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精选)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精选)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篇: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2

科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

《提高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执笔人:单鑫

2009.

4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化学组

一、 课题名称: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

始于上世纪20年代,国际就已经关注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行为。其中艾里奥特(Elliott2000) 重申了理想的教师行为是: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有效运用语言、坦诚地对待学生、谨慎使用表扬、是优秀的问题解决者、清楚地讲授、组织实在的互动。

而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指低投入,高产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主要指教学目标与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

崔允漷教授(2000):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就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要想实现这一设想,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课题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的

提出。

三、实验假说:

“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引导实验教师认真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

1.“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

2、“有效教学”要求确立现代教学效率观

(1)怎样备课才能高效

(2)如何上好高效的复习课

(3)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4)新授课中如何恰当的创设情景才能高效

3、“有效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

四、研究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转变观念:追问教学的根本价值和特征

2、明确标准:研究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包括课程标准、学业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标准等

3、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4、开发资源:教师、学生、学校、社区等

5、技术支撑:基于网络的在线交流、合作等

(二)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新课程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对人才的需求,自己摸索出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手段来教书育人的骨干教师。

五、实验原则:

1、实验设计原则:在实验设计上要遵循全面性、控制性、操作性、重复性、可行性原则。

2、实验操作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客观性、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协调性、创造性、对比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

3、实验

六、研究内容:

针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以一般的课堂教学评价为基本标准框架,强调学科本质、规律和活动的特殊性表达,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科实践活动中来。注意课堂上情境的构建可以更多的从文字、活动、媒体等多方面来联系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希望能够形成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系统操作指南。

七、研究对象:

本县各中学化学教师及九年级全体学生。

八、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使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也使实践的反馈为课题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应用合作探究法、启发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调查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研究方法。

九、实验要求:

1、课题一经启动,不得擅自更改课题及内容,否则,将撤消其实验资格。

2、实验基地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3、要保持实验的连续性。

4、实验者如不能继续承担实验研究工作,未经单位同意不可以更换实验人。

5、试验者可依据课题内容自己设计进行子课题研究,子课题可依据本课题

组自行拟定。

十、实验成果展示: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科研论文;

3、教学模式课。

十一、实验机构组成:

1、课题负责人:单鑫

2、顾问指导组:王绍刚:建昌县教育科研部主任

朱桂平:建昌县教育科研部科研员

王宝兴:建昌县初中研训部主任

裴昌明:建昌县初中研训部副主任

杜炳生:建昌县初中研训部副主任

曹淑玉: 建昌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导主任

王秀娟:联和初中教学副校长

董立民:喇嘛洞初中教导主任

李世严:玲珑塔乡中学教学副校长

刘友贺:巴什罕初中教学副校长

张守波:八家子初中教学副校长

张玉和:娘娘庙初中教学副校长

吴树臣:要路沟初中教学副校长

姜继明 :黑山科初中教导主任

朱世田:药王庙中学教学副校长

3、实验教师组:姜继明、许臣、周中林、刘群、郭维杰、张含超、李颖、

刘天悦、姜德娟、 张红霞、衣伟晴、周友娟、张玉飞、宫

文艳、张翠琴、李桂英、赵亚楠.

4、片区实验负责人:

中片区组 :李颖

东南片区组 :姜继明

南片区组 :刘天悦

西南片区组 :张玉飞

十二、具体实施计划:

实验时间为18个月:2009年4月20日——2010年10月20日。

第一阶段:(4月20日—5月20日)实验准备阶段,立项、开题,调查、前测,(实验对象的体制基本情况)。确定研究人员、实验对象及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课题论证,制定实验方案。①设计实验假说中的训练方案。②控制实验中的相关条件。③完成实验的前测工作。

第二阶段:(5月20日—6月20日)实验一,各组分别依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6月20日—8月15日)总结一,分析,总结,调整,重设。进行成果巩固、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理性材料。

第四阶段:(2009年8月15日—2010年1月15日)实验二,根据前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修正实验中的错误,更细致地深入地进行实验。

第五阶段:(2010年1月15日—2月15日)总结二,提炼材料,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申请阶段性检查验收,构建模式,征集科研论文和评价优质课题研究课。

第六阶段:(2010年2月15日—2010年6月20日)实验三,提高、巩固、完善。进一步深刻实验。

第七阶段:(2010年6月20日—2010年9月15日)总结三,实验总结阶段,归纳整理 。

第八阶段:(2010年9月15日—2010年10月20日)实验验收阶段,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成果申请专家鉴定、评估、验收。

