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必然要与组织成员,或者组织外部进行交流,而汇报则是与组织内外部进行交流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写好汇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必然要与组织成员,或者组织外部进行交流,而汇报则是与组织内外部进行交流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写好汇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一、坚持强基固本,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保障作用

一是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把扶贫工作列入涉农办事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各涉农办事处、贫困村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县(区)、镇(办事处)、村三级扶贫领导体系,为县(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出了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乡村干部和党员队伍。如×××村委×××种植的苦瓜质量优、产量高、销路好。在他的带动下,×××村的苦瓜种植面积已达×××亩,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产增收。

二、坚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实施扶贫措施

×××县(区)、识别出农村贫困户×××人(含水库移民×××户×××人),其中扶贫户×××户×××人、扶贫低保户×××户×××人、低保五保户×××户×××人。根据识别出的贫困人口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措施。一是对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家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扶贫政策进行扶持。二是对没有劳动能力及收入低于低保线的低收入人口,通过民政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三是科学编制扶贫开发计划,深入调查了解,掌握贫困村现状、贫困原因、发展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措施。

三、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措施。×××年以来,县(区)狠抓交通、水利、住建、文体等为重点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职能部门支持,共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建设贫困村屯道路×××条×××公里,建设×××、×××篮球场各一个,危房改造×××户,修建×××、×××渠道×××公里,建设×××人饮工程一个,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人。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四、强化造血功能,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产业扶持。在传统的农业粗放式经营方式下,贫困村群众以种植木薯、花生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群众增收缓慢。为此,×××年以来,×××结合贫困村位于近郊的优势,积极发展蔬菜产业、花卉产业,鼓励和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发展蔬菜、花卉产业。在×××扶持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扶持成立了×××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花卉公司,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发展蔬菜、花卉产业的积极性,×××年以来,两个贫困村共发展大棚果蔬种植×××亩、花卉种植×××亩,现大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亩、花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亩。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产业扶贫项目,×××年以来,共争取资金×××万元,支持贫困村发展蔬菜种植×××亩,带动贫困农户×××户。二是技术扶持。×××年以来,×××紧紧围绕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人事劳动、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围绕贫困村特点开展培训,结合水稻良种推广种植、良种果蔬种植技术、电脑电工操作、物业管理、厨艺培训等方面内容,共培训贫困农民×××人次,印发各类实用技术资料×××多份。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了科学种养水平,强化了劳动技能,拓宽了贫困户就业渠道。三是就业扶持。发挥贫困村比邻工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协调园区企业为贫困村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仅×××就有×××多人次的农民到附近企业就业,涉及贫困户×××户,贫困人口×××多人。四是定点帮扶。落实×××班子领导以及有关单位进行定点帮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帮扶支持。×××年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共筹集资金×××万元,为贫困村建设篮球场、修建道路,并配备了电脑、空调等一批办公设施。

第二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现在,我就**县贯彻**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八七扶贫攻坚以前,全县有特困人口**户**人,通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年底,特困人口减少为**户**人,主要分布在**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其中**乡*户*人;**乡*户*人;**乡*户*人。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全县动手,全社会动员,各方支持,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困人口由八七扶贫计划以前的**户**人减少到**年的**户**人,减少了**户**人。

1、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县从改善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加大水、电、路、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实施异地搬迁、对口帮扶、牧农结合、牧民定居等一系列脱贫措施,几年来,贫困乡村累计修建基本农田**亩,改建公路**公里,解决了**村四个村的用电问题和**人**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我县的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贫困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重新改造和建设,缺医少药的状况有所缓解;推广了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95%的行政村能够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2、异地插花安置工作成效显著。为确保扶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年,我县将山区*户**人贫困人口插花安置到农区条件较好的乡镇,给每个贫困人口调整*亩熟地,确定帮扶单位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引导他们逐渐走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道路。经过努力,插花安置户的粮食自给有余,棉花获得丰收,当年实现脱贫。

