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乐事薯片在中国的发展(通用)

乐事薯片在中国的发展(通用)

乐事薯片在中国的发展第一篇:乐事薯片在中国的发展乐事薯片品牌策略2009年流行各种“农场农民”,“种菜偷菜”、“开餐厅”、“装房子”等各种 ap。

乐事薯片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篇:乐事薯片在中国的发展

乐事薯片品牌策略

2009年流行各种“农场农民”,“种菜偷菜”、“开餐厅”、“装房子”等各种 app一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如何利用这些 app,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植入到这些休闲游戏中?乐事薯片的营销人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推广之旅。

竞争挑战:突出 “100%纯天然”产品特质

乐事薯片进入中国十二年,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也长期位列第一。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乐事发现一个消费新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有94%的消费者在饮食中会寻求无添加剂的产品。对于健康因素的关注度,也从 2007年的 40%增加到 2009年的 70%左右。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薯片,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夸大了它对于健康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已低价加入市场竞争,如何打消消费者对薯片给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入传递乐事薯片是由 “100%纯天然土豆”制成,成为 2009年最大挑战。

推广策略:植入体验

利用在人人网上每日聚集着几百万消费者的、最热门的《开心农场》,针对乐事 100%纯天然、健康概念,结合人人网 sns优势,让消费者在种植的乐趣中,体验乐事土豆的 “100%纯天然”产品特质,并通过 sns的传播优势,分享给他们更多的朋友。

关键环节:产品原料的无缝植入

将乐事 “100%天然土豆种子”和“薯片加工机”等分别植入《开心农场》原料与道具中,用户不仅可以选择种植 100%纯天然的乐事土豆,还可以现场加工制造乐事 100%纯自然土豆制作出来的薯片,卖给或分享给好友。期间设置一定奖励机制,刺激用户重复参与体验。 乐事农场: minisite营销补充

为了捕捉到更多的非《开心农场》的人人网用户,让更多的用户参与产品体验,植入期间网站同步上线了乐事农场 minisite作为配合,使所有人人网用户都可以在其中体验种植乐事 100%纯天然薯片的乐趣。

整合传播:让所有人知道

除了人人网优势广告资源、 app频道及《开心农场》公告、讨论组推动之外,此次营销推广还利用参与体验用户产生的人人好友新鲜事,对此次活动进行大规模口碑式渗透影响。 营销效果:难以置信

从具体数据来看,乐事开心农场植入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截止活动结束: ·种植“乐事土豆 ”人数: 5,300,759 ·购买“乐事工厂”人数: 3,853,294 ·生产“乐事薯片”人

数: 3,681,176 ·拥有乐事 tvc背景人数: 3,312,241 在此期间,尼尔森同步从品牌首选率、品牌好感度、销售意愿等方面进行了推广效果调查。

1.核心信息传播的达成 从活动前到活动后,用户对乐事薯片的核心诉求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认为乐事是“由 100%纯天然马铃薯制成”的信息认识提升最多,由25.5%提升

为 57.4%。2.品牌好感度的飞跃 活动两个月后,用户对乐事薯片的喜好度提升近一倍,从39%,提升至 72.4%。活动还给乐事薯片增加了23岁以上者和薯片消费重度者(每周至少吃 1次薯片及以上)。

3.购买意愿的提升 通过此次推广,更多的用户从“可能会”购买“乐事薯片”变为“肯定会”购买;从“可能会”首选乐事变为“肯定会”首选乐事。在这两个月中,无论是预购还是首选,“肯定会”的所占比重均提高了一倍左右。 4.他们真的购买了吗? 有65%的被访者在活动后的两个月内购买了乐事薯片。

市场评价

乐事这次可是抓住了机会,在人人网这个百分百对口的市场中,以游戏互动的形式将自己的品牌形象完美的植入目标消费者心中,更是巧妙地传播了自己的核心诉求,通过提供一个虚拟的薯片生产体验过程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而且间接暗示了“绿色食品”的健康价值。让消费者在乐趣中,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差异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人网营销团队的专业与强大,无论是对自己的用户和行为,还是对客户的营销诉求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第二篇:可比克与乐事薯片分析

