步了,继续努力!”鼓励他: “老师说得好,你也一定说得好。老师能做到,你也一定能做到,相信你会比老师做得更好。”这样来使他树立信心。

(3)正确的矫正方法

成人要有耐心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和颜悦色地、语速缓慢地用简单的语言与孩子交谈刚才的话题,让孩子在与成人简单的对话中作出简单的回答。让孩子把要说的事情慢慢地说清楚,可逐渐消除其说话时的紧张和焦虑。但在矫正口吃时,不要让孩子感觉太累。

(4)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语言训练

1.正确示范。老师念出正确的发音,让孩子看着老师的嘴形,逐句逐字模仿(先一字一字,后一句一句)。对孩子的模仿要多鼓励,少责怪。

2.训练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要求他速度要慢,声音要轻,先把要说的话想好,然后慢慢地、轻轻地说出来。

3.让孩子分散注意力。教孩子在说话时用可做些呼吸和发声练习,或做手势和头部运动,来分散害怕口吃的注意力。可以用游戏来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来分散对口吃的注意力。

4.让孩子多朗读儿歌、歌曲和背诵故事。可以找一些生动有趣的儿歌、小故事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可让他反复练习。但不要强调质量,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多让孩子唱歌,注意调整说话节奏。

9/41

5.训练要由易到难。可以先让孩子多与熟人说话,对话的人少一些;再逐步引导孩子与陌生人对话,对话的人多一些。教师先单独向他提些问题,当他能顺利回答后,再进行交流。

(5)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多鼓励孩子

培养良好的讲话习惯。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5言语发育延迟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发生率暂不详。后果:语言能力缺失,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健康。 【形成原因】

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交往障碍(自闭症、自闭倾向等);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当的语言环境;发音器官形态、运动异常;脑发育不全及脑损伤等。 【专家支招】

(1)游戏疗法

(2)言语符号词汇的扩大 (3)词句训练

10/41

(4)语法训练 (5)表达训练 (6)文字训练 (7)交流训练

交流训练必须逐渐从成人之间交流过渡到儿童之间交流中去,扩大交流对象,为进一步适应和参加集体生活作准备。另外,在与儿童之间交流过程中,对其语言发育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言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最终是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得以实现的。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语言学习也有不同的要求,大部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在学习语言时还表现出许多幼儿的特征,所以家长要考虑适应他们的训练方法和调整相应的语言环境。

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是儿童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与儿童的生活环境的分不开的,如果脱离了后天的语言环境,儿童学习语言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无法掌握语言。另外儿童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还与他们的性格、智力、爱好、兴趣有关,有些环境对某一类儿童可能适合,而对另一类儿童可能就不太适合,所以语言环境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哪些不适合于儿童学习语言的不良环境,使之适应于儿童,从而改善儿童的语言学习状况。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儿童语言训练的环境:

(1)改善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给儿童创造一个和谐、温暖、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

(2)培养儿童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兴趣和良好的交往态度。 (3)改善对儿童的教育方法。

11/41

(4)帮助儿童改善交往态度和社会关系。

(5)改善和帮助儿童克服不良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 6选择性缄默症 【案例】

小红在幼儿园上大班,在班上一天不说一句话,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独自玩些小玩具。当别的小朋友想跟她一起玩时,它不愿意,只是摇头摆手,也不说话。但根据家长反映,该幼儿在家里和熟悉的亲友面前有说有笑,言语自如,跟在幼儿园简直就是两个样。家长曾带其到医院进行智力测试,并无发现异常。家长为此困惑不解。 【行为表现】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少见疾病,1994年美国心理学会推测的临床选择性缄默症患儿不足儿童总数的1%,Kopp、Kamulainen、Bergman等对选择性缄默症做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率在0。2%到2。0%之间,绝大多数患儿持续一年以上,一些研究显示女孩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稍多于男孩,比例为2:1。我国文献中只有零星的个案报道或在综述文献中提到,尚无流行病学研究。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选择性缄默症虽比较少见,患儿绝对数也很大。

12/41

【形成原因】

SM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有一下几点原因: 心理障碍

早期的SM个案研究将问题归咎于家庭因素或难以解决的内心冲突,如父母过渡保护,最近研究认为SM和忧虑症的密切相关。有专家甚至认为SM就是忧虑症的一种类型,SM应该被称为儿童社会恐怖症,SM患儿和成人社会恐怖症患者有很多共同特点。SM和忧虑症相关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抗焦虑药物对治疗SM有效。

行为障碍

行为学家认为SM是一系列被加强的消极的学习模式所造成的行为问题,是一种“以拒绝说话作为巧妙应对外界环境的惯常反应”。也就是说,缄默状态是患儿处理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表现。行为专家认为患儿的沉默行为是功能性的,主张不良的外界环境是这种状态持续存在的维持因素。因而患儿的这种缄默状态是一种适应行为,而不是病态行为。

