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中央银行学第五章汇总(集锦)

中央银行学第五章汇总(集锦)

中央银行学第五章汇总第一篇:中央银行学第五章汇总 第五章 中央银行在世界各国中,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都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全国信用制度的枢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起着特殊作用。虽然。

中央银行学第五章汇总

第一篇:中央银行学第五章汇总

 第五章 中央银行

在世界各国中,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都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全国信用制度的枢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起着特殊作用。虽然中央银行也被称为“银行”,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而是一个政府管理机构。自二战结束以来,中央银行制度已经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们在各国的金融体系管理、货币政策实施等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为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章我们将学习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承担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学习目标及重要知识点

在完成本章的学习之后,你应该可以:

1、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

2、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3、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4、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5、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本章重要知识点:

1、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3、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最后修改: 2010年07月22日 星期四 16:29

本章课程活动安排如下:

1、完成本章在线学习(讲解视频、知识点学习)

2、完成本章自测题

3、浏览本章案例分析并参加论坛讨论

4、完成综合测试二

5、进行央行决策游戏,完成工作实践一并提交作业一

6、模拟炒股基金运作及小组讨论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成立,1949年2月迁入北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作准备。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完成了上述任务。到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了全国信贷资金,“统存统贷”这一体制一直维持到1978年。在这二十几年里,中国人民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

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从1979年起,国家开始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以后的5年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组建(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去,单独设立),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陆续成立,呈现出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进行了修订,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由此发生变化,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能转交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调整后的中国人民银行强化了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转换了调控金融业以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增加了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随着这些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知识点自学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17世纪末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了资本主义银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伴随着货币信用业务的扩张,银行券的发行出现了混乱的局面,比如一个国家内部同时流通多种银行券,一些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不能兑现,使得银行券的信誉严重下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特殊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来统一银行券的发行。

(二)票据清算的需要

随着票据流通量的增大,再采用由收款银行派专人到应付款银行办理结清手续显得缺乏效率,也不安全。因此,随着票据流通量的增大,各银行的收款人员开始聚集在固定的地点来进行票据的结清,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票据交换所,如1773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票据交换所。但是这仅局限于同城之间的票据清算,需要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即中央银行。

(三)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困难,营运资金不足、头寸调度不灵等问题,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需要中央银行,不仅可以集中众多银行的存款准备,又能不失时宜地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周转资金,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四)金融监管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加大,商业银行经营失败会引起经济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从事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中央银行的发展全过程表明: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对金融业监管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职能,说明这“两项职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央银行所履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分离开来。

二、中央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历史

从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产生及发展的历史看,大致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一般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成的,如英国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政府的战争筹集资金,作为交换,英国政府将货币发行垄断权交给了英格兰银行,1833年,英国国会又通过一项法案,赋予英格兰银行发行货币的无限法偿资格,1844年,英国国会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即《皮尔条例》),对英格兰银行之外的银行发行银行券进行了限制,此后,英格兰银行逐渐垄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权,1928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唯一的发行银行。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凭其日益提高的地位逐渐取得了清算银行的地位,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的票据交换中心。到1872年,它又开始担负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这样,英格兰银行最终确立了“银行的银行”的地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成功运作,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设立中央银行制度。

另一种中央银行的产生方式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的,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在银行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20世纪初发生的金融危机,造成普遍的银行倒闭和存款人的存款严重受损,这使美国的政府官员和经济界人士感到有必要建立中央银行制度。1912年,美国国家货币委员会制定了一种既能兼顾美国银行制度传统,又能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联邦储备制度。1913年,美国国会《联邦储备法案》,正式建立了美国式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将美国分为12个区域性的储备区,每个储备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在此基础上设立中央一级的联邦储备理事会,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折中。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基本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中央银行是依照这种模式建立的。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

