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宅基地实际管理规定
第一篇:村宅基地实际管理规定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整理问题及对策
2008-01-31 | 作者:范德种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近年来,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乡镇招商引资及集镇发展无用地指标可用;而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粗放。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建设用地呈日益增长态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背后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农村宅基地管理一直是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农村建设用地缺乏规划,农房分布散乱,布局混乱,沿乡村公路“一字长蛇阵”建新房,致使旧村庄出现大量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形成了“空心村”;规划及监管工作跟不上,违法占地建房未能遏制住;农村无宅基地或宅基地不够农户建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农村稳定。时下举国各地吹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不少地方正在开展声势浩大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改善农村生存环境,集约节约土地;通过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探索一条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路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用地矛盾,较好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
一、存在问题
1、居民点布局零乱。笔者对A县几个镇农村宅基地进行调查发现,A县乡镇多属典型江南圩区,村居沿圩埂发展,其中不乏砖瓦结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南农村农宅绝大多数是土坯房;八十年代少部分农民建瓦房;时至今日低矮破旧的土砖瓦房逐渐减少,被欧式风格的新型房屋替代。农民建房是先富先建,后富后建,经济困难无钱建,村民建房随意,村民建房未批先建,少批多占、一户两宅现象突出。旧村庄土地利用粗放,历史上缺乏规划,呈满天星分布,造成村庄布局零乱不堪,农村居民点内各类用地交叉分布,村民建房布局零乱,如犬牙交错,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杂乱分布,村内公共设施无法合理布局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状况的提高和城镇化的进程。
2、内部闲置。宅基地为农民集体组织所有,作为一种福利分配给农民使用。但超占、多占有一定历史积习。在农村不少农民认为宅基地私有,谁先霸到是谁的,甚至抢占村内公共通道。村庄规划滞后,大多数不能很好地指导村庄建设,盲目建设、乱占乱建。同时基层土地执法中存在“软肋”,农民违法超占、圈占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及时制止和处罚。农民富裕后建房弃旧建新未及时退宅还耕,因老村庄公共设施缺乏,不方便生产生活,时下农建房像“摊大饼”向村庄外围发展或是沿乡村公路“线状爬”,农民弃旧建新占用交通要道口土质肥沃、生产设施好的农田。村庄内破旧,而村庄四周公路新房林立,造成土地浪费,形成内糠外光的“空心村”。
3、户均用地参差不一。千百年来小而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农民建房时每户分散,且农民建房贪大求洋,主房、晒场、厨房等一应俱全,根据《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规定》,A镇的农村集镇和圩区宅基地每户不超过160平方米,本次对T镇22个村调查发现有18个村,宅基地面积超过省规定宅基地标准及该县《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划户均用地120平方米。村最高户均用地标准为346.4平方米,村最低户均用地标准为72.2平方米,两比为4.8倍,悬殊大。
二、原因
农民思想认识——错误
农民建新不愿意交旧宅基地其原因有,认为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不能在自己手里丢了;另外农民旧思想作崇,狭隘地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空余宅基地宁可空了也不愿意让他人建设。这与土地法律宣传缺乏有关。生活富足起来的农民住房求宽敞、图方便,错误的思想导致错误的行动,本着“要想富,临公路”任意在乡村公路建设,导致“满眼新房不见新新村”。
村镇规划——滞后
不少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十分注重新房整齐划一,但长期以来村镇规划滞后缺乏科学性没能很好地指导农民建房。目前,农民生活状况套用一首老歌,“再也不是旧模样了”,农民是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裕后的农民舍得花钱用于建房。但就时下农民建房经济承受能力是“十个手指伸出有长短”,是“出水荷花有深浅”。农民建房是先富先建,后富后建,造成村内房屋朝向不一,杂乱横陈。在农村宅基地整理中废弃房、旧房拆迁难度很大。据笔者对某村16户64人农宅调查,房屋成新度为,旧房占75%,较新12%,新的占13%。农民建新房旧房给老年人住,对于宅基地整理,旧房拆迁没有补偿农民不愿拆,新房不肯拆。另外拆除农民原先居住的房屋要异地建设,但二轮土地承包后村里没公共设施用地预留地。这样统一规划实施难。
整理拆迁资金——短缺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件好事,但要办成百姓盛赞的“民心工程”,需要资金支撑。征拆中对农民补偿安置,中心村或基层村基础设施配套都需资金。目前,乡镇及村集体筹资难。乡镇是吃饭型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是捉襟见肘。在没有项目资金带动下,这使农村宅基地整理出现两难境地,没有征拆补偿或补偿不到位,农民不乐意,征拆积极性不高;要使农民支持宅基地整理,是百家姓里缺第二位——缺钱,无钱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基层建房管理部门关系未理顺,工作——掣肘
随着乡镇合并后,区域变大,合并乡镇后,新设镇往往由原先几个乡镇合并组成,管理区域也相对大了,基层国土员配置还很少,每个基层国土员要管理十多平方公里,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另外,不少地方国土所刚刚上划,国土所、村镇建设办人员处于“磨合期”,建设办认为国土所人员上划端上“皇粮”可高枕无忧,而自己处在乡镇管理之中,执法硬不起来腰杆。有的碍于人情消极对待,影响了土地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开展。乡镇区划调整,交通偏远等因素,管理上常常是鞭长莫及,造成土地管理上的漏洞,给违法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一些农民瞅准管理上“空档”,违规建房。但对超占、多占,一户两宅,如何缺乏详尽的法律处置措施。另外基层以编制规划,冻结村民建房。规划迟迟未出台,几年农民等不及。这样就要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时间,使具备条件的农民合法用地。
三、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构想: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和基础条件。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现在要转变到存量挖潜上。农村建设用地节地构想:
