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对读后感
第一篇:马克思为什么对读后感
马克思概论论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一、图书信息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 译者:李杨 任文科 郑义 出版社:(中)新星出版社 第一版;(英)耶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8日
二、内容及作者简介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实在西方还是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在本书中,作者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希望用“申辩”的形式对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同时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反驳的十个观点分别为:
1、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2、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
3、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
4、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
5、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
6、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
7、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
8、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
9、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
10、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最具国际声誉的马克思逐一学者之一。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任教,著有多部重要文化及思潮理论观察的书籍,是当代英国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家和文化理论家。查尔斯王子曾高度评价其在学术界的地位,称其为“可怕的伊格尔顿”。
三、读后感
估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纠结于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又是少之又少。很多人会去翻书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看到书里的答案是“马克思注意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大多数原本想一探究竟的人在这也会望而却步。其实了解一个知识,不一定仅局限于课本,都说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编写还是挺好的,不会上来就讲解和分析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入手,进而到政治经济学和讲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到写这篇读后感为止,老师讲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我也依照老师推荐,去看了《共产党宣言》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其中震撼的是《共产党宣言》最后的庄严宣告和战斗号召,“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可能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对这两篇文章的认识仍不深。此前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哲学入门书,大概了解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其中关于马克思的一章题目是“马克思 在欧洲游荡的幽灵”,其中一段话,“马克思主义造成了社会上很大的变动。社会主义已经大致改善了社会上不人道的现象。至少在欧洲,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比马克思时代更加公平、更加团结的社会中。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马克思和整个社会运动。”想必这句话是对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贡献的高度概括。
一直想找本关于马克思的书来看看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我在图书馆偶遇的一本书,它能吸引我去翻开,起初完全是因为书名,因为很少有如此简洁明了立场坚定的书名,同时我想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一个认为马克思是对的人对马克思的看法。
不得不承认,虽说有人评价这本书是深入浅出的,但是读这本书非常艰难,很难理解其中很多意思,,可能是有些基本概念没有掌握,也可能是思考的时间不足,对于一些看法和观点也是一知半解。也阅读了一些网友对于此书的评价和评论,有的网友对作者过于着急为马克思“申辩”而表示出的过激和片面表示不赞同,有的网友对作者能在目前的形式之下发出如此言论而表示认可,我就仅针对作者申辩的几个点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先总得来说,其实书名之所以醒目,是因为其过于绝对的表达,而书内容也验证了作者似乎缺乏一种谨慎的耐心,急于反驳那些发对马克思的那群人或者作者本身的假想敌。马克思本无对错,因为正与作者的观点,历史不会允诺未来,马克思本人也不会允诺人类一个未来,他的意义是带给了人类一种新的视角和可能。
总有人问,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是不是体现不出它的价值了?依据书中的意思,因为资本主义有着永恒的问题,马克思便有着永恒的价值。现在的世界看上去阶级斗争已经缓和,但当今世界不平等的状况日益加剧,资本和金融以及科技亦加重了社会贫富的分化现象,在效率至上而不是人性至上的时代,在那些每年拿数百万奖金的经理和世界上那些近三分之一饿着或半饿着肚子的人并存的时代,正当人类陷入“目的迷茫”或者说“后现代困境”,马克思的价值内涵和人文关怀更加值得我们的学习。
在中文版出版前言中,提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受到广泛质疑。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人对在金融海啸发生后中国起到的作用没有系统分析和调查,但是根据当时自己所看到的新闻,中国在金融危机采取的政策仅是保护本国金融体系不受西方国家影响吧。中国作为一个中立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有最强综合国力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下,发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大多数任务该由中国担当。
同时,西方国家对我们国家既存在合作,又存在偏见。在这样一个存在激烈竞争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共产党宣言》中最后那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响亮的口号,想必实行起来是不可能或者是十分困难的。在如此的时代,要担起向全世界宣扬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中国,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作为一名理科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马克思并没有太多了解。尽管书中还有很多东西我并未真正地读懂,但是,我觉得这本书使我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在那个世界,有人在为全人类的未来而思索,奋斗,呐喊;有人以深远的目光回顾历史,又探进未来;有人坚定地拥护和捍卫着自己的信仰……
在本书中,特里.伊格尔顿针对当前西方世界的十个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作者在前言中说到,自己并不像那些狂热强硬的左翼分子那般,全盘吸收而不加自己理解。他对马克思的某些观点仍持保留意见。他并未因马克思伟大的思想而人云亦云,相反,他对自己的言论与思想负责。这点让我十分感动。
