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第一篇:如何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行政安保部提升企业管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提升企业管理 做好增收节支
为进一步加强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稳健经营工作的深入开展,细化目标任务,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扎实有效推进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
一、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中心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深入贯彻增收节支精神,充分认识和理解关于开展增收节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措施,强化执行力度,努力确保增收节支开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目标要求
在管理提升活动中,公司将本着节支降耗、杜绝浪费为原则,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开源节流、降耗增效,努力在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通过强化措施,强化执行力度,强化成本意识和强化责任意识,实现费用下降的目标。
三、主要工作措施
在提升企业管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上我们做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公司领导在每次经营分析会上,要求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提升企业管理,做好节能减排、增收节支工作,树立“时时节约、人人有责”滴水成渊、积土成山的节约意识,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
二是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照明用电,做到人走灯灭;科 1
学合理的开启作业现场夜间的照明灯的数量。减少无作业任务场地照明灯的开启数量。达到安全作业、节约用电的效果。在使用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尽量减少待机时间,下班前关闭各类电器设备的电源。切实加强用水管理,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开关不严的水截门。坚决避免跑冒滴漏长流水现象。
三是健全水电管理制度。制定了《空调使用养护规定》、《驻库单位用电管理及收费办法》。从制度上入手,提升企业管理。对劳务队、车队、驻库单位由过去的免费用电实行一户一表抄表收费,避免“免费午餐”的现象。对用电量大的维修岗位安装电表、并建立用电台账,做到合理用电。(如修箱站)
四是强化考核。将节能工作与年终奖考核挂钩,对超过预算费用的部门,进行相应扣减,促使各部门形成节能的自觉。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我部将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员节能意识。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形成科学管理体系。三是狠抓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奖优罚劣。
储运公司行政安保部
2012年6月28日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皖政%E5%8A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8〕34号 【发布日期】2008-06-27 【生效日期】2008-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8〕3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当前我省财政增收节支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收入征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财政收入工作的领导。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细化工作措施,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要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要严格非税收入管理,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各市、县要加强组织协调,分解落实收入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力争多收、超收,确保圆满完成全省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二、严格控制会议及活动
要建立健全会议审批制度,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规模。尽量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召开会议,少开会,开短会,注重会议质量,提高会议效率。要严格执行会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严格控制会期和参会人员,节约会议开支。严禁会议主办单位组织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游览活动。会议一律实行自助餐制,不得发放洗漱用品、纪念品及与会议无关的物品。
三、严格控制公务接待
要认真贯彻招待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三员分离、三单合
一、严格标准、定点接待、规范管理、单独列支、定期公布、实名登记”制度。要严格执行招待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有关规定,严禁超范围、超标准接待。各部门因工作需要的调研、考察活动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推行工作餐制,简化公务接待。
四、严格控制出国团组
要加强出国团组管理,压缩出国团组规模,控制出国人数。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有关文件的要求。除涉及外交和国家安全重要工作及商务谈判、签署重要协议与合同、出席国际会议等确需出国外,严格审批其他出国团组,严禁因公出国(境)旅游。要严格审查因公出国团组的经费来源,严格执行财政部制定的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及管理办法,强化人民币用汇限额预算审核管理、出国人员实际经费开支核销管理,严禁出国经费超预算、超标准。
五、严格控制公务用车
要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置公务用车。严格公务用车更新配置,实行单位申请、集中审批、政府采购、统一分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节约、压缩车辆修理费、燃油费等支出。
六、严格预算管理
要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和“雪中送炭”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支出,确保18项民生工程、社会建设、“三农”、抗震救灾、应急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要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切实减少预算追加,大力降低行政成本。各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大对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讲排场、比阔气等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今年是奥运之年,又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省“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各地各部门要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强化工作措施,确保财政增收节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做好促农增收加减乘除
最近,我们到县,围绕我市农民收入的构成、制约因素和增收潜力等方面展开调研,从中获得了一些促农增收的启示。
一、我市农民收入的变化特点
从我市农民收入的整体现状看,总体水平偏低、收入差距拉大、增长幅度减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仍十分明显。其变化趋势和特点是: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
(四)从农村教育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据对左坊镇的调查,2003年农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高中以上的仅占11%。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多数缺少就业必需的技能、技术。表现在人均收入上,去年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上年增加了8.8%,但实际获得的人均收入却由441.7元下降到416.5元,降幅为5.8%。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制约了我市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获取收入的能力。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潜力
