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精选)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精选)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第一篇: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2012应急管理工作要点201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201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及上级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着眼于建设小康XXX、和谐XX。

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第一篇:农村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2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及上级一系列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着眼于建设小康XXX、和谐XXX的大局,围绕实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以抓好“两基”为前提,以抓好三个“四”为重点,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努力夯实“基础基层”。要夯实基础。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即:逐步落实县级应急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解决有专人干事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解决有序有效干事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工作环境,解决有条件干事的问题。要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市、县两级、特别是县一级,要对各自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把脉,找准制约问题所在,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每个县在2012年要至少抓2个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示范典型,创新思路,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均衡开展。

二、巩固扩大“四个成果”。一是巩固扩大组织体系建设成果。各县(市、区)要按照省要求,对口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府值班室),明确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落实编制,配备专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确保市、县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衔接。

1 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要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各级相关部门要成立应急办或明确相关科室履行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职能。二是巩固扩大应急预案建设成果。重点完成市、县两级“专项、部门、保障”预案的修订、增补工作,不断提升全市预案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基层单位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每个基层单位、每项重大活动及重要岗位、重要基础设施都有应急预案和相应预案操作手册,全面提升基层预案建设水平。三是巩固扩大应急队伍建设成果。加强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综合救援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推进各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的软硬件建设,强化应急救援职能。切实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要健全与当地驻军、武警、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应急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水平。进一步抓好各级森防、地震、防汛抗旱、水上搜救、煤矿及非煤矿山、公共事业保障、卫生疫控、城市“四供"等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专业处置能力。积极组织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开展重点工作的调研、论证和评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市政府应急委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专家组组长负责收集、汇总各自专家组的专家调研课题,于3月10日报市政府应急办,各专家组成员要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推进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提升规模和水平。四是巩固扩大应急保障工作成果。大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建立和完善全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

2 储备,正规管理,以满足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和发改、财政、安监、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卫生、商务、粮食、物价、林业、水务、国土、工信、交通、城建、城管、海事等部门,要制定2012年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或规划,完善协议储备机制。市本级2012年度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或规划由市发改部门牵头落实,在3月10日报市政府应急办,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应急物资储备综合情况。市及各县(市、区)要将本级应急管理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保障应急管理工作各项支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优化布局,完善功能,适应需要。

三、继续加强“四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政务值班制度和1小时上报突发事件信息时限要求,确保重大级别以上和敏感突发事件信息半小时内报送,坚决杜绝信息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将信息报告纳入突发事件责任追究体系,与突发事件处置失误一并追究,进一步提高应急值守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大对各地、各相关部门值守应急工作抽查、督查力度,及时向当地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通报有关情况,推动应急值守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继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2012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在3月10日前报市政府应急办,形成全市应急演练计划并印发实施。每次演练结束后,要组织好演练评估工作,找出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修订和完善所依据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

3 性,每一次应急演练都要及时形成评估报告报市政府应急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应急演练综合情况。三是继续加强应急知识宣教工作。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和宣传形式,切实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各县(市、区)要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网站,主要应急联动单位要在已有部门网站的基础上开辟应急管理专栏。要结合“5.12防灾减灾日”等各类公共主题宣传日,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知识的社会普及率。要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XXX市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落实,依托各级人社部门、党校、行政学院、社会教育资源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各级机关干部、应急管理人员、企事业负责人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各相关部门要在3月10日前将各自《2012年度应急知识宣教计划》报市政府应急办,在半年和年10月底上报实施情况。四是继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和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深入开展各领域重大危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市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建立健全对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检查、监控制度,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危险隐患数据库,完善危险源的动态监控和消除机制。各县(市、区)及安监、公安、交警、消防、交通运输、城建、气象、环保、国土、海事、口岸、教育、水务、林业、农业、畜牧、外侨等部门,要在3月10日前

4 将本行业、领域的危险隐患排查计划安排、动态防控监管制度等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在半年和10月底上报排查及防控情况。

四、不断完善“四个机制”。一是不断完善预警监测机制。整合气象、林业、水文、地震、地质、环保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络资源,建立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共享、紧急会商、协同防控综合预警机制。整合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网络资源,建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沟通协调、信息直报、联防联控机制。整合食品药品安全、动植物疫情、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监督领域资源,建立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协同处置机制。整合公安、民政、信访等网络资源,建立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公共安全信息研判、报告、预警机制。二是不断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定期组织市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维护和演练,时刻保持与省互联互通状态,及早向省应急平台传送突发事件现场视频图像,并适时将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向县级延伸,为实现省、市、县小型移动平台联网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并争取建立市本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安监、公安、消防、林业、水务、卫生、国土、环保、民政、城管、海事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各自专项应急平台建设。按照已出台的《XXX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积极做好市本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与省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各县(市、区)也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参照省《指导意见》,拟定各自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抓好具体实施。三是不断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相关部门的应