下面我摘录几点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一章讨论的问题是,当代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结束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中毫无用处。但作者认为,过时的恰恰是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阻止了其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人类进步的绊脚石。随着经济全球化,大量加工业被外包给“欠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让一些鼠目寸光的西方人误以为重工业已经从世界消失。可是,世界的不平等反而愈加严重。在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的失势,是因为它所对抗的资本主义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变本加厉。所以这个时候,人们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追求变革的决心,只有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能明白这“不可为”是否真的不可为。
我想,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批判、怀疑和阻挠。但我们都不该轻易地放弃。既然是使命,是自己的信仰,就该坚定不移的执行。就像《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瞿恩那样,为了坚守自己的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英勇就义。他的生命画下了句点,精神却长留人间,影响着后代无穷。
在第二章中,当代西方反马克思主义又提出,马克思主义一旦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但在作者看来,在社会主义国家看到的这些在资本主义国家早期也出现过,这是在低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所必然引起的。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也没有想过社会主义会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在物质贫乏的条件下并非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必要的物质资源,社会主义会扭曲变形,最终变成斯大林主义。马克思本人反对死板的教条、军事恐怖、政治压迫和独断专行的国家权力。
我的感想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像斯大林主义或是文革期间,社会发展必将倒退,人民的生活必将受到冲击,距离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会越来越远。
在第六章中,反对者们说,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他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他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且极端蔑视宗教。马克思主义完全无视人性中那些最可贵的东西,因此也不难理解斯大林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信徒们所犯下的暴行了。而作者说到,有无数的事物既不属于物质生产,也无法归结为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并非涵盖一切的终极理论。诚然,马克思经常谴责道德规范。然而,他所谴责的是那种忽略物质因素,赞成道德因素的历史研究。他谴责的不是道德,而是道德主义。
这一章的内容对我来说显得尤为晦涩难懂,书中的很多哲学概念对我来说相当陌生。但是,书中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内涵的一些阐述仍能给我一些启发。书中对主观能动性的一些阐述,现实与精神、意识的关系,让我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人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践与创造。
……
书读完了。也许我的一些观点尚显得幼稚或是有失偏颇,但这是我向马克思主义,向着哲学的殿堂迈进的珍贵的一小步。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哲学理论,拓展我的视野,提升我的精神境界。
商学院工商管理大类一班
2014141084130
张婷
第三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不是乌托邦
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声音认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描述了美好的乌托邦之梦而已。事实上,何为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最普遍的意思应该是没有痛苦、死亡、损害、失败、崩溃、冲突、悲剧甚至劳动的幻想中的未来社会,但就马克思而言,他根本无法描述出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从不拿未来说事,而且,乌托邦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首先,因为马克思是犹太人,犹太人的传统是禁止预测未来,所以他往往对未来只字不提。另外马克思认为未来还没有来到,因此对未来的假想不过是一种谎言,将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变成似乎可以预测的假象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有害的。认为自己有能力影响到未来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安全的错觉,“像一个抱着毯子不放的小孩那样紧紧抓住未来,便可以高枕无忧”。
先知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谴责现世的贪婪、腐败和权力欲,并向我们发出警告: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人类将根本没有未来。对马克思来说,乌托邦描绘出的社会蓝图分散了人们对现实社会中政治任务的注意力,马克思对那些脱离了历史现实的观点都保持审慎的态度,马克思坚持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未来的种子深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要实现一个人人平等、和睦相处的社会不只需要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力量的加深,还需要社会经济力量的不断充实与提高。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出奇幼稚的想法,这来源于马克思对人性的轻信和对人性邪恶的无视,从而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但是,社会主义并非要求它的公民都是道德上的楷模,他并不意味着我们随时都要把自己束缚在集体的大家庭里。这是因为,能使马克思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机制都是可以嵌入社会制度中的,而不会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人的善意上。比如在一定的社会体制下,一个人生产一件产品,他自身的贡献是他自己能获得某种满足感,同时这也使社会中的其他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结果就是通过马克思构想中的未来社会关键的生产单位自治合作社的机制实现的。正是因为有合作性的、利益共享的、人人平等的、共同治理的机构的本质,我们自我的实现就能帮助他人过得更好。社会在完善的机制管理下,能给每个人以最大限度的空间实现人生的价值,及自我满足和对世界的贡献。 但也并不等于说,人性是绝对不能改变的,人性生来就是邪恶的。
人之初,性本善。婴儿出生时相当于一张白纸,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拿着画笔一笔笔勾勒出人在社会上生存所需的各种小心思、小技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虽然不可能一下变成纯洁无瑕的天使,但充足的物质基础可以消除一些造成道德堕落的根源。各种体制能够塑造我们的内心体验,他们是在教育的绝佳工具。比如英国法律规定了车辆靠左行驶的的交通规则,但英国人无需强忍着右侧行驶的欲望而发生激烈的心理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能达到完全的人人平等,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将分配给每个人等量的财富和资源。真正的平等不是以同等的标准对待每一个人,而是对每个人的不同需求给予同等的关注,这才是马克思希望建立的那种社会。共产主义要求给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条件,但即使是在富足的社会中,自我实现的程度也必须受到限制。人类既然有能力实践自由,也就有能力滥用自由。所以,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机制来束缚、管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塑造人们的内心体验。 马克思主义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这并不是乌托邦社会,即使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画上等号。马克思也并没有完全忽视人性的险恶,正如他相信人类不可能变成纯洁无瑕的天使一样,他强调的不是以人性来管理社会,不是靠人性的善意来规范社会,而是靠完善的社会机制来管理社会,规范人类。归根结底,那种简单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