(一)经济稳步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速虽低于GDp增速,但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没有改变。正是在全市实施“一招三化”战略、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增长的大背景下,才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大的经济环境以及区域自身的产业积累和发展氛围,必将使农民收入水平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相应得到较大提高。
(四)区域特色经济加大了农民增收的动能。以传统种养业和加工业为基础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结构,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务工机会和工资性收入,而且使农民获得超额收益成为可能。如孝桥镇下李村的麻绳产业。2003年,该村加工麻制品销售收入达800万元,实现税收40多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150余人,人均增收400元。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农业的弱质性、依赖性和滞缓性表明,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断推进和完善。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和领域,又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好经济薄弱地区、纯农户和低收入户增收;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能尽快见效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在具体实施中,要围绕破解农民增收中的制约难题,做好促农增收中的“加减乘除”。
——“加”,就是加重第一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多方面挖掘潜力,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中引农增收。
1、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中增收。重点抓好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普及,积极扩大中稻、再生稻和高档优质晚稻的种植面积。突出抓好大米的精深加工,尽快占据粮食产业中最具附加值的环节。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加快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组改造步伐,“全面改、规范改、彻底改”,转变目前粮食加工企业“小而散”的状况,并靠大联强,吸收社会资本,组建粮食深加工规模龙头企业,依托粮食主产区优势,切实提高农民的种粮收入。
2、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从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增收。对优势产品布局,打破县区区域界限,按照资源条件、生产规模、市场区位、环境质量、产业化基础等进行科学规划。着力抓好已经形成的南丰蜜桔、广昌白莲、金溪蚕桑、黄栀子等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把优势品牌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
3、采取攻特色竞争策略,从挖掘特色经济潜力中增收。一是发展传统特色经济。依托传统手工业、加工业和种养业优势,通过能人的带动作用和农户的主体作用,聚集发展动力;二是着眼生态环境经济。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进而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度假等产业发展;三是挖掘“土”字特色,发展庭院经济。把具有地方乡土气息的“土”鲜品、“土”制品开发、推广出去。
4、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从家庭经营和多业并举中增收。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协会+经济人+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分散经营、规模不大的小农户通过利益机制联结起来;此外,可以采用“合同+保护价格+利润返回部分”等形式,使农民不但能得到农产品原料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销售环节返回的一部分利润,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减”,就是通过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和“城镇化”建设,减少农业人口,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带农增收。
1、加快城镇化实质性进程,放大促进农民增收效应。根据乡镇的市场、资源特点,合理布局,有步骤地培育城镇集聚人口以及产业、资金、技术、信息等功能优势,承载辐射和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转向
二、三产业,把小城镇建成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中心,建成个体私营经济投资兴业窗口和农业产业化的信息、金融、服务中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2、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及各种劳动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引导和管理,把劳务输出当作产业来抓、项目来做、实事来办,在中介服务、就业跟踪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打造抚州劳务输出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
3、引导推广新型的劳务派遣就业机制。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组建专业劳务公司,与派遣员工建立劳动关系。通过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就业人员和企业的需求,使劳动者、用工单位、劳务企业在这种就业方式中实现“三赢”,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灵活就业途径
4、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与培训。大力培养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在促进城乡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农民工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认同感;强化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克服素质差、技能缺、信息少的困难;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农民工在生活居住、劳动就业、报酬收入、教育培训、子女就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乘”,就是发挥“科教兴农”的乘数效应,提高“三农”科技含量,在激活农业各种资源中促农增收。
1、致力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兴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评价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投入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2、推进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动力和支撑。把实施良种工程、跨越计划、星火计划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应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减耗减本增效技术,研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同时,立足对现有加工能力的改造,大力发展优势产品的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开发,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3、发展各种农产品中介组织和三产服务业。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开展跨区域的联合,不断壮大实力,增强其服务功能和带动力,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市场价格协调与行业管理;培育农民自发兴办的各类流通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产品促销组织等,将农民培育成农产品市场的主体。抚州物流业是一支新兴的产业队伍,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使其不断壮大。