5 急联动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市及各县(市、区)要加强与中、省直有关单位联系,定期进行突发事件信息交流和应急处置业务会商,不断完善地方与中、省直部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处置快捷。逐步与俄布市相关部门建立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增强XXX与俄布市协同联动应急能力。四是不断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的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认真落实《县(市)区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指标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每项考核评价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各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工作。

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23日印发

共印170份。

第二篇:2015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5年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县委九届五次全会、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省市政府关于2014年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名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一、推进应急平台建设

(一)推动突发事件信息网上报送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在保障突发事件信息网上报送系统正常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信息报送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全面实现突发事件信息网上报送。

(二)开展应急资源信息数据采集。全面开展应急资源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工作,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提高信息采集数据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三)探索应急联动机制。县政府应急办牵头对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强化部门间的协调联动,逐步实现应急物资、装备、队伍统一协调、调度。利用网上报送系统,探索区域间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协作,努力实现应急信息和资源共享。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四)完善基层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配齐配强应急管理专职人员,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职能。规模以上企业、高危行业、各类学校都要明确应急管理人员和职责,确保机构健全,人员和职责到位。结合县气象信息员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村级应急信息联络员制度,做到遇有突

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

三、完善预案管理体系

(五)推进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县政府应急办要对全县各类应急预案制定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进行核实,彻底弄清底数。没有制定预案的要抓紧制定,已编制的预案要根据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适时开展应急预案专项演练、综合演练等活动。

四、强化应急队伍建设

(七)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原有救援队伍的职能,加大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资金投入,提高应急装备水平,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八)推进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

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专家队伍管理制度,健全专家参与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工作机制。

五、增强物资保障能力

(九)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县民政、发改、水利、商务、粮食等部门要发挥应急物资储备综合协调职能,结合工作特点,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六、重视预防防控工作

(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突发事件风险的日常监管。要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隐患监测网络。重视风险隐患评估和整改,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整改防范措施和方案,全面组织落实整改。

(十一)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等现有渠道,拓展微博、微信等新型发布渠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广

度及深度。

七、开展应急宣教活动

(十二)重视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防灾减灾日”等各类主题宣传日,集中开展宣教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知识的社会普及率。

(十三)加强各级应急管理干部培训。依托现有资源,通过讲座、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实施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升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八、做好应急值守工作

(十四)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情况重大事件报告工作的通知》(大办字〔2011〕53号)和县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和重要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大政办〔2012〕68号)等文件要求,切实抓好贯彻执行。

(十五)推进政务值班作风建设。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值

班工作纪律,扎实推进政务值班工作作风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在作风转变、信息通畅、运转高效上下功夫,提升全县政府机关应急值守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六)推进政务值班标准化建设。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各项应急值守制度,确保值班人员24小时全天在岗,联络畅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改善值班工作条件,建立正式的值班日志和值班报告,规范管理值班文档,日常值班信息登记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县政府应急办要适时对全县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及值班室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以上这篇2015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能够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范文尽在: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管理资料下载网,谢谢。

第三篇: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

2008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为目标,认真落实《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源头预防管理,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切实做好应急资源准备,进一步提升我市应急管理总体水平,全力确保深圳的一方平安、确保深圳的和谐稳定、确保深圳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深圳人民群众的生产

一、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要求,理顺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关系和职责,健全基层应急管理机构。

(一)理顺应急管理组织关系。市、区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履行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决策重大应急事项的职能;市、区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市、区各专业应急领导机构及其工作机构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专业处置中的指导协调和现场指挥工作。

(二)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按照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座谈会的要求,各区于年内建立健全所有街道、社区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街道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应急领导机构和由街道中层以上干部负责的办事机构,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社区要有专人负责应急工作。各街道、社区可根据关于印发《值班室建设参考标准(试行)》的通知(深应文〔2007〕3号),重点加强辖区值班室建设,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辖区内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有领导组织先期处置;事件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报送。继续推进应急管理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建立企业、学校应急管理组织,扩大应急管理覆盖面。

