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案例
第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案例
职业生涯规划案例
职业生涯辅导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开启封闭心灵的钥匙,铺垫成功的基石
1、引言: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态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关心、帮助贫困生,以顺利就业为导向,针对贫困生表现出的心理情感特点合理规划,加强贫困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心态度战胜困难,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本案例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2、事件:
2003年9月,四川省资市安岳县农村贫困家庭的一个女学生在其年迈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在新生接待点的学院学工办的老师一下就注意到了她,因为从他们的穿着凭直觉能够感觉得到:一定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女孩特别内向,但非常懂事,背着一个书包,提着一个编织袋跟着父亲来到了接待点,在同学的陪同下办理了入学手续后,又回到了接待点。到了中午父女俩没有要离开的意愿,大家感觉他们肯定是遇到了困难。随后学院老师和两个学生干部陪同他们一起到学生食堂吃饭,在就餐过程的交谈中得知:他们把东拼西凑借来的钱交了学费后,已经身无分文。学院学生工作办的老师知道了她的情况,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孩子变的特别内向且缺乏自信,要帮助她只有不断的关心和培养,在生活上给予她关心和帮助,在学习工作方面为她提供锻炼平台。在她入学的一个月里,学生工作办的老师经常找她单独谈心,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接触机会多了,心理距离拉近了,她向老师述说了她的想法:自己家在农村,深感周围农民对她家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对农村的贫困、农业
的落后、农民的困难具有深刻的感受,自己真心的希望毕业后能为“三农”做点事情,毕业后也想在农业方面就业。
根据她的想法学院学工办的老师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方法,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建议其在大学阶段应该特别加强以下三方面的锻炼:
1、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技能,比如农村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她对农民具有深切的感情和对“三农”的了解是其从事农业的优势;
2、加强与人交流沟通,提高沟通技能和水平;
3、加强人群互动,提高影响力和领导力。在随后的大学四年中学院老师以其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导向,帮助其成长成才。
大一入学后,院学工办老师就把她安排到院学工办当“助管”勤工助学,一方面老师可以给她生活上的照顾,同时也可以让她不断的与陌生学生接触。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电脑时她可以学着使用(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原因,人学前从未接触过电子计算机)这样可以更多地接触电脑,也省去了上计算机的费用。
大二时,由于大一有机会接触了电脑和更多的人,加上自己特别认真、刻苦,计算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学工办的老师认为现在应该给她提供另外一个锻炼平台了,于是鼓励她去参加学院网络工作部的招聘,虽然应聘的同学基本都是大一的同学,通过应聘顺利加入了网络工作部,在大二期间学习了丰富的网络知识。
由于网络知识的扎实和在平时与同学的交流中收获了自信,同时老师给予了鼓励让她不断的认识到自己取得的成绩,自信心就更足了,大三在学生会换届选举时,当上了院网络工作部部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带领网络工作部的同学对学院的网页进行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的学院网页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
好评。
大四时,已经变成了一个信心满满的女孩,具备了良好的心态,积极准备参加各类“双选会”。大四下学期她只身一人来到了福建,在一家民间公益组织从事社工活动,随后又到了厦门“五齐”职业学校(“五齐”学校是由民间组织捐建的公益性学校,专门从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老师,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好评。
3、效果:
毕业后,她先在成都一家“NGO”组织(非政府公益性组织)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7年9月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北京梁漱溟乡村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启动的“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选中,参加了该项目第三期培训班学习(为期一年),该项目的目标是把学员培养成了适合中国农村发展实践和当代社会公益事业需求的人才,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骨干和后备力量。目前她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
4、评析:
当今的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随着高校并轨制度的实行,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调整,竞争机制引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其他同学更大。贫困生从进校后就特别关注毕业就业,希望早日工作养活自己。由于贫困大学生家境困难,担心自己没门路,没有好的“背景关系”,看到许多地方毕业分配凭关系、照顾职工子弟等,不仅害怕自己找不到好单位、好工作,而且自责、不满的情绪也较为强烈;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面对挑战,感到恐惧,择业的心理压力给他们带来了忧虑、恐惧、茫然。许多不良心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心态,长期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不仅要通过不同的途径从物质上
大力资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心理上积极地给予他们更多得关注和支持。一方面根据他们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为其达成规划目标提供有计划、有步骤、长期的锻炼平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积极地减轻和消除各种心理压力,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安心、努力的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年4月18日 2008
第二篇:职业生涯规划案例
职业规划—取得职业成就的关键因素 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举重冠军做搓澡工
“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今在澡堂当搓澡工”的消息,曾经一度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众多国人无限的感慨!
