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从我们踏入校园到加入工作,汇报一直伴随在我们左右,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如何写汇报材料,在汇报中找不到重点,导致在学习、工作中的不如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实施“抓项目、建平台、强服务、工业兴县”举措,逐步凸现工业支柱作用,工业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工业现状
(一)工业经济概况
1、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逐步形成了稀土、矿产品加工、果品加工、建材、小水电、机械制造、制衣等门类的工业体系,其中稀土、矿产品加工、果品加工日益成为我县工业的三大主导产业。
2、2005-2007年主要指标情况
⑴税收情况: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税收971万元,同比增长80.8%;2006年,完成税收2022万元,同比增长108.2%;2007年,完成税收5352万元,同比增长164.7%;2007年,稀土行业完成税收3911万元,占总量的73.1%;纳税超百万的工业企业有6个,其中超千万工业企业有3个。
⑵规模企业速度效益指标: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81525万元,同比增长107.2%,实现工业增加值25141万元,同比增长94.5%,完成销售收入79539万元,同比增长117.3%,实现利税15088万元,同比增长110.8%。
(3)工业内部结构:2007年规模企业中,稀土工业总产值 1 占到规模企业总产值的61.0%,小水电总产值占到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8.3%。
(4)呈现的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增长速度200
6、2007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 二是工业经济地位明显提高,财政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5352万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上升为33%。
3、2008年1-6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总体情况。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320万元,同比增长68.4%;产品销售收入完成56308万元,同比增长63.1%;实现利税总额9245万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实现税收5291万元,同比增长52.9%。
(2)目标完成情况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及增长速度(增长速度的目标为65%) 工业增加值目标43000万元,实现20320万元,完成47.3%; 主营业务收入目标123550万元,实现56308万元,完成55.8%;
利税目标23900万元,实现9245万元,完成38.7%; 税收目标8650万元,实现5291万元,完成61.2%; 二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标5家,已完成4家。 (3)呈现的特点
一是上交税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上半年,累计实现上交税金5291万元,同比增长52.9%,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1.2%,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是生产运行总体正常。在克服电力供应不正常的情况下,
2 采取了有序供电和保骨干企业生产的有力措施,重点工业企业的生产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
三是稀土产业的支撑作用相当明显。稀土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7060万元,同比增长19.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6.5%。
四是小水电行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尽管受电力设施严重受损的影响,仍然实现工业总产值947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6.%。
五是新增的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0157万元,拉动工业增长28.0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我县重点项目有6个。计划投资额12000万元,重点项目1-6月完成计划投资4994万元,占去年全年总投资7460万元的66.9%,完成年计划的41.6%。
(三)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概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工业园区原规划总面积4800亩,其中,建成面积1800亩,实现了“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电视、通排水、通排污、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根据长远发展需要,聘请了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利用报废老稀土矿区,再规划利用为工业用地,扩大工业用地5200亩,现规划总面积10000亩。
2、企业入园建设情况:截止今年6月份,工业园区现有入园企业23家,除1家在黄坳外,其余均在石排工业园区。2008年新入园企业5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7家,已投
3 产的企业有16家。
3、近期工作措施:重点是抓好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扩大供水能力,满足企业用水需要,主干道的建设及土地的平整工作等。
二、主要经验和措施
综观几年来我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以下几个方面分不开的: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发展工业经济的指导性文件,明晰了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路。2004年编制了《我县工业五年发展纲要》,提出了四大指导产业发展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吹响了振兴我工业经济的号角。实践证明,《我工业五年发展纲要》对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县委、县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123”(一个导向,两个注重,三大产业工业)的发展思路,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2、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努力实现资源的有效位置。一是抓了矿产资源整合。进一步开展了稀土资源整合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取缔了堆浸、池浸稀土生产工艺,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辨正关系,有效打击了稀土走私行为,保障了稀土原材料的供给,确保了稀土税费足额征收。成功实施了对新天地铁矿的资源整合工作。按照“一证一家”的要求,采取了联合改造或实施兼并、整体收购等方式,达到了“统一管理、统一开采、规范运行”的目的。二是抓了小水电资源整合。为了使我县的小水电资源优势变成加快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继续推进小水电资源整合工作。制定了《第二阶段
4 小水电资源整合工程方案》,按照“分步实施、先网后站、逐步到位”的原则,对全县85座,装机容量达52710千瓦的电站进行资源整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建立了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实行了领导联系服务规模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根据制定的《我县工业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重点企业(项目)工作方案》,明确了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了领导联系服务规模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在建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4、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引进了一批投资较大、效益较好的项目。比如,已建成投产的我县南方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我县新舟稀土冶炼(厂)有限公司、我县新天地铁矿有限公司等;正在建设的有我县上都矿业有限公司、我县恒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又一批项目的引进和兴建,不断增强了我县工业发展的后劲。
5、加大产业集群建设力度,推进了工业结构调整进程。
