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集锦)

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集锦)

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篇:煤。

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

我国煤矿安全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t,煤炭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80%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全国每年还有十几万的事故伤残人员。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约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多方制约性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煤炭企业安全系统。

1 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是指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保障因素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功能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运行系统。要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安全生产保障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又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许可证制度,提高了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以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特别是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责任保险发论坛”上提出了保险业应该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如何发挥政府、保险业和煤炭行业三者的作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政府、保险业、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性、制约性和互动性的有效结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煤炭行业传统的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生产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1)从实践上来看,安全评价不是煤炭企业的自觉行为,而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很容易将安全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办安全许可证”,评价完成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就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2)煤炭企业在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有可能失去对安全投入的关注。我国在2000年就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0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几年来,安全监察局的监察力度逐渐提高,但没有真正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保障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系统进行优化。

3)煤炭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由于缺乏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的实质性制约作用,企业看不出安全投入的产出效果,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投资普遍较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4)煤炭企业基本上被从社会保险统筹制度中排除出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只能由企业按规定赔偿支付,赔偿数额非常少;而且目前的煤炭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或是不愿承担保险费支出成本,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出于安定民心,大部分是由国家出面给予的,从而使煤炭企业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

5)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煤矿中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差别甚大,但国家的税收和吨煤安全费用提取费率却一样,没有调节和浮动,严重挫伤了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6)煤炭企业(除私人企业外)法人均实行任命和聘任制,导致企业法人在其任期内安全投入少,并存在侥幸心理。

总之,上述各个方面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治理手段和措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和实质上的制约性,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真正改善和优化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

2 建立多方制约性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构成涉及很多方面,如有关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依据,安全监察体系与制度,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体制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将某些法律法规政策、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企业整体安全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调整和动态优化,从而达到最优目的,以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潜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煤炭企业安全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协调配合,以最终实现煤炭企业整个安全系统的综合优化。在这种思路下,煤炭企业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煤炭企业自身的管理行为发挥作用外,还应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等外部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动态整体优化。而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1 政府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

政府(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定出安全级别,政府部门进行核查后对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给予定级,发放安全许可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还要对已取得安全许可证和已评定级别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确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并决定是否降低或取消安全许可证。煤炭企业为了取得安全许可证,得到比较理想的安全级别,就会按照评价指标的要求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仪器仪表的投入,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基础,即“硬件基础”。使得煤炭企业增加了安全投资的积极性,奠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的投入和成本水平。因此,煤炭企业就要权衡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要使安全系统处于一种最优状态。

2.2 强制煤炭企业进行商业保险,并实行浮动费率制

政府以强制性政策,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商业保险运行机制,根据政府部门所确定的煤炭企业安全级别,采取浮动费率的形式收取保险费,作为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之一。安全级别高的企业,保险费率低;安全级别低的企业,保险费率高;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商业保险公司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赔付。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决定了煤炭企业商业保险费的负担程度,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成本

水平。通过研究商业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保险费率对煤炭企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2.3 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

煤炭行业协会主要是通过国家所赋予法律效力的政策,成立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所有煤炭企业要按一定的标准提取安全基金,交给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形成同业工伤保险基金。我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工伤保险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除了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外,重点在于事故预防,其有权对政府提出重新评价煤炭企业级别的建议,有权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予以强制性停产,能够与保险公司进行安全事故的责任鉴定和确定煤炭企业的赔偿标准和监督执行赔偿;实现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和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而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制度,使保险基金的缴纳构成了煤矿安全成本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各个煤炭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使得企业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确立煤炭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的“软件基础”,降低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安全事故的事后赔偿水平,保护了企业职工的利益。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实际上通过基金的运用不断地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进行着动态优化,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

2.4 实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并通过与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商业保险公司、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的良性互动机制,综合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最优化目标,最终通过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3 实施多方制约性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意义