曾获得4枚全国举重比赛金牌,打破过一次全国纪录,一次世界纪录的邹春兰,如今在长春一家浴池做搓澡工,每一个澡收费5元,邹春兰能得1.25元,一个月下来,挣的钱不到500元。 (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在比赛中)(邹春兰在清洁浴池)
我们在反思中国体育的金牌战略和弱国心态、对“人才”的尊重和对“人”的尊重的同时,也该反省中国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对每个公务员、雇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更多的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举重冠军当搓澡工”是否是对我们自己职业的“走一步算一步”的状态的一个警钟?
不只是昔日的全国冠军、如今当起了搓澡工,也不仅有曾经的省队女排队员、如今沦落在街上卖报纸,也不仅仅是中国、西方的许多明星运动员在退役后一个个穷困潦倒]、失魂落魄。 在我们周围,曾经风光、曾经耀眼的职业明星如今辉煌不再、黯然沉寂的人随处可见。多少曾经纵横职场白领丽人,年过30以后,找工作成“老大难”,只能做家庭主妇!多少天之骄子,曾经进大公司、拿高新,35岁以后,却一步步走下坡!
为什么会走下坡?
在比赛中再也拿不到好成绩时,邹春兰拿了8万元补偿就走了,既没有想好以后要什么,也没有做好今后要从事职业的准备,以至于退役多年后,还是“不到小学3年级的文化,拼音都不会”。
相比之下,曾经也是运动员的施瓦辛格,却走过了健美冠军、电影明星、加州州长这样一个不断超越、持续发展的职业轨迹。为什么施瓦辛格的职业能持续发展,而没有像许许多多中外运动员那样如同一个耀眼的彗星一样迅速地陨落?
(年青时的施瓦辛格,健美运动员)(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在20岁获得了第一个健美冠军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没有沉溺其中而止步不前,他确立了自己下一个目标:进入电影界拍大力士影片。第二年,施瓦辛格来到美国追寻自己的梦想。他清醒地认识到健美运动员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健美运动员只是自己成为一个动作明星的敲门砖,是职业发展的第一步。
施瓦辛格在美国面临着语言不通的巨大障碍,一边继续从事自己的健美运动,一边积极寻找机会进入电影界。两年后,他史无前例地获得了三项健美冠军;同一年,他出演了第一部电影。一开始,施瓦辛格转行并不成功,最早几部影片上映后,他被影评无情地评论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无聊的演艺界门外汉。他说“在很长的时期里,我很努力地上表演课、发音课、纠正口音、上演说课,所有这些我都非常努力”。他还一边打工,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大学课程。
所以,真正的职业规划,不只是一纸计划,而是真正确定坚定的职业目标和长远的职业规划,还要一步一步地努力实施。
成功没有标准的道路,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道
著名的职业规划师陈功认为:一生职业生涯长期的成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必须建立在适合自己的长远规划之上,得益于一次次在战略高度上进行的职业选择。成功没有标准的道路,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我们必须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道。
IT领域的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教父”李开复先生在2005年7月正式从微软跳槽谷歌,任职goo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成为了世界首富的敌人。从这起震惊全球的跳槽事件中,通过李开复的求学和职业生涯来谈谈人生规划的几个关键要素。
1、选对专业
在研究历史政治的父亲影响下,李开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开始选择的是法律,以80年代的美国社会看,在名校毕业后当一名律师是收入多、地位高、前途好的理想职业。但是,到了大二
李开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在接触计算机之后,
疯狂地喜欢上了这个专业,每天废寝忘食地编程,随后
便放弃法律专业一年多的学分,转入了在当时看来“前
途未卜”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
实际上,这是李开复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为选择
了计算机专业,使其数学天赋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因
为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强烈的兴趣激发了极大的激情,
为李开复带去了持久的动力,让他敢于大胆尝试,积极
主动地争取成功的机会。结果,他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第一个开发出“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
(李开复在北大演讲) 系统,开发出击败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奥塞罗”人机对弈系统,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2000年又成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院士。如果没有改学计算机,那么今天的李开复也许只是一个不快乐、不成功、不知名的小律师。
“想要爱你所做,要先做你所爱”。每个人在接受高等教育或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就是将会影响职业生涯的——专业。成功不一定是靠专业知识,但选择一个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专业,会让自己走对路、做对事。对于25岁之前的人来说,选择专业是跨出职业生涯道路的第一步,应当结合自己的兴趣、理想、价值观和天赋来考虑自己的发展定位。假设姚明如果没有选择打篮球,而是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读完大学再出来找工作的话,恐怕是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影响力和成绩的。所以,选择先于努力,人生只有一回,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将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平庸地度过一生。如果不想人生留下遗憾,就应该在全力以赴之前慎重选择。
