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精选)

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精选)

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篇: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品牌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众所周知,产品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是只有贴牌,没有品牌的企业更是没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可口可。

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品牌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众所周知,产品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或者是只有贴牌,没有品牌的企业更是没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可口可乐公司 CEO罗伯托·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曾说:我们所有的工厂和设拖可能明天会被全部烧光,但是你永远无法动摇公司的品牌价值;所有这些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品牌特许的良好商誉和公司内的集体智慧。由此可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存在和延续的价值支柱。因此,只有重视品牌,构筑自身发展的灵魂,我国企业也才能从目前的“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级公司。

(二)品牌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价格竞争,第二层是质量竞争,第三层是品牌竞争。今天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品位,是消费的首选。好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销售额,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有竞争力。早在40年前美国著名广告研究专家Larry Light就根据他对市场发展的研究大胆地提出:未来营销之战将是品牌之战,是为获得品牌主导地位而进行的竞争。未来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将把品牌视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企业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途径是拥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由此可见,品牌及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构筑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三)品牌意味着客户群

对于消费者来讲,有品牌的产品不仅在质量上能给予消费者以保证,更重的是他能满足消费者在消费时的那种愉悦感,从心里上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品牌代表着一贯的承诺。品牌对于顾客不仅意味着他们消费的产品、享受的服务源自何处、出自谁手,而且与一定的质量水准、品牌信誉始终相连。一个品牌代表这一定的产品、服务质量,凝聚着企业的形象和顾客、公众和社会对它的评价,吸引着相对稳定的、忠诚的客户群。对于广大企业来说,品牌意味着客户忠诚,意味着稳定的客户群,意味着同一品牌覆盖之下的持久、恒定的的利益。

(四)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有其价值。

企业开发一个品牌,建立一个品牌,推广一个品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才、物并形成各项费用,这就构成了品牌的经济价值。另外,消费者在与其他产品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公众心目中的名气和声望,构成了品牌的无形价值。品牌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民大众对对这种品牌特征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品牌是一种长时间的积淀,从品牌身上你可以看出企业或产品的文化、传统、氛围、或者精神和理念。奔驰的稳重大方,高贵舒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等,无不建立了消费者对这些品牌所有者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信心。因此,构建品牌战略,培育自身品牌对于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第二篇: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公安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各项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打造文武兼备、受人民喜爱的公安队伍,警营文化建设是首要任务,应当列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公安文化发展观,增强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的意识,全面发展和繁荣公安文化建设。周永康同志指出,“我们应该从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高度,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因此,公安队伍建设不仅要坚持政治建警、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方针,还要大力提倡文化育警,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警营文化建设工作是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通过广泛开展文化建设,力争提高广大民警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优秀的公安民警,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一)是有利于全面提高交警队伍整体素质。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作用就是滋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蕴含先进文化思想的文化生活,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潜移默化之中激励人,鼓舞人,塑造人。公安文化的核心是民警的价值观,它以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强烈的文化舆论氛围,使民警产生一种自我心理约束和自我行为控制,从而使精神变物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二)是有利于加强民警个人素质建设。

警察素质是从事警务工作的警察所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警务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纪律作风、身体状况等,是公安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围绕“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内容的政治要求,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先进公安文化,满足民警精神文化新需求,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从而实现民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三)是有利于增强民警的进取精神。

加强营区警队的警营文化建设,积极丰富文化活动,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健康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倡树新风正气,能够有效地培养全队民警强烈的进取向上精神,陶冶民警的思想,在队伍中树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正气,激发民警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可以使整个队伍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将这种力量转化为工作力,从而推动整个交通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是指企业员工间形成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日益受到大型企业的重视。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正在向先进性、有效性和系统性方向发展。先进性是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经营理念相融合;有效性是指企业文化的效果要通过经营业绩得到反映,如企业的赢利水平等指标,而系统性则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已渗透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呼唤着大量社会主义企业家的产生。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全面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创新精神、国际化经营思想、新型的人才观念、高品位的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在企业中的体现。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

从企业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新形势下,一场以企业文化为主的管理革命席卷世界发达国家,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强烈影响和冲击。因此《企业文化》一书的作者预言:“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今后十年企业最基本的工作。”美国一些有识之士也认为,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

