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计划(集锦)

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计划(集锦)

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计划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前去做好计划,以免在新的征程中困惑与迷茫,是时候为自己拟写一份新的计划了,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第一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计划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前去做好计划,以免在新的征程中困惑与迷茫,是时候为自己拟写一份新的计划了,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计划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根据《课程教学计划》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校外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以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原则,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理师休制健全机制、加强建设、加快发展,逐步完善校外教育工作管理体制,整合学校校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逐步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使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二、开发的意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校外课程资源。

但是,在国内,校外课程资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校外课程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校外课程资源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加强校外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校外课程资源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校外课程资源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校外课程资源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校外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实践。

三、活动基地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1、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在开发形式上可以考虑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还可以考虑请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2、博物馆。我国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二源。全国各地的各种博物馆就是这种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在开发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博物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博物馆与学校相应的课程如历史与社会等结合起来,或者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博物馆资源。

3、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4、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今后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构建社区学校共建的平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建设。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与社区、家庭开展如“文艺巡演进社区”,“法律科技进社区”,“精神文明进社区”等互动活动,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烈士陵园。利用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生活。

四、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此项工作为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校外课程资源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请进来,走出去,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让他们获取名校、名师、专家等的先进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能力,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形成多元的价值观。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办学优势,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二)大胆探索,搞好校外教育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外工作计划,保证校外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有效地搞好各项校外活动。不断完善相关档案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学校校外教育的新路子。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进行。

根据校外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学生校外活动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根据《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禁止教师个人私自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校外活动。

五、开发利用步骤

1、第一阶段(2011年1月一2011年3月):准备阶段

健全组织,学习理论。成立“开发校外气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研究组。成员自觉学省市素质教育规定等,领悟校外的核心理念和主要观点,明确开展的目的及价値。

2、第二阶段(2011年3月一2011年7月):制定计划阶段明确分工,各负责人要根据分工,及时制定学期的各项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其他研究组成员根据分工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3、第三阶段(2011年9月一2012年1月):实施组织,规范研究。根据每学期的具体活动计划,扎扎突突地幵展教育研究,形成突金、管理、研究、思考、再实验一体化的良性运行机制。课对实验进行阶段小结,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研究有效有序进行。

六、校外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长:**、**、**、**

项目分工负责:

(1)教室读书、**:***

(2)学生活劫、日記:**

(3)社区学校家庭资源平台幵友利用:**

(4)网絡信息资源幵友利用:**

(5)搜集材料、数据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扱告:***

第二篇: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江苏省沭阳县十字中心小学耿爱连小语

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丰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笔者从

一、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综合学习形式;

二、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

三、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综合学习资源;

四、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平台四方面谈谈高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立足文本学科整合生活闪光点社会大环境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在较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语文课内容的新颖开放、语文教学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综合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

2、重视实践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3、发挥创造性。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这就 1

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空间。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很难把握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如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何创造性地、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自然的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总而言之,在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认识,加强思考,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辩证地处理好一些相关的矛盾,真正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努力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如何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富有成效。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南去努力一下。

一、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综合学习形式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故事性很强,并富有人文性,非常适合排演课本剧。而学生对于排演课本剧,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学完《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纸船和风筝》,我开辟了“童话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进行改编、排练;教学完《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我开辟了“历史剧专场演出单元”,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编,进行表演。并要求学生表演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台词,能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读透课文,揣摩人物心理。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除演课本剧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歌颂父爱、母爱的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感受亲情”的系列活动: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亲情的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与父母进行一次长谈,感谢父母

对自己的关爱;送父母一件礼物,表达对父母的一片深情。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

跨领域学习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学完《大瀑布的葬礼》,我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考查我们家乡缺水的情况。有的学生实地考察了沭阳的新沂河,亲眼目睹了“潺潺细流”的情景;有的走访了气象局、环保局,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气候与水量的关系;有的从身边开始调查,搜集人们平时不节约用水的事例。然后,学生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提出了节约用水的方案。最后,学生在语文综合学习课《生命的源泉——水》中进行了交流。总之,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大大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抓住生活闪光点,拓宽语文综合学习资源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例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如何主动打招呼,并进行自我介绍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然后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试着进行自我介绍,最后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花乡沭阳,欢迎你”活动,要求学生调查、搜集沭阳的古今名人、特色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活动中,我设计了“导游”带领“北京客人”游沭阳的情景。这样,既生动展示了学生的汇报成果,又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结合社会大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平台

