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海航展看中国发展
第一篇:从珠海航展看中国发展
从五中全会看中国发展走向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孙承斌 邹声文)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
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的历史方位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年前,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吹响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号角。
弹指之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一个五年即将过去。“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第一个“五年时期”。如何适应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乘风破浪?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后的第一个“五年时期”。一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突出强调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灵魂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由理念全面转化为实践的第一份“五年路径图”。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会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发展取得的成绩,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发展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我国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不断拉大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严重制约经济社会更快的发展。不少地方在发展中单纯追求增长规模,经济质量和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重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安全事故损失已占全国GDP的2.5%……
坚持不同的发展观,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出的鲜明讯息。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以人为本:提纲挈领的发展本质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决策、举措的中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从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嘘寒问暖、解困救急,到有关部门频频出台便民利民举措;从全国28个省区市免征农业税,到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利益观、地位观产生深刻的影响,更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引发广泛的变化。
发展的力量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最广大人民。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坚持以人为本,亲近民生、关注民生,对“十一五”的中国而言,仍然是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5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5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
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引人关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人民内部矛盾,甚至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
从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到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深刻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到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思路和举措……回顾这一发展轨迹,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在不断深化,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命题,已逐步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五中全会公报关于自主创新的叙述,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的同时,有一种现象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党中央一再强调,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我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使得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更加系统、更加具体。
第二篇:从企业文化看中国的发展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更重要的是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知名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聚集社会上优秀人才与其共同奋斗的。
企业文化看得见吗?
凡企业都有文化,有文化必表露无遗。或先进,或落后;或活跃,或僵滞;或新意盎然,或陈词滥调。犹如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文化也不例外。要办好企业,必须研究文化,而认识文化的定则,正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品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将企业比作人,那么所谓“表露无遗”,说的是一个人的内涵,他的角膜、骨髓、血液、内分泌、神经之类的状况,以及他的气质、追求、习惯、情操、意志、能力等,必定会在这个人的谈吐、处事、活动、反应中如实地体现出来,无法做作,无法掩饰。这种内在的物质和精神的外化,就表现为文化。企业也如此。一个企业的文化层次,照样可以从它的外部表现看得清清楚楚。企业文化如何由表及里?
一般说,人们对一个企业内在的文化涵养,是从三个方面加以观察确定的:首先是它的目标定位。那个企业究竟是在从事一番事业,还是只为了捞钱?是在不断提高服务素质中合理地持续赚钱,还是一锤子买卖?在整体上,企业家只有为了事业,才能脚踏实地、眼光远大、摒弃幻想、崇尚诚信,从而也才可能把企业真正办好。反之也是很明显的。
其次是它的跟进措施。定什么制度?用什么人?产权清晰吗?管理科学吗?提倡学习吗?信息畅通吗?变革及时吗?与时俱进吗?
再次是它的员工状况。看叶知树,树干和树根的生命力完全可以从树叶的状况看得一清二楚。员工的工作效率怎么样?精神振作吗?抢着做事吗?多快好省吗?乐于服务吗?居安思危吗?说到做到吗?在差错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检讨自己吗?互相配合和谐吗?勇于创新吗?勤于学习吗?能不断自我超越吗?习惯于只按指示做事吗?热衷于拉关系、吃回扣吗?等等。
企业文化有哪三个定则?