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清政府时期的户部银行,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银行(原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共同承担了中央银行的职责。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成立了中央银行,1949年12月,中央银行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在根据地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随军迁入北京。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是 “大一统”的中央银行体制。 1979~1982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新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金融方式不断出现,金融管理日趋复杂,金融体制改革相继进行,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对过去“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有所改良。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体制的一个重大转变,即从复合中央银行制转向单一中央银行制。

1995年3月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能,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003-2008年是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强化和发展的阶段。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为成立,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修改决定,通过了《银行监督管理法》,从法律上理清了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职责。面对我国在金融调控,金融政策、金融稳定等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央行高度重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预见性和科学性,积极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2003年4月,央行采取市场化发行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相结合,既有效收回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了警示作用。

四、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大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Bank of Issue)是指中央银行是全国惟一拥有货币发行权的金融机构。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拥有货币发行垄断权是中央银行最根本、最重要的标志,中央银行首先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垄断权是信用货币制度下,稳定币值,方便结算,实现宏观调控的基本保证。

(二)银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Bank of Bank)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的贷款人,并为它们办理结算等业务。中央银行的这个职能是影响商业银行运作,实现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条件和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

3、办理商业银行之间清算业务

(三)政府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Government’s Bank)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管理财政收支以及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代表政府制定与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具体表现为。

1、代理国库及政府证券的发行

2、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3、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4、代管国家的外汇与黄金

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及国际金融事务的磋商与协调

6、组织与实施金融监督管理

7、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信息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案例分析

走近美联储

在建国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美国联邦政府曾两度试图建立央行。1791年美国第一银行建立,1816年美国第二银行建立。国会分别给予了它们20年的特许。但是,这两家银行均未能获得足以使特许延期的政治支持。因此,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没有中央银行。20世纪初,一系列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特别是此前30年中连续4次发生的银行恐慌中最严重的一次,即1907年的恐慌进一步凸显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人们普遍认识到自发性金融市场的两大天然缺陷,即货币供给对需求不能做出灵活反应和银行体系容易陷于恐慌。因此国家需要更有弹性的货币供应和信贷,即“再贴现”的灵活性,以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并通过在此过程中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以避免银行恐慌。而为了有效的完成上述两项使命,还需要更加高效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一个完善的支票清算系统,以满足日常业务中资金调动和支付处理。美国显然需要一个中央银行,但在当时对建立这么一个央行怀有戒心的理由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特别是南部和西部的小企业主和农场主,担心一个远离他们、总部设在东岸的“东方权势集团”-不是在金融中心纽约,就是在政治中心华盛顿-将不会对他们的经济需求做出反应。

上述因素决定了美国的中央银行在美国经济史上姗姗来迟,而且最终采用如此分散的结构。为了给建立中央银行争取必要的政治支持,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卡特·格拉斯借鉴了美国政治体制所采取的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的联邦制结构模式。这一思想体现在《1913年联邦储备法》中,并保持至今。因此,直到1913年12月13日,美国国会才正式建立了作为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系统。这个系统包括12个自成一体的地区储备银行和25家分支机构,由设在首都华盛顿的一个理事会监督其经营。美联储的核心是联邦储备理事会,其7名理事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批准,任期可长达14年。中央银行创始人的初衷是,中央银行的“中央”要最小化。也就是说,12家地区储备银行应是相对自主的银行家的银行,为所在分区的地方银行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为保证银行家的地方性和独立性,每个储备银行的董事不是由政治家来选择,而是在地区内跨越部门利益加以选择的,包括存款机构、非金融机构、劳工和公众。

请思考:从美联储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讨论中央银行的职能及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篇:投资银行第五章

1、股票的承销方式有哪几种?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多数的股票发行,特别是IPO,均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参与。因为新发行证券要进入市场,需要得到投资银行的承销建议和承诺,投资银行甚至被认为是公开招股中的灵魂。投资银行参与企业的股票发行,主要有三种方式:

(1)尽力代销方式

尽力代销方式下,投资银行与股票发行企业之间是单纯的代理关系,仅从推销企业股票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由于不承担股票发售不出去的风险,投资银行也不会从发行成功中获得额外的报酬。代销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①在投资银行对发行公司信心不足时提出;②信用度很高、知名度很大的发行公司为减少发行费用而主动向投资银行提出采用;③在包销谈判失败后提出采用。绝大多数的尽力代销采取了全部或无效(All or None,也叫足额销售)的做法,即在预定日期之前未售出规定的最少数量的股票,则取消此次发行。除了这种做法之外,一种替代性的做法是“最少/最多”(Min/Max)条款,它允许企业规定一个销售量的范围,最高发行额度是此次发行的最大目标,但若达到最小额度,此次发行也将进行。以最小/最多条款代替全部或无效条款,将使尽力代销发行成功的可能性增加,从而避免浪费承销商的时间和精力。

特点:①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代销过程中,未售出证券的所有权属于发行人,承销商仅是受委托办理证券销售事务;②承销商作为发行人的推销者,不垫资金,对不能售出的证券不负任何责任,证券发行的风险基本上是由发行人自己承担;③由于承销商不承担主要风险,相对包销而言,所得收入(手续费)也少。

(2)包销方式

这种方式最为常见,即通常所说的全额包销。在全额包销下,作为包销商的投资银行或承销团以低于股票发行价格的较低价一次性买下所有将发行的股票,然后再按事先约定的发行价格出售给投资者。在投资者认购不足时,承销商则以自有资金消化未出售的股票,而在投资者认购数量超过股票发行数量时,承销商仍需按确定的发行价格出售给投资者。全额报销中,投资银行的承销费来自于所承销股票的价差收入。与全额包销相类似的一种承销方案是余额包销,又称助销,指承销商在约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的发行条件向投资者发售股票,在截止日未售出的股票则由承销商包销。余额包销的承销费用由承销商向发行企业另行收取。目前国内股票发行采取的均是余额包销的发行方式,而在美国这样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多数大宗股票的发行则是全额包销。

特点:①无论股票售出与否,代理机构都必须在双方规定的时间内将包销的资金如数拔付发行者,发行者可以迅速得到所需资金;②代理机构承担了全部股票的销售风险,收取的承销费也比较高,一般在1%左右,股票发行者要承担较高的筹资成本。

(3)自我承销

在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的股票发行并没有投资银行的参与,这种股票发行方式被称作自我承销。虽然美国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承销商才可以发行股票,但投资者习惯上还是不喜欢那些自我承销的股票,因而筹资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公司很少采用自我承销的方式。脱离承销商自我承销的股票发行在美国也并不少见,采取这种发行方式的主要是一些规模在500万美元以下,发行价在1美元左右的小公司。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用自我承销方式发行股票的小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推广为自我承销方式拓展了应用空间。 特点:①适合融资金额较小的企业,发行成本可忽略不计;②由于发行没有投资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发行可能相对受限,往往为定向发行。

2、中介机构尽职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1)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中介机构的一项专门职责。参与股票发行的各种中介机构都必须履行自己的专业任务和职业道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对象是发行人的财务、经营、债权债务等各个具体细节的具体活动,因此,尽职调查又称为细节调查。在当代的国际金融活动惯例中,金融中介机构或投资机构在为股份有限公司承销新股,决定基金投向或者在购入某企业产权之前,通常应由专业性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其目的旨在全面透彻的了解发行人的各种可能风险。一方面,是为中介机构自身,因为他们都要承担相应责任和履行相应义务,特别是主承销商,因为他本身也是股票发行市场的风险承担主体;另一方面,或者说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为投资人。只有中介机构对发行人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才可能对发行人的经营条件和经营前景作出客观评价,才能公正合理的制定股票的发行条件和确定发行价格,才能有效的减少中介机构的风险和保证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尽职调查一般由各个中介机构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在主承销商的协调下自主地进行。一般包括资产评估机构在募股前对发行人的资产评估、募股前财务审计与审核、募股前法律调查与服务、募股前承销人的全面审查工作等。

