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第八单元测试
第一篇:部编三上第八单元测试
部编版三上第八单元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玩得高兴的事。 3.明确并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 4.认识和“目”有关的字。
5.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给词语分类。 6.读背名人警句。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把自己玩得高兴的一件事写下来,表达出当时的快乐心情。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请教)
一、谈话导入,引出“请教”。
1.生活中,当你们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时,会怎么办? 2.板书“请教”。
3.请教别人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别看它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请教中的学问。
二、示例引路,明白“请教”。
1.播放录像:星期天,一学生骑车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没有下车,径直骑到老大爷身边大声问:“去李林家怎么走?”老大爷装着没有听见,继续在路边干活。
2.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板书。(用语礼貌表示诚意)
1
三、模拟情境,学习“请教”。
1.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情境。 2.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进行表演。 3.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结合请教的注意点进行评议。
四、总结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请教别人时应注意些什么? 2.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那次玩得真高兴)
一、谈话导入。
你平时喜欢玩些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高兴、印象特别深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玩得高兴的事。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在自己经历的事情中,选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特别高兴的说一说。 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
(1)游戏娱乐活动,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扔沙包、跳绳„„ (2)同家人去玩,如:和爸爸去钓鱼、一家人去动物园玩„„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相机指导。
教师在习作内容上给予指导。(例如:写出当时是怎么玩的,把过程写清楚,还要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三、引导习作。
1.习作导入。
教师:同学们描绘的事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让人印象深刻,那现在就请你们提起笔,把你们玩的过程写下来,让大家一起感受你的快乐,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
2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佳作展示:
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几天,我们几个“狐朋狗友”只要一见面,就会津津有味地谈论上周的那场足球赛,真是太高兴太过瘾了。
上周六,我们一帮人约好一起去学校的足球场上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学校的足球场是袖珍型的,但是我们都很高兴。我们想象着自己就是罗纳尔多,就是齐达内,就是卡纳瓦罗。各自分配了任务,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我把球放在地上,走上前去,猛地用力一踢,球就飞了出去。大家蜂拥而上,纷纷抢着踢了起来。我队的同学个个都非常勇敢,争着向前去抢球。足球在地上骨碌骨碌地滚动着,又传到了我的脚下,我带着足球向前冲。对方一个同学趁我不注意时,从我身后跑上来想把足球抢过去。还好被我及时发觉了,我立刻带球往旁边一带,他扑了个空。然而,我甩开了这位同学,更多的对手却围过来了。在这关键的时刻,还好我队的郑家淇同学赶了过来,我急忙把球传了过去。呀!不好,郑家淇摔倒了,这下该怎么办呢?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冲过去补救。对方队员眼看就要抢到球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前去,对准足球一踢,好!球径直进了对方的球门,那守门的同学呆住了。顿时全场欢呼了起来,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重新开球后,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一边愉快地交谈着比赛时的情景,一边出了校门往家的方向走去。 习作评析:作文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们进行的一场足球赛,比赛的过程叙述得具体、生动,再现了比赛的激烈和精彩,字里行间透露出自豪和快乐。
2.全班同学听完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1.是否扣住了“高兴”。
2.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玩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三、学生评析。
3
1.小组评析。
让学生写好后再小组内交流。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第四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读文中小朋友们的话。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默读的方法。
(1)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2)默读时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3)默读时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文中的字、词。 2.请学生认读。
3.说说这些字词都和什么有关。
4.你还能说一说与“目”有关的字吗?(学生交流汇报)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
(1)学生读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说一说这些词语能互相调换吗?为什么? (3)分别用“陆续”“连续”“继续”再写一句话。 2.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 (1)请学生自读词语。
(2)请给这些词语分类,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四、日积月累。
1.自由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话的意思。
4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4.引导学生再读句子。
5.总结:这些都是与“爱”有关的名言警句。爱,给予我们温暖、希望和力量。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6.背诵名言警句。
第二篇:三上语文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一、熟练听写生字新词,要求书写规范,无错别字。
二、二类字:(要求会写拼音,读准音)
每逢fénɡ扶老携xié幼头插chā茱萸手挽wǎn手登高远眺tiào
三、近义词:
思念—想念热闹—喧闹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祖宗—祖先
陋习—陋俗空闲—悠闲、清闲
五、反义词:
热闹—冷清高兴—难过兴高采烈—垂头丧气喜欢—讨厌
经常—偶尔穷—富
六、词语积累:
1、勤奋学习: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关羽 :红脸 忠勇 ;包公: 黑脸 正直 ;
秦桧: 白脸 奸诈 ;孙悟空 :猴脸红、黑忠勇与正直
3、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课文知识要点:
1、《每逢佳节倍思亲》
(1)这是用文包诗的形式。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词语:
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一年一度 :度:次。每年一次的意思。
扶老携幼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兴高采烈:兴,指兴致;采,指精神;烈:旺盛。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4)佳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佳节?
