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如何做好新生家长工作(精选)

如何做好新生家长工作(精选)

如何做好新生家长工作第一篇:如何做好新生家长工作如何做好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致初一家长老师新学年,又有一大批少年将告别小学教育,升入初中学习。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内容、方法、动机、兴趣等方面与小学都有本质的不同。首先需要独立自觉地学习更多的文。

如何做好新生家长工作

第一篇:如何做好新生家长工作

如何做好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致初一家长老师

新学年,又有一大批少年将告别小学教育,升入初中学习。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内容、方法、动机、兴趣等方面与小学都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需要独立自觉地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其次所在的班集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令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的问题。

这就要求这部分学生具备更多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家长、学校、社会都应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热情帮助指导,让他们尽早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一、少年期特点:既不是孩子 又不是成人

一般我们称11—15岁的孩子为少年。了解这一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很重要。少年期学生的特点既不同于儿童期也不同于青年期,他们正处于半儿童、半成人的幼稚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一时期是他们一生中心理发生巨变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将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以成人为榜样,自觉用成人的准则要求自己,他们不愿被成人“监护”,渴望与成人平等,取得成人所具有的权力。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自尊心,比较喜欢表现自己。对表扬和批评很敏感,最不愿意听批评,特别是不公正、不符合事实的批评。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以致形成对立情绪。

家长和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温暖、同情和支持。对不正确的意见要耐心解释,对科学合理的建议要予以采纳。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歧视挖苦,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要正面启发、积极引导。既不要把他们看成是孩子,又不能把他们看成是成人,只有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顺利渡过少年期。

二、树立正确学习目的 激发顽强拼搏精神

学习目的教育是家长、学校一项经常的重要工作。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而具体,即直接受兴趣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和学习内容的丰富,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分化,从而影响学习动机的多样性、稳定性。

因此,家长和学校要结合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把当前的学习与将来为社会作贡献,及个人的事业成就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体验,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由于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知识的最终目标,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就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所以教师要善于分解总目标,使学生学习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这种分解目标的操作,必须符合少年期的智力水平,略高已有的知识,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这样学生能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满意的情感。而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激

发学习的动机。

学习目的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学习目的教育还必须具体,要结合教学内容,讲明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重视。

三、道德教育: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不具有强制性,是靠社会舆论和所谓良心来支持的行为。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的锻炼,对于品德形成和道德教育的要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期的孩子广泛地接触社会,社会信息量迅速扩大,所受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少年期的学生没有足够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之极少数犯罪分子常常利用他们的无知和盲动,使用欺骗、威胁等手段,诱使、教唆少数学生做坏事,如破坏课堂纪律、作弄老师、欺负同学、损坏公物、好逸恶劳、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等。这种学生在学校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面大。他们的行为虽然还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但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就会不断发展恶化,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家庭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是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重要原因。如偷窃、赌博、酗酒、生活腐化、言行不检点、行为粗鲁、不讲公德等等,都会从反面影响学生。

另外,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子女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溺爱袒护、放任自流,或管教过严、方法粗暴,或父母对子女要求不

一、父母自身言行不一,对子女不良行为默许包庇等等,都会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负有主要教育责任。如果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观点错误,办学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则品德教育断难成功。如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个别教师不了解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他们的缺点或弱点不认真做思想工作,而是挖苦讽刺;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采取惩罚、体罚做法,都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校和家长教育工作不协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因此,在培养少年期学生道德行为时,应采取行为模仿、行为重复、有意练习等方法,不断矫正不良品德习惯,让它成为需要或行为的内部动力。

还应注意的是,少年期是身体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身高猛长,骨骼迅速发育,身体发生急剧变化,特别是第二性特征显露。这些生理的变化,都会引起了他们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性意识开始萌发,从而对两性关系感到好奇、神秘,注意男女之间的关系,喜欢与异性接近,但在表面上还会装出彼此疏远。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交往,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同学关系,根据他们这个时期精力充沛又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的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引导他们的情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防止他们在异性交往中出现问题。

