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古文字词教学初探(大全)

初中古文字词教学初探(大全)

初中古文字词教学初探第一篇:初中古文字词教学初探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初探江西省德兴市占才中学程森槐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曾说,“使古书阅读水平很快提高,这种钥匙是有的,那就是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rdqu。

初中古文字词教学初探

第一篇:初中古文字词教学初探

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初探

江西省德兴市占才中学

程森槐

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曾说,“使古书阅读水平很快提高,这种钥匙是有的,那就是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王力教授这段话无疑告诉我们文言文教学必须要加强字词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帮助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学习。 文言文字词的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分类积累,聚少成多。这样便于学生学与记。

1.积累古今义差别较大字词。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产生了古今异义词。在教学中我把古今义差别分成以下几种情况:词义范围缩小类。如《论语十则》中“可以为师矣”中“可以”一词,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则为“可以”;词义扩大类。如《桃花源记》里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一词,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丈夫的配偶”;词义的转移类。如《出师表》一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一词,古义为“身份低微”今义为“卑鄙、下流”。 积累古今义差别较大字词,学生在理解文意时,就不会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在翻译句子时出现以今义释古义的现象。

2.积累通假字。字的通假现象造成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为了避免给学生学习带来难度,我引导学生从字音上去归纳:同音通假,也就是声韵母相同的。如《狼》一文中的“止增笑耳”(止通只,声韵相同);同韵通假,也就是韵母相同。如《马说》一文中“其真无马邪”(邪通耶,韵母相同);同声通假,也就是声母相同。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声母相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字音上去积累通假字,能较好掌握此类字词的音与义,从而达到学习字词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文言文教学上要让学生懂得比较辨析,灵活运用。 1.对一词多义的比较辨析灵活运用。文言文当中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只有通过比较辨析,才能了解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而形成的,对于多义词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学生懂得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才会在实践中结合语境灵活运用。如《马说》中“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前者为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后者为引申为鞭打。如:“菅”。本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根很坚韧。”而在“草菅人命”一词中,“菅”的词义是“轻视”,是其比喻。“秋毫之末”中秋毫本义指秋季鸟兽的毫毛,比喻义为极小的事。

2.帮助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归纳运用。文言虚词的学习难度大。越是常用的虚词,用法往往越是灵活。如果帮助学生归纳、掌握常用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就可以扫除阅读中文言虚词这方面的障碍。最常用的文言虚词为“之”“而”“其”“为”等。如“之”字的用法非常灵活,兼有多种词性和意义:用作结构助词时可译为“的”;用作语气助词,协调音节是可不译;用作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也可不译;用作代词时要联系上下文判断所指代的内容。用作动词时,可译为“去、到、往”。通过归纳掌握虚词用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较好消除学生对整个文言文知识层面的“畏难”心理。

此外,教师在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运用。因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比较、归纳、积累、揣摩,从而达到强化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效果,把字词学“活”。

通过分类积累、比较辨析、实践运用能较好解决文言文字词学习的难点,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邮编号码334228 通讯地址:江西省德兴市占才中学

收信人:程森槐 联系电话:13767302099

第二篇: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专题研究结题报告书

上传: 徐来喜更新时间:2013-1-6 22:07:5

5瑞昌五中《初中字词教学专项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

瑞昌五中徐来喜黄卿明

【摘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淡化字词教学,导致学生易写错别字甚至提笔忘字、乱用词语的现象,为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我们选择《初中字词教学专项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该课题被列为九江市课题基地办2010年一般课题(课题编号10YB041)。课题组于2009年6月开始筹备,同年12月经九江市课题基地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立项,于2012年9月结束,历时两年,分准备、思辨、实施、总结等阶段进行。两年来,在九江市教科所林琼主任、瑞昌市教研室陈德和主任及陈新虎主任等各位专家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课题组老师辛勤的工作、艰苦细致的探索,已按预定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淡化字词教学,导致学生易写错别字甚至提笔忘字、乱用词语的现象层出不穷。江西省从2008年中考开始,把字词的考查纳入中考。结果发现,学生在这个版块的得分率不高。如何处理字词教学的巩固问题,一般采用课堂检查,课后写方格作业巩固的方法。但学生往往因为字数多,效率低而厌烦,结果收效甚微。为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去获取知识,本课题组采用“读---写---听----练”一条龙的训练模式进行研究。

2、课题提出的意义

字正腔圆的汉字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算得上国粹类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淡化汉字的读写,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里错别字大量充斥、网络语言盛行竟然也渐渐演变成时尚与潮流。 因字生词,由字组词,正确理解与运用词语与否,是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表现。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能否达到正确理解词义、能否写对每一个字形、读准每一个字音,都值得研究与推敲。学生作文里表现出来的文意干涩、没有文采、乱用词语、词不达意等问题,都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担忧。

