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土壤修复企业大量涌现(全文)

土壤修复企业大量涌现(全文)

土壤修复企业大量涌现第一篇:土壤修复企业大量涌现七大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七大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十倍股”http://|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5)基金观点》》“Tenbagger”一。

土壤修复企业大量涌现

第一篇:土壤修复企业大量涌现

七大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

七大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十倍股”http://|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5)

基金观点》》

“Tenbagger”一词出自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成功投资》一书,意为“在未来几年内能够涨10倍的股票”,也是很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名词之一。随着“两会”批准十二五规划,诺安上证新兴产业ETF及联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宋德舜指出,在未来几年内,以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Tenbagger”。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揭秘手中股票不涨怎么办? 小心上涨途中突然杀跌 好消息!千足金条免费赠送

宋德舜指出,2010年10月18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显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左右,若考虑到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持续的增长和通胀影响,五年和十年后新兴产业增加值实际分别将较目前增长3.49倍和13.20倍。由此可知,国务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的发展目标意味着有关行业将实现“十年十倍”的增长,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未来十年中国最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新兴产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持续成为热点板块,在未来几年内新兴产业将涌现大量“Tenbagger”。

事实上,新兴产业已经涌现了大量的“Tenbagger”,以上证新兴产业指数成份股为例,短短三年时间内,国阳新能的股价复权涨幅近9倍,科达机电从2.46元涨到27.99元,广汇股份从4.9元涨到49元,包钢稀土从5.6元涨到96元。恒瑞医药、天地科技、厦门钨业、天威保变、洪都航空、新安股份、特变电工、方大炭素等股票7年来的涨幅也都超过10倍,并且在其50只成份股中,有30只个股七年来的涨幅超过500%。

------------------------

揭A股市场未来10年的黑马摇篮:七大新兴产业

震荡市难有趋势性行情,国家政策调整成为首要的选股思路,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重中之重。市场的炒作不亦乐乎,然而,一番浑水摸鱼之后,哪些细分领域最值得关注?哪些个股真正受益?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的总量规模将强于先导产业。

产业规模的迅猛增长,有望推动新兴产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黑马摇篮”。有机构测算,未来10年,如果七大新兴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实现15%的规划目标,其规模增速有望达到15倍左右。

2010年7月份,本刊曾做了“七新钱景”的封面报道。如今我们再次深入研读政策和参阅大量机构观点,发现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最具价值,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最值得关注。本文重在梳理投资思路,涉及的个股仅作参考。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排头兵

其后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重点子行业在新型平板显示、北斗导航、信息安全等领域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排在首位。随着IT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该行业覆盖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其后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及服务器。

在重点子行业中,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从上游的材料、设备,到下游的电视、“笔记本”、手机、显示屏等市场空间巨大。手机触摸屏渗透率猛增,IPAD风靡全球,IPAD-LIKE平板电脑即将推出,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触到这个行业如火如荼的前景。因此,莱宝高科的股价飞上了天。长信科技是国内最大的ITO导电玻璃生产商,该公司的ITO玻璃、电容式触摸屏有望在2011年提前达产,将成为未来两年业绩成长的新动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子行业是北斗导航领域。北斗导航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目前国内市场规模20亿元。据发改委规划,到2020年,北斗系统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00亿元,未来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四维图新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高端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是中国第

一、全球第五大导航电子地图厂商。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芯片、终端、元器件生产一体化生产的企业,国腾电子承担了两项核高基项目并具有运营的资质,有望成为产业增长的龙头。同时,信息安全领域的启明星辰、卫士通,物流网领域的远望谷,三网融合与创意产业相关联的华谊兄弟、奥飞动漫等,都是市场密切关注的投资标的。

2、节能环保: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核心推动力

涵盖6大重点领域,名企和细分行业龙头林立

工业和建筑是我国目前能耗最为集中的两个领域,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显得非常重要。环保行业属于公用事业,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核心推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额预计将达3.1万亿元,环保产值将有望超过2万亿元。

据悉,国家发改委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污水配套管网建设能力20万吨,新增污水处理规模9000万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5000万吨;新增污泥日处理能力4.7万吨;新增垃圾填埋日处理能力25万吨,新增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15万吨;新增燃煤电厂脱硝设施1.8亿千瓦;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试点;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的示范工程。

