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全文)

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全文)

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第一篇: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内部改革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摘要】文章以**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为例,阐述了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改革的根本目的,并针对改革当中碰到的难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作者简介】甘展红。

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内部改革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摘要】文章以**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为例,阐述了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改革的根本目的,并针对改革当中碰到的难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作者简介】甘展红(1970-),女,广西**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兼中心改革办公室主任,经济师,政工师,研究方向:工商改革“办管脱钩”遗留问题、物流发展、市场管理。

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我们**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中心的各项机制关系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需要,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改革,是市场中心的自我完善,是市场中心的发展途径与动力。

但是,任何改革都要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部份人的利益,难度会大,会更复杂。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改革的推进既积极又稳妥?我们按照“一个中心、四大战略”进行总体考虑,采取“一套系统、两道防线、三个主攻方向”的战略部署。

一、战略部署

所谓“一个中心”,是指我们要动员全体员工,以市场中心党政领导班子为核心,紧密围绕“发展经济多创效益”的中心思想,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奋发向前。

所谓“四大战略”,就是要树立高瞻远瞩、精心部署的战略观念,按照“形式多样、突出重点、注重实施、逐步推进”的方针,切实结合中心实际,针对现存问题和弊端,加快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在各方面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改革,易发生“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甚至可能变成烂摊子,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们的战略部署:

1.整顿战略。即改革之初,中心上下必须达成共识,团结一心,清理问题、整顿作风、自查自纠。整顿过程中,既要谦虚谨慎,也要勇揭疮疤,勇于将中心存在的各种弊病摆上台罗列出来加以整改。只有查出病因和病症,才能对症下药,彻底治愈芥癣之疾、心腹之患。

2.改革战略。即过去我们比较熟悉的、比较习惯的市场管理观念、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领导方式,都要有一个较大转变。中心管理市场方式、中心的经营体制、经济运行环境与规则、理财观念等,都要进行深刻的变革。现阶段重点应是人事机构的改革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只有勇于拿刀动手术,才有新生命的活力。

3.巩固战略。即改革初期,着重抓好集贸市场管理为主业,以现有的资产资源为事业基础,研究和实施相应措施,巩固基础,挖掘潜力,避免在改革进程中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笑结果。只有善于在手术病愈之后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才能蓬发无穷的前进动力。

4.发展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发展也要有新思路。中心的发展,应该向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前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然而,发展经济也要有新思路,要跳出传统经济抓经济。现在我国的经济内涵和外延均发生很大变化。就内涵来说,已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速度型向效益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就外延来说,现在经济已从一产、二产扩展到三产。市场中心应顺应经济变化,因势利导,眼界要宽、眼光要远,视角要新,由第三产业逐步向一产、二产经济全面发展,向集约型、效益型、质量型持续发展。

二、具体做法

改革促经济,管理出效益。这是成功企业达成的共识。中心目前之所以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冗员过多、机制不灵、管理粗放。因此,现阶段应先实施整顿和改革战略,通过整顿改革,加强管理来充分发挥中心内部各类资源的最优配置效益,增强中心的活力和竞争力,为巩固和发展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一)重新建立一套市场中心管理和运行系统。中心原有的管理方式,是领导直管科室和市场服务站,科站直管职工个人的单线垂直管理,从而造成上下之间、部门之间、职员之间沟通不顺畅,职责不清晰,管理不到位,政令不畅通,太单一,做事拖沓,效率低下。

计算机之所以以其强大的运作功能为世界各行各业服务,之所以在短短几十年内使全世界的科技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神奇,就在于计算机配置了一套完美协调的系统。中心要建立的,也是类似计算机的一套系统。中心的领导决策层,就是我们的CpU;中心的职能部门,就是职能不同的电子电缆;中心的市场服务站,包括将来建立和发展的子公司等,就是各种配件;中心的决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就是促进各项规范运行的命令。我们要尽快配置的,就是这样一个高效、有序、协调、精干的管理的运行系统,建立和完善责权统

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经济管理结构。

(二)要设置好两道防线

1.思想防线。在困境中大刀阔斧搞改革,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对我们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全新考验。因此,具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和状态至关重要。所以,动员全体员工对形势和改革要有信心。我们要

