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导游业务课程整体设计(通用)

导游业务课程整体设计(通用)

导游业务课程整体设计第一篇:导游业务课程整体设计导游业务课程设计(终)《导游业务》课程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导游业务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3.课程编码:081024 4.学时:共70学时,其中讲授50学时,实训20学时;3学分。

导游业务课程整体设计

第一篇:导游业务课程整体设计

导游业务课程设计(终)

《导游业务》课程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导游业务

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3.课程编码:081024 4.学时:共70学时,其中讲授50学时,实训20学时;3学分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基础分析:

《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掌握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技巧,利用所学过的导游业务相关知识,灵活机动地处理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导游职业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

3.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

5.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6.具有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7.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明导游服务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能说出导游服务工作类型和范围;

(3)能说出导游服务的原则;

(4)能识别导游服务集体的关系;

(5)能说出导游人员的发展、概念与分类;

(6)能说出导游人员的职责;

(7)能描述导游人员的素质和导游人员培训;

(8)能描述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管理;

(9)能描述导游服务程序;

(10)能准确陈述交通、邮电通讯、货币保险及出入境常识

(11)能说出导游人员的礼仪。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区分全陪、地陪、领队导游服务程序及职权范围;

(2)会判断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下的扣分情况;

(3)能运用导游服务程序完成全陪、地陪、领队的导游服务工作;

(4)会运用散客服务程序完成散客导游服务工作;

(5)会在景区景点进行导游服务、讲解工作;

(6)会正确并合理处理旅游者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的个别要求;

(7)会正确并合理处理导游服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事故;

(8)会对特殊旅游团队提供导游服务; (9)会正确处理导游带团中的各方关系;

(10)会运用导游带团技巧为游客提供满意的导游服务; (11)能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12)能运用导游讲解方法模拟导游讲解; (13)会创作合理、科学的导游词;

(14)能展示规范、优雅的导游社交礼仪;

(15)会运用旅行服务知识,更好的为游客旅行服务。

3.素质目标

(1)学会分析问题时思维方式的转变;

(2)学会利用和把握已知因素,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3)学会积极思考,勤于动脑动手;

(4)学会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5)学会尊重他人;

(6)学会遵纪守时;

(7)学会事事、时时、处处留心,向他人学习;

(8)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提高;

(9)学会善于表达;

(10)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三)教学内容(含作业设计)

模块一

基础篇 序号 模块 章节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基础篇 导游服务

1.导游服务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导游服务的类型及范围; 3.导游服务的原则;

4.旅游团队导游服务集体中全陪、地陪、领队的关系;

5.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的基础和原则。 1.导游服务包括类型

2.旅游团队导游服务集体关系应如何处理。

导游人员

1. 导游的发展和由来; 2.导游人员的概念和分类; 3.导游人员的职责; 4.导游人员的素质;

5.导游人员培训的内容、类别及方式;

6.导游人员的计分管理制度和审核制度。 1.查阅资料了解说明导游的发展史 2.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素质;

3、从哪些方面改善自身形象;

4.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下的扣分情况;

模块二:实践篇 序号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实践篇

导游服务程序

1.地陪导游服务程序; 2.全陪导游服务程序;

3.出境领队导游服务程序; 4.景区景点导游服务程序; 5.散客服务类型及服务程序

1.全陪、地陪、领队的导游服务程序;

2.通过视频分析地陪导游服务程序中出现的错误; 3.散客与团队的区别;

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

1.对旅游者个别要求处理的原则;

2.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 3.游客要求自由活动的处理办法; 4.旅游者越轨言行的处理办法;

5.旅游者其他个别要求的处理。 1.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属性; 2.个别要求的处理原则;

3.在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游客的个别要求,并合理的处理问题; 4.游客要求自由活动应如何解决; 5.游客越轨言行的性质及处理方法。

常见问题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 事故预防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2. 计划变更的处理;

3. 旅游团漏接、错接、空接的预防和处理办法; 4. 送站时常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5. 旅游者在丢失物品的预防和处理; 6. 旅游者在走失的预防和处理; 7. 旅游者患病、死亡的处理 8. 旅游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 计划变更问题的处理技巧;

2. 旅游团漏接、错接及空接的预防及处理;

3. 接站和送站时容易发生那些事故,怎样做好送站时误机、误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4. 游客丢失物品的预防提醒工作,并在发生丢失情况下能按照规章程序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 游客走失的各种情况,并做好预防及处理工作;