乌托邦之梦的观点,不得不说是不科学的。
中文一班兰宇 学号:20111141138
第四篇: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用来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工具和锐利武器,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都是运用它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他们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的重大实际问题,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同志也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分析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在他的论述中,处处可以看到这一点。他特别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他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的观点。这要作为我们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多方面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概括了10个方面,指出:“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他特别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关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等理论。当今世界迅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既要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多更直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历史进程的继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实现与时俱进的又一重要标志。它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汲取大量的、丰富的养料,这一点我们在学习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列宁所说,历史的具体形势和任务的改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由于历史赋予我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任务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以这一继承和发展也就主要地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关于党的建设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是沿着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立党、建党的思路,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中国的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时代要求和国内外发展变化了的社会实际,集中解决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如何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展开的。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根据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在新的时期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全面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要求提出来的”。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取得的科学思想成果,特别是直接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江泽民同志说:“邓小平理论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正是因为紧紧抓住了这两个当今中国治党治国的最主要、最重大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着力加以解决,从而也就使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五篇: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读后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 的新书《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更深的理解了马克思思想的精华,正如弗洛伊德学说的真正支持者不会迷信弗洛伊德的全部观点,也没有一个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影迷会认为这位电影大师的每个镜头和每句台词都完美无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会完全照搬前辈理论,而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从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深对马克主义精髓的科学理解,也更有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巩固我们国家自己的建设。
首先必须认识到马克思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巨大,首先是因为其思想的深刻。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正是这两大发现,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使得今天的所有社会科学家都不得不以马克思的研究作为自己前进的基地。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对的还因为,这种哲学学说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由于工人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且以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己任,所以它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自觉地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起来。
由此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然申明为工人阶级服务;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
当然真正的科学并不是一味的继承,如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自然不能在世界的长河下很好的生存下去的。在先人们们的努力下的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女权主义、环保主义、同性恋和民族政治、动物权益、反全球化以及和平运动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陈旧传统,它们所代表的全新的政治激进主义形式也已经将马克思主义远远地甩在后面。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激进主义的贡献微乎其微,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政治左派确实依然存在,但是它适合一种后阶级、后工业化的时代。
在今天新的世界格局下,就中国而言,真正能科学、正确地对待马克思还是在“文革”以后,过去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今天马克思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发展。比如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识,现在就比较切合实际,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也比较科学。马克思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终极真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创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回到了马克思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