3、大力实施集中搬迁工程。**年—**年四年中,我县累计投资**多万元,分别在**水电站、**农场等地建立了*个牧民搬迁点,建成牧民定居房屋**套,开发土地**亩,新挖排渠**公里,新修引水干渠**公里、支渠**公里、毛渠**公里,建造桥**座、闸**座,新修道路**公里,修建棚圈**座,架设高压线**公里,植树造林**亩。*个牧民定居点规划整齐美观,林、渠、路、饮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已初具小康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四年来,共有**户**人贫困牧民喜迁新居。

4、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始终把扶贫作为一项事关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扶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多次调整充实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由县委、政府分管农牧业的领导负总责,具体抓扶贫工作。从而真正形成了扶贫工作有人管,各个环节有人抓的局面。

5、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根据**的要求按照规划到村,扶贫到户,整村推进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善重点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编制了操作性强、易实施、便于管理的县、乡、村三级扶贫规划,实事求是地确定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项目。我县的*个贫困乡和**个贫困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和重点村。

6、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县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研究,确定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年—**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共争取各类资金**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万元,牧区开发示范工程资金**万元,以工代赈资金**万元,人畜饮水资金**万元,棉花基地资金**万元,草场建设资金**万元,扶贫信贷资金**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使我县的贫困乡村、牧民定居点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7、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工作。我县积极发动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安排全县**个单位对口帮联**户贫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各单位坚持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帮助包联贫困乡村理思路、谋发展,加大科技和文化水平的培训,同时坚持办实事、办好事,为贫困户积极捐款、捐物,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几年来,各单位捐款捐物折合资金**万元,为贫困户购买化肥**吨、种子**吨、畜力车**辆,不但增强了贫困户扎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8、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为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杜绝资金挪用,我县加强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使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

9、减轻贫困农牧民负担。对

第三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XXXX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地处XXX县城X部,XXXX,地域广阔,地形XXXX,南部为XXX区,北部为XX,海拔在XX-XX米之间。镇域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耕地XXXXX亩,其中水浇地XXX亩,山旱地XXXX亩。XX区村人均水地XXX亩,旱地XX亩;X区村人均旱地XXX亩。

全镇共有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总户数XXXX户,其中农业户XXXX户,非农业户XXX户,总人口XX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XX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XX户XX人,其中X族XX户,XX人;土族XX户,XX人;X族X户,XXX人;XX族XX户,X人。现有农村劳动力XXXX人,其中男XXX人,女XXX人。全镇X个纯山区村,XX个村民小组,共XXX户,XX人;X个川区村中,纯移民XX个,有XXX个村名小组。

二、今年来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

(一)镇域经济不断增强,贫困状况有所缓解

近年来,XXXX党委、镇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镇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速。XXX年底,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XXX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分别较XXX年增加了XXX万元、XXXX万元。

(二)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生存条件大大改 1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XXX、XXX、XXX、XXXX、XXXX、XXX等镇村道XXX公里,维修铺砂XXX、XXX、XXX、XXX等镇村道路XXX公里。在XXX、XXX、XXX等村落实修建沼气池XXX座。维修改造渠道XXX公里,XX、XXX等村XXXX范点铺设低压管道XXX公里。XX村新打人畜饮水机XX眼。XXX截引工程项目正在实施中,储备论证上报XXX、XXX、XXX、XXX片区开发及XXX集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XXX个,群众生存条件大大改善,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在城镇融合核心区建设上实现突破

XXX年,积极争取“X村易地扶贫收缩居住”,拟建设居民住房XXX户,新建养殖暖棚XXX栋,对全村的道路及住宅区、生产区进行统一规划。至目前,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完成了水、电的测量和规划。平整宅基地的XX亩,新打人饮机井X眼,铺设自来水管道X.X公里,铺设沙石路X公里,新装XXKW变压器X台,新建了村委会X间、村卫生室X间,公共旱厕X个,完成新农村住宅建设X户,购进红砖XX万,XXX栋暖棚养殖小区,已动工建设,已完成墙体XX座。XXXX年,力争通过X年时间,把X村X组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四)搬迁扶贫深入人心,贫困群众发展条件逐步好转

