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生物体构造中存在着拱形结构。 (4)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5)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3)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4)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承受重物的立体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既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验证。
(2)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4)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2)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3)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有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4)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教学难点:
(1)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2)生物体的拱形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 (4)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磁带盒、尺等包装箱瓦楞纸板;学生:垫圈一盒、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实验记录表、直尺、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垫圈、包装箱瓦楞纸板、语文书四本、尺、透明胶、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安全帽、贝壳、锅盖、灯泡、鸡蛋等。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既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验证。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磁带盒,尺等;每组学生:一号材料(垫圈一盒,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实验记录表,直尺。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播放课件:
同学们,我们到成都去城里面要经过许多大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桥梁,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从中发现大桥是由桥墩来支撑桥面,引出横梁和柱子)
2.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让学生认识教室里的横梁和柱子,教师点拨。得出: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3.比较横梁和柱子谁最容易弯曲?
引导学生认识柱子承受的压力是把柱子压短、压碎,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所以横梁比较容易弯曲。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4.揭题:抵抗弯曲
5.讨论并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会得出桥的长短、桥的材料、桥的宽度以及厚
度等)
(二)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今天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你觉得应该怎么搭?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垫圈放的位置,垫圈放的方法,桥墩的高度,桥梁的长度等。如学生不能完整得出,教师通过错误的演示,让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完善设计。
(2)教师演示搭的纸桥梁很容易弯曲,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它的抗弯曲能力呢? (3)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为了使实验更科学、更公平,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桥墩的高度,桥梁的长度,纸张的厚度,同种材料的纸张,单个垫圈的重量)?怎样控制?改变了哪个条件?(宽度)如何改变?(采用1倍、2倍、4倍的同种纸张,)
(4)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为什么这么想?
(实验前先预测再实测,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数据,教师进行数据汇总。
通过刚才实验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增加梁的宽度,能增强梁的抵抗弯曲能力。)
2.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1)学生讨论设计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实验
桥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又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桥墩的高度,桥梁的长度,纸张的宽度,同种材料的纸张,单个垫圈的重量等)怎样控制?什么条件变了?(厚度)
(2)先来预测一下,2倍厚和4倍厚的纸横梁分别可以放多少个垫圈?并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根据1倍厚的经验进行预测;先做一个预测后一个)
(3)小组领取材料并实验。
(4)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数据汇总。
(5)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增加梁的厚度,能增强梁的抵抗弯曲能力。)
3.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把宽度和厚度的数据汇总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三)解释横梁平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1.讨论
现在老师想考验一下大家,看看咱们班谁是最出色的建筑师,这里有一块横梁,你认为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为什么?
2.体验活动
咱们现场用尺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在横放和立放的尺子上挂重物,观察哪一种方法挂的重物多?
(四)课外延伸
增加了纸的宽度和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重量和增加了材料的用量。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既不增加它的宽度又不增加它的厚度就能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课后大家继续去探究。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柱子:直立 横梁:横放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梁的宽度,能增强梁的抵抗弯曲能力。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梁的厚度,能增强梁的抵抗弯曲能力。 横梁的放置方法:立着放 教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小组合作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做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通过形状的改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
教、学具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垫圈、包装箱瓦楞纸板、语文书四本、尺、透明胶。
教师自己准备: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复习导入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纸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发现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厚度和宽度) 那纸的抗弯曲能力除了与厚度、宽度有关,如果我把薄薄的一张纸的形状改变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会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 教师出示一张纸让学生讨论,在这张纸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同学们能折出哪些形状呢?
按照学生说的把形状画在黑板上.(板书:形状)
2.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来预测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预测前出示实验的纸) 抽两组的预测的结
果写在黑板上.(板书:预测) 3.我们已经进行了预测,那我们接下来要进行实测了,在实测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呢?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前一节课的实验中我们是控制哪些条件不变的和我们这里有相同之处嘛!(板书:实测) 注意:两边的高度不变,垫圈放的位置要在中间而且要轻轻的放, 实验时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我们统一为11厘米). 4.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小组至少选择两种形状进行实测并记录: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特别关注预测的两组)
形
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5.汇报实验结果: 两种情况以上测好的同学请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的情况,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板书:实验数据) 6.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或者提:纸的形状改变了,他的抗弯曲能力怎么样呢? 7.结论: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板书: 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 进一步解释:让同学再观察一下改变形状的纸,出示一张没有改变形状的纸和改变形状的纸相比较,我们发现纸的什么改变了?(宽度减小了,厚度增加了)我们在前一节学到过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加强抗弯曲能力. 薄薄的一张纸把它的形状改变以后,他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了,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是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抗弯曲能力的.出示钢材,为了节省钢材,把它们做成了这样各种形状,虽然材料节省了,但抗弯曲能力仍旧很强.
