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企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大全)

企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大全)

企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第一篇:企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中小企业如何选择战略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和作用。然而伴随着这些的是一系列发展瓶颈的出现,众多中小企业做不大或中途天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起步阶段或发。

企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第一篇:企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如何选择战略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和作用。然而伴随着这些的是一系列发展瓶颈的出现,众多中小企业做不大或中途天折,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起步阶段或发展当中没有完善战略管理模式,没有有效地执行战略。

一、企业战略的涵义

企业战略是企业决策者依据资源和环境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系统性的筹划安排,是企业未来发展描绘的蓝图。只有战略正确,企业才不会迷失前进方向。企业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战略执行力。

战略执行力就是正确决策、严密组织、协同行动、精心管理将战略目标付诸实践的能力,是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调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集合。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普遍不足。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战略研究与管理,企业的战略思想通常都只存在于企业领导者的头脑中。战略的制定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论证体系,战略执行既没有贯彻战略的组织保障,也没有定期考核战略的执行情况,最终使战略不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没能给企业的发展以必要的指导,导致很多人认为战略管理完全不切实际,用处不大。而施工企业的情况更为滞后,由于其自身结构松散、流动性强、劳动力密集,先天就有很多不利于战略管理模式的缺陷。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

首先,要关注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具有竞争优势。所以,这就要求中小型企业做到“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专注于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借此来培育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盲目地多元化,结果带来优势资源的分化,导致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快速瓦解,失去了生命力。这正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各领风骚两三年”之独特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中小企业制定战略时一定要注意市场的深化细分。所谓市场深化细分,就是要求中小企业有明晰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德国著名管理学家沃尔夫冈·梅韦斯认

为,如果一家公司把全部资源用于解决精心挑选的一个客户群的问题上,那么该公司就能兴旺发达。

再次,在战略制定上,中小企业还要认识到策略联盟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不仅要注意与自己处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大企业的合作,还要注意将自身并不精通的业务环节转包给其他精通的企业或与之进行技术合作。因为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没有一家会在所有的业务环节上都精通,都具有竞争优势,所以为了保持和强化核心业务,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企业可以只需保留最关键的核心业务环节,而在本企业资源有限的约束下无法做到最好的环节,可外包出去,这样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换取更高的价值。

三、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就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规模和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战略管理模式。

1、专业化经营战略

专业化经营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来分散风险,但是中小企业可以集中优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特定的产品和细分市场上,集中精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利用科技进步提供的机遇,走精尖化、专业化道路。中小企业实行“小而精,小而专”的专业化经营战略,既可在狭窄的产品线和市场上提高质量,扩大批量,赢得竞争优势,又可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从而走上以小补大、以专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中小企业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也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因为专一化往往会过分依赖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上的威胁。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专业化战略管理模式时要注意选准目标市场,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好产品的更新改造工作。

2、相关多元化战略

企业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原主导产业范围以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是与专业化经营战略相对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又可分为不相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从战略管理模式的角度来说,相关多元化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多元化,成功率较高,它可以使企业取得很大的协同效应。而不相关多元化则是一种复杂的、危险的多元化,它一般不能使企业取得一定的协同效应。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实行相关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3、寻找市场空隙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规模小、经营机动灵活的特点,寻找市场的各种空隙,进入那些市场容量小,大企业不愿意或不便于进入的行业发展。中小企业寻找市场空隙战略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生产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产品,生产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产品,生产自己特有的产品。这样在开辟市场领域时,中小企业就可以在被大企业忽视的市场空隙中寻找商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机制,寻找新的空间,占领市场赢得用户,避免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小企业在采用市场空隙战略开辟市场领域时要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准确及时的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市场进退选择。

4、品牌经营战略

品牌经营战略是以创立名牌为导向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求得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有助于巩固已占有的市场,培育自己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知名度。

5、联合经营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实力弱,技术水平差,难以形成大企业那样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品牌优势的特点而采取的中小企业之间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实行多种形式合作的战略管理模式。联合经营战略使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创造出一定的规模优势与市场品牌优势,求得生存与发展。联合经营战略包括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联合两种类型。松散型联合是指企业之间仅限于生产协作

