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现状教育意见
第一篇:农村小学现状教育意见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普九以来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目睹这些,特别是从2006年后省综合督导评估后,农村教育确实有了以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落后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许多学校幼儿园与小学仍然同校,功能教室严重不足。例如:部分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村镇小学没有微机室及微机,即使有微机室也是多年前的并没有更新,教师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及;图书室的书籍大多还是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的,可以不负责任的都是按斤买来的使用率也极低使用价值根本谈不上大多数是面子工程。乐、体育器材贫乏,很多设备纯属摆设。
二、教师队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缺乏后来之人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虽然我县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以我乡为例,大部分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甚至部分老师仅仅是完小毕业生,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老教师取得了大专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三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好容易来了几名专业教师,也变成了“全能型”老师。专业教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四是教师分布不平衡。县城及周边乡镇小学人员超编现象严重,而那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却缺乏人手。据了解,个别学校老师太多,上课不得不实行“轮休制”。缺编严重的学校,老师只能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不高,反而是看的看,干的干,更让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
三、教师待遇低下,难以体现教师的价值。
从我县的教师待遇来讲,09年上半年的绩效工资还没有落实。并且绩效工资的底数太少,工资也很低,现在大多数四十岁以下的教师工资在1500元左右, 1
马上要入冬了取暖费依然是30元5角。在物价飞涨的今天都是典型的月光族,买房子那只是梦里的想法。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包班,工作累领导还要要求各科都上,从单一变全能,老师的总体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上进心也非常的低下,现在讲老师的压力大,待遇低,老师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所以农村的教育堪忧。
四、素质教育难于实行,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十来年了,但当今农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们却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及主管部门也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加之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这种“应试教育”还将继续下去。素质教育手册的填写都是公式化的,目的是应付检查,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大多数根本就没有开设没有教师,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师工作效率低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许多的学校甚至教育局这个行政机构都是外行管内行,大多数并不是教学优秀或者多年的优秀基层管理人员出身的管理人员。从而难以形成管理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从而造成教师和学校的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实在是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牢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早日腾飞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在暑假期间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活动。在这调查活动中,我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教育在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近年来,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党的报告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在调查活动中我发现东莞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如下问题:
一、当前东莞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东莞农村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但和城市小学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2.东莞外来就业人口多,教育制度不完善
东莞外来人口众多,而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目前还是采取积分制入读公校方式,今后将逐步加大公办学位供给量,造成外来人员子女上学教育费用高,甚至上不了学。而民办小学费用普遍较高。市教育局应该逐步加大公办学位供给,扩大学校的规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扶持民办学校。并且加大小学建设,增加公办学校,减小外来人员负担,让外来人员子女都能上得了公办小学。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二、东莞政府对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工作措施有:
(一)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2007年1月起,我市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由三级办学管理转为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收归市政府统筹办学管理,市财政承担全部办学经费;初中由市、镇街共管,以镇街为主,市财政承担90%经常性办学经费,其余经费由镇街解决;小学由镇街统一管理,并承担其办学经费,村(社区)不再负责学校办学和管理。实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后,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了各级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二)统发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我市从2006年9月起,由市财政委托银行统一按市属学校标准发放全市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2007年我们又将教师住房
津贴纳入市财政统发。这两项改革,从根本上保障了镇街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了全市在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调动了全市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教师队伍。
(三)实施完全免费义务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我市从2006年9月起,免除本市户籍(包括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2007年,实行免收本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2008年,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学生完全免费教育。在此基础上,2009年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非本市户籍学生借读生书杂费,让其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四)采用积分制解决新莞人读书问题。我们把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采取公办中小学挖潜扩容和鼓励兴办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有效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9年,我们出台了《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通过积分制办法,接收符合条件的新莞人子女入读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采用积分制办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地级以上市。今年1月,我市再次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强化操作,降低门槛,形成长效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新莞人。2010年,共有1.4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起始年级。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52.86万名新莞人子女入读,其中,12.6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