我们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始终把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作为两个主要抓手。一是稀土主导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二是矿产品深加工初见成效,将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潜力。
三、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虽然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总体来看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制约和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以稀土为绝对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不强。由于我县现有工业企业少,企业规模小,一旦稀土行业受市场影响较大,工业运行的市场风险很大。二是企业融资困难,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发展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紧缩,一方面导致我县工业用地指标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与项目建设过程中用地纠纷及矛盾日益突出,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工业发展环境还不够优越,群众观念、部门办事效率、干部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五是电力供应问题可能成为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用电需求急剧增长,今年我县工业用电量将增加6000万度以上,另一方面电压不稳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县接连遭受冰雪、洪涝灾害,堪称百年一遇,给我们在工业发展的道路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没有动摇我们主攻工业的信心。下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分析灾情影响,努力完成确定的工作目标。县经贸局负责调查核实、上报全县工业企业灾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负责帮助、指导受灾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及时通报全县受灾企业恢复生产情况;全面分析灾情对全县工业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2、加强组织领导,尽快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企业灾后恢复生产领导小组,制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复产时间表。由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工业企业,实行分片包干,帮助企业开展生产救灾、恢复生产工作。
3、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我县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的联系、督促,促进企业加快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对项目的投资做到应报尽报,建立健全我县项目管理体系。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的重大项目,获得产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同时为增强储备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能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后劲,在抓紧包装一批和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的同时,建立我县自己的项目管理系统,为明年包装推介更多、储备质量更好的项目提供有力保障。目前,重点是让我县上都矿业有限公司、我县万年丰旋窑水泥有限公司、我县建龙矿业有限公司早日投产;让我县文峰钢铁实业有限公司实现转型;让重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4、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加强综合协调服务沟通工作。 一是要深入企业,搞好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开展服务工作。二是着力落实兑现国家、省、市、县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重点企业多拉快跑。三是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和发展外部环境。四是做好对上沟通工作。
5、发挥政府调控职能,继续深入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始终保持高压的整治态势,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整治力度,对无证开采、滥挖滥采、破坏性开采及走私的等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从重处罚。健全
7 和完善投资管理,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招拍挂”工作,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准入门槛。同时,通过规划,集中开采区域,实行公司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矿产资源的统一开采。此外,进一步加强矿山环保综合治理工作,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逐步推进尾沙治理工作,大力推广先进工艺,淘汰落后工艺。二是进一步抓好电力资源整合工作。深入展开第二期电力资源整合,继续推进农网、城网改造,进一步完善输配电网络,改变我县工业用电超负荷现状,不断提升供电质量和电力价格进行合理调整,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我县现代信息物流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现代信息物流战初见成果
1、物流企业发展情况。一是商业物流初具规模。我县现代物流业已快速起步,截止11月底,我县共有物流企业18家,从事物流人员476人,其中货物搬运企业11家,货物仓诸企业11家。全县登记载货车辆604台,载重总吨位4118.7吨,公路年货运量14683万吨公里,其中,在外县营运在我县注册的载动车辆123台,吨位1438吨,铁路货运发送量9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4万吨,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8亿元,占第三产比重为18%,物流费用约6.7亿元,占全县GDP的20%,从事个体物流行业520余家,分别比上年均有大幅度增长。二是农业物流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中介组织)”的农产品物流网络。目前,全县拥有12个农副产品市场,其中3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71个,农民经纪人399人左右,其中农产品行业协会12个,民间流通组织25个,股份合作组织2个,各类专业合作社22个,共吸纳一百多家营销大户在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点,进一步拓宽了流通渠道,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旅游业逐步兴起,已成为我县地方产品物流的重要载体。策划与包装了江西省万年县稻作文化生态体验开发项目,总投资额达50亿元;县城至神农宫景区公路改造已完工,景区附属设施正在改造中。神农源(仙人洞)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区工作已启动,力争年底前通过验收。1—10月份,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188万元。
2、市场培育情况。一是初步建成稻米流通市场,为建设国际稻米城奠定良好基础。新组建成的万年贡米集团,按照省级农业 1