或专业化分工的联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基本没有来往。采用这种联合方式的中小企业之间关系比较自由,但由于彼此之间没有约束力,所以市场竞争力也不强。而紧密型联合是指中小企业之间或者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除了生产协作之外,还进行资金和销售方面的联合。采用这种联合方式的企业之间关系比较紧密,市场竞争力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中小企业选择哪种联合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6、特色经营战略

中小企业规模小,一般无法达到大型企业那种规模经营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其产品在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中小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利用其离市场近,较易接近顾客的特点,采取特色经营战略,突出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某一方面特色和风格吸引顾客。特色经营的推出通常要以提高成本为代价,包括设计开发,使用高档原料等等。因此在实施中,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经营能力处理好特色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战略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

7、特许经营战略

中小企业利用大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或品牌在特定范围内的经营权,以给予大企业一定比例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作为特许费为条件,即可在规定的区域内享有一定的垄断和独立经营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许权经营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并迅速推广到商业、服务业特别是快餐业,目前特许权经营战略已成为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一种主要形式。特许权经营的最大优点就是将灵活性与规模经营统一起来,将中小企业的优势与大企业的专业能力和资源结合起来。中小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战略可以和大企业共享品牌、信息和客户资源,共同获利,从而使经营战略风险大大降低。

四、推进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建议

1、树立战略意识

中小企业业主、企业家要树立战略意识,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对自己的业务和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破除对战略管理只能在大型企业发挥作用,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简单、人才缺乏等弱点,用不着或用不了战略管理模式的错误意识。

2、加快制度建设,促进战略管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性质是民营的或私营的。企业创办者出于个性独立、个人生活方式和兴趣的需要以及为家族成员、亲友等提供就业机会的考虑而创办企业。这种企业产权虽然清晰,但产权结构单一,治理结构不健全,重大决策由业主独断专行;由于委托代理成本高,而产权人出于保密动机,不愿与家族之外的合作者共同分析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等战略问题,因此企业经营风险很大。所以,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加快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变产权一元化为多元化,清除血缘关系对企业发展的障碍;建立适当的治理结构,解决所有者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管理由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3、引进培训,提高战略技能

根据调查,当前中小企业不能开展战略管理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战略技能,这与企业缺少战略管理人才直接有关。许多企业业主和经理不知道什么是战略管理模式;怎样开展战略管理,对行业情况及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如何建立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控制体系。他们理论上也不清楚有哪些战略可供选择。因此,人才的引进以及培训班的设立将成为提高中小企业战略能力的重要渠道。

第二篇: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通用的最主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农业保护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别分析了中国农业保险的政府主导和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的原因,认为长期来看发展的模式必然选择为“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并提出了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合作社相结合,将农业保险纳入国家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长期选择

目前,中国国内在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选择上还存在争论:中国保监会(2003)提出了目前中国农业保险多主体经营的发展模式,并从2004年10月开始,在上海、江苏、黑龙江、新疆等九个省区开始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对不同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姚海明、赵锦城(2004)等认为由面临同样风险、具有相同的保险要求的人结合组成的合作保险组织(如相互保险公司或保险合作社)为中国现代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庹国柱(2005)认为中国通过目前的过渡经营,最终将过渡到一个目标模式:由政府主导或者做主体来做农业保险,但是具体业务交给市场或者是商业保险公司操作比较合理。

笔者认为短期内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规范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但长期来看“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代办”为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保险为政策性保险,必须由政府主导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试办农业保险,在其发展模式上分别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五种主要的发展模式:美国、加拿大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日本模式―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前苏联模式―政府垄断模式、西欧模式―民办公助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对这些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不管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的长期发展实际上均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或是直接对保费补贴,或是直接赔付,或是提供经营管理费用,或是对农业保险业务免税等。

这一点从中国国内比较成功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中也可以看出。中国自1982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农业保险,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进入高峰(保费收入最高年1993年达到8.3亿元)。之后,形势一直不容乐观。这期间,在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上,比较成功的有人保上海分公司和新疆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其农业保险的发展从使至终都基本上是政府主导的,这也是其得以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保险由政府主导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理由如下:

1.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费率

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费率源于其高风险和高成本。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平均每年使中国6亿多亩作物和2亿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几百亿元。而农业生产目前仍然依赖于自然条件。因此,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非常严重。这导致对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农业进行赔偿的农业保险经营也面临高风险,经营农业保险的利润率很低,甚至亏损。同时,中国的农业是在广泛的地域上进行小规模生产,使得农业保险展业工作量非常大。加上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理赔定损工作时间比较集中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农业保险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相对非常高。

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费率,使得农业保险的纯商业经营失败,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保险,更有“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的说法。

2.农业保险产品准公共物品属性

由于大部分农业保险产品具有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生产经营具有一定规模(这是经营农业保险的必然要求)、取得方式上不存在竞争、成本和利益具有外部性、利益计算模糊和消费上具有排他性等属性,农业保险产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而作为准公共物品,农业保险只能由政府主导提供。

3.农业保险是中国实施农业保护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二、长期看,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然选择

短期看,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与自然条件差别较大,不可能走单一模式经营的道路,必须有多种经营模式,以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但长期看,由于商业保险公司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必然使得农业保险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世界上农业保险试办较早,也比较成功的美国自1938年颁布《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农业保险60多年来,其经营体制经历了从“单轨制”到“双轨制”,再到“单轨制”的演进,即从政府成立机构直接办理农作物保险业务,到引进商业保险公司共同经营,再到完全交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代办的转变。

在政府主导下,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原因如下:

1.商业保险公司具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和适应市场规律的科学管理制度,拥有经营保险的技术、专业人才、组织机构,其经营农业保险能大大节省制度建立和机构建立的成本;同时由于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商业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过程中必然会想方设法加强管理和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在政府主导农业保险的情况下,这些有利因素会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且优于其它经营主体经营农业保险的操作办法,促进农业保险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商业保险公司信誉好,从制度到技术都比较规范,容易获得农民的信任,从而增加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加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使得农业保险在满足“大数法则”的要求下从事业务经营。同时长期来看,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之间开展业务竞争,使得投保农民受益,也使得整个社会受益。

3.商业性保险公司有了政府政策性补贴,无论补贴保险公司还是补贴农民,都使得保险公司能够避免亏本经营农业保险,加上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开拓农村财产和人身保险等优良险种获取利润,使得其对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很大的积极性。

4.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政府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和管理,搞好监管工作,提高效率;设计有利于调动商业保险公司、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积极性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基础建设如建立农业保险信息的发布平台、进行农村保险人才培训等。

综上所述,“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是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的长期选择。

三、发展中国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1.做好农业保险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合作社相结合的工作

把农业保险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合作社相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也是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保险公司与农业产业化组织或农民合作社签订保险协议,不需要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将会逐渐代替分散的农户,可以解决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保险公司也好操作,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同时由于农民加入了农业产业化组织或农民合作社,收入有了保证,进一步增加了其参与农业保险的能力,解决了农业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随着中国农业发展的进步,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的兴起,对保险保障需求加大,再加上农民投保意识的加强和投保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将为发展农业保险带来新的机遇。

2.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工作

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制定和颁布农业保险法或类似法规,明确农业保险的性质和地位、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关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处理、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的条件及其组织机构、运行方式等,以使农业保险操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利于农业保险的长期健康发展。

3.科学合理的制定农业保险的相关操作方案

政府和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制定农业保险的相关操作方案,设计的方案建立以提高农民、农业综合保障能力和整体救灾能力为出发点,做到科学合理,以利于农业保险能够被参与各方所接受,促进农业保险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保险方式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实行法定保险。这不仅有利于支持这些重要农产品的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且能有效地避免农业保险中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大范围内分散风险。除法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外的其它项目均实行自愿投保,允许商业保险公司之间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竞争,并通过农村地区的其它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等业务弥补经营农业保险的亏损,实现以险养险。

(2)国家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和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几乎所有举办农业保险的国家,都由政府负担全部或大部分经营管理费用。保险费由政府补贴也很普遍。国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办法,以保证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财务收支基本均衡和农业保险费率降到普通农户可以承受的水平,促进中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另外,农业保险自身发展的难商业化,需要国家对农业保险,特别是种养业保险经营实行免税政策的优惠。