认真落实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XXX”衔接工作。积极支持山区留居贫困群众通过亲邻互助、自行联系、项目补助等多种方式走搬迁脱贫致富的路子,近年来搬迁移民XX户,XXX人。鼓励群众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规模和收入大幅提高,XXXX年,全镇已建立了劳务基地 XX处,输出劳务XXXX人,其中有组织输出劳务XXXX人(次),实现劳务收入XXXX.XX万元。

(五)科教扶贫成效明显,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XX年来,全镇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全面推广了以XXXXXXX和XXXXX为代表的节水农业技术,每年保持X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XXXX年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其中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示范点X个。自XXXX年以来,全镇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XX%以上。以XXXXX重点治理为契机,大力推进以日XXX和XXXX为主的设施农业,XX培育养殖大户XX户。XXXX年落实XXX、XXXX、XXX等村XXX亩以上的养殖小区X个。发展生态经济林XXXX亩,其中XXX亩,XX亩,XXX亩。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流转,XXXX年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XXXX.XX亩。

三、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全镇贫困人口现状

我镇现有人均纯收入XXXX元以下贫困人口XXXXX人,贫困发生率XX%。加之X村、X村地处XXX山南麓,XXX自然

保护区区域内,属纯山旱作农业区,原被县上确定为重点扶贫攻坚的XXXXX;海拔XXXX米~XXXX米。两村共有XX个村民小组,在册人口XXX户XXXX人(其中:X村X个村民小组,XXX户,XXXX人;X村X个村民小组,XXX户,XXX人)。生产基础条件差,多年连续遭受旱灾等多种自然灾害侵袭,种植业几乎连年绝收。群众基本靠务工和有限的养殖收入维持生活,生活普遍十分困难。

(二)基础设施状况

X村地处我镇南部山区,平均海拔XXXX米,年降水量XXX毫米,蒸发量 XXXX毫米,干旱缺水,XXX路是该村通往镇区的唯一道路,村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艰苦,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全村辖X个村民小组,共有XXX户,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水浇地XXX亩,旱地XXXX亩),产业主要以粮食、蔬菜以及养殖为主,XXXX年人均收入XXXX元,是全县日光温室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之一。

四、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基本思路

X、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充分发挥已搬迁移民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搬迁扶持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山区村留居群众移民搬迁。继续把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XXXX”有效衔接工作推向深入,进一步完善农户扶贫档案,努力将扶贫措施具体到每一户、每一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更加注重智力扶贫工作,坚持不懈开展

“XXXX”、“XXXX”、“XXXX”等活动,力争每年受益学生数量达到XX人以上。

X、、全力抓好劳务经济。

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项目、大产业来抓,进一步理顺劳务工作站工作职责,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水平,拓展输转领域,引导务工人员到周边工业园区务工,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

(二)、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

按照扶贫开发发展的自身规律,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具体目标是:

X、全镇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年增加元,接近或达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中等水平。

X、全镇低收入人口由人降至人,平均每年下降 人。

X、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个,搬迁户。

X、实施新农村建设个,年均实施个。

X、初步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

X、劳动力转移培训万人次。

(三)、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X、继续深化组织开展“XXXXX”有效衔接

根据县扶贫办的要求,组织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按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制定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政策,完善到户措施,健全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

X、要加大主骨干道路建设力度。

科学合理编制道路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道路硬化项目,重点谭年路铺油、X村主巷道、街道及重点示范点区间道路硬化。充分发挥“XXXXX”财政奖补项目优势,努力实现通组道路全砂化目标。争取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农机道路、田间道路的建设力度,力争到“XXX”末实现田间道路平整化的目标。