乐事薯片分析:

膨化食品是很多人喜爱的食物,他不但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食品同时也是味觉上的享受。乐事薯片的金黄剔透,来自它优秀的美国土豆种苗基因;乐事薯片的扑鼻清香,来自它美国专业生产技术的保鲜处理;乐事薯片的清脆声响,来自它全球统一的品质管理。

乐事是一种马铃薯片系列的商品名,也是一个创立与1983年的马铃薯片的品牌。自1965年起乐事薯片作为百事公司所拥有的菲多利的子品牌销售。乐事的企业标志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利用红色与黄色涵盖了整个图,勾起了人们的食欲。

乐事的公司logo设计选择的颜色都是亮色,亮色首先吸引人们的眼球。白色的lay’s在整个标志的最前面。白色事实上不属于颜色的范围,因为他超出于最亮的颜色,不但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突出了乐事公司的标志。而后面的红色像是一条丝带围绕过黄色圆球,动感生动强烈而且前后层次与主次关系都分明,黄色的球体立体感也强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乐事薯片的口味有:美国经典原味、香脆原味、墨西哥鸡汁番茄味、意大利香浓红烩味、法国脆香鸡翅味、德克萨斯烧烤味、香辣海鲜味、自然清爽清新香柠味、自然清爽翡翠黄瓜味、自然清爽樱桃番茄味、自然清爽奇异果味、自然清爽蓝莓味、自然暖心荔枝味、自然暖心芒果味、清爽绿茶口味、鲜脆虾味、香爆虾味、脆香烤鸡味、滋滋烤肉味、吮指红烧味、鲜浓番茄味、香浓番茄味、红烧肉味、韩式泡菜味、美鲜甜辣味、香烧肋排味、醇香红酒鸡味、香酥鸡味、无限黑椒牛排味。

喜欢乐事薯片的原因:

乐事薯片在中国一直都是比较畅销的薯片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很多明星代言。更重要的是了是薯片在加工时的工艺注意,做到了很好,给消费者留下了放心食品的好印象。以为乐事薯片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是真的的放心食品。并且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不同爱好,了是一直在研发新口味,一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可比克薯片分析:

可比克的logo设计是以冷色调为主给人一种清爽休闲的感觉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在以蓝色为底色的圆球形表达了薯片是由土豆制成的,在加上上面金色下面白色的字有恒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且蓝底黄白字有很强的立体感。

可比克薯片的口味有:可比克金装薯片孜然串烧味、可比克薯片原滋味、可比克薯片牛肉味 可比克薯脆原味、可比克番茄味、可比克香辣味、可比克薯脆烧烤味、可比克薯脆海苔味、可比克薯脆泡菜味

可比克薯片一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口味上面就没有乐事薯片做的好,在口味的选择上就没有乐事薯片有那么多的选择;其次,在代言上就一直是不管什么口味都由周杰伦代言,虽然周杰伦的人气是很高,粉丝是很多,确实能带动一批粉丝支持可比克,但是就周杰伦一个还是无法突出产品不同口味的特点;再者,可比克薯片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可比克薯片铝超标还没完,马上又有可不可薯片大肠杆菌超标。不是在薯片里吃出指甲,就是请假条。就算薯片再好吃质量不过关。又有哪个消费者敢于拿自己的安全去冒险。

在两种薯片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肯定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去冒险,肯定会选择先对比较安心的乐事薯片了。所以可比克薯片要加强质量把关,尽量做到安全食品放心食品,这样才有可能打到乐事薯片。

第三篇:乐事薯片包装市场调研报告

一、 “乐事”薯片的品牌

百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之一,业务范围遍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菲多利休闲食品、百事可乐饮料、佳得乐运动饮料、纯果乐果汁和桂格麦片食品等众多品牌。而百事公司旗下的 “乐事”薯片是“细节”营销的典范。

百事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最喜欢吃脆的薯片,在此基础之上,百事经过市场研究得出结论,切得越薄薯片会越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种偏好,百事特地培育了一种土豆,这种土豆可以比其他的土豆切得更薄,而且这种土豆的颜色也更白。因此,乐事薯片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是有它的必然性的。另外乐事薯片它的包装材料采用阻隔性高、避光性高、耐油性能好、挺度好、能印刷精美凹版的新型材料。在颜色方面因口味的不同改变,令人耳目一新。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喜欢“乐事”的包装,颜色多样,携带方便。这也是“乐事”薯片令人难以抗拒的原因之一!

