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
第一篇: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2009春季学期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重兴中学
李文会
晚上九点半,电话响起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电话里一学生声音很急促。要我马上过去。一位女生M不舒服了。我急忙回去。
M情况我很清楚。女孩儿很懂事,也当然十分敏感,内向,内心体验很深刻。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在班里是前十名的。自我加压严重,近两个星期,持续头疼,学习很吃力,医院检查,结果是神经衰弱。在医院我陪她输了两天的液体,效果不好就请假回家了,今天考试,返校。
回到我宿舍,见到她用帽子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看来刚刚哭过鼻涕。同寝室的三个女孩子陪着。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把她们请到了心理聊天室。我特意搬来一套沙发。我请她坐到沙发上,我给了她一个毛茸茸的很柔软的布艺海豚,让她背靠着,尽量放松。我很随意的倾斜向她,坐在她旁边的小沙发上。她深埋着头。我先让她缓缓地做一次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以下是我们谈话的详细记录
我轻声地问她:“你现在感觉如何?”(这里我明知道她头疼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应该由当事人自己陈述。我们不宜轻易做出判断,避免来访者受到暗示,造成错觉)
她哽咽着说:“头还是疼得很厉害。”说着就擦淌下来的泪水。
我:头疼不是一天得的,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就好。
她:我现在一点都学不进去,头疼的很厉害。到教室就头疼,我现在很想离开学校这个环境,我受不了学校紧张的气氛,给我的压力很大。但我又不敢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我今天听你爸爸说,昨晚上你妈带你出去玩了一圈儿,这样很好啊。
她:我老让我爸妈操心。
我: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做父母的基本需要,这是应该的。
她:我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事又让他们为我担心了。
她又开始哭了。我递给她几张纸巾。然后轻轻地问她怎么了。
她:今天早晨一点的时候我就睡不着了,头还是很疼,一直到三点,我想出去转转,我给爸妈留了张纸条就出去了。结果······结果他们就出去找我了。
我:凌晨三点你一个小女孩儿出去,爸妈当然会急着找你了,这是应该的。如果我有孩子半夜出去,我肯定也一样急着去找的。我想如果是你,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你也肯定这样做的,不是吗
她,沉默,居然。我愿想她应该点头的。
她:我妈说,我天天让他们操心,不放心。说我事儿多。
她泪水不停的淌。
哦,原因在这儿呢,对她这样一个过于敏感,内心体验深刻的女孩子来说,诸如此类的话当然会很强烈的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她当然无法承受,也无力承受。
我:这些话你妈以前是不是也对你说过?
她:嗯。
我: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说你的?有多长时间了?
她:自从上了初中之后。
我:为什么呢?
她:我也不知为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初一时身体一直很弱。经常生病。
我:我看你现在身体很健康啊,(事实上,她体质的确有些弱,但并不至于弱不禁风,我想主要还是对初中新生活的不适应所致的心理反映。所以我有意暗示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很健康,改变她对自身体质弱的观念)
我接着说:你在初一的时候,由于从小没离开过家,一下子毫无准备地进入到了初中的寄宿生活 ,这时不知所措的你开始了内心和寄宿学校这个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冲突便是造成你焦虑甚至恐惧的原因.这种焦虑就表现在你那时候所谓的头疼,多病等具体的身体症状和自我感知上的一些错觉。事实上,有很多学生也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面对一个新环境的时候,都需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只不过适应所需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我原来有一个学生,也是女孩子,刚开始不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绩很糟糕,我所教的英语经常考十几分,二十分都少见。整天哭哭啼啼的。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后来我帮她进行调节,经过我和她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可以适应了初中的生活,而且成绩也当然的有了惊人的进步,两个星期之后,她的英语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一下子提到了70多,再后来就到了优秀。并始终保持班里前十名的好成绩。整个人的状态完全变了。你现在比她那个时候强多了,至少你成绩好,这样的状态下,还能保持优秀的成绩,说明你真的很不简单,对此我们一点都不应该怀疑。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你也一定能够调整好你的状态的。
她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很郑重地点点头,还嗯了一声。然后她接着问:我现在一进教室就头疼得厉害,怎么办?