学生对国内外大事是十分关心的,引导学生关注事态的全程发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嫦娥一号”飞入太空时,我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实况转播,之后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写童谣,诵童谣”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一首首童谣:“成功了,成功了!嫦娥一号升空了。飞上月球探奥秘,返回地球传佳音。拍照片,传数据,和平探测行使命。祖国日益变强大,海内海外皆欢喜。”学生的文笔虽然还很稚嫩,他们的诵读也没有什么技巧,但感情却十分真挚,完全是有感而发,有感而诵。

总之,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三篇: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

——以东巴文化为例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年晓霞

一、培训计划与分析

1、学员分析:

本次的培训对象为小学美术教师。教师们已基本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对本课题的运用与开发程度参差不齐,且年龄层次多样化,地域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培训内容需广泛而概括,不高深,但涵盖面广且具有针对性,让广大教师学有所用。针对以上情况,本次的培训内容从“开发背景、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适切性、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意义、云南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及民间美术地方课程教学案例—丽江东巴文化”七个方面来进行。先明白民间美术的概念及民间美术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云南本土民间文化的几种表现形式,再以丽江本土的“东巴文化”为例,做好讲解示范,具体怎样将民族美术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去。

2、培训内容分析:

本次培训的内容为“夯实美术教学基本功,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课表践行能力——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很多学员在这方面已有很丰富的经验,有些甚至对本专题已有深度的研究,因此本次培训重在系统地集合与整理开发民间美术资源的方式方法,其次为教师间的信息交流与整合。本次培训将以系统展示介绍、案例探讨、示范讲解、交流总结和任务驱动5个流程来进行。

3、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 云南民间传统文化的概况、艺术表现形式、形式分类等的文字资料。  案例分析2个  A4纸和记号笔

 用以解决核心问题的微课程2个

4、培训结果的呈现:

学员制定适合自己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包括内容、形式、呈现结果等。以培训的间隔时长为准,上交开发情况的资料。

二、开发背景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面对工业社会人性的异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扭曲,人的价值观的失落,西方国家呼吁民族精神,呼吁人文精神,呼吁艺术教育。世界各国将民族艺术溶入教育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在对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视、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新观念,将为我国艺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和机遇。

三、民间美术的概念

1、所谓民间美术即广大的劳动群众所创造的美术。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生产者的艺术”。民间美术流行最广泛、最有普及性和群众性,也最有广阔的地域性,来自于民,用之于民。人类最早的艺术是由原始人在劳动中开始创造的,艺术从最普通的民众和民间产生发展。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之源,是根性的、母体性的艺术。后来才分化形成了以宫廷画院、文人艺术的正统体系和以民间美术家、人民大众为艺术群体的民间体系两种体系。虽然民间美术在各个时期没有得到像正统艺术那样的重视,但在广大的亿万群众的生活中传承发展,始终作为民族艺 术的一个重要支柱与正统艺术体系并存发展。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经历了六七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形态。

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有56个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民间艺术,有世界上形式最多、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受现代经济大潮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世界各文明古国都因历史原因造成民族文化中断,西方国家在高速度的科技现代化发展中,文化格局也有了大的变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自行消失。而我国在两千年漫长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封闭自守等因素下,一部分民间艺术和一些民族艺术保留并延续了下来。西方人已痛感失去民族艺术,正在尽力抢救本国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西方的艺术家也有来到中国寻找民间艺术补充营养的。他们回过头来重新重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今天我国国门大开,在21世纪先进的科技与高速的信息时代里,西方文化以一种世界文化的形式对我国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强烈冲击人侵。亿万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文化观念的转变,使我国民间艺术也将遭到和西方民族艺术一样的命运—面临断层而消失的危机。

四、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发

1、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改革,在改革中学习、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素质教育及配套的重大改革措施、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使我国由原来的(以苏式教育为框架的)教育模式向现代先进教育模式转型,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且有实质意义的步伐。但在吸收外来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清醒的注意另一个问题即:在现代大潮冲击下,不能全盘失去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的教育中不能没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的内容。在西方早已开始保护抢救民族文化,并在学校教育中加人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如美国大部分学校开设土著课,专门教授本民族的艺术文化。我国更应当使青少年一代在民族传统文化浑厚的土壤中汲取一定的养分,使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不会断根而将世代延传。因此,开发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对继承和延续民间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规定:“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最近出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民间美术是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也是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点相联系的切人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教育资源库。

