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材料
第一篇: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材料
产业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6420万元,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中国园林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诚信示范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马鞍山市和县就业扶贫基地。公司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从一家以花卉苗木种植为核心业务的区域性林业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大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优势到乡村旅游的跨区域跨行业综合经营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期主动参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 始终按照“坚持精准扶贫为己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把“精准扶贫、带动脱贫”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从帮助地方发展林业的“种、养、加、林果”等四个方面,重点实施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周边4个乡镇,一千多农户(其中贫困户109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75万亩,吸纳贫困就业人员37人,助力109户贫困户脱贫,为当地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2017年以来,林海园林公司依托金融扶贫政策,积极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平台,带动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带动模式为:贫困户从银行每户贷款5万元,按照自愿的原则,投入到贫困户所在村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将贷款资金注入林海园林公司,以获取投资产业收益,合作社再将收益分配给贫困户。通过该模式林海园林公司共从村级合作社吸纳109户贫困户贷款资金545万元,公司利用贫困户小额贷款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施“北美海棠新品种示范推广”、“林下经济培育和套种”两个产业项目,投资建设花卉良种培育基地、生态种植基地、水产品开发等综合经营项目。2017年回报给村合作社收益34.16万元,每户分得收益3050元(其中,保底收益2400元,产值收益650元)。这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丰富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同时公司还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可以为贫困户家庭年均户增加收入2100元;吸纳贫困人员就业,每人月工资2000-3000元,等多途径带动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公司捐助30多万元用于当地村路修建,使周边近千农户受益,拿出20多万元帮助贫困职工家庭修房,使贫困职工“安居乐业”。每年拿出10万余元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学,为偏远乡村学校购买桌椅和书籍,响应政府开展的“助学结对帮扶”活动,参与县政府倡导的“微心愿”活动,帮助贫困学子实现他们的心愿。同时公司每年都慰问和帮扶困难老党员、伤残老军人、五保户和敬老院的孤寡老人。
林海园林公司将在已有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进一步找准精准扶贫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进一步动员全公司上下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
×市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移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奠定长效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政策引领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力。制定出台了《促进生态移民脱贫增收的政策措施》,一定五年不变,从
×个方面全力支持移民地区产业发展,激活了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际,对新规划建设的养殖园区配套设施、农田水利维护、田间主干道及生产道维修等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补助;对自打抗旱井的流转大户、流转移民区枣树地的和在移民区投资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共投入×元,实施了特色养殖业、便民服务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对规划集中连片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元。新建标准大中型
拱棚(移动温棚),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
元。鼓励长枣间种优质牧草、红薯、马铃薯等,流转长枣地
500
亩以上,每年补助×元/亩。支持种植自治
区、×市推荐的经济作物,红树莓连片种植
1000
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种苗补助×元/亩,两年内享受土地流转相应的补助政策,建设冷库给予×的建设资金补助。鼓励以移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领办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年领办
100