3.1 促使煤炭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遏止事故发生

事实上,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一。截止2003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帐164亿元。实践表明:安全状况好的企业,安全投入都合理到位。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从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就要注重安全投入。因为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因此,通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促使煤炭企业加大投入,从而最终有效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煤炭行业成为一个安全的行业。

3.2 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互赢”

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障机制运行的同时,与政府、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机制。政府部门限制和提高了行业准入条件,有效制止那些不能达到安全评价标准的不合格企业进入煤炭行业,从根本上既保护了煤炭资源,又降低了整个行业的风险程度。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安全监察,加大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压力,不能有任何安全管理上的松懈,使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保险公司借助于各种商业保险,既扩大了业务种类和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在事故发生后通过事故调查形成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监督。而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是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体系,突出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保护了从业人员的利益,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由于保险机制的引入,大大减轻了以往煤矿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进行的大量事后工作,使政府从烦乱的事故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运用安全保障系统的动态优化理念,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水平

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动,使得煤炭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安全系统的调整。例如,随着煤矿开采的进展、开采技术的采用、煤层地质状况的改变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要做到整体安全最优化,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安全生产的保障系统。而煤矿安全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提合理化建议,以及保险公司的监督等外部影响因素,同样使企业要不断地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正是这种动态的优化理念,促使煤炭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

3.4 有利于煤炭企业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煤炭企业有着优良的成本节约观念,无论从矿井设计、设备购置和仪器仪表的配置,以及安全管理费用的支出等方面,都从节约成本为出发点,特别是在前几年煤炭整个行业发展萎靡之时,更是如此,但必须认识到,节约成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减少了安全投入,埋下了安全隐患,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后果远远超过所节约的成本,而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更是难以估计。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并通过各种影响因素的动态调整,就是要在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之间进行权衡,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安全投入水平的同时,要使安全投入所带来的效益超过安全投入所发生的成本,树立一种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第二篇:浅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充分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和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针对我国煤矿现有安全生产形势的对策

关键词:煤矿安全,现状,形势,对策

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正在稳定中呈现好转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事故多发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2009年,全国GDP达到33.54万亿元,同时也有8.97万人死于安全事故,不到4亿GDP就死亡一个人,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元左右,约为全国GDP的近百分之一。

煤矿的安全形势更不容乐观,2009年的百万吨死亡率虽比2002年下降了8成,但仍达到0.892,这个数字是美国的近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

1.1 煤矿自然条件差 灾害多

1.1.1 煤矿瓦斯大,煤与瓦斯突出越来越严重危险性增加

我国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在10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609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占26.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低瓦斯矿井占55.6%。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左右。部分局矿的情况更严重,如中平能化集团公司所属的13对矿井全部为高瓦斯或突出矿井,淮南煤业集团公司所属11对矿井均为突出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涌出量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也不断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也在增加。

1.1.2 自然发火危险性严重,比例大覆盖面广

据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中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51.3%,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几乎在所有矿区都存在,因自然而造成煤炭资源的破坏,每年达数10亿元的经济损失。

1.1.3 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个别煤矿十分严重

据统计,1999年17处大型煤矿就发生1377次冲击,最大强度达到里氏4级。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煤矿每年发生各类冲击地压4000多次,震级达一级以上的1000多次,2002年总次数达到了6127次(其中>三级21次),平均每天发生冲击地压十七次,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城市的公共安全。

1.1.4 煤尘爆炸危险性普遍存在,危害性严重

我国煤尘具有爆炸性普遍存在。原国有重点煤矿有87.4%的矿井煤尘有爆炸危 1

险,小煤矿中91.35%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高达57.71%的具有强爆炸性。

1.1.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制约安全生产

我国大中型煤矿中,水文地质属于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25.04%。2006年至2009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灾事故160余起,死亡近700人,占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仅次于瓦斯事故。