工作要求:

①在总结阶段,每位教师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或总结材料,以说明实验的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实验成果等等。

②申请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对实验运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指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和调整。

③不断地充实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时吸收外界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④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可以对一些教学实验进行一些改进,以体现环保、节约药品等理念,如果适用可以在各实验教师中推广。

第二篇:《初中化学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市春晖中学 盛再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强调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学生过去的那种单一的学习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知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动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核心概念:

初中化学指九年级化学。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业状况,性格特点,智力差异,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一定的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担当不同的重要角色,各小组成员之间分别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各学习小组间相互交流与讨论,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与发展。

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位学生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竞争向上的良好学风。在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激励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主要探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的互助及各小组间的互动,改变学生过于单一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的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

2、案例分析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课题根据自己真实的研究过程,撰写2—4篇的教学案例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3、实验研究法:通过阶段性的实验,分析课题研究的得失,及时进行总结。

4、学生访谈法: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小组互动合作式学习的利弊,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会,以便于及时进行教学活动的改进。。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上升为理论,为更好的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6、成果展示法:把课题研究的案例,反思,经验或做法及时进行收集与整理,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的博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点评,不断地积累经验,搞好小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08年9月份) (1)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2)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3)研读《走进新课程学习资料》;(4)分析杜朗口教学模式,从中加以借鉴。

2、课题组织实施阶段(08年10月至11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尝试;(2)进行教学案例分析;(3)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4)进行阶段性的研究分析,对教改过程的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阶段性成果分析(08年12月至09年1月)

(1)对前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成果进行调查测评分析,好的继续发扬广大,不足之处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阶段性总结。

(2)学习《学习、创造、创业》理论书籍(东南大学出版社)

4、撰写教学案例及教育教学论文(09年2月)

(1)结合课题研究及实际教学,撰写有关教学案例及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2)学习《示范课精选与小课题研究》(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

5、课题深化实施阶段(09年3月至4月)

(1)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小组互动式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成绩。

(2)学习《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科学技术出版社)

6、经验总结,成果分析阶段(09年5月)

对本课题进行经验总结,对本课题产生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

7、课题推广应用阶段(09年5月至6月) (1)对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上有关展示课,观摩课,研究课。

(2)学习《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中国文学出征社)

8、成果总结汇报阶段(09年8月至9月)

(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

七、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08年9月:

1、书写学生调查研究报告;

2、书写《走进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08年10月至11月

1、书写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2、撰写2篇教学案例;

3、书写《新课程理念与创新》读书笔记。 08年12月至09年1月

1、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书;

2、书写《学习、创造、创业》学习心得体会。 09年2月

结合课题研究及教学实际,撰写有关教育教学论文 09年4至5月

对课题进行经验总结与成果展示,书写有关书面材料。 09年6月

书写《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心得体会。 09年9月

撰写结题报告书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

课题研究的成果以报告、论文、专著、教学案例、课件等多种式展示

第三篇:初中小班化的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宁夏西吉县第二中学 王庆红

关键词:小班化 分层 教学

要:化学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 "一法包揽天下" 的局面。比如在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集中教学法,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等。而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主动和谐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原来小学生升入初中的“筛选”已不再存在,使原来小学中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困难生也全都升入了初中,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如何使他们能留得住,并且也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既是义务教育的需要,说到底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各地教育工作者纷纷探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新路,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的矛盾。曾经企图通过按程度编班来解决这个矛盾,但很快显露出许多弊病。学困生集中,挫伤自尊心,不利青少年身心健康;学困生往往又是道德品质上的“差”生,一旦集中,便会形成“势力”,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如果分班动机不纯,则更会促使两极分化,助长应试教育。

其实,对具有个性差异的几十位学生,编入同一个班级进行同步教学,其弊病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发达国家往往采取小班制,分组个体异步教学的模式来减少弊病。现在根据我市推行初中小班化试点教育的时机,探索一种小班化的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异步教学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深化化学学科课改工作,从而力求达到下列目标:

1、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化学教学素养。通过对新教材的研读,新教法的实施,成为一支高素质的课改队伍,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

2、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各个层次之间的同学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使人人都学有价值的化学。

3、本教材发展,有效实践新课程。通过对教材的分层处理,努力使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执行者、创造性使用者与开发者。