2、
2、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开复拥有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他清楚自己的能力,自信只要我想要的我就可以,定位清晰,发展方向坚定,持之以恒。拥有自信和积极心态的人,很容易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3、情商重于智商
从卓越的科学家到卓越的经理人,证明李开复肯定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的人。想在大公司里生存,又要带领庞大的团队,员工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当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美国总部时,有600多名下属,为了了解员工的需求,以便有效开展部门工作,他每周与10位员工共进午餐,聆听员工的心声和建议,很快地,他了解了所有的下属,有效地分配了人力资源。李开复的例子表明,作为一个管理者,越是高层,越需要情商,而不是智商。
相关链接
马艳丽-及时意识到转行的重要性
马艳丽被誉为中国第一名模,因为她是中国第一位国际模特大赛的冠军/中国第一位"十大名模"评比的冠军/中国第一家模特经纪公司的首席签约模特/中国模特界的第一位青联委员/中国模特创建时装品牌第一人/中国模特界成功举办个人专场时装发布会第一人„„
马艳丽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马艳丽是个赛艇运动员,曾拿过1991年河南省赛艇比赛冠军。但毕竟运动员是碗“青春饭”,更何况她只是个省冠军,并不是什么明星运动员。她想到了转行,当时只是想到只要能转一行今后能养活自己及自己喜欢的行业就行了。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马艳丽走上了上海的T型台。此后,她的模特事业蒸蒸日上,获得了难以计数的荣誉和好评--一切看上去简单而顺利。然而,这个在如梦如幻的T台上焕发绚丽光彩的美丽女子,却在大红大紫之时淡出T型舞台,转向幕后,创建Maryma Design时尚女装品牌,成为该品牌的董事长及创始人。当她再度出场,则是在衣香鬓影之后,牵着模特的手绽开如花笑靥谢幕的服装设计师马艳丽,这时的她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名模马艳丽)(设计师马艳丽)(马艳丽为小贝设计中国风“战袍”) 这一次的转行亦同上次一样,模特是碗“青春饭”,唯一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行是她自己非常喜欢的,这一行让她蜚声国标。但即使拥有多大的名气,岁月是不允许她一辈子都站在T字台上。她是聪明的,选择及时转向幕后,创立品牌,与自己喜欢的时装行业续写情缘。她的忧患意识让她的职业不断超越,不断发展!
李莹-“从全职太太到CEO”
“宝马”名人李莹: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系,同年创业,从事中德贸易;1995年赴德国歌德学院学习德语一年;1999年回家做“全职太太”。2003年重入职场,竞争宝马代理权,同年参加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组织的培训班学习;2004年获得宝马公司授权,“盈之宝”开业,出任董事长,一个荣获“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女人,一个荣获2004亚洲最具时尚魅力的女人,不是模特和影视明星,却是一位成功的创业女性。她曾以
3年时间创造了
赚钱1000万元的财富神话;她在2000多名经销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第一个授予宝马代理权。她善于经营生意,更善于经营生活。她赢得了事业,也赢得了家庭和幸福。
她最初代理的是一家生产卷烟纸的德国企业,代理卷烟纸企业的同时,她还代理了一家德国医疗器械企业。起初也是异常艰辛,可随着不断的奋斗,终于
打开了局面。
李莹曾一度觉得女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重心。
当事业已经达到了个平台的时候,那么有一些时间应该是属
于家庭、属于孩子的。所以她逐渐脱离了公司的业务,准备
回归家庭。
就这样,李莹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3年。但是
渐渐地,这种安逸的、没有压力的生活让李莹感觉不安。李
莹觉得自己在慢慢地与压力脱节,与社会脱节。她想:“如
果我沉浸在这样的生活中,这辈子可能都将这样平庸地走下
去。但我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这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李莹的先生非常赞同她的观点,也很支持她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于是,李莹把两个孩子送去幼儿园,自己也收拾
好心情,走出家门,开始一段崭新的事业。(创业女性的典范,李莹)
李莹决定开始一番新的事业并不是盲目而冲动的。这时,她已经锁定了新的目标:申请宝马的代理资格。李莹觉得,宝马是世界上最具有品牌价值的一款车型,对于每一个从事汽车销售的经销商来说,能拿到宝马的代理权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2003年下半年,李莹带领“盈之宝”开始申请宝马公司的品牌代理。李莹最初做的工作是繁琐而复杂的,但每一份工作李莹都积极认真的准备着,其间渗入了李莹最大的热情和努力。2004年春节过后,李莹收到了宝马公司送来的意向书。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来了她期盼的结果。在执着的追求下,“盈之宝”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得到了宝马汽车公司的正式授权,成为进口宝马汽车和国产宝马汽车的代理商。
张艺谋,成功的职业规划