智力发育障碍

Kristensen等认为SM和智力发育障碍有关,与妊娠或分娩疾患相关,常合并咀嚼吞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及睡眠障碍。焦虑症状可能为认知困难引起,比如,工作记忆障碍容易导致焦虑症状。在完成超过认知能力的认知任务时,患儿个体工作记忆可利用的资源匮乏,焦虑随之加重,于是采取妥协方式(消极的,不说话)完成任务。然而SM患儿通常不存在认知能力低下,Katharina等的研究显示SM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认知功能没有明显的差异。

言语或语言障碍

有研究发现SM患儿存在言语或语言障碍,Kolvin和Fundudis[研究证实

13/41

SM患儿开始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而且SM患儿组50%的患儿言语不成熟,而对照组只有9%。Wilkins 研究了24例SM患儿,尽管评估时只有8%的患儿有言语问题,但有25%的患儿是有言语延迟现象,21%的患儿言语不清晰。在欧洲,对100例SM患儿的大规模研究中,至少38%患儿存在言语或语言表达障碍。移民儿童中SM发生率高,也印证了语言障碍与SM有关。频繁搬家或转换学校,可以诱发SM,因此SM不应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 【专家支招】

心理治疗

是最早应用于SM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广泛应用于SM的治疗。心理学家认为SM是一种心理疾患,是社会恐怖症的一种表现类型,躯体或精神创伤是SM的根源,主张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以缓解患儿的内心冲突为主要目的,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方法有心理暗示、心理辅导、精神分析法、认知治疗等。心理医师从个案研究及经验,认为心理治疗是有效的,但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时间过程,个案研究无法摆脱SM自然康复因素干扰,不能证实心理治疗是否真的有效。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SM是一种行为障碍,常发生于有社会焦虑症、非常害羞的孩子,因此需纠正行为方式。研究证实行为治疗有显著疗效,新研究显示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儿调节情绪,克服急躁和焦虑,纠正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常用的方法有正性强化法、负性强化法、脱敏法、录像自我模型法等。

家庭治疗

14/41

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游戏。家庭教育目的是改善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加强家长对SM的认识,给患儿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改善家庭关系,减少粗暴的呵斥,增加善意的鼓励,如患儿主动与客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时给以适度的鼓励,不强迫患儿说话;家庭游戏,邀请患儿的朋友、同学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不鼓励患儿使用其他的方式交流,但不能反对,以增加患儿的焦虑,诱导鼓励患儿交谈。来客由熟悉到陌生,由少到多,最终,患儿在学校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学校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参与和支持

给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鼓励患儿讲话,不取笑其言语障碍,不恐吓捉弄等。在学校组成以老师和部分同学为主的帮助小组,告诉他们配合医师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患儿情况及治疗特点,多与患儿交流,不强求患儿言语应答,鼓励患儿各种形式的回应。课堂上:最初鼓励患儿参与集体回答,回答人数逐渐减少;鼓励患儿单独和老师交流,提前准备要回答问题,然后小范围内由患儿单独回答,老师或同学们用言语诱导、提示、配合患儿回答问题,逐渐将范围扩大。

药物治疗

在过去十几年中,对抗抑郁药物治疗SM进行研究,认为药物治疗有效。Golwyn等认为单受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对治疗社会恐怖症有效,其抑制突触间隙多巴胺降解作用可以促进中枢的兴奋性,提高社交机能,适用于SM治疗,于是使用苯异肼治疗了4例SM,其中一例患儿是在使用氟西汀治疗无效后改用,疗效显著。SSRI类药物个案及小病例组治疗SM是有效的。Black等设计了一个小病例组,双盲对照研究,病例数为6例,使用氟西汀治疗,病情评估结果,

15/41

患儿父母的评测结果氟西汀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是专业医生和老师的评测结果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Dummit等报道了SSRI类药物氟西汀治疗21例SM患儿研究,没有进行对照,经过9个星期治疗,其中16例患儿焦虑减轻,症状得到改善,患儿公共场合说话逐渐增多,改善程度同年龄成反比,疗效优于心理或行为治疗。一般不把药物治疗作为首先的治疗方法,但是如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药物治疗可以加入到治疗方案中来。

综合治疗

由于SM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疗效,因此目前SM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学校社会支持和可能的精神药物治疗。 7抽动症 【案例】

嘉嘉,女,6岁,因“不自主眨眼近1年。嘉嘉出生情况正常,出生后人工喂养。孩子小时候除较缠人外,较容易抚养,生长发育与同龄的孩子没有明显的区别。适龄入园,各方面表现良好,与老师、同伴关系较好,是一个较有主见的孩子。约一年前,孩子无明显的原因出现不自主眨眼,在家长提示批评下,孩子眨眼现象可以控制一会,当家长离开时眨眼又增多,情绪紧张时眨眼更频繁。开始时家长认为孩子眨眼只是学别人扮怪相,对其没有什么影响,一直没有带孩子到医院诊治。2个星期前嘉嘉与几个表兄妹玩耍时发生争执、打架,被父亲责骂。约10天前,孩子出现躯干、四肢不自主抽动,每次持续2分钟左右,抽动时孩子意识清晰,面色无发绀,无口吐白沫,睡眠时无抽动。曾到几家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经补液等治疗后,抽动症状无减轻。