碧水源、万邦达是水处理中的名企,固废处理龙头桑德环境在行业内实现了业务的全覆盖,电子垃圾处理龙头的格林美能实现钴镍二次循环利用,九龙电力的脱硝催化剂生产线和核废料处理工艺均是国内独有的,龙净环保、三聚环保是工业脱硫脱硝领域的重点企业,合康变频、英腾儿分别是高压和中低压变频产品的领先制造商,泰豪科技是建筑节能产业龙头,龙源技术在电厂节能点火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领域市场表现各不同

高铁最热,航空装备、卫星制造已是昔日黄花,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仍有潜力可挖

“十二五规划建议”从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两个角度谈及高端装备制造,这个行业的发展,意味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国务院明确了未来高端装备制造的五大重点领域,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高铁是现在市场上最热的概念。我国的高铁建设刚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城际、城轨、地铁都在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89条,总建设里程2500公里,到2020年将达到5000公里。

高铁概念的春风中,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只“白马”早已奋蹄疾飞,机车轴制造龙头晋西车轴近期股价表现出色,而业务重点转向车轴和车轮片的太原重工则似乎刚刚启动。占据铁路微机信号检测和列车调度系统龙头地位的辉煌科技,上市以来股价持续攀升,至今保持在上升通道之中。

航空装备领域,西飞国际、中航精机受益于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发展。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受益于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中国船舶、中集集团、海油工程、中海油服值得关注。智能制造装备的重点个股有沈阳机床、陕鼓动力等。从目前股价走势看,前两个领域步入调整期,已是昔日黄花;后两个领域仍有潜力可挖。

4、生物产业:高估值风险正在释放中

3大领域早就被市场聚焦,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或是个股爆发的催化剂

最新的新兴产业领域划分中,生物产业涵盖了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和海洋生物技术产品3个领域。生物技术进步事关人类发展,涉及到农业生产、粮食食品、医疗保健等诸多民生大计。

到2015年左右,生物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5万亿元,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202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4%以上。

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众多,且白马股也不在少数,包括华北制药、恒瑞医药、华兰生物、双鹭药业、浙江医药、片仔癀、天坛生物、天士力、云南白药,等等。

同时,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也备受关注,促进规模化发展带来的盈利预期极具诱惑力。重点公司有乐普医疗、鱼跃医疗。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全和民生的大事,生物育种产业也将受到重点扶持。国家提出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生物育种作为独特的农业股,早已被炒翻了天,登海种业、晨光生物、星河生物等的股价风险仍未充分释放。

市场对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关注度较小,投资思路可放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上。东方海洋、獐子岛、开创国际等可以长期关注。

生物产业的3大领域备受市场关注,但目前股价风险较高。高估值需要稳定业绩的支撑,同时,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或是个股爆发的催化剂。

5、新能源:核能是重头戏

核电最靠谱,只是建设周期较长。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运行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新能源开发决定着未来经济的自主权,因此,市场把新能源概念炒作得登峰造极。综合机构的观点看,今后重在把握能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和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千瓦、80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这将为相关行业的设备和施工商带来巨大商机。

核电是新能源领域的重头戏,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是核电领域工程开工的高峰期。中科科技、沃尔核材等的股价经过快速拉抬后,目前一直横盘整理。近期,东方电气、浙富股份以及核电阀门子行业龙头江苏神通,备受机构关注。

2011年,智能电网进入二次建设高峰,适应新能源发展的运行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电力自动化市场龙头国电南瑞、变电站母线保护龙头长园集团等个股股价曾经持续攀升,而直流电龙头许继电气的资产注入、智能电网等概念,仍待市场发掘。

太阳能领域,将加快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重点上市公司有南玻A、风帆股份、拓日新能、孚日股份等。风电技术装备水平仍待提高,规模化发展还需有序推进,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在风电行业闻名遐迩。

生物质能也会得到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北大荒、荣华实业。

6、新材料:新兴产业奠基石

核心投资价值在于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重点领域包括稀土功能材料、合金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

新材料的应用几乎可以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奠基石。医用、环保、电子信息、建筑、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需求空间不可想象。资料显示,“十二五”规划为新材料行业发展确定了5大方向,细分应用领域达到12个以上,涉及上市公司近百家。

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是新材料概念股核心投资价值,而资源优势也不可小觑。稀土功能材料、合金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领域。