1.1.6 煤矿热害已成为矿井新的灾害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围岩温度提高,矿井热害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今年的资料统计,70处大中型生产井工煤矿的采掘面最高气温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其中26处超过30摄氏度,最高达到37摄氏度。

1.2 煤矿数量多 大中小并存 差异大

我国煤矿数量多,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矿井总数,目前全国共有在建和改建矿井3955处,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82.9%其中3万吨以下的有562处。西南一些地区现有新建和改建扩建矿井平均单井能力仅为7万吨。

我国煤矿的生产能力分散,全国矿井平均资源回收率为45%左右,其中小煤矿仅为15%左右。目前大中小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抗灾能力差,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

1.3 矿井机械化程度低 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据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的开采机械化程度75.43%,综采机械化程度59.42%,综合机械化程度15.03%。而原有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水平还不到40%。

现有煤矿多数矿的监控系统装备不全,尚未实现网络化管理,部分设备功能落后。44处自然发火危险地矿井,尚未建立防灭火系统。66处矿井尚未建立防尘供水管路。不少的矿井没有安设防隔爆设施,即使配备了防隔爆设施的矿井,设置的数量少没达到安全规程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的甲烷断电仪、光学甲烷检测仪、甲烷传感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等必备的安全仪器配备不足。有164处矿井50%以上的电气设备超期服役。数量众多的小煤矿安全装备水平更低,有的根本不具备防御灾害的能力,多数小煤矿仍旧沿用落后淘汰的电气设备,电气防爆性能差,失爆率高。

1.4 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 管理落后

我国煤矿用人过多,农民轮换工等从业人员构成的煤炭生产一线主体,整体文化水平低,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许多企业又不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违章作业现象严重。许多小煤矿的经营者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知识,不懂安全,不管安全,不顾安全。根据调查,30万t以上的大中型煤矿中,初中

以下文化程度占62.67%,大专以上的只占5.44%,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0.3%。30万t以下的小型煤矿中,中专以上职工平均每矿不到3人。另有资料表明,在现代化的大型煤炭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职工总数的2.93%。

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主要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2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

2.1 安全生产越来越突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60%左右,预测2050年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2000年全国煤炭总量为9.9亿t,2001年11.01亿t,2002年13.9亿t,2004年19.56亿t,2007年达到了25.23亿t,今年将达到31亿t,年增长12.38%。当前,快速增长的经济对煤炭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2 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煤矿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突出了“信息化”在这一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安全生产是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正确道路上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煤矿灾害事故的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技术水平。

3 针对我国煤矿现有安全生产形势的对策

3.1 切实加强煤炭管理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负责制落实到位。加强监管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地方监管法规,建议各地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避免执法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树立良好的政府监管形象。坚决关闭政府责令整顿关闭的小煤矿,杜绝事故发生的隐患。

3.2 切实加快推进煤炭企业整合

国家要通过资金投入、资源转让等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支持大企业和中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大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以煤炭资源整合、安全整治、技术改造等为契机,将部分有潜力的小煤矿改造成大煤矿,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矿井,带动全行业安全水平的提高。通过多企业组建集团化大企业的思路实现更专,更精的行业龙头性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夯实的基础。鼓励强势企业采取金融手段整合小规模企业,即实施管理强矿战略。

3.3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煤矿瓦斯重大事故防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等重大研究项目,研发集成先进技术装备,为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建立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研发、集成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发展教育、加强培训,化解安全专业人才危机。继续扩大煤炭院校煤矿主体专业招生规模。同时,还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小规模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并对这些企业管理者进行先进的科学系统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3.4 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革新投入,引进融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目前,国内多家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通过旗下上市公司迈入金融投资市场,而由老牌企业转入现代企业管理化的步伐很慢。大集团应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小规模煤矿企业应积极学习并尝试进行自身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的入。通过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开发部门,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再深造,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建立创新的员工考核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营造人人心中有安全的意识氛围。

参考文献

[1]田应奎.认识煤炭的战略地位.瞭望.2005年第6期.