16/41

【行为表现】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形成原因】

习惯性抽动的病因较多。有的起始时,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的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虽已失去合理性,可是由于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灶,因而可反复出现抽动动作。此外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心理刺激和躯体性疾病,也可以诱发本病。常见的心理刺激因素有:(1)受惊吓,如突然受到狗的袭击,过马路时几乎被车压伤等;(2)慢性焦虑不快,如父母不和,父母长期生病,母亲又生了孩子,分散了对患儿的宠爱等。常见的躯体因素有: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及其他急性病症。 【专家支招】

心理转移注

临床观察发现,抽动障碍的症状在紧张着急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些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日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17/41

认知支持疗法

儿童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自卑,他们不愿出头露面,社交退缩。越紧张自卑,症状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越紧张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份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尤立u雪上加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通过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油动症状的表现就象躯体感冒发烧一样足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事实证明这是促进疾病康复。避免对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影响的有效方法。 8入睡困难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形成原因】

首先,儿童失眠可能是外部和自身环境所造成的。精神健康网专家提示,儿童如果在成长期遭遇外部环境刺激,如学校、家庭、社会暴力等,或出现自身适应不良情况,如健康、生活习惯的改变、心理因素等,很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的困扰。

另外,有些孩子入睡困难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睡眠的条件。如:室内灯光太亮、大人在屋内大声说话、睡眠环境不够舒适等。

18/41

【专家支招】

对于3-6岁的孩子,入睡困难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于精力无处发泄。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精力旺盛,常在宽敞的场所跑跳追逐发泄他们的充沛的精力,然而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碰伤便将孩子关在家里,限制他们的活动量,使得室外活动的时间减少。这会导致他们充沛的精力无处发泄,因此晚上上床后孩子便迟迟不肯入睡。

此外特别需要家长留意的是,有的孩子入睡困难是属于病理性失眠,是一种疾病症状。这种情况在中医中称为“不寐”,轻者入睡困难、睡着后易醒,重者彻底不眠,主要性质有虚、实、标、本之分,在儿科纳为“心悸”、“夜啼”等症,是需要及时治疗才可缓解的。 9夜惊 【案例】

宝彤,女,4岁,足月顺产出生,既往生长发育正常,口齿伶俐,深得爷爷奶奶、父母的宠爱。大人们凡事一般都顺着孩子。上周孩子闹脾气,不听大人劝告,父亲怕孩子被宠坏,百般无奈下打了宝彤一顿,还把孩子关在黑黑的厕所里面。此后,宝彤每晚在入睡1~2个小时左右,总是突然尖声哭叫,紧抱大人不放,表情恐惧,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任凭家人怎样安慰、抚拍,均无效,叫名字也无反应,每次要闹十来分钟,后又安然入睡,第二天毫无记忆。 【行为表现】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

19/41

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约见于3%的儿童中,男略多于女,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青春期以后少见。 【形成原因】

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孩子在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情感不稳定。认知能力局限。白天遇到可怕的情景。如听到雷鸣声。看到火光。交通事故。入睡前看惊险的电视或听恐怖故事等。均可引起夜惊。二是由于小儿体内钙。维生素B

1、B6等物质缺乏,亦可引起夜惊。这是婴儿时期引起夜惊的主要原因。 【专家支招】

(1)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2)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

20/41

惊的好方法。

(3)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10睡行症 【案例】

在马萨诸塞州里维尔市,一个小男孩在睡梦中离开可自己的家,五个小时之后,他醒来时却躺在陌生的客厅里的一张沙发上。他对自己如何来到这里却一无所知。在爱阿华大学,有一个大学生,其奇怪习性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半夜起床,走出去,沿着爱阿华河走四分之三英里,还经常在河里游泳一次,然后回宿舍上床睡觉。 【行为表现】

又称梦游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睡行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睡行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睡行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梦游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梦游症发生率高,这说明梦游症有一定遗传性。

21/41

【形成原因】

心理社会因素

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睡眠过深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支招】

梦游是精神压抑造成的,所以要根治梦游症状必须要做的是解除内心深处的压抑。事实上,梦游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颇高,这些梦游往往是想念亲人所致。家长或孩子的管教者应给孩子更多的的温暖,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减少孩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可能的话,应尽早让孩子与亲人相见,或通个电话、写封信,这些方法可有效地消除孩子对亲人的过分思念。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预防孩子梦游: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2/41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

2、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

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11梦魇 【行为表现】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

【形成原因】

恶梦的发生,既有外界的生理刺激,也有内在的心理创伤。在外因来说,梦魇多半是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嘴鼻,或者是把手压在胸部所引起的。人在睡眠时,心和肺的活动能力相对减弱了,所以,当嘴和鼻孔被被子挡住或胸部受到压迫时,就感到心脏活动受到阻碍,呼吸困难。这种来自外部的刺激很快传到大脑皮层,便引起不正确的反应,于是,恶梦就产生了。有的人在梦中看到鬼怪扑在自己身上,张牙舞爪,要吃掉自己似的,于是想挣扎,想喊叫,但是大脑指挥手脚肌肉运动、发声的部分,却还处于抑制状态,所以梦里想挣扎,手脚却一动也不能动;想大喊大叫,却一点声音也喊不出来。此外,有的人患了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常常发生呼吸不通畅的毛病,因此在睡梦中,也容易发生恶梦。