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将得到大力发展。2010年的稀土概念热火朝天,包钢稀土、广晟有色等个股牛气十足。而今后若干年,稀土行业的出路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源开采,重点在于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因此,永磁材料供应龙头宁波韵升值得长期关注。

合金结构材料中,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是重点。宝钛股份占据90%的高端钛材市场,云海金属是镁合金行业龙头,厦门钨业是国内最大的钨钼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红宝丽是异丙醇胺等生态环境材料产品领先制造商,烟台万华是国内MDI制造龙头企业。其他重点公司还有大冶特钢、金发科技、普利特等。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的发展水平将逐步提升。中钢吉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国际炭素四强企业,具有15万吨以上的炭素制品产能。烟台氨纶现有间位芳纶年产能4300吨,是世界第二大、国内第一大间位芳纶生产企业。

国家还提出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受益的上市公司有博云新材、爱仕达等。

7、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最有“油水”

利润率最高的是隔膜、正极材料、电池,配件领域的资产重组值得重点关注

新兴产业的概念提出后,最先和炒得最火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投资价值的一环。利润率最高的是隔膜、正极材料、电池,而整车的利润是最低的。

资料显示,在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电解液及隔膜分别占据了成本的约50%、15%和20%。目前锂电池的可用性最强,但锂电池的最大问题在于成品率低、电池一致性差,国内还面临隔膜、六氟磷酸锂等关键原材料需要进口的问题。电池领域值得关注的上市公司,有杉杉股份、当升科技、江苏国泰、多氟多、佛塑股份等。

锂电池的发展将给碳酸锂带来巨大需求,受益的上游上市公司包括西藏矿业、中信国安等。

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获批土地带来的综合收益,尚无利可图的充电领域也备受关注,大型央企纷纷在充电站市场展开“圈地运动”,充电设备商将受益于投资的加速。国内最大的直流操作电源制造商奥特迅,最为惹人眼球。

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链条目前主要靠补贴过日子,但行业前景广阔,整车行业将成为未来看点。相关上市公司有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福田汽车和东安动力。同时,电机、电控等动力系统企业,也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当属万向钱潮。该公司不但在其主营业务领域占据龙头地位,而且有资产注入预期。公告显示,大股东万向集团旗下的多项新能源汽车资源,将在合适时机陆续注入该公司。其中,开始战略合作的万向电动汽车已经实现盈利,与国内多家汽车厂商有合作关系。(投资与理财)

第二篇:高校“赖校族”大量涌现:是留恋还是逃避?

[大楚网导读]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毕业生们有的选择读研,有的选择就业,有的继续备战明年考研„„但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愿离开学校,继续“赖”在学校或学校旁边,这些人统称“赖校族”,每年毕业时,都有学生加入这一行列。

赖校族 “赖”的是什么?

学校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何还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学校里生活成本很低:不用交房租,不用交上网费,食堂的饭菜也比便宜。还可以上操场打篮球、去图书馆看书。”省内一所高校毕业生小林对记者谈起“赖校”的“幸福生活”,让人不禁想起校园中的美好回忆。

作为一名“赖校族”,小林可被视为“赖校”一族的缩影——虽然毕业已有些时日,但他却一直“赖”在学校,理由是:还未找到理想工作,学校环境好,待着舒服。目前,小林已经搬到一位学弟的宿舍里,这位学弟刚好暑假没回家,因此小林就到他宿舍去。小林告诉记者,之前有去找了几次工作,都没找到满意的,现在都有点心灰意冷了,先在学校里住上一段时间再做考虑。

当前正是毕业生离校的季节,记者走访了福州多所高校,对多位毕业生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小林这样的“赖校族”为数不少。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还没找到“下家”而暂住在学校的,也有屡战屡败的“考研族”,也有“亡羊补牢”的“大学五年级生”,都因为学校的便利资源和熟悉的环境成为“赖校族”。 记者了解到,虽然高校采取“强制措施”,要求毕业生离校,但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年“赖校”生仍然存在,其中多数住在校内宿舍。有的人一赖就是大半年,要么隐居在校园内,要么“赖”在学校旁边。

省内一些高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毕业生一时还未找到工作和宿舍,经过申请,学校还是会人性化考虑,允许他们再待一段时间。一位老师说,都是自己的学生,哪能说赶走就赶走。但如果是不去找工作,长期“赖”在学校里,那肯定是不行的,学校肯定不允许。

他们的出现要“赖”谁?