“内决定外,由外可知内”,这就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定则。
这里自然产生一个问题:难道不可以对企业适当打扮包装一下?当然可以。一定的打扮包装会促使内在因素的活化,但打扮包装是需要基础的。很自信的成功企业,它的广告只有标识和非常凝练的语言,决不会成天高喊什么“天下第一”。而有的企业,内部斗争激烈,谈不上有什么活力,但在其宣传画册上却是大量喻意团结拼搏之类的文字和图片。有的企业虚弱得连发工资都困难,却仍在鼓吹如何富有。有的企业专门雇人写文章,经常用很美的词句去掩盖其内部的难堪和糟糕。所有这些常见的事实,说明打扮包装有很大的市场。当然企业的难堪要做两种区别:究竟是由于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但终究能克服的暂时困难,还是由于内在的脆弱所带来的难以解决的本质缺陷?究竟是为了暂时遮人耳目,还是为了自欺欺人?如果是后者,只能说那个企业是在下决心为世人制造笑料。办企业的人若不在内部条理上下功夫,而企图通过涂脂抹粉使自己变得神采奕奕,即使能换来一时的廉价喝彩,早晚也要露马脚的。只有书呆子才会相信那些贴在门上、写在墙上、印在纸上、说在嘴上的豪言壮语都是真的。“企业文化不是贴上去的,也是贴不上去的”,这是第二定则。
人皆尽知,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为企业员工的素质。但员工的状况,整体上取决于第一把手。什么人喜欢什么人,完全不符合第一把手要求的员工在企业中一般是呆不下去的。实际上,所谓企业文化,指的就是这企业的第一把手按其目标所推崇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用人标准、办事路径、环境设计等要素。第一把手的志趣爱好、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对这个企业文化特色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企业中能对企业生活、企业行为、企业形象、企业目标起导向作用的,归根到底,是企业的第一把手。第一把手想得明白或不阻挠的事,往往能得以贯彻;反之,只要第一把手有所抵触,别人再努力也白搭。很多研究企业文化的人,总是从研究第一把手的为人开始,是很有道理的。这样,问题就可以主要归结为第一把手本身的修炼。
而所谓修炼,首先是指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与同行严峻的竞争中,对形势、对环境、对员工和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与总结。第一把手的进步主要依靠自己的学习,在交换中学、在比较中学、反复地学,以求做到知理、知人、知时、知法、知运。要相信,只要耻于落后,不甘心失败,他们总会接受新事物并因此提高文化素质的。因为他们毕竟希望自己的企业向前进。当然,如果他们固步自封、不思进步、刚愎自用、玩世不恭,企业的衰落乃至消亡也就很难避免。企业界大量沉浮之事,最终都可归结为第一把手的文化定位。所以,“企业的文化总是深深打着第一把手的个性烙印”,是为企业文化的第三定则。
企业之间的角逐,当然表现为经济实力之争。但从长远看,是什么力量造成企业的兴衰并促使彼此经济实力发生转化?回答只有一个:文化。在中国做事,无疑要懂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问题是我们正走向世界范围的角逐,一个中国文化,够吗?有人甚至抱着糟粕当经典,什么“照顾哲学”、“面子政策”、“打点”开路、瞒骗之道„„很是可悲。应该说,今天我们之所以还需要津津乐道企业文化,实在是因为人类先进文化在我们的一些企业中,依然相当稀缺。我们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中,很多企业都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了从不规范的环境中去捞取好处,以“钱化”去取代文化。据媒体报道:九成上市公司老板都不诚实。不少企业家的内心,甚至说不清楚什么叫规范。而在西方企业界,“企业文化”这个词几乎鲜为人知。他们那里当然也常有不规范行为,仍有一个文化定位问题,但普遍意义上的先进文化,在全社会也包括企业界已经渗透得很深很深了。由此,不妨说,今天我们研究“企业文化”正是为了明日淡化乃至消失“企业文化”的提法。因为,它是不言而喻的事。
由海尔文化看企业文化国际化。海尔集团作为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尔文化。海尔自创业初期,就高扬企业文化的大旗,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最大限度地给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通过树立员工的敬业报国价值观,并将之体现到企业制度中,反映到员工的工作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应付事变的方式等企业作风中。海尔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现代化、市场全球化和经营规模化,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
海尔文化的成功为我国企业文化走向国际化树立了典范,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将如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缔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使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我们的国家一起加入 W TO呢?第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动摇。第二,因地制宜地促进企业文化多元发展。第三,企业家的自我升级。第四,提升“以人为
本”的企业文化竞争力。第五,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文化创新。
从富士康跳楼门事件看企业文化深层变革的必要。在当今知名企业中,员工死亡事件非富士康公司独有,只不过富士康集中了“13连跳”,并曝光于世。对于近年来知名企业经常出现类似问题,不可不唤醒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思考,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其文化思维引导下的行为,文化思维出现问题,便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的困惑。
中国工业化经济崛起的速度是世间罕见的,文化的转型也是出乎人们意料的,然而经济与文化的共进并非可以用齿轮来组合,机械的动力代替不了人的动力,强调快速工业化,企业中的人便失去了平衡,企业发展的环境便会在繁荣的金字塔里,从内部坍塌,成为繁荣的悲剧。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不是孤立的,必然与其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有关。富士康的事件不仅是其自身的问题,也包含着社会性问题,许多企业也面对着与富士康同样的危机,因此企业家们务必要头脑清醒起来,认同文化上的危机存在,并且尽早地将文化危机排解,并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文化,在企业文化变革中寻求灵魂的净化,寻求企业更加纯真的凝聚力。
对于员工来说,要学会在现实与梦想发生巨大差距时调整心理状态,摆正态度,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来实现心中所愿,不断努力,不断超越,碰到挫折和失败绝不以轻生的方式表达不满和失意。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意志坚强、百折不饶的人才可能成为胜者,逃避的行为只能显示个人的胆怯和懦弱。