3、新的基础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概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新概念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将原来国家过于集中的课程决策权分配一部分给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行组成的课程结构。这将为民间美术成为美术教育课程资源提供了政策依据,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将在国家课程之外,各地方将会有民间美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运用于教学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课程自主权、灵活性。民主、开放、合作的学校氛围将极大的启动学校和教师对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发的积极性。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激活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广大教师将积极参与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会出现多种形式民间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运用在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既开发利用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填补了民间美术在基础教育中的空缺,丰富了中小学及大学美术课程资源,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选择学习、探究地更大平台。

4、靳之林先生指出:“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的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结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尤其要引导学生深人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将民间美术作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补充人中小学美术教学、高校艺术教育中,可使学生感受、体验、民间美术博大浑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民间美术的特征、领略富有民族特点的民间美术遗产。在民间美术广泛的文化情景中,理解传统文化,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使学生们懂得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懂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永远延续发展下去。这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五、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适切性

1、艺术最重要的品格是创造,现代社会也需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民间美术的创造精神、创造方法和正统美术有很大的不同与区别,民间美术家独特的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创造方法可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从民间美术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2、学生在体验民间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探究思考、广大民间美术家丰富、深远的人文精神。了解广大民间艺术家的情感及价值观,以民族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感,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养成有条不紊和动手动脑的劳动习惯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理解精神美,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认识民间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和对社会的独特贡献。培养学生对祖国民间美术传统的热爱,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懂得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爱自己,成为充满爱心的人,提升人文精神,形成健康人生。

3、民间美术有多元化的体系,学科跨度大,容量广,学生在探究民间美术中可感受不同地域、不同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民间美术是为人民群众普通生活服务的,长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是人民群众为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反映了人民的希望和要求,反映了人民的风尚和乡土特色,成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接触民间美术中可接近生活,接近普通人民大众,走进社会。使美术教育和社会和学校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4、民间美术的创作是在一种自由表达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进行的,制作也是在轻松、愉快、情趣、趣味中完成,学生在民间美术的学习实践中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从作品的制作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释放紧张和消极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心身健康,形成良好的心身状态。

5、民间美术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内涵深邃、创造手法多样、可操作性强。这些,为民间美术作为教育资源补充为地方课程提供了适切性。

六、小学美术民间课程资源开发意义

民族文化既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兼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美术作品都各具特征,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情趣。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容置疑的。

1、让孩子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美的教育的实施可以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品鉴的能力。

2、让孩子感受民族文化美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让孩子感受民族文化美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感受民族文化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内容,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通过培训,美术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美术的综合价值,有意识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将来我们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工作者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孜孜不倦追求的伟大目标。

七、云南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

1、云南民族传统文化概况

在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民间美术是非常丰富的,许多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民间美术,它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这些民间美术既是民族生活的物质体现,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善于利用美术的手段的他们利用大自然的馈赠通过多种形式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并用美传承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美国民族学家弗朗兹•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说:“据我所知,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论其生活多么艰难,都不会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于食宿上。生活条件丰实的民族,也不会把时间完全用于生产或终日无所事事。即使最贫穷的部落也会生产出自己的工艺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自然资源丰富的部落则能有充裕的精力用以创造优美的作品。”

2、云南民族文化的分类

根据各民族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我把民族文化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服饰文化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一套民族服饰简直就是一个民族的缩影。 云南的少数民族善用大自然中的材料来装饰自己。

如:织品和绣品。利用动植物的外形,经过加工和美华,变成装饰的绣片织片。

挂饰。采集金、银、铜、宝石、骨、壳等加工制作,装饰服饰。 色彩。崇尚大自然中色彩,服饰鲜艳,色彩繁多。

 民间绘画

产生于民间的生活绘画或服务宗教的艺术绘画。 如:唐卡、东巴画  雕刻及陶土艺术

云南的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原始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这些崇拜通过各种雕刻艺术很好的体现出来。 如:木雕。各种神魔、鬼怪、花草虫鱼。

石雕。  书法艺术

以当地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诞生发展普及的书法文化。 如:曲靖的爨文化

丽江的东巴文化等

八、民间美术地方课程教学案例—丽江东巴文化

在云南众多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我准备用本土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作为示例,来讲解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发这一文化的资源。

1、 文化价值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东巴文化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是千百年来纳西族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是古代纳西族人的百科全书,它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是灿烂的文化瑰宝。201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纳西族东巴原始宗教及其古老经典列为中华十五项重点保护的绝学之一。