今天,张艺谋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其实,不止是张导的电影好看,张导迈向成功的职业发展历程也很值得我们借鉴。1968年初中毕业后,张艺谋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后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当工人。1978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
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正是这部电影,给张艺谋带来了一系列的荣誉,也让张艺谋成功地实现了从演员
到
导演的转型,并以一个成功导演的角色进入公众视野,奠定了张艺谋成功导演的地位。从此,张导便一发不可收拾,在经过一段艺术片的成功后,他又转向了商业大片,《英雄》等一步步商业大片的红火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并最终带他走到了中国电影旗帜
的位置。
反观张艺谋的个人职业发展轨迹:插队劳动的农
民-工人-学生-摄影师-演员-导演,一次次巨大的职业
跳跃和转型才最终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导演。特殊的历
史环境,使得年轻时的张艺谋未能上高中就插队当了
农民和当工人,很多人像他一样没有选择,但能像他
一样坚持自己梦想的却不多。终于,在1978年。张艺
谋以27岁的高龄去学习自己心爱的技术--摄影,为自
己未来的转型进行积累。当你遭遇职业挫折、对自己
职业状态不满意,尤其是确认眼前的工作并非自己真
(著名导演,张艺谋) 正的兴趣所在,可以考虑转型,要尽可能地向自己喜欢
的职业靠拢,因为兴趣是认真工作的最大动力,转向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保障转型成功的第一步。而许多白领似乎却安于现状,虽然明知道这份工作自己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却还是没有做改变。重新进入课堂学习后,张艺谋老老实实的做起了摄影,虽然他的志向是导演,但他显然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个时候的他仍在学习,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实践中学习。当时,他拍摄的很多片子都是与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陈凯歌导演合作的,陈凯歌导演也可以算他半个师傅。他做摄影获奖的那部《黄土地》就是陈凯歌导演的。
乍一进入某个不太熟悉的领域,谁都会有些不适应。因此转型前应该做充分的准备,把这种不适应降至最小,从而促成转型成功。比如,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找个好师傅就是必要的。师傅不仅能够教授业务知识,还可以让你看清新行业的“门槛”。再次就是寻找“好榜样”。转型后你该怎么发展、怎么进步,最初可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你可以确立一个“榜样”,分析他的成功轨迹,把每一个标准予以细分,做一个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而有些人没有这样的规划。却只喜欢靠自己瞎摸索,结果绕了个很大的圈子才能走回正确的路上。
艺谋拍了多年的艺术片,并且获得了成功,但他并没有就此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文艺片的导演,而是果断地转向了商业片。反观部分职场人士,不懂得变通之道,没有长远的计划,只敢做熟悉的,不敢迈向新领域,这其实是你职业生涯上的一种障碍。职业生涯职业规划师认为,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敢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新的起点和目标,或许正是张艺谋一步步走向成功最关键的秘诀所在。
第三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案例
案例一:
小Z,女,22岁,学历本科
基本情况:上海某财经类大学毕业,国际会计系,应届生同学评价:刻苦,有上进心,性格坚强,学习能力强
个人职业目标:高级财务经理
面临问题:
收到英国某大学的offer,学行政管理专业;同时收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的offer,作审计师小z必须做出选择。先留学或先就业?
职业设计意见:先就业,去普华作审计师,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出国深造。
设计理由:
小z原本希望出国进修工商管理类课程,但国外大学对申请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都有工作经验要求,所以最后只收到了行政管理专业的offer。小z学会计,喜欢商务,对行政组织兴趣不大,若为能一时出国而放弃原有兴趣并不明职,可锐专家认为:先工作或先出国其目的都应该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违背个人兴趣和职业理想而求得一时出国,为出国而出国,从个人职业发展看并不可取。
从职业发展考虑,普华位列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有完善的培训计划,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的工作机制对职业技能发展大
有好处,出国学习行政管理硕士一年课程之所获专业资质资历和在普华工作一年之经历技能积累相比,前者在职业市场上之价值未必比后者高。
普华是专业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与小z大学所学基本对口,且小z性格特点勤奋刻苦,事业心强意志坚定,加上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保证了小z在工作中必会有所表现。
从小z职业目标定位于高级财务经理一点看,小z具备会计专业学历资质和专业技能,但缺乏作为高级财务经理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管理知识,小z希望学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想法是正确的,为一时出国而放弃原本计划并不合乎长远的职业发展 .