第二篇:如何做好高职新生班主任工作

孔艳娥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摘要:班主任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导师和引路人。新形势下,大学新生面临的情况日趋复杂,本文就大学新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新生班主任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新生;班主任工作策略

高职院校在我国整个高校体系中处于基础层面,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中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任务。高职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是最贴近学生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新生班主任工作体会。

1 高职新生的主要特点

1.1 失落

部分新生可能因为没能考入自己理想中的高校,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与惆怅。比起名牌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来,往往一开始就缺少那样的骄傲与自信、张扬与从容,认为是高考的失败使得他们只能上高职院校,且有些同学没能实现第一志愿专业,或是被调剂来到这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由此学生会厌学、失望,最终导致消极,甚至抵触、愤怒的情绪以及发生各种问题。

1.2 缺乏自我认知

许多学生踌躇满志,雄心勃勃进入大学,有求知成才的强烈欲望,但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注重人生价值的追求,但价值取向有所偏移,当他们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思想观念新,但大多数生活阅历较浅,心理素质偏低。

1.3 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

大学与高中的生活在学习模式,生活节奏,学习内容、方式和目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高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且课程少、老师全天守候、家长督促,学习以追求高分、考理想大学为目标,习惯了单一的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而来到大学,任何一个专业都要开设几十门课程,且内容难度大,老师上课节奏快,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少,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巨大的反差使刚到大学的新生们,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2 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2.1 班主任应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

高度的责任感和榜样作用。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对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职业的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这要求班主任有责任心,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一种事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旦承担了班主任工作,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以自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示范形象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班主任一旦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就会处处向老师模仿,所以,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示范形象,真正做到“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教育。

2.2 做好迎新工作

做好新生接待工作,给同学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新生入校后第一个渴望见到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大学新生许多是初次远离家门、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班主任应该掌握学生这一心理需求,主动接触学生,常到学生宿舍、教室等活动场所走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热情为学生服务,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学生就愿意与班主任说心理话,以便于掌握学生心理及行为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班主任要运用先人为主的工作方法,第一次见面就要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对班主任的认同、仰慕和敬佩。

2.3 组建好班干部

高校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学生自律,充分给以学生必要的自由,同时辅以学校管理,班集体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其工作能力、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班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活力、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班级风气。选拔好班干部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工作。在组建班委会时,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荐的方式,要求他们写出任职报告进行演讲,班主任亲自把关,引导学生选举思想好、群众基础好且有很强工作能力和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委会、团支部组成后,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同时更要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带头人。

2.4 做好入学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深入扎实做好这一工作,对学生今后三年发展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作用[2]。入学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入学工作做好了,后面的班级工作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入学教育中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是重点,通过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及早确立新的奋斗目标,规划好大学三年生活,寻找新的学习动力。

古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自我成长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生涯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在被调查的人群中,获得成功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即早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人生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且始终坚持[3]。让刚入学的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专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正确规划大学三年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高职院校班主任,应深入了解高职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动态,并从市场人才需要、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等角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本专业概况、发展趋势和优势,明确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切实规划好大学三年的奋斗目标,并制定阶段可行性计划与步骤。

2.5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前苏联教育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具有管理、教育和协调等特殊作用。良好班风的形成,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和巩固;能使大家拧成股绳,表现出集体意识感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因此,我与学生共同制定了争创“校级优秀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并且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新学期计划,鼓励学生和我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3 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使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在短暂的大学三年里能够健康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班主任的积极引导和关心爱护。因此,高职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寻求合理的育人方式、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组建好健康向上、严肃活泼的班集体,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伟. 浅议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策略[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92—93.

[2]陈洪江,朱倩. 高职班主任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与思考[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81—82.

[3]张霞.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手探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2

(12):5—6.