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基地,每年补助×元/亩。201×年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亩,建立自治区级、×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群众直接受益×万元(土地流转费×万元,务工收入×万元),人均增收×元。三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发展牛、养等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对在养殖园区内养殖育肥羊、良种基础母羊的移民给予相应补助。鼓励移民购买优质奶牛投放园区进行托管,每头补助×元,
并对移民和托管奶牛的企业给予补助。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在移民村投资建设养殖园区,年内存栏奶牛*头以上、肉牛*头以上、羊*只以上,每个企业每年最高给予×万元以内的贷款基准利息补贴。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引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移民依法签定合同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
亩,对流转*亩以上(含*亩)的每年补助×元/亩。移民依法规范与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亩,*亩(含*亩)每年补助×元/亩,*
亩以上(含*亩)每年补助×元/亩。五是大力扶持发展劳务产业。鼓励自主创业,对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的学员,报销全部学费,鼓励培训机构在移民点新建实训基地;对年内稳定就业×个月以上,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移民,奖励×元/人;鼓励劳务派遣公司等开展劳务中介服务,并给予一定奖励;鼓励自主创业,对移民创办微小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奖励性补助。鼓励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就业,
凡夫妻双方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1
年以上,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个月以上的政府提供公租房(免收租金*年)。目前,已经兑现创业就业奖励补助×万元(其中自主创业奖励×万元,稳定就业奖励×万元),有*对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并得到政府公租房自助。
聚焦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市近几年来,沿山下白路一线草畜产业发展迅猛,形成百户科技示范、千户规模经营、万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初步建成“买西北,卖全国”的百里特色养殖带。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市委、政府高瞻远瞩,聚焦特色
养殖基础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移民村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根据移民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按照奶牛、肉牛、育肥羊、基础母羊、肉兔、家禽等特色养殖结构合理搭配原则,由农牧局牵头,
201×-201×年在移民村新选址规划了×个大型养殖园区,升级改造原有的×个养殖园区。201×年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已经投入运行,201×年新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大型肉牛养殖园区已经开工建设,8月底前可以投入运行,移民村特色养殖产业勾画布局出选址布局合理、养殖结构科学、重点突出、销路畅通的宏伟蓝图。为了吸引养殖大户在移民村投资建厂,
×市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外,还从选址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审批、施工建设、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打消了养殖大户投资建厂的种种顾虑,加快了项目落地。201×-201×年,移民村共引进养殖大户*家,累计引进特色养殖投资投资
5
亿元以上。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
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主内的“三变”改革,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牛养殖场为×户移民每户托管奶牛
1
头年分红×元/年,×村每户×万元扶贫小额
贷款入股×奶牛养殖场托管奶牛
3
头分红×元/年;
201×年新建×个千头奶牛养殖场,与企业(合作社)
商定
8
月份完工后为贫困户入股托管奶牛×户以上,
通过入股托管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专门针对残疾群众脱贫引进肉兔产业建设兔舍
2
栋,吸纳残疾人家庭户×户,每户获利×元/年。采取群众养企业回收办法,连续
2
年为移民村×户移民每户发放扶贫鸡苗
50
只、鸡笼×个,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务工增收的问题。
聚焦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市生态移民村经过
5
年的建设发展,在特色种植业方面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一是流转费阶梯式增长盘活移民村土地。
×市生态移民村地处毛乌索沙漠边缘,新开垦的耕地土壤贫瘠,地力地下,灌溉用水紧张,发展种植业投入成本倍增,对种植大户没有多大吸引力,土地流转比较困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吸引并留住种植大户,
×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流转费前
3
年×元/亩,从第
4
年开始每亩每年递增×元的阶梯式递增方式,逐步增加与当地周边流转费持平,同时给于流转大户一定的流转费补贴,在确保种植大户盈利的前提下保证了移民土地流转。二是新技术、新
品种推广应用,提升特色种植业品质。在特色种植业方面,瞄准新兴优势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在发展×