(三)明确有效应急处置模式。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基层先行,逐级抬升"的应急处置模式。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或部门等预案规定,负责或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推进应急法制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一)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分管应急工作负责同志、各相关应急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市、区行政管理学院和人事培训部门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纳入日常培训内容。

(二)由市应急指挥中心、法制办牵头,拟订我市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应法规草案报送市人大审议。

(三)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化水平。

三、强化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强化预测预警预防,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一)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一是排查。由各区政府统一领导,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在相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下,对辖区内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排查,排查结果纳入数据库管理,实行动态监控监管机制;二是评估。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预先划定应急区域等级,尽快建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三是整治。制订整治方案,落实整治措施,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间,综合治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隐患。

(二)深化预案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应急办关于编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配合出台《深圳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统筹规范"总体、专项、部门、重大活动"四类预案标准;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和定期修订工作,按照"全面、切实、简洁、易行"的原则,制订专项应急预案简明操作手册,以完善基层各类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重点,进一步明晰责任、健全机制、细化流程、明确措施,确保预案简洁明了、好记管用。

(三)建立健全应急队伍。一是各区要在直属单位内选拔、培训不少于30名(兼职)综合应急干部,定期开展演练,以备较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随时调用。二是各专业应急机构要继续加强对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三是由市、区应急管理机构会同群团组织,着手建设应急志愿者、义工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四是市应急管理部门、各专业应急机构要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队伍,完善应急专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深府办〔2007〕56号),各区、各部门、各专业应急机构要充分利用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逐步加大战略物资、应急专用物资和器材装备的储备力度。统计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储备方式、储备地点等,建立日常管理、快速调用、补充完善等工作机制。

(五)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市、区专业应急管理机构应会同民政部门负责完善现有的避暑、防寒、防风、防汛、抗震等公众避难场所设施,规范避难场所标识、标志和指引设置,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新建特殊危险源周边地区公众避难场所。同时,按照有关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地、设施,改造或建设各类配套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建档建册,实行数据库动态管理。

四、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根据应急预案和有关文件规定,完善现有信息报送、分级响应、快速反应、应急联动和新闻发布机制,推进应急能力评估、绩效考核、社会动员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一)信息网络机制。建设兼职信息员队伍,扩大基层信息收集覆盖面,做好汇总和研判分析,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二)应急能力评估机制。市、区应急指挥中心牵头,制订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事前评估,有效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通过事后评估,总结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措施,检讨得失,提出改进方案。

(三)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应急绩效考核方案,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

(四)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治安维护、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配合政府共同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

(五)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建立与周边地区及港澳之间的应急联络、联动方式,提高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增强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五、深化宣传演练培训

范文网[CHAZIDIAN.COM]广泛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深入开展应急培训,提升应急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大力普及应急常识教育,提高公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业务培训。依托相关培训基地,面向应急管理专业干部和骨干力量,年内举办1-2次专业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考察研讨等方式,培训预防预警、宣传演练、现场处置、新闻应对等技能。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多渠道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制订《深圳市应急业务培训工作制度》,探索建立应急培训长效机制。

(三)普及应急常识。一是由市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做好《深圳公众应急常识》的发行、发放工作;举办1次应急常识竞赛;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应急常识宣传。二是由市教育局负责,将应急常识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生日常教学课程,重点做好在校学生的应急常识和安全教育。三是由市安监局负责,重点做好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岗位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四是各区负责指导社区在辖区范围内,通过小广播、小宣传单、小提示、小报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应急常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六、完善应急平台功能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完善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系统,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科技化程度。

(一)各区按照市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完善各自的平台功能。

(二)推进市移动指挥平台及应急平台三期工程建设。着手建设以组织机构数据库、预案数据库、典型案例库、地理信息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物资储备数据库、救援队伍数据库、危化源数据库等"八库"为基础的辅助决策系统,初步实现预警自动化、决策科学化和指挥规范化。

(三)完成全市社会治安电子防控项目中一类(5000个)监控信号的整合工作。

(四)启动统一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应急值班系统软、硬件建设,实现图像、信息、数据互联共享。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本工作要点,认真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工作计划,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为深圳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深圳市应急管理要点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四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年是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作用、富有作为,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作出贡献。

*年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总体工作部署,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大局,立足事故预防、强化应急管理、完善体制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实战能力,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进一步提高救援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而努力。