6. 游客患病及死亡的处理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7. 旅游安全事故的属性,并能做好积极预防。

模块三:技能篇 序号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技能篇

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

1.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

2.与旅游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

3.残疾旅游团、学生旅游团、老年旅游团、难以对付的旅游者的导游服务技巧。

1. 与旅游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运用才艺表演、精彩的导游讲解、热情周到的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服务。

导游讲解技能

1.导游语言基本原则; 2.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 3.导游讲解方法;

4.导游词的特点及创作技巧,并规范的撰写导游词;

1. 日常讲话中哪些语言的音调节奏变化会引起的内容寓意发生变化; 2. 模仿案例中音调节奏的变化表达不同的语义; 3. 运用常用的八种导游讲解方法模拟训练;

4. 撰写生动活泼的导游词,并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导游讲解风格。

模块四:常识篇 序号

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常识篇

旅行服务必备知识

1.航空客运、铁路客运、水路客运基本知识; 2.邮电通讯、货币保险知识;

3.旅行证件的相关规定及出入境知识。

1.模拟乘飞机时给旅游者提供买票、退票服务;

2模拟办理护照签证,并向游客告知出入境时的相关规定。

社交礼仪基本知识

1. 礼节礼貌及礼仪的基本概念; 2. 导游接待服务时的礼仪; 3. 导游进出旅游者房间的礼节; 4. 宴席中的导游服务礼仪。

1. 模拟导游服务礼仪规范;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导入,问题提出、课堂互动交流;

2.学生带任务自学,老师指导、讲评;

3.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4.模拟演练,实训室体验;

5.深入旅游企业调研,现场操作、模拟运行;

6.调研报告、策划方案、小论文考查

(五)教学进程

序号

容 学时(70)

讲授 实训 1 基础篇

导游服务

3 导游人员 3 2 实践篇

导游服务程序

、 4 2

对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 8 3

常见问题及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8 3 3 技能篇

导游人员的带团技能 10 4

导游讲解技能 10 6 4 常识篇

旅行服务必备知识 2

导游服务礼仪 2 2 合计

50 20

三、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得分部分 序号 考核项目

所占比重(%) 1 考勤、 10 2 课堂提问 10 3 模拟训练 20 4 期末考试(闭卷)或实践性考试 60 小计 100

2.扣分部分 序号 考核项目 扣分标准 1 请假

每2学时扣1分 2 迟到或早退

第二次开始每次扣3分 3 旷课

每次扣5分

3.最终成绩:得分部分成绩减去扣分部分的成绩为最后的课程考核成绩。

(二)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开展评价。

一是作业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二是与学生交流,通过询问了解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课程的理解、意见和建议;三是课堂提问,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其对已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四是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训练检验其学习效果;五是教学检查或督导检查,通过检查会、座谈会、意见反馈表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综合考量,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及时改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进一步提高。

四、其他

(一)参考教材、讲义、设备、网络等教学资源。

使用教材为陕西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丛书新版《导游业务》,主要参考资料为

1.导游业务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主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3

2.导游服务技能

江苏省旅游局编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

3.导游业务

北京市旅游局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

(二)编制依据

(1)该课程设计依据导游服务程序进行分析,突出技能实践,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依托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紧密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3)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4)院发[2008]67号文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课程标准制定及实施工作的通知)。

(三) 执笔人:张红娟

第二篇:油画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欢迎您光临河套学院艺术系《油画》精品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油画是一门西方传统艺术,油画课程体系的沿革,初始起源于作坊,是师徒式的教学。至十七世纪中叶以教授绘画为目的的美术学院诞生。至十九世纪发展为学科体系完整的学院派,并具有相对完善的学术体系。油画传入中国仅一百多年历史。建国后,中国油画教学主要受前苏联影响,苏式油画模式作为主流油画教学模式。

《油画》由于其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是我国美术界最主要的画种之一,也是各美术院校所开设的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院油画课开始设立,是2002年首届招收美术教育专业,把这门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前导课程色彩、素描、速写、解剖、中外美史等专业基础课,此课程在第

四、五学期开设,共348学时。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剖析和人才培养方案,《油画》课程制订了完整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对本课程教学研究进行指导。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为油画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教案的规范化,学生成绩的集体评分制都为油画发展和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定位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学生能从“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教学中获得一定的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绘画能力、造型能力、研究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从而使我们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成为可 1 能。可见《油画》课程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

