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人教版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

人教版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

人教版时分秒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时分秒教学设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时分秒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2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人教版时分秒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时分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时分秒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首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多样化。接下来再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自主探索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最后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估计的策略和方法,体会估算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

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教学中应注意复习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学习类推学习新知识。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在教学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也要适度地给予帮助。

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课时安排 共计6课时。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9、1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4+9

35-20

98-90

78+9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9页的情景图,让学生看看能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六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3)这个算式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①可以把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②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69。

③也可以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学生独立列式: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4)交流进位口算方法。

①先算39+40=79,再算79+4=83; ②先算30+44=74,再算74+9=83;

③因为30+40=70,9+4=13,所以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15+65=

18+26=

学生先独立口算,然后开火车口算校对,并说出算法。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说出算法,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口算。

2.经历解决口算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意识。

3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导入新课的教学。

34+8

32-10

3+7

61-60

42-20

15+30

60+4

88-80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教材第11页例2,让学生阅读,看一看李老师和刘老师带着同学们在去往世博会的路上讨论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学生: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先算65-50=15,再算15-4=11。

师生小结口算思路:把减数看成是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

学生完成后,教师接着问: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先算65-40=25,再算25-8=1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不同点:65-54是不退位的减法,65-48是退位的减法。 注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尝试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说一说算理。

76-45=

58-44=

81-37=

90-74=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有哪些?

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期间,是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的第53届世界博览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7308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我们今天就走进世博园,看看那里的纪念品商店正在卖什么?

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例3,让学生根据内容提出一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信息:上午卖出了380个“海宝”,下午卖出了550个“海宝”。 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问题(2):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1.解决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1)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2)用竖式计算(见教材第14页)。 指生板演,观察不足。

教师点拨学生: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哪一位上的结果如果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教师板书380+550=930的计算过程,故意把百位上答案写成8,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后,及时追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3)比较提升。

教师让学生观察口算和笔算,了解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小组交流,反馈。 2.解决问题(2):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教师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么列式?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1)列式:550-380。 (2)交流算法。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见教材第14页)。 小结: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说一说算理。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例4。

6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数? 196

387

518

221

学生汇报:196接近200,387接近 400,518接近500,221接近 200 通过练习,为估算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阅读与理解。

教师展示教材第15页例4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根据内容提出问题,再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学生阅读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要求。 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信息:巨幕电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2.分析与解答。

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估计过程。 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1+239得多少呢?

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教师引导学生调整估算方式: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

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坐不下。 教师指导分析估算过程和结果。 3.回顾与反思。

通过估算,我们利用看到,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 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4.巩固与提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按时引导学生参照前面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反馈展示:196<200,226<230,200+230=430,430<441,坐得下。

7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三、知识应用

1.完成练习三第

5、6题。 2.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整千数。

1005>(

)>998

2889<(

)<3060

7010>(

)>6997 3.选一选。

仓库里有712箱货物,已经运走了358箱,剩下的货物用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以下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估算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取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进行估算。

五、布置作业

第18页练习三第

11、13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深对万以内数加法和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起去野外玩一玩,不过我们需要解决旅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信大家一定做的很好!

二、新课教学

1.温故旧知。

(1)准备运动,口算下列各题。

全班回答:4+7=

15-8=

6+9=

13-7=

个别抢答:56+24=

89-27=

650+350=

500-140= (2归纳知识点。 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①请你仔细观察下面各题哪里出错了,并改正过来。

340+580=830

800-430=370

63+36=27 ②归纳总结口算加减法应该注意的地方。

我们在计算中经常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忘记进位“1”、忘记退位“1”、抄错符号。计算时最好先估算一下,这样就会减少错误。

2.巩固知识。

(1)第一关:计算。 83与73的和是多少?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810,差是多少? 学生上台板演后,教师让学生评析。 (2)第二关: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4+52=

18+66=

34+53=

47-38=

320+630=

450-290= 投影学生作业,评讲。 (3)第三关: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

16、17页“练习三”第

4、

7、8题。

第4题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教育。

第7题和第8题都是让学生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价值。

三、课堂小测

口算抢答下列各题。

19+83=

58-16=

670+40=

600-44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9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

1.教师出示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

同桌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整理和复习”第2题。

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完成厚意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技能训练