从恶梦的内因方面来看,做梦者在做恶梦之前,精神上一定受到过刺激,

23/41

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人在醒着的时候是靠理智支配着生活的,因此,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被理智抑制着,难以尽情“倾诉”,而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理智便失去了它的权威性作用,意识被弱化。潜意识登场亮相了,梦者早年留下的心理创伤便“借助”恶梦而尽情“表现”。韩愈在《游湘西寺》一诗中云:“犹疑在波涛,怵惕成梦魇。”可见,梦魇确与恐惧警惕心理相联。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做恶梦,通常是和梦者童年时所害怕的一些事物有关,这大致可以追溯到人们一生中曾经历过的那个无力自助的孩提时期。三岁至六岁的小孩子,最容易做恶梦。一个成年人,一旦感到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或是想起昔日某些令人恐惧和不安的事情时,也可能产生恶梦。 【专家支招】

孩子发生梦魇时,家长应尽快将他唤醒,并安慰孩子说:“这是做梦,不是真的,不要害怕 ”。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让他入睡。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若孩子多从恶梦中惊醒,心率与脉搏俱增,发作一般为1分钟。发作后,翌日凌晨不易转醒,且常伴有梦游症。此症应同夜间发作的癫痫相区别。应尽早去看神经专科医生帮助诊治。 12偏食 【案例】

中午进餐的时间到了,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饭、虾仁炒蚕豆和青菜豆腐汤。孩子们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吃饭,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到碗勺相碰的声音。看到孩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满意。这时,我发现洋洋小朋友在饭刚分好时他吃了一口米饭、一口虾仁,刚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

24/41

起了悄悄话。发现老师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菜几乎没动。后来我看他几乎都没吃下去就去喂他吃,可当我把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后来急了就让他把汤倒在饭里自己吃,他连汤带水慢条斯理地吃着。这顿饭他足足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米饭吃完,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孩子偏食、挑食在目前较为普遍,令年轻的父母非常苦恼。这些孩子总是吃某几种喜欢的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不理睬。如果在同一碗菜里,他们就挑选着吃,把菜翻乱,令人感到不愉快。他们一旦吃进不爱吃的食物,到嘴里后也要吐出来。

这样做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自然界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不喜爱吃某几种食物,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很多孩子不吃海带,而它正是碘的良好来源,所以他们很难得到全面的营养。

另外,偏食、挑食的孩子在挑选食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不可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进食状态。这样就会影响消化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利。时间长了,肯定有害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家长们一定要正视孩子这个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早给他纠正过来。

25/41

【形成原因】

造成偏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父母偏食,直接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

2、添加辅食操之过急,影响宝宝对食物味道的感受。

3、味道不好,影响宝宝的食欲。

4、独生子女,家人过于溺爱,零食不断,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5、微量元素缺乏。 【专家支招】

要纠正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再用哄骗打骂等强制手段,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样结果就更不理想了,因此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家长不妨参考以下几点意见:

(1)让孩子与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或是与不偏食、不挑食的孩子在一起吃饭,创造一个愉快的就餐气氛,并且鼓励他向其他人或小朋友学习。

(2)平时不在孩子面前谈论某种食物不好吃,或者有什么特殊味道等之类的话题。家长也要处处做出榜样,把孩子不喜爱的食物,在孩子面前,大口大口香甜地吃下去。

(3)控制零食,两餐饭之间的间隔时间保持3~4小时。

(4)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增加活动量后,他们会产生饥饿感。 (5)改善烹调技术,对小儿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色、香、味加以调整,或改变这种食物的形态后再吃。

(6)2~3岁小儿,已懂得道理。家长可以给他们看各种食物的画,并讲清它们的营养价值,使他们在头脑中对不爱吃的食物有一个好印象。

(7)在节假日、郊游或参加亲戚家的宴请时,孩子情绪高涨,可以让他尝点平时不爱吃的食物,以后也就慢慢适应了。

26/41

(8)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在吃了他们不喜爱的食物以后有无特殊表现,如恶心、呕吐或过敏等,遇到这种情况要向医生请教和咨询。 13拔毛癖 【案例】

黎某,女,6岁,反复的拔头发,并放在嘴里嚼烂吞吃掉2年多,来访者于1年多前上幼儿园中班时因为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后,感到紧张不安,两只手不停地搓动,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不安而不停地拨弄头发,将落下的头发放在手上不停地看,这样就觉得轻松一些。之后,开始不自主地拔扯自己的头发,放在手上边看边拨弄,有时放在嘴里嚼烂吞掉,有时吐在地上乱踩。在上课考试紧张时,进行拔毛并吞吃毛发后则感到轻松感。以后形成一种习惯,这样1年多来,患者把自己的头发都拔光嚼烂吃掉。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学龄前儿童中,男女患者各占一半;青春期前至青少年时期,女性患者较多,所占比例在70%到93%之间。现在有证据指出易患拔毛癖的倾向与基因有关。