1、零散自然村合并,建设中心村。是从利于群众生活生产原则出发,通过归并零散村落。在实际操作中,以交通相对便捷,居民点村对集中的地点为中心,辐射带动邻近小村落来此“安营扎寨”以达到从总体上减少小村落数量,进而对腾出的小村落、分散村落进行整理,既可新增一定耕地,又使零散局面得以改观,真正实现“双赢”。六郎镇强湾村耕地面积不足3000亩,人口3600人。村两委经过走访,并请县里以六咸、殷强路交汇处为中心,沿路向四周发展作了中心村规划设计,户均建房用地0.2亩,零散居住在蜿蜓2公里的圩埂上农民重点迁移。如今的强湾中心村不仅架通了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还兴建了公厕和农贸市场,聘请了环卫工人。中心村常住人口达1500人,原来的850户村民户均占地0.7亩;而迁到中心村后,户均用地0.2亩;同时村里正抓紧申报土地开发复垦,将迁出的约300亩的空心村进行治理。
2、整村搬迁。从地质灾害、地势低洼、易洪易涝的地区及万亩圩圩堤拆迁控制线内的村庄,因地制宜整体迁出。
3、旧村改造,缩实填空,整治空心村。农民建房弃旧建新,旧房破旧不堪无人居住,村内宅基地闲置。在这其中还有祖上遗留的宅
基地。开展土地整事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方村镇下元自然村只有10户人家,村界与周边农田相连,一些农民陆续在菖蒲中心村建起楼房,村内形成空心村。合心,全村有15个自然村,700户,2600人,自1996年开始提出对小村落限制发展,要在规划引导,有步骤拆除旧房、危房,优化村庄布局的工作思路,规划了北上、菖蒲、黑鱼坝三个中心村,户均用地0.2亩,5 个空心村仅住户70户,空心村整治,净增耕地1000亩
4、平改楼多层发展模式。村民建房向空间发展,形成立体,占地少、房屋内部功能多,如卫生间、厨房、工具库。石桥村人口0.204万人,18个自然村,平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居住不集中。老基点386人,75 户,房屋90幢,楼房65幢。整治后,今年将达到350户,人口来自奚村、石桥村等万亩达标安置户,吸收石桥村17个自然村村民。
四、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的措施
1、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
农民宅基地使用面超标在农村是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农村居民点分散、农民对宅基地私有观念的错误认识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给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带来一定障碍。因而要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的意义,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宅基地整治的氛围,破除农民思想认识上坚冰,破除宅基地私有观念,树立集体公有意识,为农村宅基地整理扫清思想和认识障碍。
2、科学编制农村宅基地整理规划
可以这样说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目前农民生活富足,建房面积大了,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人口相对于以前大户家庭少了;农民对公共设施要求高了。因而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聘请专家编制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绘制村庄建设发展蓝图。
3、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个渐渐过程,让农民看到整理的好处比硬性赶农民集中要好得多
规划方案完成后,乡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讨论,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情况下进行完善在整理过程中,要让农民看到整理的好处比硬性赶农民集中要好得多,整理后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就农民而言,农民对农村宅基地地整理认识不足影响此项”民心工程”开展。农民对中心村进退两难,既希望享受公共设施,又想念故土。农民对旧村庄眷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奏效。集中建设强行将农民搬到一起,实行像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户。这种农户社区管理,增加了农民耕种运输成本,且不利于农民之间交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一个渐渐过程,其思路:
1、对经济发达,靠近集镇的村庄,纳入集镇规划,鼓励建多层新型农民公寓。
2、零星村落控制发展,待房屋自然老化后村民建房统一纳入新区规划。
3、对大村落,可归并附近零星小村落。新农村建设立足于布局合理节约集约土地,又有老村庄整治,积极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对村庄改造中腾出的土地,复耕经国土部门验收。旧村改造,归并零散村落,可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往水平,增加土地面积,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农村的美好图景。
4、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
调查各村庄用地、宅基地面积、房屋成新度、闲置土地面积等,从而摸清家底,为农村宅基地整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政府加强被征拆农民利益保障
农村宅基地整理实施过程中不搞强制拆迁,切实维护农民个人合法权益。在宅基地整理中,,多考虑老百姓切身关心的问题,并妥
善解决。被调查的16户,在选择“一次性货币安置”还是“房屋安置”的调查中,需要房屋安置的选择达90%的;需要解决生活保障的达80%。因而政府为保证失地农民创业有基础,致富有奔头,房屋拆迁补偿价格上让利于民,且保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如开展就业岗前培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作用
农民群众的参与,增强了民主意识,保障了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顺利进行。乡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民主议事来解决相关问题。在统一规划下,如何建设,建设什么由农民发言,提高参与度。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支持。
7、要有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宅基地整治中,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其中离不开村集体的协调。村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有着深厚的人缘关系,是矛盾的“减压器”,能处理政府干部处理不好,做不好的事。乡镇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政策,为此团结有战斗力的班子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
8、要有能支配的启动资金
就目前而言,乡镇财力是吃饭型财政,经济是捉襟见肘。缺乏资金难以调动干群参与积极性,难以安抚民心。因此一是要用好用活国家鼓励开展土地置换政策,实行退宅还耕。二是农村宅基地整理市场化。对村庄征拆进行公开招标,筹措筹措资金。
9、把农村居民点整理后的利益分配与土地整理工作相互联系起来,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激励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惠政策,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将通过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划归投资者有限期使用,使用期限一般不少于30年。凡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村,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县里全拿走置换的用地指标,乡镇无用地指标而整理积极性主不高。因此,合理分配调剂,多余的公开出让,所得出让金用于拆旧补偿或基础配套建设。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按比例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如新增耕地指标分配机制,激励、调动基层人民政府参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积极性。