(3)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和再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面临的是巨灾风险,需要逐步建立起农业保险专项基金和再保险机制,防范大规模灾害造成保险组织破产,并保证其持续、健康地发展。农业保险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考虑从国际组织援助的资金、国家每年救灾救济费用、农业保险保费和结余积累、县乡(镇)以工补农资金等中的一部分或按适当比例提取。另外,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分散农业风险,要由政府或政府扶持的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等农业再保险机构为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商业保险公司本身也可以利用与国内国际众多的再保险公司的广泛联系,进行农业保险的分保。

此外,政府还要进一步做好监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农村农业保险人才的培训,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等。

第三篇:国有投资公司发展模式选择

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

2008年,河北建投的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电力行业利润水平的大幅下降,打破了公司十几年来的发展模式和正常发展步伐,也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了应对危机公司加速了创新和变革的进程。现将河北建投在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发展模式选择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向大家作一交流。

一、公司发展基础及存在问题

目前,公司拥有10家直管子公司,投资参控股企业90家,其中控股企业38家。其中公司控股一家、参股4家上市公司。能源资源产业是公司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占全部投资的51.1%,也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1576万千瓦(不含大唐、华能),可控装机容量625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25.7万千瓦,公司权益容量近1000万千瓦,在河北南网占有率第一。天然气管道主干线总长426公里。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是公司第二大主导产业,占全部投资的25.6%。铁路、公路项目包括朔黄铁路、石太高速客运专线、京张高速等8个项目。港口包括黄骅港、京唐港等6个项目。水务包括曹妃甸供水等四个项目。旅游商业地产业是公司第三大产业,占全部投资的15.2%。其它策略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1%。公司目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火电行业形势严峻,收益率水平呈下降趋势。作为公司主导行业,电力行业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垄断地位,收益一直较为稳定,为公司的生存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在电力需求持续下滑,划分的区域垄断逐步被打破,大量煤电一体化项目从区外输送电量到河北,网内投产机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供需关系正在发生逆转,发电利用小时大幅下降。同时,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更加重视,环保成本也在逐步加大。从长期看,火电企业经营形势将非常严峻,利润率水平将从原来相对较高水平向偏低的利润水平转移。

二是投资任务日趋繁重,融资压力和财务风险加大。“十一五”后两年处于公司投资高峰期,资金缺口达100亿元,融资压力巨大。尤其是在火力发电项目盈利大幅下滑,交通业投资任务繁重,新能源、水务尚在培育期,盈利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公司现金流日趋紧张,负债率不断提高,财务风险加大,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三是行业整合日益加剧,经营环境更加复杂。随着中电投收购贵州金元、华能集团收购鲁能发电,行业内的并购速度很快,集中度不断提高,地方投资公司的发展空间正在受到挤压。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家行业大公司竞争资源、争夺市场的力度加大,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产业间整合和战略协同,对我公司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给应对金融危机带来困难。长期以来,公司是以电力行业为主业,并依靠电力行业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其生存发展主要依托火电企业的分红回报,其他行业优质资产培育步伐相对较慢,利润贡献度过小。并且各产业之间的互补能力、协同能力不足,面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缺乏抵御能力。

五是集团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司目前已搭建了集团化管理的框架和平台,但总体看来,集团化、专业化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集群效应和协同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集团总部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内部一些管理流程及各项制度不够完善,还不能适应集团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上,与国际、国内大公司还有一些差距。部分运营企业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提高集团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是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金融危机 实现战略模式的最佳选择

发展模式选择是保证公司长盛不衰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提早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公司的发展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调整、自身经营范围调整、资金状况改变、组织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一个公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重新调整和重新选择。

在当前火电经营形势严峻,交通项目投资任务繁重,风电、水务等行业发展都需要资金,融资压力和财务风险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如何调整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公司资产,筹集发展资金,更好地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各项投资任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公司资本运营的实践,我们认为实业投资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是未来 国有投资 公司最佳的战略模式选择。