*年主要工作目标是:事故救援方面: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加强对事故救援的现场指导和资源协调调度,进一步提高事故救援整体效果。应急预案方面:进一步健全覆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管理,强化预案演练,提高预案质量,发挥预案作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省、市(地)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实现所有省(区、市)建立应急指挥机构、70%的市(地)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各级应急指挥机构间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部际协调应急机制,建立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体系建设方面:矿山、危险化学品国家级基地项目立项,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项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法制建设方面:贯彻实施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条例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

*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共47项):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制定推进方案,交流工作经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年实现所有省(区、市)和70%的市(地)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重点县和重点企业设有专门机构。

2.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地)级应急指挥机构间以及国家、省、市(地)级应急指挥机构与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和国家救援基地、骨干救援队伍间的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传递和通报机制,切实做到指挥有力、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施救有效。

3.理顺和建立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责权统

一、有利管理、有利指挥、有利施救的体制机制;强化基地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装备储备、培训演练等功能,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应急救援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协调联动能力;制定国家投入形成的矿山、危化品基地资产管理办法,以资产管理为纽带,强化基地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4.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部门协调机制,对有关部门之间应急协调配合的内容和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充分发挥相互间的协调功能,加强信息通报、工作交流、情况沟通和支持合作,增强合力,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同时,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

5.建立完善安全监管部门与气象、海洋、地震等相关部门协同应对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预报、预警、预防和救援机制;加强值守应急,及时掌握重特大险情信息和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通知,为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提供保障。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与矿山等专业中心的工作机制。

7.加强医疗救护与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矿山事故、化学事故医疗救护网络,形成快速响应、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的医疗救护体系。

二、加强预案管理,提升预案质量,完善预案体系

1.通过落实责任、逐级推动、典型引路和示范指导等措施,进一步健全针对各类事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推广预案管理典型经验,深化预案管理。

2.加强预案的报备、审查和协调工作,贯彻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有关规定,提高应急预案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3.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预案评审标准,规范预案管理程序,完善预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提高预案管理水平。

4.加强预案宣传、培训,编制预案简明手册和预案管理教程,使各级应急管理监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真正了解预案、掌握预案。努力推进预案常态化管理。

5.按照“突出重点、不求大求全,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应急演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工作经验和教训,推广好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适时修订预案。切实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公众的目的,以提高应急救援的协调配合和处置能力,提高救援效果,减少因盲目施救扩大事故。

三、落实“*”规划,推动科技进步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 明确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抓紧国家级矿山、危化、排水基地立项和建设工作;组织对57个国家级基地进行中期评估;组织编制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同时,各地及基地所在企业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搞好配套建设,全面提高区域作战能力。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与速度,实现建设目标。

2.各地及骨干救援队伍所在的企业,要加强本地本单位骨干救援队伍的建设。制定骨干救援队伍的建设标准,按照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骨干队伍规划意见,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加快步伐、早日达标。

3.加强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组织编制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编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重点解决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问题。以市级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依托,加快推进国家、省、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4.按照《“*”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针对煤矿瓦斯事故救援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特点,选择国家级救援基地,制定建设标准,启动两个方面救援基地示范项目建设。

5.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水平。

四、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搞好事故救援和预防工作

1.进一步做好事故救援工作。要做到快响应、早出动,强化组织指挥,依靠专家决策,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有力有效施救,尽力减少损失。要加强事故救援指导协调工作,对较大以上事故要跟踪了解救援情况,根据救援需要及时协调调动资源和派员赶赴现场指导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组织各类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和特殊作用,积极投入到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当中,除参加本企业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外,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配合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到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参与排查治理隐患。

3. 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参与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职责;选择重点区域,在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要岗位和关键部位的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基础上,实现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互联互通,在监测监控基础上建立预警体系。

4.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工作的通知(安委办[*]1号)文件精神,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隐患排查、除险加固和隐患治理工作。

5.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工作机制,赋予其职责,明确检查内容、标准、程序和奖惩制度,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紧紧围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装备保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重点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

6. 积极参与各类安全检查和督查,在检查督查中注意发现总结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积极参加事故调查,在调查中了解有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五、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1.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班中增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内容,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列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面向社会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普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

2. 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出台的相关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和促进;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宣贯,在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体现应急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3.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着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调研起草工作,研究制定《国家矿山救援基地建设标准》、《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建设标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管理办法》、《国家投入的应急救援资产管理办法》等与条例相配套的应急管理法规和标准。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