2、具体分类  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涩九路就”,意为“木迹石迹,见石画石,见木画木”。它几乎是介于图画文字和表意文字之间的一种文字符号。记载了纳西古文化的百科内容是研究纳西族的珍贵资源。  东巴绘画

古老的东巴绘画是纳西族最具特色的美术遗产。它是一种服务于宗教的绘画形式。它具有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色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它有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类。在东巴画中一《神路图》最为有名,它分为地狱、人类世界、自然天国、天国四个部分,画面色彩鲜明,既受藏传绘画艺术影像,又具有纳西族传统风格和特色,是东巴艺术绘画中的精品。 以纳西青年为主体的一批画家,吸取了古老东巴文字画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法和材料创作出了现代东巴画。  东巴艺术品

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其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其中,泥偶面偶都是由老东巴信手捏制,一气呵成,有单纯明快的审美特点。

木雕基本上是在面塑基础上形成的。东巴们做祭祀活动,总要把相关的神鬼用面塑捏出来,好让祭祀有一个确定的对象让人信服。

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发和运用本地文化  开设造型表现课程

如:开设以东巴文化为主题内容的绘画课程:主要运用东巴文字象形的特点,将普通的绘画作品用东巴文字表现出来,并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加工,如:彩笔画、水墨、水粉、砂纸画、版画等。  开设设计应用课程

如:开设以东巴文化为主题的泥塑课程:引导学生感受东巴泥塑原始、古朴的造型特点,经过教师的师范讲解,使学生习得简单的制作方法,并感受制作的过程。

 开设欣赏评述课程

如:开设以东巴文化为主题的欣赏课:欣赏东巴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工艺制品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东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 开设课外探索课程

如:走进东巴文化的发源地:参观东巴教圣地——玉水寨、参观东巴造纸术、参观白沙壁画等,感受丽江本土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第四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学校课程开发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通过 年的课改实验工作,结合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经过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题研究,特制定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供校本课程开发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本校的优势,自主开发和运用本校的课程。积极开展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学校课程开发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努力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及意义

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可言。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力军。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教师、提高教师、发展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兴趣,能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建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国家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概念的论述

1、什么是“校本”及校本研究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可以解释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大教育博士生导师郑金洲教授认为“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一切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程

2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一切在学校中,是指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要有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一切基于学校,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有存在的种种潜力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源收集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的一种活动。

2、什么是课程及校本课程

“课程即教学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进程的总和”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北师大教育博士肖川认为:“课程是指我们将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能体验和经历到的客观世界”。校本课程主要指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校长领导下,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3、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属于

3 条件性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不能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4、什么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校长为主导的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的,充分挖掘利用校本资源的活动。

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不是随意而行的,它需要遵循如下八条原则:

(1)优选性原则: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应用。

(2)适应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同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使所有学生都能适应。

(3)开发性原则:

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4)经济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用最小的开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5)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

4 不同的课程目标应开发与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6)个性原则:

不同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突出个性。

(7)因地制宜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其它教育内容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实现可行性。

(8)趣味性原则:

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中,要结合所开发的课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从而带动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五、六个小组十八个专题的校本课程资源探索构想 (一)学生资源 (1)学困生 (2)问题学生 (3)学生心理健康 (4)模范学生、小组长

(5)学生作业、日记、学习方法 (二)教师资源 (1)教师思想素质、师德 (2)师能、特长 (3)教法、学生管理 (4)师生关系 (三)学校管理

5 (1)制度 (2)会议 (3)机构 (四)家长资源

(五)社区资源 (1)电影院 (2)文化广场 (3)典型事例

(六)校园文化 (1)环境设施文化 (2)活动形态文化

以上十八个专题的调研时间主要可以安排在两个假期和节假日内进行。十八个专题又可以下设子专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鼓励工作认真、优先完成任务、形成报告材料和发表论文的师生。

六、校本资源开发的前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以提高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将步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我们坚定地相信:随着校本课程资源探索的推进和发展。随着现代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的到位。随着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网站的应用率。明天的什字中心小学一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走在各兄弟学校的前列,成为现代化的学校。

第五篇: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课程资源

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物质的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材是其它资源的基础

可以开发别的资源再结合雨果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价就可以全面认识了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可以与

可以与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相联系与共产党的政策相联系

家庭成员经历过很多历史事件,另外如讲书法,家长有专业的,另外还有家谱还有别的文物等

要引导

要辨别其真实性

要筛选

人力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