X、要大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按照先公路沿线后边远地区、以点带面逐步实施的思路,继续抓好供水、供电、沼气、改圈、改厕、改厨建设,力争到“XXXX”末自来水入户率、沼气入户率、人畜分离率、卫生厕所建有率均达到XX%。科学合理制定全镇危旧房改造规划,分实施,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剩余危旧房改造。在安排改造指标时,将优先考虑公路沿线村,优先考虑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对于上级整合的涉农资金将重点投向新农村建设试点,向新农宅土地平整、道路建设和渠道配套建设倾斜。

X、要大力整治农村环境。由各行政村主导,深入开展以

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治理活动,积极组织各小组长、村民进行观摩评比,集中治理农村人畜不分离、房前屋后“三堆”问题。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扶持,在街道两侧铺面前方集中铺设彩砖,并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定点清理垃圾,努力营造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和经商环境。

(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电话、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工程,基本实现网络信息村村通,为群众提供更快捷的全方位服务。依托XXXX通道,加快城镇融合发展。加大对各类资源投入向通道沿线倾斜力度,不断提高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医疗条件,进一步加大校安工程争取实施力度,优化小学、初中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剩余劳动力输转力度,扶持优质食葵、精细马铃薯、有机蔬菜,形成特色产业,带动全镇经济发展步伐。

五、联系工作的建议和请求

第四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这次省政协陈主席一行莅临我市调研指导,这既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关怀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力鞭策和鼓舞。现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将xx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在政策、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扶持,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以“治山水、强基础、兴科技、调结构”等措施相互配套的综合治理,使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于上世纪末提前一年整市基本解决温饱,完成了由饥贫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全市扶贫开发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设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寻求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点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2001以来,国家和省上共给xx安排扶贫专项资金7.22亿元,有35.43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90.2万人下降到54.7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1.38%,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对全国有关地区专题调研后认为,xx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形成了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xx市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成功的典型地区之一。

(一)整村推进促进了扶贫工作重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7941万元,在396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占重点村总数的40%,村均扶贫资金投资强度70万元,已有344个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项目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项目户形成了1项以上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2项以上种养业适用致富技术,并强化了集科技培训、计划生育等为主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同时,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效解决单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局限性,从2008年开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76万元,先后实施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19个。项目实施区域按照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突出产业、完善机制、持续发展的原则,乡、村、社各级联动,准确定位,注重创新,不断加强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和监测管理,在群众参与、产业经营模式、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机修梯田、等级道路、优质马铃薯基地、设施种养业为相辅配套的综合开发模式,开发扶贫的聚集效应凸显,贫困农户增收环节更加完善,扶贫开发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我们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全力支持和服务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为新农村试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143万元,其中试点前落实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912万元,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相结合项目资金2440万元,天津对口帮扶资金250万元,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40万元,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安排实施的8个试点,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2009年,按照省新农办和省扶贫办关于省级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确定陇西县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1万元,加大了对市级6个新农村试点乡镇尚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三)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运用市场思维,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围绕区域特色优势凸显的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近1.5亿元,贴息贷款4.8亿元,扶持壮大良种繁育实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培育营销主体,形成了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产加销协作紧密的产业开发机制,使产业扶贫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到2009年,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70多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3.4%,农民人均从特色优势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6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的70.25%。其中,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316.8万亩,总产量430万吨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50%,马铃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94%,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收入596元。xx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鲜薯销售基地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四)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紧紧围绕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一项大产业的总目标,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09年,全市共输出城乡劳动力60.51万人,创劳务收入38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4%,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扶贫工作重点乡村每年培训输转技能性贫困劳动力1.3万人,年均创劳务收入6500多万元,户均劳务收入达到了5000元。2007年以来,按照由短期常识培训向中长期技能培训转变,由粗放的劳动力培训向精细的技术培训转变,由松散的输出就业向稳定的基地就业转变的“三个转变”思路,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层次,依托xx职专、xx卫校、临洮农校等16家具备职业教育资质的基地,加大了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共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 7923名,已有3264个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了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