(一)通过近年操作实践,资本运作的优势和重要性日益显现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仅靠实业投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发展速度必定会降下来,只有实现实业投资和资本运作两条腿走路,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有后劲。目前,公司一方面拥有数量众多的控股、参股企业,另一方面也拥有一定的股票资产。持有的建投能源、大唐发电等上市公司市值在2007年最高超过400亿元,股票价格每波动10%,股票市值波动达40亿元。与实业经营每年10亿元左右利润相比,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变动对公司权益的影响要更大。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建投能源、天然气均在实业发展到高峰时期,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介入了资本运营,建投能源、大唐发电、华能国际等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完成了良性循环,顺应了开发—投资—出售的思路。通过资本市场增发和战略性减持,盘活变现存量资本,对公司现金流给予了重要补充,并获得了高额利润,特别在2008年火力发电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是资本运作确保了集团公司全年实现盈利,其重要性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十一五”及“十二五”公司资金缺口巨大,长期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股权减持方式进行融资,与银行贷款和再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具有财务成本低,难度小,决策流程短,可以直接实现等诸多优势,是解决资金来源,完成政策性投资任务,保证长期财务平衡的重要手段。

(二)资本运营与实业投资并重是未来最佳的战略模式选择

目前公司在规模上与五大发电集团比,甚至省内大型产业集团相比都有一定差距。但公司并不追求 “大”,而追求“强”。从五大发电集团在去年亏损300多亿,而我们仍然保持了盈利来看,大未必强,一味追求大,就会在战略上本末倒置。未来在电力主业利润大幅降低,投资任务重,资金难于平衡情况下,公司采取资本运营与实业投资

并重的战略模式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实业投资的培育力度,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好储备,另一方面加强资本运作,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利于变现资金,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流通效应和放大效应,在带来高额的收益的同时,实现公司在行业选择上的迅速选择、切换,缩短行业培育周期。公司始终保持稳健经营的理念,没有介入风险较大的金融衍生品领域。

三、发展策略

本着坚持专业化管理,资本运作与实业投资并重的思想,公司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策略。定位于一个以产业为基础、以资本为助推力,以投资和管理为抓手的综合类集团公司。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中,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从实业开发入手,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有资本价值。通过资本拥有股权,通过管理提升股权价值,通过股权经营分红或者转让来获得收益。站在产业角度看资本,站在资本角度看产业,实现产业与资本的双重溢利。

(一)坚持集团化、专业化管理,积极推动子公司向上市公司发展

一是对子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行专业化管理,做强做大各专业子公司,专业化管理与多元化发展并不矛盾,因为专业化是实现资本投资高溢价的基础。同时完善以重大事项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打造强势总部和价值创造型总部。强化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明晰内部重要业务流程,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总部运营效率。二是严格按企业价值判断标准实施产业进入与退出战略。一般性生产运营和基建、技改投资实行向总部报备制,相关产业扩张性投资和新产业的拓展必须报总公司批准。在完成省委、省政府产业政策任务的基础上,寻求跨省、跨国发展,产业领域从重工业向轻资产行业升级。三是运用资本市场规则来监督和推进业务发展。充分利用专业子公司平台,进行资源整合,深入摸索各行业专业化发展模式,找出与先进企业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做强做精专业子公司,实现3~5年完成部分专业子公司上市目标。建立集团控制下的多家上市公司模式,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实现资本价值最大化。天然气公司经过多年的培育,已基本具备了上市条件,正在积极跑办相关手续,有可能在2010年实现上市。新能源、水务等公司也在积极培育当中。总之,将实业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向易变现的上市公司股权转变,利用资本市场融通更多资金,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将变现资金投入到重点发展的投资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投入——增值变现——再投入的良性滚动发展。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有资本价值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政策,从实业开发入手,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调整行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火电在过去多年一直是公司核心资源,但如果不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不去主动适应市场,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在当前形势下,公司资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要改变火电资产过大的状况,更加灵活的配置电力业务结构,在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逐步扩大其它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类资产比例,有计划适度地增加一些周期性较弱、轻资产、在经济下行时仍具有相当防御性的行业,打造一条具有强烈互补性和协同效应的产业链,形成“有限、多元、协同”的多种资产发展、利润贡献均衡的态势,从而提升国有资本价值。