(五)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我们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民办学校,并加大管理力度,清理整顿无牌无证办学和跨层次招生等无序竞争行为,对民办教育开展年检,实行民办学校星级管理(即将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划分为“三星级、四星级、市一级”三个等级),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创强评优,提高办学水平。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优惠政策,保障民办教育权益。2010年,出台《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从2010年起至2014年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新莞人子女从“有书读”向“读好书”的跨越。2010年,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252所。
(六)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认真落实汪洋书记关于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指示精神,制定《东莞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方案》,采取“通过考试、考核在代课教师中选招聘用合同制教师,辞退不符合招录资格或未通过考试、考核的代课教师,根据学校空编情况逐步理顺合同制教师的入编问题” 三步走的办法,分类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并切实提高聘用合同制教师待遇。通过招录考试,共录用聘用合同制教师2140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比2008年代课教师增加1万多元;逐步为符合调入条件的教师办理入编手续;对不符合选招条件和选招落选的代课教师,认真做好经济补偿、理顺社保关系和推荐就业等工作,妥善解决其分流问题,确保我市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有关工作平稳、顺利推进。为防止代课教师现象反弹,我们采取了“先规划,后招人,逢进必考”、“临时代课最长不超过一年”等措施,严把教师进口关。
(七)深入推进“三名”工程。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名教师、名校长”,创设激励性专业职位,构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2009年,我们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第一批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评选工作,共评出学科带头人120名;选拔出首批290名骨干教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申报了10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3个名校长工作室。今年,我们
继续评选出第二批学科带头人146名,选拔出骨干教师685名,并设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30个名师工作室,为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工作与展示平台。
(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平台;不断调整招生政策实施均衡招生;加大违规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力度,切实为学生减负;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生成长环境;大力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2010年,我市学生在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艺体竞赛中,共有449人次获奖。此外,我们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公民意识培养、法制、安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加快学校专职专业心理教师配备,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发展。
(十)高标准创建教育强市。1996年,东莞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2000年,东莞市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2001年又将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2005年,东莞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列入十项民心工程,并于该年5月召开了冲刺动员大会。从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目标以来,东莞市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教育发展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创建省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2005年底,东莞的省教育强镇总数达23个,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继深圳、佛山、中山之后的第四个省教育强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东莞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在财政、政策、经验上给予支持,2004年至2007年,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重点对9个未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镇进行补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镇顺利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谢岗、望牛墩等5镇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三、下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一)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等级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通过进一步探索建设优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强化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加强对优质学校建设成效的评估和对薄弱学校的整体改造,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提高省、市一级中小学比例,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
(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市、镇、村共同承担公办幼儿园办园经费投入机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鼓励村(社区)举办幼儿园,加强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实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落实绩效工资,严格按照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配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名师”、“名校长”,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素质较高、研究意识和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巩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成果,严把教师入口关,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继续改革考试与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学校体卫艺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三、促进东莞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1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功利思想支配,只盯住金字塔尖,办成了培养精英的教育
笔者手头有一农村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学校规定的时间精确到分,一天24小时,1400分钟,学生睡眠7个半小时,还剩余16个半小时。这中间上课时间440分钟,接近7个半小时。锻炼时间90分钟(含课间操),就餐时间120分钟,整理内务和个人卫生130分钟,由学生个人支配的时间仅有100分钟。很多时候,教师不按时下课,拖堂(由此常引发师生间小矛盾);班主任占用课间讲事、训导学生;收作业、交各种费用、学生问问题;各科教师抢占课间辅导学生、发卷子、留作业、提要求等等。学生的休息时间所剩无几,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挤占了。
学生现在为什么会这么累?根本原因就是为考学,跳出农门,离开农村,实现学生更高的人生价值。单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并没有什么错,而现在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方向都走向了这一个极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模仿高中教育,办成了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实际上,农村孩子中,从小学一年级能够一直上到大学毕业的占到多少呢?据统计,还不到30%,那么,70%左右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中学毕业后或者打工,或者务农了,他们在中小学校除了拼命的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并没有掌握打工或务农的一技之长,没有学到成为熟练工人或农民的知识。我国现代化工农业建设正急需有技术的人才,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不过现实是:龙和凤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平平众生,是普通劳动者。近些年,国人的功利思想越发严重了,连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跟着功利起来,甚至是急功近利,只盯住金字塔的尖,办学目标发生了偏离。