国外工商管理类硕士课程要求申请者具备一定工作经历,小z先工作后出国,正合乎要求。且高级财务经理必须具备的另一大重要要素就是丰富的专业工作经历,所以,先工作,积累工作经历,也是在为职业理想作铺垫。
专家评点:
小z在先就业与先出国之间面临选择,无论是先就业,还是先出国,最终的目的都应该是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到底是先出国更有利于将来职场发展,还是先就业更有利于职业发展,应该是每一个面临类似情况的毕业生都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案例总结: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尤为重要,人生精力有限,必须选准方向,强化发展。职业方向的确定必须结合个人特长,兴趣所在并综合考察行业前景来确定。在这一点上,大学生有疑问时,可以求助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或者专业的职业顾问。
应届毕业生,表面上看是就业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择业的问题,择业就是要做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集中目标,强化发展,通过若干年的工作,实现从无工作经历者到行业人才的提升。同理,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也要以职业发展为指标,选择合适的深造途径,在学历资质上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为“职场前途”做好准备!
案例二:
小S,女,23岁,本科
基本情况:师范类中文专业
朋友评价:性格文静,善文字不善口头表达,不善于人沟通希望职业方向:能够发挥自己文字特长的工作
工作经历:中学语文教师,两年工作经验
面临问题:
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虽具备相应的学历,但不具备老师应有的管理学生能力,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亦不够,所带班级成绩并不理想,学校对其工作表现不是很满意,
小S自己也很苦恼。但学校工作环境稳定,福利优厚。再者转其他行业的可行性有多大?应该转其他什么行业合适?
设计意见:
重新择业,建议尝试广告公司内文案,多媒体行业文字编辑,传统媒体行业文字工作
设计理由:
从小S的性格特点分析,小S的确不适合教师行业,教师不仅需要相应所教学科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懂得如何管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文静,不善表达的小S虽具备专业的学历资质,但显然不具备教师应有的教学技巧。
从小S的职业兴趣分析,小S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文字特长,而中学语文教师一职缺少创意兴,显然不是小S兴趣所在。作为教师的不成功更导致小S心中很是苦恼,很沮丧。教师一职不仅没有满足小S的兴趣,反而由于工作不顺利严重打击了小S的自信心 。
小S应该转行,但应该转什么行业?转行的成功几率有多少?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小S虽然不善管理学生,口头表达差,但小s文笔优美,文字能力强,其内心职业倾向也是希望发挥自身的文字能力。故我们推荐小s从事广告行业文案职务或媒体文字编辑类工作,这些岗位对工作人员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不高,相对重视个人的文字创作能力,无须过多与人打交道,对于小s正好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转行的成功几率也较大 。
专家评点:
从师范类大学生到中学教师似乎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实践中有太多例子表明,一个师范类毕业生并不一定就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据可锐咨询公司研究成果,职业成功必须全面具备专业技能,学历资质,良好综合素质三方面因素。根据这个标准,小s在教师岗位上可以说很难成功。眼前教师工作的确能给小s带来稳定的收入和不错的福利,但凭小s的表现,这个“稳定”还能维持多长?所以,小s必须果断做出选择,重新择业,找一份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案例总结:
工作经验在2-3年阶段的职业者,往往会发现自己当初刚刚走出校门时懵懵懂懂选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就面临一个重新择业的问题。专家认为:这一问题表面上看是“择业“的问题,实质是“发展”的问题。正是因为当初选的工作不适合自己,不能提供职业生涯的发展点,所以才须重新择业,重新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点何在。所以,职业者必须果断转行,不能犹豫。而且,重新择业也不再是简单的再找一份工作,必须按照自身性个能力特点,个人价值倾向,结合职场情况,准确定位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出发点。
第四篇:职业生涯规划案例——董卿
董卿:我的完美职场三级跳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从默默无闻到一举成为多届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董卿快速走红的速度超过很多人的想像。关于董卿转战过的舞台,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清单:浙江有线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卫视(现在的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拾级而上,从一个小窗口走至万人瞩目的舞台中央,董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美丽、智慧的她在这里肆意绽放着自己的无限魅力。 选择所爱,爱所选择
从小时候开始,董卿就不是一个按部就班、容易满足的人。看上去纤秀柔弱的董卿,其实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下了决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十几年的主持人生涯,董卿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三次跨越。对于董卿来说,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超越自我的过程。 1993年,董卿毛遂自荐进入刚成立的浙江-有线电视台,走出了主持人生涯的第一步。由于当时浙江有线电视台尚处于初创阶段,因此董卿除了主持节目外,还要自己撰稿、剪接甚至充当制片人的角色。在浙江有线电视台的工作使董卿熟悉并爱上了主持人这份工作。