对于企业来说,文化管理和制度管理是同等重要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是口号和美丽的辞藻,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关爱员工就是关心企业本身,追逐利润固然重要,但没有忠诚于企业的员工作为支撑,企业的发展也将在竞争中化为泡影。企业文化的落地与否,关系到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强弱。
对于政府来说,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主体的调控职能不是一句空话。企业的和谐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而也是政府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对企业是否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员工利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等的监督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因此,对于一个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来讲,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国际上找到市场,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包括技术、人才、品牌知名度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而要让异国他乡的顾客也认可你的品牌,首先你就必须让他们先认可你的企业和品牌文化,所以把以企业和品牌文化结合在一起的企业文化推向国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我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中国的企业会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屹立于世界百强企业一中。我还坚信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这种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们将会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
第三篇: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由“中国制造2025”浅谈中国机械制造改革
学生姓名:Haze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机自实验班
学 号: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80年代初中国的制造业是全面落后,随后的三十年里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全盘野蛮生长,这期间中国政府对制造业也是相当扶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可是随着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然而中国制造与工业强国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本文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重点阐述了机械制造行业的改革。 关键词: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 机械制造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可是中国的制造与其它工业强国的差距却是可怕的。
我们可以载人航天,却没有一个优秀的马桶盖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日本的马桶盖火了。很多中国人不远千里跑到日本,就是为了捎几个马桶盖回来,看起来挺可笑,但却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诟病。但后来却证实,大多数在日本出售的马桶都是中国制造的。
有人在问,为什么我们已经可以载人航天、有了高科技战机,却不能生产一个让人们满意的马桶盖呢?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弱点和缺陷。获得技术,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再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个过程需要技术转化和转移的畅通机制、成熟的人才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诚信的交易体系等等,而这些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短板。
因此,我们用着进口的装备,雇请外国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按照国外的标准生产产品,贴上跨国公司的标签,直接运到国外,这是中国制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最愿意也是最常见的方式,而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目前“中国制造”处于两头受挤压:低端制造业,我们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竞争不过东南亚等国家;高端制造业,尽管发展很快,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整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虽然我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像航天、高铁、核电等,但同时在某些领域还十分落后,比如还有完全依赖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等。 那么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2025”,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我就机械制造谈谈我们国家应该如何进行机械制造上的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道路上,我认为机电一体化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它将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的核心,是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结合的具体表现。
机电—体化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等特点。因此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机械制造业也应该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柔性化、灵活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1.机械制造应信息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必将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所以机械制造业应该以信息为主导,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而不同于以往以物质和能量为主导,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价值。 2.机械制造应自动化和智能化