[2]刘国云.对我国煤炭管理现状探讨.科技信息.2008年第25期.

[3]肖伟.矿难之泪与发展模式之累.经济管理文摘.2005年第2期.

第三篇:榆家梁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情况汇报

一、本安管理体系运行考核情况:

1、年初,制定下发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管理办法》、《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及奖罚规定》、《危险源、岗位标准现场动态提问包片管理办法》、《不安全行为管理考核办法》、《各级管理人员查处“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等,分别对本安管理体系运行、安全结构工资、安全风险抵押、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和查处、信息系统录入、危险源辨识等内容做了相应规定。

2、本安体系考核实行动态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其中动态考核占60%,定期考核占40%。动态考核主要为日常矿领导、业务科室专检人员的日常检查录入,定期考核为每月组织三次旬检的检查问题录入。

3、每月的本安体系考核结果与各区队安全结构工资挂钩,比例由40%调整为50%,同时根据安全绩效考核结果每月进行排名,对排名前三名的单位进行奖励,对排名末位且不达标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

4、将外委施工队也纳入每月的本安管理体系考核,每月月底依据排名,对达到标准的外委队给予奖励,达不到标准的进行处罚。

5、对各机关科室人员本安信息系统录入条数、查处“不安全行为”次数进行规定,完成情况与每月绩效考核挂钩。

6、危险源辨识制度化、常态化。要求各区队每月利用班后会或座谈会形式组织开展一次危险源再辨识,通过员工主动暴露未遂事故,消除了日常安全管理中潜在的一些隐患和问题。

7、对各队危险源辨识情况进行考核。按照新增一条奖励100元,修改一条奖励50元的标准,对提报危险源辨识的人员奖励,取得良好效果。

8、将不安全行为、现场安全隐患情况与风险抵押考核、绩效考核等挂钩。员工发生不安全行为,除对本人进行处罚外,还要对员工所在班组的班长、带班队长、队长(书记)进行连带处罚。同时,将现场查出的隐患、问题条数与当班班长、带班队长、队长(书记)绩效考核挂钩。

9、每季度开展一次“无不安全行为人员”摇奖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不安全行为人员”座谈会、劳务工座谈会、班组长座谈会。

二、安全管理创新及亮点:

1、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外委施工队现场管理人员也纳入抵押考核范围中,考核主要与不安全行为、事故等挂钩。

2、执行严格的安全问责管理。将各类事故、重大隐患与矿领导、业务部门责任人等进行挂钩,同时将公司对矿检查处罚也纳入问责处罚范围,通过将安全责任的细化、分解,强化了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

3、对不安全行为实行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从查处、处罚、培训教育及各项激励管控措施的实施,实现了对不安全行为的有效管控。

4、对调度会重要事项进行严格的督办,同时将督办落实情况纳入对各业务科室每月的绩效考核中,提高了工作执行力。

5、为了解决危险源辨识与现场落实应用“两张皮”现象,组织开展本安岗位达标考核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考核和“本安岗位明星”的命名。同时建立本安岗位考核不达标人员与本队本安岗位明星或管理人员结对子的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对本安岗位考核不达标人员进行重点帮扶。

6、突出对重点高危人员的管控,对新分配入井人员进行“标识”管理。同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7、开展“全员兼当群安员”活动,解决了以往人员固定、工作不实

2 的问题,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的工作积极性。

8、充分发挥家属协管安全作用。对发生重大风险等级以上不安全行为的人员,通过家属协管员以“违章告知书”的形式送到家属手中,特别对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告知,经家属签字后反馈安管办。

三、安全管理办公室人员配置及工作情况:

1、安全管理办公室现有40人(包括井口检身劳务工5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3人,主任工程师2人,主任科员2人,科员1人,安监员12人,井口检身人员19人(正式工14人,劳务工5人)。