(2)募股前财务审计与审核

募股前财务审计与审核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尽职调查内容之一。一般而言,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和审核结论涉及范围内的有关财务事实,都必须尽职调查。在我国实践中,这一尽职调查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制订审计计划,包括详细的且符合实际的审计方案、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预算表。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任务;审计程序明确为完成审计目标和要求而应实施的具体步骤;审计时间表是对实施各项审计所需时间以及预算总体时间的安排。其次是对公司内控制度的测试与评价,可以说,这是审计工作具体展开的第一步,其方法可分为穿行测试和遵行性检查。穿行测试是由审计人员通过抽审,对所抽取的经营业务循环进行追查,已核实其是否与审计工作底稿的有关描述相一致,并以此修改审计工作底稿。穿行测试的目的在于正是审计工作底稿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描述是否准确、真实、完整,以进一步熟悉发行人内控制度。遵行性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公司的某一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进行检查,已确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与可靠程度,从而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性依据。再次是对经营业务与财务报表的确定性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证实发行人财务报表项目余额的表达是否准确公允,主要范围涉及资产账户余额的确定性检查;负债账户余额的确定性检查;股东权益账户的确定性检查;收入和费用账户的确定性检查等。最后是完成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以上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在我国的股票发行实践中,审计人员担负的审计任务还要宽得多,如发行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审计与审核、对招股书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核等,都是由审计人员完成的。

(3) 募股前法律调查与服务

募股前的法律调查与服务是律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内容。一般包括:首先,参与股票发行工作方案的拟定,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发行人或者主承销商拟定包括前期股份制改造工作和发行准备工作的整体方案,该方案通过发行人董事会确认后,通过第一次协调会由各中介机构协调后确定其细节内容。其次,取证查验。在股票发行实践中,证券律师一般要按照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通过调查问卷、审查文件、现场取证、询问当事人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有关发行人和有关涉及股票发行与上市的一切证据材料,这一工作将一直进行到法律意见书完成之日。再次,公司的法律服务。这是一项范围很广的工作,但其核心内容是消除发行人首次股票发行的法律障碍。如草拟申请文件、法律文件、发行人公司文件和相关文件,协助发行人完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后对原有债权债务主体变更的手续等。最后,出具法律意见书。

(4) 募股前承销人的全面审查

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从法律和实践操作看,它的职责应仅仅是单纯的承销工作,即从发行人那里购入股票,再推销给投资人,因而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完全可以依赖于各专业中介机构的工作,但从实质看,主承销商为销售股票而制定的售股文件,如招股书等,所涉及的内容比前述中介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要宽广得多。因而需要主承销商按照本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独立地进行尽职调查工作,以查清与这次发行有关的一切事实,并且可以相应、独立地聘请自己的中介机构,以完成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工作。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实际上也关系到自己的承销风险和承销利益,关系到招股书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许多方面,因而其尽职调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股票发行实践中,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是最先进的,一般是作为发行项目开发而先期进入企业进行工作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股票发行市场承销业务竞争激烈,承销商为了承揽业务,必须采取先入为主的办法,因而事实上先期开展了尽职调查工作。

3、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主要因素

(1)本体因素

本体因素就是发行人内部经营管理对发行价格制定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发行价格随发行人的实质经营状况而定。这些因素包括公司现在的盈利水平及未来的盈利前景、财务状况、生产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利润水平。在正常状况下,发行价格是盈利水平的线性函数,承销商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以利润为核心,并从主营业务入手对利润进行分析和预测。主营业务的利润及其增长率,是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状况及其对投资者提供报酬水平的基础,利润水平与投资意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而发行价格则与投资意愿有着负相关的关系。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润水平越高,发行价格越高,而此时投资者也有较强的投资购买欲望。当然,未来的利润增长预期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因此,为了制定合理的价格,必须对未来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预期。在制定发行价格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进行理性估测。