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今天材料比较多,老师用一个纸箱子装了过来,我发现纸箱上还藏着个秘密呢!现在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小块这样的纸板,你们可以感觉一下,并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汇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硬板纸的内部结构
原来硬板纸除了比较厚之外,更主要是里面有了抗完全能力特别强的波浪形,这种形状又象瓦楞状,我们就把这种纸叫“瓦楞纸”。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把瓦楞纸板剥开看看各部分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各部分的软硬怎样的? 教师提问: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型”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有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抗弯曲能力,也把瓦楞纸板做成五成,甚至七成.
四、小结: 课外同学们可以去观察一些材料的形状,并研究一下形状的变化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教后反思: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拱形结构和拱形受力的特点,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
2、 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3、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拱形比平形能承受更多压力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如何加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纸板、铁片、图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导入
师:相信大家都看过古装片,我们发现,古代的城门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拱形的。 师:给你一张纸,你能示范出“拱形”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吗? 生:(将纸弯曲)作成拱。
师:象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拱形。(出示拱足)
师: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呢?这一节,就让我们来研究“拱形的力量。”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一: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师:你材料为一张纸,一些垫圈,你的方法?
生:将纸做成拱形,用垫圈测试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师:让我们来做一个纸拱,将它放在桌面上。如图。你在实际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生:纸拱不容易做,很难固定在桌面上。 师:我们只要将纸卷一卷再松开(教师示范)。
注意事项:
1、轻轻的依个放垫圈,将垫圈放于纸拱的中间。
师:你的纸拱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师:在拱形受压的过程中,拱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发现拱在受压时,拱足会向两边推。(师补充:即会产生向外推的力。)
师:大家发现,拱形受压时,拱形的形状变化是向着哪些方向的?
生:向下和向两边。
师:也就是说,拱形受压时,可以将受到的压力分解为向下的压力和向两边的外推力。
师:那为什么这个纸拱不能承受稍微大一点的力?
生:这个拱形受压就伸展平了,所以承受不了多大的压力。 师:要是拱能多承受几个垫圈,我们该怎么办?
生:在拱足的两端各放一本书,将拱足抵住,这样就抵消了它向两边的外推力,拱就可以多承受垫圈的重量。
实验
二、测试在拱足的两端各放一本书时,纸拱的承重能力
师:在拱足的两端各放一本书,使纸拱不塌下来。测量这样的拱能承受几个垫圈的重量。
你的方法?
生:在拱足的两端各放一本书,用垫圈测试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师:你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纸拱有个特点,纸拱变形的很严重了都不倒塌。那什么时候什么标准才算纸拱的承载能力呢?
师:当纸拱严重变形,放上去的垫圈哗的一下子掉下来的时候,就算是超过了纸拱的承载能力了,就相当于纸拱垮掉了。
(学生再次实验)
师:你的纸拱承载能力有多大? (学生交流)
师: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纸拱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纸拱严重变形。 师:怎样才能使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
生:多用几本书抵住纸拱,使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
实验
三、多用几本书抵住纸拱,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师:多用几本书抵住纸拱,测试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学生实验,交流)
生:能承受较多的垫圈。
师:仔细观察纸拱在压力的作用下是如何变形的? 生:向下和向两边变形。
师:在上述的3个实验中,我们是如何增大纸拱的受压能力的?
生:抵住拱足。 师:为什么我们抵住拱足,纸拱就可以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生:拱形受压会产生一向外推的力,抵住拱足就等于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能大的重量。
三、拓展知识
师:现在,人们利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很坚固的拱桥,为什么?
生: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的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向外推的力,抵住拱足就等于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能大的重量。 四本堂小结
师: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 外推力 外推力
压力
教后反思:
找拱形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生物体构造中存在着拱形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能识别生活中的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等弧形结构的物体,并通过联想、推理与实验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体构造与其生活的联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物体的拱形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教、学具准备:
1、完整的和剖成对半的乒乓球若干个
2、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瓶若干个
3、安全帽、贝壳、锅盖、灯泡、鸡蛋等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讨论拱形建筑时,关于这一类物品(出示圆顶形物品、建筑)是否属于拱形有了争议。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类物品。要想了解它们与拱形是否有联系,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形状、承受压力的性能)课件演示拱形的形状与承受压力的示意图。
(二)研究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圆顶形物品(课件图片)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它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
3、观察实验分析:
(1)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软硬。(出示实物乒乓球)
(2)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演示实验) (3)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它与拱形有联系吗?试着解释一下圆顶形承受压力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后演示课件说明圆顶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结合。 (4)提问: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
4、出示整个乒乓球: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与拱形会有什么联系? (1)学生推理,演示课件。
(2)演示握鸡蛋,说明: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就是我们平时捏不破鸡蛋的道理。另外比如电灯泡,为了更透亮,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就比较坚固了。
5、我们还能列举出哪些类似拱形受力特点的形状?