我说:我有两条建议送给你,第一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提出的森田疗法。我接着给她介绍了森田成功前的痛苦经历和如何取得成功的历程。详细地讲解了森田疗法的这两条原则,她深受启发,并从闪光的眼神和舒展的表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顺其自然就是接受目前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身体痛苦,把注意力从病痛总转移出来;转移的方法:为所当为,即带着一切不良的症状痛苦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中去。不要管它如何的头疼,只管学习,读书,寻找应有的快乐。只要不倒下,就不要管它!记住,医治一切的病痛的良方是信心和时间。第二条,写心理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感受,比如头疼等一些身体不适症状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如实地记录你所承受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困扰。但注意你只需要如实记录你的感受,就像医生记录其他患者的症状一样,只需记录不要记忆,更不能沉陷其中。你可以理解吗?我希望你能记住我的这两条建议,并坚持去做。我们绝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我以我的人格担保!
在这次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深入地探讨了当前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其中又引用了很多谈话中无意发生的随手拈来的生动风趣地例子。比如谈话中,我用其他三个学生把我金鱼缸里的鱼卵误认为是金鱼的便便,急于给金鱼换水的事情比作现在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错把孩子一些原本积极健康向上的,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当作另类甚至异类给简单地粗暴地扼杀掉之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充分地表达出学生对家长的一些爱的误区不满情绪,更让她们在笑声中理解和原谅了家长的过错。
近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了,送走了心情舒畅轻松的满脸笑意的她们,我心里很是欣慰,但又不禁对我们现在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误区深感忧心,更为现在我们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严重压抑的学习生活状态堪忧。
春天来了,新的气息也该来了罢。
2009.3.8
第二篇: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刚进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人
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感到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不良 心理咨询 案例报告
1. 一般资料
崔某,女,19岁,西安某大学大一新生,独女,家住陕西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身高159,体态中等,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之前一切都由父母料理,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敏感,对自己要求严格,尤其是学习成绩。与同宿舍的同学关系紧张,很少与她们交流,易产生矛盾而争吵。曾竞选过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近一个多星期来感到压力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医院做过身体检查,确认无躯体疾病。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没意思,有想要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取更好一点的大学的想法。自己前来咨询。
针对崔某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级记分制,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2.48,其它因子均小于1.26。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自入学以来,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梦想逐渐消失。特别是近一个多星期以来,学习时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没有交到朋友,经常感到心烦意乱,很孤独,郁闷,饭量明显减少,晚上经常失眠,很后悔自己当初报考这所大学,想要退学复读。
个人陈述:当我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兴奋不已,爸妈也为我感到自豪。可是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自己心里感到非常恐慌和焦虑,害怕开学的到来。爸妈告诉我: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独立生活,要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孩,小时候连写作业的速度都要求自己超过其他的小伙伴,学习成绩方面更是要争第一,但是自从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如意。这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下课经常用当地的方言交流,我不太能听得懂,也参与不进去。平时回到宿舍,舍友们本来都有说有笑的,一见到我回来就都不说话了,好像都在避着我一样。她们一起吃饭逛街什么的也都不叫我。大学的课程还挺难的,老师布置的任务让我很焦虑。最难的是我第一次住校,以前衣服都是妈妈洗,现在都得我自己洗。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过那种单纯的生活,同学之间没有那么多冲突和矛盾。不像在这里,大家都斤斤计较,有些同学说话都拐弯抹角的,感觉不真诚。
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心理特别难受,孤独,很想回家重新复读,明年考一个好点的学校,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情况了。
3. 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崔某肚子前来就诊,自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身体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低着头,双手蜷缩,眼神迟疑,声音微颤。服饰以黑色为主。身体健康,否认曾患过重大躯体疾病。 能坚持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但学习效率低。
4. 评估与诊断
通过会谈和观察,做出评估如下:
4.1资料来源可靠
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态度诚实,前后一致。
4.2目前求助者之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轻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兴趣下降。
4.3原因分析:
4.3.1生物原因:求助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4.3.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对其疼爱有加,但缺乏独立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和指导。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性格有差异,易产生交往障碍,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却得不到。