龙头企业发展要求,努力做大做强,截止11月底产量达38.5万吨,销售额达12.85亿元;到09年,优质大米年生产能力可达100万吨,色拉油年生产能力可达6万吨,并力争09年融资上市。江南米业市场主体工程已竣工,信息网络建设也基本完成,项目建成后,年交易量可达75万吨,年交易额可达20亿元。二是启动了万年县物流园区建设。注册成立了江西四海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350万美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将实现税收3200万元。目前已成立项目指挥部,完成了立项、征地、规划设计、纳税资格认定等工作,其他工作也正在推进中。三是培育了批发市场和商品市场。新建了江南米业市场、天源星光、购物步行街、江南米业、万昌农副产品市场,启动了城郊生猪批发市场建设,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提升。四是规划建设6条商业特色街道,改造了现有的小商品市场,新建了新天地货物的配送中心,填补了货物配送的空白。五是加速推进农资超市建设。省供销社、省农资公司已与我县签订了投资规模达5000万元的《投资创办农资现代物流项目》框架协议书。将在我县建成以农资配送为主体、信息流通为纽带,集仓储运输、分拨配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集约化农资现代物流基地。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选址、立项等工作。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交通方面:珠曹公路改造全面竣工,石镇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公路改造已基本完成,顺利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面;县城主街道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供水供电方面:县城水网改造已顺利完工,供水能力提高到每日3.5万吨,220千伏输变电站也已接近完工,大大缓解了我县用电紧张的问题。网络通信方面:加快了通信网络IP化、宽带化、移动化和全光化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宽带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初步建成了3G移动电话和无线移动互联网,全面推行了电子政务、农村信息普及工程,实施推广了以
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工程,将信息化贯穿于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全过程。
二、现代信息物流战发展瓶颈凸现
我县现代物流有所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流成本太高,物流周期过长,效率偏低。大部分工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但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均在20%以上,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仅为10%左右。
二是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式落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尚未完成,只能提供一些低水平、低层次、单项服务功能。
三是物流设施与装备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装运机械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普及程度低,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四是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县物流管理条块分割层次多、秩序乱,行业垄断严重。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指导思想。要坚持统筹规划、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大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合理进行物流产业区域布局,增加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使之成为万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重点
1、打造三大物流社区,形成三个经济带,壮大板块经济。一是打造水上社区,在万年石镇综合码头和乐安河流域万年段,建设包括石镇、梓埠、湖云三个乡镇的鄱阳湖港口口岸生态经济带。二是打造高速社区,大力争取景鹰高速、昌德高速的管理公司、养护中心集中在万年建立,实现高速公路后勤社会化,建设包括齐埠、汪家、青云三个乡镇的鄱阳湖路口要素生态经济带。三是打造旅游社区,按照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建设包括大源、裴梅、珠田三个乡镇的鄱阳湖旅游生态经济带。
2、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县城新区、汪家、石镇等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兴建,检验检测中心、营运中心、梓埠化工专用码头;加快兴建生猪批发市场,万年旧货交易市场,改造江南米业市场,规范珍珠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
3、积极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完善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建立适应我县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二是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及货主、用户联结起来,实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在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建设网上交易系统、网上支付系统及相关的物流配送系统。三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推动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加快建立各类物流信息系统,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在企业
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条形码技术、定位技术、扫描器、电视监控等技术的应用。
4、不断完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运输能力,基本形成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水运、航空等运输协调发展的高效便捷、有机衔接的综合运输平台。一是加强交通立体网络建设,改善运输条件。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省道、重要经济干线和农村公路。积极规划和争取万年至贵溪专用公路,打通万年东出口。整治江河航道,建设石镇和梓埠港口码头。二是有效整合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整合运力资源,提供无缝运输。加快运输标准建设,消除运输障碍,发展智能型交通运输,提高路网运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形成结构合理、运输质量明显提高的综合运输体系。
(三)物流业发展措施
1、改革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规范企业注册登记前置性审批,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规定外,其它前置性审批一律取消。将进一步细化物流企业的分类标准,按类别进行工商代码登记,依法核定物流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经营范围。
2、实施优惠政策。一是调整物流企业税收政策,统一运输与仓储企业营业税税率,改变物流行业重复征税的问题,明确物流企业的营业税计税基数;对于跨区经营物流企业,实行统一缴纳所得税;解决物流行业现有闲置资产在整合过程中税费过重的问题,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二是实行土地优惠政策,重点是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交通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三是调整收费政策,调低或取消境内的道路收费,降低公路收费总水平,整顿港口、码头、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的乱收费。四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借鉴发达地区做法,每年
从国土基金或财政预算内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物流项目建设贴息或者担保。协调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积极安排贷款,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对于符合国家、省、市规划要求的物流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3、出台物流规划,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新型朝阳产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规划,规范指导全县物流业的有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制订规划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调资源整合,促进新建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
4、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劳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我们将继续加强领导,成立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挂点重点企业,部门重点服务物流企业,进一步推动全县物流业发展。
第三篇:关于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永寿县文体事业局局长杜景安
(2011年6月23日)
各位领导,调研组成员:
首先,我代表永寿县文体事业局对市文化体育业调研组前来我县调研文化体育业情况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县近年来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一、全县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陕西中部偏西,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素有“秦陇咽喉,陕甘通衢”之称。全县辖7镇6乡249个行政村,总面积889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地、休闲避暑度假养生后花园、渭北煤电建材工业重镇”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加速、工业振兴、产业提升、民生改善”四大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亿元;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4.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3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2元。荣获“全省2010
- 1 -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10名”、“中国绿色名县”等殊荣。
二、全县文化体育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坚持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平台,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公益文化活动为载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不断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注重文化体育业能力提升,努力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共实施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个,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新建综合训练馆1座;县级文化活动楼、图书楼各1座;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已建成4个,在建6个);村文化室72个,农家书屋41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65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得到加强,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搭建了有效载体。
二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群众上网难题得到破解。建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少儿图书室1个,乡镇基层服务站4个,村级服务点16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成应用,为进一步拓宽农村群众
- 2 -
的信息渠道、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对信息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送书下乡”和“农家书屋”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群众阅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共向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配送图书5.2万多册,价值48余万元。“农家书屋”工程配送了价值82万元的图书和设备,共建成41个“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器材配送项目为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2个行政村配发文化器材40件(套),价值64万元。
四是监管工作有序开展,文化市场得到净化。给各网吧统一安装了监管系统,完善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规章制度,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得到切实规范。同时,在加强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注重日常管理,从离退休干部中聘请了15位社会责任感强的同志担任网吧社会义务监督员,强化了社会监督。
五是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完成。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重点、改革措施及工作步骤,制定出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撤销了县影剧院、县剧团2个事业单位,成立了县演艺公司;撤销了县文化市场稽查队,成立了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目前,改制工作已全面完成,新成立的机构运行良好,秩序井然。
- 3 -
六是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我们以“槐花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为载体,积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组织举办民间锣鼓大赛、焰火晚会、灯谜晚会、卡拉OK歌手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注重农村文艺演出队伍建设,组建各类自乐班、文艺团队43个,这些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因我县是国定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要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费投入相对较低。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乡、村文化站(室)藏书多靠“送书下乡”、“农家书屋”工程、县乡部门赠送和自行收集解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较差。乡镇综合文化站房屋陈旧、设施简陋,条件较差,加之一部分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发挥不到位。新组建的县演艺公司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开展难,文化馆综合楼由于拖欠基建工程款60万元,到目前无法正常投入使用。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文艺人才,现有人员多是“半路出家”,专业
- 4 -
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强化工作举措,不断把公共文化体育业建设推向深入。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以各种方式参与文化体育建设,加大乡村两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培养人才。通过公开选聘、招考等方式,从大学毕业生和农村文艺能人中择优录用思想素质好、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充实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体育骨干、民间艺人、农村业余文艺队在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中的作用。三是整合资源。进一步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将乡镇文化站建成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四是创新形式。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体育事业与乡村文化产业、旅游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农民体育比赛等群众参与性强、感染力大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各调研组成员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 5 -
- 6 -
第四篇:我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2007年9月30日
根据市人大通常办发[2007]26号文件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总体概况