美术教育专业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明确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此进行了课程结构的分析和调整,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美术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在美术专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及设计公司从事美术创作和研究、美术宣传、服务、管理、设计、制作等工作。

学情分析:

美术教育专业录取的通常是在美术院校录取后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其教学起点低。随着扩招的继续,招到的学生中,还有不少是因文化分达不到其他专业录取分,然后“临时抱佛脚”学习了一两个月绘画基础考进来的,所以学生专业基础差,且参差不齐。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绘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油画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特点,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合作进行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的要求,突出师范性,立足于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审美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油画的工具材料、油画的技法及油画写生,并能进行创作表现。

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绘画创作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美术教学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水平,并具有教师人文素养。

三、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标准的制定

2 课程标准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涉及到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学习目标层次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等多个方面。油画课程组经过多次修订制定了适合我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油画》课程标准。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以系统性、实用性为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同时融合绘画审美知识、油画技能和艺术创作表现的需求。 (1)课程教学内容

油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油画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肖像写生、半身像写生,本课程主要是以造型艺术为基础,以写实油画和抽象表现性油画运用,正确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修养与观念为目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立足地方文化,彰显地方文化特色 由于地理位置限制,我国分为南北两大文化阵营,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都存在过辉煌的历史与文化,每个民族都存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多考虑地方文化元素,在油画静物,油画人物,油画风景,油画创作课程的时候,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从静物的选择,人物的服饰,建筑的样式,创作的综合性因素全面渗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懂得在绘画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油画基本的技术以外,发扬地方文化,根据每个地方特色的服饰,建筑,文化,进行本质的探索,从而寻找到适合表现的方式。 (2)教学过程设计

油画专业课程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 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

本课程有合理的教学体系,拥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及相关教材,在开课前,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认真填写教学方案,做到教学内容与教

3 学方案一致,课堂理论讲授与技能技法、示范、辅导相结合,教学中要准确体现课程特点,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组织得法,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由浅入深的视觉造型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兼顾有一定美术基础和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上完本课程后都有所收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力求做到互动,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进而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塑造的独立意识。

3、课程实践教学过程

实践课的比例重是油画教学的一大特点,油画课要通70%-80% 的课时量的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实践性的形式方法要做到:观念强,形式丰富,单元要求明确,避免教学内容单一的弊病。因此,对教学大纲的执行要彻底,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杜绝教学中的随意性。

油画课实践性教学形式以课堂写生实践和外出下乡写生实践为主,辅以观摩和考察;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并结合理论讲解、学术交流、课堂答辩等形式手段。

主要两种实践方式:一种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课堂练习,通过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课堂练习,如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包括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练习,画面的分割与积聚练习,审美意识及构图位置的安排练习等,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理解基本原理,检验造型、色彩构图效果,充分发挥形式美的作用。第二种方式为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和收集创作素材,它包括:对大自然风景的采风写生;对美术的当代状况及问题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校美术教学状况调查;对民俗美术调查等范围;并参加各级各类美术创作竞赛活动。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主 4 动地、创造性地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表现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经过美术教育专业创办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果丰硕。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油画技法理论学习和油画写生、创作实践,逐步掌握西方传统油画表现语言,培养出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较强的观察、认识、表现、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艺术人才,成为即有较强的科研创作能力又能胜任中小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才。

4、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的重点:重点在于学生油画色彩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如何用技法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技法实践,使学生掌握油画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

解决的办法:根据合理的课程设置,从易至难,技法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油画写生课程与油画创作写生课程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绘画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法实践能力的同步推进,以达到油画色彩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课程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以技术材料带动拓展油画语言,进而进行精神主题的表达。也就是创造性语言表达方式在物质中的个性转换。

解决办法:是科学规划课程模块,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必要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另外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和分析大量的示范作品,启发学生拓展创作思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本课程改变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的油画教学方式,确立巩固基础和培养个性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为目标,以发掘学生创造表现能力为教学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

2、教学方法

在油画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我们以“如何教”与“如何学”为重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时,以引导、启发学习为主,可以先讲后导,即以讲课为开始,以技法实训、小组研讨活动、作业讲评为结束;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艺术专业的特点,在把握共通性的同时,也要兼顾个性和独创性的发展。油画教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形成如下主要教学方法:

(1)引入“图例分析教学法”。我们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在“教法”上,采用图例分析教学导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强调知识理论的系统性,绘画示范强调直观性、实践性,多媒体、幻灯教学和网络教学则侧重于信息量的扩充以及对信息的系统归纳。