4、大力兴办农村教育,变农村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一方面积极抓好义务教育,让农村孩子不失学;尽量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使所有农民子女都能得到较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
——“除”,就是革除制约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提高服务“三农”的效率中助农增收。
1、进一步规范各项“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推行农民负担预决算、监督卡和专项审计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正确消费,减轻农民的社会负担;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强化监督,提高透明度,切实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保护好。
2、做好以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增强农民增收后劲;建立绿色通道,取缔各类关卡,创造良好的农产品流通环境,确保农产品运销一路绿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尽快完善全市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
3、拆除城乡壁垒,加快农村“准市民”向市民转变。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解决目前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就业和待遇不平等的问题,统一城乡就业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开方便之门。
4、推进农村土地和金融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保证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收益权;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增加小额贷款,补助补贴等形式,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5、加快形成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适当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完善分配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抓紧在农村进行社会保障、社会统筹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践,尽快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做好促农增收加减乘除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范文网】
第四篇:如何完善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近年来我镇针对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方案制定、落实、实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但为了尽快达成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这一目标,我镇还需更加完善现有的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在建立健全农民长效增收机制过程中,我镇开创了“六会三公开”的做法,通过“知民情、达民意、聚民智、护民利”,不仅保障了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在阳光下运行,实现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规范了基层议事、办事的程序,同时更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民长效收益保障机制实施的这半年时间内,我镇由点盖全,按照“一村一方案”的形式,长效收益分配方案落实到19个村及撤村改制公司,因事先公开公正、酝酿充分;事中运作完善、实施有序,从而获得当地居民普遍叫好。据统计,从去年7月1日正式落实长效收益保障机制方案到年底,半年时间里,我镇共拿出5199万元,反馈给30724名农民,平均每人半年收益1692元。 随着长效收益保障机制卓有成效的展开,我镇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民长效增收机制,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防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加大农村农业投入
1. 强化财政投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财政总支出中“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逐步提高
财政支出中投入“三农”的比重,建立财政资金“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 加大金融投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落实各类金融机构都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明确投放“三农”资金比例的政策规定。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扶持“三农”的功能作用,扩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试点,培育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参与组建的担保机构,并制定贷款抵押方面的相关政策,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题。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对农业风险投保给予财政支持。不断加强财政对农业担保的支持力度,建立财政撬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的农业担保体系,解决好农业、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难题。
3.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对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实行差别的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农业发展投资项目对城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黏合作用,形成吸纳社会资金、城市资金投入“三农”的机制,创建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的平台。
二、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1.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强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基础建设,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2.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条件。
三、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机制。
1. 加大对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力度。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核心目标,加大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和政策力度,切实抓出成效,既促进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保障供给,确保社会稳定,又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确保社会和谐。抓紧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赋予其牵头推进“三农”工作的综合性职能。
2.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应强化非农部门统筹城乡发展、支持“三农”工作的职能,把支持“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任务,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落实助农增收的职能、职责,并加强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工作,形成合力服务“三农”的氛围。
3. 强化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研究。农业农村不断发展,情况不断变换,必须坚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了解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提出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对策。