(一)园区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xx县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依托富集的农产品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化,全县工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共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涵盖了化工、轻工、机械制造、制药等20多个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米、红干椒、畜禽、木业、药业和新型能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特别是围绕全县75万吨玉米、2亿斤红干椒资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在以农为主的旗县,初步探索出了围绕玉米和红干椒资源,如何“吃干榨尽”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2002年以来,我县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当地玉米和红干椒资源为依托,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和“配套关联、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xx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分为利牛循环经济园区、玉王科技园区和东风新区,近期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平方公里,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8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总用地为71平方公里。
园区以xx县城为中心,分南、北、东三片布局,功能互补,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采用片状布局,建设以利牛循环园区和玉王科技园区为主的玉米产业精细化工区、以东风新区为主的红干椒加工区。按照这一思路,2005年我县完成了园区“十一五”规划并上报自治区,被列入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侯选名单。2006年我县又编制完成了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并于年底通过了自治区专家评审。2007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内政办发[2007]8号文件,开xx工业园区作为xxx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成为全区六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为使园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今年我县又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行政级别为副处级,组建了循环经济办公室,加强了对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同时正在编制中的园区建设实施办法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等逐年进行安排,为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和项目支撑。
(二)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36户,其中有30户企业已建成投产,全部入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余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五通”,包括道路、污水处理及排污管网、输变电线路、通讯、给水、绿化等工程,共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利牛循环经济园区位于开鲁镇南,国道303线以南,库开线公路两侧,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园区内建有占地3.15万平方米、日处理污水2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占地3.04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100吨的填埋场各一座;完成了2公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驻的较大企业有年产10万吨酒精、9万吨饲
料的利牛生化公司、年回收3万吨二氧化碳的达林公司等企业;玉王科技园区位于开鲁镇北,开保公路两侧,集通铁路横贯东西,铁路南规划为物流及商住区,铁路北为工业规划区,规划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已完成10公里道路、排污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入驻的重点企业包括玉王生物科技公司一期年产60万吨淀粉及系列产品项目、天之华公司一期年产5万吨酒精系列产品项目等共12户企业;东风新区位于开鲁县与通辽市之间的东风镇,国道303线两侧,规划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现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四通一平”,已入驻中兴公司、盛宇公司、明路椒业等13户企业。重点发展以红干椒及绿色蔬菜深加工为主的集商贸、加工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红干椒工贸城。
二、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果
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中,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任务,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对全县玉米和红干椒两个产业按照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进行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使企业从规划、开工、投产之日起就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已基本形成
xx县共有酒精生产企业4家,酒精生产能力17万吨/年,其中利牛公司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自治区首位。该公司全方位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做到酒精生产、DDGS饲料生产、精细化工、城市供热、废水废渣综合利用同步发展。2006年4月,新上了3万吨/年二氧化碳回收项目,使生产酒精的废气变废为宝,年增加产值1200万元。废水回收利用,年生产DDGS饲料9万吨,增加了企业效益,又使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废渣生产建材,年生产炉渣砌块4.5万方。生产余热用于城区供热,年供热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公司今年在工程上,启动了热电联产项目,正常发电容量为7MW,年可提供4200万度电,能够满足公司目前生产用电。在项目上,积极发展酒精下游产品,年产1万吨乙二醛项目将在年底前投产,公司内部已形成了项目互为补充,废物综合利用的“吃干榨尽”的“利牛模式”。一年消耗7万吨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技术改造,把水解锅由两锅串联改为四锅串联,节约原料近10。生产糠醛废渣代替燃煤,年节煤1.7万吨,节电70万度。利用醛汽为酒精生产线加热,酒精生产成本每吨降低了200元。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浇灌林地,实现了中水再利用。此外,园区内其它企业也在内部推行资源循环利用,表现出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基本特征。
在园区内,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为代表,基本形成了园区大循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的玉王生物科技,生产酒精的利牛生化公司、天之华生化公司、天溢生物公司和天源生化公司,生产白酒的百年酒业,利用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新化公司,利用玉米秸秆发电的国能公司等企业,在玉米深加工的链条上集结成稳定的资源供求关系。到2008年,这些企业达产后,年可实现210万吨玉米就地转化。在玉米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作用下,生产的60万吨高蛋白饲料用于发展养殖业,10万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农业增产的粮食再用于工业加工的良性循环。
(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效果已初步显现
xxa园区作为科尔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通辽市最具经济活力、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产业聚集区。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使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得到了改善,使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据测算,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吨标煤(当量值)下降到1.6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城镇)由130立方米下降到95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50左右提高到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废水排放量分别下降