当地长枣产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新品种;在种植技术上采取水肥一体化、移动拱棚、设施温室等先进种植技术。三是创新特色种植模式,促进移民增收。成立移民村特色色种植专业合作社×个,采取“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自治区级和×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按照“合作社发展产业就近解决
×人员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带动移民在务工过程中获得劳务收入的同时,还能学到特色种植技术”思路,
引进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的前期下,优先选择劳务密集型产业。四是示范引领移民自主发展。我市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引进大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部分移民在引进种植大户合作社务工挣钱、学种植技术的过程中,
看到了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的效益后,就开始行动起来。201×-201×年,×户移民在×公司流转枣树地,
最少的流转
5
亩,最多的流转*余亩,在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更多的移民投入到自主发展大军。201×年移民村新增×户移民在本村流转枣树地
*亩套种黄花菜,将移民自主发展带向高潮。
聚焦丰富的劳务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立足
让每个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人稳定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活干、有钱赚。坚持把务工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放缓、务工就业难度增加的形势下,转思路、变方法、出实招。一是搭建劳务服务平台,为移民就业服好务。成立劳务服务中介组织,发展劳务经纪人,对移民村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清楚劳动力结构,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对接用工企业,每半月发布公告一次务工就业信息,每年劳务输出达×人左右。二是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务工就业能力。根据劳务市场需求,转变劳动力转移思路,从“我向企业找活干”向“企业找我干活”
转变,瞄准临武周边企业用工条件,接轨“订单式”
培训模式,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力以赴为每户移民培训出
1-2
名能够胜任企业岗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喜欢使用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创新劳务就业模式,巩固提升“村头建厂”经验做法。201×年引进×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带动务工就业*余人。201×年,在原有中银绒业狼皮子梁针织分厂的基础上,采取政企合作模式,
继续巩固扩展移民村“村头建厂”好的经验做法,鼓励中银公司在白土岗乡×村建设针织车间,吸纳该村
×人就近稳定务工就业,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通过全国妇联、妇女协会支持,引进*有限公司,在×村建设全国第一家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吸纳100
名移民劳动力就近稳定务工就业。正在建设的昊盛达、金勇两个大型养殖场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
80
余名移民务工就业。四是加强基地建设,破解就业难题。移民群众普偏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就业难度大。我市有针对性的在移民地区建立全区第一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引进种植大户按照实操实训方式,在解决缺乏劳动力就近在田间务工增收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每年在流转土地上务工就业的缺少劳动技能人数达到×万人次以上,获得劳务收入×万元以上。
第三篇:重点扶贫产业化项目典型案例
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
华都农业产业化暨京承合作重点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
华都农业产业化暨京承合作重点项目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京承地区经济优势互补,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政府、河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北京华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观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信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集种鸡饲养、饲料加工、肉鸡孵化、商品肉鸡放养,肉鸡屠宰加工、熟食制品加工、调味料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被列入国家产业化扶贫重点项目。
河北省滦平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是环京津贫困带主要省份,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国305个老区县之一。全县有6个乡镇,人口32.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万人,占总人口的40%。耕地面积38.9万亩,粮食总产量1.65亿公斤,是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主要产地。境内交通条件便捷,101国道、京承高速横穿东西,京通铁路纵贯南北,社会和自然环境十分适合发展肉鸡养殖和食品加工业。