近年来报告的拔毛癖案例增加,或许是因为社会赋予拔毛症状的污名已经减少。全球人口中,拔毛癖患者比例的估计值已经从1-3%上升到5%。

拔毛癖不仅影响外观,还有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被拔部位的皮肤容易发生感染,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贫血或营养不良,最终影响身

27/41

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患有拔毛癖的孩子还常常伴有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 【形成原因】

与情绪焦虑、忧郁有关,也与心理不良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母子关系处理不当有关。另外有些儿童拔眉毛,拔上肢或脸部的汗毛。产生这一行为多因爱美或模仿或好奇心驱使。有的儿童怕自己两前臂毛发丛生,成为毛手而拨毛。学习紧张的儿童,每当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常会抓头苦思冥想,渐渐形成每做题就抓头,以至把头发拔下的习惯。 【专家支招】

拔毛癖的治疗以心理疗法为主。

首先要消除患童紧张情绪,让他(她)积极地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或适当劳动,以分散其注意力。

其次可适量给予镇静剂辅助治疗,或外用一些毛发刺激剂以促进毛发生长。同时,教给孩子握拳、放松肌肉、深呼吸等,对于拔毛癖的防治也相当有效。

一般来说,孩子在经过几次心理治疗和辅助治疗后,其症状都会大有好转,而且能主动配合治疗,再巩固一段时间,拔毛癖可逐渐减轻,脱发也会得到根治。

28/41

14攻击行为 【行为表现】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形成原因】

模仿

家长暴力对待宝宝,宝宝进行模范。当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仅仅是不小心犯大错时,家长经常会很生气,并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加以制止。这样做会给宝宝造成这样一种认知——如果别人做的不对,就可以打他。宝宝的模仿力是最强的,实际上宝宝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如家长、同伴、电视等中模仿而来的。家长“以暴制暴”的做法只会加深宝宝的错误认识,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

错误的矫正方式

当宝宝与伙伴经常发生争斗或者合不来时,大人们经常会阻止宝宝与他们玩。不与同伴进行任何交往,宝宝就不能发展起各种人际交往能力,不能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产生的冲突,因此就更容易使用攻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

29/41

【专家支招】

沟通交流教育

家长应该耐心地与宝宝进行交流。一旦发现宝宝的攻击行为时,首先应该问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宝宝相应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很多时候孩子争吵的原因经常是为了争抢玩具,这时大人应该出面进行调解,如“先让弟弟玩一会,等一下我们再玩”。另外,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讲礼貌和谦让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这可以利用在动物园观看小动物的机会进行;在生活中,家长也不要一味扮演“永远不会受伤的人”的角色,磕到碰到时,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让孩子来关心自己;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关心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爸爸和妈妈还可以引导孩子来关心对方;家长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互相攻击的行为。这样一种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一定能够有效地减弱孩子的攻击倾向。

鼓励并带领孩子学会交往技巧

家长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时间与同伴交往。家长在宝宝与同伴交往时,要留心观察宝宝遇到的问题,看看宝宝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或者巧妙地询问宝宝,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发展起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赢得朋友的同时健康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塑造出来的

宝的可塑性非常强。家长要相信教育是能够让宝宝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性格的。家长要多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和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来进行分析,例如“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行为的?””孩子出现了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受到了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孩子的错误改不过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等等。只要家长多付出一点爱心和耐心,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为孩子

30/41

作出好的榜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就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5退缩行为 【案例】

某某,5岁,女,上幼儿园中班。某某初到幼儿园时长得瘦小、单薄、楚楚可怜,吃饭很少。她从来不与别的小朋友相处,胆子特别小,从来也不大声说话。老师给她安排座位她不坐,给她玩具她不要,就是哭着抱着自己的小书包,独自一人站在教室的角落里。直到一个月后,她才勉强与小朋友坐在一起,但很少讲话,显得格格不入。 【行为表现】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完成了对哈尔滨市1200名托幼园所儿童的心理行为调查。结果发现,社会退缩问题占12.9%。 【形成原因】

(1)先天适应能力差。这类儿童从小适应能力差,对新环境感到特别拘谨,不愿意接触人,若勉强去适应,适应过程很难而缓慢,平时也不爱活动。

(2)后天抚养教育不当。有的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让他独自玩耍,不让他与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过分地照顾与迁就,就使孩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以致其采取逃避的方式,如拒绝上幼儿园或

31/41

学校。

(3)遭受心理创伤。还在在遭受某些重大的精神刺激后产生心理创伤,从而产生退缩行为。 【专家支招】

(1)家长应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想念孩子的力量和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让孩子甩开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拐仗”,独立行走。

(2)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方创造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并多陪儿童一起参加社交活动,让儿童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和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外界环境,在小伙伴之间建立和和睦的人际关系。

(3)家长对孩子不要溺爱,以免养成过分的依赖性,也不可粗暴,以免使孩子恐惧不安,害怕与人接触。要鼓励孩子从小热爱集体,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培养开朗的性格。家长和教师的亲切和信心,有利于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开朗的性格。