一是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从传统主导产业向新能源转变。火力发电从垄断走向竞争,再加上节能减排成本增加等因素,长期收益率曲线下降趋势明显。公司能源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在对能耗高、技术落后的30万千瓦发电机组进行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积极推进鄂尔多斯煤电联营项目,新上纯凝燃煤机组,要在煤源有保证和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考虑在“沿海”和“临煤”区域建设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参数、高容量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

与火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在政策方面将继续鼓励扶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其长期盈利能力可期。随着国产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在造价可控和风电设备质量稳定的情况下,可加速发展风力发电,尽快形成百万千瓦以上的生产能力,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同时注重太阳能等其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采取跟踪性的投资策略,即:寻求优质项目,并尽力以参股的方式入股项目。二是加大天然气、水务等周期性较弱行业投资力度,与周期性行业形成互补。本次金融危机中,电力、房地产等周期性较强的行业都遭受重创,公司电力企业也大部分亏损,而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天然气等需求刚性强,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却获得了很高的收益。当前正是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被大家普遍看好。我们将在进一步夯实中游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向上、下游拓宽业务领域。加速城市管网建设,同时突出研究上游资源问题。

水务也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刚性大,周期性较弱。随着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价和污水处理费征缴比例的逐步提高,水务行业的前景看好。公司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水务资产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提高市场份额,占领市场资源,尽快推动水务企业市场化转型和改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总之,利用多元化优势构建“蝴蝶状”的稳健财务结构,在周期性行业遭遇重大调整时,及时为公司补充现金流。

三是坚持发展国民经济所需要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除了国家急需的资源外,包括节能减排、城市供水等高科技项目也满足这个发展方向。特别是,未来几年是河北省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期,我省提出境内新建17条铁路,其中大部分是高速铁路项目,我公司承担了繁重的投资任务。公司将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努力做好资金筹措工作,完成省政府交给的交通建设任务,并积极研究发展现代物流业,用好拥有的港口和铁路资源,发挥其协同效应。以后,公司还将继续贯彻这一投资思路,按照我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需要,进行新的产业投资布局。

(三)反周期操作,抓住经济周期中涌现出的产业机会

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历史看,每一次大萧条中必然会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家、投资家,比如,1929年在大萧条后的摩根财团;1973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巴菲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三星。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我们正在扎实、稳健地推进境外铁矿资源开发项目,借市场低点获得向境外发展的机会。另外,从中国城镇化建设、人口红利、人民币等因素看,看好房地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房市低迷,资金面紧张的情况,公司将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尽快调整

地产产业的资本结构,努力提高房地产开发水平,提高盈利能力,使地产业未来成为公司重要利润来源之一。在反周期操作,坚持抓住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周期中不断涌现的产业机会,建在低点,卖在高点;认真研究把握时机和风险,不该出手时不要出手,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

公司坚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风险,更带来创新、变革的机遇,公司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实现总资产和经营收入翻一番,并力争在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使经营管理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如何选择企业英语培训模式

现在市面上企业培训机构数目繁多,价格战、产品战也是打的热火朝天,如何选择企业英语培训模式成了很多需求企业HR们的一大难题。

针对企业英语内训目前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模式:

1、 纯面授课

主要针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受训人群,可针对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班级,同时调整授课内容,客制化的进行面授,上课内容更具实用性。缺点在于同时受训人群数量不能过于太多,必须分批次进行培训工作。

2、 一对一电话课 + 智能多媒体系统学习

适用于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office,人员分散、数量少,且员工工作时间灵活多变,授课时间、授课地点难以统一的企业单位。英耐作为一家专注于企业英语培训的方案提供商,针对这种情况,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让全国需要参加英语培训的员工统一利用英耐DynEd智能多媒体系统进行学习,参照后台管理系统数据,英耐每周向企业培训部出具学习报告,培训负责人、受训人员、受训人员直线主管均能了解到该员工英语学习动态。同时,英耐教务部老师每周固定时间对所有参与学习的员工进行一对一电话教学,检测多媒体系统学习情况并展开情景对话,电话课结束老师会对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估等。同时由于电话课是老师和学员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学员很难逃避。几次授课之后老师就可了解单个学员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结合英耐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数据,授课老师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个解决,实现了高性价比的一对一教学。