10、规范村民建房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农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经基层国土所审查建房用地条件并在村务公开栏和交通要道口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缩短建房审批时间。农民建房从申请到最终送到行政服务中心审批要
一、二个月,农民建房时间上等不及。因而要健全公开办事制度,县、乡镇里要将宅基地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审批权限等相关规定进行公示,并公开约定办结时间,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闲置土地管理。农民外出打工,姣姣者在城市购房安家置业,农民子女升学等流动现象,致使宅基地空闲。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且有限的土地资源,且加剧社会人多地少矛盾。因而要对旧宅基地进行处置。对旧宅基地,农民申请建房时,必须建新交旧,交由集体统一支配。对收归集体的旧宅基地根据实际和规划情况,或用于分配农民建设,或用于复耕,增加耕地。一进不能交出旧宅基地的,如农村老人居住的,也要签订拆旧协议缴纳保证金,协议规定时间不能及时拆除的用保证金作强制拆除资金。对超占的,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以遏制农村超占趋势。
推行土地置换政策。建立建新宅交出老宅基地等相关倾斜政策,引导鼓励基层及农民群众在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向集镇或在中心村购房后,应限期拆除旧房,退宅还耕,减少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宅基置换按照“一户一宅”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置换。如对建设中心村、整治“空心村”过程中进行退宅还耕的按退一补一原则,在中心村、基层村规划内置换,建筑土地面积与宅基地面积相抵后,余出部分给予一定补偿。
造成农村居民点星罗棋布的格局与多头管理不无关系。乡镇的土地所管理体制上划,目前农村村民建房归属国土所、村镇建设办两个部门管理。基层国土所作为县土局派出机构;与之对应是乡镇成立了村镇建设办。基层国土所主要管理建房农民申请的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预审、村民建房用地勘察及放样;村镇建设办负责村民建房的选址、规划、新建房屋的层高、立面等,而对村民建房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布局缺乏统一管理。此外农民建房是多头请示。因此,基层要成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督促,两部门各司其职。
对农村违法用地,尤其是顶风作案,乱占耕地,针对基层国土所人员少事多的特点,将管理区域划成若干片,实行动态巡查,对突出的违法案件,整合国土执法力量从重从快给予打击。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结语: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件利国利民大事,当然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情况在农村千差万别,不可套用一种模式。新农村建设中农宅不宜太集中,这样不仅资金难以保证,且选择土地平整的地方建设中心村占用良田,得不偿失。集中建设强行将农民搬到一起,实行像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户。这种农户社区管理,增加了农民耕种运输成本,且不利于农民之间交流。须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农民意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土地供需突出矛盾,实现人和地和谐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权,这样发展才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让农村宅基地整理这件“惠民工程”成为农民“放心工程”。
第二篇:财务管理实际存在的不足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职责的履行是由组成政府的各级事业单位来完成的,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总体上得到普遍加强。但是,从审计情况看,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法人执法意识淡薄,会计队伍素质不高等原因,财务管理中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财务管理及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形式
(一)财务管理不到位
1、固定资产管理松弛。一是固定资产账簿不健全,许多单位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财务对资产失去了应有的控制,有的单位的资产具体构成不清,去向不明;二是固定资产的取得、保管使用、处置、记录等没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负责,没有明确划分责任;三是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导致账实不符;四是部分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仍然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往来款项管理混乱。一是不少单位将收支直接在往来款项中核算,不仅造成往来款项核算不准确,而且也掩盖了单位收支的真实情况,使往来款科目成为调节部门收支规模,逃避财政监督的避风港。
3、收支管理违规。一是收费不合规,不少单位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现象仍然存在,擅自使用自购(或自制)收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问题时有发生;二是支出不合规,表现在绝大部分单位招待费严重超标准。人员奖金及补助支出随意发放,无任何审批手续。行政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管理失控等。
4、专项资金管理薄弱。一是专款不能专用问题比较普遍,致使不少部门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二是专项资金核算不符合规定要求,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未能按要就分开核算管理;三是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具有普遍性,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在公用经费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个别单位采取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和坐支预算外资金等方式,以解决经费问题。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1、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表现在部分单位账簿设置不全、账务处理不准确、科目运用不恰当、记载不及时,账账、账款、账务不符,致使会计核算的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不够真实完整。一是一些单位支出凭证不够真实,支出事项与事实不符,虚假列报,假办公费、假会议费、假修缮费、假招待费等虚假发票问题较为突出,如被审计单位为节省一点费用而不向商品出售者要税务发票,无形中帮助商品经营者和劳务出售者偷漏了税款;另外向农民及小商贩购买商品很难取得税务发票。因此,以假发票报账;二是一些单位收支核算不完整,人为设置“小金库”。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会计出纳兼职人员太多,加之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掌握新的规章制度,致使违纪违规问题发生。
