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童年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全文)

童年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全文)

童年名著阅读题及答案第一篇:童年名著阅读题及答案《雨中的童年》阅读题及答案《雨中的童年》⑴窗外,雨的帘幕层层地、轻轻地、若隐若现地遮掩了远近的山脉和田野。风吹得树木左右摇摆,雨使得花草弯了腰也低了头。夏日的梅雨,来得总是那么急促和匆忙,让人。

童年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篇:童年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雨中的童年》阅读题及答案

《雨中的童年》

⑴窗外,雨的帘幕层层地、轻轻地、若隐若现地遮掩了远近的山脉和田野。风吹得树木左右摇摆,雨使得花草弯了腰也低了头。夏日的梅雨,来得总是那么急促和匆忙,让人出乎意料。悄悄地掩上门窗,将从天上喷洒下来的水珠挡在窗外,可是雨点却又偏偏打在屋顶上,滴答滴答地,像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将屋瓦当成一面小鼓,兴奋而轻快地打了起来。

⑵侧耳倾听,雨,仿佛轻轻拨动了大地的心弦,谱成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周围跳跃,也在我的心坎里跳跃,是如此的熟悉,可是却又那么遥远。为什么?我静静地思索着,再度推开窗门,一霎而过的风夹着雨点又扑了过来,猛地抬起眼睛,眼前是多么的绿,绿得朦胧,绿得让人心醉,无垠的天空,灰蒙蒙的,找不到一丝云彩,雨水细细地汇聚,好像泛入我的脑海,激起无数沉淀已久的回忆。我想,我所要寻找的,不是绚丽的云霞,而是美丽温馨的童年。

⑶记忆中,也是这样一阵雨,从午后断断续续地直到傍晚,下得屋前沟里的木板都浮了起来,沟水涨得四处流溢,水溶溶的柏油路光滑得像可以在上头溜冰似的。雨不停地下,我的心也像那块木板一般浮躁起来,我盼望能在雨中尽情嬉戏一番,可是又逃不过父母的监视和禁止,只有无奈地望着雨唏哩哗啦地继续洒落。

⑷好不容易,雨势稍小,再也顾不得父母的责骂与挨打,悄悄套上雨鞋,偷偷溜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会合,顺便也拖走了那块木板,当成跷跷板玩了起来,一高一低,好不快乐,好不尽兴,大伙儿的笑声震天价响。闹够了,就把雨鞋灌满水,来来去去地走,雨鞋叽咕叽咕地响着,我们也嘻嘻哈哈地笑着,走到那棵常年青翠的柏树下,大家合力摇落一树晶莹的雨露,让它滴在脸上,头上,沁凉而舒爽。

⑸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也露出半边红艳的脸庞。此时,一道弯弯如带的七彩虹,也伴随着夕阳遥挂在天际,相互辉映。夕阳、云霞、彩虹,我们欢欣地呼喊,举手指向那道彩虹,喃喃地数着:红的、黄的、绿的……哎唷,好多呀,在我眼里彩虹也不只是七种颜色了,它的亮丽缤纷,让我怎么也数不清。此刻,天色和谐,就这么边数边赞美地送走了一轮夕阳,满天晚霞与那道梦幻似的彩虹。这虽然只是宇宙间短暂的停留,但在我心中却铭刻成永恒的回忆。

⑹直至如今,不知度过多少个漫漫夏季也不知听过多少次雨的旋律。也不知何时才能重踏那份濡湿的记忆,访访儿时的伙伴,与他们在飘坠的季节里,共数雨后天边的那道彩虹?

1、由窗外的雨激起“沉淀已久的回忆”作者选取了童年特有的雨趣,请依次说说。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线把本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段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第一部分: (2)第二部分: (3)第三部分:

3、本文不少地方用词准确、生动。请谈谈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雨点,将屋瓦当成一面小鼓,兴奋而轻快地(擂) 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文笔细腻,描写逼真如画。请从文中找出例句,看看作者是如何摹声绘色的? (1)摹声: (2)绘色:

5、第二段开头说:“雨,在周遭跳跃,也在我的心坎里跳跃,是如此的熟悉,可是却又那么遥远。”。请你通读全文,说说“熟悉”指的是什么?“遥远”又指的的是什么?