二、 “乐事”薯片的包装形式

根据对“乐事”薯片的了解情况,根据市场的基本情况,国内筒装的口味有:原味、黄瓜、青柠、泰式香叶鸡、韩式泡菜、番茄、红烧肉、菠萝咕噜肉、海鲜、培根、熏肉等,根据不同的口味其包装整体颜色是不同的,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我们发现,黄瓜、青柠、番茄口味的乐事薯片绿色包装更迎合大部分人的喜好,给予口味独特,香脆美味,清新自然的评价。绿色的外表包装给人眼前一亮在油腻的食品中找到一种自然的清香,激发人们想吃的欲望。

三、 “乐事”薯片的包装结构

消费者最喜欢哪种包装的薯片?这是食品公司最关心的问题。根据调查,在被访问的消费者中有49.8%的消费者最喜欢吃筒装的薯片;最喜欢吃袋装薯片的消费者选择比率也占33.8%;最喜欢吃盒装薯片的消费者为15.5%。现在超市里 1

的薯片产品主要是筒装和袋装两种包装。调查显示,筒装的薯片更受消费者们的喜爱,其原因在于易携带也不容易碎避免破坏口感。

四、分析与结论

根据调查分析,现有薯片产品的不足主要是量少和易碎。消费者认为现有薯片产品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是每盒或每包薯片的量太少,买一包薯片一会就吃完了,还没有过到瘾;其二是薯片易碎,不论是盒装的还是袋装的薯片,打开后就有一部分是碎的,边吃碎的就会越来越多。也有少部分消费者认为现有薯片产品的不足还有太油腻,不便携带,没有营养和包装浪费等,但量少和薯片易碎是消费者认为现有薯片产品的主要不足。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使消费者忠诚于你的品牌,在加强薯片质量的同时,更应该多揣摩揣摩吃薯片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注重包装与企业情感投入。因此本小组决定在“防碎”上下功夫,针对筒装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利用独特的外形包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第四篇: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http://biz.163.com 2005-08-30 19:18:22网友评论 0 条

云南省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33.33万hm2,鲜薯总产量500万t,是中国马铃薯的第五大主产区。发展马铃薯产业,云南省具有"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鲜薯上市时间每年达10个月以上;全省均可种植,昭通、曲靖、昆明等地(市)为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大春马铃薯主要种植在海拔2000- 2800m的高寒山区,小春马铃薯主要种植在海拔1500-1 900m的坝区,夏播马铃薯主要种植在海拔l800-2200m的山区半山区"的优势和特点。马铃薯是云南省部分地区,特别是高寒山区农村人民的主要粮食和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马铃薯兼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特点,其种薯、商品薯及各种加工产品、综合利用型产品和附加工型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一个前景可观的大产业,特别是对适宜马铃薯大面积种植的国家和地区,马铃薯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马铃薯开发战略,把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促进高寒山区农民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政治高度,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以油炸薯片加工业为龙头的马铃薯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特别是以油炸薯片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云南省油炸薯片加工行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把油炸薯片加工行业做大、做精、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其真正成为带动云南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龙头行业已成为油炸薯片加工行业各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1 云南省薯片加工行业的现状

目前,云南省已有昆明天使食品总厂、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嘉华食品有限公司、昆明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4家薯片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昆明市),拥有10条从美国、荷兰等国引进的油炸薯片生产线,年加工鲜马铃薯量已超过4万t,从各企业资产状况来看均在3000万元以内,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左右,在国内同行业中规模不大。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昆明天使食品总厂先后在贵州六盘水市、陕西省西安市和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建立了 3个分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天使食品总厂六盘水分厂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设立了分装厂;子弟食品有限公司在武汉建立了分装厂。"天使"、"子弟"、 "好的"、"上好佳"4个品牌的油炸薯片覆盖西南3省,远销东北、西北、华北、华南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通过边境小额贸易销往俄罗斯、缅甸、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就当前云南省油炸薯片市场来看,"天使"、"子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成为强势品牌,形成"二龙抢珠"之势。从全国油炸薯片市场分析,中国各省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分别引进30多条国外先进的油炸薯片生产线,由于市场的培育有一个过程,生产企业布局不合理,加之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销售等环节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不能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企业经营管理,致使当时引进生产线的大多数企业先后倒闭停产,存活至今的只有昆明天使