北京华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中国名牌产品企业、中国肉类食品强势企业,也是中国民族品牌30强,荣获北京市著名商标。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华都作为奥运会唯一鸡肉供应企业,圆满完成了奥运供应任务,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国家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为切实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从2006年起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在滦平县启动了农户产业链小额信用贷款试点。 为解决分散的小农生产销售和社会化大生产销售的矛盾,使得组织起来的农民和市场能够顺利联结,产生稳定还款现金流,实现金融支持的良性循环,国家开发银行设计了严密的信用链条和有效的融资模式。首先是融资支持华都集团在当地建设完整肉鸡产业链,解决农户社会化生产和市场销售问题;其次是推动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法律上有效的“照付不议”销售模式,以产业链形成的现金流和信用链为基础,向组织起来的贫困农户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贫困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实现脱贫致富。国家开发银行向华都承诺项目贷款2.7亿元,目前已发放1.8亿元,并向490组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3863万元。
项目建设内容和成效
项目建设年单班屠宰加工肉鸡3000万只的肉鸡屠宰加工厂、年入孵种蛋4000万枚的商品肉鸡孵化厂、年加工饲料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产4000吨的调味品工厂、年产2万吨熟食工厂、年存栏5.1万套的父母代种鸡场8座。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向市场提供鸡肉7万吨、雏鸡产品3240万只、加工饲料20万吨、生产熟食2万吨、生产调味品40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
与之相配套的,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300个标准化商品肉鸡饲养小区共1200个鸡舍;成立养鸡协会组织农户进行商品肉鸡饲养,为龙头企业提供商品肉鸡,承担肉鸡饲养风险。龙头企业按照“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屠宰”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对养殖户实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利用“华都”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名牌效应和技术研发、管理经验和完整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以保护价格回收商品肉鸡,通过屠宰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承担市场风险。
产业链全面形成后,可直接为当地贫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9100个,直接帮助2.73万贫困人口彻底脱贫,间接带动10万人口实现增收,每年可直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9660万元,改善12.73万人生活条件,增加当地农业生产总值8.55亿元,年创造经济收入20亿元。 项目自 2007年7月24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准备案,2007年9月1日动工以来,分别建设了肉鸡屠宰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孵化厂、种鸡场,共完成建筑面积66500平方米,构筑面积8000立方米等建筑工程。其中:肉鸡屠宰加工厂已进入生产阶段;饲料厂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阶段,预计10月底投入使用;孵化厂主体土建工程基本完工,预计2009年3月底投入使用;部分种鸡场已开工建设;调味料计划2008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熟食加工厂、综合楼、检测中心等预计2009年3月建设。项目总投资56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18938万元。截止2008年9月30日,共放养商品肉鸡156万只,出栏肉鸡148万只。养殖农户平均毛利3.47元/只,纯利1.86元/只,平均每年纯利46500元。
各方支持
河北省政府出台对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由省财政贴息100万元的贴息政策。根据《关于北京市农业企业到承德发展相关政策的合作备忘录》,承德市政府对项目的收费实行免、减、低、缓优惠;为建设项目提供财政、税收、信贷支持。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于一次性贴息奖励等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滦平县委县政府为项目出台了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滦平县政府投资1.1亿元建设完善了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为贫困农户规模化养鸡提供包括保险在内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组织协调广大农户,保证项目在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下顺利运行,保证组织起来的农户和市场顺利对接。
根据《关于北京市农业企业到承德发展相关政策的合作备忘录》,北京市政府出台对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作用突出、带动性强、促进农民增收明显的企业,择优给予一定资金的奖励;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享受北京市相关奖励政策;龙头企业纳入北京市农业“绿色贷款通道”的金融服务目录等项政策。