(三)财经制度执行不严格
1、部门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一些单位认为将部分收支放在往来款中核算,或设置账外账,隐瞒收支规模,故意逃避财政监督;二是超预算支出现象较为严重,当年收支执行结果不能做到收支平衡,超支出预算部分直接转挂暂付款项,从而形成隐形赤字挂账,且数额越滚越大;三是行政经费挤占项目经费或事业经费问题比较突出,预算项目之间相互错位严重。年初部门预算安排的专项经费,不少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都未能完全实施到位,其资金被用于行政消费性支出方面。
2、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部分属于政府采购的事项未能纳入其中;二是存在无预算采购行为,未能严格坚持先预算后采购的原则;三是政府采购程序、手续不够规范完备,一些单位未经审批就擅自采购,或者采购程序不够公开透明。
3、收支两条线制度不够彻底。一是收费政策执行不够严格,未能严格按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二是收费收入缴存财政专户不够足额及时,部分单位将收取的收费收入直接转入到单位的工会帐、基建账或擅自开设的其他账户上使用;三是收费收据使用不够合规,有擅自使用自制或自购票据的行为;四是申请财政专户拨入资金未能严规定格按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
(四)内控制度不健全
1、内部牵制办法不到位。一是存在会计人员岗位设置未能严格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存在钱账、票据、印鉴一人管理等问题。二是重大资金支付支出事前缺乏民主决策程序,往往由单位负责人一人决定,结果产生了一些资金损失浪费。三是财务公开不到位,未能实施民主理财制度,缺乏阳光操作。
2、内部稽查监督制度不完整。主要是收支结算、往来结算、财产清查、财务审批等兼管措施不够健全完善,造成部分单位资金管理失控,会计核算混乱的局面。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单位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单位财务管理的好与不好与领导关系极大,许多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政绩意识强,而对如何规范单位的财务核算却不重视,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对相关的财经法规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只要自己不贪污挪用,至于如何进行财务核算是会计人员的事,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由于轻视单位的财务管理,轻视会计的业务培训和再教育,而对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诸多财务风险,并能形成一项长效机制。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置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出现多关收费,多关开支,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这样不健全的内控制度为许多不良的财务方面恶性突发事件买下了隐患。
(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的选择全凭个人的喜好,多数根本不考虑该同志是否能胜任专业要求高的财务工作,单位领导更换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会计更换频繁,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忽视等诸多因素致使许多会计人员对如何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理财素质失去了信心,在会计岗位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只要自身不贪污挪用单位资金便心安理得,自认为品质比能力更为重要,财务核算规范与否是另外一回事。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的主体,一是具体的财务人员,二是主管财务的领导。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好与不好与领导关系极大,主管领导指使会计人员错误的办理一些业务或做假账,由于种种原因,财务人员不得不办,甚至出现包庇现象,所以提高单位财务主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相关法规理论水平,预防职业犯罪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二)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稽查制度、牵制制度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的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单位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化。
(三)较强管理,强化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管的力度,真正把好会计核算关,资金拨付关,收支监督关。特别是财政每年办理财务决算前,必须对单位的财务收支、资产、往来款项进行认真地清查核对,把行政事
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账账、账实、账物、账证相符,严防会计信息失真。审计部门要强化各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的监督,制止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以规范资金使用,是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篇:论文 安全管理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安全管理应重在实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将安全生产纳入了法律轨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以安全生产保证安全运营是地铁企业的头等大事和永恒主题。长期以来,地铁的安全运营为人们平安出行提供了保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在任何时期都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地铁线路公司以确保“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为中心,多年来狠抓安全生产,使安全管理各方面工作得以迅速加强,在基层工区班组的安全管理中始终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安全管理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维修质量和安全运营,治理和消除线路病害。
几年来,我认识到安全管理就是要处理好这样一些因素,一是人的因素,它包括人的主观认识、业务素质、文化层次、精神动力等;二是物的因素,包括设备、工具等;三是人与物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处理和解决好这些因素,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确保线路设备稳定进而确保安全运营才能够做好,做到位,安全管理才会见成效。班组的安全管理就是要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一、从5#线接收,体会出统筹兼顾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