(2)认真落实“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高中时不同的知识、能力起点和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设计多层的教学目标,运用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例如在油画静物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摆两组不同难度的静物进行练习。

(3)构建和实施“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首先,以教学为核心,实现“教”与“学”的师生互动,通过“课堂研讨、案例解析、专题讲授、实训体验”等互动环节完成教学,使学生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其次,以“赛”为依托,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成果互动,指导学生将课程相应主题的参赛、参展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培养探索与独创精神。最后,以活动为补充,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应用性互动,通过“作品展览”、“专业见习”等方式加强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消解知识,拓展视野,增强适应能力

6 与竞争力。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充分学习、运用、调动现代技术,恰当的地、灵活地使用这些现代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油画的热情、增强兴趣、驱动作画情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改变原来的挂图示范为图形图像示范,通过投影仪、幻灯制作放映图像等等进行教学。

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前瞻性的数字图片,深入得了解油画大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

4、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运 用、课业考核与行为习惯、作品创作与综合能力等多维化考核体系。将课程教学的状况、效果及遗留的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促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总结成绩、分析问题、交换认识、寻求改进,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真实的评价。

首先,是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评价,包括课堂纪律、思考发言情况,作业态度和质量情况等进行考查,由任课教师评定学生的成绩。其次,对平时作业进行评分,进行阶段教学集体观摩评分,相加构成平时成绩。第三是期末组织集体观摩考试,评委由专业任课教师组成,以学生的作品及学生对作品创作过程的阐释为依据,无计名集体评分,构成期末成绩。学期末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学习态度10%+考勤10%)。努力实现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全面性、综合性、经常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资源

1、教学团队

7 油画课程组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占14%;副教授2人 ,占29%;讲师3人,占43%;助教1人,占14%;。年龄结构:60-45岁1人,占14%;45-35岁3人,占43%;35岁以下3人,占43%; 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7位教师全部是双师素质教师,教学队伍稳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主动更新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适应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油画课程组的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进行创作科研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育厅立项课题《巴彦淖尔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正在进行中;作品多人多次入选区级、国家级美展,并获奖,且部分作品为各类博物馆收藏;经常在各种刊物发表作品及论文;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本课程在致力于教学、创作与科研的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参与区内外的文化交流和校际合作,校内展览、讲座不断,学术活动频繁,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学识修养,扩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活 跃了校园学术气氛。集实践、创作研究与教学研究为一体,形成良好 的互补互促关系,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使之系列化与可持续化。

油画课程带头人:张建国教授,油画艺术家,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协副主席,内蒙古河套大学教授,副校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树华教育基金会中国委托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198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美术十杰”称号;多年来张建国教授创作油画作品一百多幅。大部分作品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展并发表和出版在各种画册、杂志、报刊上,其中有部分作品获国内外奖;还有一些精品被美、日、澳、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个人或美术馆收藏。2010年出版个人画册《“感恩生活”——张建国油画作品集》。在教学中主要承担色彩、油画、油画创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教材使用与建设:

根据《油画》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图片教材作为主要媒体,录像教材、IP课件、期刊辅导、 网上教学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

本课程的主要文字教材为《油画》(修订版),钱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详细讲解了油画制作的要求和规律,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材料丰富,图文结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课程根据21世纪美术教育的发展走向及就业趋势、课程设置等实际需要,我院重视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学院图书馆和资料室现有美术专业相关图书资料两百多册(含高档画册),电子图书1千多册,每年征订专业期刊30种以上,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图书馆和本专业资料室查阅大量资料,使他们了解该课程的科学前沿,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践教学环境

为满足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油画》课程教学需要,学院建有专门的画室、资料室和展厅。学院设有专业油画教室8间,具有适合油画写生的天光采光良好的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的画架,画板、静物台等设备。青年教师工作室1间。野外油画风景写生基地五处,有中旗呼鲁斯太、前旗乌粱素海、五原塔尔湖、乌拉山原生态森林区、乌拉特草原等。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还配备有幻灯机、投影机,使得油画鉴赏和课堂讲解可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手段,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网络性教学相互进行,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先进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一理论讲述和学生训练课的模式,真正做到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学院资料室主要的设备有各种衬布、静物(花瓶、器皿、陶艺、瓷器、蜡质水果等)及各类石膏像、聚光灯、静物台等,以满足学生各项基础实训需要。

4、网络教学环境:

9 我校网络教学条件良好。学校设有网络中心,有完备的网络教学 环境,通过校园宽带网,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收集图形图像资料和设 计素材图片,能检索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的数字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为本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教学效果

油画是美术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受到内蒙古各院校美术同仁的普遍关注。课程组通过对油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体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在油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试方法以及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建设,积累了较可取经验,受到校内督导组和校外专家以及学生的好评。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油画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课程授课质量总体有较大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较前有明显提高,各年级油画课程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生对油画课程教学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学院现已建立学生作品收藏档案、教学课件,多次举办学生作品汇报展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了其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部分学生的作品已被学院收藏,近几年学生参加各地油画展均取得较好奖项,特别是2002级美术教育班的学生刘颖的油画作品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2006级美术教育班学生巴特尔的油画作品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形式的创新,表现在采用课堂内的理论和练习相结合与 课堂外的社会体验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课内教学,画室现场授课、多媒体、辅导示范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实训走出画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课程内容设置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突出民族特点,传承河套文化。

3、重视创作实践,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以创作带动技术发展的教学特色。在重视教师创作实践同时,也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积极培养,启发并彼此借鉴,相互竞争,在教学上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氛,和良性的学术传承。通过创作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增强了所学专业的自豪感。

4、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和鼓励学生的艺术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指导油画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油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作业是由个人完成的,每位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素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不过分强调传统单纯的造型能力,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地发展以及创造性的油画语言体验和探索。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全方位地审视油画教学,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5、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多维化考核体系。

以上是我对《油画》课程的整体设计介绍,恳请各位专家、老师 批评指正!

谢谢!

河套学院艺术系

第三篇:《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分析

(一)课程分析

《植物学》是园艺、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分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充分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奇特现象,如奇花异草、五大奇观、五树六花等,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时,也为从事版纳景区服务、导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拓宽园艺专业就业面。

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或熟悉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较熟练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综合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和直观性很强,要紧密围绕当地热带雨林植物、农业生产实际和城镇绿化建设需求,努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各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幻灯、录像、网络及其它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创造条件开足实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侧重培养学生对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的识别能力。要注意本课程的新进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分析 1.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 (2)掌握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2.能力教育目标

1 (1)能准确使用显微镜。

(2)掌握植物解剖的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植物分类和鉴定的方法,能准确识别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

(4)掌握植物分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具有职业道德的意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植物学》的教学对象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正式录取的大专三年制园艺、植保、林业等专业的学生,有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文科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初学植物学较为吃力。学好植物学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和各种训练活动。

(四)教材选用分析

本课程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选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五)教学设施利用分析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可使本课程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体教室 学院现有36间多媒体教室。学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资料和教学课件随网化。多媒体教学可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直观,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和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

2.电子图书室 学院拥有30万册图书的电子图书室,可为学生提供较为方便的资料查询。

(六)实训基地使用分析

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院在校内和校外都设有实训基地,便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符合生产一线需要的科技人才。

2 1. 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室 有显微镜实验室和植物学实验室。共有显微镜25台、各种实验标本(植物器官组织标本和植物形态学标本)和仪器、用具。主要功能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实验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内各种观赏植物 便于教师进行直观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通过实地观察,加强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编制校园内植物名录和挂牌,让学生熟悉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的名称及分类地位,掌握识别特征,了解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同时,校内观赏植物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植物识别、分类训练和技能考核的场地。

校内试验基地 学院有10亩教学试验地。通过组织专业生产劳动,让学生参与主要观赏植物栽培管理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当地主要观赏植物的形态与分类、生活习性和栽培技术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双版纳药物研究所(简称药物园)。该实训基地与学院比邻,是学生实训最为便捷的基地。药物园内种植有热带地区各种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近1500种。根据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每年在新生学前教育活动中,都要组织学生到药物园参观,让学生认识版纳植物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专业、学专业,并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花卉园)。与我院相距400米。花卉园内种有各种热带园林和经济作物,种类近500种。在课程教学的第12周,组织学生到花卉园开展植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实习,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并掌握植物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为植物分类奠定良好基础。

西双版纳州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我院相距3公里。内设有版纳野生动植物博物管。通过自然保护区内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参观博物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版纳境内的动植物资源和种类,开拓视野。