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课件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四、复习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

10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说课文案

----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中心校

一、说教材

(一)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由主题图、例题和习题三部分内容构成。主题图由四幅情境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这4个场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和跑步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例题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习题的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例如读古诗、做广播体操、系红领巾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二)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时、分、秒:

1、认识时间单位“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

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解决问题

本单元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越困难。因此,遵循学生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两端”和“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他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对于“时间”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四次编排,具体结构如下。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认、读、写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 认识时间单位“秒”,1分=60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24时记时法

从初步了解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到具体感知时间的存在及可度量性,再到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体验,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标准(2011)》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程目标中,不仅包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包括时间概念的建立。 一方面,学前阶段,儿童依据其个人经验及社会生活已经对时间的顺序、长短等属性有所认识。学龄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可以理解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即在时钟和日历上固定下来的时间。因此,应让小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时间概念: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另一方面,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也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学生管理时间的基础,因此,在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应该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说建议

(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针对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掌握时间比较困难。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时间转化成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学生对于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内外的结合,适当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4、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节《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达成策略:

1、除夕倒计时视频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做好充分的教、学具准备,认识秒针,认识秒表等计时工具。

3、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例如,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完成了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了解“1分=60秒”之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方式体验:1秒有多长?10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30秒有多长?1分钟能干什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及1分的正确的时间观念。

4、增加计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度量性。对时间长短的估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让学生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第二节《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达成策略:

1、充分借助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

2、4+V尝试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借助导学案,首先复习相关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当尝试遇到疑惑的时候,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使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习效率最大化,自学结束,组内交流讨论,以优带差,以强带弱,共享成功。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点拨,适时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再次回顾尝试题,纠错。新知探究完成,当堂达标检测。4+V尝试教学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再进行自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技能及考察方法

(1)当堂达标检测

(2)课后作业

(3)单元过关测试

2、学科素养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公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参与外显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发展。

(1)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2)数学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三)课程资源开发

1、课内资源:插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2、课外资源:视频、材料收集、生活实际、手抄报

材料收集: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次等例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第三篇:时分秒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现实具体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那你知道浙江少儿频道的动画片是几点钟播放的吗?

3、你是怎么知道的?(看钟知道的)

4、你真能干!学会看钟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钟表,他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课件各种各样的钟表)学会了看钟表,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板书:认识时、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根据你们平时的观察,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

(数字:1~12,针:时针、分针、秒针,„„)师根据学生说板书。

2、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份?(12份)

3、通常我们把这12份叫作12大格,想一想,除了大格还分了什么?(小格),小格是怎样的呢?

(观察钟面,分析小格)

4、12和1之间是一大格还是一小格?一大个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

5、你知道这一圈有几个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一数)

6、恩,数是个好办法!怎么数?(5个5个数)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7、现在你知道了吗?钟面一圈有几个小格?(60个小格)

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12个数把钟面的一圈分成了12大格,一大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钟面的一圈也就有几小格?

(二)认识时、分

师:钟面上数也好,格也好都是不动的,那钟面上什么在动啊?(针)

师:三根针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呢?(最短的是时针,最长的是秒针,中间的是分针。)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是根据长短来区分的,你还有其它办法吗?(走的最快的是秒针,最慢的是时针。„„)

师:那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呢?

1、认识1时

(1)先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 (2)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3)想一想,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都是1小时。

2、认识几时

(1如果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为什么?从2走到4?从12走到7呢?

(2)时针走一圈需要多少小时?(12小时)

3、认识1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知道了时针的计时方法,再来观察一下分针。 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4、认识几分

(1)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2小格呢?走5小格呢? (2)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也就是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就是走了5分。

(3)如果分针从12走到2呢?走了几分钟?走到4呢?你是怎么想的? (4)分针走一圈需要几分钟呢?

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钟,因为一圈又60个小格。)

师小结:钟面上有60个小格,对于分针来说,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走两小格就是两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

(5)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

5、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小朋友们观察钟面,了解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追我赶,滴答滴答向前进,那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

师:先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都指向12) (课件演示:时针、分针走一小时的路线。) 师:你发现了什么?刚才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时针从1走到了2,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一圈刚好60分) 师:你怎么知道是60分的?(因为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走一圈就是60分)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分针和时针是同时走的,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时=60分

6、读读写写钟面上的时刻

刚才我们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呢?