看到将会遇到的“风险”、“冲击”和“挑战”,但不能把各种调整、改革看成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怀着一个沉重心态;更不能抱着观望态度,等着上面拿主意、给政策,以为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自己置身事外。这样的心态是有害的,不利于中心改革和发展的。大家要在改革中既要牢固筑好自身的抗腐防变道德防线,把好人情关、权力关和金钱关,又要以良好的心理、精神和状态,积极进取,精心谋划、敢于和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各方面潜能,知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变不利为有利,变挑战为机遇,不管机制如何变革,不论情况多么复杂,我们能始终掌握主动,取得成功。

2.竞争防线。在整顿阶段,我们要脱掉过去那根深蒂固的工商行政管理“办管脱钩”分离出来的事业单位的观念外衣,穿上市场经济竞争中适者生存的企业外套。改掉固步自封死守祖业二分田的地主姿态,树立市场竞争浪潮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居安思危迎接竞争意识。我们不去竞争,不但蛋糕越来越少,自己手里拿着的这一块,也会被别人抢了去。因此,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改革的方法,积极有效地参与竞争。

(三)要抓好人的改革和管理

人是第一生产力。实行人本管理,我们要扩大管人范畴。管好人,不但指管好干部职工,还指管好领导和管好市场经营者和物业小区居民。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始终坚持“以诚为本、以实为先”的宗旨,体现“团结高效、求实务真”的作风,分析形势,接受监督,把握大局。其次,“带好队伍管好兵”,一要抓好思想教育。干部职工只有思想上的成熟,才会有行动上的坚决。二要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一年一聘或二年一聘,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三要实行考核浮动效益岗位工资制度,打破铁饭碗,按劳取酬。四要推行“二考四评一优化”的竞争激励机制。“二考”即政治业务考试和岗位目标考核。“四评”即分领导、中层干部、班组、员工四个层次进行每年两次民主无记名测评,参加测评的人员不局限于本单位,还包括随机邀请部分被管理者代表、相关部门人员、主管部门领导等。“一优化”就是按照“将选兵、兵选将”的原则,确定部门、班组编制数,一年一定,进行合理流动。五是创造人才环境,让人才脱颖而出。如有需要,临时高薪聘请拔尖的专业人才或专家来就某一事件或某一项目进行策划和管理。再次是建立市场承诺制度收取诚信经营信用金。选出有经营实力、管理能力和良好信誉的经营者作行业组长通过经营者管理经营者,居民管理居民,减轻我们的管理难度。

(四)要抓好财的改革和管理

经营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我们要将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向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转变过来。譬如,每一个市场,就当是工业企业的车间,这个“车间”,生产的产品就是摊位等市场设施。我们要努力推销的产品就是市场摊位和服务,我们要跟上的就是这些“产品”的售后服务。财务的作用就是核算每个市场的“生产成本”,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做好财务分析,提高市场租赁率、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以最低成本,最好的服务,美化市场培育市场繁荣市场,千方百计吸引经营者进场租赁摊位开展经营,让经营者满意,让消费者满意,我们收入年年满意,这样“三赢”的局面才是市场经营管理的真正成功。此外,还要相应抓好市场、车辆维修维护核算管理、招投标制度管理、市场摊位租赁合同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资产融资管理,办公费用管理、建立水电回收责任制、加强财务审计、加强对服务站、子企业财务监控,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检,加大纪检监督力度等。值得一提的是,加强审核和监控,但不应程序繁琐拖延办事效率。要实施手续简化但制度严明的管理程序,否则将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五)根据实际,发展各种经营。要巩固原有基础上,实施发展战略,对市场中心实施商业化运作,进行公司化改组、法制化管理的经营模式,建立“专、精、特、新”的子企业,由第三产业外延向

一、二产业发展,向集团化过渡

常言道:“守业不如创业。”中心要发展壮大,必须立足在原有基础上,拓宽视野,发展多种经营,寻找经济增长点,完善中心的造血功能,以业养业。较为贴近中心现有人力财力资源及专业实际去运作的有七点:

1.根据城镇化进程,调查研究消费区域和专业市场等方面的空白,了解分析市场运作规律,继续扩建市场和增加更完备的市场配套设施。我市的商业零售、批发市场发育程度不高,专业市场不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备(如缺乏停车场、无统一广告宣传和营销策划等)、,尤其旺甫、夏郢和倒水三镇的市场,更有潜力可挖。我们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意识,比如说我市、三镇及市外其他城镇的市场网点的布局和建设,就应很好地研究。而且,必须吸取以前的教训,在决策开发建设市场之前,尽可能做足可行性研究,防止因行政干预而被动拆迁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极大浪费。

2.建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将单一集贸市场专业管理,拓展到大型超市管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宾馆酒店物业管理,大中型企业物业管理等。包括对这些主客户主体的水电安装、维修维护、家政服务等技术和劳务的输出。

3.集中财力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由单一的市场开发建设拓展到厂房、宾馆、住宅小区等房地产开发和修建工程揽接。方式可采用合作、合资、合营、代理等,资金筹措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转让股份、利润分成、拍卖摊位使用权、抵押贷款、争取国家对重大扶持项目低息贷款或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开发范围以本市城镇为中心,向相邻县市拓展辐射。

4.创建净菜市场。引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建立净菜加工厂(加工基地),争取禽畜类集中屠宰经营权和菜蔬、果品和肉类等真空(防腐保鲜)包装加工业务。先在每个集贸市场开辟净菜区试营,或选择某一市场作试点,根据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提高,逐步全部集市改超市。此外,发展经销商,策划营销策略,将净菜等统一品牌的加工产品逐步在全市、全区甚至全国推广,铺开营销网点。

5.建立营销中心(公司),尝试由营销中心统一采购统一分销给市场经营者。统一采购的好处是量大进价低,既可以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我们又不用担心销路的前提下赚取价差利润。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市场闲置没有租出的地方,设立零售经营点,优惠承包给中心员工中的下岗或失业亲属经营,在自己的地盘卖自己的产品和商品。

6.以农副产品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向农副产品种养、深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信息等一条龙产业方向发展。

7.建立中心自己的市场网站,建立和发展网络市场。引进知名品牌厂商、经销商进驻和加盟中心的网络市场或中心的有形市场。增加网上购物、代理商业客户和各类市场经营户发布购销广告信息等电子商务服务、增加市场代购代销并送货上门等有偿服务等。

8.设计注册商标,策划公关活动,树立中心形象,推广企业文化,打响品牌效应,创建中心无形资产。建议凡属中心管辖的市场和公司都在显眼处设置醒目而统一的单位商标标识,同时学习超市模式管理人员和经营者分别统一着装、使用统一包装袋,发放统一商品宣传资料,统一处理市场发生的信访事件或突发事件,条件许可的统一收费。开辟一些位置,在市场周边种养花草,搞好市场环境绿化,同时完善市场配套功能,让市场上档次。

9.条件成熟后,组建集团公司,全面地可持续地把事业触角拓展到全国各地。

三、结语

总而言之,“物无不变,变无不通。”如美国企业强调把本企业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业绩对比,找出差距,寻求改进,定点超越;日本企业倾向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自我超越。故这两个经济强国的企业能不断改进不断成功,实质上,就是能不断求变不断改革的成功。我们中心要学习的,就是不但学习日本企业自我对比而改进,还要学美国企业与竞争同行对比而改进,部署战略,稳妥变革,不断超越,循序渐进,定能取得事业辉煌的成功。

第二篇: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

推进矿业发展

——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国土资源局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矿产资源在为社会创造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日益突显,以及受利益驱使、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安全事故、社会矛盾等日趋增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较大压力。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些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损失、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在管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我就以元阳县当前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元阳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基本现状

(一)元阳县基本情况

元阳县地处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全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37个村(居)民委员会,976个自然村,总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4.7 5%。世居哈尼族、彝族、汉族、傣族、苗族、瑶族、壮族七种民族。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7亿元,农业总产值65051万元,农