4.3.3心理原因:从小在父母身边生活,第一次住校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关系,不能正确归因,无法正常进行人际沟通,产生矛盾时不知如何处理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因此产生了悲观、退缩的想法,加重了心理负担。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因素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心理痛苦却主动前来就医,社会功能没有受损,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良,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像的神经症”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出现泛化和回避,持续时间长,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状态,但没有泛化和回避,且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卑、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且病程持续时间短,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从反应强调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影响程度、病程等方面看,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① 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关系)
② 偏激思维和交往不良倾向
③ 生活自理能力差
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重新进行归因分析,评估情绪等级,完成他人支持;指导求助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减轻痛苦,降低焦虑、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6. 咨询方案制定
首先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原理,并采取如下步骤:
6.1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大学与以前中学处境的不同及其意义,帮助她改变以前的错误认知。
6.2与她共同分析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指导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3指导她学会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遇到情绪问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 在咨询之前,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求助者介绍了双方的责权利,并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不向学生收取费用。
7. 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7.1诊断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
1、2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者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通过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7.2咨询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3至5次,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增强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三次的咨询基本达到了目的。求助者与同学有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时注意力能够集中。
7.3结束与巩固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解决了心理问题,通过这个阶段监督来访者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结束心理咨询。
8. 咨询效果评估
8.1求助者对咨询的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感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渐融洽,性格比以前开朗许多;能顺利地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事物。各方面都感到得心应手,学习成绩也很满意。
8.2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价
在随后的随访中,求助者辅导员老师反映,求助者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学习也比较努力。班里的同学反映,求助者现在开朗了许多,很有亲和力,上课非常认真,大家都觉得好像变了一个人。
8.3求助者前后心理测验比较
心理咨询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1.32,已基本不存在焦虑问题。
8.4咨询师的评定
通过咨询我发现她的情绪比较稳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半年后随访,情绪很稳定,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
参考文献:
[1]
第三篇: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新的生活环境心理上有一些不适应,造成了成绩下降,家人关系紧张及同学关系淡薄等问题。咨询师根据分析,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使咨询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变其认知模式,从而改善了求职者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并使其树立了自信心,改善了师生、同学关系。咨询过程完整、简洁,咨询方法恰当、有效,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周某,男,14岁,七年级学生,汉族,身高160厘米,体重47公斤,偏瘦,发育正常,五官端正,无重大疾病史。父亲37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倔强,很少和孩子交流。母亲33岁,小学文化文化程度,性格柔弱。两人在蔬菜批发市场开了一家门面房,家庭经济中等偏上。周某有一个4岁的妹妹,但是父母寄希望于他。父母均性格内向,其父性格倔强。父母夫妻关系良好,家庭事务处理中父亲为主,母亲为辅。家族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
二、个人成长史
周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在农村务农。受封建思想影响,家庭对这个男孩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爷爷奶奶及母亲的教养方式为溺爱型,孩子只要想要,其母便满足他各种要求。所以从小就形成了倔强的性格,一不如自己所愿,便和父母过不去,直到到达目的。从小父母就不在家,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与父母分离,很依赖自己的爷爷奶奶。当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又担任班干部。从初一开始跟随父母外出上学,一直有抵触情绪,但从未告诉父母。在学校一切正常,但平时不太说话,与同学交往正常,比较文静,学业在班级中为十名左右,担任小组长。
三、主诉