(1)试一试

(课件出示第一个钟面:9时)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钟面上的的时间的吗? (指针指着9,分针指着12,所以是9时)

师:认读时间,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认读中面时应该先看时针再看分针,那么9时怎么用数字表示呢?(请学生板书)

师:说的真好!两个小圆点前的数字表示几时,后面的就表示几分,整时刻就写两个零表示。

(出示第二个钟面:9时08分) 指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本子上。 (2)我们赢了

出示“我们赢了”一图,问:大家看,这一刻大家怎么啦?你能告诉大家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吗?(201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北京申奥成功!)

师: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写在本子上! (3)读一读

出示:9:50和10:50,请学生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读一读

(1)学生独立看图,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几时几分? (2)同桌相互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你在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2、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一节课是几分钟?

4、下课休息分钟?

5、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了?

《认识时分秒》评课稿

《认识时分秒》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朱老师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后几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板书非常清晰,同时,教师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凌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相对数学知识这条明线来说,较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较容易被教师忽视。然而朱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在关注了这方面。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已较为成熟。教者在这一堂课里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技能的机械化熟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论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像这样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为目标的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益。

第四篇:时分秒教学设计

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

1、

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八单元

庆元旦

----时分秒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时、分、秒,掌握时、分、秒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

第八单元

庆元旦

----时分秒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时、分、秒,掌握时、分、秒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几种认识时间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几种认识时间的说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4、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钟面上的时刻,经历体验时、分、秒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难点是正确的读出钟面的时刻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五、教具准备:

钟表、投影、课件等。

六、教学时间:3课时 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选用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到全国各地的时刻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的认识。但是因为新千年时现在的学生才2岁,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由于事情刚刚发生,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所以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的认识和学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建立时、分的概念;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几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最近中国的航天界发生了一件备受瞩目的大事,知道是什么事吗?

谈话:10月12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升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消息一传开,举国欢腾,普天同庆。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里面有两个时刻非常关键,请小朋友们注意听。

(观看神舟六号点火、发射升空的录象,听准两个关键时刻:指挥员宣布点火时间为9时;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的时刻是9时39分)

提问:你听到了哪两个关键时刻?(板书:9时,9时39分)

谈话:你能在钟面上拨出9时吗?边拨边想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 全班展示交流。教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提问:我们以前还学过几时半,你能在钟面上任意拨出一个几时半吗? 学生展示交流。

提问:你是怎么拨的?

教师小结:要拨几时半,可以要先拨出整时,然后让分针走半圈,从12走到6,这就是几时半。

2、产生冲突,引入新课。

谈话:再看指挥员宣布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时刻9时39分,还是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或几时半?你能不能试着拨出9时39分这个时刻? 学生展示。(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拨出这个时刻或者能拨出这个时刻,但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拨。)

谈话:这节课就让我们具体地来认识几时几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准确地拨出这个时刻。

【设计意图】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出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上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设境激情,以情导学。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学生特别感兴趣,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从情境中提取知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认识钟面。

谈话: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面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代替。所以在观察钟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手中学具表,对其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2、认识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谈话: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走3个小格呢?5小格呢? 游戏:看谁反应快!看看分针走了几分钟。(出示课件,分针走5分,7分,15分,30分,33分,45分,55分,60分)

提问:分针从12回到12,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板书60分)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分针走一圈走了60分,那分针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时针怎么走呢?请小朋友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走一圈,看一看时针怎么走的?从几走到几?

学生汇报交流:分针走一圈,时针从几走到几。

小结:只要分针走一圈,时针不管从几走到几,都是走了一个大格。

提问: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小时)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60分,同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1小时=60分(让学生多读两遍)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的演示。(课件演示:开始时刻是12时,然后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到1,是1时。)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独立地探索知识,在操作中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情况,进而得出了1时=60分的关系,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学会知识,牢固扎实。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看一分钟的动画片

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钟面,认识了时和分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看一分钟的动画片,你来感觉一下一分钟有多长?(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动画片) 提问:你感觉一分钟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一分钟很短;一分钟很快

谈话:其实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口算,写字或者背古诗,我们来试试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学生体验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汇报交流:一分钟做口算的做了几道?写字写了几个?古诗背了几首?