在“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的应试教育时代,谈到字词教学,中学语文老师往往习惯性认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长。的确,小学语文教师在字词教学领域进行字词教学是“各显神通”的行家里手,他们或卡片展示,或图表归纳,或连线配对,或造句听写,不厌其烦,各尽所能。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乐意,效果十分理想。

到了初中,很多的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往往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大部分老师无非就是让学生读上两三遍,然后抄过三五遍了事,犹如蜻蜓点水,丝毫达不到会读会写会会用的目的。所以不少初中生对于字词的积累就靠吃小学阶段的一点老本,越到后来错别字越多,甚至到该写研究生论文了,还是错别字连篇,贻笑方家。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字词教学环节薄弱了。

字词之于语文学习,犹如砖瓦之于建屋盖房一般,可以说是思想之母,是文化之源,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础材料,不能漠然视之!离开了字词教学,语文学习就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少了固本的根基和底座。 正是基于目前的这种字词教学的现状,江西省语文中考从2008年中考开始,将字词的考查纳入中考语文试卷的范畴,题目设计与高考接轨,主要类型有字音辨认、错别字辨析、词语正确运用、病句辨析等,分值为6分。我省语文中考命题专家敏锐地认识到字词教学的重要性,的确可喜可贺!

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贯重视字词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字词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遇到一系列问题,为探寻到高效、灵活、乐学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之法,提高语文字词教学的效果,夯实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特提出本课题,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

通过对字词的朗读、抄写、听写,使学生夯实语文基础,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提笔忘字、易写错别字、乱用词语现象。

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字词的教学研究,国内同类课题研究者不少,但相对于集中在小学阶段,说明小学普遍比较重视字词的教学,初中相研究者相对较少,能查阅到的为数不多,如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的《初中语文“字”的教学研究》,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研究》等。我们的理论依据是: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人为本的课程,重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

2.建构主义理论与学习理论。这是综合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教育学思想成果的理论,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赏识教育理念。赏识、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重难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读准常用汉字的字音,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2.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能积累重点词语,正确理解词义,根据不同语境熟练运用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进行速读时,为了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就必须学会正确地利用语境理解词语。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上下文不同相关信息的文本,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词语,从具体意义层和情感体悟层两个层面来进行推断、理解,从而提高默读的速度。

(二)、研究重点;

良好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培养,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熟练、正确运用词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好每一个词语。

(三)、研究难点:

怎样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正确地辨析字音与字形、词义与病句原因。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初中阶段应把字词教学放于何种位置比较合理?

2、如何解决每一课后的生字词?怎样让学生学以致用生字词而不至于提笔忘字?

3、电脑时代,怎样调动中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4、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词语、辨析病句?

五、课题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与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历时两年,采用实验班与平行班对比研究的模式进行,先后有七年级两个班(分别是七(2)班、七(9)班)、八年级四个班(分别是八(7)班、八(10)班、八(3)班、八(6)班)、九年级两个班(分别是九(7)班、九(13)班)共八个班次近470名学生参与了实验与探究。研究人数多、规模大,去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2010年9月——11月:准备阶段。

采用调查摸底法,对学生语文及字词学习发出调查研究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关于字词书写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字词书写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难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2、2010年12月——2011年2月:思辨阶段。

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教育理论,对调查内容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为研究提高语文字词学习效率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设计研究提高语文字词学习兴趣和效率的策略,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同时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2011年3月——2012年6月:实施阶段。

运用对比实验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根据制定的研究提高语文字词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每一种策略都要进行数次验证性研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同时,进行实验的比较,寻找原因;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2012年7月-----9月:总结阶段。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专项研究”的结题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原始数据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得到了大量来自一线的资料,这些资料客观、如实,较好地反映与见证了我们的研究过程与相关细节。

我们密切关注实验班级学生每次考试在字词板块的得分情况,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凡是重视字词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均分都明显好于同年级平行班,教师的教学成绩也非常好。

六、课题研究的优势与要点:

1、易于操作。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巩固专项进行研究,入口小,切入准。

2 注重实效。针对教学实践,建立在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能解决实际问题,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效率。

3、夯实基础。研究者是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研究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研究的是教育教学效率问题。研究者基本都有了近二十年教龄,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也经过了一定的思考,因此,本课题研究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七、预定计划执行情况

我们的课题于2010年9月份申报,同年12月经九江市课题办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准,被立为九江市课题基地办2010年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为“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专项研究”,课题类别为“九江市课题基地办一般课题”,课题编号为“10YB041”。

