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通用)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通用)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第一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和舍中学姚诗刚中学课业多,课余时间少,学生本身的家务又重,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第一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和舍中学

姚诗刚

中学课业多,课余时间少,学生本身的家务又重,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七年级的《校服的设计》一课,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色彩的联想》的水粉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乡镇的中学生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2.如今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3.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欲望,渴望展现自我。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年级的《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课,抓住线条是如何变化设问谈感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对比花卉的茎、叶、干等如何表达,应用什么样的线条,上黑板上演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了,学生的兴趣上升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材,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的一个必备的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

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和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

第二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黄土岗中心学校

张远道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较低,常常让“教者费力,学者吃力”,双方都吃力不讨好,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方面: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

首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导致语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可许多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即使老师不断鼓励甚至督促,也常常出现学生“一曝十寒”或“偷工减料”自欺欺人的情况。其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是语文水平低的又一重要原因。迄今为止,仍有部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积累太少,不能见多识广,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结合,学科之间不能融会贯通,语文与生活脱节。这种方法学语文,面对时代的进步,学生早已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再次,少数学生性格胆小、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沟通很是艰难。这样的学生语文成绩自然不尽人意。有的甚至对语文学科有厌学情绪。

二、 环境方面 :不良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许多兴趣和机会 第一, 客观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备差,使学生想看的看不到,想听的听不到,见识少,没有条件和机会积累丰富的知识。

第二, “电脑热、英语俏”的影响,使很多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电脑是求生的法宝,语文科也慢慢成了“豆芽科”。

第三, 经济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少数学生及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认为读书只是混张文凭,不如早出校门早挣钱。 第四, 课堂上,不负责任的教师教学马虎了事,得过且过,无责任心,或照本宣科,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让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机会和兴趣。农村语文课改难以深入,骨干教师缺乏,好的经验难以推广,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大行其道。这样的课堂,自然学生生厌。

第五, 教学班额过大,一般八十多人一个班,这不利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 学校教育的偏差和失误,致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信心。

恕我直言,目前的农村中学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当的教学行为挫伤了一些本来有语文天赋的学生的积极性。对此,语文老师也是爱莫能助。农村语文教学目前还是传统的教学,而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加之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经年累月,语文成绩自然得不到提高。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学生学语文的机会,没有任何理由不鼓励学生学好自己的母语,更没有理由墨守成规,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只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克难前进,相信学生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我肤浅的认识是:语文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做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激发。魏书生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上可以靠惯性自行动转了。”

(一) 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情”激趣

1.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树立平等意识,要有爱心,要用真诚感动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派代表于漪老师是我们的楷模。

2.尝试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民主,才能和谐,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信息的采集者,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以情感人,以“情”激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多发现学生闪光点,为学生每一个优点喝彩,为学生每一个进步叫好,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前进,增强学生学语文的信心。即实行赏识教育。

(二)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境”激趣

1.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老师要善于创造情境,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山东杜郎口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2.推行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备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以“实”激趣

1.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实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面向生活,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的根深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我才能,在竞争中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乐在其中。比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读比赛、背诵诗歌比赛、成语接龙、对联搜集、谜语猜测、板报比赛等;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养成勤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在竞争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刺激学生学语文。我们还要扎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农村有丰富的语文资源,语文老师只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就一定能够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提高语文素质。如:搞春游、秋游、家乡特产介绍、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督导和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与理科相比,语文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语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无时间限制,无地域约束,因为,生活处处有语文。面对浩瀚的语文知识,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掌握,谈何容易?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如自学的方法,查资料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写作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及探究合作的方法。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还须建立科学的督导和评价制度,改变以往的单一和虎头蛇尾式的方式方法。如督导制作读书卡片,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观后感,背书;设阅读、写作、语言积累、综合实践等项,并实行打分制。课堂上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要建立成绩反馈卡。帮助学生订学习计划,制定奖惩制度。制度是保证,同时给学生一定的目标或压力,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

再者,教育部门要平衡教学资源,让骨干教师,名师多“下乡”,实行小班教学,大力培训语文教师。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提高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责无旁贷。然而目睹现状,痛心疾首;在内心深处呼唤教育的“春风”,度过“玉门关”。

第三篇: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探索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教师论文)评选

《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探索与反思》

顺德区北滘镇莘村中学

作者姓名:陈文钦

联系电话:18124813918

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探索与反思

摘要:自从综合实践活动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首次正式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以来,经过实践证明,它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承认并重视。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去开展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去挖掘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这为农村中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因此,挖掘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与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资源分析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立足本土,充分开发当地农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本地区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顺德区乡镇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且现阶段农村各地的特色经济又发展迅速,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乡镇里的图书馆、工

厂、民办企业、文化站以及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等,只要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涉及的,都是课程资源的范畴。

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新一代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非常强,农村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希望主导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高能力。我们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1.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且切实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课题调研、劳技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选择实践活动类型,多方位接触综合实践。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要多样,实现教育方式多元化。

2.时间安排可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时间安排合理化,如寒暑假,周末、节假日、课余时间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3.实践内容应多样化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安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农村学校的实际,注重层次性和探究性,如自护自理能力教育、种养业调查、农村志愿者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三、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

1.计划详细周密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活动计划,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人人目标明确、任务明白、时限明了,保证逐步实施,层层落实。

2.指导实践探索

(1)组织。理论指导课以班级为单位,便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户外实践探究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分组,路程短,不需要交通工具,可避免许多路途上的安全问题,便于周六组织开展活动和小组监控;以村为单位,学生所接触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降低了活动难度,便于组织实施,体现了实践探究的可行性。