20。园区已形成年产60万吨玉米淀粉(在建)、17万吨酒精、1万吨白酒、4万吨红干椒、30万吨饲料、16万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用玉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液生产蛋白粉20万吨、纤维饲料30万吨、复合肥1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3万吨、余热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已投入使用。园区年实现产值17亿元,工业增加值6.6亿元,占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的83,实现利润5980万元,上缴税金5640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国家对玉米发酵工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这对于我县以玉米为原料发展工业乃至循环经济来讲,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建议政府部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企业要在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品的深加工上做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文章。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发展速度,而地方财力又不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上级部门通过贴息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3、我县工业企业大部分处在发展初期,产业层次低,企业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靠自身力量无法满足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的资金需求,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大力拓展融资、信贷渠道,同时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
4、污水处理成本高,需要资金量大,企业、地方财政负担过重,因此作为公用工程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难度较大,建议有关方面在政策制定、资金筹措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讨,促进污水促进处理厂良性运转。
5、园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中,将大量利用玉米废液、废渣、粉煤灰等废弃物,因此应鼓励各种污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再循环,制定和推行针对相关行业的优惠政策。
四、的重点和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领导职能,组织关职能部门深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扎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经营者的循环经济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倡导节约文明,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加强协调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指导帮助企业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管委会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协调到位、落实到位。
3、制定标准规范,完善统计核算制度
参照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企业清洁生产、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废弃物排放等标准。完善主要用能产品和设备的能效标准以及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企业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完善监管办法。 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核算制度。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核算,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将主要指标纳入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4、完善各项政策,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机制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调整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扩大社会投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建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产的环保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和储备一批节能降耗产业化项目,培育招商引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使循环经济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对采用新工艺、回收废旧物资的企业实施政府奖励,对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实施减税等税收优惠。通过实施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加强废物代谢补链项目的招商引资,实现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
5、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企业围绕节能降耗、废旧物资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等环节,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开发综合利用技术、资源节约减量技术和替代技术,能量梯次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绿色再生利用、降低再生利用成本、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借鉴并推广国内外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做法,探索出一条适合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6、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
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循环经济信息平台。推进建立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建立园区废弃物登记交换中心,实现废弃物动态化管理和资源化处置。定期公布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指南,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政策和政务信息,积极鼓励、支持公众参与有益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和监督管理,使我县工业循环经济建设事业成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
第五篇:文章标题:我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汇报材料
2007年9月30日
根据市人大通常办发[2007]26号文件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总体概况