毕业生不去找工作,选择“留守”当“赖校族”,从表面看似乎是个人私事,却不能不引起重视。是大学生对社会不适应而重回学校当起“赖校族”,还是家庭溺爱,或是学校教育的不当?“赖校族”的出现赖谁呢?对此,网络上的讨论也是意见不一。

有网友认为“赖校”是不成熟的表现,是在逃避责任,“就算是他们以后离开了学校,也是经不起挫折的。”许多人也指出家长对此也有责任,网友“大山”说:“关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做父母的过分宠爱孩子,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妨碍他们将来独自走向社会。有子女毕业之后当‘赖校族’的,家长无论主动支持还是被动接受,都应当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断奶’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也有网友提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有网友认为:“一所高校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从不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不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这样的教育岂是成功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校园‘赖校族’的出现,正是对‘短腿’教育的一种报复。”

在指责声中,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曲线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应急反应,网友“爱生活”表示,“赖校”既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其背后显然含有社会、经济因素,不能全怪毕业生。

专家:应从心理上多关心辅导

在省红十字会心理援助中心主任陈建先看来,学生“赖”在学校里不去找工作,是心理上还没“毕业”。很多学生习惯了大学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习惯外面的竞争生活,有的在找工作时碰壁一两次就不想再找了,心理上产生不适、焦虑感。这时候,赖在学校或者周围,可以让他们找到熟悉的感觉,碰到熟悉的事,由此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竞争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进而产生依赖心理。

陈建先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调查,“赖校族”很多是群居的,这些人要么是好朋友,要么是同学,彼此熟悉。这种情形会让他们产生心安理得的思想,产生群体性效应——反正他们也是如此,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这对成长是很不利的。

陈建先认为,斩断“赖校族”的依赖思想,家长应多做工作。他建议,在孩子毕业时期,应多从心理上关心指导他们。“不要再把他当成小孩,让他自己慢慢去适应社会。”陈建先说,家长不要进行攀比,一直和孩子说谁谁又找了什么好工作,考了什么名校研究生,这会让孩子产生挫折感,消极对待竞争。

此外,同学们之间也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了解情况的学长学姐们可给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多讲些成功案例,引导他们走向社会。

“赖校族”本人也应勇敢走出社会参与竞争,即使有过失败一两次也没关系,不走出去试一试,是“赖”不到机会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首先是自己必须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否则,不管‘赖’到什么时候,都赖不到机遇的。”

第三篇:土壤修复必读丨2017及2018年土壤修复政策动态、热点技

术、市场空间...

2017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和2018年发展展望

一、2017年行业评述

1、主要政策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从以控制环境污染为目标导向,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满足新的环境管理需求,环境修复领域响应“土十条”要求,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法规意见,不仅对产业发展影响重大,其历史意义更为深远。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施行,主要涉及土地使用权回收和变更为规定用途地块的土壤环境管理,首次为污染地块管理建章立制。该办法明确了各方责任,清晰了管理程序,为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支撑。

《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于2017年11月1日施行,从土壤污染防治、调查与监测、分类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农用地土壤环境做出具体规定。其中提出由环保部同农业部等部门建立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并组织实施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该管理办法为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对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防控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于2017年12月17日完成第一次征求意见,这一办法主要针对正在生产运行中的工矿企业开展土壤环境管理,作为对《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补充,将使工矿用地这个广大领域的土壤环境管理有章可循。

《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于2017年12月22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不但填补了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特别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更有利于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遏制当前土壤环境恶化的趋势,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此外,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2017年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工作技术指南》(2017年9月4日)等一系列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南等,从具体工作角度规范了修复行业的发展。

2、行业发展

土壤修复作为较大气和污水治理相对落后的环保细分领域,目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随着“土十条”的发布,以及《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起草和制定,我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出台土壤修复相关法规政策,完善土壤修复法律体系,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提供更加详细的指导意见,助力土壤修复行业的有序发展,土壤修复行业将步入成长期。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5亿元。除了国家资金投入之外,随着《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地方和企业的投入也在增加。据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采招网等公开途径统计,2017年我国公开招标的场地调查与评价类项目约3亿,场地修复类工程项目约50亿,农田类修复项目约10亿,矿山修复类项目(含废渣处置)约35亿。