(五)社会帮扶形成全社会共抓扶贫开发的格局。xx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力帮助和支持。中央各定点帮扶单位全国妇联、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中央国家机关、天津市六县(区)以及全省31个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坚持在xx最贫困的乡村送技术、送物资、送资金、送信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加速了xx解决温饱的步伐,为xx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1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为xx帮办实事5635件,捐赠资金达20038万元,物资折价10706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捐助资金14858万元,捐物折价6938万元;天津市六县(区)捐助资金3167万元,捐物折价2567万元;甘肃省省直及中央驻甘单位捐助资金2013万元,捐物折价1201万元。

(六)扶贫互助社建设创新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2006年以来,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们把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提高重点村发展能力,弥补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措施,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互助资金规范运行和使用监管新机制、新模式,重点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良好。目前,全市共在7县(区)的45个村开展扶贫互助社试点,其中中央试点10个,省级试点35个。截止目前,全市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47万元,其中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34.5万元,农户自愿入股158.3万元,其它资金54.2万元。加入互助社的农户已达4640户,占试点村总户数的45%,其中贫困户2780户,占试点村贫困户总数3435户的80.9%,共组建扶贫互助社259个,互助资金管理人员达158人。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探索了扶贫方式向“两轮驱动”转变的新方式。2009年初,漳县被确定为国家、省上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扶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大胆探索,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7.1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04%,高出监测贫困人口数12.4个百分点,其中,扶贫对象6.3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3.6%;低保对象4.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2%。在低保对象中,扶贫和低保交叉有3.9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1%;丧失劳动能力的有0.8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4%。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的各类信息数据已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县上已将3.4282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落实低保救助资金1823.21万元,人均月救助44.32元,剩余1.3418万人随今后的低保扩面逐步落实救助措施;已落实扶贫资金241万元,在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输转培训等开发项目中,对已识别的0.12万户0.54万个低收入扶贫对象落实了扶持措施,户均扶持强度达到了2000元以上。对尚未得到扶持的1.29万户5.81万个扶贫对象,县上正在依据项目扶持规划,逐步落实扶持措施。

认真总结、回顾新世纪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支持、领导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保障。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关键还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并且得到了省内外、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市上四大家领导都建立了联系县制度,四大家领导经常深入联系县指导、协调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前提。根据扶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省、市、县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措施和运行框架,使扶贫开发做到了有的放矢。按阶段要求和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扬“三苦精神”,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内在动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 “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强毅力,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积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和方式,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焕发其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使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把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乡、重点村和贫困户。

——科学发展,走开发式扶贫道路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长期以来,xx结合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北部地区干旱多灾、南部地区高寒阴湿的市情特点,找准造成贫困的结症所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从“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的扶贫开发路子,到“梯田+水窖+科技=稳定解决温饱”的有效模式,再到可持续提升温饱水平的生态循环经济反贫困模式,使xx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找准了发展出路,加快了xx的扶贫开发进程。特别是凝练总结出的“三个遵循、三个顺应”的发展思路,成为xx返贫困事业向前推进的法宝。

——开拓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积极适应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总结推广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经验,探索到户资金股份化的有效方式,完善了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完善了社会帮扶机制。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xx市30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全市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受生态环境酷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贫困特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可以用以下四组数据说明:

第一组数据:根据国家贫困抽样监测,2008年底,全国有农村贫困人口4007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2%;甘肃省有农村贫困人口442.4万人,占甘肃省农村人口的21.3%,xx有农村贫困人口54.77万人,占xx农村人口的21.38%,xx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甘肃。同时,依据xx市七县区人均纯收入分档次数据分析,2008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国家贫困标准1196元)以下的农村人口有93.7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5.15%,较全国高出31.95个百分点,较甘肃省高出13.85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甘肃省为3050元,而xx只有2380元,比全国少2773元,比全省少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6.2%,占甘肃省平均水平的78%;全国比2008年增加392元,甘肃比2007年增加326元,xx仅增加244元。同时,xx市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均水平低472元。