4.组织开展对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应急管理物资装备、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等方面情况的专项检查督查,通过检查督查,促进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着手调研制定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队员劳动保障制度、政府应急准备金制度、企业救援队伍提供社会服务、预防性检查等相关工作经济补偿办法和企业、社会物资用于应急救援的补偿办法等应急管理有关经济政策,为应急管理工作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6.贯彻落实《突出事件应对法》和《安全生产法》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建立应急救援奖励基金,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激励机制。

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整体水平

1.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和“两个负责制”,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监督,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总体工作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推进。

2.掌握社会应急资源,以市级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依托,建立健全各种应急资源数据库、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专家库、事故救援案例库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数据库、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及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为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强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业务建设,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3.建立事故救援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制度。及时对参与救援的每起事故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的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定期对事故救援工作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对矿山、危化、海上搜救、隧道施工等事故救援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通过总结、分析和评估,找出规律和特点,注重用经验指导工作,用教训推动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做好年度事故救援工作总结评估和事故趋势分析工作。

4.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资质管理,做好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工作。通过资质认定,促进素质提高;出台和完善标准,推进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提升各类救援队伍尤其是中小队伍的标准化水平。

5. 推动矿山和危化等高危行业的企业按要求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各地在工业园区和企业集中地区建立专业救援队伍,与国家级基地和骨干队伍共同形成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组织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与没有专职队伍的危化品企业签订救援服务协议,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都有救援保障。

6.努力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镇、进村屯、进企业、进学校;落实基层乡(镇)、村和中小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确保有人管,又会管、管得好。

7.办好第七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选拔优秀救援队伍参加第六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 拓宽宣教渠道,创新宣教形式,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办好应急指挥中心网站和《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动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开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刊、专版、专栏和摄制专题节目,编印知识读本、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普及应急救援知识。

2.以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结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各种媒体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制度;分层次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研讨班、讲座会。

3.认真搜集总结和宣传报道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路和典型示范作用。

4.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完善应急救援培训大纲,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培训教材,分级分类开展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指挥员培训,组织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骨干力量赴发达国家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自身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内涵,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易发期”我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特点,认真探寻和把握规律,强化理论创新,指导工作实践,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原则为统领,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和政治思想水平;开展业务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高业务素质。

3.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4.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

5.搞好评优表彰工作。认真做好*、*年度事故救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各类救援队伍及其指战员的选树、表彰工作,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6.加强技术业务建设,搞好实战演习和训练,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第五篇: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工作要点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一是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前置条件、执法检查和企业标准化建设达标的重要内容,依法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属地责任。二是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县安监局应急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作用。三是完善事故信息沟通和事故救援协调机制,建立部门间协同应对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四是加强安全监管部门与气象、国土、水利、环保、消防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并完善预报、预警、预防等协作机制,有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17号令)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修订、备案和演练等工作。

1、加强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和特点,认真组织编制、完善修订相应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进行编制,组织有关安全生产专家和应急管理专家评审,其中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要报县安监局备案,年底前所有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率要达到100%。未按照要求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评审和向安监部门备案的高危行业企业不得颁、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按照“贴近实战、锻炼队伍”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活动,提高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督促企业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的要求完成演练工作,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严格落实演练次数,强化演练效果。高危行业企业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认真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中“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周”活动。通过应急演练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应急演练要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完整记录、归档存查。

三、加强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精心组织、科学施救”的原则,严格事故应急处置的企业主体责任和所在地政府的组织指挥责任,实行总指挥负责制,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装备,强化救援现场的警戒疏散、监测与管制,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二是完善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各行业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处置分级指导配合制度、总结与评估制度、应急处置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舆情引导,按照有关规定准确上报和及时发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信息,稳妥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四、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培训的范畴,要在各类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形式,加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力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灾、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强事故预防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1、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机制,做好预警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御、早响应、早处置。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监督检查,指导企业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备案、登记建档、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尽快实现重大危险源的网络监管。

2、推动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按照“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引导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等优势,对企业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重点围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单位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排查事故隐患。对应急队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单位要及时整改。

六、加强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

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和《国家应急平台体系部门数据库表结构规范(试行)》、《应急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规范(试行)》的要求,建立全县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应急资源信息。

七、加强应急值守,做好信息报送

严格执行每天24小时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特别是要加强重要时期和节假日应急值守。一旦发生突发安全生产事故,要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上报事故信息,坚决杜绝事故瞒报、漏报、误报、迟报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