第三篇:如何做好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

开学之初,对于刚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小学生来说,往往是踌躇满志,信心十足,欲在新的学校,新的班级里扬帆奋蹄,来个旧貌换新颜。这是良好的教育契机。班主任要抓住这一“战机”,针对初一新生依赖性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散漫等缺点加强教育,为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努力,所以开学初的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

一、以身作则手把手,抓好“第一次”活动.。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开学初的各种第一次活动十分重要。

第一次班会课,我们最好注意渗透集体主义的观念。我曾用一个数学式子作为这节课的开头.式子是这样的“67+1=1”。然后,要求学生去理解讨论这句话。当然,这个式子仅从数学的角度,显然是错误的。但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解释这句话,对学生就有一定的教育意义:“67”代表的是我们班的67名同学,“1”代表的是我,67名同学和老师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能组建成一个美好的大家庭。

第一次卫生大扫除,我挥帚上阵亲手示范,全体同学人人动手,二十分钟就打扫完毕。我用实际行动向学生提出扫除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之后的每次扫除,我都要求劳动委员要根据劳动任务的轻重,安排相应的人数完成,而不是“人人有份”。这样就保证了每次劳动的效率。

第一节自习课,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自习课的要求自觉上好。如果没有作业,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谈谈自己、家庭、理想、学校等。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树立良好的榜样,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

第一次出操或开会集合要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集合的快慢整齐与否,直接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集合要求“快、静、齐”,队列行进要精神饱满、步调一致、步伐有力。发现和其他同学不合拍的同学要及时提醒,单独辅导,直到合拍为止。

二.建立系统可行的班规和得力团结的班委。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一定要有一套较为系统而且容易操作的班规。有了班规,就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同学们明确知道哪些可作那些不可做,一旦违反纪律就要按章办事,接受同学老师的批评和帮助。同时,一套严格的班规能帮助班主任树立威信。例如,我班某同学经常迟到被扣德育分,按照班规他如果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到学期结束后德育总评将不能合格。经过班会课全班讨论,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违反校纪校规和班规的不良后果。后来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坚持按时到校。在制定班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公平、公正、合理。

(二)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

(三)不能与学校的校规相抵触,应以校规为准。(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加班规的制订并且做到自觉遵守班纪班规。 当然,一个团结的班委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也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在开学初期就要仔细观察.哪些同学有管理才能,哪些同学比较细心,哪些同学的威望较高,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人尽其用。

三、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班集体,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班集体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班集体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1、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学前通过学籍卡或重点家访等方式了解本班学生情况,开学后通过观察、谈话、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德育情况;原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评语;学生入学成绩;各科是否平衡;兴趣爱好性格等。

2、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班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近期目标,如搞好课堂纪律,搞好卫生等;中期目标,如成为优秀班集体;远期目标,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如利用广播操比赛来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在训练中,一定会有些同学开小差,这个时候,我告诉他,我们在这个班集体里面,每一个人的事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一个集体的事,而一个集体的事又是每一个人的事,我们不能拉班级的后腿,不要成为班级前进的绊脚石。当比赛获奖时,要强调这是整个班集体的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树立班级榜样。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关键在于班主任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四、做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小学与中学是校园生活中两个不同质的阶段。从学习上看,中学的知识量大,起始课多,综合性强,老师讲课快,作业量也要更大。由于中、小学存在着这么多的差异,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中学的课程太难。作为班主任,我们就要想办法使学生改变这种误解,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初中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对其中学阶段,甚至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从实践看,初二年级学生产生的两极分化也与他们在初一能否顺利过渡有着因果关系。因此,在开学之初,我经常举行学习讲座,让学生了解中学的学习特点,掌握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明确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增强信心,在思想上有超前准备,缩短过渡时间。

五、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该仪表整齐、大方、得体,既不要过于奢华、新奇和艳丽,也不要老气横秋,令人望而生畏。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人总是为他所喜爱的对象所吸引。学生也不例外。一个行为规范、准确,语言优美、生动、风趣的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亲近感,一种美的享受。一个态度和蔼可亲,处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班主任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使刚建立的班级尽快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强有力的整体。

总之,对于开学初的班级工作,班主任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持之以恒。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是保持运动或静止状态。人的思维也是这样,没做的事情总是觉得不容易做,做惯了的事情想停下来也不容易。所以说,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持续的、强有力的推动,使之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这不但为以后的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摘 要: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大学生涯的第一课,是新同学尽快了解大学,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的重要一环。高校辅导员应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师生关系;明确的目标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这个初始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通过开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能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其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都由学生工作部门,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来完成,对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在思想上、专业素养上、组织协调能力上要过得硬。