第三组数据: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2.9:1扩大到2009年3.33:1,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3.56:1扩大到2009年3.96:1,xx从3.9:1扩大到4.14:1,与全国和全省相比,xx市收入差距不仅持续拉大,而且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第四组数据: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3.9%,长期在第12位徘徊,人均生产总值3961元,仅占全省的30.8%;人均财政收入为172元,仅占全省人均的15.8%,列全省末位;工业非常薄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由此导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xx市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依然是全省和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依然是甘肃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09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xx时也指出:“历史上说的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就是xx等地方。这些年,xx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可喜的变化,但xx还有许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200元,还是全国最困难的地方”。

(二)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xx依然是中国西部干旱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雹洪、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酷劣,生产条件落后,是导致贫困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全市还有11个重点乡镇未通油路,440个重点村未通等级路,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56.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高达58.75%。特别是生活在北部极端干旱区和南部深山区、石山区、林缘地带的贫困群体,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人居环境恶化,发展再生产的要素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经济收入门路狭窄,贫困发生率超过40%,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

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致贫因素更趋复杂化、多元化。据统计,xx市因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返贫率在7 %~32%之间。

三是低水平温饱掩盖了农村扶贫对象规模。由于低水平的温饱掩盖了绝对贫困的实际状况,导致农村低保覆盖面一直比较小。2008年底,农村低保面仅为3.94%,尽管2009年经过积极努力保障面扩大到12.73%,保障人数达到34.8万人,但仅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7.1%,还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大部分困难群众仍难以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

四是整村推进任务欠帐较大。在“十一五”规划之初,我市对1198个贫困村制定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截止目前已完成344个。按现有资金量,今后每年最多能安排50个整村推进项目,到2020年,全市仅能完成944个整村推进,还有254个村(包括未列入国家扶持的贫困村)难以规划实施,急需纳入下一轮十年规划并安排实施。

三、“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扶贫与低保救助相结合,把尽快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温饱并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点,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现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增长,有效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奋斗目标

通过扶贫政策的扶持,力争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并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确保 “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目标实现。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从扶贫工作的基本点出发,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1)认真开展调研,掌握贫困片带特征,形成科学的“十二五”规划。按照北部干旱、南部高寒阴湿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准确把握市情、县区情、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北部干旱贫困山区:以陇西、安定、通渭、临洮、渭源北部为代表的贫困干旱山区坚持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改变干旱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来抓,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重点走好三条路子:一是以打造“中国薯都”为目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在巩固现有马铃薯产业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与扩繁,提升马铃薯产业质量和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特别是要以国家重点支持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不断提高马铃薯良种化程度,使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提高到8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100%,贫困户人均种植马铃薯稳定在1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采取以山、水、田、林、路、信息综合扶持为主,按照“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和“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舍饲养殖,以改造圈舍、良种引进、氨化饲料、配方饲喂、沼气配套等适用技术推广普及为突破口,改造传统的饲养方式,促进草畜转化,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乡村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甚至数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村。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确保受训者全部输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并切实加大“两后生”培训输转力度,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贫困群众年平均劳务收入增长达到15%以上。

——南部高寒阴湿区:以岷县、漳县、渭源为代表的南部高寒阴湿区重点以中药材产业、畜草产业为突破口,走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发无污染、高营养、纯天然的绿色产品,集中力量抓好中药材、牛羊和食用菌等主导项目,形成每县三至五业,每乡镇二至三项,每村一至二品的发展格局。一是以打造“中国药都”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上狠下功夫,扩大当归、黄芪、红芪和党参等大宗药材的种植,力争贫困户户均达到2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并通过原产地产品地域保护和原产地产品标记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畜草产业。要按照建设“国内较有影响的无公害肉品生产基地和特色牧草生产加工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发展绿色畜牧业,努力促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增强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更有力地带动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到2015年,力争贫困户户均引进或投放1头以上基础良种母畜,农户户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积极发展草产业,大力发展红三叶、猫尾草等优良草种的种植,力争到2015年,优良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贫困户户均2亩以上,从草产业获收入 3000元以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的建设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偏远落后深山区:一是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低保救助,做到应保尽保。二是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贫困人口在城镇从事