4、校园文化的发展,形成校本教研的开拓创新氛围。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交流与专家引领,使校园充满着生动、热烈、有效的教学教研气氛。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包含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种教学策略是:分层备课,分类要求; 第二种教学策略是:分层授课,优化过程; 第三种教学策略是:分层作业,耐心辅导; 第四种教学策略是:分层考核,分类评价; 第五种教学策略是:分层研究,遵循原则。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课题的研究思路:

所谓小班化的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它是指充分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具体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2)、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固原市西吉第二中学九年级(1)——(12)班全体学生。

2 研究方法以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为主,并辅于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8月——2015年9月)

1、制订课题方案,申报。

2、组织成员学习材料,研讨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过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4月)

1、制订各种分层策略的方案。

2、按各种方案组织教学实验,及时修订各种设计方案。

3、组织全组成员讨论、学习,并分阶段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课堂教学汇报。

2、课题成果鉴定。

3、课题成果推广。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本课题的指导下,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引路人,在班级授课基础上,采取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只有主导、主体的和谐统一,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成功。

第一种分层形式:按程度分班。

为准确把握学生层次,对每个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研究。其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学习成绩、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一学年里四次考试成绩(即两次期中,两次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初定学生的层次;再根据平时对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考察,进行综合能力评判(特别注意有个性特色的学生);最后以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因人因时制宜,作个别调整。

3

经过客观分析,我们组建三个层次的班级:(1)尖子班和重点班;(2)普通班;(3)困难班(学习上暂时落后,慢班)。因具体情况不同,我们将全年级12个班分为两个尖子班、两个重点班、七个普通班、一个困难班。

第二种分层形式:班内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按程度分班不能彻底,也很难做到彻底,再加我校不断有插班生进校,各班学生实际仍存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以近年为例:2013年9月插班生约100人;2014年2月26人,9月120人;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新生有的单独组班,有的受学籍限制,没扩班,插入其他班级。

所以,从实际出发,各班根据学生情况,将同一层次学生又分为三层次,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需求,但不公布名单。

第三种分层形式: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实际上也属按程度分班,只是在个别班级(如重点班)上按程度分小班上课。如上学期困难班有近一半学生是新生,其学科水平与本班其他学生相差很大,上化学课时,一个班分成两个班上课,大部分学生在原教室按正常教学要求上课,分出少量学生组成一个小班到另一个地点上课。

一个追求目标

不论采取哪一种分层教学形式,总的追求目标是:那就是要使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使人人进步,个个能成功。

由于各班学生水平不在同一档次,所以对其进步的要求程度也不一样。我们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各班根据部门层次目标要求,又进一步制定了自己班级的追求目标。

我们提出的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对后进生要保“底”,达到“大纲”要求;对优等生不封“顶”,可以超“大纲”超进度;对普通生要向优等生看齐。

以2014年下学期为例,三个层次班级的目标是:(1)尖子班和重点班:常规纪律成为年级模范,各科考试成绩优秀率达100%,平均分在原有基数上有较大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并取得突出成绩。(2)普通班:各项常规考核优秀,各科考试成绩优秀率、平均分在原有基数上均有较大提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课外活动,激发兴趣,培养特长,部分同学在比赛中能取得优异成绩。(3)困难班:各项常规考核优良,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基本消灭不及格;大多数学生逐步培养起自己的特长。

五种教学策略

第一种教学策略是:分层备课,分类要求。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备课充分,上课才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不一,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内容、时间、步骤、方法、教具准备等都坚持与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4

对差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会做基础题,发展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

对优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即使同一层次班级的教师的备课,也不能一刀切,既要面向本层次班级大多数同学,又要兼顾“培优”、“补差”。例如,某普通班一位老师在摸清学生“接受”水平之后,把备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教学内容要与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相一致,让大多数学生听懂,激发学生“听”的信心;第二是“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提高中下生、困难生的原有“接受”水平,缩小优生和困难生之间的距离,使授课内容被百分之百的学生接受。

第二种教学策略是:分层授课,优化过程。

一、改革课堂教学结构。2013年9月始,全年级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实验。主体性教学模式初步定为“定向、讨论、练习和总结”。提出课堂教学要做到“七管”“八让”。 “七管”即:管方向,管容量,管难度,管程序,管时间,管教法,管气氛;“八让”即: 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操作中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学,让学生在发现中学,让学生在转换角色中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让学生在求异中学,让学生在研讨中学。