一、辅导员应提前介入,迅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有的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在新生报到时按照教学计划或方案开展了各项入学教育工作,但这种教育方式在实施时间的界定方面略显滞后。各高校应将邮寄录取通知书工作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并以此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起始点。

学生宿舍是每名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重要场所,整洁的宿舍环境、和谐的室友关系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宿舍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建立荣誉室、设立专业知识展板、电子显示屏等提升宿舍硬件环境。同时,为了培养新生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新生宿舍分配上可以考虑生源地交错的方式,因为地域差异使得每名学生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分析和判断事务的表达形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加之新生在入学时渴望与同宿舍人员尽快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这就使同宿舍人员间需要不断融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潜移默化中使每名新生得到锻炼。新生入学后,辅导员通过关心新生入校生活走入宿舍拉近师生亲密距离、召开班会或请心理中心进行团队辅导、关心贫困生等工作内容跟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新生要以鼓励为主,适时加以纠正出现的偏差行为。实践证明,许多新生对大学的认识和了解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确立的,老师早一点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会早受益,早一点摆脱迷茫的状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管理水平,使学生管理工作和入学教育工作游刃有余。

二、教育目标必须明确,辅导员工作要贴近学生实际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新生了解学校、了解所学专业、了解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立志成才的意识,以昂扬向上、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辅导员在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热心、耐心、细心、恒心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组织新生开展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让新生从感官上接受和以极大的热情完成入学教育工作,以便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和学业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各项活动后,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讲评,这不仅能够锻炼新生分析事物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能使辅导员在学生的语言表述中获取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知识储备量,为推荐新生进入学生会、学生社团、班委会等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在规章制度学习中,应以课件的方式结合往届学生出现的个案进行;在安全教育学习中,应突出学生实际演练的能 力,避免简单的宣讲和枯燥的照本宣科方式。

三、对教育对象要认真加以研究,根据新生特点,制定系统化教育内容

辅导员要明确在入学教育中自身的工作重点,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做好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集中教育由学生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分散教育由各专业系部围绕入学教育内容,可采取讲解、宣传、讨论、讲座、座谈、参观、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入学教育。可结合各专业的发展情况及新生情况开展形式灵活的专业宣传和教育,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辅导员应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并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各环节适时进行总结。在重视并加强军事训练、校史校情展和校规校级教育的同时,还应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本专业科研成果介绍等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选拔特长生、适时组织学生开展拓展训练或集体校外参观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效果,邀请学生社团走进各专业或班级,展示社团特点,吸收新生加入,积极调动新生参与意识,发挥新生各自特长;结合参观校园、开放实验室、请优秀毕业生或在校高年级学生谈大学生活等形式。

四、学生管理部门应建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还只是停留在以介绍和教育为主的层面,没有纳入到课程考核中。美国高校把新生入学教育纳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student affairs)中,特别是新生头年计划(The first Year Experience,简称FYE)。这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和教师共同为大学新生或大学生制定学习和生活规划的综合性计划。借鉴先进经验,高校辅导员及学生工作部门应结合日常管理工作,除将新生宿舍日常检查、遵守规章制度检查、入学教育中的出勤率等日常考核内容在纳入学生管理考核工作外,还需将规章制度考核成绩、安全教育操作能力、军事理论课考核成绩、是否按期缴纳学费等内容也纳入学生管理考核整体工作中,同时将考核成绩将作为集体及个人评优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洪富忠.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纪桥,2008(03).