(一)园区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xx县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依托富集的农产品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化,全县工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共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涵盖了化工、轻工、机械制造、制药等20多个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米、红干椒、畜禽、木业、药业和新型能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特别是围绕全县75万吨玉米、2亿斤红干椒资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在以农为主的旗县,初步探索出了围绕玉米和红干椒资源,如何“吃干榨尽”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2002年以来,我县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当地玉米和红干椒资源为依托,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和“配套关联、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xx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分为利牛循环经济园区、玉王科技园区和东风新区,近期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平方公里,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87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总用地为71平方公里。
园区以xx县城为中心,分南、北、东三片布局,功能互补,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采用片状布局,建设以利牛循环园区和玉王科技园区为主的玉米产业精细化工区、以东风新区为主的红干椒加工区。按照这一思路,2005年我县完成了园区“十一五”规划并上报自治区,被列入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侯选名单。2006年我县又编制完成了园区规划实施方案并于年底通过了自治区专家评审。2007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内政办发[2007]8号文件,开xx工业园区作为xxx工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成为全区六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为使园区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今年我县又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行政级别为副处级,组建了循环经济办公室,加强了对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同时正在编制中的园区建设实施办法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等逐年进行安排,为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和项目支撑。
(二)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36户,其中有30户企业已建成投产,全部入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余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五通”,包括道路、污水处理及排污管网、输变电线路、通讯、给水、绿化等工程,共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利牛循环经济园区位于开鲁镇南,国道303线以南,库开线公路两侧,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园区内建有占地3.15万平方米、日处理污水2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占地3.04万平方米、日处理垃圾100吨的填埋场各一座;完成了2公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驻的较大企业有年产10万吨酒精、9万吨饲料的利牛生化公司、年回收3万吨二氧化碳的达林公司等企业;玉王科技园区位于开鲁镇北,开保公路两侧,集通铁路横贯东西,铁路南规划为物流及商住区,铁路北为工业规划区,规划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已完成10公里道路、排污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入驻的重点企业包括玉王生物科技公司一期年产60万吨淀粉及系列产品项目、天之华公司一期年产5万吨酒精系列产品项目等共12户企业;东风新区位于开鲁县与通辽市之间的东风镇,国道303线两侧,规划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现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四通一平”,已入驻中兴公司、盛宇公司、明路椒业等13户企业。重点发展以红干椒及绿色蔬菜深加工为主的集商贸、加工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红干椒工贸城。
二、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果
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中,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任务,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对全县玉米和红干椒两个产业按照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进行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使企业从规划、开工、投产之日起就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已基本形成
xx县共有酒精生产企业4家,酒精生产能力17万吨/年,其中利牛公司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自治区首位。该公司全方位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做到酒精生产、DDGS饲料生产、精细化工、城市供热、废水废渣综合利用同步发展。2006年4月,新上了3万吨/年二氧化碳回收项目,使生产酒精的废气变废为宝,年增加产值1200万元。废水回收利用,年生产DDGS饲料9万吨,增加了企业效益,又使污
水实现达标排放。废渣生产建材,年生产炉渣砌块4.5万方。生产余热用于城区供热,年供热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公司今年在工程上,启动了热电联产项目,正常发电容量为7MW,年可提供4200万度电,能够满足公司目前生产用电。在项目上,积极发展酒精下游产品,年产1万吨乙二醛项目将在年底前投产,公司内部已形成了项目互为补充,废物综合利用的“吃干榨尽”的“利牛模式”。一年消耗7万吨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技术改造,把水解锅由两锅串联改为四锅串联,节约原料近10。生产糠醛废渣代替燃煤,年节煤1.7万吨,节电70万度。利用醛汽为酒精生产线加热,酒精生产成本每吨降低了200元。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浇灌林地,实现了中水再利用。此外,园区内其它企业也在内部推行资源循环利用,表现出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基本特征。
在园区内,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为代表,基本形成了园区大循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的玉王生物科技,生产酒精的利牛生化公司、天之华生化公司、天溢生物公司和天源生化公司,生产白酒的百年酒业,利用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新化公司,利用玉米秸秆发电的国能公司等企业,在玉米深加工的链条上集结成稳定的资源供求关系。到2008年,这些企业达产后,年可实现210万吨玉米就地转化。在玉米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作用下,生产的60万吨高蛋白饲料用于发展养殖业,10万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农业增产的粮食再用于工业加工的良性循环。
(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效果已初步显现
xxa园区作为科尔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通辽市最具经济活力、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产业聚集区。发展循环经济使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使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得到了改善,使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据测算,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2.0吨标煤(当量值)下降到1.6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城镇)由130立方米下降到95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50左右提高到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废水排放量分别下降20。园区已形成年产60万吨玉米淀粉(在建)、17万吨酒精、1万吨白酒、4万吨红干椒、30万吨饲料、16万吨复合肥的生产能力。用玉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液生产蛋白粉20万吨、纤维饲料30万吨、复合肥10万吨、液体二氧化碳3万吨、余热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已投入使用。