(1)熟悉: (2)遥远:

6、第⑹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 抒情),请你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雨中玩跷跷板 (2)穿着灌满雨水的鞋子来回走

(3)摇落树上的雨露 (4)数天边的彩虹。 2.①②‖③④⑤‖⑥

(1)第一部分:眼前的小雨激起了我沉淀已久的回忆。

(2)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童年的雨趣。

(3)第三部分:对童年雨趣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

3.(1)突出了小雨滋润万物,青翠欲滴的情状,尢其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点敲打屋瓦的声响,另外也照应了前半句中的“一面面小鼓”。

4. 略(每类从文中找出合适的例子就行) 5.(1)“熟悉”指的是眼前的雨景。

(2)“遥远”指的是逝去的雨趣、逝去的童年。

6.D 中心要点: 回顾了童年与雨有关的几件趣事,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童年雨趣的眷恋

第二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系列

一.(常德市·2011)运用你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其中 《藤野先生》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日本求学的一段生活。

二.(南京市·2011)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C )(3分)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三.《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题目。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四(北京市·2011)名著阅读(3分)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答案:① ② ③

五 (阜新市·2011)名著阅读。(2分)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五猖会》,作者儿时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六(沈阳市·2011)走近名著(3分)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

名著导读系列

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选段中的“他”是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藤野)。 附选择题10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B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 )

A.有 B.没有

7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8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9《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B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0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第三篇:初中语文《童年》名著阅读训练2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初中语文《童年》名著阅读训练2 第一章

1.阿廖沙因家庭的什么不幸离开自己的家去外公家投奔?

父亲去世,新出生的弟弟夭折。母子俩无依无靠,只能随着外祖母,投奔外公家。

第二章

2.我和母亲到外祖父家不久,两个舅舅之间就爆发了一场大战。他们为什么而打架?

因为财产问题,揭露了当时俄国的拜金主义、小市民的庸俗。 3.外祖父为什么要抽打雅科夫舅舅家的萨沙?

米哈伊尔舅舅唆使雅科夫家的萨沙把顶针烧得滚烫,本想戏弄格里高里师傅,结果外祖父戴上了这枚顶针,此外,萨沙还告密。 4.阿廖沙因什么事情第一次被外祖父毒打?

是因为雅科夫舅舅的萨沙怂恿阿廖沙把柜子里准备过节时用的白桌布染成蓝色的,之后却又向外祖父告了密。于是阿廖沙第一次挨了外祖父的毒打。

5.阿廖沙被毒打后生病时的一天,外祖父讲述自己的童年,之后阿廖沙对外祖父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用文中原话回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①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②外公的发家史非常艰辛,天真幼稚的“我”被外公的艰辛历程所感染。

6.外祖父为什么要向阿廖沙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结合小说内容推测一下)

猜测:结合前文来看,因为外祖父是在毒打阿廖沙后来安慰阿廖沙的时候给他讲述自己的发家史的,含有对自己毒打外孙寻找开脱的理由,这一点可以体现出外祖父的虚伪。结合后文来看,讲述自己的发家经历是为后面把阿廖沙送到人间自己找饭吃作下铺垫,这一点体现的是外祖父自私的性格。

第三章

7.每次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时,谁为阿廖沙挡鞭子?他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而死去?

“小茨冈”(伊万),外祖母叫做“瓦尼卡”。 他是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养子,更是他们的奴仆(长工)。 他是一个快乐、积极向上、懂事的孩子,他处处替外祖母着想。小茨冈的死是因为舅舅们让小茨冈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坟地去,结果踉跄了一下,被砸死了。

第四章

8.外祖母经常在晚间向上帝祈祷,她祈祷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什么?

哪天有了烦恼、吵架、斗殴,哪天祈祷的时间就长。

9. 格里戈里的眼睛不好,但阿廖沙却希望他的眼睛快点瞎,原因是什么?

因为格里戈里的眼睛瞎了,就能请求为他带路,一块儿到处讨饭,从而离开这个让他厌恶的地方。

10.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在染坊失火的那天夜里,还发生了

1 一件什么悲惨的事情?

外祖父推测是舅舅米哈伊尔(米什卡)放的火;舅妈娜塔莉亚生小孩,难产,死了。

《童年》名著导读精编二 韩正军拟题

第五章

11. 第一个教会阿廖沙识字的人是谁?一群野孩子给我起了什么绰号?

外祖父 贝尔

第六章

12. 米哈伊尔舅舅经常喝醉酒来外祖父家里闹事的原因是什么?

他认为外祖父给他的财产少,来争财产。

13. 米哈伊尔舅舅来外祖父家闹事时谁受伤了,伤势怎样?

米哈伊尔用木椎砸断了外祖母的胳膊。

第七章

14.阿廖沙为什么要报复酒馆女人?他用什么方法报复她的?

报复原因:酒馆女人和外祖父吵架,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给骂了,骂得很难听,而且向外祖母扔胡萝卜。

报复方法:趁酒馆女人到地窖的时候把地窖锁上,将钥匙扔到房顶,并跳“复仇者之舞”。

15.阿廖沙认为外祖母和外祖父的上帝有什么不一样?

