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学月随笔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随笔
-----杨
波
我校从去年就相继安装和更换了两个现代化的微机室,通过开设
信息技术课,进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课堂,不再是传统上的主动教和被
动学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舞台,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本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应以能力的培养为主。
对于以动手操作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
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作重加大培养学生兴趣,减少对不必要问题的关注,对于新的课程内容,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励学生大胆的设想与追踪,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下了很大力度,而信息技术是运用多媒体
的基本技术,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
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
最后,理论课教学课时应远小于上机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是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它必须重
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因此,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应占信息技术课教学课堂的70%以上。上机操作才是学生通过动手来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作为基础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
“学”、“练”、“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练习中思考所学,在思考中所有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随笔
百良中学
范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创新与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这样一门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新学科而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种最好的教学捷径。教师备课过程中要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
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几节课下来,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其中包括飞入、螺旋、回旋等等多种动画。学生们普遍感觉:这么简单的东西,已经学会了,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通过课前的努力备课,精心构思了一个“流星雨”的动画效果。
课前我先向学生们展示自己完成的“流星雨”动画作品。在深蓝色的夜空中,几颗小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突然一颗接一颗的流星从夜空中划过,在美丽的夜空中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慧尾。学生们都被这美丽的景像所吸引。之后,我告诉他们这一动画效果就是用我们已经学过的Powerpoint制作出来的。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此时,我意识到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已经被激发了出来,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动力,对于我的这堂课而言也就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我们从布置夜空背景开始,到用自选图形制作第一颗流星。在这一过程中,我并没有马上告诉他们如何操作,而是让他们分组讨论,相互研究。最初很多学生都想到了用飞入的动画效果。在设置完毕后,结果出现了“流星”变“火箭”从下向上飞的笑话。学生们马上意识到错误出现的原因在于流星飞入的方向应为“右(左)上角”,很快的他们进行了修改。不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们怎么也想不出“流星”尾巴的制作方法。此时,我适时地伸出了援手,我提醒他们可以用“绘图”工具栏里的“三维效果”来帮忙。很快学生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学生学习中,困难总会有的。有些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而有些困难则需要老师的帮扶,然而帮扶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在大多数同学完成了“流星雨”的动画效果后,我并没有让同学们的作品就此结束。我提醒他们说:“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你们能很快的把动画效果做出来。你们真得很棒!接下来,我希望大家开动你们的脑筋,充分发挥你们的智慧,为你们的„流星雨‟加点图片、图形等装饰,争取为你们的作品锦上添花,做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真正属于你们自己的幻灯片作品来,好吗?”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都动起手来。有的在宁静的夜空中挂上了一轮明月。有的在地面上插入了一幅老夫妻抬头看流星的图片。有的在夜空中插入了一幅写有“流星花园”的艺术字。有的把夜空里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摆成了“爱心”的形状……对于每位同学的创新想法我都予以了称赞,并且号召大家一起向那些勇于创新的同学学习。创新的火花转瞬即逝,抓住它也许就可以使一个创新的心灵就此打开。漠视它,也许它从此再也不会闪现。作为教师,赏识学生是抓住学生创新火花的最好的钥匙。 就这样,一堂幻灯片制作课,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学生们都为自已能制作出一幅幅美丽的“流星雨”作品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像,作出别出心裁的作品。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外的收获。
在课堂教学中,我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能力的迁移。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相讨论。让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相信学生的惊喜。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所有科目中最难教的课程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完全不一样,有些同学接触电脑已经有3-5年,而有些同学可能连电脑都没摸过;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存在重复性,一些东西是小学学,初中学,高中学,甚至大学还学,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新鲜感;还有就是对于同样的内容来说,由于在学习的教材选择上,由于不同学校在开设的课时上,开课的年级上有区别,所以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多少和深浅上又不一样。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到了上初中信息技术课,部分同学认为太深,部分同学又认为太浅,还有部分就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老师很不好把握分寸,所以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并非部分老师认为的这么简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如何去解决呢?