- 12

(二)体制不够完善。现行的《矿产资源法》规定,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拥有绝大部分优势或急需矿产资源的审批权,但对矿业权的日常监管职责却在基层,导致了审批权与监管权的分离,审批机关和监管机关的责、权、利相互脱节,形成了“有权管的无权批,有权批的不监管”的局面。另外,国家出售矿产资源收益的费率标准是法定的,不能随便变动,致使不同质量的矿产资源以同一种价格出售,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三)矿业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回采率、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低。中、小型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程度比较差,大部分小型矿山企业和小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做到贫富兼采,共生、伴生有用组份综合利用指数低,有用部分回收少,多种有价伴生元素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四)规模优势不明显。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手段和生产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没有形成产业链,企业小而散,致使现有的矿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尚未形成集约发展和规模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突出。

(五)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私挖乱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越界盗采,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粗放,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成本高,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淡薄,滥采乱挖、乱堆乱放,植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废渣、废水、有毒有害气体未按环保达标排放,水质污染、农田受损、水

土流失现象突出,次生地质灾害增多。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

(六)监管机制待完善。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文件,但从目前的实际运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执行不力,督促不严的问题。特别是对以采代探、圈而不探、乱采滥挖、超层越界、非法买卖矿权等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和上下联动机制。民爆物品、危险化学物品及矿山用电的管理也还存在漏洞。

(七)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乡镇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事,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和联动机制。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文件精神方面还存在认识偏差,畏难情绪突出,等待、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八)矛盾纠纷日趋增多。受利益驱使,相互争抢资源,以及企业主与当地群众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因素,矛盾纠纷日趋增多,安全隐患突出,维稳压力不断加大。

三、对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意见、建议

针对我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中,通过开源、节流、增效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根据我县矿产资源特点和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

- 56

意识,监督矿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五)推动矿业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业。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切实倡导绿色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作为从粗放走向集约高效的必由之路,作为资源节约战略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技术路线。不单纯是简单地降低资源消耗,而且还要使资源尽可能地得到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促进绿色矿业发展。树立“绿色矿业”观,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产业入手,在矿产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环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六)加强监管,积极探索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和整治力度,维护矿业秩序。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强日常监督,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和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二是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打破观念,不能简单地把维护矿产资源秩序看成仅地是国土部门的事,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联合,形成协管机制,杜绝推诿扯皮现象;三是完善矿山民爆物品、供、用电审批制度。实谁负责”原则,严行多部门把关和领导签字负责制,坚持“谁签字、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和遏制非法开采行为的发生;四是积极探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动员企业多为当地建设作贡献,形成一

个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七)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实行保证金分段缴纳机制。企业可先缴纳经属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矿山企业实际工程核算首采矿段的保证金,首采矿段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合格后,交存的保证金可以结转为下一开采段的保证金。各矿段保证金的数额由属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开采设计和实际工程分别测算(跨县域的由地州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跨地域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保证金分段缴纳机制,对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针对矿业资源开发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看待开发现状,重新认识资源家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调整矿业结构和布局,选准开发重点,科学规模发展。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和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现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制度,以科技兴矿,发展先进生产力,依法治矿,实施法制化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把资源优势转为效益优势和经济优势,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9 -

