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道德与法制
第一篇:人教版九下道德与法制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面临中考的人生抉择,学习压力大,其思想波动幅度也较大,对于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 从学生学习状况来看, 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只顾贪玩和享乐,不重视学习成绩,有厌学和打算读中专学校的现象。 有上进心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知识学的不活,缺乏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科学的复习策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面对新学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任务的加重,因此,我会努力帮助他们正确自身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其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让他们明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 还需要灵活应用, 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八课的内容,从“富强与创新”到“民主与法治”,从“文明与家园”再到“和谐与梦想”,每一单元内容都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教材以国家政治生活为主,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国情教育,全球观念和国际视野教育。第一单元主题是 “富强与创新”,本单元主要从改革创新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本单元共分两课: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主要从改革开放、 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方面帮助我们明确: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主要讲创新发展,创新强国,帮助我们懂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已经走上创新强国的快车道, 人人皆能创新,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改革开放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单元主题是 “民主与法治”,本单元主要从民主法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道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推进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本单元共分两课: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主要讲民主的追求,民主的价值,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形式,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讲法治的价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意义,厉行法治的要求。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正成为社会共同体有机联系的纽带,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卫士,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第三单元的主题为 “文明与家园”,本单元从文明与家园两个角度引导我们认识, 文明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灵魂与精神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让人民更富裕,国家更富强,中国更美丽。本单元共分两课,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主要讲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特点、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影响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用等,帮助我们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要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主要讲述我国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帮助我们懂 得:面临挑战,要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情,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共建生命家园。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和谐与梦想”,本单元主要从和谐梦想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一家亲, 56 个民族,和谐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本单元共分两课,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主要 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反对分裂;“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以增强学生在,各民族人民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主要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增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根据党的教育方 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 增强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团结互助的原则,在班级开展积极竞争的学习活动, 加强班级的学风建设,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使学生道德和法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重点 ①中国腾飞的表现和影响, ②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③共享发展的含义和意义, ④创新的表现⑤坚持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⑥创新精神的表现
难点 ①改革开放的意义,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第二单元
重点 ①对民主的追求,②民主的价值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
一、比较与选择(共20分)
▲单项选择(4小题,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不用购票,直接刷手机进站上车;不用二次验票,直接“刷脸”过闸机上车;到站后不坐公交,直接“刷共享汽车”回家……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有车坐、走得了”的低标准要求了,而是开始注重出行品质,逐步向“走得好、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下列标题最能够恰当概括上述材料主旨的是( )
A.交通,让生活更舒心 B.创新,让出行更美好 C.公交,让百姓更优先 D.网络,让群众更安全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关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实现民主监督,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 B.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方式 C.现代公民需要的不是民主意识,而是宪法意识 D.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3.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跟风”节目纷纷涌现,各种主打“朗读”的节目和“大会体”节目出现在各大电视台,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审美疲劳也开始出现。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优秀传统文化要弘扬,集成创新是关键 B.人民精神生活要满足,文艺形式最重要 C.激发民族文化自豪感,诗词歌赋能解决 D.文化载道文以化人,模仿跟风很有必要 4.68年,三代人,就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上,培育了6.9万亩的平原林海,建起了名列“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的商丘市民权林场申甘林带。民权林场申甘林带如“定海神针”般镇守在豫东门户,抵御着风沙的入侵,释放近1.5万人一年的需氧量,保卫着豫东平原的河清海晏,被称为河南的“塞罕坝”。下列对弘扬河南“塞罕坝”精神认识错误的是( )
A.热爱伟大祖国,竭尽全力促成中国主导新世界 B.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 C.坚持艰苦创业,以坚韧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D.推进绿色发展,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多项选择(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
一、二项者均得1分) 5.2018年春节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全国省级电台和全球华语台推出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节目以“比美食赛歌声”“晒美景,斗年俗”“拼创新看变化”为主线,以国家的声音、生活的声音、变化的声音为主体内容,展示40年、5年和1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此举( ) A.有利于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B.能够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信心决心 C.有利于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的变化 D.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经建成
6.2018年平昌冬奥会于2月25日闭幕。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8分钟的精彩文艺表演。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表演,并通过互联网与国人互动。24块机器人屏幕不断展示着中国的科技范儿。科技国宝熊猫特使和轮滑演员们用曼妙的身姿画出了中国结、巨龙、北京冬奥会会徽。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交相辉映。这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现代科技的革新与发展 C.我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国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中国科技文化已经全面发展
7.“美丽”这两个字,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表达,被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写进了宪法。建设美丽中国( ) A.党和政府应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要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C.是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D.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8.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将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近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个自治区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得益于(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B.民族区域高度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 D.各地人民不断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
二、辨别与分析(10分) 9.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等部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河南省的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双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引发全社会的热议!