周某称,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学期不到一个月他就丢了父亲刚买给他的自行车,因此两天都没有上学,虽然是在校门口玩的时候丢的,但导致他对学校印象很不好。后来因为班主任比较关注他,他感到了温暖,就没有离开。这学期开学第一次美术课的时候他把腿伸到过道上,美术老师就踢了一下,他心理很反感,但是没有做出反应。第二次课的时候他和同桌做了一下小动作被美术老师发现,拿着尺子在头上敲了一下,他一下站起来和老师对立了,后来家长来学校代他向老师道歉,此事就结束了。可是从此他觉得很讨厌美术老师,他觉得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老家的学校有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伴,老师也喜欢他,可是现在这成绩也不拔尖,老师又讨厌。
四、观察和他人反应
求助者是被班主任带来的,进来低着头,手放在背后,整个人有些紧张。但衣着整洁,而且都是名牌。开始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很低,后来讲到自己要回去上学的时候眼角还挂上了泪。班主任和同学反映,该同学平时少言寡语,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课间也很少离开座位,也不太和同学说话,但还算正常。此事发生后,拒不向老师道歉,坚持要回原来学校读书。
家长说孩子以前在老家总是考第一,性格也比较活泼,到这以后孩子整个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内向,回家也不爱说话。想要啥必须满足,否则就闹脾气。家长曾想也许把孩子送回老家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但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就希望得到帮助,能让孩子在这个学校正常上学。
五、评估与诊断
1、评估
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求助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和老师起冲突)激发,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想回原来的学校。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病程不到一个月。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出现紧张、忧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强烈,反应也只在美术课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不到一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样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诱发事件:迁居、转学、遭老师批评。
(2)自身因素: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内向、倔强、敏感、脆弱、交往能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
(3)学校因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采取了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4)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母亲及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父亲性格倔强,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与敏感,因此,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性格也有关。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该求助者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其对新学校、新老师的认知,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一方面,要去除对新学校产生的紧张、害怕退缩的情绪,要考虑到迁居、转学这一系列新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加上新老师的严厉批评,随之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首要之举。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感受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构建的情景……是根据他们产生的想法不同,对此情景有相当不同的情感反映。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咨询方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重建认知、信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了解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引导其看清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调整和修正思维方式。二是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促使其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绩。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过程中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举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5)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八、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收集资料;
2、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3、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4、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4月8日找周某会谈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探寻改变意愿;(4)确定咨询目标、方式和策略;(5)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2)与周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运用倾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使他消除教师对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保护,从而对他持否定态度的顾虑。从而能够更好地使来访者敞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使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3)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第二阶段: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2011年4月9日到4月15日)
1、引导教师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谈话,班主任认识到自己对周某的关心和爱护还是不够,因此,她表示将改变方式与周某再接近,并经常到周某家家访,给与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时,她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当事人的不良情绪。
2、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并达成共识:全体教师应多关心他,尽可能不批评他,要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提醒美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能主动找周某沟通,化解周某的抵触情绪。