谈话:老师这还收集了一些一分钟能做事情的资料,一起读一读。(课件展示资料:生产线上一分钟生产可口可乐2185瓶等。) 小结:一分钟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实际长短,设计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老师出示的信息更能触动学生,使学生知道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让学生深入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4、认识几时几分。

(1)正确拨出9时39分这个时刻。

谈话:刚才我们具体地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现在你能准确地拨出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的时刻9时39分了吧。试一试。 学生拨完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小结:拨9时39分,要先拨出9时,然后让分针走39个小格,这就是9时39分。 提问:再来看看这个时刻,谁能说说9时39分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 学生可能回答:时针过了9,还不到10,所以是9时多;分针走到7是35分,再走4个小格就是39分。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呢要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谈话:9时39分除了这种文字表示法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9:39,用两个小圆点把时和分隔开,这个时刻也读作9时39分。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

(2)试一试:读出神舟六号飞越新疆上空的时刻。

谈话: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读出神舟六号飞越新疆上空的时刻吗?(课件出示:10时45分)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学习认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分散难点,减缓难度。首先重点解决看几时多这一层,再解决多了多少分这一层,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看几时几分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结构性和科学性。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认时刻

谈话:请你正确读出神舟六号飞越青岛和珠穆朗玛峰上空的时刻,并记下来。(课件出示:飞越青岛上空是9时38分,飞越珠穆朗玛峰上空是12时15分)

集体订正

谈话:12:15也叫做12点一刻,为什么把一刻定为15分呢?一起来看一段小资料的介绍。(课件演示古代铜壶滴漏的动画,让学生了解一刻为什么定为15分)

2、拨一拨

谈话:请在钟面上拨出

13、14日神舟六号飞越北京上空的不同时刻。(课件出示两个时刻8时零2分和3时18分)

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3、连一连 谈话:这是丁丁在校一天的时间表,你能把时间与相应的事情连起来吗?(课件出示:起床:6:30;上课:8:00;吃午饭:12:00;放学:下午4:50) 布置作业: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运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将来中国还要在太空建空间站,希望你们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谈话: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你知道一节课是多长时间吗?课间休息呢?再加多长时间就是1小时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反思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课后反思】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选用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到全国各地的时刻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的认识。但是因为新千年时现在的学生才2岁,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由于事情刚刚发生,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所以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的认识和学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建立时、分的概念;正确认读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几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共同观看了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录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关注有关神舟六号飞行的情况。你能读出神舟六号飞越兰州和高雄上空的时刻吗?记下来。 (课件展示,飞越兰州9时19分,飞越高雄9时24分)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谈话:再来看这两个时刻,你观察一下,神舟六号飞到高雄时(9:24)比飞到兰州(9:19)晚多少时间?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

教师小结:在计算相差多长时间的时候,除了可以用钟表拨一拨外,我们还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

谈话:请你用刚才学习的方法,算一算飞船进入第19圈飞行的时刻( 12:57) 和飞越珠穆朗玛峰上空(12:15)的时刻相差多少?

提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顺序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体验。”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所以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教具,学会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1、看一看,填一填。(第97页第5题)

(1)出示情境图。

(2)按要求计算。

(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简单时间计算的题目,呈现的是小学生一天的活动情况。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重点沟通计算时间的方法。

2、看一看,说一说,连一连。(第96页第2题)

谈话:你有没有做鸟巢的经验?你是怎么做的?

提问:你能理清这个小朋友做鸟巢的过程吗?然后再与相应的时间连起来。

【设计意图】题目呈现出一个小朋友做鸟巢的过程。重点让学生理请事情发展的顺序,然后再与时间的先后连起来,并说出道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同时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3、涂一涂,看你能发现什么?(第96页第3题)

(1)按要求涂一涂。

(2)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活动,巩固时刻的写法。

4、动脑筋(第97页第6题)

(1)(课件出示11:00)

提问:现在是什么时刻?分针再过多长时间能赶上时针?自己拨拨钟表看一看。 学生独立探究。

提问:分针再过多长时间能赶上时针?你是怎么发现的? (2)(课件出示1时)

提问: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刻形成直角?