接到市课题办的立项通知以后,课题组全体成员精神大振,立即着手按照我们预定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首先,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我们的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

七、八两个年级进行,共有四个班229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对语文及字词学习发出调查研究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关于字词书写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字词书写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难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收集好调查问卷后,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分班进行了汇总与研究,并要求各自撰写汇总材料和制定汇总表。通过调查研究,98.25%的学生认为字词教学十分重要,91.27%认为书写十分重要。可见,学生还是比较重视字词教学的。我们根据以上各班级的材料,汇总形成关于字词教学的调查报告。

第二步,我们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深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2010年12月,我们进入思辩阶段,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教育理论,对调查内容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为研究提高语文字词学习效率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设计研究提高语文字词学习兴趣和效率的策略,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同时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第三步,进入课题研究的正式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运用对比实验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我们的设想是:第一年,七年级两个班(分别是七(2)班、七(9)班)、八年级两个班(分别是八(7)班、八(10)班);等到第二年,就相应地转为八年级(分别是八(3)班、八(6)班)、九年级(分别是九(7)班、九(13)班),这样两年研究下来,刚好就是完整地一个初中阶段,其中八年级作为过渡年级,有四个班的资料,这也符合八年级学生可塑性最大的年级特点。根据制定的研究提高语文字词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每一种策略都要进行数次验证性研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同时,进行实验的比较,寻找原因;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

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这个阶段,我们密切关注实验班级学生每次考试在字词板块的得分情况,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凡是重视字词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均分都明显好于同年级平行班,教师的教学成绩也非常好,我们课题组五个成员就有三个被学校评为首批教学明星,包揽了瑞昌五中首届教学明星的语文所有名额,得到认可与赞扬。此外,我们结集出版了三本校本教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词语汇编》、《初中语文重点字词汇编》、《冲刺2012语文中考》。

最后,我们顺利进入总结验收阶段。我们利用暑期时间,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各自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并指定徐来喜、黄卿明两位成员合力完成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初中语文字词教学专项研究”的结题报告。

总的来说,我们的课题研究,对照我们最初的申报计划,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严格各个操作流程,务实高效,取得了预期效果,得到了学校教研处和瑞昌教研室的好评。

八、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

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认真参与,悉心钻研,精心准备,取得了如下成绩:

①编辑出版了三本校本教材:《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词语汇编》、《初中语文重点字词汇编》、《冲刺2012语文中考》,得到了我校语文组老师及瑞昌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好评,尤其是今年中考复习使用的《冲刺2012语文中考》更是因为针对性强、收效好而被广大师生传为佳话。

②课题组成员徐来喜、黄卿明、何晓东三位老师被评为瑞昌五中首批教学明星(包揽了瑞昌五中首届教学明星的语文所有名额),得到同事认可。

③课题组负责人徐来喜老师获评江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人)称号,同时被瑞昌市教体局、瑞昌市教师进修学校特聘为瑞昌市暑期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班授课教师,其撰写的论文《语文学科应加强写字教学》获得全国中语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语文周报》上发表。

九、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两年的研究,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足之处依然存在,主要有:

 学生认错字词误读字音、写错别字现象依然存在。独生子女时

代,学生慵懒已是不争的事实,遇到生僻字词不愿意动手查阅工具书,采用猜读的偷懒方式来认读,结果导致认错字词误读字音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在古诗文默写、作文写作时碰到不会写的字词,同样不愿意翻阅工具书,直接就用错别字替代。这些现象说明,要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任重道远。

 书写习惯的培养无法立竿见影,需要建立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调查发现,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形成的,应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锤炼。导致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除了小学阶段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作业量过于沉重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因为作业量太大,为了“及时”完成,就只好敷衍塞责。长此以往,书写马虎潦草的习性就此养成。应该建立一套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书写训练体系。

 曲解词义、张冠李戴的现象仍然没有摒弃。由于少数老师忽视

字词教学,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对于常用词汇的掌握与理解依然困难,因而出现曲解词义或使用词语时张冠李戴、望文生义等现象。而且想要学生正确解读词义,绝不是短期就能奏效的行为,需要语文老师长期加以强化训练。

 碰到生僻字词不愿动手查字词典的弊病继续蔓延。在我们实验阶段,要求每节新课前学生必须自觉预习课文,但事实情况是不愿动手的依然大有人在,让我们十分头疼。看来,良好习惯的培养得从小学抓起,且要常抓不懈,形成一种良性机制。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识不到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真正提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个人成长”的认识高度的人很少,多数是为了满足评职称、评模评先、获得行政奖励的需要。因而工作起来主动性、积极性都有待提高,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一些被动应付的局面。