(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举出身体结构中的例子,如头、肩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面“塑料瓶形状的分析”与“生物体中的拱形”的活动顺序可以灵活调动)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
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塑料瓶,它的形状设计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2、指导研究。
(1)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状,表面还有哪些形状? (2)推理:(以底部为例)塑料饮料瓶底部大多做成圆顶形,为什么?
(3)验证:比较平底瓶与圆顶形底瓶的承受压力能力。 (4)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组自主研究其他部位的形状。
4、汇报交流。
(四)生物体中的拱形
1、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板书:找拱形)
2、观察乌龟、贝壳、蛋壳,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还有哪些生物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
(五)小结:研究了拱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找拱形
圆弧
圆顶形
球形
﹨
∕ 拱形的组合 教后反思:
做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 概念
1、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材料,构造坚固。
2、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承受重物的立体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框架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教学难点:认识框架结构的作用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具准备:为小组准备:竹棍、橡皮筋、尺子。教师准备:框架结构建筑视频和 课件 。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集中话题
1、引入:同学们,最令我们中国人自豪的就是我国08年成功的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做为奥运会主场馆的国家体育场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给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它有奇特的名字,同学们知道这处建筑的名字吗?(鸟巢)
2、谈话:想了解它吗?
3、播放鸟巢视频。
4、指导观察建筑特点。
5、交流观察结果。
6、提问:目前像这种骨架式的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去年四川地震之后,各地新建的楼房都采用这种结构,同学们知道这种构造叫什么吗?
7、小结:像这种骨架式的建筑形式叫做框架结构。(板书)
二、指导探究
(一)发觉源认知、提升探究欲望
1、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
2、 学生 互相交流:起重机的塔架、过山车、输电线路铁塔--------。
3、谈话:这么多地方都采用这种框架结构,一定有它的 科学 道理。同学们猜想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4、让我们通过做框架来研究一下这里边的 科学 道理。(板书:做框架)
三、指导做中学、亲历 科学 探究 (一)动手做框架
1、教师出示一个立方体
2、 学生 利用竹棍和橡皮筋设计制作立方体框架。
3、指导 学生 观察立方体框架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4、 学生 动手尝试把重物放到立方体框架上观察承担情况。
5、小结:看来现在各个面是四边形的框架承重并不是很好,大家有什么办法加固让它承载更大的力度呢? (二)加固框架
1、讨论:怎样加固立体框架
2、在记录单上画草图
3、强调:每加固一次都将重物放到框架上观察承重变化
4、分组实践加固框架,教师适时指导
5、 学生 展示加固的成果,描述加固活动中的新发现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做,发现立方体各个面是四边形时容易变形,但在四边形中增加斜杆就能让整个立方体框架坚固起来。四边形加上斜杆发生了什么变化?
7、指导 学生 观察发现:四边形对角增加斜杆形成多个三角形。
(三)探究斜杆的作用
1、谈话:不管大家的做法如何,都是在四边形里加入斜杆,使里面形成三角形。那么加上斜杆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呢?
2、教师利用 学生 的框架演示:推压框架,分析斜杆产生力量。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让框架更结实的奥秘在哪儿吗?
4、播放动画。
5、小结: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我们的框架,并且框架中三角形越多,结构越坚固。
四、回顾 科学 知识应用于生活
1、我们在 科学 探究活动中不但收获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同时大家还应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要说的吗?
2、三角形有稳定性在 数学 上课上我们曾了解过,今天我们在科学课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同学们能不能将我们学到的 科学 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呢.
3、 学生 描述自己的想法。
4、 总结 :只要同学们能够把学到的 科学 知识应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在将来一定能为我们国家设计出更加优秀的建筑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做框架
三角形
稳固
长方形
不稳固
加斜杠
稳固
教后反思: 建高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教学重点: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教学难点: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学具准备:1. 教师材料:课件、电风扇。2. 分组材料:学生科学文件夹、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小石子、筷子、透明胶、长尺、铅笔与水笔、绳。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
师: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塔吗?那么在你们的脑海里,塔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做一次导游,我要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些美丽的风景。
(课件展示)参观世界上著名的塔。
各位游客,领略了世界名塔的风采,让我们思考一下: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生:地震,狂风暴雨….
师: [师放课件]看大屏幕,左边的是西安雁塔广场的大雁塔,右边的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这些塔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已成百上千年了。然而直到今天,他们风采依旧,观察这些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些高耸入云的塔经久不倒的秘密在哪呢?