3、 智能多媒体系统学习 + 沙龙课

适用于加工区内的企业,这类企业员工每日上下班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很难保证在固定时间参加面授课。英耐DynEd智能多媒体系统不受时间、地点、网络限制,非常方便学员利用业务时间自主安排。所有学员通过英耐DynEd智能系统完成测试之后,系统参照单个学员的测试成绩自动生成学习计划。学员遵照学习计划灵活安排时间完成每周学习任务。英耐教务部老师每周检查后台学习数据,发现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和学员沟通。所有参与学习的学员均需参加每月一次的in-house 沙龙课,就过去一个月学习的重点主题展开课堂活动,同时集中解决大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4、 其他技能培训课程

如写作能力等培训,这些相对来说需要学员自主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企业员工平日工作相对繁忙,很难抽取时间静心下来学习相关技能知识,和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技能练习,收效甚微,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经费。

除此以外,如何选择培训模式还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培训需求、培训目的,和培训机构进行后期沟通,这样才能真正得到最佳的培训效果。英耐英语坚信能为每一为企业客户提供最佳的培训方案,成为企业英语培训的最佳供应商及合作伙伴。

第五篇: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20世纪80年代保险业务全面恢复后,1982年起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开始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1986年以后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已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兵团范围内举办农业保险。此后,民政部的农村救灾保险、农村保险相互组织等纷纷出现,各地掀起了兴办农业保险的热潮。但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国家财政兜底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在1982—1994年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在95%左右,实际亏损2196,但各公司对农业保险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所以还是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农业险种。随着199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市场化体制转轨的进程,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与农民支付能力有限却希望获得高保障水平的矛盾以及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性质与保险公司的商业性经营的矛盾日益尖锐,致使农业保险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潮跌入了如今的低谷。2002 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6.4亿元,占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8.82%,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04%,险种由最多时60多个下降到目前不足30 个。如今的中国农业保险是困境重重,急需根本性的改革。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遭遇困境

致使农业保险发展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哪里?笔者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

1、保险责任的确定与保险费率的厘定都比较困难。首先,农业保险的风险单位与保险单位不一致,而且风险单位往往很大。不同的风险单位一般也不重合,常常会有多种农业风险同时或相继发生。而且各地区农业实践差异较大,这样无论单一风险保险还是一切险保险,其保险责任的确定都不容易。

其次,农业灾害损失在年际间差异大,纯费率要以长期平均损失率为基础,但有关农作物和畜禽生产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极不完整或难以搜集,这就给农业保险费率的精确厘定带来特殊困难。

2、定损理赔难度大。农业保险的标的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标的价格在不断变化。赔款应根据灾害发生时的价值计算,而这时农作物或畜牧产品往往还未成熟或还在生长中,要正确估测损失程度、预测其未来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未来产品的市场价值都很困难。

3、道德风险防范难。农业保险的保险利益是一件难以事先确定的预期利益,其标的大都是活的生物,它们的生长,饲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管理照料的精心与否。因此农业灾害损失中的道德危险

因素难以分辨。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农业保险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占农业保险赔款的30%以上。

(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质与。商业保险的经营目的存在矛盾

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性和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不足以支持一个商业化的农业保险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局面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供给。农业保险走商业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这是全世界农业保险界经过多年实践普遍认可的理论,也是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农业保险经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政府支持乏力

从国际上看,凡是农业保险搞得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农业保险都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如实行免税政策,对保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农业保险计划等。而在我国,农业保险除免除营业税外。国家尚无配套政策对这项涉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性保险业务予以扶持。

(四)农业保险发展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我国的《保险法》实质是一部商业保险法,而农业保险中的一大部分是政策性保险。商业保俭与政策性保险的经营目标大相径庭,用现行的《保险法》指导农业保险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该颁布专业的农业保险法。