①发行人主营业务发展前景。

这是能否给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报酬的基础,也是未来利润增长的直接决定因素。 ②产品价格有无上升的潜在空间。

这决定了发行人未来的利润水平,因为利润水平与价格直接相关。在成本条件不变时,价格的上升空间将直接决定利润的增长速度。

③管理费用与经济规模性。

这是利润的内含性增长因素。对此要有切实客观的分析。 ④投资项目的投产预期和盈利预期。 投资项目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很多情况下,未来利润的大幅度增加取决于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除了利润这一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外,发行人本身的知名度,产品的品牌,是次股票的发行规模也是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发行人的知名度高,品牌具有良好的公众基础,就会对投资者产生较大的响应度,产生较大的市场购买需求,因而发行价格可以适度提升;反之,则相反。股票发行规模较大,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的销售,增加发行风险,因而可以适度调低价格。当然,若规模较小,在其他条件较优时,则价格也可以适度提升。

(2)环境因素

①股票流通市场的状况及变化趋势。

股票流通市场直接关系到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

在结合发行市场来考虑发行价格时,主要应考虑:第一,制定的发行价格要使股票上市后价格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第二,在股市处于通常所说的牛市阶段时,发行价格可以适当偏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一般有资本利得,价格若低的话,就会降低发行人和承销机构的收益。第三,若股市处于通常所说的熊市时,价格宜偏低,因为此时价格较高,会拒投资者于门外,而相对增加发行困难和承销机构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发行人筹资计划的失败。

②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区位状况。

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经济区位条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以上两个因素之所以对股票发行价格有着直接影响,其原因在于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经济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行人的未来发展,影响到发行人的未来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到股票发行价格的高低。

就行业因素而言,不但应考虑本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是成长期还是衰退期等,还应进行行业间的横向比较和考虑不同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在行业内也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如把发行人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找出优势,特别是和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得出总体的价格参考水平。同时,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也不容忽视,如有的行业具有垄断性,有的行业市场稳定,有的行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等等,都必须加以详细分析,以确定其对发行价格的影响程度。就经济区位而言,必须考虑经济区位的成长条件和空间,以及所处经济区位的经济发展水平,考虑是在经济区位内还是受经济区位辐射等等。因为这些条件和因素,同样对发行人的未来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发行价格的确定时不能不加以考虑。

(3)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涉及面较广。一般而言,不同的经济政策对发行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政策因素最主要的是两大经济政策因素:税负水平和利息率。

税负水平直接影响发行人的盈利水平,因而是直接决定发行价格的因素。一般而言,享有较低税负水平的发行人,。其股票的发行价格可以相对较高;反之,则可以相对较低。

利润水平一般同股票价格水平成正比,当利率水平降低时,每股的利润水平提高,从而股票的发行价格就可以相应提高;反之,则相反。在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由发行价格决定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不能低于同期的利息率水平。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国家有关的扶持与抑制政策对发行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一般都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特别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往往采取对某些行业与企业进行扶持,对某些行业与企业的发展进行抑制等通常所说的产业政策。这样,在制定股票发行价格时,对这些政策因素也应加以考虑。

第三篇:银行会计第五章练习

第五章

支付结算业务练习

一、练习支票和本票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支票业务:

1.收到开户单位汽车厂送交的支票和两联进账单,金额80000元,该支票的签发人在同城他行开户,当日提出交换,退票时间过后未被退票,银行办理转帐。

2.开户单位制药厂签发转账支票,支付在同一银行开户的塑料厂货款70000元,经审核无误后办理转帐。

3.开户单位服装厂签发现金支票,支取现金90000元,以备发放工资,经审核无误付给现金。

4.开户单位红星乳品厂送交支票和两联进账单,金额50000元,审核无误后提出交换。

5.交换提入支票一张,金额45000元,是本行开户单位蓝天贸易公司支付货款,审查后支付票款。

6.交换提入支票一张,金额79000元,是本行开户单位油漆厂支付材料款,因油漆厂账户资金不足,提出退票,当天未能退回,作挂帐处理。

7.收到某客户提交银行本票申请书及现金6000元,经审核无误,签发本票。

8.开户单位农机公司持银行本票来本行办理兑付,金额40000元,经审查该本票为同城其他银行签发,办理转账。

9.客户张先生交来本行签发的注明“现金”字样的本票一张,金额5000元,申请人为王先生,经审核无误后支付现金。

10.从同城某行交换提入本行签发的本票一张,金额48000元,经审核无误办理转账。

二、练习银行汇票业务的核算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银行汇票业务

1.客户李青提交银行汇票申请书及现金40000元,委托银行签发银行汇票持往异地购货,经审核无误予以受理,办理转账。

2.开户单位新兴百货公司持异地工行签发的银行汇票及解讫通知和两联进账单来行办理入帐手续,原汇票金额200000元,实际结算金额195000元,审查无误办理转帐。

3.开户单位汽车厂提交银行汇票申请书,申请签发银行汇票,金额900000元,该厂要去外地购买设备,经审核无误予以受理,办理转帐。

4.李洪持银行汇票申请书第一联及个人身份证明来行领取银行汇票多余款8000元,经审核无误后支付现金。

5.接到异地工行寄来的邮划借方报单及解讫通知,汇票金额150000元,实际结算金额130000元,汇票申请人是开户单位通信公司。

6.开户单位制药厂申请的银行汇票因故未用,申请退回,金额10000元,办理转帐。

三、练习商业汇票结算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商业汇票业务:

1.开户单位服装厂提交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及同城委托收款结算凭证,金额76000元,委托银行向同城某行开户的纺织厂收取汇票款,本行同意受理。

2.开户单位汽车厂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汇票金额500000元,经信贷部门审查同意,双方签订承兑协议,会计部门办理承兑手续,并按5‰0收取承兑手续费。

3.根据承兑协议,向承兑申请人制药厂收取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30000元,办理转帐。

4.收到异地工行寄来的委托收款凭证及银行承兑汇票,金额95000元,经审核无误当日将款项划出,办理转帐。

5.根据承兑协议,向承兑申请人新兴百货公司收取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款,金额800000元,由于该单位账户资金不足,只能支付700000元,其余转入逾期贷款户。

6.收到异地工行划回的邮划贷方报单及商业承兑汇票,金额66000元,此款是开户单位油漆厂的商业承兑汇票款,审核无误予以收帐。

7.收到异地工行的委托收款凭证及商业承兑汇票,金额800000元,是开户单位塑料厂应支付的货款,但塑料厂拒付。

四、练习汇兑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汇兑业务:

1.开户单位汽车厂提交信汇凭证一份,金额55000元,汇往异地某工行的开户单位清理旧欠款,审核无误后予以办理。

2.黎明提交电汇凭证及现金10000元,汇给异地工行李刚归还欠款,银行审核无误后办理。

3.收到异地某工行寄来邮划贷方报单及信汇凭证一份,汇给开户单位服装厂货款90000元,审核无误后予以收帐。

4.收到异地工行寄来的邮划贷方报单及信汇凭证一份,汇给李洪现金50000元,收款人未在本行开户,银行审核无误后办理转帐并通知收款人来行取款。

5.因故将李刚的信汇款3000元退回原汇出行工行大连分行。

6.收到异地某工行划回的退汇款4000元,原汇款人张翔,未在本行开户。

五、练习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业务

资料:假设工行某支行发生下列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业务。

1.收到异地某工行寄来的委托收款凭证,向本行开户单位新兴百货公司收取商业承兑汇票款500000元,经审查无误,办理转帐。

2.收到异地工行的邮划贷方报单,是划付的商业承兑汇票款,金额500000元,经审核无误办理转帐,收款人为本行开户的服装厂。

3.收到异地工行寄来的有关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及附件,通知开户单位服装厂付款,金额95000元,3天承付期满,办理划款手续。