你们猜猜,组内讨论讨论,把猜想的结果写在实验报告单
上。写的时候要清楚、简单、明了。 (学生讨论猜想塔不容易倒的原因。)
师: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猜想。 生:(汇报)……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师: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板书:建高塔] 师:为了证实一这些猜测,咱们来做个实验,看,这个塑料瓶瓶口向下放与瓶底向下放,哪个更稳?(出示两个上小下大的同种饮料瓶,分别用瓶口端与瓶底端竖立在演示台上) 生:……
师: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生往两个瓶身上吹气,瓶口朝下的倒了。) 师:我来换一种方法,再试一试.我将底下垫的台板靠近我的那端慢慢地抬起,口朝下的迅速倒下。 师:效果很明显吧,为什么呢? 预测生:……
师:就如刚才大家所言,上小下大放得稳。
师:指着瓶底朝下的瓶,那么你有办法让它更稳吗? 生:……
师:加沙子或水的目的是什么?预测生:让它变重。 师:好,我这儿有四种情况的塑料瓶,一种是空的,一种在整个瓶身的三分之一处加水,一种在整个瓶身的二分之一处加水,一种是满瓶,咱们来试一试哪一种更稳好吗? 师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不是整瓶最后到下?学生回答…… 师:你的意思是上面轻下面重比较稳对吧。 实验验证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次工程师,设计建造一座美丽的塔呢?好,请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根据我们的猜想,设计并建造一座属于你们自己的塔。让我们比一比谁造的塔又高又稳又美观
师:在建塔前,咱们一起来学习工程师的细致和严谨,首先思考如下问题,A、有哪些办法让塔更稳,B、怎样建能让塔最高. 提醒:也请考虑美观和节约耗材的问题。 (学生制作高塔,填写实验报告单) (开始汇报)
师:你对刚才的制作与最初的猜想比较一下,你们组为什么这么设计?
①你们采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的塔建得这么坚固?②你们认为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该怎样改进?
师: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建的塔最坚固,最漂亮。 把塔放于斜面上测试其稳定性及抗风能力{防守让学生自己验证} 试分析:它的抗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相比,谁强?为什么?
四、欣赏群塔,谈收获
师:联系生活实际,与塔的结构相类似的有吗? 生:……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看了大家建造的高塔,我深感欣慰。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一座真正坚固美观又实用的高塔,有没有信心?我期待那一天早些到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建高塔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框架结构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教后反思:
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有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教学难点: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具准备:小组准备:吸管或竹征、粗线。教师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教师引领学生从观察教科书中三种结构的桥开始: 一幅是苏州的宝带桥,是一座连续的石拱桥;一幅是常见的高架公路桥,是水泥直梁桥;一幅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钢框架梁桥。这是前几课研究过的拱形、条形和框架三种结构。然后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的结构越来越多样了”一句引入认识多样的拱桥和钢索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各式各样的拱桥: 本部分插入了四种不同的拱桥:一幅是西藏拉萨铁路大桥,它使
用了钢筋水泥又用了钢框架结构(桥面在拱下方)。一幅是法国古代的石拱桥——加尔德桥,桥上流着从山上引下来的水,桥又跨过下面的河,它共有三层。一幅是长江三峡山峻岭中的一座钢筋水泥拱桥。一幅是扬州瘦西湖里造型
优美的“二十四桥”(石拱桥)。通过观察:
A、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找出各自的优点所以,引导学生从桥的大小、用途,拱的形状以及建造用的材料来寻找不同。
B、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有桥面在拱下方和桥面在拱上方的两种桥梁结构。 C、分析两种不同的桥梁结构:
桥面在拱上方: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桥面在拱下方:桥面低,与道路连接容易;桥面拉住拱足,能抵消拱的外推力。
D、做一个模型试验:试验一下,向下压拱圈或拉拱圈,它容易变形吗?能承受压力或拉力吗?
三、大跨度的钢索桥:
1、教师简单介绍索桥的“家史”: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从缠绕在大树间的藤蔓得到启示,用腾蔓做成了吊桥,后来用铁链代替藤蔓建造出了铁索桥。再后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用钢丝编成的缆绳建造出了跨度达千米以上的钢索桥。
2、让学生们观察教科书上的钢索桥结构。(教师范画标出结构名称)
钢索桥:①桥塔;②桥面;③钢缆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理解桥塔修得很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钢索桥的特点是:从结构看是吊桥;从功能看跨度很大。
3、让两位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体验一下“钢缆”的拉力。
4、观察分析教科书中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它跨度为1280米,引领学生注意其结构,这座桥把框架结构、拱形结构,钢索结构都用上了。
小结:此桥的形状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用途,材料和技术。桥梁反映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状况。
四、拓展活动:
讨论:如何做一名桥梁设计师。
归纳:要考虑用什么材料,采用什么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估计跨度大约是多少,它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等。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拱桥 拱的高度不同 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拉索桥 教后反思:
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教学难点:能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一座美观坚固的桥。 教、学具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过程: 优秀案例 个案生成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前面的课里,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和结构的桥,那你觉得一座好的桥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呢?(板书:坚固、美观)
2.今天我们也要象桥梁工程师一样来造一座坚固又美观的桥。不过我们使我们使用的材料是一张报纸和少量胶带、胶水。(板书课题:用纸造一座桥)
二、设计方案
1.用纸设计造桥,你觉得最困难或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是呀,设计建造一座桥是要受到许多标准限制的,我们今天的造桥标准就是:桥要能跨越25cm宽的河面,桥面宽度为双车道,能承载十几辆这样的小车。你们有没
有信心能造出这样一座桥?