地铁新线的接收与一般的工程项目不同的特点。在一条新线的接收中牵扯众多的工作,如路基及轨道、桥隧建筑、站场等。不同于我们平时的单一的维修工作。一条新线的接收具有点多、线长、面广、技术性强、专业分工细、流程复杂等特点。又都牵涉到人、物,以及人与物的结合。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安全工作中,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处理好人的因素,安全工作才能真
1正做好。因此,我们强调从人的因素抓起,在5#线项目部领导的指挥和支持下,作为中心主任,我始终从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清做好各项管理重要意义,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抓小防大”、坚持“安全关前移”、牢固树立“安全工作靠基础取胜”的安全管理思想,从努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素质入手。
1、从领导抓起,统一领导思想,强化管理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搞好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从思路的研究到工作的部署,从措施的制定到最后的落实都要有领导亲自抓。“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职责”是我们思想统一的基础,安全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坚持贯彻到此次新线接收的全过程。我们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议,针对当时安全状态、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需解决的安全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隐患分析、隐患治理已成为我们接收新线、消除设备隐患的群众性手段。
在5#线的接收工作中,我们针对自身工作特点明确了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推行“落实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的层级负责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制,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把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技术素质做为根本,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为重点。
我们坚持在接收工作中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安全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从项目部领导到中心、班组直至每一名职工都端正思想,始终做好“五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执行到位;工作安排到位;设备检查到位;整改措施的落实到位。用接收到手的设备状态能否满足安全运营的需要,能否达到开通标准,是否为日后的维修埋下隐患,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是否到位,是否称职。
2、从基层入手,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安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作为治本之策认真抓好,加强安全技术教育。
我们注意把握好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三个环节,把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员工个人
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5#线员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员工把安全作为工作中的“第一需求”。
接收工作中贯穿始终的是“向违章违纪宣战”、“向漏检漏修和检查不到位宣战”活动,强调从基层入手,认真分析违章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根源,在员工中开展以:“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设备”为主要内容的四查活动。引导员工从职业道德、从法律的高度认清遵章守纪的重要性,提高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严格对违章违纪和责任事故的查处。通过向违章违纪宣战活动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同时,我们还通过班前会、标语板报和技术业务知识培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在新线接收工作中我负什么责任、尽什么义务”的大讨论。通过这些措施和活动,全体员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有力的促进了新线接收工作。
二、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和岗位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接收新线确保新线高水平开通的必要条件
安全管理工作是实现新线高水平开通乃至开通后新线地铁安全运营的基本手段。管理工作跟上了,安全状况就有起色。我们对上级确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制定出了配套的项目部、中心级规定,完善了我们的各个层级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这方面,我们紧密结合新线接收工作,狠抓了四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我们十分注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各级安全管理网络。规章制度是维护生产、运营正常进行的“航标”,无论是监督管理、职责落实,还是对“三违”、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均离不开规章制度。我们对新线
接收工作始终坚持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指标,这些规章的制定和完善,使各层级、各岗位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可控,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寻,有制度有考核。
为逐级落实责任制,我在5#线项目部领导的支持下,与全体员工签订《责任书》,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员工人头。“责任书”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带班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关键是责任上的明确,制度上的落实。我们狠抓了“明确分工到位、任务部署到位、检查工作到位、应变能力到位” 的四个到位,真正使新线接收工作的责任制落到了实处。
2、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分析和查找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
检查是监督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贯彻实施、制止违章行为和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查安全隐患,查违章违纪,查安全防范死角。对重点部位的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该整治的整治,该控制的控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新线接收的工作质量。同时,我们在“各类设备的检查要细之又细,设备问题的分析要透之又透”的基础上。做到检查项目全、检查细、记录清、反馈快,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分析和查找我们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中遵守“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3、在提高设备质量上抓落实、求深化