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实验基地。距离我院6公里,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基地。基地内中有各种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观赏蔬菜等,如彩椒、甜瓜、观赏瓜类作物、观赏甘蓝、红掌等,是学生学习《植物学》和相关课程的最好最便捷的实训场地。通过参与基地内各种经济作物的育苗、种植管理生产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当地主要 3 经济作物的种类和栽培技术,同时对现代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简称勐仑植物园)。距离我院60公里。园内种植植物有10000多种,内设有版纳野生动植物博物管。在课程教学的第16周,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开展植物分类实习,通过园内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观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园内热带和亚热带代表性植物的名称及分类地位、主要识别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原则

《植物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模块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以能力教育为中心,培养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综合素质较好、能够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

1.密切联系当地实际,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删繁就简,适当补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理论教学以应用、识别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中,由表至里,由浅入深重点讲授植物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组织;营养体建成—根、茎、叶的形成;生殖生长—开花、结果、种子的形成及生活史的基本理论知识。简要介绍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的主要特征及各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补充热带雨林植物趣谈,加强对热带、亚热带植物生活习性和识别知识的讲授。

2.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室内实验、参观实习、开展讲座和生产实践。室内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参观实习包括组织学生到药物园、花卉园、州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州农科所实验基地及勐仑植物园等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提高识别植物和植物分类的能力。学院试验基地和州农科所实验基地则是作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练兵场地。此外,校园园林植物也是教师进行直观教学、学生识别植物的重要场地,通过对校园植物的名录编制和挂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当地景观植物的种类、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

(二)教学课时安排

本课程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为 108 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60,实训课学时为 48。形态解剖部分和系统分类部分所占比例为 3:1。教学大纲中每一章后的学时数为理论课讲 4 授学时。授课期间的课后学习教师可根据实际具体安排。学习完本课程后,安排1周进行野外实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2)组织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3)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种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殖过程。 (5)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及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 (6)当地常见植物形态识别和分类地位。 2.教学难点

(1)植物组织的基本结构。

(2)植物营养器官根、茎的次生构造。 (3)植物繁殖器官的构造。

三、教学实施

(一)理论教学

1.多媒体教学 展示典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互动式教学 每次上课就授课内容进行师生对话,互相提问、答疑。 3.思考与练习 温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二)实践教学

1.室内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从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内实践 通过对校内植物观察,加强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编制校园植物名录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熟悉当地主要景观植物的名称、主要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了解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

3.校外实践

以参观实习或生产实践方式进行。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观察,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及作用、功能,为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全面评价学生学科成绩,改革考试方法。《植物学》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方式。理论考核主要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考核考评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并规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定该门课程不及格。学期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各占50%。

农 业 系 2009.5.14

第四篇:微信营销课程整体设计

一、什么是微信营销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或个人营销模式的一种。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

二、微信营销的前景

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据微信官方统计,现已注册的服务号为200万,保守估计,未来必将有900万~1000万的用户注册服务号,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以最低的消费1200元估计,那就有1080亿的市场。

1080亿的庞大市场帝国让各个商家将微营销做到了极致。微信充分发挥了手机通讯录的社交潜能,加上附近人的搜索,利用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的发送,可以很快聚集大量的人气。

2014年09月13日,为了给更多的用户提供微信支付电商平台,微信服务号申请微信支付功能将不再收取2万元保证金,开店门槛将降低。

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将联合各类商家推出春节“摇红包”活动,送出金额超过5亿的现金红包。

三、微店和微营销的区别

微信营销、微店、微商、微信营销平台

四、为什么学习微信营销

1营销专业的重要分支,随着现实中营销实践的发展,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法宝。

2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利器

3实践中将市场营销、销售心理学和推销学的知识运用的淋漓尽致

案例:大槐树熟食

1利用游戏心理玩游戏赢大槐树猪蹄“全民抓人犯”

2双汇纯正美国猪后腿,腊月二十八邀请书法名家现场写对联。在漯河1万家网络团购商户中荣登销量前30强。

3推出一万套价值68元的水井碗六件套,同时免费送出25万猪蹄现金券,在朋友圈转发并集齐18个DHS即可享受活动。

五、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微信营销让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微信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营销实践当中,成为具备微信营销策划的案例分析及能够独立进行微信营销策划的专业人才。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尽可能多的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等方法。

七、教学内容 微信营销的基础知识 微商新手入门 如何刷圈引流互动 如何增加粉丝 成交过程如何破冰 企业微信营销 如何申请微信公众号 做好微信营销的十种思维 微信营销方案策划 方案的格式