(4)家长应对儿童在社交中出现的合群现象,给予奖励,逐渐增加他们的社会活动,克服退缩行为,经过多次社交实践和家长的正确心理诱导,绝大多数有退缩行为的儿童,都可成为性格开朗的人。

(5)对于经过上述治疗而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孩子,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忧郁剂,如氯丙咪嗪、麦普替林等,也可服用精神振奋剂,如利他林等。

32/41

16依赖行为 【案例】

冬冬3岁时,父母就准备送他上幼儿园,可他怎么也不肯离开妈妈。母亲实在不忍心,只好把孩子留下来。就这样连送了多次。一直到冬冬5岁,还未上成幼儿园。冬冬从小依赖父母惯了。尤其是妈妈。一刻也不能离,成天要妈妈抱;妈妈坐着,他就坐在妈妈腿上;妈妈睡着,他就钻在妈妈的腋下或搂着妈妈的脖子;吃饭要妈妈喂;洗澡和穿脱衣服要妈妈伺候;连玩耍也要妈妈陪着„„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儿童的依赖行为因年龄而异,年幼者常寻求与成人特别是母亲躯体的接触,如喜欢让母亲抱着或坐在母亲腿上。如站立时则紧抱母亲不放,或紧紧地依偎在其身旁,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年龄稍大则表现为干什么事自己都不能作出决定,对他人的信赖胜过自己,什么事都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和赞许。 【形成原因】

造成过分依赖的主要原因,常与所处的环境有关。家庭成员过多、过分的照顾是造成儿童依赖性的最主要原因。与此相反,缺乏照顾、对小儿的行为要求过早或过分苛求也会造成小儿的依赖行为。1岁末、2—3岁为小儿依赖发展的两个危机时期,如在此期间缺乏父母的正常依靠,常可造成严重的依赖行为。

33/41

这是因为,缺乏照顾的小儿,由于得不到父母足够的支持和教养,致使儿童正常的依赖需要受到挫折,在其发育的过程中,不能形成有关独立成功的经验,故而表现出过分的依赖行为。另外,若父母开始粗暴地拒绝了儿童带有依赖性的要求,而最终又屈从这一要求时,则会造成儿童更为严重的依赖。 【专家支招】

重点在于心理疗法和教育,可让小儿作些能够增强自主性,较少让成人帮助的一些事情,当其能够独立完成时,则给以鼓励和奖励。对小儿的态度不应过分粗暴和冷淡,也不要给小儿以过分的帮助。要培养儿童生活的独立性,鼓励其自己能够完成的事尽量自己去做,避免依赖行为的发生。对依赖行为的治疗必须坚持到底,任何成人不得有松懈和宽容的想法,更不得终断,直到依赖行为完全矫正为止。 17分离性焦虑 【案例】

扬扬,男,3岁。活泼、可爱,从出生后妈妈就特别宠爱,一直由自己亲自领养。1个月前因为妈妈要上班了,所以只得把扬扬送入托儿所。从入托的第l天起,扬扬就哭闹不停,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放,不让妈妈走。在托儿所里不肯吃饭、不肯午睡,甚至不肯喝水。整天哭着吵着要妈妈,老师怎么哄劝都没有效果。下午,他常常站在托儿所的门口等侯妈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回到家里,总是跟着妈妈不放,害怕妈妈离他走开。晚上睡着后还常常惊叫“妈妈!””妈妈!”。

34/41

【行为表现】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形成原因】

遗传因素

患焦虑症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单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儿童分离性焦虑率可高达50%。说明本症与遗传有关。

亲子过分依恋

孩子平时一直与母亲待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使孩子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生活事件影响

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 【专家支招】

扩大孩子的接触面

要让孩子尽量多接触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拥有多个伙伴。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环境里的恐惧感。

培养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不要让孩子养成对母亲过分依赖,进入幼儿园或学校时,孩子才能很快地适应集体

35/41

生活。

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

家长要鼓励孩子把玩具拿出来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以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减少或避免分离焦虑的发生。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在入托前,父母可经常给孩子描述托儿所或幼儿园的生活。告诉孩子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非常开心。也可以带孩子到托儿所或幼儿园看看、玩玩,当他对托儿所或幼儿园比较熟悉时,再正式送孩子入托,可防止分离性焦虑发生。

不要硬性强迫孩子入托

不应生硬地把孩子推进托儿所或幼儿园,自己一走了之,而应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期,在孩子入托或入园的头几天中,家长可以陪孩子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里玩,随着孩子与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熟悉之后,家长可逐渐减少陪伴时间,直到最后完全放手。切莫操之过急,以免加重焦虑发作。严重的患儿要立即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对父母进行教育

对有焦虑倾向的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个性弱点,及其会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并应明确告诉父母,要想治疗好患儿,必需先治疗好家庭其他成员。 18性识别障碍 【案例】

小宏的妈妈认为文静、俊俏、略带几分羞怯的女孩更招人喜欢,用各种手段装饰孩子,才能显示出母亲的才能和审美情趣。于是,她的儿子小宏,从小就与脂粉、裙子、辫子结了不解之缘。小宏一直很听话,还经常得到“漂亮”、