目前我国关于自动化的研究较多,在机械制造业中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智能化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早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类不满足于此,如今我们还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的发展,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 3.机械制造应该在山寨中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以前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科技和垄断行业暴利的情况下,曾一度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客观上形成了对国外暴利行业的自发反抗。这种反抗为中国民族自主品牌行业崛起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可是山寨虽然能一时解决我们的内需,却改变不了我们中国制造业缺乏创新的局面,在这个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结合时代我们应该在山寨中创新,在创新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以价低、质强的优势打入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的制造与外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无法在时间内逾越,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条件下,中国应该以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加快完成制造业向中高端的跃升。因此不管是我们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是其他制造行业,我觉得都需要一次类似互联网革命一样的颠覆思维的革命,全方位的普及各行各业,抛弃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缩短社会劳动时间,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此中国制造才能有彻底的改变,否则我们处在国际产业链下游的地位始终难以有很大改变。 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心得与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老师您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且老师您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用通俗又深刻的话语为我们介绍这“经济”这一抽象复杂的概念,引导我们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和把握,这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您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
其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老师您曾说过说:“小学我会九九乘法表,中学我会元素周期表,而现在如果脱离手机我就是一文盲”,是的,您的说法足以验证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庞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该课程就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骆江峰,王灵玲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D]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敏孚机械系 ,2003 [2]李克强的王牌计划:中国制造2025[N]华西都市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2015-03-11
第四篇:从茅台暴跌看中国白酒业畸形发展
BISON-CN.COM XCCJEY.COM YDXPACK.NET SINCEN-TECH.COM CHINAGUZHU.NET 从茅台暴跌看中国白酒业畸形发展
中秋节前夕,A股市场上的贵州茅台股票再度出现暴跌。9月17日,茅台股价大跌5.58%,茅台股票的市场因此跌破1500亿元,创下9月2日跌停后的新低,A股市场上曾经的第一高价股已经雄风不再。与资本市场上股价暴跌“相映成趣”的是,原来奇货可居的茅台酒,最近在市场上的销售也不像以往那样火爆,即使是中秋节这样的旺季,茅台专卖店里也是“举杯邀明月,一日无三人”,即使已经降了价,也乏人问津。
对于投资者来说,茅台的暴跌和茅台酒的遇冷并不意外。由于茅台的主要目标客户政府公款消费群体遭遇廉政风暴,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出现大幅度跳水,实现净利润72.48亿元,同比增长仅为3.61%,创下了这家公司上市以来的最低值。其业绩增幅的急剧萎缩,表明茅台借助公款消费保持了多年的增长势头已经不可持续。
茅台的市场营销已经与公款吃喝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是茅台错误的营销战略所导致的恶果。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深刻的原因是,茅台的品牌效应和它曾经在政府机关等权力部门中的高度影响力,使它在当地的地位高高在上,而它依赖团购消费所创造的巨大利润也成为当地政府财税收入的一个宝库。而当茅台被绑上了政府经济发展的战车以后,它的经营方向也就发生了脱离市场实际的畸变。
作为上市公司的贵州茅台,其大股东茅台集团在2010年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五年规划”,它的中心内容是,到2015年,茅台酒的产量要从2010年的1.2万吨增长到4万吨。这个大手笔的规划其实出自贵州省政府。在地方政府的目标中,到2015年,作为上市公司的贵州茅台要达到500亿元的销售规模,茅台集团则要达到800亿元销售规模。若这一目标达成,则贵州茅台和茅台集团的年均销售复合增长率必须达到14.4%和24%。这一目标只有依赖量价齐升才能达到,但对于市场销量基本恒定的高档白酒来说,在失去了公款消费这一重要支撑以后,短短几年内显然不可能出现如此快速的增长。
茅台出现的问题,不仅是茅台一个企业所具有,也是中国高档白酒厂家共同的问题,因此,茅台这几年的畸形扩张,可以成为整个中国高档白酒业的镜鉴。今年上半年,整个高档白酒业都出现了业绩下滑,除了茅台以外,五粮液、水井坊、沱牌舍得等高档白酒上市公司的利润下滑都很严重,皇台酒业甚至出现了亏损,净利润下滑108.54%。从整体来看,14家酒类上市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平均为—7.54%,净利润同比增长则平均下滑近两成,是整个白酒行业近几年交出的一份最差的成绩单。
曾几何时,类似茅台这样,由地方政府操作包装当地名贵白酒,将其作为地方“名片”的做法流行一时,借助于公款吃喝的巨大消费能量,一些高档白酒企业都出现了超速发展。当茅台的产能急速扩张的时候,其他一些名牌酒企在地方政府的要求下,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产能扩张规划,按照这些规划加总,中国高档白酒的市场需求将从今日的4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12万吨。在这种畸形发展的过程中,增加的是政府所需要的GDP增长和附生于权力8818418.cn YDYYWZ.COM XIANGTT.COM 13814465577.cn XHONGDA.COM anziabc.cn 的既得利益群体的个人利益膨胀,损失的则是整个社会的资源、效率和发展时机,当然,对于像贵州茅台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损失的还有投资者利益。