农村中小学教育首先应该是基础教育,又是义务教育,更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必须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精英教育转为全面发展教育;必须由脱离实际转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必须变精英教育为平民教育;必须变单一文化知识教育为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农村中小学教育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服务,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第四篇: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摘 要】体育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步入21世纪,体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可是在农村地区体育被遗忘甚至丢弃。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体育场地设备情况、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广泛地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接受,但受地区差异和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作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部分的体育教育,在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面对学校体育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小学,将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推进?不可否认,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农村地区小学体育教育是一次新的挑战。身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应做到充分了解学校体育教育所存在的不足,面对现状,分析形势,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做教学改革的推广的好助手,创设必要条件,让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也能感受并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提供更好的平台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地提高。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怎么样的问题,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情况怎样?如何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初步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借鉴。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堂教学不规范,课外体育活动少,训练效果不佳
农村大多数学校能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占极少数,学生使用体育课本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每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不能达到规定3次及以上的学校占8o%左右,许多学校不做眼保健操,多数学校课间操(含早操)只做一次。
2.农村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部重视
据了解,农村小学分管学校体育领导不是行政校级领导,而是由政教、教务等中层领导负责,有的学校甚至不配备体育负责领导。不得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学校体育工作并没有在教学工作体现出其地位,更谈不上体育经费投入,从而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对体育教师素质培训等方面,领导不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对体育教师组织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和竞赛及其其他体育工作不能计入教学工作量,不能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业务素质提高进行投入。
3.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规范
农村体育教师与外界交流少,不能或者亲没有条件了解国内外教育最新动态,对一些新观念无法理解,聘请的兼职教师是人们口头上常说的“门外汉”,他们对体育课程的不熟悉,导致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自己自由活动,因此,“放羊式教学”成为农村体育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何从谈起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及其心理健康教育。
二、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匮乏
1.体育场地状况较差
据调查了解,农村小学体育场地状况较差。极大多数学校有体育馆,很多农村小学没有田径场、篮球场,即使有,体育场地的质量也不高,基本上以土场地为主,下雨天根本无法进行体育教学。即便这样,所谓的体育场地也经常被挤占或挪作它用现象非常普遍。
2.农村小学体育器材严重匮乏
因为长期对体育教学的漠视,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资金少之又少,有些农村小学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更谈不上踏跳板、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有些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是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同时现有器材中有不少陈旧、破损。其中不乏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成。一方面器材匮乏,一方面人为浪费,令人心痛。同时也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对策与建议
1.从法律层面着手,规范办学行为
按照学校体育改革发展需要,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时吸纳相应法律法规对农村学校教育和体育的相关内容,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法律上使农村学校体育有法可依,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从制度层面,省市县校要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力度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情况的好坏,与学校重视程度息息相关。虽然国家早以制定和推行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强调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但是,在基层学校总出现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正确的地方政策导向,保障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功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掌握本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针对本校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体育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致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3.加强对农村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调整师资,引进人才,关心农村体育教师。对农村小学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和地方高校联合,培养农村体育师资,积极争取有关人事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逐步增强农村体育教师数量。各级政府关心农村体育教师的生活,正确对待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及使用等。尊重农村体育教师的劳动,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许多学校不能认真执行有关待遇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激情。建议主管教育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争取体育教师享有和其他教师同等的待遇,改善体育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4.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与观摩学习
加大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针对农村学校教育部门能深入农村学校开办体育教研活动,不要总局限在城镇学校。通过与地方高校联合,外请高校专家教授,为本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开设培训班、学习班,对兼职的体育教师通过培训上岗,组织提携体育教师之间的比赛,比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比拼、案例评比、论文课题等,针对农村小学,可以组织一些制作体育器材的比赛,适合农村小学体育的案例评比等,这样能激发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敢于创新,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自觉学习,在课余时间可以看一些体育方面的书籍,多学习一些知识,也可以上网多了解一些国内外的体育动态,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多研究一些专业知识,端正教学态度,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多动脑筋,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独特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方法。