农业发展银行为项目提供1.2亿元玉米专项贷款,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转。 华都农业产业化暨京承合作重点项目,将社会各界对“三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汇聚到了一起,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新路。
第四篇:扶贫典型材料
精准扶贫祛贫瘠
合力攻坚暖民心
**镇党委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提高脱贫效益,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如期实现**户、**人的脱贫攻坚任务。
一、党建引领,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1、坚持管党履责,党建引领统筹推进。1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党委班子成员全员参与,成立*大专班,下派*支工作队,确定
名结对帮扶干部,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建立扶贫工作微信平台,确定“结对帮扶走访日”,先后召开扶贫汇报会、推进会,督办会*余次,及时解决脱贫过程中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严格实行“镇党委委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帮扶干部包户”责任追究机制和问题倒查机制,经常性开展明察暗访,对主体责任履行不力、扶贫领域违纪违规等问题,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扶贫以来,共查处违规违纪案件*起,接受党纪政纪处分*人,追缴违规扶贫资金*元。
2、坚持保障先行,夯实基础提升功能。多方筹资*多万元,新建*等*个村级活动室,改扩建*等*个村级活动室。全镇新建标准化卫生室*个,文化活动广场*个,日间养老中心*个,便民超市*个。村级代办服务机制有效坚持,办事不出村初步实现,为民服务网络初步建立。
3、坚持创新机制,扶贫攻坚形成合力。定期召开党员扶贫攻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贫困户非贫困户知情会、贫困户座谈交流会,组织党员学习宣传政策,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实施党员“示范基地”“创新项目”等系列工程,通过组织培训学习种养技术、电子商务等创业技能,鼓励党员先行先试,培植脱贫“样板”*个,“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对。全镇引进紫*公司、*公司等市场主体*个,成立种养殖合作社*个,发展特色种养殖,辐射带动*多户贫困户脱贫。
二、挂图作战,多措并举精准滴灌
1、工作职责清单化。多方征求意见,研究制定镇村两级精准扶贫作战图、路线图及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同时,出台精准扶贫责任清单,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坚持扶贫工作“我”来推动,扶贫任务“我”来落实。
2、帮扶措施个性化。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档”、结对帮扶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入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按照“因户施策”、“一户一策”标准,敲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帮扶措施,有效解决了“扶谁”、“谁扶”和“怎么扶”的问题,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滴水灌溉”转变。
3、目标管理项目化。坚持市、镇、村三位一体模式,层层签订军令状,做到任务明确,步调一致。制作精准扶贫帮扶明白卡,在每个帮扶户家中将帮扶户和帮扶干部予以张贴公示,确保帮扶情况一目了然。
三、夯实基础,筑牢底盘激发活力
1、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累计筹措资金*余万元,整修当家塘堰*余口,硬化沟渠*余公里,新建维修泵站*余处,高标准整理农田*万亩,修建村级“断头路”*公里。*村筹措资金*万元,硬化**至*村级主公路*公路,集中整治*等自然湾*个。*村集中治理自然湾*个,投资*万元新建*间*层党群服务中心。投资*万元,安装农村自来水主管网*公里,让*个村*户*人吃上自来水。
2、易地搬迁扎实推进。攻坚期间,共建成集中安置点*个、分散安置点*个,完成易地搬迁*户*人。不断完善安置点水电路、文化广场、路灯、公厕、菜地、工具房等设施。通过光伏收益、特色产业带动、务工就业、政策兜底等方式,全力保障易迁户“住得下、留得住、收入稳”。邓店搬迁点依托*亩红栀子基地,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签约基地务工等方式,解决贫困户的增收问题。杨榨搬迁点主动对接昌瑞纺织公司,安排贫困户*余人到企业就近务工。左榨搬迁点种发展胭脂红桃、猕猴桃*亩,解决搬迁贫困户生活出路。
3、技能培训提升素质。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训、农民素质提升作为脱贫重要途径,开展果林培育、有机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电工、焊工、月嫂等专技培训*场次,培训贫困户*人次,培养扶持养殖专业户*户,新增专业合作社*个。
4、政策落地无缝对接。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民政、就业、养老、金融、饮水等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对象应享尽享,扶贫政策无缝覆盖。
四、突出重点,发展产业输血造血
1、光伏产业效益显著。累计筹集资金*万元,在*个村建设光伏电站*座,装机*千瓦,累计增收近*万元,带动贫困户*户,户平增收*元。光伏产业增强了村级发展造血功能,激活了村级发展内生动力。
2、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把基地产业作为贫困户致富有效途径,*年来全镇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帮扶资金、社会资金*万元,大力发展了一批特色种产业。*等村种植油茶*亩,*等村种槙美国红冠桃*亩、胭脂红桃*亩,*两村通过土地平整栽种红枙子*亩,*村流转土地*亩发展*亩苗木基地*亩太空莲基地和*亩软籽石榴基地,*个村发展艾䓍*亩,*个村发发展稻虾产业*亩。
3、特色养殖如火如荼。*等村引进*头藏香猪养殖,*培植了年销售*万只的远大樱桃谷鸭养殖基地,*培植年出栏*头的山水田菜牛养殖基地,*等村发展的*亩猕猴桃基,辐射和带动周边贫困户*户脱贫增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余个。
五、健全机制,巩固提升保持稳定