?编辑 薄跃华

第五篇: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密切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

A:通过以下途径做好家长工作

一. 家园联系栏或qq群、幼儿园网站

及时张贴或上传家园联系栏或qq群、幼儿园网站内容,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并从中获得教育经验。介绍新的幼儿知识,张贴幼儿在园信息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的通知。我们可以详细地给家园联系栏分块。比如“育儿观,大家谈,童言稚语,健康宝宝,亲子游戏,一周计划,幼儿一日情况,通知等等”。有了这些,家长的担心与顾虑可以减轻了。充分利用家园环境的教育资源,可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二. 主动与家长交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每一个孩子不同现状,利用早晚时间主动与家长交流,交谈孩子的日常表现,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家长需要教师配合的工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家长的话就是耳边风,所以许多家长总是将自己遇到的困难交待给老师。例如我班幼儿周瑞阳,寒冷的冬天,他只穿一条裤子,平时还不穿袜子的习惯,于是他奶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耐心地教导他:“冬天天气冷,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穿的少,着凉了,就要去看医生,吃药和打针都很难受的。”结过老师的劝导,第二天,他奶奶乐开了花,说这孩子主动要多穿衣裤,可能有些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这对家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也可以采取电话家访,写小纸条等方式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

三. 问卷调查

为了更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也为了获得更多幼儿各方面的生活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出一份有关幼儿生活学习的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细微的方面了解幼儿,以便更好的教育幼儿。

家长是我们教育教活动的宝贵资源,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让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紧密联系,相与配合,架起这座家园联系的桥梁呢? ⒈家长会

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将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本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的教育幼儿传授给家长,而家长呢,也可以相与讨论自己育儿的经验,困扰,体会,喜悦,与大家共同分享,也可以提出自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让大家共同讨论,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现在家长都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就更加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就更加强烈。幼儿教师也应该纠正家长这种急切心理,疏导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教育工作需要耐心,只要幼儿有点滴的进步,对家长来说都应该鼓励并支持他们。

⒉各种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协助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许多家长看到自愧不如孩子在亲子活动中的精彩表现,从而萌生新的教育方法。也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孩子之间的差距,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此类活动还能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例如中秋时,可以举办“家园同乐,庆中秋制作汉堡”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与家长更深切体会成功的喜悦,元旦,六一,节等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机会,

教师抓住每一次机会,争取不断创新,克服家教工作的薄弱之处,将家长工作做的更好。

⒊ 园内半日活动开放

园内半日活动让家长更贴近幼儿生活,特别是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并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通过亲临幼儿园生活,让家长更了解幼儿园生活,通过园内半日活动,许多家长从中了解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课内容,幼儿常规等等。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托儿所,我的孩子只要在园不哭不闹就可以了,通过类似于这样的活动,让家长改变这种看法,正视并重视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4.家长助教活动:即拓展了幼儿园教育的空间,拉近了孩子,老师,家长心灵的距离,也促进了家园合作,使家长了解我们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教育特点,又使老师和幼儿领略了家长的教育风格,更好的利用了家长这一块教育资源,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充分发挥合作者的优势,提高家园共充水平,为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学历水平,经济善,职业及教育理念的不同,每位家长教育幼儿的方法不同,有些家长不闻不问,有些家长关心有佳,教师只有尊重家长的这种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对个别家长的想法和行为,欠们应区别对等,更好的处理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出现矛盾时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长处,同时承认自己在儿童教育上的不足,然后才可能与家长平等交流,共同为幼儿发展服务。

一. 面对“事不关己”的家长

上些家长不关心或不够关心孩子,首先,我们应该体谅家长每天都面临着自身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矛盾冲突,有时候不是他们不关心孩子,而是他们力不从心,因为教师在与家长互动时要体谅家长的处境,不能一味地以幼儿园身份及标准评估家长的行为。应理解家长,支持家长,在这个基础上再与家长协商,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良好途径,面对这些“事不关己”家长,我们应该及时并积极地与其交谈,加深幼教工作及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可能刚开始,我们的工作还不能收获成果,但是慢慢地,都会取得成效,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都非常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虽然有时候他们忽视幼教工作,但是在教师不断教育下,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定会发生改变,教师也一定会在辛苦的背后看到成功的果实。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因此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是架起家长与老师有利的桥梁。

B:家园、社区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保证。“家庭、校园、社区一体化”指导思想不仅是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给幼儿创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幼儿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构建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幼儿园要充分的把握和利用教育资源,走近社区,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努力挖掘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利用,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社区联系,服务社区文化

幼儿园要主动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与联系,争取社区的合作与支持,召开周边居委会主任会议,请他们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共同制定合理的社区联