从源头上控制住设备质量,实行“层次管理,责任到人”,加强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严格按照“工规”、“技规”标准进行设备检查和整治工作的督促验收,提高线路设备的接收质量。
4、不断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快速有效的控制和化解突发事件
快速有效的抢险救援有利于控制突发事件,我们结合新线特点制定了抢险救援的方案,完善了抢险救援网络,做到人员、器材、措施三落实。同时,我们还组织抢险救援演习,提高抢险人员素质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能够迅速出动,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进行抢险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北京地铁实现了网络化运营,在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的安全工作和指标完成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是,新体制、新线路,使我们面临新的形势,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的地位更加突出。我们应充分认识安全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安全工作没有休止符,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实现安全生产,确保安全运营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改革进程的深入,运营机制的转变,我们将面临新形势和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安全工作涌现出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
其一,强化安全意识,牢把安全主动权。搞好安全生产基层的直接管理者是关键。作为基层的一名管理者,我认为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要善于在成绩面前看到问题,从起伏之中抓住隐患,主动自觉地查问题、找隐患,切实把问题和隐患解决在萌芽之中。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作风对待工作,深化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带好队伍,牢把安全主动权。
其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基础。从单线运营到网络化运营,从“计划修”到“状态修”的转变过程中,应立足安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基础,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继续实践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的前提下,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并结合新的形势建立新的与网络化运营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研究和把握基层安全生产的规律,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其三,认真做好超前性、倾向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抓超前:要认真总结分析自己和别人发生的事故教训,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及时查找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前移安全关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抓倾向:从已发生的小问题中找出共性规律,变“就事论事”为“就事论理”,普遍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抓关键:分析哪些问题是对安全运营大局有影响的问题,解决关键问题,务求实效。
其四,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实现两个观念的转变,即由“事后分析”
向“超前预测”转变;由“查找事故直接原因”向“分析事故深层次原因”转变。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现场作业监控,加大作业过程的动态控制,还是要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过新线接收工作和5#线运营以来面临的诸多问题,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些基层管理者的工作是否到位,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就是----你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是解决了实际问题?地铁的安全关系到首都形象和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营是地铁企业不可动摇的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一如继往地重视安全管理。当前,地铁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起点、新课题、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为开创线路公司安全生产新局面,为全面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新的努力。
2009年9月
第四篇:结合实际推行烟草GAP 创新烟叶生产管理模式
□ 赵元宽
来源:东方烟草报社总期数:1776出版日期:2005-10-
31编者按 近年来,伴随着跨国烟草商在我国一些烟叶产区推行GAP这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作为世界烟草生产大国的中国,也在积极开展烟草GAP的项目研究,创新烟叶生产管理模式。究竟什么是GAP模式?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烟草推行GAP有什么重要意义?本期“烟草视点”刊发原中国烟叶公司总经理赵元宽的文章对中国烟草推行GAP作一阐述。
1.烟草GAP的概念及其关键要素
当今,世界各地越来越强调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消费者也比过去更加挑剔、苛刻,他们要求知道所得到的农产品是如何生产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使用什么材料进行生产的。对于烟草行业来说,不但要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优质烟叶,而且要能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来进行生产,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烟农的健康。
GAP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农业管理模式。烟草GAP可定义为:在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生产优质烟叶的同时,致力于土壤、水源、空气、动植物生命环境方面的保护和维持,是一种关心烟农经济利益,为烟农提供安全工作环境,负责任的烟叶生产规范和管理体系。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种植烟叶,在复杂程度各不相同的体系下,不存在适合所有农业生产条件的GAP,烟草行业推行GAP所关注的焦点、采取的方式和改进措施也不尽相同,但也存在着某些共性和特有的焦点领域,烟草GAP体系通常包括下列关键要素。