3、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间找他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现他的优点并鼓励他,从而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自卑与不安全感,并与新同学建立友情;鼓励他多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
4、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联手进行教育与训练。首先,在交流中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由于周某的母亲的溺爱,缺少和周某的交流也是致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明确学校做法,探讨矫治方法,争取家长和当事人的配合。经讨论,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愿意做的:A、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与原学校同学接触,以免触景生情;B、双休日多带孩子到周围去散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比如帮着父亲送货等,以增加和父亲交流的机会,也仍周某更理解家人的不易。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2011年4月16日到4月22日)
首先,让当事人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的小组辅导活动。找出班级的外地学生,让他们进行心理分享。内容包括谈谈入学时的体会和当老师批评时该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通过小组辅导活动,当事人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改变环境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受到他人的批评,关键是自己如何认识。在活动中,当事人虽然非常被动,但受到同学情绪的影响,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其次,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在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后,咨询师几次与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沟通,通过谈话,帮助他认识过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认为新学校的老师应该象原来学校的老师一样对自己体贴、关心、笑吟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对自己各方面的否定,是在刁难自己等。帮助求助者分析认知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他掌握遇到逆境时如何应对的策略,学会承受挫折,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第三,音乐治疗:用轻松欢快的音乐改变求助者的心情。
第四阶段:结束巩固阶段(2011年4月23日到4月29日)
在整个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当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九、咨询
1、求助者、同学及班主任的评价
“现在心态很平和,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我渐渐地觉得新学校也蛮好。好玩的活动还挺多的,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学校了”;“心情很轻松,感觉有信心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学说:“他现在和我们一起玩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笑容多了”;“他真的很聪明”。班主任说:“他好象变了个人”;“整个人都精神了”;“上课也开始回答问题了”“遇到问题知道主动找我帮忙”。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周某的紧张和害怕情绪,改变了有些偏执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2]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 民族出版设,2005. [3]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例高一新生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文库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一例高一新生适应不良的咨询案例报告文库.txt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生活就像"呼吸""呼"是为出一口气,"吸"是为争一口气。本文由xiaziliao00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一例高一新生适应不良的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案例报告
摘 要: 在初中升高中的过渡时期,高一新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和矛盾困 惑。本文通过分析高一新生梁某适应不良的表现以及内心矛盾困惑,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 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 缓解消沉、 焦虑的情绪, 帮助梁某尽快适应紧张而充实的高中新生活,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 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关键词: 高一新生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基本情况 梁某,男,汉族,高一学生,16 岁,独子。体态正常,无重大 躯体疾病史。 父母均为机关公务员, 文化程度较高, 事业都小有成就。 父母感情很好,但在如何教育求助者的问题上有分歧。家族无精神病 史,无家庭遗传病史。 个人成长史 自小,父亲对梁某要求就严格,对儿子期望值很高;母亲对梁某 要求宽松,觉得儿子能人格健全、快乐成长就行,在学习上没有过高 期望。 小学时,梁某成绩不错。初中阶段,梁某在一所自治区重点中学 的初中部就读,同学间竞争激烈,梁某成绩大不如从前,开始出现厌 学情绪,为了上网而逃学,抽烟、喝酒、与同学打架,带头扰乱学校 正常教学秩序,经常被老师请家长。初三第二学期,父母告诉梁某要 好好学习,会想办法通过关系让他到内地高中班就读,为此梁某开始 感到学习的压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敛,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 成绩相对原有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两三个月的努力想达到内高班的 分数线不现实,梁某的中考成绩远远达不到内高班上线的最低要求。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梁某受到很大打击,情绪低落、消沉。父母通过关系仍使其进入我市 一所重点高中的平行班就读,并承诺会继续想办法使其插班进内高 班。由于没考上理想的高中,又觉得自己只是暂时借读在我市很快就 能去内地上学,梁某不愿与老师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常常独来独往; 彻底放松了学习,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在班中倒数。这种现状让梁 某感觉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内心的期望值相差悬殊, 非常无 助,出现焦虑、烦躁情绪。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由于对高一新的学习环境的期望值太高, 而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达 到理想状态,二者之间形成明显落差而情绪低落,苦闷,造成了对高 中生活的适应不良。 