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对困难生:依据“大纲”落实单一知识点;一般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在巩固练习时及时查漏补缺,重视反馈。

对尖子生:要求一题多解,引导多角度思考;以创造性学习为主,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

对中等生:鼓励多提问,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展开问题,进行知识的研究;要求达到“大纲”要求,并有所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根据课程计划的学科教学大纲,我们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学习小组,分别对优生、中等生、差生进行指导。通过有问有答、一帮

一、错题诊断、朗读比赛、计算比赛等活动,提高差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促进差生转化;开展辅导讲座、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教学游戏等活动,激发中等生的求知欲,促成中等生转为优等生;开展撰写小论文、书面总结、难题征解、学科竞赛、相互出题和试卷分析等活动,发展优生个性特长。

第三种教学策略是:分层作业,耐心辅导。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种。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和要求。根据“大纲”的基本要求而设计,面向中等生,困难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

5 设计:1)尖子生做难度较大的“拔尖提高题”;2)中等生做“巩固练习题”,一般指课后“思考、练习题”;3)困难生做难度较小或有提高的“放缓坡度题”。

差生作业实行面批面改,帮助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矫正错误再学习;对中等生作业中的错误,先让他们阅读有关资料,自我分析原因,再强化训练,自我纠正;优生做作业,要求养成自我检查、纠正的习惯。

辅导形式多样。对尖子生主要是让其多独立思考并适当个别点拔,主要是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尖子生参加各项竞赛来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其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对困难生,较多地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作业面批指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在能力的培养上,也分层次。对中等生、困难生主要引导其动手、动眼、动口,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动手的能力;对尖子生主要培养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第四种教学策略是:分层考核,分类评价。

年级考核的原则定为“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期末全面考核”。加强平时,目的在于强化过程,重在平时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过关考核。试题根据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分三大类:1)基本题,占85%,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题,占5%,中等生和尖子生必做;3)深化题,占5%,供中等生选做,尖子生必做。

在期末我们进行分项考试,目的不仅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重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化学用语,期末分五项考核:考写、考背、考读、考应用、考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在原有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考一项,即,运用生活中的材料替代化学实验仪器来完成实验,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评价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1)对尖子生,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2)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其不甘落后,积极追上;(3)对困难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进步,消除其自卑。

在分项考试中,我部改革了评价方法,实行等级+百分制评价法。能力考核采用等级制评价,基础知识考核采用百分制评价。等级评价分三等级,即:很好、达标、再努力。在能力考核中,只要学生对自己考核的等级认为不满意的可以补考,直到满意为止。

第五种教学策略是:分层研究,遵循原则。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实验”,2011年9月,我们年级以“分层研究”为核心,确立了三个子课题重点研究:《心理教育适应分层需要,健全心理素质,迎接世纪挑战》、《学科教育利用分层教学,探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学模式》、《活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主动活泼地发展》,并将这三个子课题分解为十个子子课题深化研究。

6

年级组建立了科研例会制,定期有计划地学习,不断摸索分层教学规律。实验中我们始终遵循四条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学有所成,变„优胜劣汰”为“共同发展”。

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

我们提出“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尖子生分化,允许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

(2)变通性原则。学生分层是一个相对的动态过程,不可固定化。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

(3)互补性原则。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中,能正确认识和协调各类学生的活动,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实现多向信息交流和多种学习形式的功能互补。

(4)发展性原则。教师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分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

教师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充分肯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使各类学生绐终都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之中,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各个层次的学生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四个实验效果

第一、巩固了学额。

我部开展分层教学,不但留住了优生,留住了差生,相反还吸引了外面的新生,每学期都有新生插班。

按程度分班的做法,在社会上一直被作为是“单纯升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表现受到批评。我校也有一部分教师对按程度分班教学持怀疑态度。按程度分班不是空谈理论的问题,而是要用实践效果来说话的问题。能稳住学生,吸引学生,这也是一种效果。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转化了困难生,培养了优生,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

以2014年下学期参加县教育局统考来说,经严格监考,密封试卷,交叉流水阅卷,最后结果,学生成绩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

以年级组为例:快班化学100%优秀,平均分提高了3分;困难班化学平均分达78分,比原来提高近十分,优秀率80.2%,及格率95.7%,比分层教学前大幅度提高;两个普通班化学平均90.25(分班时86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8.8%;成绩比分班时都有较大提高。