(一)土壤管理;
(二)水分管理;
(三)品种审定和优良品种挑选;
(四)烟叶种植管理;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六)农药管理;
(七)植树造林;
(八)烟叶调制和烤房管理;
(九)烟叶储存管理;
(十)非烟物质控制;
(十一)农户培训;
(十二)实施质量追踪;
(十三)社会经济问题。
2. GAP体系关键要素的内容及实质
深入学习和理解GAP体系关键要素的内容和实质,可以使我们明确烟叶GAP的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
(一)土壤管理
土壤和水分是生产优质烟叶并保护、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烟叶种植过程中应结合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认真管理,使其管理措施和保护技术都适合每个特定的条件。降低土壤受污染的几率,保护土壤的土质和肥力。
土壤应被看成是一种动态的、有生命的、脆弱的资源,在土壤保护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选地标准,根据土壤类型、深度、肥力、坡度和排灌性能等,选择适合种
植烟叶的土壤。避免在陡坡地种植烟叶,需要种植烟叶时应将陡坡改良成梯田。
2.推行等高种植,实施保护措施和保护装置,防止土壤流失,促进水分垂直渗透。
3.不要在田间焚烧作物残体,以避免破坏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导致空气污染。
4.推荐施用配比恰当的人造肥料,应更多地使用有机肥,但要弄清它们的来源和成分,尤其是重金属和其它污染源。
(二)水分管理:
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在维持动植物生命及健康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施以下措施来保护水源。
1.禁止在露天河道附近配制农药或施用农药,禁止肥料或农药进入河道,禁止受污染的水污染供应水。
2.通过限制肥料、农药、矿物燃料、油类的使用将水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3.在农田和易受污染的地方设置保护带,降低沉积物、化肥和农药的流动速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增加野生物的居住场所,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三)品种审定和优良品种挑选
从农艺、环境、质量和经济前景方面来说,品种是烟叶获得丰收的基础,必须遵循下列指导原则。
1.建立品种审批措施,检测品种的农艺适用性和市场认可度,保持品种的遗传纯度。
2.种植经过鉴定、登记或审批的可追踪且符合育种条件的品种。
3.种植经过鉴定,登记或推荐的具有种植地所需抗病性且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
4.严格遵循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遗传性,防止混入转基因作物。
(四)烟叶种植管理
烟叶种植管理是构成烟叶生产的基本框架,为了生产品质优良的烟叶,要求从播种到采收这段时间内严格执行合理的农业措施。
1.育苗:不使用有害的薰蒸剂消毒苗床土壤,要使烟苗整齐均匀,保证烟苗健壮。
2.整地和中耕管理:整地和中耕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不对环境产生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控制所有杂草,提高烟叶生长、生产能力。
3.施肥:使用适合烟叶生产的肥料,结合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进行烟叶施肥,将肥料定量施到每一棵烟株。
4.提高烟叶单产:在确保烟叶品质的同时,结合当地情况采取有效栽培措施,实现烟叶生长整齐一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烟叶的物理破坏,减少烟叶过熟以及调制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产量损失。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烟叶生产的一项系统体系,是利用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提供最好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决策,重点是协调应用一切可行的办法。病虫害防治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使用农药,而是在使用其他办法不能使病虫害的群种数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时适当使用农药。在不得不使用农药的地方要确保农药使用安全,并遵守一切法律法规。
1.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原理
利用抑制烟草病虫害的作物与烟叶进行轮作,对即将种烟地块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生产措施进行监控和调查,收集有关病虫害种群和数量的土壤,保持对所有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记录,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到心中有数。
使用批准的抗病性品种、未受病原体感染的种子、无病虫害的整齐健壮的烟苗,
在最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移栽。
保持严格的苗床卫生和烟叶生产初期的环境卫生,避免烟草废弃物质或受感染土地之间的交叉感染,结束相应的生产周期之后,要尽快集中销毁苗床和田间烟叶残留物。
2.病虫害综合防治控制原理
准确识别病虫害,系统观察和监控病虫传播流行情况,建立每一种病虫害的控制防治指标,确定有效的控制行动的适当标准,只有在控制成本低于烟叶损失时,才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避免病虫害在烟田蔓延。
3.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和生物控制原理
贯彻交替作物保护措施,以尽可能地少使用农药。在使用经过登记、批准的烟草农药和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时,要严格遵守使用规则和指南。要把经过试验和登记的天然作物保护剂(NCPA)作为预防病虫害的第一选择。对使用的农药要精确记录其有效成分、产品特性、施用量及施用日期。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综合使用多种控制措施,以避免病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4.通过田间观察和调制后烟叶农药残留检测,保持监控的一致性,必须将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农药残留最高限定(NRL)和行业指导农药残留范围(GRL)内。
(六)农药管理
根据病虫害防治原则,应尽可能地少使用农药,以达到保护环境和劳动者的目的。农药的管理工作强调以合法、安全及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对农药进行选择、处理、储存和清除。
1.发布安全使用农药指南并对种植者进行培训,以保护各类生物,农民居住区和环境。
2.使用农药时必须符合法律要求,严格挑选用于烟草的制剂,强调安全性,对劳动者规定穿适当的保护衣。将农药使用量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选择经批准的毒性最小、持效性最好的农药产品,尽可能对人类、野生物和环境及害虫的天敌、诱虫作物不构成危害。
4.按照农药安全储存方法储存所用农药,保证农药的储存安全。要确保农药储存的适宜条件,检查农药燃点和最大安全储存的温度、湿度限制。把易燃或具有活性的产品隔离存放,标识所有的危险及具体防范措施,清楚标明恰当的警告语和危险信号,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正确清除不需要的农药产品和容器是保护人类安全和环境的必要环节。不要通过燃烧、埋压、倒入下水道、排水系统等方式处理不需要的农药。要按照当地法规处理盛装农药的空容器。
(七)植树造林