4.开户单位制药厂的委托收款货款付款期已满,金额80000元,但该单位账户只有50000元。

5.收到异地某工行的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及有关单证,是向开户单位服装厂的托收货款,金额650000元,经审查无误,于当日通知服装厂。4月8日承付期满,4月9日上午银行划款时,其账户资金只有200000元,其余款于4月21日上午营业时全部扣清;逾期款项每天计收0.5‰的赔偿金。

6.开户单位塑料厂交来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及委托收款凭证,金额30000元,向异地某工行委托收款,本行同意办理。

7.收到异地某工行划来的委托收款600000元,为开户单位汽车厂收取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款,办理转账。

六、练习信用卡业务

资料:假设工商银行某支行发生下列业务,做出每笔业务的会计分录。

1.收到开户单位华兴公司交来进账单和转账支票各一份,进账单金额为50000元,转账支票金额为50020元,其中,50000元为交存信用卡备用金,20元为手续费,经审查无误发给信用卡。

2.收到在本行开户的新欣商厦(特约单位)交来的汇计单、进账单和签购单,列明本行开户的华兴公司(持卡人)购物消费9000元,手续费按3%0计算,经审查无误予以入账。

3.从同城某中行交换提入汇计单和签购单各一张,金额为20000元,持卡人为本行开户的百货公司,经审查无误办理转账。

第四篇:银行会计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 收款 记账 记账 付款

2. 长款不得寄库,短款不得空库,长、短款不能相互抵补 3. 长款 短款 4. 其他应收款 5. 营业外收入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CD 4.AD 5.ACD

五、判断题

1.√ 2.√3× 4.×5.√

六、业务题

(1)借:现金 254 000 贷:活期存款——巨峰百货公司存款户 254 000 (2)借:活期存款——化肥厂存款户 6 000 贷:现金 6 000 (3)借:现金 400 贷:其他应付款——待处理出纳长款户 400 (4)借:其他应付款——待处理长款户 400 贷:现金 250 营业外收入——出纳长款收入户 150 (5)借:其他应收款——待处理出纳短款户 900 贷:现金 900 (6)借:现金 900 营业外支出——出纳短款支出户 600 贷:其他应收款——待处理出纳短款户 300 (7)借:活期存款一思念服装厂存款户 45 000 贷:现金 45 000 (8)借:现金 7 000 贷:活期存款——张彦 7 000 (9)借:吸收存款—定期存款——王蒙 65 000 利息支出 1 462.5 贷:现金

七、问答题(略)

66 462.5

第五篇:商业银行管理 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管理

第一节 贷款的种类及组合

贷款的重要性:

在市场主导金融体系中,资金需求者的融资需求可以有资本市场满足,交易成本的高低称为融资者选择融资方式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中,国内经济的增长和衰退与银行体系贷款发放规模呈高度正相关性。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而言,贷款活动占银行总资产三分之二以上,带来的收益占银行总收入的四分之三甚至更多。 贷款的种类:

偿还期限分:活期贷款和定期贷款; 保障程度分: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

偿还方式分:一次性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贷款数量分:“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 贷款组合:

决定银行贷款组合的因素:特定市场环境(首要因素)、银行经营规模

第二节 贷款政策与程序

贷款政策原则:6C原则——品质,能力,现金,抵押,环境,控制

品质:贷款目的明确,有能力按期偿还贷款,通过客户以往记录、其他贷款人与该客户往来经验以及客户信用评级

能力:贷款人具有申请贷款的资格和行使法律义务的能力

现金:贷款人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信贷员要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判断借款人的现金状况 抵押:抵押资产的流动性、价值稳定性等关系到贷款安全的保证程度

环境:至借款人或行业的近期发展趋势、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借款人的影响等,银行通过阅读借款者的信息档案获得相关信息