董卿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当她正被普遍看好的时候,1995年上海电视台面向全国招聘节目主持人,董卿决定去应聘。结果,她在六七百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 天道酬勤。1998年董卿在上海电视台开始主持《相约星期六》,这档大陆版的《非常男女》节目以新颖的样式、幽默风趣的台风,迅速席卷申城,仅仅一年,就创下了10%的收视率,董卿随即成为在上海这座大都市中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2000年,因工作出色,董卿获得了“第三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知董卿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做出了一个让朋友们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黄金栏目,加盟刚刚起步的上海卫视。一切归零的董卿,在上海卫视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5年时间,她相继主持了《从星开始》《新上海游记》《海风伴我行》《亲亲百家人》等节目。其间,最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元宵节的那场“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董-卿在悉尼全场用英语主持音乐会。这一次,她的不俗表现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因此,2000年她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人生的机缘好像在冥冥中已经安排好了,即将开播的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民歌节目《魅力12》与董-卿收放自如的主持风格相得益彰,中央电视台向董卿伸出了橄榄枝。
做出“飘在北京”的决定很艰难,耗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上海有父母、朋友,对工作的驾轻就熟、生活的悠闲而北京除了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外,别无其他。 长安街、中央电视台和复兴路的家,在北京地图上,董卿只认识这3个标记。《魅力12》刚开播时,收视率和影响力都一般,那是一段“寂寞时光”,但她并不后悔,出身书香世家的她从小就有爱读书的习惯,书里的世界让她学会“在浮躁里沉住了气”。
董卿在央视崭露头角是在2004年央视组织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期间。她主持了业余组和专业组的30多场比赛,她以落落大方、吐字清晰和充满亲和力的甜美微笑,赢得了选手们的信赖,也征服了广大观众。
同年,民歌节和东盟国际博览会同时在广西南宁举行,东盟各成员国首脑相聚南宁,赋予了民歌节特殊的内o-。在“一节一会”的开幕晚会上,董卿犹如一个从春天里走来的女孩,清纯亮丽中蕴含着优雅与端庄,不仅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得到了央视领导的认可。
经过努力,2004年成为董-卿主持人生涯的又一重大亮点,她整整主持了130多场次晚会、文娱节目,也打破了自己的主持纪录,并从西部频道调入综艺频道。这一年,她开始主持央视音乐频道的《音乐人生》和《综艺大观》以及改版后的《欢乐中国行》。
是机遇更是实力,央视物色春晚主持人时,从央视西部频道《魅力12》走出来的董卿,以其落落大方、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获得了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的青睐。台领导决定大胆起用这个对观众来说还比较陌生的新人。对于第一次入选万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董卿曾说,当初自己如同置身梦中,不知道这种荣誉是梦境还是现实。“我会努力尝试,越是困难我越应该尝试着去克服它。”
2005年2月,在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上,董卿捧得“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及“最佳电视女主持人”两个奖项。从此,董卿的名字开始家喻户晓。 在磨砺中成长,做就做到最好
“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不管顺境、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地把握自己,审视自己。” 董卿始终铭记父母的嘱咐,在面对成功与挫折时,始终表现得那么平静与谦和。
董卿相信一句话:“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她说:“阅历和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董卿从小就在父母的引导下读书,做家务,利用假期打工。从6岁开始,家里的锅碗都是她洗。从14岁开始,父母为了锻炼她,每年暑假都要求她出去打一个月工。在董卿看来,正是这种教育方式让她学会了用书来充实自己,学会了在人生道路上遭遇坎坷的时候努力“坚持”。
在浙江省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董卿并不自信。第一次上形体课,同学们的动作熟练优美,她却是一张白纸,连劈叉都不会。老师问她:“看上去身材挺修长的,动作怎么这么僵?”她只能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到了周末,她还是郁闷,漂亮的室友总被帅哥约出去,而她只能把课本看了再看。熬过半年,董卿才开始显山露水,成绩名列前茅,形体课和台词训练课也渐入佳境。
1994年专科毕业后,董卿参加工作,几次易主虽然都是成功的,但其实每次改变她都要经历一种大的落差。虽然董卿是从七八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幸运儿之一,可是刚到上海电视台时,董卿却无比失落。那时候,还是新人的她根本没有人理会,也没节目可做。年底的上海春节晚会,新人董卿负责联络、催场,跑前跑后,“姜昆老师吃饭了!” “您该准备上场了!”璀璨的舞台,不属于她。那些无聊的日子董卿选择了读书,并顺利地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系节目主持人专业。