食品总厂等极少数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以"天使"为代表的国内油炸薯片企业不断培育国内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转变,油炸薯片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风靡各大、中、小城市,全国相继建立了近百家油炸薯片生产企业,其中的一些外资或合资的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并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或在国内创建了自己的品牌,部分产品在品质、色泽、口感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已无差距,使油炸薯片市场迅速扩大,目前,油炸薯片在国内已出现"乐事"、"上好佳"、"卡迪娜"、"妈咪"等知名品牌,但未出现主导市场的强势品牌,既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又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云南省油炸薯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发展、做强做优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2 当前云南省油炸薯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马铃薯专用型品种问题

油炸薯片需要特定的加工品种,原料品种的选择对油炸薯片的品质、色泽、口感有直接影响,马铃薯质量得不到保证是目前制约云南省油炸薯片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油炸薯片一般采用还原糖低的品种,而云南省各油炸薯片生产企业大都没有长期稳定的马铃薯生产基地或供应基地,基本处于收到什么原料就加工什么原料的状况。目前,由于马铃薯主产区农民对加工型马铃薯的认识不够,加之部分当地农民处在温饱线下,对马铃薯种薯的引进很少,多数农民仍采用原始的留种方式,种薯退化严重。此外,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大多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土壤贫瘠,灌溉条件差,生产上投入肥料、农药少,加上传统的耕作方式,品种混杂,代数不清,造成生产企业收购的原料品质参差不齐,有效成分含量少,产品出品率降低,生产成本高,油炸薯片品质、色泽、口感波动较大,致使油炸薯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形中限制了整个油炸薯片行业的发展。因此,改良现有马铃薯品种种源,研究开发新的、适合油炸薯片的新品种,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粗放耕作方式,科学种植马铃薯,是从根本上促进云南省油炸薯片企业发展的关键。

2.2 生产规模小,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目前,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中具有年加工鲜薯上万吨能力的企业有昆明天使食品总厂、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嘉华食品有限公司、昆明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各企业资产均在3000万元以内。由于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难以生产出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要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很难。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和国内同行的迅速崛起,就目前云南省各油炸薯片企业规模来看,新市场开发资金匮乏,老市场维护投入不足,广告宣传无力,缺乏社会影响力,企业在产品创优、创新等方面缺乏后劲,如果长此以往,云南省油炸薯片企业要在国内大市场激烈竞争中保持现有优势并占有一席之地是相当艰难的。

2.3 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经营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有人曾形象地把云南省油炸薯片企业的市场竞争思维比喻为"麻将思维"(哄着上家,防着下家,盯死对家,自己想怎么出牌就怎么出牌,只想自己合牌,即单赢),缺乏遵循公正的市场竞争规律和规范的市场行为,在市场竞争中靠降价、促销等低层次营销手段过度竞争,导致云南省油炸薯片价格降至全国最低,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浪费,企业利润微薄,无力开发新市场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无力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无力形成多元化经营,产品单一,风险过大;企业利润微薄,单靠自身积累,难以应对国内同行的竞争;经销商无利可图,缺乏经营、销售油炸薯片的热情;由于产品市场价格较低,导致企业收购马铃薯价格低,不可能体现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农民种植适合油炸薯片的马铃薯的积极性不高。长期下去,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将步人"马太效应的怪圈"。从目前云南省油炸薯片企业体制状况分析,昆明天使食品总厂仍属国有企业,引进人才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难以开展,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转变,企业需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改制工作;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嘉华食品有限公司虽属民营企业,但尚未完全摆脱家族式经营管理的方式,在体制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创新。思想观念落后,体制不健全,发展战略不清晰,生产规模小,运作方式不当,严重制约着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的发展。