二、三产业。三是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贴,集中外地安置为主,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新疆等地实施移民搬迁。

(2)认真把握国务院扶贫办政策重点和导向,制定专项规划。与全市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抓住贫困区域的特点,认真研究整村推进规划、连片开发规划、基础条件扶贫规划、产业扶贫规划、科技扶贫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异地搬迁扶贫规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社会帮扶规划等相关配套系列专项规划。

2、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在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上求突破

(1)创新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实现向区域性连片开发的转变。要不断丰富整村推进内容,坚持以户为基础,紧紧围绕改善基础条件、社区建设、产业开发、提高农民素质等四大建设重点,不断提高贫困村农民收入;以区域开发为单元,逐步向连片开发,整乡、整流域推进拓展,实现由单一开发向连片治理、区域推进的转变,力求做到与农村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农村低保相结合。同时,对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依托项目滚动发展和扶贫互助社建设,加强后续管理,巩固扶贫成果。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培育防灾减灾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益。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努力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机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切实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作用,加大对市场份额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与当地产业开发相衔、与贫困户的种养业相对接,拉长产业链条,进而带动贫困农民增收。

(3)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重点抓好贫困家庭“两后生”劳务培训输转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培育本地乡土人才上力求实现新突破。要把开发式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培训对象的审核上,严把关口,确保贫困户直接受益;在培训基地的管理上,彻底打破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以保障就业为前提,稳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在后续管理上,要加强相互交流、就业信息、维权等方面的服务。

(4)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落实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扶贫的责任,搞好国家部委、天津市对口帮扶及省、市、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帮扶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组织社会扶贫资源,依靠社会扶贫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增强社会扶贫实效。注重发挥各类基金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为其提供爱心捐助平台,引导更多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注重协调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采取捐助资金、物资和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帮扶,广泛参与和扶持农村发展,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灾后重建、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建设,使之与整村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以改厕、改灶、改圈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

(6)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规模和范围。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互助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的高效运转、可持续发展及风险防范。

(7)认真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全市七县区认真组织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通过民主、科学、规范、公平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识别贫困人口,重新确立贫困人口信息和数据库,完善贫困农户档案。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分类扶持措施。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扶贫政策进行扶持。对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收入低于低保线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低保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8)积极探索实践,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现有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今后资金分配中,应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总数、人均财力、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等要素和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等为重点,科学合理分配扶贫资金,不断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同时,将扶贫工作绩效作为分配扶贫资金的一项主要依据分配资金,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二是创新到户扶持机制。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整村推进、综合开发为主要模式,这种新的理念和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是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特别是整村发展种草养畜,将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优势合理配置,让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由于贫困群众素质不高,加之在占有土地、劳动力、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单家独户整合资源的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折股到贫困户,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化生产的路子,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三是“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过去以扶贫部门为主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一个以对各级政府为主的责任明确的“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对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参与扶贫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进一步强化部门的参与度和工作职责,真正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四是信贷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在遵循信贷规则、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适应农村特点,鼓励金融系统通过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的工作力度,提高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率,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四、关于加大对xx市扶贫开发扶持力度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xx仍是全省、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同时扶贫开发正进入由低水平整体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快速迈进的重要时期,恳请省上在“十二五”期间,仍将xx市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一)建议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继续加大扶持力度。xx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生产总值长期在全省第12位徘徊;人均财政收入列全省末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是全国、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建议省上在后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规划中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议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新世纪扶贫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乡和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将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更多。因此,建议省上采取以贫困人口扶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如xx可分北部干旱贫困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远落后深山区三个类型区制定规划。同时,建议将干旱、洪涝、冰雹等因灾返贫人口也纳入“十二五”扶持计划,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