3.在造桥前我们要有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请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这个设计方案中。
4.分组设计方案。
5.哪一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设计方案?你们打算采用哪些结构?你们如何做钢索?
6.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①制作时间为20分钟。②要达到造桥的标准,要美观、坚固、尽量节省材料。③造好的桥不能过分或过久承重。④只能用一张报纸和少量胶带、胶水,不能添加其它材料。⑤可以用1角硬币代替小车。
三、制作活动
分小组制造桥,时间为20分钟。
四、介绍交流
1.桥造好了,我们得向大家介绍一下呀,那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才能让大家全面的了解我们组的桥呢?是不是还可以给桥取个好听的名字呢
2.我们还可以参考书上44页的内容来进行介绍。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
4.你们认为他们的桥哪里设计得巧妙?哪里还需要改进?
五、小结
今天大家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出了既坚固又美观、还节省材料的桥,那你们有没有信心用两张报纸造一座更大更好的桥呢?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
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 最佳作品奖 最佳评委奖
单项奖 省料奖
美观奖
实用奖 参与奖 教后反思:
第二篇:六上第四单元教案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
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
渺小
矿物
恩赐
慷慨
贡献
滥用
威胁
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
滥
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1~4自然段)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
1 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2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易碎 唯一
保护地球造福人类
教后反思:
—————————————————————————————————————————————
—————————————————————————————————————————————
—————————————————————————————————————————————
—————————————————————————————————————————————
—————————————————————————————————————————————
3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14* 鹿和狼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教后反思:
—————————————————————————————————————————————
—————————————————————————————————————————————
—————————————————————————————————————————————
—————————————————————————————————————————————
—————————————————————————————————————————————
5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6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听写词语
2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个别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3 将你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教师补充。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
7 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教后反思:
—————————————————————————————————————————————
—————————————————————————————————————————————
—————————————————————————————————————————————
—————————————————————————————————————————————
—————————————————————————————————————————————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16*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 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2、反馈交流:
⑴ 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⑵ 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⑶ 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
9 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⑴ 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② 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③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⑵ 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读一读。
⑶ 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学生交流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⑴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⑵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2、小结并指导朗读: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3、总结:
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教后反思:
—————————————————————————————————————————————
—————————————————————————————————————————————
—————————————————————————————————————————————
10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通过写建议书和看漫画写感受,进一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四、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金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金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五、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课件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修改评议)
一、佳作引路,赏析“下水作文”。
经过老师的采访,得知家乡的那个池塘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为了保护环境,让池塘再美起来,恢复原貌,便给村委会提了个建议。(课件演示教师“下水作文”《建议书》) 请同学认真阅读、评点、提建议,谈观点。
二、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三、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七、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八、延伸课外,实践运用。 1.办小报,出专栏。
2.选择有价值的建议书,调查报告递交有关部门。 下水作文
建 议 书
XXX村委会:
经过采访,我知道家乡的那个池塘过去河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成群,池塘草木葱绿,莺歌燕舞,是多么的可爱。现在我们去实地观察,发现那里的水臭气熏天,鱼虾绝迹,岸上的树木被砍尽,池边满是垃圾。原因是人们砍树开荒,泥沙被冲入池中,排水不善,工厂的废水和居民厕所的粪便外溢,混合着垃圾冲入池中。为了保护家乡那个池塘,让它恢复原貌,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 发布通告,严禁乱砍乱伐,重新栽树绿化。
二、 通知食品加工厂,豆制品厂,屠宰场,要把废水净化后再排入池中,对违反的要令其停产,治理好后再恢复生产。
三、 召开居民大会,告诉居民们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倒在规定的地方,定期运走。居民的厕所要建沼气池,要密封净化处理,不能让粪水外流。
四、 组织居民和村民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认识,自觉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我相信,村委会有关领导在发展经济,建设小康村时不会忘记保护环境,留给下一代的会是一个更加美丽可爱的家乡。
XX小学教师
XXX
2013年10月12日 教后反思:
—————————————————————————————————————————————
—————————————————————————————————————————————