经过几堂课的学习和教学总结,这里分享一种自认为比较不错的方法: 一. 课堂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
即课堂上的知识点尽量做到精(实用、重要)、少(内容少)、全(整体教学规划全面) 15分钟老师教学,剩下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设计的围绕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及任务,并对任务完成程度进行检察、打分;完成所有任务后获得自由上机的奖励。
二. 采用一帮一互助的小老师制度
即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如果能快速完成任务那么他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当小老师教会一个不会的同学完成任务(老师监督一定是教而不是代劳);完成所有任务后才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机会。
通过以上2个环节,
一、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快速完成任务打高分成了荣誉,认真听课快速完成任务就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上机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事先老师需精确计算普通基础学生完成任务大致需要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加上15分钟的教学,认真听课并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获得10-15分钟的自由上机时间。
二、协调好基础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基础好的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从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提升)。
三、有了小老师制度,老师可以疼出更多的时间帮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四、认真听课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获得自由上机时间可以锻炼自学自由发挥特长的能力。
五、通过长期的任务完成程度以及每个学生的记录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喜好,从而更好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方向。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老师,不是我不会,而是我紧张”
——由一节信息技术课中一位学生的一句话所想到的
课堂活动中学生偶然的一句话可以成为教师一生的经验财富,反之,教师偶然的一句话可以决定学生的一生。
案例:一个下雨天,高一一个班的课在机房不能进行(机房铺地毯),就在教室自由复习理论,我按座位挨个检查学生课后背诵情况,在检查到一位平常上课很认真也很听话的女生的时候,她吞吞吐吐就是答不上来,接连问了几个问题都是一样,当时我很生气,“快到会考了,竟然还不着急,课后复习了没?”我大声的问她,这一问,没想到竟然连起初的吞吞吐吐都没有了,她一个字也不说,只是站着,这时我更生气了,“提问不会还不说话!把我刚才问的问题搞清楚再坐下。”然后我就去检查其他学生,但心里老牵挂刚才的问题,“平常很听话也很认真地这样一位学生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我心里问着自己,在检查完后面的几位学生后,我又返回到那位女生跟前,问她原因,起初她还是不说话,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问:“从你平常的表现中我觉得你是一个不错的学生,为什么今天答不上来呢?”“能告诉我原因吗?”“是真的没复习还是„?”看我态度缓和下来了,她才轻轻地怯怯地说:“老师,不是我不会,而是我紧张„”,说完她拿出会考指导,指着后面的模拟题把答案都写了出来,我恍然大悟„„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这位女生的情况是因为性格存在差异而造成的。课后,我跟她单独交流时,了解到她从小就内向,喜欢安静,不好外露,且缺乏自信,但却有一股韧性,所以才发生了上面的一幕。仔细想来,这种情况是所有课堂中普遍存在的,但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点密切相关,一般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一般要
- 1开胆量去说、去做,鼓励他(她)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被树立起来。
4、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关注学生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增强亲和力,为学生营造出宽松的心境,做到用真诚善待学生,用关心爱护学生,用公平对待学生,多鼓励、多帮助、多支持、多发现闪亮点,同时经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不让学生有距离感,成为学生的朋友。
课后反思:上面的案例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差点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准确的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此节课之后的课堂中我尽可能多的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和情感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要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多下功夫,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让他(她)们健康的成长下去。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在信息技术的教师需要写好教学随笔,那么相关的内容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信息技术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往往上节课刚下,顾不上课间休息,就早早到了机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高涨的积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当学生坐到计算机前,难抑操作欲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学生想尽设法脱离监视,自行上网、玩游戏。教学效果往往收获甚微。正因为信息技术课这一特殊性,如果高效率地上好这门课,一直是让我困扰的问题。
1.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日常教学中某些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因手头任务还没有完成或其他事情拖延导致很晚才进入计算机教室;或者上课时,才发现有的学生机器出了问题,又要忙着先解决计算机故障,或正在上课时,被领导或同事打电话喊走帮忙维护计算机,这些行为都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正常教学。解决策略:教师应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提前2~3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有过渡时间做好上课准备,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部分学生沟通。这样上课铃响后,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轻松、灵活、高效。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有很多工作需要准备:①机房计算机和教学需用软件的准备。②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准备。教师只有对教学资源准备充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针对性。③对上课学生准备,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准备,这样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轻重有别,因材施教,教学效率才会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具有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活力的重要方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也一样,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构建理想课堂。如讲解有关于计算机的Word文件知识时,教师要耐心为学生讲解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讲解Word文档中工具栏的使用方法等。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帮助计算机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使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快速提高,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有问题才会及时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和谐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加强知识的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备课中,没有从整体教材或者总体课程出发,直接进入教材各个章节,即边讲边备课,这样,学生对课程教材根本没有立体结构感;其次,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进行的备课对其教学方法产生一定影响,对知识零散的讲解使初中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好,学生对近期知识掌握较好,而对学过时间较长的知识则逐渐遗忘。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重视,将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如学习FrontPage,可设计一节网站制作课,对以前所学网络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延伸。过去的经验和相关研究证明,在相对有序的结构中提取相对有序的知识,必然是迅速而准确的。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的特点,那么他的知识就会更具备可利用性,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结构,使知识条块化、网络化、链条化。如学习Excel图表时,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统计人口实例教学等。
5.运用游戏教学,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好玩中学到信息技术技能
所谓游戏教学,指在教学中以游戏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战”等富有情趣的闯关游戏,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游戏中都设置了由易到难多个关口,学生每闯过一关,心中就多一份成就感,他们在忘情的“玩”中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指法,熟知了换挡键、退格键、功能键等多个键的功能与操作。
6.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许多事例表明:不同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因此,学习中要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平时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如Flash动画制作中,添加形状补间动画的时候,学生往往由于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的习惯,常常右键添加补间动画。这样会导致学生发现错误时,很难把操作改成形状补间,甚至有时候还要重新操作整个Flash题。这里我要求学生一律在属性面板中修改,同时我将Flash的大部分知识都归结到属性中,培养学生使用属性面板的习惯。在Excel表格中做函数法时,要养成四步骤习惯:第一步放位置,第二步选择函数,第三步选择区域,第四步确定回车。培养这一习惯的目的是防止学生计算时把不该计算的部分数据计算进去。如统计成绩时学生往往求平均分的时候将总分也一起加进去。
7.创设参与学习情境,营造“听、说”的氛围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最热衷的课程,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具体操作比对理论知识更感兴趣”的现象,甚至抱着“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态度,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讲,特别是让学生表述时,往往会出现“冷场”局面。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教师身上,教师应该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