答: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还有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
(5)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
答:每到节日的时候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6)其他表现思乡的诗。如《静夜思》
2、《孙中山破陋习》
(1)文章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2)陋习指不好的风俗习惯,在文中指缠足,破是废除的意思。
为什么要废除?因为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3)“姐姐缠了脚,还能下地干活吗?”(换一种说法)
姐姐缠了脚,不能下地干活了。
(4)“含着眼泪”更能表现妈妈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刺痛”更能表现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幼小心灵的影响。
(5)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
3、请假条要求:
(1)题目:中间,请假条(2)称呼顶格写
(3)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清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
(4)此致:正文下面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顶格书写。
(5)署名、时间:右下角,先署名后日期。
第三篇:部编三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
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自主作业: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自主作业: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导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板书设计:
自主作业:
第四篇:2018部编三上语文第一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单元前分析
学情况分析
经历了两年小学的语文学习,进入三年级的孩子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预习课文,努力达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浅显的学习目标。同时,由于本单元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且内容富于趣味,所以学习时他们一定能够充满自主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关键引导学生能够反复进行故事阅读,并能够对故事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感知。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阅读经验贫乏,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相对仍处于浅层,因而对于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竹梯未必能够真正体会,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给予点拨与归纳,让他们真正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本单元围绕“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小学里来自不同名族的孩子在一起快乐学习的情形,体现了民族团结、欢乐祥和的气氛;《花的学校》是一篇富于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借助奇妙的想象,给我们展现了大自然中花孩子的活泼、调皮的情形;《不懂就要问》通过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故事,赞扬了他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梗概: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按票了“我的暑假生活”这一话题,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语文园地”借助先关词语、句子的实践活动以及古诗文诵读等多样化形式,重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语文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1. 认识本单元“坝、汉、艳”等28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26个生字,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古诗《所见》,形成古诗文化的积累。
3.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民族团结、欢乐的祥和气氛,体会大自然事物的美好与奇妙,同时能够从小培养不懂就要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4. 通过与同学分享暑假生活的快乐,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5. 能够在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物时,抓住其最主要的特点,初步培养习作的兴趣。 6. 培养摘录好词好句的良好耳朵习惯,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教学策略
1.《大青树下的小学》:①情境教学法,通过谈话、课件以及对资料补充等形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奠定必要的基础;以读代讲法,精讲少将,借助朗读指导,让学会僧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各民族孩子们学习、生活情形的感知,并在此过程中自然唤醒内心的自豪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②资料补充法,通过搜集有关我国民族文化的知识辅助阅读,通过反复练写生字、朗读课文,不断提升汉字书写能力,夯语言文字认知,同时有效培养良好的语感,为理解课文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2.《花的学校》:①多媒体课件激趣法,借助直观、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将文中花儿在雨中快乐开心的情形展现出来,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同时,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诗歌富于童趣的意境中;讲解归纳法,本课的内涵较深,教师需要机遇必要的点拨和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的主题,从而真正读懂藏在诗歌里的情感。②读中想象法,朗读诗歌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富于趣味的诗歌语言展开想象,让学生自己不断融入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中,感受花儿的快乐,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练习生活实际法,在感受花儿对自由快乐生活的渴望之情时,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你花儿们的表现感同深受,从而更好地与文情水乳交融。
3.《不懂就要问》:①创镜激趣法,借助滑梯交流、多媒体课件呈现人物等方式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积极性,同时拉近升本之间的距离;以读代讲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少讲,尽量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从文中任务人物的表现入手,体会其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②自主、探究、交流法,通过自主学习课文,感知故事内容,然后再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从中不断丰满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知;比较内化法,将自己真实的学习体验与孙中山的学习经历进行对比,更进一步体会到“不懂就要问”的道理,从而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4.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①情境激趣法,通过展示假期生活图片,话题交流等形式创设交流情境,有效唤醒学生的假期生活积累,同时激发参与话题交流的兴趣;点拨指导法,在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话题的解读、内容的筛选、话题交流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的更好的经历活动过程中,并习得有益的方法,为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切实的保障。②合作交流法,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通过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不断进行认知补充,并从他人的暑假生活中收到有益的启示,为更好的进行话题交流提供更加生动具体,在介绍自己的假期生活过程中,可以借助图片以及实物资料予以补充,进一步提升说话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听着的注意力。
5.习作 猜猜他是谁:①情境汲取发,通过谈话、做游戏等方式创设趣味说话、写话情境,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人物竞猜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自然感受表述时抓住人物特点的重要意义;规范指导法,借助教师归纳指导以及优秀范文引领,让学生更为准确把握本次习作的要领,为顺利完成“写人物”做好必要的铺垫。②观察比较法,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别人描述的人物特点,并将其与身边人物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将其特点与人物联系起来;读讲结合法,在完成习作之后,可以通过生生合作或者自读自品自悟的形式,不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让自己写出的任务真正凸显特点,并确保习作达到文通字顺的目标。
6.语文园地一:①归纳总结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归纳,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词句所传达的情感,进而激发积累法,掌握朗读技巧,进而提升朗读水平,课件辅助教学法,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②观察发现法,通过自主学习,领悟词语及句子特点,为更好地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奠定理解基础;互动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深化对兴趣爱好的理解,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诗歌语言以及插图展开大胆想象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不断激发积累故事文化的主观欲望。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测试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练习卷
一、 口算
66÷3=96÷4=80÷2=24÷2= 78÷3=50÷5=66÷6=62÷2= 21×4=4×15=11×5=3×33= 56-18=95-70=38+24=25÷5=
二、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2÷4=★83÷7=★54÷3=
89÷9=★97÷9=★82÷4=
★93÷3=47÷2=★75÷7=
三、 解决问题
1. 书包每个46元、笔记本每本4元,开学了,小明用100元去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
2. 5个老师和60个学生坐船过河,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多少只船才能一次性把他们运走?
3. 商场玩具柜台某天上午卖出机器猫45只,下午卖出机器猫51只,每8只装一箱,商场一天共卖出机器猫多少箱?
4. 一本《童话故事》85页,小华准备一星期看完,小华每天应看多少页,你能帮他安排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