控制:涉及法律的改变、监督当局的要求和一笔贷款是否符合银行的质量标准等问题 贷款政策:贷款政策是指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是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准则。

基本内容:贷款业务的发展战略,贷款审批分级授权,贷款期限和品种结构,贷款发放的规模控制,关系人贷款政策,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政策,贷款定价,贷款的担保政策,贷款档案的管理政策,贷款的审批和管理程序,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政策,对所有贷款质量评价的标准,对不良贷款的处理

贷款的决策程序:综合分析——确定贷款结构(X则拒绝贷款)——提出贷款结构方案——与客户谈判——贷款能否满足银行与客户的需要(X则拒绝贷款)——完成贷款文件——发放贷款

贷款协议:内容包括贷款金额、期限、贷款用途的规定;利率与计息;提款条件、提款时间及提款手续;还款;担保;保险;声明与承诺;违约事件及处理;扣划;税费;抵消、转让予权利保留;变更与解除;法律适用、争议解决及司法管辖;附件。

第三节贷款审查

贷款审查的重要性

贷款审查银行减少损失、减低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因为贷款发放后,会因借款人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借款质量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借款人的清偿能力。 贷款审查的原则: 定期对所有类型的贷款进行审查,大笔贷款审查周期较短,小笔贷款可以随机抽样审查;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与还款能力;

贷款文件的完整性和贷款政策的一致性; 银行对抵押和担保的控制程度; 增大对问题贷款的审查力度。

第四节贷款的质量评价

贷款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正常:借款人有充分把握还本付息;

关注: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

次级: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者担保,也肯定造成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贷款分类过程:

阅读贷款档案——审查贷款基本情况(贷款目的、还款来源、资产转换周期、还款记录)——确定还款可能性(评估还款能力,评估担保抵押状况,非财务因素分析,综合分析)——确定分类结果

评估还款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

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还款意愿„„

综合分析:现在的财务状况、过去的经营业绩、现有和潜在的问题、未来的经营状况 贷款分类结果: 量化指标:

不良贷款余额(次级+可疑+损失)/全部贷款余额 (正常贷款余额+关注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加权不良贷款余额/(核心资本+准备金)

(参考:正常1%,关注3%~5%,次级15%~25%,可疑50%~75%,损失100%) 其他比率:

逾期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重组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停止计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第五节问题贷款的发现和处理

问题贷款至借款人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贷款或者银行对该贷款存在潜在的部分或全部损失。

问题贷款的产生和发现:

产生问题贷款的三个因素:借款人自身因素;借款人外界的因素;银行自身错误 发现问题贷款的三条防线:信贷员、贷款复核(不够及时)、外部检查(太晚) 贷款出现问题的早期财务信号:杠杆作用;获利能力;流动性

贷款出现问题的早期非财务信号:企业管理风格改变;行业、市场或产品变化;信息获

取的变化

问题贷款的处理程序:

追加资金:要保证能够收回资金 如不能追加资金: 减债程序和时间限制;增加抵押品、担保人、第二抵押;索取财务报告;立即监控抵押品和借款人;建立损失—安全点

破产清算 呆账准备金:

三种类型:按贷款组合余额一定比例提取的普通呆账准备金;根据贷款分类结果,对各类贷款按照不同比例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按照贷款组合的不同类别提取的特别准备金

(普通和专项准备金参考:正常1%,关注5%,次级15%~25%,可疑50%~75%,损失100%)

第六节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信贷资产的增长:我国近20年来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以极快速度增长。 我国银行体系信贷资产的结构:垄断现象严重;非国有商业银行地位不高;信贷业务的高度

垄断不利于银行业的自由公平竞争,运行效率低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优势和规模优势可能是造成垄断的主要原因;国家银行体系垄断地位在削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密切相关。国有商业银行从90年代以来资产盈利率持续下降。

处理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4月20日,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

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要全面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国有企

业对银行过分依赖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银行体系、加强竞争、消除垄断是提高银行体系经营效率的关键。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