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相关标准的制定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已有的标准一方面呈碎片化,不够系统;另一方面可操作性差,无法有效指导、规范行业发展。现有取样方法采集的样品代表性不足,造成修复行业先天性基础不牢;场地调查与工程修复存在脱节,咨询单位与修复企业各管一段,信息流不畅,技术文件的表达需要统一的规范。

2)土壤污染修复设备化、规模化、产业化研究滞后。 污染土壤关键修复装备严重不足,很多关键设备和修复药剂依赖进口,从而制约了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具体来讲,在快速检测方面,污染现场的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主要依赖进口,国产仪器的精度、适用性及可靠性有待提高;关键装备方面,土壤淋洗、热脱附等装备在国家科研课题的支持下已获得应用案例,但设备的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应用方面,缺乏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运作的技术支撑。

3)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修复资金缺口很大。 场地修复资金需求量大,已实施的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大部分是由地产驱动,少数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土十条》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探索通过发行债券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3、热点技术

2017年具有显著应用进展的修复技术有土壤淋洗、热处理、原位还原稳定化、植物修复等。土壤淋洗作为一项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可实现对污染土壤的减量化、对污染物的浓缩化,降低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和工程成本,目前该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上得到应用,并在集成化、模块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热处理技术应用方面,以热传导(电加热、燃气加热)技术、电阻加热技术为代表的原位热脱附技术陆续在国内落地。有别于国外在小规模的污染源区域采用原位加热技术,国内更多的是应用在大型场地上,由于受能源供应(外线电力负荷限制、燃气供应限制)、项目工期、水文地质条件、二次污染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大型场地上的应用需要严格论证;在过程模拟、参数控制、尾水尾气处理等方面仍较多依托于国外技术支持。异位热脱附工艺在焦化、农药类场地上得到更多的应用,第一个处理Hg污染土壤的间接热脱附项目开始实施。原位还原技术在氯代烃污染场地及六价铬污染场地进一步得到验证。植物修复在农田、矿山治理领域开展多项示范应用,被视为未来5~10年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

除工程应用外,17年在技术研发领域也涌现出一批研究前沿的修复成果。如,周东美等开发了“微纳米零价铁高效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已成功开展了修复示范工程。陈梦舫等提出了以纳米零价铁-生物炭复合材料原位注射修复地下水氯代烃污染的技术,并成功实施了新型地下水渗透式化学反应屏障示范工程。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与传统植物修复不同,水稻亲本去镉技术通过基因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稻富集镉的本性,未来将对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带来较大冲击。

二、2018年发展展望

1、政策方面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正式出台,这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内“基本法”的出台将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也将在18年实施。开年之时环境保护税法的正式实施为2018年环保行业的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将税收全部留给地方财政的规定会大力调动起地方治污的积极性。 标准和规范方面:2018年,《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将颁布实施,为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和修复提供了重要依据,必将促进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2018年1月1日实施,增加了采样布点密度,保证了地块调查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地块调查和修复的精度。

2、市场方面展望

配合上述法规的实施,随着2018年土壤污染状况监测网络,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三大基柱”确立,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土十条的》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中也明确规定调查制度和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监测要求等。这些任务将有力地推动2018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估和土壤污染防治咨询服务、装备药剂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污染调查和评估的潜在污染场地数量及调查强度会大幅度增加,分析检测、调查评估市场规模将会成倍增长,从业单位的数量将会明显增长,成为环境检测和咨询主要行业之一。 我国钢铁和化工等重污染企业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及环保监管不断强化将陆续关闭和搬迁,2018年污染场地的修复工程市场预计能够达到200亿元规模,上亿元的单体修复工程明显增加,将呈现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协同实施、土壤与地下水共治、土壤修复与生态恢复协同实施、固废治理与场地修复协同实施及土壤与河道底泥共同修复治理的特点。在产企业的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和修复将会出现市场端倪,成为新的市场成长领域。2018年,龙头和骨干修复企业有所壮大,技术、装备和修复材料提供商实力会明显增强。

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总体不容乐观,局部形式比较严峻。根据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结合市场调研,假设每亩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费用以1000元预测,则将形成约100亿元的治理修复市场空间,预计2018年将达到30亿的规模。