第三篇:关于我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国有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县的矿产资源与周边兄弟市县相比较为丰富,可以说是品种多、品质好、储量大。随着南方许多发达地区资源储量的急剧减少,我县的矿产资源更显珍贵。因此说,如何作好矿产资源开发这篇文章,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必须将其上升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从矿业角度来讲,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工业时期到后工业时期,都是人类使用矿产资源的过程。考证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因矿产起家、缘矿发家的例证不胜枚举。我县要加快发展,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必须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认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为现实选择之一。其一,有资源优势。**目前已发现矿产22种182处,其中既有金、铜等金属矿产,又有煤、页岩、石材、泥炭等非金属矿产,还有放射性稀缺资源——铀。据初步勘查,我县的页岩矿以黑色泥岩为主,矿层累计厚度达16.9米,估算储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目前发现页岩矿中最好的品种。石材总储量约2.2亿立方米,其中*山玄武岩荒料储量达170万立方米,矿石以灰黑色、灰绿色为基本色调,具有间粒结构,呈块状构造,质地纯正,可用于生产饰面石材、墓碑石、碎石道渣、建筑石等,可综合利用,无尾矿;**玉冰花花岗岩荒料储量达120万立方米,显大白花、大红花,是国内罕见的独特品种,属高档饰面石材;建兴花岗岩储量达150万立方米,属中档饰面石材,特别适合生产石质工艺品。有泥炭地近百处,总储量1190.61万吨,主要用于绿色食品专用肥料、饲料增加剂生产。其二,有开发经验。(**是开发利用矿产较早的县份之一。1993年石材公司的成立,是**矿业从无序向有序、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的标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山玄武岩矿区已有碎石加工生产线4条,年加工能力40万立方米左右,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特别是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2002年对页岩矿进行半工业试验获得成功。2003年,先后有3个地勘单位对铀矿进行地质勘查,其中省区调所还成功地进行了地浸法开采试验。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奠定了基础。其三,有市场前景。目前,**的石材生产已有一定规模,现已开发生产建筑石、装饰板材、号石、石桌、石凳、茶几、牌匾、标牌、墓碑、骨灰盒、石板工艺画、灶台板等13个品种的产品,特别是通过与省路桥公司合作,生产高等级公路碎石道碴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吸引了四川、山东、福建、辽宁、大庆、北安、哈尔滨、北京等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随着国家从2005年开始逐步禁止粘土实心砖的生产,陶粒砼制品以其重量轻、保温性能好、抗渗性好、耐火性好等优势,将成为实心砖理想的替代产品,极具开发价值。再加之铀、玄武岩、泥炭、透辉石、建筑砂等优势矿产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摸清资源底数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性环节,必须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搞好地质勘查工作。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摸清县域内矿产资源的底数,对矿产资源进行详查显得尤为重要,亟需对全县各类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价值等方面进行勘查,准确掌握被开发资源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地进行深度开发,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先后有多家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对我县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能进行详查,没有真正掌握我县优势矿产资源的详细情况。对此,要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把详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开发与勘查并重,一手抓开发、一手抓勘查,形成两手齐抓共进的工作局面。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泥炭、瓷石、铀等优势矿产资源进行详查,为其早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要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全面做好矿产资源详查工作。要把我县的优势矿产资源进行归类整理,聘请专家对其进行论证。指定专人负责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勘查立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勘探资金及政策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对勘查金属矿产资源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依托地矿、冶金等部门的勘探力量加快地勘工作。要建立县级地勘投入机制,探索用财政补贴加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的办法,加大地勘工作力度。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企业、银行、社会联手,本地与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探查渠道。要采取转让探矿权的办法,吸引有资金实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矿产资源详查,确保我县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招商引资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必须以大招商、招大商来推动大开发、大发展。开发矿产投资虽不是很大,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小县、财政穷县而言,政府投资办矿难度都相当大,况且经实践证明政府投资办矿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采取

第四篇:税收征管数据二次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主要信息系统实现省级集中,税务机关积累了大量的涉税数据信息,其在税收管理和服务中的核心作用日趋明显。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税收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挖掘、应用,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揭示蕴含的税收经济和税收管理规律,更好地为

税收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成为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并把数据转换为信息、知识,己经成了科学管理、决策分析的主要瓶颈。