②激励机制建设不完善。因学校缺乏科研政策的导向与支持,也没有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因此,确立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机构和制度是当前中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③课题成果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家都知道,本课题研究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出于多种原因考虑,全校范围内真正运用起来的不是很多,这也似乎成了目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十、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找到了字词教学的捷径与有效方法,但如下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①是多音字的积累与掌握。学生在解答字音字形辨析题时,正确率往往并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犯经验主义错误,按照习惯思维读字音,无法辨识在特殊语境中字词的读音。

②是成语的使用问题。中考试题里,词语的使用是一个必考题型,所选词语有两个来自课内,有两个来自课外,学生大多对来自课外的成语把握不准其内涵,充分暴露出他们对词语积累的欠缺。

③是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迁移问题。中考试题里每年均有3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原本都是学生学习过的,然而课内学过的稍稍换一个环境放在一个陌生的文言语段里,学生就变得无所适从了,这说明学生的迁移能力没能形成。因此,如何实现课内到课外的顺利迁移,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十一、遇到的困难:

①缺乏研究经费。课题研究历时时间比较长,中间涉及许多材料的打印、课件视频等的制作、会务费用的开支等,每笔皆需要请示学校领导,有时因为手续比较繁琐,只得因陋就简,导致有些材料质量不高。 ②办公条件有限。由于学校现有办公条件的制约,实验教师在校期间没有办公用的电脑,许多事情只得带回家中去做,给课题研究带来极大不便。此外诸如扫描、视频制作等,就要到外面制作,极不方便。 ③缺少激励机制。学校没有出台鼓励教师投身科研的激励机制,因而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普遍不高。

十二、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①重视字词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切实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懈怠不得。字词等基础知识是构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材料,忽视这些知识的教学,必将使得学生的素养大大降低。

②重视拼读教学可让学生避免写、读错别字现象。学生认识的字才会越来越多。字认识多了,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读错字的概率才会大大降低。

③加强写字教学刻不容缓。我们多年一贯重视写字教学,对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我都坚持报学生听写的做法:每次随机报听20个词语,按错一字扣5分的标准予以评分,每次得分低于80分的则要抄写词语,抄写遍数由得分高低来决定,这种做法收效甚好,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字形的选择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④加强默写教学可让学生丢分率大大降低。我们多年来一贯重视默写教学,因而学生中考时默写这个版块得分率都挺高。我的具体做法是:凡是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都要求学生能默写得到,一次默写按错一字扣5分,每次得分低于80分的则要抄写课文3遍,然后下次再默写,直至合格为止。只要老师积极倡导与高度重视,学生在这个版块的得分率自然会上去。

十三、几点建议:

①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促使学校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的配备,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校积极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让科研成果成为考核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要广泛宣传研究成果,赢得各级领导的信任和重视,并争取市、县(区)教育局的支持。

②大力开展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师训部门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改变以往更多注重对教师的学历和学科的培训,应该增加对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对于教师不愿花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的现象,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③建科学立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教育科研是教育的生命,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是学校的兴校之宝。基于此,各校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课题研究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课题研究工作中来。对于从事课题研究的一线教师,除了评职称等优先考虑外,应通过制度给予适当的经费保证,确保课题研究不至于出现“申报时热热闹闹,结题时冷冷清清”的局面。

总之,回顾两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进展情况也并不是我们所预设的一直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后期不断地完善。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力争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课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使大面积提高质量、夯实学生语文素养成为语文老师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三篇:高中古文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标核心内容就是所谓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此相对应, 高中古文教学的任务总的说来,主要也是三个方面:除了语言文字的教学之外,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推断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系。新课标背景下的古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逐渐演变为主动探究。

从本质上讲,教师教学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正值青春期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个体,然而在全民看高考的现实背景下,唯分数论英雄是不争的事实,于是衍生出那种仅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全然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学生的精神需求,显然忽视了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即便是讲授知识与技能,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亟待改进。教师教学的根本应该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帮助他们构建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寻觅真正契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硬道理。

本文从问题设置的内容和原则要求、作家人文思想的归纳与梳理和文言字词的教学等三方面加以论述。

上课吸引学生离不开丰厚的学养、准确精炼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还需要巧设问题的循循善诱。而学养、语言、语调非短时间内能有较大提高,只有树立提问意识,通过巧设问题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怎样做到巧设问题以吸引学生,恐怕要考虑问题设置的内容和原则。那么,问题设置的内容和原则上到底有哪些要求呢?