钱嘉骏
第五篇: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灵石县两渡镇镇长侯文斌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灵石县两渡镇党委、政府以“一村一品”、工业项目建设、生态建设为抓手,在培育农民增收点、增收方式、增收效益等方面寻求突破,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当前我镇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我镇作为典型的工矿型乡镇,受农业生产立地条件、煤炭资源整合以及煤焦市场低迷等影响,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农民增收乃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条件
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 1
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
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
(五)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一直以单打独斗为主,农业合作组织还不健全,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所在乡镇的实际,认为当前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在培育农民增收点上求突破。
一是在实施“一村一品”工作上,我镇按照“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品牌”的要求,精心组织,动员镇村两级干部,针对各村实际,确定发展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核桃经济大县”的目标,在“一乡一业”上以核桃产业为主导,重点突出核桃经济林建设,把发展核桃产业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臵,把核桃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确定了5年内人均拥有2亩核桃林、100株核桃树,建设万亩核桃标准化专业大镇的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我镇核桃经济林发展到3万亩,到盛果期年产核桃200万公斤,实现产值40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在主抓核桃产业的同时,根据各村的地域优势、传统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葡萄、西瓜、香油、生猪、笨鸡、生态观光农业等涉农产业或产品。同时,以村为单元,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特色优势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全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按两步走发展战略,即示范村建设和推进村建设。2012年完成7个示范村建设,并通过示范村建立帮扶带动机制,辐射带动其他11个村的发展,实现产业区域聚集。到2013年底,全镇所有的推进村全部达到示范村标准,较大幅度提升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倾斜、政府扶持,以“支部联协会”为抓手充分发挥6个生态建设协会作用,严格考核管理等多种措施,促进“一村一品”工作顺利推进。
1、强力推进东、西两山万亩核桃经济林建设。
万亩核桃经济林建设是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加快生态建设和建设“核桃经济大县”的号召,全面启动恢复生态治理,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惠民工程,涉及东山区的两渡、索洲、徐家山、房家庄和西山区的新庄、张村、杨家垣、后庄等村,规划核桃林栽植3万亩。2013年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重点打造徐家山、新庄、张村3个核桃经济专业村。目前,核桃栽植1.2万亩,现已挂果的有2000亩,实现经济效益110万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2、发展以养殖、庄园经济等为补充的其他产业。
按照核桃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着力培育2个养殖专业村:新庄村(朱家岭)生猪养殖专业村和徐家山村(尤家山)笨鸡养殖专业村;1个生态观光专业村:张村神岭生态观光专业村;2个庄园经济(林间套种)专业村:徐家山村套种西瓜和张村套种黄豆经济专业村。
同时,选择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特色产业作为“一村一品”典型进行推广。如两渡村官滩400亩葡萄园、东山尤家山300亩西瓜园、军营坊村年加工5000斤小磨香油等。根据两渡特殊的地理位臵,高标准规划了以军营坊村为中心的蔬菜大棚园区。通过广泛发动,全镇共发展蔬菜大棚210亩,其中军营坊村何小多发展100亩、张宏斌发展50亩、两渡村岳义宏、雍金宝各发展30亩。这些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和典型带动,增加了农民致富渠道,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以工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式上求突
破
我镇境内有6座煤矿、35个洗煤厂、4个煤炭发运站,是一个典型的工矿型乡镇、是全县“项目建设集聚地”,镇党委、镇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与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因素中最活跃、最直接、最现实的产业来抓,加大农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力度,收效明显。一是立足于以煤为基,筑牢煤炭产业基础,稳步推进铁新、安苑、华苑和聚义鑫辉源四个矿井技改和复工复产,积极创优环境,保证灵北、河东两大煤矿及洗煤项目建设。二是立足于循环发展,推动聚义五大项目开工建设,编制了两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并通过评审,确立了建设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发展思路,框定了工业园区准入门槛,稳步推进聚义焦化项目各项基础工作,目前万事俱备,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又一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矿棉装饰板和建筑墙体保温材料的创新型项目——总投资30个亿元的煤矸石制纤项目落地建设。三是立足于多元发展,全方位推动转型项目落地。引进投资4.5亿元永泰能源公司装备制造项目、投资2亿元杰泰微电子科技项目、投资1亿元山西宏胜矿产品开发公司、投资3000万元晋达包装公司低纱复合包装袋制造项目、晋阳碳素项目等一批新型项目。通过以上三轮驱动,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生活富裕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三)以生态建设为载体,在农民增收渠道上求突破
我们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农民就业的一个新型产业来抓,以创建全省林业生态示范镇为目标,依托企业持续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度推进。同时,全镇组建9个农村生态建设协会等民间组织,不断优化核桃产业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结构,实现环境改善、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三赢目标。力争完成全镇15万亩土地绿化,在全镇建设3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和10个生态园林村,使全镇森林木覆盖率达45%。如张村农民生态建设协会从2010年组建以来,承担了保利铁新煤业集团委托实施的总投资达2100万元的造林工程、筑路工程、生态观光园建设工程,流转本村土地2700亩,将本村57个农民由种植户转化为核桃建设的产业工人。
我镇在实施好保利生态经济示范园和东山农业生态综合开发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同时,紧紧抓住当前“绿色”和“生态”理念日渐普及和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的新机遇,积极拓展生态建设产业,将生态景观、田园风光开发、农家乐融为一体培育成新型产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我镇张村神岭生态园就是新型产业发展的一个好模式。神岭生态园成立于2010年10月,位于两渡镇张村神岭山,毗邻108国道,生态园以绿色核桃产业为依托,以生态观光旅游为特色,投资900万元,种植了侧柏、国槐1500余亩、大豆1000余亩、月季花4万余苗、核桃树2000株、柿子树100株,开发了天星娱乐广场、天星阁、怡心亭、寻芳谷等景点。生态园致力于打造“回归自然,生态和谐”的品牌形象,创建了“神岭绿色核桃”品牌,打造了两渡镇核桃经济林种植示范村。创立了以“农家肥、原生态、现采摘”为特色的“神岭绿色核桃品牌”采摘园,核桃经济收入实现连年增长,套种大豆产量3万多斤,月季花销售收入达50万元,解决农民就业70余人。目前,又实施了以“二十四孝道德教育基地”为中心的配套项目,包括二十四孝道德教育雕刻、文昌宫,以及钓鱼、瀑布观景和农家乐餐饮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