激兴趣促思维活课堂 ——《消费者的气质》说课稿

本堂课的教学理念,就是运用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理论,激活思维,设置障碍,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我所任教的电商班学生入学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而且该专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很乐意去参加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启发提问,多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重视基本技能的教学,通过情境教学、模拟训练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用技能。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消费者的气质》是《消费心理学》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本学科的第一堂综合训练课程,又是学习怎样分析消费者心理的第一课,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对教材的处理

这是我从两位学生的实习体会中摘下来的两段话,作为电商班的班主任,每次有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回来我都要求他们写下实习体会,从他们的体会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实际工作和书本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脱节。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时应更注重规则性知识和技能性训练,注意将陈述性知识和技能相联系。由此,我做了如下处理: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术较强的理论适当弱化,浅显易懂的陈述性知识适当简化。比如气质的概念和气质类型的划分学说理论性比较强,在这堂活动课上我就没有讲。而不同气质类型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的表现其实很容易从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得出,在这堂课上我也没有展开细讲,而是把侧重点放在技能训练上。

2“服务对策”作为技能目标,对电商专业的学生的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并没有得到呈现。如果单独拿出来讲的话既不符合认知的规律,时间上也不允许。根据这个情况,我通过案例讨论和模拟训练将书中的“消费者的气质在购买行为中的表现”与“服务策略”结合起来讲解“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服务对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和过渡。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学生情况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教材作了如上处理,并且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幻灯片展示)

以上三维目标是本着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过程及系统性的前提下,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说到教法,这节课我以四位典型人物的气质为主线,重点处讨论总结,引导处图文并茂,关键处模拟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基础、培养能力,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

(二)学法

在学法上,本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二到活动五,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程序

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服务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分析消费者气质类型及其特点,难点是针对不同气质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服务对策。我是通过以下五个活动来达成目标的。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积极参与)

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中了500万,你会有何反应?”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起来了,即使是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进来。有的同学说第一反应会兴奋地大叫,有的同学说会高兴地晕过去,有的同学说会担心生命财产的安全,还有的同学说我会回到家里偷着乐。通过不同的回答引出不同的人的行为和态度之所以会有所不同,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以此,使学生产生知识缺口,从而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活动二——猜猜他是谁?

在活动二中,我设置了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在逐条展示四位具有典型气质的名人的特征描述后,请学生来猜一猜他们是谁。比如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引出,我是用这几条描述一条一条展示,看谁最先猜出来。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积极参与。当最后公布答案时,学生会回顾老师对这些人特征的描述,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为后面的讲解打下基础。

(三)活动三——说说他怎样?

延续活动二,在活动三中展示一些描述气质特征的词汇,请学生根据这些来说说活动二中四位名人具有什么样的气质特征,将气质特征和典型人物对号入座。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逐渐清晰。引导学生归纳气质的类型和特点并填入表格。

这部分是本堂课的重点,我通过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归纳法、激励教学法等,让学生明确每种气质类型的特点,从而达成“能说出几种基本气质类型及其特点。”的知识目标和“初步学会分析和判断气质类型。”的技能目标。

(四)活动四——怎么接待他?

首先我通过设问:不同气质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的表现是否也有不同呢?引发学生思考,得出肯定答案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在营销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气质的消费者。然后进一步提出要求:如何接待这四位具有典型气质的人?各组组长在领取各组所要服务的客人后,对本课难点“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服务对策”展开讨论和模拟训练。

这部分是本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分角色练习、教师以旁白的身份进行提示等方法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各自角色的服务内容,从而达成技能目标“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服务对策”

(五)活动五——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首先请学生来对这堂课进行课堂小结,主要讲了哪两部分内容,学到了什么。

然后利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从领位、点菜、服务态度和特别注意四个方面来归纳总结“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消费者采取什么样的服务对策?”,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同时对五个活动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综合活动

二、

三、四中各组同学的表现,师生共同评出优胜小组。

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以下两项作业: 我希望通过第一项作业,使学生能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对于第二项作业我是采用了我们同学身边的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实现课堂知识的深化,达成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一的“情境引入”,活动二到活动三的“猜猜她是谁?”“说说他怎样?”“怎么接待他?”来共同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采用条理式设计,旨在清晰直观地将知识点梳理出来,增强知识的

逻辑性和连贯性。 2.2.1 消费者的气质 气质类型 特点 服务对策

1、多血质

2、胆汁质

3、黏液质

4、抑郁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自然,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性非常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练习等,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从互动和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导游业务课程改革论文