36/41

“文静” 的赞美之词,母亲也欣然得意。没想到,小宏长大后却迟迟不进入恋爱状态,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绍下,他虽与许多女孩接触,却均以失败告终。他仅钟情于同单位里的一个男性,对方打他骂他,他还给人家买烟买酒。这下,做妈妈的急了,可小宏却陷在同性恋的倾向里难以自拔。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儿童性身份障碍通常出现在2岁左右。患儿偏好异性服饰。坚称自己为异性。强烈且持久地渴望加入典型的异性游戏和活动。对自身性别存在消极情绪。例如。一个小女孩会坚信自己将长出阴茎。变成男孩;她会站着小便。小男孩可能会蹲坐着小便。希望除去阴茎和阴囊。绝大多数此类患儿在6~9岁时才被发现。 【形成原因】

(1)生物因素

如性器官和出生前的激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身份,但是一个稳定的,协调的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形成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情感纽带角色以及亲子关系。

(2)当性别称呼和抚养方式混乱时,儿童会难以确定自己的性身份或性角色。

(3)错误的教养方式。家长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养方式,传达了错误的社会期望和行为要求,如按照女孩的社会角色要求男孩,按照男孩的社会角色

37/41

要求女孩。 【专家支招】

(1)按照社会角色教育孩子。

(2)如果是生物因素,如激素分泌,先天性性器官问题,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诊。 19自闭症 【案例】

“佳佳”今年4岁,他从小就不爱和人交往。 “佳佳”从不主动要求别人抱她,摔倒了也不哭,说话时从不看人,和父母在一起,常常几天说不上两句话,需要什么就用手势表达。家里来了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从不理睬,只顾玩自己的。父母把她送到幼儿园后,发现情况并没好多少,她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爱发脾气,也不讲卫生,老师说这孩子有些“孤独”。 【行为表现】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自闭症原因复杂,而且尚未有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有自闭倾向或确诊为自闭症,需通过综合治疗尽量帮助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可通过感统训练帮助自闭症孩子获得感知觉的发展和协调。

38/41

20撒谎 【案例】

一次孩子们在吃午饭,每位小朋友们都在津津有味的吃饭,大部分孩子都快吃完了。老师说:“我们班今天吃的都很快,吃完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有奖励。吃的慢的小朋友,请快一点吃,要不一会饭凉了吃完了肚子疼。”琪琪看见其他小朋友都在吃完了并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粘贴。就趁老师和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饭偷偷摸摸倒掉了,正好被老师看到了。琪琪跑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我吃完了,”老师听了之后问了一声:“琪琪,今天你的饭真的吃完了吗?”她看着老师点了点头说“吃完了”。接着老师带着批评的语气说:“说谎的小朋友老师不喜欢了,到底有没有吃完饭?”他又点了点头说:“吃掉了。”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讲假话。年幼儿童由于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与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常由幼稚无知而说谎;稍大的儿童十分富于幻想,常将幻想与现实掺和在一起,为了满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说谎;因此,这种情况与诚实不诚实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对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的说谎,老师与家长可以不必在意,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当儿童到了学龄期后,说谎往往都是有意识的,对这个时期他们中的某些人的信口说谎的行为,我们就必须加以高度的注意。 【形成原因】

一般比较常见的说谎有:

39/41

幻想式谎言。它主要发生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家长无须过分担心和紧张。它与道德无关。

夸大式谎言。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或为了达到某种效应,他会在真实的故事里“添油加醋”。

补偿性谎言。当孩子没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目标,又想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美时;或当孩子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儿童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

防卫性谎言。这种谎言在儿童身上最常见,而且大多数时候是“被逼”出來的。通常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父母习惯用严厉的惩罚来管教孩子,孩子为了逃避惩罚,就用说谎来挡驾。

逃避任务的谎言。当孩子面临某些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会用谎言来帮助自己逃避责任和任务。

报复性谎言。这是儿童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儿童对某人心怀不满时,可能通过谎言来向对方示威和挑战。

还有一种“谎言”,与心理上的“安全感”有关系。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或老师)希望他讲真话,可如果孩子觉得他讲了真话,会受到惩罚(肉体上的或者心灵上的),或者他不知道他讲了真话,后面会发生什么对他不利的事,这样孩子也会想办法进行暂时的掩盖,或不把实情说出来。也就是说,父母若提供孩子一个无法说实话的环境,这也是造成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支招】

首先,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温和的态度去和孩子交谈。

40/41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不犯一些错误,作为家长,绝不能苛求孩子不犯错误。和犯错误的孩子交谈,一定要带着这个教育理念。具备这样的家教理念,你就不会情绪很激动,或紧张或愤怒,以致做出冲动的行为:暴打孩子、怒斥孩子,从而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其次,为孩子构建心理安全空间。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的成长创设一个心理安全空间。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到安全。如果父母的言行能让孩子感到:在爸爸妈妈这里,我是安全的,我不会受到伤害,我什么话都可以说,不论我说对还是说错,在他们这里,我都能得到心理支持或不受到伤害。孩子就不需要用“说谎”来保护自己了。