系方案和计划,使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走进社区进行家教宣传,提高社区成员的家庭教育意识,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派幼儿园领导和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到社区进行家教科学知识讲座;节假日,到社区、广场、福利院、敬老院、部队等地把幼儿园编排的幼儿节目表演给广大社区居民观看,促进社区联系,服务社区文化。近年来,我园举办了“黄河广场月末文艺演出”、“利思达”杯少儿文艺演出、“郾城区实验幼儿园庆六一文艺汇演”,加了“郾城区春节文艺联欢会” 、“郾城区少儿艺术节选拔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艺汇演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走进社会生活,锻炼幼儿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带幼儿去超市购物;为了培养幼儿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我们带幼儿到十字路口现场教学;为了让幼儿懂得要尊敬老人,我们带幼儿去敬老院和老人联欢;为了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尊重、关注残疾、智障儿童,我们带幼儿到福利院和福利院的儿童手拉手成为好朋友;我们还根据季节特点带领幼儿春郊游、秋赏菊,到大棚里观察、采摘草莓,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世界的奇妙变化,感知季节与人们生活、劳动的关系。在参加社会活动时,不但增进幼儿了社会认知,更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参观超市的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物品是怎样摆放的,使幼儿知道这些商品是按商品用途分类摆放的,有日用品、食品等,这样人们在购买时就很方便,增进了幼儿的社会认知,了解了数学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鼓励幼儿主动地和营业员询问物品价钱,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最后请幼儿用自己的零用钱去购买一种商品,学习简单的购物能力。

三、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教育内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配套的生活设施不断完善。我园周边社区资源丰富多彩,菜场、超市、银行、理发店、中小学校等分布在四周,周边的生活设施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能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因此,我们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展开不同的教育活动。在《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中,幼儿主动为制止损害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出谋划策”,通过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 幼儿到小区捡拾白色垃圾活动,为社区服务,使小区环境变得优雅、整洁,有力地促进了环保意识在幼儿心中萌发,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去感知环境的美丽,萌生出热爱小区进而爱护小区的情感,从而引发了环保主题活动的产生与开展。带孩子到超市、菜场、邮局等地方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丰富区域活动。超市是孩子们最感兴趣和熟悉的地方,为了满足幼儿的爱好与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组织幼儿逛超市购物。通过购物活动让幼儿体验生活,提高对钱币的熟悉。孩子们不仅做了一回小主人,更重要的是从中体验到了一种被社会接纳、重视的喜悦。菜市场是孩子们关注的另一焦点,在认识“蔬菜的一家”活动时组织幼儿到菜市场观察,回来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大部分幼儿都记录得很全面,主题活动也再一次被拓展开来。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小学的教育资源,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到小学去参观,与哥哥姐姐共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在宽阔的操场上疯一疯,跑一跑,在和小学老师以及小学生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大胆提问,和老师哥哥姐姐们展开了互动,孩子们体验了当半天小学生的滋味。

实践证实,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增进了幼儿间的互相合作与

关爱,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四、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和谐发展

幼儿园在社区中发挥专门教育机构的优势,向社区辐射教育功能。为了让社区儿童也能体验到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幼儿园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开放活动,共享幼儿园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举办幼儿运动会、亲子活动、节日演出等活动请社区居民带儿童到幼儿园观看。节假日,向社区儿童开放,为社区儿童提供游戏场所和玩具;利用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高的优势,开办婴幼儿早教班,让有经验的老师带班,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辅导社区内的幼儿教育活动;在幼儿园门口开设家教宣传栏,向周围社区居民进行家教宣传等。此外,幼儿园每学期组织家长学校讲座,邀请社区的儿童家长来参加听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社区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宝贵,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幼儿园通过社区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合,可以同时促进幼儿素质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在社会上起到了较高的影响,提高了社会效益,扩大了幼儿园的生源。

幼儿园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支持,同时又服务于社会,幼儿园应加强社区联系,使教育资源和社区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丰富社区文化,带动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拓展幼儿园教育内容,锻炼幼儿的社会性,从而实现教育机构与社区的双向互动,双向服务,达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