问题设置的内容要求有三。首先,问题设置要串联课文的大致内容。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挂一漏万。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网络,需要事先找准每个重要节点,原则上要求针对每个节点设置问题,这样设问才能串联起课文大致内容。如有遗漏,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障碍,也可能导致自己讲课前后不连贯。其次,问题设置要突出课文核心内容。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往往不是同等重要,而是有一个或若干个核心节点。譬如《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有若干节点:介绍褒禅山的概况和名称的由来,简述游洞过程,议论游山心得,补叙同游者及写作时间。但很明显,课文的重心在于第三个节点,即游山心得,前二者只是第三点的铺垫,第三点才是作者借以表达的主要思想。只有突出了关键节点,才抓住了课文的核心。再次,问题设置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系的构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都是思想积极向上、可以砥砺千万学子,同时又是表达规范、言辞优美的范文,是教师教学时不可或缺的思想教育、美学熏陶的重要载体。无法想象,教学时可以罔顾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文思想,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忠君报国思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顾全大局、以社稷江山为重的思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重视民生的思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问题设置的原则要求做到“五性”。(1)激发探究欲望的启发性。所谓巧设问题,“巧”应该体现在问题能抓住学生的心,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和回答的欲望。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曾提出“你赞同荆轲采用行刺的手段解决问题吗”“现在美国称霸世界,我们是否派人去行刺奥巴马就能解决问题呢”这样的问题,结果学生热情高涨,回答踊跃。(2)由易到难的渐进性。由易到难提问符合认识规律,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久而久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有序的好习惯。(3)由表及里的逻辑性。由表及里是探究学习的正确过程,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读本课文《晋公子重耳之亡》时,曾连续提出“重耳为什么逃亡”“重耳逃亡时被善待和不被待见的国家分别有哪些”“重耳是个怎样的人”“归纳重耳最后夺取政权的主客观原因”“重耳的成功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等五个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问题设置需要兼顾的几乎所有基本原则。(4)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性。提问时有意识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有利于学生观照现实,拓展思维和视野。教学《长恨歌》时,可以联想到商惑妲己、周爱褒姒、汉嬖飞燕、唐溺杨妃的典故,这就是《诗经》中提到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5)紧扣考点的实效性。高考考纲要求考察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大多数学生的短板,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去。教学《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关键在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孔子所赞扬的曾皙描述的长幼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愿景。

文学是人学。人的各种情绪诸如喜悦、感奋、痛惜、忧思、愤懑、感伤、失意、孤寂、思念等无不寄寓在文章中。高中古文思想内蕴极其丰富,更是包罗万象,难以尽述。如上所述,如此丰富的人文思想正是构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系的重要资源,即便每篇古文的思想都被理解,可能也只是一盘散沙,学生很难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作家人文思想进行归纳和梳理。

隐逸情怀的嬗变。庄子“曳尾于涂”式的隐逸,是《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思想的外化。虽然有点消极避世,但这是一种置自由于功名之上的真正洒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对醉心功名的名利之徒而言无疑是一副清醒剂。教学《鸿门宴》时可以引申,让学生明白范蠡泛舟、张良隐遁体现的是担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睿智。《归去来兮辞》让人想到南北朝期间陶渊明、阮籍、嵇康的隐逸情怀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厌恶官场。到了唐朝,“终南捷径”式的隐逸成了曲线救国、间接求仕的晋升阶梯。宋朝林逋醉心自然的隐逸,成就了一段“梅妻鹤子”的佳话。唐宋时期的这两种隐逸情怀大异其趣,境界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不同时期不同文人的隐逸情怀各不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生命意识的复苏。逍遥如庄子,才能在妻子离世时鼓盆而歌,这种生死如一的看法在历史长河中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兰亭集序》中批评庄子《齐物论》中“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和“妄作”,对“死生亦大矣”痛心疾首,无疑是生命意识的复苏。《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喟,虽然最后消解于“变与不变”的哲理中,我们还是不难看出,苏轼在“乌台诗案”后生命意识的觉醒。《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更让人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失去生命的痛惜。

入世出世的较量。《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分忧的言行,明显传扬着儒家推崇的积极“入世”的观念;《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伶官传序》《种树郭橐驼传》采用曲笔,借古讽今,更彰显出作家的家国情怀。《逍遥游》《归去来兮辞》《方山子传》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逍遥自得、远离红尘的思想,虽然境界很高不难界定,但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道家推崇的“出世”观念。这些课文都可以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难以尽述的杂感。《劝学》体现了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荀子的治学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师说》是韩愈对当时厌恶从师学习之风的匡正。《苏武牧羊》的主人公十九年执着不悔,九死一生,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和什么是坚贞。《陈情表》中不事伪朝、反哺祖母的言论,闪耀着不忘根本、知恩图报的人性光辉。《滕王阁序》对景物出神入化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以上种种,难以用只言片语概括,但基本涵盖了教材中的主要思想。具体教学时,教师大致列举分类,搭好框架,每类思想都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例证,充实框架中内容。这本身是信息筛选与整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有利于学生学会归纳和梳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真正消化课文,比较系统地掌握文章的思想精髓,并自觉地将这些人文思想储存在作文素材库中。