2.4 马铃薯储藏、运输设施落后,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生产油炸薯片要求马铃薯还原糖含量低,具有一定的新鲜度,不发芽、不腐烂,因此,贮藏保鲜非常必要。但目前云南省内油炸薯片生产企业尚无一家具备气调库贮藏马铃薯的条件。云南省虽具有四季种植马铃薯、鲜薯上市时间每年可达10个月以上的独特优势,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马铃薯储藏方式落后,容易造成马铃薯还原糖过高(特别是在冬季),加之马铃薯在生产企业收购前绝大多数依靠农产一家一户进行贮藏,云南省公路又多属山路,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出现马铃薯还原糖含量过高,发芽、腐烂,受日照发青,在运输途中擦伤等现象,导致产品感观品质下降,在加工过程中需增加人工挑选擦伤、发青薯块,增加热漂降低还原糖含量,造成生产企业成本增加,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2.5 生产标准不统一,产品内在品质参差不齐

中国已正式加入WT0,油炸薯片行业与国际接轨已迫在眉睫。目前,中国油炸薯片行业没有国家标准,生产标准参照油炸小食品,因此,指标控制不严,在产品生产、检验过程中,多以各企业制订的标准为准,各企业之间产品检验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感观指标有一定差异,使产品内在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难以从区域性名牌向全国知名品牌发展。因此,标准不统

一、产品内在质量参差不齐是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当前十分薄弱的环节。

3 发展对策

3.1 依靠科技进步,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首先,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及技术推广部门应积极推广目前能适合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和已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以高产、优质赢得市场,求得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第二,加大马铃薯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力度,从战略高度研究种植过程中的高产增效,通过研发适合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提高其附加值,帮助农民增收;第三,全方位、多渠道地做好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意识;第四,由农业科研部门牵头,组织行政领导、技术人员和农户三位一体的研究、推广体系,做好示范推广工作;第五,引导农民自发成立农民协会,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共同投入,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统一供种、统一安排生产、统一销售,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数量,变千家万户"小生产"、 "小经营"为"大生产"、 "大市场",从根本上促进产业的发展。

3.2 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企业应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从培植优势产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合理布局加工企业,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帮助企业建立行业规范,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第三,从今后油炸薯片市场发展状况预测,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云南省油炸薯片各生产企业的整合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资产重组,形成有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从根本上消除目前无序的过度竞争状况,提高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3.3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跟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

首先,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应制定市场规则,共同遵守公正的市场竞争规则,规范自身行为,降低市场不必要的运行费用,从发展产业和品牌战略的高度培育市场;第二,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从发展战略高度认清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内部整合过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步伐,组建油炸薯片集团企业,实行生产企业与销售公司分离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4 制定行业生产统一标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云南省油炸薯片生产企业应从生产厂房设施、产品加工过程、马铃薯储藏及运输、产品包装运输和操作人员的卫生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标准严格管理;第二,统一产品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感观指标的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统一性,为创造国内知名品牌,打造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的"航空母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公关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和公共关系实践进人中国,应以20世纪60年代公共关系登陆香港、台湾地区为发端,而中国大陆则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引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学习公共关系、研究公共关系和从事公共关系的热潮。当然,公关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许多挫折但总体看来,公共关系在不断发展,影响在不断扩大,而且前景也被众多业内人士看好。综观20年中国大陆公关发展史,我们发现,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传入中国后,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服务行业向工业企业、由外资企业向国有企业、由企业组织向政府组织逐步发展的格局,而且发展过程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积极引进、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在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和职业,开始引起了中国人的广泛关注。在深圳、广州等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开始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模式,设立了公共关系部。 1980年,中港合资的深圳蛇口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率先成立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性质的专业公司。1982年,深圳竹园宾馆成立公共关系部,开展以招徕顾客为目标的、扩大影响的服务性公共关系活动。1983年,中外合资的北京长城饭店成立公共关系部,并因成功策划接待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而名扬海内外。1984年,广州中国大酒店设立公共关系部。后来,广东电视台以宾馆、酒楼的公共关系活动为题材,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反映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1984年9月,我国国有企业的第一家公共关系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公共关系部正式成立。至此,中国人用照搬照抄的 模式初步完成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导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进人了一个全面引进的高潮时期,专业性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同时,公共关系教育培训以及公关理论研究也发展迅速。1985年,伟达公司和博雅公司这两家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公共关系公司先后进入中国。其中,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发展公司于1986年7月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1986年12月,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公共关系协会。1987年5月,全国权威性的公共关系社团组织——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许多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部开始运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1985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举办全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培训班。1985年9月,深圳大学率先设立公共关系专业(专科)。此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继讲授公共关系课或开办公共关系专业。1986年11月,中国社科院编著的《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学概论》正式出版。同年12月,王乐夫、廖为建等人的公共关系专著问世。从1988年起,全国公共关系组织联席会议相继在杭州、西安、广州等地召开。1988年1月,中国公共关系第一家专业性报纸——《公共关系报》在杭州创刊。1989年1月,中国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共关系杂志——《公共关系》在西安创刊。上述活动,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次推向了高潮。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进人了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公共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1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薄一波等同志在贺词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公共关系取得的成就。1994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国际化。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开办部属院校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随后在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招收公共关系方向的硕士生。至今,所有的本科院校全部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约有20多所学校开办了公共关系大专专业。全国公开出版的公共关系专著、教材、译著、工具书已超过1 000多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公共关系教程》、