《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王丽飞 刘玉姝

[摘要]:《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但目前很多院校对于该课程的实践环节都只是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欠佳。本文针对目前《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导游业务》 实践教学 对策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对于《导游业务》课程的实践环节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有些院校安排的实践学时甚至已经超过了理论学时,但仍然会出现培养的学生与行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是很满意,一方面院校也在思考究竟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本文将对目前高校《导游业务》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的相应对策。

一、《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项目大同小异、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大多高等院校《导游业务》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手段大多由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转换为直观式的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技能训练时大多是在校内进行景点模拟讲解或走出课堂到实地景点进行现场讲解,这些项目虽对学生能力培养有一定帮助,但仅仅局限于导游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两种实训方式也有局限性,课上模拟因为很多院校班级人数较多或合班上课,所以只有少数学生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课外实践因为学校组织不力,加上学生很多抱着出去玩的心态,现场讲解也就是走个过场,效果欠佳。另外, 由于导游带团的其他环节在这两种实训方式中都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学生对独立带团缺乏信心。

2、缺少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很多高校《导游业务》专业教师有着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亲身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中难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有过几次跟团或带团经验就足以应对实践方面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累积才能使知识得到更新,讲课才能生动,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3、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一些高校因为教学经费不足,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制作课件也不能应用;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只限于课上现场模拟,而没有经费请一些有经验的导游、专家进行授课、指导;很多高校的校内实训室只是一个空旷的教室,学生缺乏现场感,而校方缺少经费完善校内实训室;还有一些高校也做到在校内实训,把校外专家“请进来”却没有经费让学生“走出去”。经费的缺乏使实践教学受到了限制。

4、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缺乏创新

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几乎全部依赖于学校所发教材,缺乏理解和创新,也违背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去设置课程的原则,因此授课模式千篇一律,教师照本宣科,按章节一节不漏,也没有任何补充。而很多学生缺乏将知识前后融会贯通的能力,课时学完后还是感觉不具备带团的相应能力,使知识脱节不连贯。

二、完善《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的相应对策

为了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能够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企业愿意接收我们培养的学生,笔者提出以下相应对策: 1、不断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改变教师完全依附于教材的现状,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去设置课程体系,探索构建出适合自己院校学生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牡丹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现实行的是2+1模式,即最后一年为系统的毕业实习时间,并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学期模式,把每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理论学习后,学生都将参加实践学习,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对于《导游业务》课程,该校重新加工原有讲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全书分为四大教学模块,即理论篇、实训篇、技能篇和常识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根据不同实训阶段确定实践教学要求、内容和目标,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场所、专业指导教师,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并在第二学期结束后利用假期时间给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如到杭州宋城做景点讲解员,使理论知识真正和实践贯通。 2、丰富技能训练项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单纯的导游讲解的训练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讲解在自己带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的方法,分析利弊,教师总结。也可将一些情景让学生现场模拟,使案例更加生动、真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课堂气氛活跃且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导游业务》的专业教师队伍应该是具有较高教学能力、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的知识结构的人。为此,学校要创造条件,使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多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寒暑假期间多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兼职、挂职、顶岗锻炼,及时更新业务知识,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校方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形式或招聘一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业界人士加入兼职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

4、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现在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已经积极和企业合作,走的大多数是“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但这样的合作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定困难,学生的实习期一般较短,很多旅行社因为规模和业务上的关系不愿意接收或无法接收大量的实习生,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旅游院校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自己开办旅行社,所接团队或散客均由学生带队,新手可跟团实践,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实践要求,也可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扩大招生。或把“旅行社”请进学校,如建立“某某旅行社驻某某学校实训基地”,这样则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学校建立仿真旅行社,由旅行社定期派人指导,并以企业制度规章约束学生,让学生接触到导游工作的各个环节。还可以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演播设备、放置微缩景观的模型或大幅照片)、形体训练室,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性、综合性的实践学习。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成功地实施导游人才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仁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6) [2]陈建平 对导游业务专业课教学问题的若干探讨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2)

[3]彭蝶飞 李蓉 高专旅游类专业《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5)

[4]王培英.试论我国高校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01) 作者简介:

1. 王丽飞 女 30岁 讲师 牡丹江大学 2. 刘玉姝 女 29岁 讲师 牡丹江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旅游营销学(邮编:157011) 联系电话:13836304169 E-mail:dongdfeif@126.com 本文系牡丹江大学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校级精品课程,即“《导游业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