古文教学中最枯燥、最费力、最难见成效的恐怕是文言字词的教学了。文言字词是考试时阅读课外文章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由于学生长期脱离古汉语环境,无论文言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钻研才能初见成效。因此,教师教学时需要耐心,还需要辅之以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是解决一词多义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某些字词为例,让学生学习古文时进行联想推断。某些文言实词,可以由本义联想到比喻义和引申义。如“糜”,本义是粥,由于食物时间久了容易腐烂,所以可以引申为“糜烂”;好好的食物糜烂了,是一种浪费,于是又可以引申为“糜费”。某些实词可以根据语境进行推断。如“虞”,在“以备不虞”“衣食无虞”“尔虞我诈”里分别理解为“预料”“担忧”“欺骗”;又如“殆”,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解释为“危险”,在“消失殆尽”中解释为“差不多”,在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中通假“怠”字,自然解释为“疲乏,懈怠”。

分组探究法。有些字词的特别用法,就算讲了学生也容易遗忘,不妨采用分组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然后归纳总结,来加深印象。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曾让四个小组分别完成如下四个任务:第一组找出文中18个“相”字,并解释各自字义,然后归类,找出规律;第二组找出文中的若干“见”字,同样进行解释和分类,找出规律;第三组找出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体会偏义复词的特点;第四组从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中挑选一人,以“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后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结果十分令人满意。

比较分析法。不少学生反映虚词比实词更难掌握,比如“而”字可表顺承、转折、假设、并列、修饰等关系,其中顺承、并列、修饰三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这时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句进行比较分析。“推门而入”中有两个动词“推”和“入”,这两个动作明显有一前一后,中间有时间间隔,因此,两者之间的“而”表顺承关系;“白质而黑章”中“白质”“黑章”是蛇的两个性质一样的特点,因此,两者之间的“而”表并列关系;“顺流而下”中的“顺流”只是“下”的一种伴随状态,具体说明如何“下”,而且没有时间间隔,而是同时存在,因此,两者之间的“而”表修饰关系。

上述三个方面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古文教学的一般技巧和方法,说到底,设置提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归纳梳理的关键在于编织网络,比较分析的关键在于夯实基础。古文教学既要高瞻远瞩,宏观把控,又要脚踏实地,微观落实;既要好高骛远,在人文思想方面做形而上的思考,又要步步为营,在文言字词方面做形而下的积累。还要注意把握好课堂紧张与松弛的尺度,激发兴趣和鼓励探究,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刘传胜

2017年2月15日星期三

第四篇:初中函数教学初探

戴超吾

威远县小河镇复立小学校

教务主任

中学一级

邮编:642462

电话:0832-8950025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初中数学中的函数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如此重要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多数学生感到难以入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现将我的体会提出来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回归生活,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为了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在生活中有用,我在进行函数的教学时,遵循“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实践探究——实际问题”的步骤。先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函数产生的必然性,建立函数的概念;在学生通过探究获得了关于函数的一些知识后,让学生通过调查,用所学知识解决水费、电费、电话费的收取,计程车收费等问题。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二、运用图象,加深理解

数形结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函数的本质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象,在学和教的过程中始终把对图象的观察和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就等于掌握了进入函数之门的钥匙。

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各有所长,图象法的好处就是形象直观。它能直观地反映函数值与自变量取值的对应关系、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求函数图象的交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几种情况等问题,如果仅仅只是让学生对几个式子进行计算,这显然只是浅层次的模仿。只有结合函数图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学生才能加深对函数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

初中函数中的很多内容都很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如“直线平行与其解析式中k、b的关系”这一内容,教师只需演示几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解析式中k、b的取值,学生基本上能够概括出其中的规律,再让学生举一两个k不相同的例子验证就行了。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归纳,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正是“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的现代教育观的体现。