1998年,面向全国的上海卫视成立,董卿第三次易主,丢掉炙手可热的位置,想找到更大的舞台。怎知那时的上海卫视收视率一塌糊涂,上班就是点卯,董卿枯坐在蒙了灰的办公桌前,感觉从前恍然如梦,那时她特别烦闷,也很少出门,甚至电视也不看,就在家读《红楼梦》、读《唐宋诗词》。这些古典文学名著,帮她平复了浮躁,也让她想清了方向。
董卿不愿空闲着,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99年收到录取通知,接下来,上海卫视改革成功,事业蒸蒸日上,一切柳暗花明。董卿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档节目。
那是一段人生的好日子,有名有闲,到了周末,董卿上午去美容院,下午开车兜风,晚上健身。生活虽然安逸而快乐,但董卿的内心深处却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喊着——这个城市的法国梧桐,她都看了7年了。人生能有几个7年?她能不能去别的城市看看另一种世界?宁愿再跌落一次也仍然选择挑战自我的董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来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没有住的地方,在央视宾馆里凑合着;没有车,只好拖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化妆品、鞋子等在街边等待接自己的人;没闲功夫逛商场,衣服都是从上海背过去的;没有化妆师,只能自己对着镜子描眼线;没有认识的人,刚到央视的时候,一个月只有7天的活儿,董卿每次走出电视台,总会踯躅半刻。她闲下来了,又能去
哪?想开车散心,车在上海的车库里。夜里回家,推开门,只有满身的浮尘,还有并排放着的4个箱子。
她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袭人的流浪感丢在这陌生的房间!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吗?坚决不能回去!”她逼回眼泪。
董卿把这股执著的劲头融汇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她主持的节目,导演都很放心:她博闻强识外加准备充分,在台上如行云流水般举重若轻;她懂得衣饰搭配,为了一双鞋子,肯跑遍整个北京,央视造型师都夸她上镜;台后她拧着眉毛很是认真,为了一句台词斟酌半天,一上台却又笑得毫无忧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独的夜晚从不存在。 至今,董卿还记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个小小“骄傲”。2004年12月31日,董卿主持元旦特别节目,所有节目都演完了,但导播却着急地向她打手势:离零点还有3分钟!天啊,这是直播啊,台里台外多少双眼睛啊,这180秒说些啥呢?心跳如战鼓,却不动声色,董卿云淡风清地对着镜头闲聊起来。等到实在没词了,她就优雅地转向电子屏幕说:“让我们静静等待吧,等待2005年的到来。”
“16秒!”她得救了。一下台,导演紧紧握住她的手,像迎接英雄一般。这一次,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
董卿在工作上的“拼命”与“狠劲儿”在圈内向来是有口皆碑的。敢于不断挑战自我的她喜欢追求极致,喜欢压力过后的尽情释放,即使精力已到极限。而她也常常形容自己对事业、舞台的这种执著和迷恋,就如飞蛾扑火一样狂热,就好像穿上了童话中的红舞鞋一样旋转、旋转,停不下来... 魅力不在容貌,而在气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董卿的魅力不在她的容貌,而在她的气质。董卿似乎深知人有一颗平常心的重要。有了这颗平常心,对自我的掌控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第一次听别人喊自己“美女”,董卿以为对方是在开玩笑。除了身材高挑,她从小就认定自己不够好看,现在终于有了一点点自信,因为气质比相貌更重要 这种气质的培养,来源于董卿孜孜以求的学习以及追求完美的性格。
董卿的父母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和物理系,“一文一理”的家教优势得天独厚。出身书香门第的董卿自小在父母的影响下就喜欢读书。早在董卿读中学时,学理科出身的母亲在每年寒暑假都给董卿开列书单,所以《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
爱》《茶花女》等国内外名著,董卿是三五天就通读一本。有时董卿读书实在太快,心存疑虑的母亲还会抽查一下,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节,让董卿罗列其中的人物关系,以强记为特长的董卿总能对答如流。
除了多读书,董卿还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她看来,多读书远比多逛街强。有次中秋晚会,需要主持人说些描述月亮的古诗词,其他人都乱了套,惟独董卿从容不迫,信手拈来。
董卿对自己说,一个人不能光着眼于现在,作为一个称职的节目主持人,外在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过眼云烟;现在的观众越来越偏爱智慧型的、知识型的节目主持人,而这一切不是凭先天就能得到的。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知识宝藏,学习古典文化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在那里你可以望得更远。
已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董卿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荣誉冲昏头脑,她很清醒,她没忘记自己今天的成就是通过怎样的努力获得的,她也没忘记继续充电、读书。
如今,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关于读书,她的名言是——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读书让我很快乐。
董卿曾说,如果让她只带3件东西在荒岛上生存,那么,一是书;二是一粒种子,“在上面生根发芽,让我看到希望存在”;三是男人,“带一个爱人过去,生活中不能没有这些”。她把书放在第一位,可见,知识在这个理性女孩骨子里的分量。
第五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SWOT分析案例
1.8.7虚构:王同学毕业前的职业规划 基本资料:
年龄:27 性别:男 籍贯:江苏
1997.9-2001.7 上海某大学机械系(本科) 2001.8-2004.8 上海某外资企业区域销售经理 2004.9-2007.7 上海某大学机械系(研究生)
当初因为对原先的工作不满意,所以选择了回学校读研究生。研究生即将毕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1.8.7.1 我想成就怎样的人生?