①外祖母的上帝是慈善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外祖父的上帝是残忍的, 不相信人,喜欢惩罚人们。 ②教堂里神甫和助祭所念的一切是对外祖父的上帝祈祷;唱诗班是对外祖母的上帝赞颂。

16.默默工作的格里戈里最后结果如何?

格里戈里双目失明了,外祖父却狠心的把他赶走了。于是格里戈里成了无处可归、沦落街头的乞丐。

17.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了什么?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它,原因是什么?

八哥;不喜欢的原因:①因为这只八哥老是学外祖父说话;②外祖父念祷词时,它就哀叫。

第八章

18.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好事情”是一个思想独特、风趣幽默、热衷于科学实验但不为世俗的人接受的孤独者。别人都不喜欢他,但我却把他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但外祖父以“给阿廖沙的母亲住”为借口把他赶走了。

19.阿廖沙为什么把大家都不喜欢的“好事情”当做好朋友?

①在“好事情”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②他很穷,这让阿廖沙放心,因为穷人不会有什么威胁。 ③阿廖沙对他的行为充满了好奇心,认为他是有趣的人。

④他教会了阿廖沙很多知识,与阿廖沙渴望知识、真理的心灵相符合 20.“好事情”被赶走时,我做了哪些事情,结果如何?

做的事情:①故意打扰外祖母刷洗房间;②说外祖父、外祖母都是混蛋;③折断羹匙以示不满。

结 果:①被外祖母骂、用湿布打;②又挨了外祖父一顿打。

《童年》名著导读精编三 韩正军拟题 第九章

21.“好事情”被外祖父赶走后,谁跟阿廖沙相处要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彼得伯伯;他是个马夫,也是个强盗。他仇恨贵族,不让阿廖沙和上校家三个孩子玩,这让阿廖沙感到讨厌,后因为逃避追捕,在后花园自杀了。

22. 两个表哥萨拉来做客时,看到贝特连院子里有位老爷逗几只小狗玩,制定了一个什么计划?他们如何实施这个计划的?结果如何?

偷狗计划;让阿辽沙往贵族老爷头上吐吐沫,吓跑他,然后表哥们从大门口溜进院子抱小狗。结果阿廖沙因吐吐沫被外祖父打了一顿。

第十章

23.外祖父想促成谁与母亲的婚事?这个人总是用一只眼看人,总重复说:请别费心,挺好的。他是谁?

独眼秃顶的钟表匠

24.外祖父为什么强迫母亲嫁给钟表匠呢?结果如何?

外祖父是一个很吝啬、自私自利的人,母亲的回来让他觉得羞耻,觉得多了一个累赘。钟表匠算是有钱的人,逼母亲嫁给钟表匠,可以让自己的面子,名声好些,也可以摆脱母亲这个累赘。

母亲拼命反抗,使得外祖父强迫改嫁的事情没有成功。

25.外祖父强迫母亲改嫁没有成功,将气愤发泄到谁身上,当着阿瘳沙的面毒打她,甚至把什么东西深深扎进了她的头皮里?阿廖沙想出一个什么样的方法来复仇?结果如何?

外祖母;发卡;剪碎外祖父珍爱的圣像图。结果又被外祖父打,多亏母亲劝阻。

3 第十一章

24.米哈伊尔舅舅家的萨拉表哥为什么搬来和我们一起住?

米哈伊尔舅舅又结婚了,继母虐待萨拉。外祖母心疼孙子,把萨拉接了过来。 25.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什么事情被迫在家休学?后因从窗户中跳下来弄伤了胳膊和腿,在床上躺了几个月?

阿廖沙出了水痘(天花);三个月。

25.外祖父和舅舅们为什么气急败坏的赶往教堂?

为了阻止母亲和马克西姆结婚。

26.外祖母用了什么办法,使得外祖父他们没能破坏母亲的婚礼?

外祖母用刀子割坏了马车上的皮带,使它在半路上断开。

27.两个舅舅如何害阿廖沙的父亲马克西姆的?在警察问询这事是如何发生的时,父亲是怎么做的?

(1)他们把马克西姆骗去滑冰,却把推到冰窟窿里去,还用脚踩马克西姆的手,用冰砸他的头。

(2)父亲说是他自己喝多了,迷迷糊糊掉进了池塘,并让外祖母告知两个舅舅不能说错。

《童年》名著导读精编四 韩正军拟题

第十二章

28.阿廖沙无法接受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为此阿廖沙进行了报复?

母亲再嫁;在即将成为继父和祖母的椅子上抹了一些樱树胶,把他们都粘上了。 29.母亲和继父为什么一起来外祖父家?

母亲又怀了孕,继父把钱财输光,无法正常生活。

30.继父经常与母亲吵架,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我十分讨厌学校,为什么?