【设计意图】拓展性练习,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拓宽视野,激活思维。

5、小调查。(第96页第4题)

谈话: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把你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记下来。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学生乐于参与,从中可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巩固,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

1、本课教学选取神舟六号飞越不同地区的时刻为素材,所使用的数据是真实而严谨的,在引用数据时又恰好与本课的知识点相吻合,利用飞越不同地区的时刻引入对计算时间的学习。

2、本课设计的练习来自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赏识评价、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爱学、乐学。

信息窗2:新千年的钟声----秒的认识 【学情分析】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图呈现的是喜迎新千年的情境。人们欢呼着迎接新千年的到来,图中的钟面告诉我们距新千年钟声敲响还有10秒。用学生的对话“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啦”、“还差10秒”激起全场倒计时,引发对秒的认识,从而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的关于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钟面上的时刻,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建立较短时间观念。

2、能正确地读出钟面时刻几时几分几秒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认识时、分、秒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读出下列钟表表示的时间:

课件出示钟面图

交流反馈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点击课件:出现人们欢呼迎接新千年的钟声]

1、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短片)

新千年就要来到了,人们在一起,兴奋而焦急地等待着。再过一会,“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共同分享这激动的一刻吧:

2、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很短,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 ,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对话“新千年钟声就要敲响啦”、“还差10秒”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对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人人学习必要的、有价值的数学。

三、合作探究,合作求知。

[课件播放钟表“嘀嗒、嘀嗒”的声音]

谈话:时间老人向我们走来了,他要带大家去钟表店看看 [课件出示钟面] 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钟面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一)认识1秒

看大屏幕,[课件出示:6点50分] 问:现在是几时几分? [课件中秒针走1小格] 问:请认真观察你发现什么?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秒针走了1小格,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课件出示:再走1小格呢?]课件演示过程,学生读时刻,再说走了几秒重复几次。 (师拨秒针生读,师说生拨,同桌合作)

(二)体验1秒的长短。

谈话: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课件演示: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

谈话:刚才我们听到钟声“嘀嗒”就是1秒,拍一下手就是1秒。 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来表示1秒吗?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问声“你好”的时间大约是1秒。„„

【设计意图】时间,看不见,摸不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嗒嘀嗒地过去,加深对秒的印象。

(三)感受1秒的价值。

谈话: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 课件出示:

飞机

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

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

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

每秒飞行500米

卫星

每秒飞行7900米

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

每秒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

有的电脑

每秒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

„„

总结: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 尽管它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在一次竞争激烈的国际比赛中,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都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件演示刘翔夺冠的场景]冠亚军之间相差的时间1秒钟都不到,只有0.12秒。(这个不知道准确不准确)

(四)课间休息(介绍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

(五)认识几秒。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并提问]

问:秒针从10走到12是多少时间?从5走到6又过了3小格走了几秒?从4走到9又过了2小格呢?从11走到5又过了1小格?

(六)体会几秒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1秒有多大的作用,那么2秒、10秒„„是不是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呢?

(1)用5秒时间你能从1数到几?

(2)用10秒时间你能写几个字?

(3)用30秒时间你能背几句乘法口诀?(渗透30秒就是半分钟)

(4)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课件准备:神州6号上天、春节联欢晚会前的倒计时、新闻联播前的倒计时、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红绿灯]

(七)探究1分=60秒

问:秒针从12绕一圈,走到12,经过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

观察验证: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同时分针走了多少?是几分?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了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清楚的看到分针走1格的同时秒针走60小格,为理解“1分=60秒”奠定基础。

评价:同学们很会观察,真了不起!

四、联系生活,巩固训练

P99 第1题:试一试,10秒能做哪些事情?