总的来说,王同学对于自己的目标概括如下:
• 赚很多钱,拥有财富,尽快达到衣食无忧,有房有车;
• 希望过有挑战的生活,让自己不断接触新环境,学习新知识,增长才干;
• 梦想中理想的职业是年老时到大学来教书,用自己的经历来指点年轻人;
• 拥有和谐幸福的家庭。
1.8.7.2 SWOT 分析
(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T-Threat) 优势(Strength):
• 思考和分析能力是最大的优势;
• 工科背景在企业中受欢迎,可以应付大多数的工作;
• 三年的销售工作经验是公司十分看重的,对自己的锻炼极大。与人沟通的技巧、自信心等都比同龄人高出一筹,社会经验丰富,懂得如何在职场中成功; • 没有女朋友,无牵挂; • 研究生的学校有知名度; • 人缘好,容易结交朋友;
• 身体健康,而且父母也健康,未来15年内不用特别身边照顾; • 在上海已经初步建立朋友圈,同学和朋友们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 已经是上海户口,不受进沪名额(打分)的限制; • 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 本科时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获得过奖学金; 劣势( Weakness ):
• 自己不喜欢从事技术工作,后悔当初选择了技术类的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并未认真学习,技术水平增长有限;
• 年龄已大,不适合各种培训生类职位,不愿意再从初级职位做起; • 三年销售工作经验,机械工程的研究生,二者优势相加趋向于企业的研发岗位,而自己不喜欢,所以很难同时发挥自己的这两个优势; • 有时缺乏冲劲,做事情习惯于拖延;
• 没有女朋友,缺乏相互支持,工作后也可能没有精力去找; • 英语水平一般;
• 研究生毕业的课题和论文较难,预计花的精力和时间会很多; 机遇( Opportunity ):
• 由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采购职位增多,自己合适; • 上海的机械行业及汽车行业得到重点发展,在这些行业中职业前景广阔;
• 身处上海,上海的社会治安及就业环境好; • 导师可能给推荐工作;
• 可以通过认识的朋友在公司内部推荐工作; • 可以找猎头来给自己推荐工作; 威胁( Threat ):
. 上海房价过高,2年内看不到买房的希望; . 父母不在身边,在外担心;
. 学历越来越贬值,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不大,研究生的薪金水平也有所下降;
. 考虑自己的学历和经验,从初级岗位开始可惜,要拿到中级岗位又很难;
. 本科时的同学大多已经事业初步有成,读研究生耽误的三年让自己落在后面,常常有压力; 1.8.7.3 实施方案
王同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结合自身SWOT分析,确定了“先择业,后就业”的原则,重点选择以下几类工作:
. 咨询公司(薪资高,发挥自己思考分析能力的特长,自身成长也快); . 跨国外资企业的销售经理,与专业相关的(虽然不是最合适,但可以一试);
. 外企在华采购职位(专业对口,工作经历也有帮助); . 大型企业的事业发展部(自己的经历经验正合适); . 创业?还没考虑好。
为了实现目标,王同学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和措施: 阶段性目标:
. 在公司稳定工作3至5年,寻求内部晋升;
. 30-32 岁,仍在现企业任职,争取调换职位,熟悉制造、质管、工程、物流等部门的运作,同时自学 MBA 的主干课程;
. 33-35岁,跳槽应聘制造业企业市场部或事业发展部的副总经理等相关职务,从事工厂的全面管理工作,同时自学营销方面的课程; . 35-39岁,从事制造业企业的高层管理;
. 40岁,应聘一家中型制造业企业的总经理。之后,一边从事管理工作,一边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 家庭目标:仍然保持慎重,但遇到合适的人选,就绝不再轻易放弃,争取30岁前结婚;
. 健康目标:至少购买50万元人民币保额的人身保险,注意身体健康,不要成为家庭与事业的负担。
. 收入目标: 2007—2010 年,年薪10 万-15万元人民币; 2010—2015 年,年薪20 万-40万元人民币; 2015 年,年薪50万元人民币,之后每年以 5%-10% 的增幅增加。如果可能,自行创业(非绝对必须之目标)。
. 学习目标: 2007—2008 年,自学完MBA主干课程; 2009—2010 年,自学完营销管理主干课程; 2010 年以后每月至少看10本以上相关管理书籍,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管理工作之中。 短期措施:
. 从现在起强化英语口语练习,背诵常用说法,参加每周学校的英语角;
. 准备一份高水平的简历,约一周时间;
. 查阅各类求职技巧,详细准备常见问题,整理思路; . 初期多投递几家公司,争取面试机会作为锻炼; . 收藏求职网站,获得更多的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