第五篇: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古情诗之点滴
在人类文明史上,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表现这个主题最为精练的文学形式便是爱情诗。古往今来都不乏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爱情诗歌精品,并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我国的古典爱情诗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古代民歌中的爱情诗和文人创作的爱情诗。这两类爱情诗构成了中国古典爱情诗的主体。
爱情没有模式。有欢乐的爱情也有痛苦的爱情,有清纯的爱情也有压抑的爱情。爱情的多种多样,使得诗人笔下的爱情诗也千姿百态。不管怎样,这些爱情诗都是诗人的观念、诗人的诉求、诗人的愿望、诗人的评价等等的反映。古代民歌中的爱情诗较文人创作的爱情诗更为古老。从《诗经.国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再到唐代民间的曲子词,都有着大量歌唱爱情的诗篇。这部分诗歌大部分来源于人民大众,更多的体现了劳动者对爱情的普遍看法。如《诗歌》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汝)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它们不只是个人爱情的体现,更是人民大众感情普遍的坦诚吐露。由于是劳动大众的智慧结晶,古代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较为朴实,对爱情的宣泄更为直接。从某种角度看并没有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这主要表现在古代民歌并没有摆脱古代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的父权的影响。因为作为古代民歌的创作者,劳动人民思想上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封建教化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的道德标准让他们根本不可能在这一点上有所超越。
相较于古代民歌中的爱情诗,文人创作的爱情诗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爱情。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文人们有着更为活跃的思维,但比起“麻木的大众”,他们受的封建教化却又是多得多。他们对自己有着一套严格的处世准则(这套准则是建立在封建道德标准上的),甚至有些人是一种毫不怀疑的“愚忠”思想。因此思想的活跃性和自身严格的封建处世准则必然会有产生冲突的时候。于是,在文人创作的爱情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流露出一种无奈:个人对爱情的渴望,却因为与自己信仰的道德标准相冲突而不得不割舍。就如陆游在《钗头凤》唱到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大诗人,终于还是摆脱不了心中的那套封建道德标准而母命难违休了和他有深厚感情的妻子。而他并未对这一切做法的正确性有过真正的怀疑,心中有的只是那一丝的无奈和可惜。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悲哀啊。而作为他们情感的写照,文人们创作的爱情诗便更多地反映了这样一种无奈的心态,看似悲壮,实质上正是封建政治文化对文人思想严重束缚的体现。
如果我们从封建政治的发展和古典爱情诗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比较,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的发展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同步的,或者说是平行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制度刚刚建立,还不成熟。且中国当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央集权强度不大,统治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封建教化也还不深入。因此在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最为纯朴,是人们最真挚情感的真实表现。这时期的爱情诗大多表现得大胆热烈,多姿多彩。 【一】 相亲相爱篇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二】 情有独钟篇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三】 弃妇篇 《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四】 爱情危机篇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而这之后的两汉时期,封建统治加强。在两汉独尊儒术之后,封建教化的强度加大,人们对爱情诗的创作基本上要“发乎情,止乎礼”(《毛诗序》)。从汉以后,随着封建统治的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对文人思想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加大。以致一些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正统文人,把禁欲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自然对爱情诗更多地是采取蔑视和批判的态度。并且这种思想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主导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成为统治者最好的统治武器。如陶渊明写了“闲情赋”,尽管还算是“止乎礼”,但仍被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讥为“一生创作中的‘白璧微瑕’”。而这之后,爱情诗比起那些壮怀激烈的怀古诗、咏志诗,便更是不登大雅之堂,为文人所不齿了。即使有人“闲时”赋上几首,敢署上其名者也不多了。于是,在这个时期,比起在西方爱情诗大行其道,中国的古典爱情诗似乎在走向没落。甚至于像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一生创作无数,但在爱情诗上的创作却实在少得可怜。
作为表达爱情的诗歌,爱情诗看似与“经世致用”毫无关系,实则不然。比起那些壮志凌云的咏志诗,朴素的爱情诗往往更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因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离一般大众实在遥远,而爱情却是作为人都能体会到的一种天生的情感。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正如流行音乐同古典音乐相比,前者显然在年轻一代中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同样爱情诗比起那些有点说教意味的诗歌相比更容易引起劳动人民的共鸣。这样一来,只要在爱情诗中渗透一种封建教化的思想,则统治者对广大人民作思想教化工作的目的就更容易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