谈话:1秒钟是比较短暂的,能做的事情很少,但积少成多,10秒钟又能做哪些事情呢?请你先考虑好自己想做的事,再一起试一试。[课件:伴随着嘀嗒声,出示秒针走10秒] P100 第2题:看钟面写时刻。

谈话: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秒,你能根据学到的知识,根据下面的钟面写出相应的时刻吗?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课件出示正确答案,便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加深对秒的认识,知道在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几小格就是几秒;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读时刻的能力。

P100 第3题:时刻大变身。

引导:你喜欢变魔术吗?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把这些时刻变个样子吗?相信你一定行。 完成后,先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再全班订正。[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P100 第4题:猜一猜,想一想。

谈话:这些句子都不完整,你能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让句子变得完整吗? 完成后,请同位两个人互相说说你填写这个单位的原因。同位交流,全班指正。 P100 第5题:宝贵的时间。

引导:请你自己来读读下面这段短文,谁能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时间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爱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像这样的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课下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读书看报或上网以及其他方式收集更多的此类信息,与小伙伴交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认识,体会时间的珍贵。

马上就要下课了,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书包里,看看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做好记录,并奖励速度最快的“神速奖”)

五、结合名言,总结全课。

总结:时间真是宝贵啊!正如名人所言:(课件显示)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鲁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 ——富兰克林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莎士比亚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夸美纽斯

同学们,时间是1分、1秒积累起来的。今天我们珍惜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学习了很多知识。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古人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生齐声接)寸金难买寸光阴!

五、布置作业:收集关于“时间的价值”方面的信息。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学生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后,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分与秒间观念。针对时间单位较抽象这一特点,本课创设的“迎接新千年的钟声”这一场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形成了时间概念。在参与倒计时这一版块及亲身感受“1秒”的长短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在已经认识了“时、分”的基础上,学生能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了“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课的最后,借助拍手、数数、写字、背口诀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几秒钟的长短。学生建立起了正确的时间观念。也从中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 我 学会 了 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且掌握了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练习。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小调查、读、写数学日记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时、分、秒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查现实数据,并能结合数据对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倡导学生练习写数学日记,提高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应用意识。

3、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时、分、秒的知识,又要结合具体活动考查学生在求知探索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实践观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大家不但认识了时、分、秒,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还会看钟表,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真的是收获很多。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出示课本第101页第1题。 谈话:同学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比如:你早晨几点起床?几点上学?等等。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看来,同学们一天的作息时间还有这么大的差异呀。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拿出自己的小钟表,一边拨表一边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相机辅导。 投影交流几名学生的表格。

谈话:通过观察这些同学和自己填好的表,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老师发现有的同学7:00才起床,7:20就要来上学了,这短短的20分钟里又要穿衣服,又要洗漱,还要吃饭,时间是多么紧张啊,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时间充足一点呢? 学生发表意见。

谈话:对,早睡早起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大家都应该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并且严格的执行,这样才能保证你每天准时上学。

请学生修改作息时间表里不合理的地方。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调查现实的数据,不但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通过分析表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反思,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还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能力。

二、自主练习,合作探究:

谈话:同学们,大家都写过日记,你们写过数学日记吗?咱们的朋友小名就经常写数学日记,我们一块看看吧。

指导学生看书第101页第2题。

谈话:你能把这篇数学日记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补充,教师相机辅导。

请学生读读自己填写完整的数学日记。

谈话:这个小朋友写的日记好不好?是呀,他在日记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学知识。你想不想像他那样也写一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数学日记,好吗? 同位交流,可以选取生活中哪些事情来写数学日记? 鼓励学生写一篇简单的数学日记。

挑选学生代表起来谈谈自己写的日记,师生评析。

【设计意图】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有效的巩固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深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现象中蕴藏着数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老师想考考你们,一人唱一首歌需要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需要几分钟呢?

学生独立思考,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

2、谈话:这儿还有一道有趣的思考题:小林家的钟一时敲1下,二时敲2下„„十二时敲12下。每到半小时敲1下。有一次,他听到钟敲1下,过了半小时又敲了1下,又过半小时又敲1下。你知道敲这三下各是什么时间吗?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求欲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评价鼓励,课外延伸: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小脑筋,学会了许多知识,表现很棒!在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

课下,每人写一篇数学日记,咱们进行数学日记展评,好吗?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交流。不但进行了时分秒知识的巩固练习,而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2、注意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同时还注重了结合具体活动考查学生在求知探索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所设计的每一个题目既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同时又是仅靠书本知识无法解决的,学生非常乐于这样的挑战。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时分秒”是实用性很强的一个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在课的开始,我先以比赛的形式把前面学过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掌握学生的旧知掌握情况。在教学新课前,我先出示了几个钟面,让学生试读,发现有少数学生不能正确读出来。于是我这样教学: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怎样认识钟面上时刻,而是指导学生去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我先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读出来,然后引导全班讨论,该怎样读表,最后我再归纳总结。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参与了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学的深刻。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实物钟面,先随机拨时刻,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间,然后让学生上来拨,其他学生说出表示的时刻。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另外在本课中我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和利用时间。在作业中只有个别学生有错误,还需要我课后个别辅导。课外我让学生随时看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