个人陈述 我初中在一所自治区重点中学初中部就读, 以前跟我一起的朋友 现在都考进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而我内高班没去成,却在这所不出名 的学校里借读,高不成低不就的。每次听他们说学习有多紧张,高中 的生活有多么的丰富,我就很难过。我觉得自己本来可以去内高班, 在一个学习氛围很好的高中里学习,也不会比别人差,不知道怎么就 来到了这样一所破学校,还在平行班。 我不喜欢现在的班,不喜欢带课的老师,我觉得班里的同学都太 幼稚,我也懒得跟他们玩。刚开学时,我觉得自己随时都会转走,上 课基本上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根本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期中考试都 完了我还是走不成, 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 只能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了。 我落下了很多知识,成绩很差,觉得上课跟不上老师,很吃力,我知 道高中课程很难,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补上来的,我很苦恼。 因为学习,我和爸爸关系很僵,我们可以一个星期不说话,他对 我很失望。爸爸总觉得为了让我上内高班,到处托关系到处求人很丢 人,总是骂我不争气。我很崇拜我妈妈,她的事业很成功,我和她无 话不说。 我都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大半个学期了,觉得很难受,希望可以
2
得到帮助。
三、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求助者母亲: 我和他爸爸在各自的工作方面都有自己的成绩, 我们的感情非常 好,家庭条件也不错。他爸爸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儿子在初中时成绩 大不如从前,上网、打游戏、打架、违反课堂纪律成为家常便饭,我 们经常被老师请去谈话,感到非常头疼,他爸爸对孩子非常失望,总 是非常严厉的批评儿子,这让他们父子俩的关系非常僵,经常好几天 不说话。我和他爸爸想的不一样,我觉得儿子能有个正确的价值观, 不坏,健康成长就行了。现在想想,我们不应该告诉他有办法让他上 内高班。儿子根本无心学习,整天惦记着到了内高班再好好学习。这 事到现在我们还没办成,开学都两三个月了,现在他的状态时是走没 走成,学又没学好,在学校的平行班成绩都垫底,孩子很受打击,我 们很着急,很后悔。 求助者的班主任: 梁某不论上什么课都趴在桌子上,学习成绩在班里比较靠后,与 班里同学关系一般,经常独来独往,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找他谈过 几次话效果都不明显。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来咨询时,穿着校服,里面的衣服很时尚。身体和智力均 发育正常, 讲话声音不够清晰, 情绪低落, 意识清楚, 接触交谈合作, 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 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和与 父亲的关系时,情绪明显消沉和低落。 说到现在的成绩时情绪很低落, 语速缓慢; 讲到与父亲的关系时, 情绪起伏很大,需要调整后才能继续陈述,讲到母亲的成就和与母亲 的关系时,很自豪;反复说明自己不应该待在现在的学校,如果认真 学习了会很快赶上来, 觉得在这个班里完全有能力当班长老师却没发 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评价好于实际。
四、评估与诊断 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较 强,有些暴躁;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情绪低落。综合分析所获 得的临床资料,梁某的问题持续时间不到三个月,与现实密切相关, 没有产生泛化,整个心理状态属于正常范围,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与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与诊断依据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梁某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 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 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可以排 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 梁某的心理问题与其现实的生活密切有关,并且含有道德色彩, 属于常型冲突,虽有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的表现,但不是主要症状, 而且有想改变现状的情感要求,可排除抑郁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梁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对新环境的期望值太高与实际情况之间 的明显落差造成的适应不良所引起,持续时间不到三个月,未发生泛 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1)求助者 16 岁,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对所处状况感到无 能为力和迷茫无助。 (2)没有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 (1)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 使其有些无所适从,由于一直受到母亲的宠爱,对自己的学习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形成了错误的认知。 (2)经历了对梁某来说剌激 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
3、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就不应该在现在的学校里上学,之所 以造成现在的结果,都怪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一个很高的希望。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在现在这所学校里学习, 学习就一定不会好,不会考上什么好大学,会没有出息。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没有上成內高班的事件一直困扰着 自己。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学会与父母特别是父亲进行积极交流, 与同学友好相处; 进行积 极的自我对话,修正错误认知,消减不良情绪;培养学习兴趣,掌握 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和 社会适应能力;真正认识到无论遇到什么
挫折都要积极进取,健康成 长。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咨询问题,采用“家庭疗法”和 “认知行为疗法” 。 以“家庭”为单位,指出父母在教育求助者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改善父母对“求助者”的教养方式,强调互相关爱、尊重与鼓励,信 任与支持的家庭氛围。 对求助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首先,在认知上,让求助者了解自己行为与目前状况的联系, 确 定改变愿望,提高自我控制的意识与能力。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反思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没有上成內高班,完