《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等。而这一时期,学术研究活动活跃,中国公共关系的一些学术流派开始产生,如形象学派、协调学派、传播学派、管理学派等,从而加深了对公共关系的研究。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全国有一大批公共关系专家、学者分别主持、策划、操作企业公共关系、企业CIS、政府公共关系、城市CIS和城市形象建设。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不和谐音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阻碍,开始由高潮阶段步入低谷。这一时期,许多地方性的公共关系公司纷纷消失;企业中的公共关系部也被撤销,或者是有公共关系部也形同虚设;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且数量急剧减少。实际上,这并非偶然产生的现象,它有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原因。其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在短时期内似乎是一片繁荣、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当时,人们对公共关系的引进和运用,都是机械的模仿、一股脑的拿来主义,结果是层次较低、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引进的理论没有消化、没有创新,有的也不符合中国的民族文化习惯。所有这些深层次矛盾爆发的结果,最终祸及公共关系自身的发展。其二,国家 对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时,取消了公共关系这一本科专业,这对当时满怀激情的公共关系专家、学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使得当时形势大好的局面消失殆尽。其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关键的体制转型时期,许多企业将其主要精力投入到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改革之中,从而在人、财、物上对公共关系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公共关系事业停滞不前。其四,人们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存在诸多的误区,这些现象却没有引起公共关系专家、学者的足够重视而加以校正,从而使得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例如,在当时许多人对公共关系持有一种庸俗化的理解,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种“美女公关”,是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而且许多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也秉承这些原则,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公共关系几乎无所不包,它既可用于政治,亦可用于经济,还可用于个人交往,总之它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系“过泛化…的论调。他们不知道实践性科学的自身特点,而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实际上是既互相交融又互相支持的,结果使得人们形成一个错觉——公共关系完全可以用其他技巧来取代,此时公共关系部成了不折不扣的杂务部、不管部,其权力完全被空心化。正是因为上面所述的种种原因,使得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挫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理解这门科学,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切又为公共关系以后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内容提要:中国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积累,现在迎来了又一次战略发展机遇期。宏观面的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领导集体顺利交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等等,都为中国公关咨询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如此,中国公关咨询业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市场环境还不完善,业务竞争还不规范,从业水准参差不齐,高级专业人员严重短缺。市场发展呼唤规范,需要一大批专业、职业、敬业的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需要良好的基础教育条件和研究力量,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公共关系,市场,形成和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关顾问公司基于如下战略考虑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市场:

1)发展其全球业务网络;(2)维系其原有的跨国客户;(3)在华市场争夺新的外资;(4)着眼未来的中资客户等。1984年,美国伟达公关顾问公司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设立了代表机构;同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合资公关公司-中法公共关系公司(Interasia);1986年,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又以与新华社合作的方式踏入了中国市场,其结果促成了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的诞生。