2、安管办主任负责安全管理办公室全面的管理工作;一名副主任负责外委施工队及井口检身管理;一名副主任负责本安体系运行考核管理;一名副主任负责辅助运输的管理(最近人员调整新增一名副主任)。

3、安全管理办公室下设采掘通风组、机电运输组、综合考核组、井口检身组。

4、采掘通风组由三班安监员组成,重点对井下各采掘作业点进行三班巡查;机电运输组负责机电设备运行保护、辅助运输日常的检查及重大检修、抢修的现场盯防;综合考核组负责各类考核及内页资料的管理等;井口检身组负责52煤、42煤两井口的检身、检车工作。

5、安监员52煤三班各一人进行巡回检查,

42、43煤三班各一人进行巡回检查,早班在正常时另安排一名安监员对全矿井进行巡回检查,遇有需重点盯防的工作面安排进行现场重点的盯防。

6、安全管理办公室实行绩效考核,对安监员、井口检身员都制定了考核标准,每月根据出勤、工作业绩、当班安全等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以考核打分的结果分配工资。

第四篇:浅谈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煤矿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率。本文主要从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出发,阐述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同时对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提出了笔者的看法及对策。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管理对策

引言:目前,我国的煤矿机械化程度在日益的增加,同时机电设备在煤矿总体生产中所占有的比例也在逐年的加大。但是事实的情况,在机械化程度越高的煤矿气事故发生率也越高,这就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处理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排在煤矿生产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如何管理及使用好煤矿机电设备,是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非常关键的一点,同时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及方法,是做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机电管理工作的基础,可以充分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率,从而缩小因故障停机时间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确保生产的安全有序运行。

1、没有重视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上,没有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标准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来抓,存在者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作风松懈,这是直接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无法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反应出了部分的煤矿管理层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在认识上面存在误区,这也是引起煤矿机电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2、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低。在部分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中,没有按照管理制度来进行对照,制定符合工作实际的达标规划,而是对工作敷衍凑合,根据经验进行工作。在认识上面存在问题,没有牢固的树立安全第一,质量长存的管理观念,从而导致了工作任务的松懈,甚至忽略了安全管理标准。例如部分带班长为了赶工作进度,进行超计划及违章指挥,认为的对机电设备安全保护设备进行屏蔽操作,修改其安全保护参数,也没有按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标准进行严格的操作,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3、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没有做到位,未进行严抓、狠抓,设备的包机制、完好率等基础性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仅仅进行临时的处理,待检修班来了之后才进行检修,没有对班内的设备卫生进行及时的处理,既没有搞好质量标准化,同时增加

了检修个工作量,对闲置的机电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入库检修等工作。这些内容都是煤矿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

4、煤矿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很多的设备都存在老、旧、杂等问题,部分安全保护设施配装存在不足,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具有较大的差别。煤矿机电设备中,老绞车、旧防爆开关、老化非阻燃胶带以及老风扇等数量较多。在这些设备中,主提升机又采用单线制动、高压开关保护不全、主风扇无法满足通风负压的要求等,都存在的及其危险的隐患,再加上对这些设备的技术检测不及时,检测技术落后等,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造成煤矿机电设备安全事故频发。

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求

煤矿设备是煤矿生产作业的基础,随着目前设备自动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好坏对煤矿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市场需求以及保证煤矿产品的质量方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可以实施煤矿设备的动态管理方式。所谓煤矿机电设备的动态管理,就是指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现场的跟踪、控制及监测,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断变化的设备参数进行统计综合分析,以此来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主要的工作要求有如下几点:

1、对设备进行添加详细的技术参数档案,实现设备台帐的动态管理模式,系统也将同时生成设备的动态台帐,从而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

2、建立并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各种检修、维护计划的编制以及命令的下达;

3、对机电设备的检修过程实施动态的掌握,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实现设备检修流程控制,对设备的检修时间及质量等控制,实现设备高效运行;