第三、发展了学生特长,活动成绩显著。

7

2012年,课外活动阶段性展示受教育部陈德珍司长的高度评价;李岩、张宇等同学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获县级“希望杯”赛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2014年11月24日,年级组向参加全县联校中小学教育化学实验研讨会的代表进行了课外活动阶段性成果展示,获好评。

第四、锻炼了教师,提高了教师科研素质。

在分层教学中,由于重视了科研,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化教科研活动,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2013年对外举行了“优化课堂结构,推进素质教育”课型研究活动,年级组有5位教师上了研究课。固原市教研室、各镇中心教研组及部分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一致认为这次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现代化”。10月,又举行了以“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研究课,第一阶段有8位教师公开课;第二阶段推荐出3位教师上评优课,接待外校教师达30多人次。

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技能。

小学三部实行分层教学实验几年,每轮实验各科各班的效果都不完全一样。有的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就全班整体而言,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较大提高;也有的班级效果不明显,学生提高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教师的投入有多有少。搞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付出比正常教学更多的劳动,尤其是备课、课堂练习材料和课外作业材料的准备,都要按不同水平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师德。

二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开展分层教学能否被教师认同,与教师是否具有现代教学思想密切相关。

三是教师是否熟悉并具有分层次组织教学的技能。当代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尚未广泛采用,许多教师不熟悉新的教学方式,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第二点体会是:实行分层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过程同时抓。

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要使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教改实验过程中发现,要使好中差学生都提高,他们的学习态度是个关键因素。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安排了许多分类学习的教学环节,为他们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就会自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了,还需要做一系列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优秀班主任在所任学科的实验,成效十分明显。这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

8 学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过程同时抓,发挥整体功能,力求获得最佳效果。

六、研究结论

分层递进教学是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学校中,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学业不良学生的原有学习成绩较差,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科学,并补习好相关的学习基础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手段。

对学生的有效诊断,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辅导支持,是教师专业化中的软肋,继续提高。

重视初中科学学科形成性训练差异教学个案的挖掘与整理。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结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对今后的教学将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核心思维,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分层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要实现可持续递进,除了激发包括情感、兴趣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外,更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教师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考的训练题。在常规性训练习题方面,重视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将相关的知识点向“面”上拓展和延伸,增加一定量的“弹性作业”,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和布置铺垫性的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和布置拓展性的作业,为智力超群的学生设计和布置超前性的作业;多设计“变式”练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多创新作业与练习的选择及设计思路,能选择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习题,多鼓励学生探究,多设计带有一定开放性、实践体验性的训练作业。后一类作业情境新颖,挑战性强,思维要求高,能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与进步。如在教学九上《化学方程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常规性训练习题;结合“跨越式与背越式跳高的选择”、“受不同条件因素影响的分析”等情境设计拓展性作业;

9 “假如化学变化中没有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的生活如何”为话题写科技小论文,等任务设计来开展开放性、实践体验性的训练作业。

(2)指导学生自主选题组卷、批改与讲评。布置给学生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试题组合成一份测试卷。上交试卷后,教师将试卷分发给出卷人推荐的学生或指定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而后由出卷人批改,并负责讲评。出卷人在选择试题时既想挑选新颖的有挑战性的试题,又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提供答案并负责讲评,这势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努力创新进步。

(3)教师重启发与指导。在作业、练习的批改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作业时的过程表现,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痕迹,洞察学生解答过程中的思维水平与质量,分析、挖掘其中的问题,并能在教师反思改进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改进思维的过程。在辅导过程中注重倾听,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教师重“授渔”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授鱼”。

2015年6月1日

10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整套材料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 实验课题

《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我县在使用新教材一年(2007年)后,就确定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县域研究课题。两年来,在一线教师的积极实践和大胆尝试下,探究式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所采用,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初步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了一批教师,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县的化学教学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有这样一种困惑:一方面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到处理信息、做出解释、表达交流,时间很难控制;另一方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完成教学任务矛盾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我们化学学科组在继2007年制定《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背景下,又确定了《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为专题的课题,以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使新课程、新理念得以又好又快的实施。

三、成因分析:

在县域课题实施和研究的这二年中,我们发现了存在这一主要矛盾的原因有以下见个方面:

3、1教学观念的偏差

传统教学观主要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而新理念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兼 顾,更关注的是过程体验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成长。虽说我们的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会把上述三点写得头头是道,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习惯于以学生掌握多少课本知识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效率高低的标准,教学中喜欢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恨不得把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存在许多困难,探究活动效率低下