四、注重联系,化繁为简

一是函数知识本身的联系。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让学生比较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y=3x,y=3x+2和y=3x-2,得出“直线y=kx+b,当k相同时,它们互相平行,而直线y=kx+b可以看成直线y=kx向上平移b个单位而来”的结论后,只需知道正比例函数的知识,一次函数的直线经过的象限、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让学生明确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是相互联系并互相转化的。比如,y=kx+b(k、b是常数,k≠0)是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但它本身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当y等于常数m时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当y大于或小于常数m时,就转化成了不等式。代数式kx+b的值与m相比,只有大于、等于和小于三种情况,而函数y=kx+b就包括了这三种关系。

三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函数知识探究物理、化学的一些问题。比如让学生通过一些数据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又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是与几何知识联系。在待定系数法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认识到,需要两组x和y的对应值或者是两个点的坐标才能求出其具体解析式。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仿照例题进行计算,并不能真正理解。我又让他们想,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而要“两点”才能确定一条直线,这时学生都能理解了。

五、使用课件,提高效率

在教学与图形有关的知识时,多媒体课件具有传统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用教参配套光盘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积件”进行演示,建立坐标系的过程一目了然,省去了老师很多讲解。

在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增减性”时,用动画演示图象上的点从左至右的运动,再显示出相应的坐标,那么学生对y随x的变化而怎样变化就了然于胸了。

函数内容的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一道“门槛”,只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跨过这道槛,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第五篇:初中快速作文教学初探

华蓥市观音溪初中杨远锐

快速作文,顾名思义就要“快”,即“快审题”、“快写作”、“快改评”、“快反馈”,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写作效率。快速作文是湖南省著名的作文教学研究专家杨初春老师多年的研究成果。它聚科学性、新颖性、实践性、普遍性于一体,深得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全国各地已迅速推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初中快速作文教学的问题进行过一点探索,现就快速作文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区别和快速作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谈点肤浅的认识,以作引玉之用。

一、快速作文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区别

快速作文所以能在全国各地获得一致好评,主要原因在于它与传统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次革新,有其不可低估的优势。

传统作文教学的程式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在这个五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环节都是教师完成的,只有写作一个环节由学生在老师的扶助下完成的。很显然,这种作文教学法,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这就像妈妈牵着两岁的小孩子走路一样。学生没有主动性,没有积极性,自然就很难写好作文。快速作文的程式是“命题—审题—写作—讨论—读文—修改—评议—信息反馈”。在这八个环节中,命题、审题、讨论、评议、信息反馈五个环节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写作、读文、修改三个环节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参与写作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处于主动作文状态,这个不但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传统作文教学是老师指导后再让学生写,其结果是会出一定数量的雷同文章。快速作文则是老师命题以后,对具体题目不做任何指导,完全让学生独立写作。写完以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应该怎样写,这一类题应该怎样写,让学生通过独立写作和互相讨论来掌握写作方法和规律。这样让学生主动作文,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学生不但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班级作文雷同的问题。

快速作文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而言,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把拖沓松散的写作训练改为快节奏的写作训练;二是把老师指导以后再写改为学生写后再评议;三是把老师的精批细改改为老师粗略浏览,学生自己修改;四是把随意性作文训练改为有计划、有目的的作文训练。快速作文教学的这四个方面改革主要体现教学的基本环节中。

二、快速作文教学的环节

快速作文的课堂教学是理论指导型和写作实践型的有机结合,包括审题成文,互改互评和信息反馈三个基本环节。

(一)审题成文阶段

快速作文的“快”体现在审题、构思、选材、立意和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上。写作时,要想使每一个写作程序操作速度加快,必须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快速作文审题法。这里结合笔者个人的体会略谈一两种。

1、回答问题法

审题时,遇到有些表意比较抽象、概括、宽泛的独词题目时,学生往往觉得无从写起,这时,要及时围绕题目中所给的要素,提出若干问题,具体落实题目所涉及到的人、事、物、景诸要素,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如《错》这个题目,如果提出“谁错了”、“什么事错了”、“后果怎样”、“怎样对待错”这几个问题,文章所写的内容就具体多了。下面的题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审题:《成功》、《启示》、《流泪》、《追求》、《经历》、《悔》、《盼望》、《挫折》等。

2、喻体觅本法

分析理解喻体的特点及含义,根据这些特点和含义去寻觅相应的本体,从而迅速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这种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审题,又适用于议论文审题。

如《“滴水穿石”小议》,“滴水穿石”就是喻体,它的含义是小水滴只要不停地往下滴就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很显然,它是比喻很微小的力量只要有恒心,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写作此文,不能就“滴水穿石”本身大议特议,而应把重点放在类似“滴水穿石”的事物上。