三、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0.材料一 “两会”的召开是中国凝聚民智、共谋发展的重要途径,彰显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和光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是真正有底气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
中国以蓬勃发展的成就和一往无前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力量。 材料二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总书记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是真正有底气的中国”?(4分)
(2)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分)
(3)“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什么启示?(4分)
11.材料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自信哪里来?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 材料二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这启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2分)
(2)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
(3)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请谈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并为你的同龄人就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出建议。(4分)
四、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2.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造人工林4.47亿亩,使人工林总面积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正在中国上演。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112万亩世界最大人工林海,塞罕坝三代建设者用55年时间成就了绿色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约200亿元,生态价值更是巨大。
材料二 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在“地球卫士奖”全部6个奖项中,来自中国的机构与个人获得了3个奖项。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会场内,当中国的环保成就被一次又一次提及,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呼声。这是联合国和世界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高度肯定。来自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中国展现了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导力。”
你校正在开展“争做地球卫士,建设美丽中国”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正在中国上演”说明了什么?(两个方面即可)(4分)
(2)中学生应如何争做“地球小卫士”?(三个方面即可)(6分)
13.材料一 2018年3月1日,“感动中国”2017人物公布,台湾籍十九大党代表卢丽安成功当选。“台湾的女儿有大气概,祖国为大、乡愁不改,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分离再久,改不了我们的血脉。海峡再深,挡不住人民追求福祉的路。”这是对她爱国爱台湾高风亮节的最好诠释。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维护祖国统一,你我共同的担当”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分析必须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原因。(三方面即可)(6分)
(2)作为青少年,为维护祖国统一,你有何具体行动?(两方面即可)(4分)
教师详解详析
1.B
2.C [解析] 本题考查参与民主生活等知识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主要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现代公民既需要民主意识也需要增强宪法意识,故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3.A 4.A 5.ABC 6.BC [解析] 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交相辉映。B、C正确且符合题意。A中“决定因素”不正确,应该改成重要因素;D中“全面”说法绝对化,排除。 7.ABCD 8.ACD [解析] 结合教材知识及材料内容,可知A、C、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B错误。
9.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符合当今国际竞争趋势,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建设的一件大事,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双一流”高校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的建设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有利于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培养河南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省委省政府应该坚持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立志成才,为河南人才辈出的目标作贡献。
10.(1)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实行善治。
(3)①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1.(1)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
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必要性: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建议: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2.(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成效显著;等等。
(2)自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增强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如用环保理念选购商品,坚持绿色消费,尽可能不使用塑料购物袋,节约用水、电、纸,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积极维护公共利益;等等。
13.(1)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台独”势力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影响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符合时代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等等。
(2)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坚决拥护我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针政策;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作斗争;积极与台湾同胞沟通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情谊;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实现祖国统一作贡献;等等。
第三篇: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四篇:苏教版九下语文古诗知识点
《饮酒》
1、主旨:抒发了作者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欢快心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生活的鄙视。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诗人采菊东篱时,无意中偶一抬头,秀逸的南山又闯入眼帘。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的心境。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7、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8.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9.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行路难》
1.主旨:主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坚信自己总会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现在经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3、诗中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已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4、请说说“行路难”比喻什么? 仕途受阻 5.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6.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7.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8.赏析“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运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希望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9.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表现了诗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0、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1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1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1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5.这首诗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此两句在全篇中起到卒章显志的结构作用。诗歌四个层次跌宕起伏,弥散着失意困顿和前途渺茫的惆怅,但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句意则显得高昂乐观,境界顿开,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实现理想的向往。
《游山西村》
1.主旨: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表现了诗人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7.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8.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第五篇:人教七下道德与法制《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核心素养】理性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中的第一课时我们的情感世界,对学生青春期的思想和精神起到引领的作用。本单元接续青春生命成长的主题,旨在从“情绪—情感—情操”这条完整的发现线索来认识和促进学生的品德心理成长,以及在道德与价值观层面对其进行引导。通过让学生分别从亲人、朋友、国家等不同的方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觉察自身的情感状态,初步体验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并完成课标的要求“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学情分析】
情感生活是初中学生青春成长的重要领域,与他们的道德修养、法治学习密切关联。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诸种关系获得的安全感、归属感、信任感、有力感、责任感等基础性情感是学生丰富生命体验、获得道德成长、参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初中学生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萌芽阶段,道德发展是由客观责任阶段转向主观责任阶段,情感发展则从单方面的尊敬进入多方面的尊敬。通过学习本课,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学习、价值学习相联系,引导学生在觉察、认识情感的基础上,将青春的创造力与自身的情感经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相融合,积极影响身边环境,传递情感正能量。
【课程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享情感体验与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知道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情感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从而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知。
2、通过我的情感需要提高对自身情感状态的觉察能力,增强对生活体验的敏感性,学会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
3、通过学习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通过情感积累逐步涵养情怀、陶冶情操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情感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从而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知。
难点:知道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情感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从而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知。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通过情境导入:
我想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对此,我想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问题:这里的“情”与“爱”是一种情绪吗?