因为阿廖沙穿的衣服、鞋子等都是母亲和外祖母的,这让他受到了嘲弄,而且教师和神甫也不喜欢他。

31.学校里的教师经常拿阿廖沙的衣服和鞋子取笑,为此,阿廖沙想出了一个什么恶作剧来报复他?

阿廖沙找到板块冰冻的西瓜,去掉内瓤,用线把它系到门洞的滑轮上,教师随手关门时,西瓜正好扣到他的秃头上。我还把鼻烟撒到他的抽屉里,让他不住打喷嚏。

3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的时候,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谁?为什么阿廖沙喜欢他?

赫里桑夫主教;因为在学校里只有主教赏识他、鼓励他。 33.阿廖沙在家里偷了钱,他偷了多少钱?为什么要偷钱?

偷了一卢布,打算买关于鲁滨逊的书。因为外祖母的童话在学校里不受欢迎,大家都夸鲁滨逊的书好,我气恼,也想读一读这本书,向他们说一句:这是狗屁。 34.阿廖沙偷钱的事被母亲发现了,受到了什么惩罚?

母亲用煎锅把儿狠狠打了他一顿,把买来的安徒生的书没收了,藏在永远不知道的地方。继父把这件事讲给同事听,同事家的孩子又把这件事传到学校,他们给我起了“小偷”的绰号,这使我对母亲说再也不到学校里去了的原因。

35.当继父踢打阿廖沙的母亲时,阿廖沙是如何反抗的?

阿廖沙用银把手的面包刀全面刺向继父,把他的腰划破,把制服划破一个宽宽的口子。

4

第十三章

36.当阿廖沙再回到外公家的时候,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过生活。外公拒绝供养他,由外婆供养他。阿廖沙用什么方法赚钱给外婆?

阿廖沙捡破烂卖钱,偷劈柴和烂木板。

37.在第十三章节中,作者是如何刻画外祖父的贪婪吝啬和外祖母的宽厚善良的?

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舍不得给小弟弟吃。

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 38.三年级考试时,阿廖沙获得了哪些奖励?

一本福音书、带封面的克雪洛夫寓言、一本看不懂的小书和一张奖状。 39.阿廖沙是如何处置他所得到的书的?为什么要这样?

把书卖了,换成55戈比;因为外祖母生病了。 40.在阿廖沙母亲的葬礼上,外祖母发生了什么意外?

外祖母向乱坟堆走去,碰到十字架,磕破了脸。

全书归纳

41.外祖父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矛盾是财产问题,主要原因是当时俄国的拜金主义,小市民的庸俗 41.高尔基透过这种家庭现状揭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何种愿望?

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邪恶,冷酷无情;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2.外祖母是个怎样的女性?阿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她?

外祖母是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的人。阿廖沙最喜欢外祖母是因为外祖母给予了阿廖沙无私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43.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认识他“私有者的灵魂”?

外祖父是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说“私有者的灵魂”是因为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赶走年老多病的外祖母,赶走无依无靠的阿廖沙。

44.阿廖沙的性格中有哪些是你最喜欢最钦佩的?为什么?

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因为他在黑暗浑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第四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3元“遗产”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第五篇:背影阅读题及答案

《背影》阅读理解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段选自朱自清写的《 朱自清》一文。这是一篇以 背影 为线索的叙事散文。(4分)

2.概括本段内容(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望父买橘 (买橘送别) 3.(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蹒跚”能不能改成”慢慢”

不能,因为蹒跚不仅有慢的意思,而且还有摇摆的意思,如果改了后,就不能表现父亲步履艰难行动不变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4.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外貌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一是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二是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5.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

第二次写出父子惜别对父亲的依恋和牵挂,是惜别之泪。 两次流泪烘托出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突出父子情深

6.《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2)担心行李的安全,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担心儿子路上口渴,他还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

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8.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外貌(衣着)、动作、语言; 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为什么对背影描写的这么细致?因为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最能表现文章中心。

9.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父亲其实并不轻松,只是为儿子买来橘子,了却一桩心愿,感到很轻松,是一种尽到父亲责任的踏实和满足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11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 描写。:“走”、 “探”、“穿”、“爬”、“攀”、“缩”、“倾” 几个动词体现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比关爱,体现父子深情。

12.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3、父亲离去时的背影,作者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放在人流中去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

写这个背影,表现我被父爱感动的情不能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心酸。

14.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 身体肥胖, 腿脚不灵便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攀、缩、倾。

15、“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文中两个“怕”,各怕什么? 怕父亲见了伤心; 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16、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又字用的好为什么?

从内容上说,突出了我和父亲离别时,我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从结构方面说,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前文。

17、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照顾,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

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家中光景惨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有那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而父亲坚持送我并不断嘱托的原因是什么? 有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原因:父亲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是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一片苦心的后悔、自责。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是很相当的。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两个字都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