像《春风》、《朝霞与夕阳》、《剪枝与成才》、《卸下你“翅膀上的黄金”》、《谈“枪打出头鸟”》等题目,都可以运用“喻体觅本法”快速审题。

此外,“添加因素法”、“逆向求异法”、“虚题实写法”、“结合现实法”等都是快速审题的好方法。

审题是习作的关键。每次习作前,教师针对该次作文的特点,介绍相应的一种审题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而对该次作文则只字不提,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针对相应的方法自己审题构思,自己开动脑筋,这样更能写出新颖之作。叶老曾说:“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个好习惯。”审题工作做好了,基本的构思也了然在胸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差异,采取限时快速作文。初中生一般是40分钟600字左右。要求学生快速作文,除了在数量上要达到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求质。对于成文较早的前十位同学,让第一位上交作文的同学负责,按先后顺序把他们的名字、作文的大约字数及所需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而教师则应快速做好阅读工作,特别是前几位同学的作文,以便在讲评时更有目的性、针对性。这样,对“上榜”的同学有一种激励鼓舞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其他同学而言,他们唯恐落后,会有一种紧迫感、追逐感,初中生“不服输”的心理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奋笔疾书。通过限时快速作文,不仅克服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现象,而且对提高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互改互评阶段

学生成文后,紧接着就是改评工作。作文改评,向来是语文的“老大难”。 叶老曾说:“我当过老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刻的体会:徒劳无功。”快速作文的互改互评却改变了这种不利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互改互评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讨论时为改评打基础。师生共同探讨该次作文应怎样写,这类题应怎样写,学生结合自身的写作实践,主要从审题和构思两个方面发表意见。通过探讨,掌握写作方法,这样改评时就更有针对性、可行性。

第二步:读文。朗读是修改的第一步。叶老曾说:“写完一篇东西,念

几篇,对修改大有好处。”因此,在学生限时完成作文后,给四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中发现了错别字,丢掉的字词,读中找出了用错的标点符号,读中发现了病句……诸如此类的错误都可“读”出来,直到自己觉得顺口了、连贯了。这四五分钟“读文”,不仅仅是达到了自改作文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读”出了文气,锻炼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是靠平时正确的用语习惯和准确地语言训练积累而成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读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第三步:改文。传统作文批改法是老师全收全改、大包大揽,有时还担心改的不仔细。作文的字里行间处处“见红”,结果耗时多,收效微。刘国正先生指出:“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作,还要教会学生改。作与改是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只作不改,只完成了一半,而且往往是并非重要的一半。教会学生改作文大有益处,这益处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这席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作文批改是师生双方的事情,尤其强调了学生学会改作文的重要性。

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互改:通读全文,改正错别字,规范标点;修改病句,疏通文意,明确中心;注意表达方式,锤炼语言,力求生动;纵观结构,严谨合理,自然过渡。互改时,可以本班互改,也可以平行班互改,还可以高低年级互改。互改时,老师巡回指导,解疑释惑,参与批改,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

第四步:评文。我一般采用“三评”(小组评、班上评、教师评)讲评法。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评议,对选出的优秀作文,写出较详细的评语,推荐一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班上的讲评。班上讲评由学生边读边评,读完总评;再叫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直到大家满意为止。最后是教师评:针对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有代表性的作文(含优、差)通过比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易接受,好掌握。采用这种“三评”法,学生能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努力方向,真正取得作文批改的实效。

互改互评对学生而言具有新鲜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加深学生彼此间的了解,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还能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

(三)信息反馈阶段

师生互改互评后,并不意味着该次作文的结束,改后的信息反馈也很重要。互改互评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改评工作是否做得到位,对不到位的要及时订正,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该表扬的表扬,该指正的予以指正,言语要中肯诚挚。以肯定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写作的内驱力。如有较特殊的情况,还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采用面谈、面批、笔谈等多种形式,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信息以及互改互评的意见,应做好有的放矢的工作。一些细节问题在作文本旁的空白处予以订正,并及时写下该次作文的得失及感受。如果存在的问题较多,则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重写,以使自己在重新审视自己习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

信息反馈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该次作文的得失,而且使他们知道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后作文时也就不至于“错误百出”。因此,师生间的反馈工作是对修改评析能否成功的检验,信息反馈工作做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写作的实效。

快速作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快”,片面理解快速作文的真实含义,脱离学生实际,忽略快速作文的的一些必要的环节和准备,就会欲速则不达,走入快速作文的误区,出现忽视基础训练、训练单

一、机械背诵、快速摘文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探寻快速作文教学的规律,遵循教学实际,防止以上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快速作文教学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是不无裨益的。快速作文教学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一种促进,一种创新。为了更好地进行快速作文教学,我们必须去钻研、去探寻、去奋斗。快速作文教学注重的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快速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作文教学法。

2010年4月25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