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前龙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王昌龄左前龙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闻王昌龄左前龙标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近体诗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
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第二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朗读诗歌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 / 4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李白即出生在此。幼年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25岁起离川漫游大江南北。天宝初曾供奉翰林,交结当时著名诗人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奇特,语言流畅;音律和谐多变。名篇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
五、整体感知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
2 / 4
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6.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课文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八、当堂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 4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九、总结储存
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4 / 4
第三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教学设计_教案(大全)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学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1朗读,
2、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龄 左迁 龙标 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 什 么 李 白 独 选“ 子规啼” 来 入 诗 呢?
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
4、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7 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寄
8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0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 协同展示,展示交流结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诗作。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课后习题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案
一.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 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 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 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 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 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 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 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 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 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2. 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P68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情况。 二.学习《春望》 1. 听录音,自由朗读。 2. 简介背景,知人论世。 3. 指名读,思考:
哪些词句写出了当时国家兵荒马乱的形势?
题为“春望”,作者站在长安城头,到底望见了一些什么? 4. 品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妙。 5. 联想、想象:
本诗最后一句(尾联)让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哪一个动作刻画得十分传神?
6. 通过写所见,诗人到底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何得知? 7. 背诵。
三.学习《登飞来峰》
1. 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 2. 自由读诗,注意节奏。 3. 指名读,思考: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4. 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四.学习《论诗》 1. 作者简介。
2. 题解:论诗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写的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
3. 自由读诗,讨论:
①赵翼对李杜等人的诗是持什么态度? ②赵翼主张什么?
4. 迁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句现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谈诗歌创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诗,发人深思,还可如何理解?
5. 读《论诗》
二、四,加深理解。
6. 结合课后练习四,训练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论诗》。 ①读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思考,用诗句填空。
初读四杰诗文____________,而嘲笑他们诗文轻薄之人______________。 ②讨论:文学创作(学习)到底应该如何? ③齐读,加深理解。 第三课时 (习题课)
一.按要求默写诗句。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怀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总写望中所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8.《登飞来峰》一诗具有哲理性意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诗》中表明题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单车欲问边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各领风骚数百年 轻薄为文哂为休 三.课后练习二。 四.简答: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
2.“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这种艺术手法好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练习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长途中的暂留,这里指停泊。
归雁句:传说鸿雁可以传书。此言春天雁群北归,能将我的家书带到洛阳去吗? (1) 颈联是全诗的警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具体阐释诗句描绘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诗笼罩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根据《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 板书设计: 诗五首
唐——王维——《使至塞上》——气势充沛,景象宏阔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唐——杜甫——《春望》——感时伤别,忧国思亲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 清——赵翼——《论诗》——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的消息之后所作。王昌龄,字少伯,开元十五年进士,开元二十二年,又考中宏词科,由原来的汜水县尉升至校书郎,但是,由于仕途坎坷,开元二十八年获罪被贬为江宁丞,而后,上司又因他不拘细节,并以此为罪名,降他为龙标县尉。当时,李白正隐居安陆,壮志未酬,雄才未得以施展,心中充满不快之气,又逢朋友连连遭贬,对朋友的无限关怀和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作此诗,表达自己对王昌龄遭贬的深切哀愁。
这首诗一开头便点明了时间,正是“杨花落尽”杜鹃长啼的暮春时节,一个“尽”字不仅点明了春天已经过去,而其给人一种落寞寂寥之感。因为在文人眼中,春天过去,鲜花落尽,总是凄苦悲凉的,大多数诗人都热切盼望春天的到来(李白当然不例外),而此时却正是春去之时,明艳华美、生机勃勃的兴旺气象便看不见了。而此时,并不华美,轻如飞絮的“杨花”也“落尽”了,悲凉之气便更觉浓厚,诗中的“子规”即杜鹃鸟,也许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故意把杜鹃鸟安插在这里,也许是偶然巧合,正当诗人大发雅兴之时偶尔听到了杜鹃的啼叫,信手拈来用之于此。杜鹃鸟相传为古蜀王杜宇的灵魂所化,叫声凄厉,令人悲痛,而且,一定要叫到口中流血才停止,人们以为它的叫声很像四川话“不如归去”,因而,是一个悲凉伤感的意象。李白把杜鹃这一意象用到这里,无疑是给伤春的情感增又添了一层悲凉的气氛。因此,使得第一句,既是写景,又是表明时间,同时又表露了诗人的心情,可谓一石三鸟。 第二句紧承第一句写景而来,交代要写的事情————王昌龄被贬龙标,途中经过了湘贵之间的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而李白得知此信,也只是“闻道”,听人之说而已,只闻其消息,而又不见其人,正是欲见而不能,一种惆怅的感觉便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总地来说,第一二句是写景、叙事,同时又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
历代诗人,往往喜欢以明月作为描写和抒情的对象,大抵是对明月的赞美,或者是寓之以某种精神,或借以抒发岁月易逝的感慨,或借以比喻人的品格之高洁,而李白写月的诗句比其他诗家尤为有甚,如“举头望明月”,“长安一片月”,“赧郎明月夜”,“峨眉山月半轮秋”,“月下飞天镜”,“一夜飞度镜湖月”,“日月照耀金银台”,“欲上青天揽明月”,“月光明素盘”,“山月随人归”,“明月不归沉碧海”,“举杯邀明月”,“长安一片月”等等,这样直接写月亮的诗句是非常之多的,而他在不同的诗歌里,分别赋予了月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李白在这首诗中,把自己对朋友深切思念的一颗“愁心”托付给了“明月”,要它来向朋友转告自己的心情,这就深刻表现出了自己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这里。李白吧“明月”当成了自己的信使,是一种极为奇特的想象,同时,这样处理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说李白对王昌龄的思念之心就像明月一样纯朴、洁白、清高。当写到把愁心给了明月之后,怎么办呢?这是送给朋友的诗,自然就要落到朋友身上来,把一片愁心交给了明月,其目是要明月把自己的心意转达给朋友,使朋友知道,千里之外,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如果说这首诗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的话,那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就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也有明月做我们的信使呢!这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慰藉之句,也只不过是增加了一种悲戚的气氛而已,是丝毫也不能给人心以安慰的作用的。
总之,李白的这一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杨花”,“子规”,“明月”这三个意象,通过它们来写情,抒情,充分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为朋友的遭遇深感痛苦的心情,想象奇特,意境开阔,而感情又是悲伤的。无一句不言事,而又无一句不抒情,同时还极富浪漫气息。
第五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要点:
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写景和叙事相结合、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浪漫主义诗风的表现、表现愁的诗句。 习题:
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2、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
3、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
。
4、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
,
。
5、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
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