(三)建议将xx同“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并给予重点扶持。2009年6月,国务院联合调研组在对xx进行认真调研后认为,xx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酷劣,致贫因素复杂,依然是甘肃最贫困的地方,并将xx和甘南、临夏、陇南划分为甘肃扶贫工作的第三世界。“十一五” 期间,全省扶贫专项资金对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达567.9元,而对xx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为443.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4.3元。因此,在扶贫开发上,恳请省上将xx市与“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在“十二五”期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四)建议加大对xx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扶持力度。虽然xx在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把xx打造成“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除依靠我们自身努力外,还迫切需要省上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给予大力扶持。恳请省上帮助我市向国家扶贫办争取,将每年1000万元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再延长10年。同时,将中药材产业开发也列入专项扶持计划予以扶持,每年在贫困乡村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万亩,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开发水平。

(五)建议加大对xx、x、x、x四县“三西”资金扶持力度。2008年之前,国家年均安排xx“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2600万元,占“三西”资金总量2亿元的13%; 2008年资金总量增加到3亿元后,年均安排xx3200万元,占比下降到10.6%。xx作为“三西”建设的重点地区,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亟待在“三西”资金投入上能给予倾斜扶持。为此,恳请省扶贫办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恢复到原来的扶持范围,并将其作为对干旱贫困地区特殊政策固定下来,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开发等方面。同时,建议省上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新的10年扶贫纲要时,重点加大对安定、陇西、临洮、通渭等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区片带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省内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六)建议加大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项目建设力度。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是“十一五”期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探索出的有效破解贫困地区资金短缺,又分散重复投入利用水平不高,稳步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集中解决区域连片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xx市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建议省上在总结现有国家和省级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xx市片区扶贫开发力度,提升扶贫开发水平。

(七)建议加大向中心集镇的移民工作。向中心集镇移民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建议省上在“十二五”期间,参考借鉴新疆劳务移民和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的成功做法,在xx市探索开展中心集镇移民工作试点,鼓励农村贫困家庭走向城市,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第五篇:扶贫办扶贫开发人员情况汇报

关于扶贫办扶贫开发人员情况

县组织部:

根据X机编字[XXXX]XX号《关于各县(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机构调整的通知》文件精神, 2012年2月23日县委常委会审定,同意将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调整为县人民政府直属的正科级机构,直接对县人民政府负责。2012年3月30日,XX府办发[2012]XX号文件批准,《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的人员编制规定》。“三定方案”明确规定,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股级领导职数2名。下设股级事业单位“XX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8名。中心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

现阶段扶贫办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委、省人民政府,州委、州人民政府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全州扶贫开发调查研究、统筹协调、检查指导。

(二)拟订全州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提出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

(四)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五)负责联络协调州领导挂点扶贫及其他涉及扶贫工作的重大事项。

(六)负责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连片开发工作。

(七)统筹、协调信贷扶贫工作。负责扶贫开发龙头企业的资格审核上报、引进和扶贫考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和生态建设工作。

(八)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九)负责协调、指导全州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十)组织开展扶贫开发的统计、动态分析、宣传教育和经验交流工作。

(十一)承担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二)承办州委、州人民政府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现有人员情况:组建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时,实有职工人数15人,有书记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科员11人。其中:领导4人、调走2人、1人到“四帮四促”联系村挂职一年、任村副支书、1人正在办手术调州扶贫办、 1人接近退休年龄、1人11月份退休,现只有13人,身份为参公人员。其中55岁以上1人,50岁-55岁3人,40岁-49岁5人,35岁-39岁3人。而下设股级事业单位“XX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8名。目前,无工作人员。

我县作为省“整县推进”十个示范县之一,任务非常重,产业主要涉及茶叶、核桃、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多项项目。现人员严重不足,为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调3名人员到“X县扶贫开发技术指导中心”开展相关的业务工作,望组织部准予调动为谢!

特此报告!

2012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年8月30日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论文资料 第1张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论文资料 第2张
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全文)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