1、坚持多策并举应对疫情灾情。2020年,为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全镇整合光伏收益、救救灾等资金*万元,设置贫困户公益岗位*个。落实贫困户小额扶贫贷款
*万元,帮助*户自主发展产业。组织推荐*人到镇直企业和市工业园区务工就业。全镇*名外出务工贫困户享受了务工交通补贴和补贴共计*万元。
2、建立预警机制防患致贫返贫。针对因病因灾发生重大变故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家庭,提前“介入”,落实帮扶机制。对医疗、住建、应急等部门反馈的数据,实行重点人群、重点家庭给予“重点关注”,落实“预警”机制。对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和贫风险的监测户,落实“一户一册一户一档一户一专班”包保机制。
3、落实“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效。完成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贫脱,既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更是我们新的起点。为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行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务工就业、社会保障、产业发展利益联接等机制,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第五篇:省级扶贫典型材料
疏勒河畔奋力崛起的璀璨明珠
——酒泉市瓜州县双塔乡扶贫开发工作典型材料 双塔乡是疏勒河移民开发项目以整体建制形式,由地方政府参与建设并移交地方管理的新建乡镇之一。位于瓜州县东部,南望祁连山,北连布隆吉乡,东临沙河乡,西接锁阳城镇青山子牧场,下辖金河、古城、福泉、月牙墩和新华5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安置永靖、和政、礼县移民2762户,12988人。全乡共有土地4.5万亩,人均3.5亩,粮食作物以大麦、小麦为主,经济作物初步形成了以枸杞、甘草、红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2009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以来,按照酒泉市委提出的“前五年打基础,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移民收入稳步增长;后五年强产业,全面推进“一特四化”促增收,移民人均纯收入接近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总体要求和瓜州县委提出的“两抓整推,乘势跨越、攻坚克难、再造瓜州”战略目标,乡党委政府坚持“破解难题保稳定,超前谋划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群众脱贫致富增收为目的,依托扶贫项目的实施,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凝聚群众及社会各界力量,集中扶贫攻坚,加大土地改良、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力度,努力改善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使
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按照“党政主导、群众参与、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要求,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了“四级联创促中心”组织工作体系,实行了乡镇领导包村、站所长包组、干部包示范点、党员包户的责任机制,坚持周汇报、旬督察、月评比、季考核、年奖罚的领导干部项目考评办法,从而有力保证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有序开展。止目前,全乡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883.3万元,实施完成扶贫项目15项。建成抗震安居房整村整组推进示范点12个,改造住房808户;硬化居民点人行道54000平方米,硬化树沟沿22.1公里,架设道路桥涵96个,修建通户桥涵580个;铺筑村组沙石道路37.3公里;建成高标准暖棚圈舍示范点5个,修建暖棚圈舍540座,配套沼气池207套,调引进基础母羊4130只,建成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的羊只繁育改良和饲草综合利用示范点1处;扶持发展枸杞种植面积累计达到 7450亩,建成千亩连片枸杞示范点2个,500亩示范点5个;建成300亩枸杞育苗基地1个;扶持307户农户种植甘草1950亩,甘草种植面积达到 8550 亩;新建日光温室30座;建成重度盐碱改良示范点4个,改良土地2000亩;投放太阳灶2762套;开挖排碱渠道2条、3公里;衬砌渠道4条9.5公里;为839户农户发放贷款贴息30.6万元;在“两项制度”衔接改革试点工作中,
全面完成了2762户、12988人的贫困人口对象识别登记和信息录入工作,将全乡2762户、12988 人全部纳入扶贫低保对象。同时,捆绑整合交通、城建、水利、林业等项目资金1899.4万元,改建人饮管线51.35公里,整修机井14眼,完成了全乡2762户农户人畜饮水工程改造;建成抗震安居住房示范点13个,新建、改建住房1400户;铺筑乡村组柏油道路17公里,安装厢式卫生厕所143个;扩建硬化美化村委会5个,增添了文化书屋、体育设施;实现了城乡通信、广播电视村村通,计生服务所、派出所、信用社、加油站建成开始运行;邮政所、枸杞烘干厂、甘草切片厂正在建设。通过各项扶贫项目的实施,移民群众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移民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脱贫致富步伐逐步加快,农业增收效益初见成效,90%的农户实现了稳定,解决了温饱,10%的农户由温饱型向基本小康型转变,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583元增加到了971元。
几年来,通过各级组织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全乡群众不论在自我发展能力上,脱贫致富上,村容村貌改善上、还是在群众的精神状态上,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各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管理安定有序,顽强拼搏的双塔人民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