全是父母的责任吗?就算是暂时在现在这所学校里学习, 就可以不努 力吗?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吗?大家的学习状态、 学 习成绩都不理想吗? (2)探寻改变愿望 : 既然对目前状况不满意,怎样做才会改变 现状,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3)设想具体情境,思考可能的应对策略:既然上不了内高班, 自己的学习成绩已落后于班中同学,应该怎么办? (4)模拟演练,分析后果,选择最佳应对方式:想象如果一开始 进入现在的学校就认真努力学习,然后得知不能去内高班,会发生怎 样的结果;比较各种可能,确定最佳的应对方式 。 其次,在行为上,给予可行的建议、指导与训练,包括学习方法、 自控能力的培养。制定行为目标及评价监督方法,循序渐进,逐日改 善。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原理; (3)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 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6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 者。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 50 分钟。进行三次后视咨询效果做 进一步安排。 咨询收费:免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 2010 年 12 月 3 日
7
过程: (1)经求助者同意,建立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向母亲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学校 的表现。 (3)确定咨询主要问题 (4)与求助者交谈,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布置咨询作业: (1) “再现”事件:父母与求助者重新讨论关于没有上成內高班 的事件,着重让其表达“当时知道了这个消息怎么想,半个学期过去 了还没有走成又怎么想,感觉如何 ” 。目的:让求助者宣泄,让父母 学习与求助者沟通。 (2)让求助者找出班里学习上的榜样,思考为什么他的学习成 绩名列前茅。 第2次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模仿法。 过程: (1)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求助者交流了关于是 否上内高班的想法,承认不应该给求助者一个不能确定的承诺,使其 不能安心学习。明确:打消可能上内高班这个念头,静下
心来抓紧补 上当前落下的功课更加重要。 (2)与求助者讨论班里学习尖子的学习方法,找出差距,促进 自我认知,寻找自己的努力方向。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 ,以加强学习方面的自我控制,保证 尽量不在课堂上趴着,努力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做笔记,并在咨询室 演练。 布置咨询作业: (1)父亲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尝试发现求助者身上的的8
2010 年 12 月 10 日
优点, 尤其是在其学习努力的时候, 即使做作业很慢, 只要是在坚持, 就给与及时鼓励。 母亲在求助者坚持学习的时候, 不去打扰, “很 不说 心疼”之类的话。 (2)求助者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上课不趴在桌子上, 尽量记全笔记和作业, 尽最大努力独立完成。 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 主动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3)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 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3)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4)初步增强信心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行为契约” 完成基本顺利: 这一周的课, 只有两次趴在桌子上; 学习笔记记得还不够全面,但求助者愿意借同学的笔记补全;求助者 的努力得到了父母的肯定。 (2)深入分析 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 ,并引导 求助者对自己高一学习生活的现状进行合理评价,认识到:即使明天 就要去内高班,今天仍应该努力学习;既然现在去不了,就正视自己 与同学们在学习上的差距,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补上落下的课程, 赢得家长、老师、同学们的认可。 布置咨询作业: (1)继续按“行为契约”行事。请同桌帮忙,杜绝上课趴在桌 子上的行为,提高笔记和作业质量,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付诸 实施,争取在第二次年级月考中取得进步。 第4次 2010 年 12 月 24 日
9
2010 年 12 月 17 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激发学习的信心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基本完成目标,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有所提高, 尤其是理科成绩,消灭了不及格的科目。 (2)与求助者深入交谈,探讨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后的感受。 布置咨询作业:
(1)选一门最头疼的功课:语文,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并 付出实施。 (2)收集班里同学们与他的友好互动瞬间,通过日记记录自己 的内心感受,尝试主动与大家交流。 第5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 能够按语文老师要求完成最头痛的文言文作业, 觉得文言文也不 是那么难学,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很有成就感。 前一天班里进行了欢庆元旦的活动,恰巧是求助者的生日,班主 任老师和同学们专门为他合唱了生日歌,求助者很感动,觉得自己真 正是班级中的一份子了。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加强自我监督与控制,持之以恒的 刻苦学习。 (3)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系。 (4)基本结束咨询,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并在父母老师的 监督下坚持完成。
10
2010 年 12 月 31 日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求助者自述通过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觉得很自 豪,心情好了很多,与父亲关系明显改善,与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 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认识到以前的许多想法有些幼稚不成熟,再 提到没上成内高班的事已不会觉得特别沮丧,能正确对待了,现在感 觉轻松了很多。
(二)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 消沉、焦燥的情绪,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学 习状态和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自我认识趋于合理, 能恰当地评价自己,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周围人的评估 班主任肯定了求助者精神状态的转变和学习成绩的进步。 回访得知,在学期末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模块考试中,求助
者 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从班中倒数,提升到班级中等偏下水平,大 大增强了求助者对自己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 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一版。 (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一版. 第一章、第二章相关内容。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一版.86-97.