第五篇:时分秒教学设计

时分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

1、

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时分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知道1分=60秒。

2、体会秒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师:春节联欢会大家看到过吗?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到了春节联欢会的现场,多热闹的场面呀!同学们你们听,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5 14 13„„1 同学们新年好!

师: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很短,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1.对于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A.秒针走1小格是1秒。

B.1时=60分

1分=60秒

C.秒是怎样产生的?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还想知道的知识,一 起来探究。

2. 认识秒针和一秒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

A.时针 分针 秒针

格是(

)秒

(

)小格

B.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同学们发现的真好,有些钟面上出现的又细又长的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请同学们思考:

走3小格是(

)秒

走12小

走5秒要走(

)小格

走10秒要走

学生汇报

(

250米。

55米。

7900米。

运算。

)个大格

师:那么这些大格与小格有什么关系呢?同桌之间讨论。

1大格里有(

)个小格

30小格里有

1圈里有(

) 大格,(

)小格

学生汇报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同时分针走了多少?是几分?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的长短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嘀嗒”一声所经过的

时间就是1秒?下面我们用动作感受一下,每秒拍一下手。

生活动

4.体验1秒的价值

师: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

展示资料:

飞机

每秒约行

火车

每秒约行

小汽车

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

每秒约行

现代化的流水线

每秒生产成千上万零件。

有的电脑

每秒一个完成3万亿次 师: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尽管它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

做许多事情,在一次竞争激烈的国际比赛中,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都会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飞人刘翔,冠亚军之间的相差连1秒都不到,只有0.12

秒。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1秒有多大的作用,那么2秒,10秒,是不是能做更多的

情呢?

A.用5秒的时间你能从1数到几?

B.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秒来计算时间?

生:神6上天,春节倒计时,新闻联播前的倒计时,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红绿灯„„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1分=(

)秒。生:1分=60秒

师:那么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现在我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1组做口算,2组画画,3组写课文片段。

小组活动比赛 汇报 表奖 我能回答

(1)1大格里有(

)个小格。

(2)30小格里有(

)个大格。

(3)1圈里有(

)个大格,(

)个小格。

(4)秒针走1 圈是(

)秒,同时分针走了(

)个小格,是( )分。

小结:同学们 时间是1分,1秒积累起来的,今天我们珍惜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学习

了很多知识,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让我们永

远铭记古人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课后活动:收集有关时间的成语,谚语。 板书设计:

秒的初步认识

钟面

1分=60秒

1时=60分

《时分秒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数学上册第P63-66练习十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看时间,会单位换算1时=60分,1分=60秒,会求经过时间的基础上设计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练习中十四安排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熟练换算。

2、进一步熟练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熟练求经过时间。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熟练计算经过时间,并优化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练习

一、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起床穿衣服大约3(

) 刷牙、洗脸大约7(

) 吃早餐大约15(

)

戴红领巾大约需要20(

) 练习

二、选一选。

1、乘公交车去学校大约要(

)

A、 10秒

B 、10分

C、1小时

2、步行来学校大约要(

)

A、10分

B、1时

C、10秒

3、乘坐三轮车来学校大约要(

)

A、1小时

B 、10分

C、10秒

二、变式练习: 练习

三、算一算

1分20秒=(

)秒

2时30分=(

)分

90秒=(

)分(

)秒

130分=(

)时(

)分

1时20分-45分=(

)分

1时45分+25分=(

)时(

)分

三、深化练习:

1、出示“虹桥路小学作息时间表”。

2、引导观察:从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汇报:

预设;广播操啊、眼保健操呀,上学时间,放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广播操、眼保健操、课间„„

根据学生的汇报计算出经过时间;每节课的时间,眼保健操,广播操,晨间。

4、出题 :

1、上午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2、下午课间休息共有多少时间?

3、一天在学校共有多少时间?

5、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