我国的税收体制是与行政体制配套设置的,虽然金税

一、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ctais系统的推广,使税务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但是信息处理的集中度还不高,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数据的集中度。在前期税收业务信息化过程中建立了许多相关业务系统,比如税收征收管理系统((ctais)、税收稽核系统、协查系统、涉外税收管理系统、所得税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系统都有多个独立运行的应用软件。虽然它们在税收业务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彼此之间相互隔绝,缺乏一体化建设规划,软件功能交叉,条块分割严重;数据集中程度低,信息共享困难,难以综合利用;信息化停留在模拟手工阶段;数据传输手段各异、方式混杂;各应用系统设备自成体系,重复投资,设备闲置与紧缺现象并存。软件系统各自为阵,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征管数据大集中后,数据资源丰富,可提取的样本量大,为区域性的比较、全省性的比对提供可能,更有利于利用样本数据分析统计发现一些能起宏观指导作用的指数指标。概括起来省级数据大集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提供了及时、客观、完整的全省税收信息数据,让数据分析向广度与深度拓展有了极大的空间,有利于提升运用征管数据质量档次和水平;二是提供了标准、客观、公正的税收征管业务平台,既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也增加了税收执法管理的透明度,让运用数据进行考核有了客观、公正、透明的平台;三是基层税收管理员平台以及基层可以使用的相关平台和机制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为上下联动进行税收执法管理评价提供了可能。四是丰富的数据资源基础和较高的信息技术优势,有利于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和深层次利用,让税收执法管理方式变革有了空间与可能。但是征管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数据不全

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收集是一个薄弱环节,数据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税收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征收管理软件采集的信息,包括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信息等。二是业务部门在征收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如处罚信息,稽查案件信息,税收会计信息等。三是通过对基础信息加工产生的二次信息,如各项统计表,监控表,纳税人综合信息等。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税收业务部门普遍重视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等核心数据的收集,而对于纳税人的财务数据、纳税人会计核算资料、经营状况、银行存款以及会计核算的大量数据,基本上没有采集或采集不全。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化,数据采集的领域扩大到行业及外部信息。行业信息包括行业税源分布信息,行业税负信息、行业特点和工艺流程信息、国标信息等。外部信息主要是来源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经济执法部门的第三方信息。这些领域的数据采集工作才刚刚起步。

由于基础数据采集不全,导致对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据,信息管理与应用受到局限。

(二)数据失真

各应用管理系统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数据失真问题逐渐凸现。首先,由于纳税人数量众多,变更频繁,往往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信息系统内的基础信息没有及时变更,其次,部分录入人员税收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操作过程中出现误操作,产生错误数据。部分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作规程,业务流程来处理处罚信息,稽查信息,没有对错误信息及时进行清理,产生垃圾数据。第三,部分纳税人在报送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资料时,出现错误或虚假申报,与实际情况不符。数据差错不能及时更正,日积月累,错误信息越积越多,数据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利用不够

现阶段,数据运用主要还处在对税收业务的简单实现阶段,数据加工处理的手段主要是查询统计。一方面对现有软件的查询统计功能运用不够,另一方面现有软件的查询统计功能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表式单一,速度慢。在横向上数据仅是单方面的应用,本应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的数据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关联。

据统计,目前税务系统使用的应用软件数目较多,数据库平台不大一致,各自为政,孤岛现象严重,数据交换缺乏标准,缺少互操作能力,形成了信息割据的局面。日常征管信息无法实现跨区域交流共享。数据采集、存

第五篇: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旅游学院国旅2班 吴琼莉(20093558)

众所周知, 世界遗产已成为我国旅游吸引物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批自然和文化遗产 而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给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遗产,在既遵守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时, 又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 世界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含义有多种说法,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规定, 它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总结各类说法,构成旅游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对旅游者来说要有游览价值, 即自然地或经开发后可作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 其二, 对旅游业来说要有经济价值。无论何种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如果对旅游业没有经济价值,则难以构成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其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旅游资源必须具有独特性,必须具有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是其生命力所在, 它不仅能使人产生旅游动机,而且能使人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二是区域性, 即旅游资源植根于一定的区域背景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 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是促使旅游者进行区际乃至国际旅游的重要原因。不过,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的国际性特征表现得日益突出。三是可持续性,通常旅游资源不能向旅游者出售, 也不能转让。正是其可持续性,所以加强保护和管理, 能得到长期的开发和利用,真正发挥其潜在价值。 世界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部分。文化遗产包括:(1)文物,即从历史 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 具有考古性质或结构的铭文 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 即从历史 科学角度看, 在建筑样式,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 即从历史美学 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自然遗产包括: (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成为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性质和自然地理,以及科学明确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活环境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世界遗产都是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 都可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而存在。保护好世界遗产, 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产业, 一个依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 一个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的产业。世界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保护遗产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需, 也是现在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需。