3、技术方面展望

随着近年来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引进和应用,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有机污染场地将以原位/异位热脱附、水泥窑共处置、常温解吸、化学氧化等技术为主,大型污染场地采用原地修复的模式会越来越多,采用原位处理技术的工程继续增加。2018年,原位热处理技术及其尾气治理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得到完善,国产化程度提升,工程单体规模名列世界前茅;异位热脱附设备的节能和尾气处理技术逐渐成熟,控制系统逐步完善,设备的集成化、模块化得到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仍以阻隔填埋和固化稳定化为主要技术手段,为了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土壤淋洗技术应用继续增加,淋洗设备更加集成和自动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固化稳定化药剂将根据场地和污染物情况采用定制化的加工方式,配合高精度的混合搅拌设备,固化稳定化修复将更精准有效。

通过对2017年修复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预测2018年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从单纯追求效果向追求绿色、安全、可持续修复,从单项修复技术向耦合的综合修复技术,从服务于单种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土壤的组合式修复技术的过渡。在工程修复领域,绿色修复功能材料、集成智能装备等将成为企业加速布局的重点。工程风险控制和修复的耦合技术越来越受重视。“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科技专项于2018年启动,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此外,一批基于互联网、智能传感器和检测的土壤污染诊断、空间数据分析管理和远程智能控制修复创新技术和团队将应运而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引发产业的巨大变革。

第四篇:土壤肥力修复有机技术

中国有机农业网

土壤肥力修复有机技术

现在的农业种植,投入了大量的农药化肥,严重破坏了土壤良性再循环系统,每年投入的化肥越多,土壤肥力下降的也厉害,如何进行土壤费力修复,是需要有机技术来改良的!

1、有机技术之——增施有机肥

通过施用人、畜的粪、尿肥及堆肥、沤肥、绿肥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农肥来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机肥含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炭等),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作用。

2、有机技术之——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一种是秸秆经过堆沤后施入土壤,另一种是在作物收获后,把秸秆切碎撒在地表后用犁翻压,直接还田,这样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透气、透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有机技术之——合理实行倒茬轮作

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安排适宜的轮作顺序,并适当增加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尽量减少重茬和迎茬面积。在轮作过程中三年左右种一茬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同时豆科绿肥作物经翻压入土后,大量的根、茎、叶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比如玉米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格,但以豆科为最好。玉米耐短期连作,但为了获得较高产量,必须要增加投入肥量。玉米地杂草较少,是多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另外,瓜类和豆类作物不重茬、不迎茬,需要轮流耕种五年以上,这样不仅有利于恢复地力,而且还能防治病害,增加经济产量,一举三得!

第五篇:土壤修复上市公司一览

1.永清环保——目前上市企业中土壤修复业务发展最先的企业

永清环保(300187)是目前A 股中仅有的拥有土壤修复成功工程经验的环保企业,如果未来国家快速启动土壤修复工程,公司有望在湖南继续攻城拔寨,扩大区域领先优势。永清环保地处于我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湖南拥有大量的矿产采选业和成熟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

目前湖南,尤其是湘江流域大量河流和土壤都收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针对于此,2011 年3 月国务院也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方案》将在湘江流域启动927 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达

595 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将完成856 个治理项目,投资505 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和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 年减少50%。

公司积极于湘江流域开拓土壤修复业务,并于2011 年成功完成了浏阳湘和化工厂镉污染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2012 年1 月,公司再接再厉,成功获取了永兴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修复技术示范项目订单。

根据公司2012 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土壤修复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11 年的5.81%上升到了28.95%,未来有望进一步成长为公司的明星业务增长点。

2. 桑德环境

桑德环境(000826)下属环境修复事业部是一家专业从事尾矿砂治理及矿区生态修复、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场地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等业务的部门。

该部门拥有专业的市场开拓及技术研发队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成套设备,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施工能力和技术应用经验。桑德修复以桑德环境为依托,和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环境修复公司合作,共同实施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化学品污染场地修复、矿山生态治理、河道底泥治理等项目。

3. 东江环保

2012 年6 月14 日,东江环保(002672)公告董事会通过了《成立东江同和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议案。东江环保将与同和环保再生事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广东省深圳市组建合资公司东江同和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准)。公司出资人民币500 万元,持有东江同和50%股权,同和环保以相当于人民币500 万元的美元出资,持有东江同和50%股权。

4. 维尔利

2011 年10 月维尔利(300190)与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签订了土壤修复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开拓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维尔利组建了土壤修复研发团队,并投入3,000 万研发经费,并已建土壤修复规划为公司两大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