—————————————————————————————————————————————
13 第 十一 册 第 四 单元 教案设计者: 黄雪云 授课者:
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班级: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
14 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教后反思:
—————————————————————————————————————————————
—————————————————————————————————————————————
—————————————————————————————————————————————
—————————————————————————————————————————————
—————————————————————————————————————————————
第三篇:六上第四单元作文
珍惜水资源 从我做起
人世间有百般的爱,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爱,都需要在具体的行动中去实现。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逛街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大街上站着一个
八、九岁的小男孩,瘦小的个子,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的一条蓝色的牛仔裤。他一只手臂靠在墙上,额头紧贴手臂,大声哭泣。
有几个路人走上前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不说话,一直在哭。他们又问:“到底怎么了?你哭什么?你告诉我看我能不能帮你。”他松开手臂,哭着对他们说,他和妈妈在这里逛街,一不小心走散了。他第一次来这里,对这儿的路不熟悉,自己一个人找了一会儿就来到这里,他很害怕就哭了。他哭诉着,又用手臂遮起脸。
这时,我和姐姐都围了上来。其中一个阿姨问:“不如打个电话给你妈妈吧,她的手机是多少?”小男孩说了一串数字出来,一个女生连忙拿出手机,打起电话来。接通了电话,女生告诉了那位母亲她儿子在什么地方,叫她快点来。我和姐姐就安慰小男孩,叫他不要哭,他妈妈正在过来这边。
过了一会儿,他的妈妈就到了。她一见到小男孩,就把他紧紧搂在怀中。围观的人看到了,都露出了笑容。那位母亲向帮助过小男孩的人道了谢,大家都说不用谢,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最后,大家都各奔东西了。
一张张素不相识的脸,但是微笑是那样甜美,一个个从未接触过的人,但是心灵是那样美好。每个人都是那般友好,每个人都是那般热情,每个人都是那般善良。爱,使我们心灵相通;爱,使世界不再孤单。让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
珍惜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珍惜、节约资源时喊的一个口号。可是,又该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约资源呢?为什么要大力推荐节约呢?下面请听听我的心声吧!
先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
“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请快快行动起来吧!
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广大群众们:
常言说得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们却因为此浪费资源。据统计,全国50%江河水流量减少,受污染;1/3土地面临沙漠化;80个国家严重缺水;我国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却不知去向;开着点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被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你是否想过,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我想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尽量少用塑料袋,习惯用菜篮。不用一次性筷子、手套。
二、节约用水。我们可以把每次洗完米的米水拿去浇花或洗菜;每次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拿去冲厕所。不要开了水龙头就忘记关,要意识到“不要让水龙头孤独地流泪”。
三、不乱砍伐树木。乱砍伐树木是我们浪费资源的第一大杀手,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不顾后果地乱砍伐树木,我们要意识到森林是鸟类、动物的家园。
四、保护资源。不浪费电、爱护草地。
五、组织植树活动,让大家一起来植树造林。
广大群众们,团结起来力量大,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珍惜资源的建议
各位同学:
你们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现在能够预知的生命赖以生存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科学家悲观地估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0。59米,很多城市将变成一片泽国。
水是人类永远紧缺的资源,同样由于环境污染,在未来的百年间,全球将有2/5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可花费不少,比如说:水资源,人们平时用来洗衣服,做饭,已花费不少。可惜,我们随处可见的依然是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你们看,在平时洗手的时候没有关水龙头,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我们再说森林资源,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原本可以像人类大量繁植、生长,但我们的大量砍伐破坏,拿来建设和生产,导致树林逐渐减少,并不能快速繁植。还有生物资源,动物在近年来也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人类大量捕捉,再加上被敌人追捕或生病,导致生物不断减少。最后还有大气资源,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呼吸空气,然而,某些工厂却污染空气,使我们能够呼吸的空气越来越差。我们知道,有些植物能够给我们提供空气,但是树林被砍掉了,我们又如何生存呢?
所以我呼吁人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那就要从我们自己做起。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做小事做起,改掉不好的习惯,要关好水龙头等。爱护大自然,爱护资源,千万不要破坏我们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不要让地球毁在我们的手中,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爱护资源的小学生
2008年11月11日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各位市民:
地球是我们的家,同时也是我们的母亲。地球慷慨的提供我们各种资源,而我们却还不顾后果的去破坏她。正如《只有一个地球》那篇文章所说的,我们不能再指望破坏了地球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地球如果灭亡了,那么降临到地球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所以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环境,我建议大家做到如下几点:
1.珍惜现在的每一口空气,我们要多植树造林,树林不仅能呼出新鲜空气,还能净化空气。要制止乱砍滥伐的行为,要少破坏大自然。
2.不要滥用各种资源,如,煤、矿、木、水„„如果这些资源被无止境的开采,必定会形成各种资源的枯竭,当人们没有资源时,我们就无法生存了。
3.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是它又实在太少了。虽然表面看起来地球上大面积都被水覆盖,可是能用的却不到十分之一,许多城市严重缺水,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虽然我们一两个人改变不了地球的命运,但是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一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地球,那样地球就能炫出青春的笑容。
珍惜水的作文
同学们,你们珍惜水吗?水可是非常宝贵的。如果你不信,那就看一看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上水的总量约有13600000000立方公里,接近14亿立方公里,如果全部铺在地球表面,水层厚度可达到3000米,海洋中聚集着绝大部分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2%,它覆盖着地球表面的70%以上,陆地上的河湖沿的总水量的23万立方公里,其中淡水约占一半,只占地球总水量的万分之一(2.350%)。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是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占地球总水量的0.77%实际能利用的水只有0.2%。
同学们,看了以上资料,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感想呢?是啊!我国人数占地球总人数的30%,而我国的淡水只占地球的8%。
我们用的水资源是多么的宝贵啊!想想,其它地方水资源极少,能喝上一滴水都感到幸福/奢侈了,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用水来打水仗„„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水用完了„„
同学们,珍惜水资源从现在开始吧!当你想到喝不上水的孩子们,你的心里会怎么样呢?