二 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世界遗产保护的目标为: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永久地流传下去。因为它不仅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属于全人类;它不仅属于当代, 更属于子孙后代,其次,要保证在任何遗产利用方式下, 相关的国家和全民利益不致受损。遗产事业是大环境事业的一部分,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如果因开发不当或保护不力, 让遗产严重受损或发生严重蜕变, 将被列入濒危遗产, 这还会产生不良政治影响。 我国有许多世界遗产,带动了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尤为突出, 如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等。但是, 20 多年旅游业的发展, 得力于世界遗产,也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有些遗产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或不当开发,出现短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或其它不合理行为, 因而使遗产地不断受到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的侵蚀, 使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深层价值和长远利益受损,带来了不良影响。我国在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 思想上的误区

1 把旅游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对立起来。 由于有些遗产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不当行为或过度开发的情况, 给遗产的保护带来了不良后果, 从而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旅游开发会有损世界遗产保护的印象 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将局部问题夸大化,小题大做, 甚至捕风捉影,作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报道),很多人便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绝对地对立起来, 认为旅游开发是第二次破坏浪潮,只要保护,拒绝开发, 没有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改善巨大作用的主流

2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不透彻。

可持续发展是指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 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道路。其理论核心思想包括:(1)全球资源, 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发现全球性资源短缺的局面, 则将阻碍各国经济的发展 (2)环境容量极限及技术在强化和支持经济发展中的能力极限。(3)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坚持再分配的公平性 (4)重视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所以说,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能损害当代人的利益。那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要求当代人,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人提出只要环境保护, 不要开发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不仅指代际的纵向公平,也指当代人之间、各地区之间代内的横向公平, 不能因要保护后代人利益而剥夺当代落后地区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况且, 可持续发展强调能力建设,以此提高区域资源和环境自身保护和发展的能力。这也只有通过当地的发展才能达到。贫穷本身就是一种污染,以那种只顾当代人利益而不顾环境承受能力,以及过分强调保护后代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牺牲当代人的利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

3 把列入《界遗产名录》为永久的光环 被列入《界遗产名录》,方面确实是一种荣誉, 因为这标志着本国家、民族甚至本社区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长河所做出过的贡献,也标志着遗产所在地人民为当代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利用世界遗产可大大提升当地的旅游形象,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可谓名利双收, 因而国内出现了申报遗产热,都想得到世界遗产的光环。已申报成功的一些遗产地也把它当作一块金字招牌、棵摇钱树, 任意开发和利用。这种涸泽而渔的行为是对世界遗产这一称号的亵渎和人类珍贵财产的蹂躏,要知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获得的不仅是光环,更是责任,它意味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一份承诺和一份责任,即承诺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完整地、真实地保护这份遗产,保证不存在任何损毁与破坏的危险, 并且完好地传给子孙后代,使它得到永续利用

(二) 管理体制上不科学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世界遗产地的管理体制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制, 落后保守, 基本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不能严格按企业来要求, 经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了一些垄断经营, 给旅游业发展和遗产保护都带来了危害 加之我国的世界遗产地依资源状况, 可能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政出多门,管理效益不高, 利益归属多主体化和多层次化,利益分配机制未理顺。

(三) 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法律有关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有:《中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以上法律都给相关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些法律依据和保障,但从上面的法律条文名称可以看出, 它们只是有关世界遗产某一部分的立法,还未出现一套完整的专门的法律体系, 造成一些执法中的懈怠,上多头管理,有时会出现依法打架的现象。

在遗产保护方面, 还有一些诸如资金缺乏问题,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才不足,技术困难 学术研究滞后等问题的存在。

三 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资开发关系的建议 (一) 树立正确观念,重视遗产保护。 1 采取辨证的观点看待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对待任何事物都应采取科学辨证的态度, 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也应这样。我们既不能让遗产变遗憾, 又不能使遗产变遗物,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遗产保护在资金方面的困, 因为我们目前不能像美国那样,遗产由国家出资保护和管理,没有开发的保护是没有根基的保护,没有保护的开发是不可持续的开发, 会带来不良后果。