(2)指导。在活动中,教师适时、适度、适当地指导学生选择实践探究的方法、步骤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想法,口中有说法,做中有方法。保证在实践活动中活而不乱、动而有序、有条不紊,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始终保持疏而不漏,密而有格,步步跟踪,环环紧扣,层层落实的良好态势,体现了指导老师的引导性。

(3)实施。采取组长负责、组员分工的运作机制。从组长到组员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探究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参与、有实践、有探究、有收获、有发展,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

3.具体实践活动 如《走进碧江金楼――乡镇旅游发展前景与对策》的调查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历史追溯组查阅岭南文化的历史演变,采访景点传说,整编景点故事;市场调查组调查开发价值,调查游客来源及数量,预测旅

游收入;设计规划组设计旅游规划图,进行投资的估价;广告宣传组动手制作宣传海报,并身体力行进行宣传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组织的严密性和分工的明确性。

如《远足》绕镇三十公里活动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前期准备--远足活动培训—探查自然风景名胜—参观岭南风景文化—体察乡俗民风—参加现代企业生产—生存能力体验—野外联谊会—成果展示。

4.组织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小结,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它对促进学生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2)过程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学生的活动参与过程,肯定学生的参与价值,不过分强调结果。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评价的内容与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内容与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内容应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取得的成果等,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人士评价等,具体内容见下表。

3.评价的方法

(1)档案袋评价。(2)实时性评价。(3)描述性评价。 依据不同实践活动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学校校本活动,以学生素质培养,成长过程轨迹为实践案时,学生的成长过程的材料、应用资料、自我反思的材料、成果展示的材料,等等需要定时存档。如果能同时采用描述性评价记录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反思等,可以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而在体验式的社会活动,比如远行,攀岩,则要老师与同学、家长等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

五、农村中学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与问题见意

农村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为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首先,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强化管理,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倡导者、利用者。

其次,组织农村教师去实地参观、听课、现场观摩,或请专家进行一些专题探索,案例点评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形成一支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因此,农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可以向教育专家请教和学习,为课程的校本实施提供具体的咨询和指导,为教师提供针对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规范课程管理,丰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中学美术教学反思。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我校学生在制作楼道内的装饰作品时,学生们学习到利用毛线材料,如何制作完成具有国画特点和抽象画特点的作品。我还让学生制作以童话寓言故事为内容的作品,并把寓意告诉学生,让学生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通常在上课快要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反思《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美术所涉猎的范围很大,像历史、地理、生物、音乐、语文、数学等各学科,尤其是历史,每次我在讲美术作品欣赏课时,我都要让学生好好学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画家们的绘画特点、绘画风格及当时时代的背景。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这既节省了学生的开支,也做到了变废为宝。

5.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比如:学习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时,放影像资料让学生首先了解达芬奇的身世,即它的名字的由来和他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画家的画风和他同时代的画家(文艺复兴三杰)。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而且知识掌握得也非常好,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在步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尤其是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任重道远。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口号喊了许多年,但是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美育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一直活跃在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一线,自参加工作起目睹了十多年来农村小学到高中的美术教育的状况:小学基本无专业美术教师,在一些编制比较宽松的学校也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教师担任;初级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美术课基本也是形同虚设,被其他统考学科挪用或挤占。可想而知那些上了高中准备艺考的学生素质如何(文化课不太好,考大学没希望)。他们对于美术的理解仅仅也是认为美术就是画画,是一门技法。真正作起画来也只是杯子底不再是直线勾勒的,要说有多少美术功底简直无从谈起了。基于此美术教学都难以正常开展,更不用说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一)思想准备:树立新时代育人理念和人文意识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美术教师,面临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新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除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应擅长开启学生审美天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表现创造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的创新。这恰恰也是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面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重重阻力与无奈,美术教师更应该不气馁,创造机会为美术教育服务,把他们对你作品的啧啧赞美变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变成他们对美育的自觉要求。

美术教师更要树立人文意识。要了解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他们在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对他们进行限制,要允许作品的多样化,特别要彻底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老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

(二)内容准备: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信号和象征。兴趣是显示最初出的能力。”所以兴趣是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稳定的兴趣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美术教学内容选择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美术教材的主要形式是临摹和欣赏。在教学中我试着拓宽这种形式,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的机械模仿转化为有生机和创意的创作。比如,适当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为名画提意见,不定期的校外写生,为一些企业设计标志,设计有趣的画题等来吸引学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三)手段运用:选择现代教育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创新,使美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或网络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参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尤其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网络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平台展示知识面,使学生从中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和精神因素,感受作品独特的艺术意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方法选择: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一步步地讲解绘画技能,什么透视、什么立体等等。结果是出现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或者是鼾声大震的尴尬场面,充其量学生得到的也不过是对绘画技巧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的陶冶。例如,在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 “贴鼻子”等游戏教学,由此衍生贴眼睛、贴眉毛等;还有在高一年级速写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教学领域,让绘画与语文相结合。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作家描写人物动作、表情等的名句朗读,营造教学氛围。这样学生们在作画前对人物的表情、心里,尤其是人物的“魂”的把握有一定了解,从而能充满感情地去画。作画过程中还可以让美术与音乐相结合,边作画边播放轻音乐乐曲,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能更主动地去画。我认为,不管教学形式与方法怎么变换,只要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教师的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是教师的最终的目标与出发点。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也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学生身上,创新意识往往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首先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五)评价机制建立:由重结果到重过程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偏重于课堂秩序的好坏,学生对教师技能接受程度以及技巧的运用和模仿程度,学生的作业是否“干净整齐”“像不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阻遏,创新思维就会受到阻塞。作为美术教师,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的作业不能只看表面效果,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创新意识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自评,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评价方式;另外教师还要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袋,对学生不同时期的成果进行分析,以便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指导和调节。

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重而道远。因此每一个美术教师都要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上下一番工夫,花一番脑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