11
第五篇:大学生环境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大学生环境适应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讲述了一个自幼生长在偏僻农村的大一男生由于升入大学后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因而显得孤独、自卑、失落、头痛、失眠等,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人际交往困难。因为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咨询,从而改变以前的行为方式,主动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重新找到了自信。
关键词:环境适应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基本资料
李某,男,18岁,大一学生,出生在一个较为偏僻的农村,个头不高,体态瘦弱。他是家里的独苗,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对他非常疼爱。家里尽管比较穷,但在生活上基本没有委屈过他。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成绩优秀,以前并不孤独。但自从考入大学之后,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时常感到苦恼。以前学习好,大家喜欢,无论到哪里都是中心。可现在变了,没有人捧自己,感到很失落,很不适应,不知如何与老师和同学交往。自己也想改变孤立状态,但没有成功。时时感到孤独和自卑,很痛苦。感到在学校活的太累,头疼、失眠、孤独、自悲,注意力分散,成绩明显下降。
二、评估与诊断
经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校环境适应问题
2.交往不良问题
三、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来访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缓解来访者的不良的情绪,改变认识,学会适应环境,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逐步的改善人际关系;
2.最终目标:协助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注重自身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和正确途径,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水平。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使用原理:使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和适应不良,在大一学生中最常见,是导致各种神经症状和造成来访者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来访者来说,主要表现在:
(1)认知偏差。来访者步入大学,面临新的环境和对手,失去了往日的自信,也影响到同学关系。
(2)性格缺陷。来访者的性格有着很大的缺陷,如过分的内向、孤僻的个性、自我封闭和抑郁的心态,对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消极作用。
(3)能力欠缺。来访者平时不爱说话,不善于为人处事,更欠缺这方面的锻炼,从而产生了非常强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
综上,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都是在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加以帮助,使来访者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
五、咨询过程:
第一次:
1.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
3.了解来访者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感觉自己的问题在那里,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
4.发现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
5.与来访者一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6.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来访者问题的跟原所在;
第二次:
1.通过会谈,找出来访者对人际关系的非理性认知如下:
1)自我中心,从没有想过要主动和别人交往。
2)咨询师在对他的处境表示理解的基础上,让来访者领悟人际关系是人在群体生存中不可或缺的相互支持的一种关系。并做换位思考,人人都需要友谊和关爱,开放自己,相信自己是被同学们喜欢的。
2.鼓励来访者与他认为的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主动的交往和互动;同时与他认为比较喜欢自己的同学多接触多交流。
3.运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方法,使来访者消除对人际交往的焦虑感受。
4.与来访者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互动中的感受。
第三次:
1.进一步分析他的认知与人际关系、行为情绪之间的关系。帮助改变自己的认知,同时也就改变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2.与来访者共同分析他性格上的缺陷。鼓励他主动接近同学,帮助同学,从而改变同学关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注意学习别人的优秀品质。
第四次:
1.鼓励来访者找到喜欢同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并效仿
2.继续强化来访者对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指导他多参加集体的活动;
3.同时利用角色扮演继续练习正确的交往技巧,并帮助来访者尽快的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第五次:
1.通过会谈和角色扮演指出人际交往是可以训练的,相信自己通过训练也可以融洽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
2.与来访者共同探讨人际关系中的原则和技巧,同时自己要克服自己的自卑感。
3.结束咨询,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
六、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回访了解到来访者现在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和同学们愉快交往了,整个人变的自信、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