三、我国农业保险的地区改革

在20多年的农业保险的实践中,我国保险公司为寻求符合农业保险特殊性的、能使农业保险摆脱亏损困境的组织经营形式和制度,先后进行了多种尝试。政府部门也在一定范围内参与了政策性经营。这些经营尝试主要有商业保险公司的准商业性经营、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共保、地方政府或其部门的政策性经营、农村保险相互会社的非营利性经营等几种模式,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比较值得借鉴和研究的是上海和新疆两地的农业保险改革试验。

(一)人保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市农委合作经营的农业保险

1991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单独机构“上海农业风险基金委员会”(现改名为“上海市推进农业保险委员会”),政府组织推动人保公司办理,并从 1992年起就采取“以险养险”的方法,将农业建房险列入农业险

范围。农业保险实行单独立账,独立核算,并实行区域性统保。财政部门对纳入农业保险经营范围的险种(农作物、饲养的动物和农民建住房等险)免征一切税。2003年,上海还将农业险补贴列入公共财政体系,市、区两级财政每年补贴达1000万元,约占了上海农业险、农村建房险总保费的25%.13年来,上海的农业保险在“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这一模式推动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2002 年。水稻承保面积达到了种植面积的84%,生猪承保比重达到了50%,有效地分散了农业生产风险。

[1] [2] 下一页

(二)新疆的商业保险公司内部“分块”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

1991年,人保新疆分公司创造了单独立账、单独核算,结余留在当地保险公司作为当地农业保险基金的经营办法,并且依靠县、乡政府实行以县为单位的统保,财政给予部分免税的优惠。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则是初始资本金由财政拨款,全部农业保险业务享受免税待遇,对兵团种植的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牲畜和农业机械实行强制保险,其他农场上的保险标的允许自愿投保,并且实行公司与农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办法。结果是新疆农业保险业务保费规模连续多年超过1亿元,尤其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功不可没,对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子。

四、国外农业保险成功经验

(一)美国模式

美国20世纪30年代开办农业保险,其模式经历了由私营公司试办到政府主办,再到政府退出由商业保险公司为主的曲折阶段。目前,美国农业保险管理机构是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与风险管理局;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事,主要负责全国性险种参数制订、费率厘定、业务指导和检查、开发维护软件等,并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经营管理费赔与再保险。政府还给予免税和法律支持。目前美国200万农户中有131万农户投保了农作物保险,占总农户数的65%.2000年,全美农作物保险服务中心的成员公司的农作物保险年保费收入达30亿美元,为发达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报道,2004年欧盟已作出决定,将根据美国的模式重建农业保险制度。

(二)日本模式

日本模式的特点有三。一是政策性强,国家通过立法对主要的关系国计民生和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实行法定保险,其他则实行自愿保险;二是经营农业保险的组织是民间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保险合作机构——市、田丁、村农业共济组合与都、道、府、县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三是中央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技术监督指导和提供再保险以及一些决定项目的保费补贴和管理费补贴。

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

笔者认为,结合国内外农业保险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以下两种模式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一)政府主办并组织经营的模式

形式上可采取设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农业保险公司或由中央政府统一组建政策性的全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农业救灾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保险和再保险机制,使农业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最大程度的分散。具体实践中可根据各地情况的差异将农业保险的决策和经营主体下放到省、市。 自治区。由各地农业保险公司独立经营,自主决策。

(二)政府诱导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政府诱导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是指政府从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中退出。让位于私人保险,同时改变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直接补贴的形式和手段,以建立对私人保险诱导机制为主,最终引导农业保险走上市场化发展模式为目标。政府的退出将给私人保险留下发展的空间,政府科学合理地引导和诱导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私人保险机构克服市场化经营的障碍。具体措施上可通过建立农业巨灾损失基金、创新经营管理技术、开放农业保险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等来实现。

保监会在2003年11月完成了一份《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提出农业保险制度的总体设计是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立体经营的农业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国家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以适应我国农业保险的需要,满足广大农民参与保险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介入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加上保险业同仁的真抓实干、共同努力,保险保障必然惠及广大农民,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得到极大促进,从而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