尽管现代公共关系理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引入我国,一批有识之士投身于公共关系知识传播和实践探索并诞生了中国第一代公共关系职业人员,尽管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关顾问机构(如伟达、博雅等)于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提供公关顾问服务,但是真正中国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情。

二、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中国IT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导致中国本地公顾问服务市场的兴起。在此之前,尽管一些国际著名公关顾问公司已在华开展业务,但主要是原有国际客户代理业务的延伸,一些中国本地公关顾问公司诞生但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公关顾问服务。

1991年4月26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在北京宣告成立,它的成立预示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共关系业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为推动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和IT市场的发展,在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开创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公关顾问职业,中国第一代公关顾问职业人由此诞生。广州方圆(1991年)、博能顾问(1992年)、路村咨询(1993年)等公司作为最早的本地公关顾问公司相继成立。

1993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开拓、 建立和发展中国公关市场”的战略构想,同年7月15日,柴泽民会长在《公共关系报》头版又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 --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的文章,掀开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热烈讨论,对本地公关服务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993年10月和1994年9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与《公共关系报》(浙江)合作推出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笔”和“公关实务界人士眼中的中国公共关系市场”两个专版;1994年9月,与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合作举办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高级研讨会”;同年11月,与《中国名牌》杂志推出了“机遇、策略与发展――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特别报道”;《中国经营报》上推出了“中国公关业――一个生机勃勃、尚待规范的大市场”专版。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国际著名公关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1993年起,爱德曼(Edelman)(收购中法公关公司)、福莱希曼(Fleishman-Hillard)、宣伟(Shandwick)、奥美(Ogilvy)等公关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绝大部分在全球公关业的排行榜上名列前十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更多的国际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关于中国公关市场发展的讨论激发了本地公关专业服务市场的出现,大批本地公关顾问公司纷纷涌现,特别是随着本地客户专业服务需要的猛增,公关顾问服务市场才逐步形成,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回顾中国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认为,这一市场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需求为公关顾问服务提供了舞台;

·中国IT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刺激了公关顾问服务的市场需求。作为世界新兴产业的IT产业特别重视信息传播和市场推广工作,因为高科技产品需要对消费者作大量的技术说明、教育引导,需要迅速建立用户市场,同时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和更新换代需要大量市场活动的配合;

·跨国公关顾问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实务经验,对中国市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教育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公关顾问队伍;

·本地公关顾问公司在提供市场活动等服务的同时,注重专业发展研究和专业人员的训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经营规模和客户群体得到迅猛发展;·专业服务经营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这一服务市场,伴随着这一市场的发展而学习、成长,共同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这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倡导者、推动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发挥了行业指导、行业服务、行业协调和行业监督的作用。

在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阶段(1995-1999),公关顾问服务主要集中在宣传品创意设计、信息本地化处理、新闻策划与传播代理、市场活动策划与管理以及媒介关系管理等领域。总体上来说,整个专业服务市场主要处于新闻代理阶段,主要服务手段以新闻发布和信息传播为主,主要客户对象还是以国际客户为重心。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99行业调查显示,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公关专业服务市场已初具规模,整个行业专业服务年营业额估计接近10亿元人民币。

·全国专业公司总数超过300家,公共关系公司从业人数超过3000人;·具有固定客户和服务规模的公共关系公司数目近50家;

·15家外资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世界排名前20位的公司有一半进入中国;·客户仍以外国客户为主,美、加55%,欧洲25%,亚太10%,国内10%;

·全国90%以上的公关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

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有哪些不利和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是整个大环境尚不完全适应公共关系的健康成长,比如从上到下对公共关系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往往把公共关系与“拉关系”“走门子”等私人意义上的关系联系起来,致使公共关系的庸俗化。

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公共关系事业走上国际舞台,可以与国际公关更好的互动,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带来公共关系发展的新时代。

由此,我们可以说,到上个世纪末,无论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地位得到政府认可,还是公关顾问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经营规模、市场规模、从业人数,均显示了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公共关系业即将诞生。 0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