我们要节约水,珍惜水! 珍惜资源 造福子孙
“爱护地球吧!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吧!这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曾有人为“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举行过游行和演讲呼吁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拯救地球也曾有人为“爱护地球珍惜资源”献出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拯救地球地球。地球用以来树木帮我们造成;房用草原来哺育着我们。地球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长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索取的多,保护的少。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捕野生动物、滥挖矿产等,这“四滥”的后果都是在破坏自己生存的家园!
历史的长河会永远记住,1998年那场灾难的洪水,长江两岸的大堤死守的百万军民,与洪水展开了生死搏斗。无情的洪水淹没的房子上坐着一个小女孩,那悲痛的一张小脸上显出一些孤单与可怜。裸露的田地,俏丽的建筑,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人们一次又一次的砍伐树木,使城市、村庄遭到了沙尘暴一次又一次的袭击。这些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恶果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20世纪五十年代,世界森林也遭到严重破坏,平均每分钟约有20公顷森林从地球消失。1970年至1990年的20年中,印度森林面积减少了40%,其后果是加剧了印度洪水和干旱。这些不仅仅是在迫害地球,而是在破坏整个人类。
同学们!这些种种事情,难道还不能给我们教训与启示吗?
我们少年儿童是跨世纪的公民,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的地球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子孙后代。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让这唯一的地球,有限的资源,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今天;为了明天;为了自己;为了子孙;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关心地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努力吧! 教材解析:
本次习作,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提供讨论的思路和要求,围绕“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这两个主要切入口,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展开积极讨论。在交流环节中老师要注意评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各小组汇报,在比较、判断中不断完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发言学生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清楚进行适当点评。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留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进行提醒,从而将交际活动的成效引向深入。 教法导航:
一、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通过讨论,最好能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明确建议书先说清楚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再分析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使有关部门或个人对存在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写的时候,整改建议可以分条罗列。
2、让学生明确建议书的书写格式:一般是,先写标题,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建议;再写称呼,写清楚是给谁或者哪个单位提的建议;然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几个方面的内容能分自然段呈现;最后在右下方写上建议人的姓名或者建议单位的名称,标明写建议书的日期。
3、 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人挥舞着斧子砍大树,一只啄木鸟站在他肩上,愤怒地望着他那像木头一样的脑袋。作者意在讽刺那些不懂得爱护树木,不懂得环境保护的“脑袋有虫”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漫画中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弄清楚漫画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 (1)围绕环境保护,写建议书 (2)看漫画写感受
2、点拨写法
习作前安排学生走一走,看一看,与社区的群众谈一谈,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也可以顺着口语交际的交流结果,适当向生活进行延伸而展开。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或自己的观察所得,把整改建议分条罗列。对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进行习作的同学,要布置课前准备好漫画,课上也要给他们说图意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使学生懂得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坏,多一些保护、扶植,才能确保人类家园的葱绿和长存,才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并在习作中注意个别指导。
第四篇:六上第八单元作文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每当我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哼着这首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的心理就会充满快乐自信。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英语第一次测验,我考了86分,而我的好朋友穆行、还有何贝贝竟都考了满分,妈妈知道后,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说我丢尽了她的脸,原因是从一年级起我一直在外面学习英语,而她们却没有,那几天,我一直闷闷不乐,上课发言也不积极主动,下课后也不和同学一起玩了,总觉得别人在嘲笑自己:哈哈,你一直在外面补英语,考得还不如别人——王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事,有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王老师突然问:你们谁会唱《隐形的翅膀》,王老师刚问完,有几个同学竟大声地唱起来,我一下在被那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接着王老师亲切地说:“这首歌会让人充满自信,对你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有时间,你们可以学学。
回到家里,我迫不急待地打开电脑,下载了这首歌曲,并打印了歌词,开始跟着张韶涵姐姐学唱起了这首歌曲。
每一次听着张韶涵姐姐用那甜美的嗓音唱这首歌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傍晚,夕阳西下,五彩的霞光普照着一座大山谷,一位美丽的天使穿着白色的纱裙挥动着翅膀在向我招手,忽然间,我似乎也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在天使的帮助下飞过了山谷、飞过了小溪、飞过了树林、飞过了大海,最后,又飞向湛蓝的天空,我是那样的快乐自由„„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歌的歌词,它似乎写出了我的感受,让我从挫折中学会了坚强,让我从失望、自卑中看到了希望,找回了自信,经过不懈地努力,我的英语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我也变得比以前快乐、自信。这首歌我好喜欢,听着这首歌,我似乎变成了快乐的天使!