4、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系统要自动完成设备故障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处理。并同时对应每台设备,形成设备检修信息资源库;

5、系统根据每台设备的动态记录,自动的生成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的全部历史信息,实现对设备的动态掌控;

6、建立机电设备的电子动态查阅档案系统,从而方便技术维护人员的管理使用及技术人员的查阅。

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及工作要求,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对煤矿整体管理管理影响非常大,气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服务于生产,实行煤矿机电设备的动态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力量的支持,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岗位责任感及激励机制,要始终保持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主动权,为整个煤

矿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使该设备处于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下,从而保证煤矿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及设施装置越来越多,设备管理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首先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从而实现专业化的设备管理,进一步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使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监督,使机电设备的运行步向健康、稳定发展。

(1)煤矿管理部门要制制定并完善出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使用检验制度、机电设备包机制度、机电设备定期维护制度、安全装置定期实验制度以及设备的停电检修挂牌制度等。建立起各类煤矿设备的台帐管理,并同时严格的执行各类规章制度,对部分大型的设备的技术档案等要进行妥善的保管。

(2)煤矿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设备使用及维护相结合的原则,要建立设备专人使用、管理、维护并负责设备的安全,落实直接责任制同时采取专责制以及主要设备的包机制。按规定做好专人、专机、凭证上岗规范操作,并严格的执行岗位责任制及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对需要进行多班制操作的机电设备,要做好设备的交接班制度,对部分大型的设备要做好运行记录。

(3)建立完善大型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验收管理制度。首先,在煤矿井下防爆设备下井之前,要对设备的“产品生产合格证”及“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识”等进行核实,并同时对其性能进行监测,带验收合格之后方可批准下井安装。其次,对煤矿用防爆设备的运行、维护及修理等操作,必须符合防暴设备性能的各类技术要求。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有缺陷的防爆类设备产品,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更换,严禁继续使用。最后,在对煤矿防爆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时,要严格的按照《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认真执行。

2、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决策层的素质。煤矿企业管理层在整个煤矿企业中起到领导与决策的作用,同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煤矿设备管理部门应具备创新思维及先进挂历理念,实现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煤矿设备管理部门要学习先进的视察过管理方法,用新的理念去管理机电设备安全中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同时要勇于突破传统,在实践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利用新的思想观念去看待企业的发展,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这样才能使煤矿机电设备更好的为煤矿生产服务,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到工作的一线,亲临现场,从而获得设备的第一首运行资料,同时要善于发现及把握问题发展的方向及趋势,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将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结束语

煤矿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管理总成,它与煤矿的多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同时,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有存在着点多、面广、量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及技术要求。做好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安全,要从管理、装备及培训几方面入手,进行综合的管理。

五、参考文献

[1] 张云峰;刘应科;;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

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洪杰;;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 杨金廷;;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集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常文杰;;煤矿事故致因分析及约束式自主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D];中国矿

业大学(北京);2010年

第五篇: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现状评价资料清单(露天矿山)

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现状评价资料清单

一、公司证照

1、营业执照;

2、采矿许可证;

3、原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法定检测

4、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辆、起重机械)的检验报告和使用登记证;

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作业现场职业危害检测报告;

三、人员资质

7、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8、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工、压力容器操作工、锅炉工、起重工等)操作资格证书;

四、安全管理文件

9、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及备案证明;

10、组织机构图、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红头文件);

11、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证明材料;

12、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操作规程目录;

13、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情况;

14、设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文件或者与矿山救护队、其他应急救援组织签订的救护协议;

15、委托爆破协议及爆破单位资质证照;

五、技术资料

16、采场设计文件;采场实际生产能力、开拓方式、开采水平等;近三年的事故统计和安全费用使用统计、生产辅助(水、电、气等)系统配套能力的文字说明;

17、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合格证;

请高度重视本资料清单,资料提供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与评价结论和项目进展息息相关!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