一。而且从学科分类上讲,国内外都是企业文化列入企业管理理论的范畴。可见,企业家担当起企业文化建设领军人物的重任。

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来看,企业家也应担当起企业文化的领军人物。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三个大的方面。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的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要增强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制度文化,是指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反对“人治”,主张“法治”,要求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建立制度文化管理系统平台,确立起在纪律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形象文化,是指企业特别注重品牌塑造,把品牌看作企业的生命线。通过品牌设计、品牌宣传、品牌保护,使国内外客户认识品牌、熟悉品牌、相信品牌,购买符合自己心理需求和审美偏好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建立起牢固的客户购买群。可见,企业文化理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使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武器,是企业家理应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关系来看,企业家必须担当起企业文化建设领军人物的重任。多年来,有的行政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心里想不要。表现为不支持、不关心、不参与。尽管广大政工干部就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出“贴近、围绕、进入”等多种途径,但仍然克服不了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而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董事长成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领军人物,党委书记主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实行政治领导。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组织机构、人才使用、经济分配办法等,主要由董事会制定和决策。党委书记虽然也是董事会成员,但由于分工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董事会中所起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唯一的出路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广大行政管理干部认识到,这是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治本之策,坚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工作上支持企业文化建设,从经济上舍得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较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搞起来。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新兴的理论体系,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行政主管要担当起企业文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重任,必须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

一是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位。企业文化理论是围绕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有220家、研发中心已近400家,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设立全球采购中心。要迎接世界经济竞争的挑战,挽企业于既倒,企业行政主管就必须转变观念,从世界经济管理大师那里学经验、长见识、强本领。而企业文化正是对世界经济强国企业管理理论的提炼和概括,因此,重视并大力倡导建设企业文化,用文化力激发竞争力,是当前企业家的唯一选择。

二是率先垂范,积极倡导。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舶来品”,像任何先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一样,有一个学习、理解、研究和实践的过程。特别是构建发展战略型企业文化,既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又需要强烈的开放意识和赶超精神。同时,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而且还要有具体的组织机构、运作程序、硬件投入和专门设计等。企业家在企业中居于核心地位,企业家有什么样的文化主张,倡导什么样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企业员工起着先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企业家首先要正视自己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根据目标定位,提出可行性企业发展战略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及一系列战略和战术措施。为将企业家的理想和理念变成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行政主管要在企业党委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适时提出有主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大型框架发挥主导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高经营管理思想,这是“道”;把高层经营管理思想加以策划传播,使员工能够认同和理解,并付诸于行动,这是“术”。要使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被广大职工所接受,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确处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激励性因素与管束性因素的关系;要从全面修定企业现存的管理制度入手,采用民主程序重构企业制度,并使之具有系统性、可识别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制度执行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强化在企业价值观指导下的自觉制度意识教育;要认真进行企业制度的文化评价,分析重构的企业制度文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要敢于拉大经理人、高技术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分配差距,充分体现人力资本与人才资本的不同价值;要对公司进行再造,打破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管理;要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竞争上岗,做到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以薪换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人的内在潜力和创新活力;在企业形象文化建设上,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和强烈的视角效果。

四是总结提炼,自成体系。企业文化表现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信仰、作风、规矩、习惯、企业规模、档次等各个方面。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自己的企业锻造和培养成与众不同,且别具特色,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靠企业形象、知名度和公信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巨大的聚集效应。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经验、效果和体会,要及时加以总结提炼,完善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各个环节。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建设也应该加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字: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1、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2,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1.借鉴经验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政府法制层面、企业层面以及公众三个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形成政府、企业与民众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促进环境保护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方式的进步,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推进政府行政的全面创新——包括干部选举制度、考核制度的创新,推行“绿色GDP”核算,根本扭转现行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遏止利益集团形成。加速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重要杠杆作用,以新的税收制度支持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观念

首先是要树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最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外交上的重要体现。它既可以保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也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搞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率先跨入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四.结束语:

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84.

[2]陈家刚.生态文明与社会公平[J].新华文摘,2008:117-119.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姓名:崔深美 班级:B1102 学号:0311110202

第五篇:加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税部门担负着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于保证国家税收稳定增长、建设法治公平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税收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的监控制约,对于积极应对税收管理、

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是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内控机制建设紧贴税收工作实际,把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要求融入到各项税收业务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贯穿于权力行使的全过程,是惩防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和主导机制。

二、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是“两权”监督制约工作的深化和提升。在“两权”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内控机制建设的要求,巩固成果,深化内涵,提升层次,全面整合、修订、充实、完善各项制度,构建全面覆盖、关联制约、协调互动、科学管用的管理机制,是“两权”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三、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内控机制建设重在治权,源头防范。通过明晰权力运行程序,强化制约措施,落实岗位责任,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标本兼治、有效预防、长效管理,才能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是提高反腐倡廉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内控机制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各级国税部门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发现问题、自我纠正、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实现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统一,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有效,监督更加有力,从根本上提升反腐倡廉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