从小到大,我听过许许多多的歌,有童谣,有民歌,还有引人入胜的世界名曲„„可你要问我最喜欢的是哪一首,我则会骄傲地说:我喜欢《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我耳边久久萦绕。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邓世昌的致远舰;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我想起了詹天佑修筑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祖国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的辛酸历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13亿中国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共同抗震救灾的美好画面„„这首歌使我思绪万千。
望着祖国日新月异、日渐富强的景象,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望着国外那一台台印着“中国制造”字样的电视、电脑,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望着奥运会金牌榜上那51块金光闪闪的金牌,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望着老外们对着中国竖起的一根根大拇指,我骄傲,因为我有一颗中国心!
听呐!国歌响彻四方;看哪!国旗迎风飘扬!“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每当我看到那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时,我总是万分羡慕,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用我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作品。
终于,这个机会来临了。上星期,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劳动基地,去体验基地的艰苦生活。我们在基地里体验到了军训的辛苦,剪纸艺术的有趣,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终于靠自己做出了一件让我感到欣慰的工艺品。
记得那天早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工艺制作”的教室里,只见老师拿出一袋石膏粉和两个杯子以及一个模具。老师先将水与石膏粉掺在一起搅拌,搅拌均匀后,就把这些石膏倒在一个模具里,待到将模具填平时,再把模具轻轻摇晃,这样,这些石膏就均匀地遍布在这个模具里,过了大约4至5分钟,就可以将这个工艺品从模具里取出,这不,一件还没有上色的工艺品就“出炉”了。
看了老师的示范后,我们就自己动手作了起来,当初我忘了水与石膏的比例是1:2,将水与石膏粉都装了满满一杯,致使怎么倒也没办法让杯子里的水不向外溢出去。后来我将水与石膏粉的比例调好后,我把水倒进石膏中,这回,又遇到麻烦了——我怎样搅拌也没办法搅拌均匀,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起初还以为是水倒得太快了,于是,我重新试了一遍,得到的结果还是与上回一样。没办法,我只好请教老师了,我向老师说明了为什么会搅拌不均匀的原因后。老师笑着告诉我说:“你其中的一个步骤做错了,你不应该将水倒进石膏粉里,而是应该将石膏倒进水里。”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果真,这样一来,我很快将这些石膏搅拌好了,然后,我便将这些石膏倒进模具里,最后把它摇均匀,等了许久过后,我的作品“问世”了。虽然还没有涂上颜色,可我仍然是十分高兴。
下午,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另外一间教室,给我早上的那件作品上色。我们等老师给我们安排好座位时,就手握毛笔,给这件作品上色,因为我的这件作品描绘了两条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画面,所以一定要用浅蓝色作为基色,可是桌上的这五种颜料中,并没有浅蓝色,怎么办呢?这时,老师走了过来,我再次请教老师,老师仍然是笑着告诉我:“这五种颜色中,你可以将它们调配在一起,这样,就会有新的颜色出现。”果然,我将白色与深蓝色调配在一起,浅蓝色果真出现了,后来我用了同样的方法调出了许多缤纷的颜色,不一会儿,我的这件作品终于真真正正地“面世”了。你瞧,灰色的花边衬托着浅蓝色的“海水”,水中两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两枚小海螺与一只小海星点缀在旁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看到这件作品,我不禁感到十分自豪。
制作工艺品,只要掌握方法,认真细致,就一定能够成功,怎么样,你也来试试吧!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条工艺品—游艇。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风格。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上部与船底相接。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黄色,船头是尖的。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两腿直垂下来,悬空。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置吧。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黄色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这艘金光灿烂的游艇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是我家的珍品之一。
第五篇:六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 学科 六 年级上册第 3 单元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2.第三单元的具体内容与编排如下:
分数与整数相乘
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
倒数的认识
整理与练习
3.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计算法则的教学为编排主线,把运算的意义、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全单元的内容结构。
第二,知识发展线索清晰,前后联系紧密,各道例题的教学任务明确。下图是本单元教材里的计算知识结构图。
第三,编排“倒数”知识,为分数除法作准备。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不含带分数)的乘法式题,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与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分数与整数相乘――――――――――――3课时
2.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连乘――――――3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与练习―――――――――――――2课时
- 1 -1集方圆之慧筑幸福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