3、2设计不当

有些教师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却因为组织、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不佳。有的是对合作学习小组重视不够,没有明确的分工,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有的是没有对探究过程进行认真的优化设计,探究过程不紧凑,花费过多时间;有的是探究问题过多过滥,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放到小组中去讨论、去探究。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不能保证探究时间,一些学生还没来得及进入探究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有的是因为教师对小组探究缺少明确的指导和提示,不提具体要求,没有明确的探究目标,造成学生漫无目的地胡乱猜想,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自己却不甚明白“忙”的目的,只见活动,不见结果。还有的是教师所提的探究问题难度过大或开放度过大,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

四、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4.1选题思路:

(1) 选择重点是课本上的探究性化学实验。 (2) 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 (3) 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4) 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 (5)选择联系实际的问题。 (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等。

4.2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转变学生的学生方式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大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领会生活奥秘,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3经过实验教师的实践、学生的体验、以及课堂教学成绩的检验,提炼出有助于教师解决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实验的预期目标

5.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教师解决“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 5.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学生基本掌握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 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5.

3、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我们的教师能够轻教、巧教;学生能够乐学、好学。

六:实验研究采取的方法

6.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密切关注并及时搜集有关教师自主创新性的经验材料,并加以归类、整理,筛选有用东西,然后教师再进行反复实验、改进。

6.2.基地校、实验教师实验法:在确定的基地校(双石?m中学、凤州中学)和实验教师所在的实验班进行,同时与其它班进行对比。

6.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再将实验教师与其它教师的做法进行对比、取舍、优化,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6.

4、经验积累法:吸取过去二年中各位教师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完善,通过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改进的方法,不断改进、优化并加以推广应用。

七、实验研究的对象

研 究 对 象: 全县九年级学生 实验基地校 : 双石铺中学、凤州初中

八、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拟定实验研究周期为四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1――2010.2) ①论证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②建立课题组,培训教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2012.4) ①确定各校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 ②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资料。 ③进行中期评估,撰写阶段性论文、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5―2012.9) ①撰写总结性论文。 ②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③整理材料,准备验收。 ④教研员完成结题报告。

九、实验研究的组织 组 长:赵凤琴、

副组长:赵峰、王小荣、李琳

成 员:、罗正恒、高 霞、杨海军、刘军、魏睿、李宝军

第五篇:《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

刘友娴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对教师来说,布置作业就是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指导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化学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现在初中生的化学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个忽视的环节,多数教师对这一环节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深。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造成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是不少教师在布置与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步入”题海”,其结果增加了学生负担,导致学生厌学。在新一轮的”减负”活动中,教研室建议,教师要精选课堂训练及作业,保证训练与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要适当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用;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书面形式,又有口头训练、社会实践等。

基于此,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了《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这一课题,旨在从最基本的作业入手,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化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提质”。

优化作业包括作业布置的量、布置的内容、布置方式、批改的方式、批改的频率、批语的表达等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是不是有效教学,其衡量标准应该是 “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我们所强调的教学有效性必须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其他的主要原因。

二、课题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理论素养和某些能力还有所欠缺的。

2、学生参差不齐,很难科学地界定作业布置的量、布置的内容是否适合每个学生。这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3、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比较年轻,工作经验不够。教学观念、实验能力、研究手段等方面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方案设计:

(一)、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的数量、时间、评价、作业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在具体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研究作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实验法:课题组成员即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有计划地创设条件,设置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主动引起或改变某些客观对象,从而分析研究,主动揭示其因果关系。

4、行动研究法:运用具体的思路方法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和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作业的方式、效果,便于针对性研究。

(二)、研究主要思路:

1、本课题研究主题及主要目的: (1)、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内容的研究,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促使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2)、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形式的研究,减轻学生学习上过重的负担,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

(3)、通过对初中化学作业评价的研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就感,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发挥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4)、通过研究,为学校的化学教学、优化化学作业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本课题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工作:

本课题计划从作业的形式、内容、评价等几方面入手研究,并采用以下三中具体措施开展研究工作。

一、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化学情况。了解学生对化学的喜欢程度、化学作业的难度、作业量等,为帮助教师改进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以及反馈等问题时提供依据。

二、进行个案分析。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待化学作业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

三、控制习题的难度,习题难度要分层,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相似情景的习题、归纳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重点在对题目的表征,以促进学生对题目的评价和反思。加强学法的指导,即策略性知识的指导。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