第三,关注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心理需求,要及时给予满足。物质需求,要视情况而定,不能满足时,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地与孩子沟通。简单或粗暴的拒绝方式,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不太有效果。他们会尝试采用其他方法,如偷偷拿家里的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他们在长大,他们的办法也比以前更多了。

41/41

第四篇:记忆英语单词20种方法

星期四 8月23日 15:00

记忆英语单词方法20种

赵宝斌

人们通常认为掌握一门外语要过三关(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斩五将(听、说、读、写、译),相对来说,掌握英语单词是最难过的一关。英语的词汇量大,总词汇量至少在60万以上,实用词汇量为8千至1万,基本词汇量为4千。一般的说,掌握英语单词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不同方法来记忆英语单词,下面介绍20种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

1逻辑记忆:通过词的本身的内部逻辑关系、词与词之间的外部逻辑关系记忆单词。

(1)把几个字母看作一个来记如:“ight”light right fight night might sight tight。

(2)外旧内新,如:bridge“桥”看成bridgeridge“山脊”sharp看成sharpharp“竖琴”。

(3)外新内旧,如:cleave“劈开”看成cleave tact“机智”看成tact

2。联想记忆:

(1)音与形的联想,即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

(2)形与义的联想,如:eye把两个e看成两个眼。banana把a看成一个个的香蕉。bird把b和d看成两个翅膀。

(3)象声词,联想实际的声音,如:gong锣coo咕咕声。 3分类记忆:把单词进行分门别类如:动物、植物等进行分类记忆。你可以找一本分类字典作为参考。

4卡片记忆:自己制作单词卡片随时随身进行单词记忆,卡片写上单词的词形、词性、词义、音标、搭配、例句等。

5感官记忆:记单词时,不要只用一种感官,尽可能地用多个感官,耳听、嘴读、手写、眼看、心记等。

6软件记忆:有电脑的可利用电脑软件进行记单词,如:《开心背单词》、《开天辟地背单词》、《我爱背单词》等。

7构词记忆:利用构词法,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和合成等记忆单词。

8图表记忆:利用形象的图表进行记忆,它的优点是意、形、物直观的结合到一起。你可以找一本英语图解字典作为参考。

9游戏记忆:通过自己和集体做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单词记忆。

10歌曲记忆:通过唱英语歌曲记忆单词,“听霸”“听力超人”等软件中有许多英文歌曲,并配有歌词和译文。

11阅读记忆:通过阅读英语文章,小说等记忆单词,注意选择难度要适宜。

12同义记忆:通过同义词一起进行单词记忆,可确切理解词义,这时不必注意它们的意义的区别。

13反义记忆:通过反义词一起进行单词记忆,扩大了词义。

14词典记忆:即背字典,这种方法是一种强行记忆的方法。它的缺点是容易忘记,只是孤立记住单词的意义。可以作为一种短时间的强化手段。

15复习记忆:单词记住了,很快会忘掉,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复习,巩固所学单词。

16商标记忆:通过看到的商标和广告随时随地进行单词记。

17比较记忆:

(1)英汉比较如:mama cigar beer barfee等。

(2)单复数的比较,如:goodgoods,spirtspirts,woodwoods。

(3)同音词的比较,如:rightwrite eyeI

(4)词的阴阳性的比较如:actoractresshosthostess

18理解记忆:通过正确理解单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等。如:second是“秒”,它来源于古代的六分法,分,秒,它是二次划分,因此second也是“第二”,进一步引申,还可理解为“辅助”,用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一词多义的词。

19联系记忆:记忆单词最好不要孤立地记,尽可能地和有关的东西联系来记。

(1)联系所学文章的大概意义,联系上下文。

(2)联系短语和搭配。 20综合记忆:记忆单词最好综合利用多种方法,而不只是一种,利用各种记忆方法的优点。

第五篇:文章写作常见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

精品文档

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 1.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作用是能画龙点睛,有点及面启发读者去体味生活的底蕴。

2.议论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

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4.说明

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能够使人或物更加的清晰准确。 5.抒情

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作用在于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章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 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作用:反语具有冷嘲热讽的作用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作用:使人或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描写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吧描写分成不同的类别。

从技术角度分为:白描和细描。白描是指不用修辞,着重用简朴的语

言描绘对象的方法。细描则是用细腻的色彩浓郁的笔法对对象进行描摹的方法,语言色彩艳丽,常用多种修辞手法。

从对象上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从方式上又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静态

描写和动态描写。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4.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写作手法: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论证手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对比论证(对比法)引用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 立论:树立自己的观点 驳论:驳斥错误观点。

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说明的顺序

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阅读文章或语段时要注意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情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a、前后左右b、上下高低c、东西南北d、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a因果关系、b层递关系、c主次关系、d总分关系、e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如何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呢?

一般地说,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都有表明顺序的语言标志,如方位词、时间词等。理清逻辑顺序,要先概括每段的说明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理清说明顺序。 有些说明文,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如《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入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的这"四个讲究"是主要的,然后再说花墙廊子等次要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几种说明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做最好的自己

精品文档

健康文档 放心下载 放心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论文资料 第1张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常见20种文章写作方法(全文)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