园区年实现产值17亿元,工业增加值6.6亿元,占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的83,实现利润5980万元,上缴税金5640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1,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国家对玉米发酵工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这对于我县以玉米为原料发展工业乃至循环经济来讲,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建议政府部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企业要在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品的深加工上做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文章。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发展速度,而地方财力又不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上级部门通过贴息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3、我县工业企业大部分处在发展初期,产业层次低,企业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靠自身力量无法满足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的资金需求,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大力拓展融资、信贷渠道,同时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
4、污水处理成本高,需要资金量大,企业、地方财政负担过重,因此作为公用工程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难度较大,建议有关方面在政策制定、资金筹措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讨,促进污水促进处理厂良性运转。
5、园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中,将大量利用玉米废液、废渣、粉煤灰等废弃物,因此应鼓励各种污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再循环,制定和推行针对相关行业的优惠政策。
四、的重点和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领导职能,组织关职能部门深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扎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和教育。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经营者的循环经济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倡导节约文明,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加强协调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指导帮助企业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管委会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协调到位、落实到位。
3、制定标准规范,完善统计核算制度
参照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企业清洁生产、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废弃物排放等标准。完善主要用能产品和设备的能效标准以及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导企业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完善监管办法。
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核算制度。探索建立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核算,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将主要指标纳入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4、完善各项政策,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支持机制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调整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扩大社会投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建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产的环保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和储备一批节能降耗产业化项目,培育招商引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使循环经济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对采用新工艺、回收废旧物资的企业实施政府奖励,对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实施减税等税收优惠。通过实施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加强废物代谢补链项目的招商引资,实现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
5、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企业围绕节能降耗、废旧物资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等环节,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开发综合利用技术、资源节约减量技术和替代技术,能量梯次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绿色再生利用、降低再生利用成本、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借鉴并推广国内外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做法,探索出一条适合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6、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
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循环经济信息平台。推进建立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建立园区废弃物登记交换中心,实现废弃物动态化管理和资源化处置。定期公布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指南,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政策和政务信息,积极鼓励、支持公众参与有益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和监督管理,使我县工业循环经济建设事业成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
《我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汇报。3yA
水实现达标排放。废渣生产建材,年生产炉渣砌块4.5万方。生产余热用于城区供热,年供热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公司今年在工程上,启动了热电联产项目,正常发电容量为7MW,年可提供4200万度电,能够满足公司目前生产用电。在项目上,积极发展酒精下游产品,年产1万吨乙二醛项目将在年底前投产,公司内部已形成了项目互为补充,废物综合利用的“吃干榨尽”的“利牛模式”。一年消耗7万吨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技术改造,把水解锅由两锅串联改为四锅串联,节约原料近10。生产糠醛废渣代替燃煤,年节煤1.7万吨,节电70万度。利用醛汽为酒精生产线加热,酒精生产成本每吨降低了200元。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浇灌林地,实现了中水再利用。此外,园区内其它企业也在内部推行资源循环利用,表现出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基本特征。
在园区内,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为代表,基本形成了园区大循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的玉王生物科技,生产酒精的利牛生化公司、天之华生化公司、天溢生物公司和天源生化公司,生产白酒的百年酒业,利用玉米芯生产糠醛的新化公司,利用玉米秸秆发电的国能公司等企业,在玉米深加工的链条上集结成稳定的资源供求关系。到2008年,这些企业达产后,年可实现210万吨玉米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