答:不,它是一种情感。
任务1、通过分享情感体验与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知道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情感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从而形成对情感的基本认知。
探究活动一
说说在以下这些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情感?
丰富的情感
我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探究活动二
你有过以下情感体验吗?
正义感——对公正的体验。当我们看到有人遭受欺辱,并为此感到愤怒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正义感。
胜任感——对能力的体验。当我们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胜任感。
责任感——对职责的体验。当我们承担角色、接受任务时,我们可以体验到责任感。
除了上述情感体验,你在生活中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
丰富的情感
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探究活动三
小羽爸爸在一次朋友聚会之后,迷上了麻将,一有空就扑到麻将桌边,对小羽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当时的小羽对爸爸、对麻将感到愤恨。不久,爸爸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戒掉了麻将,精心照顾小羽的学习和生活,小羽的学习也因此有了明显的好转,他突然发现对爸爸早就又充满了浓浓的爱。可是好景不长,小羽惊讶地发现,他的妈妈竟然迷上了麻将,他又陷入了痛苦之中
……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偶然发现,他的好几个同学和他有着相同的痛苦经历。现在,虽然妈妈也不再迷恋麻将,但小羽一听到有人迷恋麻将仍然会感到愤恨。
(1)小羽对爸爸的愤恨是一种情感还是情绪?为什么?
是情绪。因为: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它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小羽当时对爸爸的愤恨是由当时的特定情境引起的,很快就消失了,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
(2)现在,小羽听到有人迷恋麻将仍然感到愤恨,这是一种情感还是情绪?为什么?
是情感。因为: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小羽对迷恋麻将的愤恨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累积的,这种感觉相对稳定。
(3)怎样正确认识情感和情绪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2)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区别:(1)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2)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探究活动四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一范仲淹《岳阳楼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一王昌龄《从军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上述古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在古诗词中,你还可以找到哪些丰富的情感表达?
丰富的情感
与情绪一样,我们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其中,有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有高级情感,如道德感。有正面的体验,如爱的情感;有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也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如敬畏感。
任务2、通过我的情感需要提高对自身情感状态的觉察能力,增强对生活体验的敏感性,学会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形成通过情感积累逐步涵养情怀、陶冶情操的意识。
探究活动五
(1)回顾你的成长经历,让你体验深刻的情感有哪些?
(2)你现在最希望获得哪些情感?你会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需要?
情感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情感反应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探究活动六
教数学的张老师很严肃,一开始我和一些同学都怕他,可现在我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生病在家,张老师来看我,给我补课,还给我带来他亲手煲的鸡汤,虽然我不喜欢鸡汤,但因为是张老师为我做的,我还是很开心的喝了。现在,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每天放学一定先做数学作业,虽然有的题比较难,可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不懂就去问张老师。
(1)“我”对张老师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对“我”学数学有什么影响?
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阅读感悟
在“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授奖仪式上,钱学森说:“我还要利用这个机会表示对我爱人蒋英同志的感激……蒋英是干什么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的音乐艺术以及这些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在谈到文艺对科学思维的启示和开拓作用时,钱学森说:“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探究活动七
(1)在上面的情境中,“我”对妈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情感的作用
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拓展空间:
(1)通过反思自己的情感世界,进行自我评价。
(2)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人,尝试通过各种合法渠道了解他的情感世界,与同学分享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