6.发挥农村体育优势,做到取长补短
在农村小学,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然而农村小学也有农村小学的优势。农村有广阔的田野和空地,这些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所,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把课堂带出校园,如在田野里学习野跑,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带学生去爬山等这样都是农村小学的优势,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摆脱传统体育 的框架,利用农村所特有的资源,发挥农村优势,为学生的需要提供服务。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小学体育发挥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相信农村小学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朱同祥.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快乐体育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2006.12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工作在乡村小学已全面铺开。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小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必须抓住现状,走出困境,无论是从政策还是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关注,为社会主义接班人铺开良好的教育之路。尽量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平等。
一、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国家对农村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缺少监督,导致实施效果不够明显,在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这一历史性跨越以后,我省农村义务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前,我们的政策目标指向教育起点的公平,强调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中心任务是教育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教育质量和结构成为下一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心,应综合考虑“充足、公平、效率、质量”四个基本原则,即:不仅要逐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而且要保障资金投放长期稳定;不仅要关注教育财政投入的成本,而且要注重教育财政产出的效益;不仅要强调公平价值的追求,而且要丰富效率理念的内涵;不仅要继续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而且要进一步保证和优化义务教育的质量与结构,进而使农村义务教育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和提升。为此,建议教育行政门在确保公平底线的前提下,适度运用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通过相应的政策调整来平衡优质教育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义务教育质量与结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融合。 另外,教育行政门在统筹安排落实均衡发展方向上也应当公平、公正,避免顾此失彼,谁积极主动就先解决的倾向。也应当避免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形式主义。也应当避免让学校挤用办公经费来进行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
二、教师队伍严重缺少,师资薄弱
农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但是由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单薄,使农村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教学质量差,家庭与社会反响强烈,制约着农村教育的不良发展,呼吁政府加大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指出:第一,要创新农村教师的激励机制。中央政府去年实施的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就是为创新教师普通机制做的一个示范,我们要通过新的机制,新的办法把合格的,把高水平的教师要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里面去,该补充的要补充,更要补充合格的,老百姓认为好的优秀教师进去。第二,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为他们充电、加油提供方便,提供必要的支持。应该讲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主要责任在地方,但是中央政府要起示范作用,要起引导作用,要有必要的导向支持的作用。像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全面培养计划,这个重心也是在农村教师培训。教育部实施了全国教师网络联通计划,也是想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为农村中小学老师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经确实是好的,但是不得不说:
1、多年来(至少10年)这基本上是空话,由于受财政约束,自1999年以来,本乡不仅没有进一名教师,还调出几名教师;
2、农村教师培训也形同虚设,农村教师一人每天连轴转,上课、辅导、作业,一天
5、6节,哪有时间学习?!
另外。由于上一世纪末代课教师充当了农村小学的主流,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代课教师被清退,而政府又没有及时补进新教师,导致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一个教师严重缺少的现状(就拿我校来说,现在1至6年级外加学前班共7个班,而教师仅有10个),甚至无英语,音乐专业教师,教师专业过分集中,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需要及时给予解决。教师一兼多职,包班,周任课量20节左右成为农村教师任课的主要现状。
三、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农村现在的几年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和奶奶照顾,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玩忽职守,家庭作业不做,家庭没有担负起孩子明天的发展,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亲和母亲,我认为是失职的不负责任的父亲和母亲。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学校。以我校为例,许多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综上现状,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教育投入。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上。此外,要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能够合理使用。
(二)、强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一要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班级少、平行班少等特点,合理核定农村学校教职员工编制,对师范类毕业新聘教师,原则上必须分配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在任教师,要坚决淘汰。二要依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兑现对农村老师职称补贴;同时,要适当考虑偏远地区农村教师的补贴,鼓励教师在农村安心工作。三要坚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农村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合理安排城区学校名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严格控制农村骨干教师流向城区学校。从教师盈余的学校调拨一部分教师到师资薄弱的学校。四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三)、构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阳光桥梁。让家庭和学校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
1、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⒉、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3、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4、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5、用好“校信通”,使其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平台。
农村小学教育不容忽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期盼农村教育能立教之基,为祖国明天的建设而托起新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