2 运用发展和公平的观点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

人类制定任何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的推动, 只有一个根本的目标,就是推进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 而旅游的价值除了对个体的精神方面的价值外, 还有对社会的文化激活价值,更有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推动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从旅游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来看, 在对待遗产时, 一要运用发展的观点 要清楚遗产是一代一代累积下来的,并非某个时代原封未动的遗留。今天的成就可能成为明天的遗产, 遗产本身是发展的。我们今天对其开发利用, 既可能提升其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又能发挥遗产本身作为文化载体必须承载的文化传播功能。二要运用公平的观点 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遗产,留给后代人享有世界遗产的同等权利; 又要开发利用遗产, 给当代人享有世界遗产的权利, 如进行观赏、科研等活动, 同时,通过开发, 改善遗产地人民的生活, 增强遗产地自我发展和调适的能力,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要求。目前,对遗产地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广泛采用且可行的形式。

(二) 完善立法,建立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

目前, 国内已有几部相关法律条文颁布实施(前文所述),但还不够完善, 且不是专门的遗产保护法, 只是相关法律、立法要尽可能与相关国际法律 国际惯例接轨或趋同统一,体现国际法律文件的宗旨和精神,如《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 要明确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对发展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明确规定,并且要严格执法。

(三) 改变管理体制,实现有效保护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现在的形式,是一定要改变的。应选择什么样的新的管理模式及怎样去建立新的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完全由国家经营和管理是行不通的, 但世界遗产国有性质不会改变。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表明,资源的配置要运用市场, 辅以计划手段。世界遗产的管理也要走市场化道路,参与市场竞争,因为资源是全民所有的, 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 每个人都有世界遗产的享有权,行使世界遗产的管理权的代表,就要有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因为它们是公共福利品,管理主体和利益主体要能统一,同时接受大众的民主监督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管理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世界遗产的一份热爱,管理主体要熟悉他所管理的对象即遗产地的特性;加上遗产地要在开发利用中增强自我调适和发展的能力, 就 要求改善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所以在管理主体的选择上, 最好有当地人的参与, 这样有了遗产保护资金、人才、技术及舆论支持等方面的保证,有利于实现有效保护。

(四) 多做宣传教育,引起全社会重视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 我们要倍加保护和珍惜。无论是遗产地的人们还是非遗产地的旅游者, 都要有保护意识 要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 宣传的形式可以是拍专题片,像《拯救遗产》,可以是歌曲、小说、公益广告等形式,还可以在遗产地的景区范围内进行有声的或无声的宣传教育。我们要重视导游的培训,他们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功能。

(五) 优化产品开发模式,走“文化旅游”的道路

世界自然遗产在开发利用上从最初的也是最普遍的观光旅游外,已有了“走进大自然”、“ 爱护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这可以说是自然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提。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一直是走“ 文物旅游”的道路, 遇到了一些难题。虽然文化遗产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但是目前各地文化遗产给人们的文化体验从方式到内容都很有限, 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弘扬、文化的体验与市场需求都相差很远, 文化与旅游的产业链条不够宽不够长, 延缓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在尊重文物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 放开眼光,充分挖掘遗产的文化内涵,多打“ 文化牌”,多做文化方面的文章, 提高遗产地旅游的原动力, 创造力和生命力,以文化的有效传播为根本, 围绕游客体验做文章, 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激活游客的人文体验。

(六) 认清遗产特性,多做“ 软开发”

开发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开发, 要在认清遗产特性和价值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开发 世界遗产主要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如果用经济开发区的方法政策去开发利用保护性的社会公益性的遗产地,必然导致风景区遗产地的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 使遗产地遭到破坏。而“ 软开发”是指考察研究、审美实践,不断发现和发掘风景区的科教、游览和山水文化创作体验水平,“ 软开发”可无止境地进行。

四 结语

总之,要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 须从多方面进行配合和创新, 不能只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 度”,只有二者协调发展, 才能实现旅游业发展与世界遗产保护的良性互动,达到二者的双赢。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