林木管理是GA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林木常常是烟叶储存、烤房建设和建筑烟叶设施的重要材料。树木还可以美化环境,为野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空气、土壤和水源的改进和保护,同时提供额外的食用作物,为生产者增加收入。为此,要首先考虑当地树种,促进林业生产中的生物多样性,要在不适合种植作物的土壤、荒地和陡坡上种树,同时要寻求再生资源产品替代燃料,充分发挥林木在自然保护中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污染、提高水质的作用。
(八)调制和烤房管理
烟叶的正确调制和烤房管理,对提高烟叶产量、质量和产值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调制不当会降低烟叶质量,而正确的调制能确保烟叶质量的稳定。
1.烤房设计:选择结构合理、经济耐用、可持续、可再生的建设材料,充分考虑
当地可行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烤房容量要与种植烟叶面积相匹配,使烤房容量和调制效率达到最大化。要防止燃烧气体进入烤房。调制过程中要使用温度计,注意调节控制相对温度,避免浪费燃料,提高烟叶质量。推荐使用自动燃料供给和自动调制控制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燃料使用率,降低成本。
2.调制烟叶使用的燃料应根据当地情况而定,推荐使用可再生燃料。主要使用木材燃料的地方,要推行植树造林,保证燃料自给自足和可持续性。
(九)烟叶储存管理
正确的储存条件要求避免烟叶变质和损失。要在保证烟叶适当水分和密度条件下储存烟叶,保证烟叶不含任何非烟物质,不受污染或感染。要定期检查烟叶是否变质和发酵,烟叶打包时禁止过分压实。
烟叶存放地方要保持干净、干燥、有适当的通风结构、使用没有经过化学处理或污染的适宜材料建造,设有严密结合的安全门,密封的窗子和其他开口,通风口要用丝筛网盖住,防止昆虫进入,保持良好的卫生。
农场储存的烟叶不推荐使用农药和薰蒸剂,只有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由专门人员操作的情况下方能进行。
(十)非烟物质控制(NTRM)
非烟物质指的是不属于烟叶和烟梗的所有物质。提供不含各类非烟物质的产品是GAP倡导的一项关键内容。它要求从田间种植开始根除非烟物质源,在烟叶烘烤、分级处理、打叶复烤、储存保管及烟叶供应和运营过程中除去一切非烟物质,为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通过培训提高人们对非烟物质问题和提供干净烟叶重要性的认识。
2.遵守烟叶种植管理规范,控制田间杂草,从烟叶分级处理,调制和储存区域中剔除各类非烟物质。
3.检查所有设施、机械和设备受非烟物质污染情况,建立非烟物质监控清单,快速评价非烟物质污染情况。
4.在烟叶生产、收购过程中和供应期间,检查农户包装物及设施和烟包里是否有非烟物质,并及时反馈给农户。要建立农户评价体系,对提供干净烟叶的农户进行表彰奖励。
5.制订积极主动措施,建立受非烟物质污染烟叶的拒收参数,识别和追踪非烟物质混入源,根除和避免任何烟叶污染、感染源。
(十一)农户培训
农户培训是任何GAP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了一个让农户了解最新技术和作物发展水平的机会,是GAP价值的突出体现。要把GAP要素的所有内容作为持续培训和教育农户的主要内容,使从事烟叶生产的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要有对农户正式培训的日程安排,通过不同方式利用多种培训工具和技术培训农户,可以通过视觉教育提高培训效果,也可以组织农户参观学习,进行实际的演示。在每个季节的适宜时间要安排有关进修课程,把GAP指南、种植手册和良好的田间管理经验及与烟叶生产相关的法律规定、安全操作规则、病虫害防治等作为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对农户培训和教育的需求目标。
(十二)实施质量追踪
建立烟叶质量追踪体系,是GAP管理的核心,是国际烟草界新兴的烟叶质量管理监控手段。烟叶质量可追踪性,是指单个烟农或特定的一群烟农的烟叶,可以从农户一直追踪到加工完成的成品烟叶,同时也可以从加工完成的成品烟叶反追回到它的源头——烟农。烟叶质量追踪实质上是对烟叶身份的识别,是保证烟叶质量的重要措施。
建立烟叶质量追踪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烟叶产品的特定身份,确定烟叶产品质量问题的来源,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烟叶,可以追踪到特定的地区、乡村或农户,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保证该地区烟叶的继续使用,为烟农、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潜在的益处,对稳定烟叶销售市场,保证和稳定卷烟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烟叶质量追踪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烟叶生产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可以促进形成一种不断提高烟叶质量的新机制。
(十三)社会经济问题
社会经济问题由直接和间接与烟叶生产联系在一起的项目组成。烟叶的高产和优质是提高农民利益的关键,要不断优化产量和质量,在保持烟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同时要通过计算烟叶生产成本,采取必要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烟农的经济利益。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要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民提供教育机会和安全的工作条件,保护农民健康。
3. 烟叶产区积极推行GAP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烟草生产大国,也是优质烟叶生产潜力最大的国家,但分散种植的生产组织形式,却严重制约着我国烟叶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的提高。面对这种落后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学习利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结合我国实际走出一条新路,是烟草行业各级管理阶层和科技工作者正在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GAP是当今世界备受推崇的管理模式。烟叶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将GAP移植到烟叶生产与管理上,对我国烟叶生产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吸烟与健康问题被世人普遍关注,加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署,烟草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因而烟草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烟叶成熟度好、可用性强、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量好,而且对烟叶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苛刻。因此,近几年来环球、德孟、大陆等跨国烟草公司在他们创建的烟叶出口基地,都要求烟叶产区必须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GAP。
推行烟叶GAP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中国烟叶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推行烟叶生产技术进步的同时,以提高烟叶质量为中心,规范烟叶生产全过程,用供应链的思想研究科学管烟的问题,实现烟叶生产管理的技术进步,全面提升烟叶工作整体水平,搭建烟草农业与工业企业沟通烟叶质量的操作平台,实现在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发展烟叶生产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高烟农生产技术,增加烟农收入,保证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小资料:
烟草GAP管理的主要论点
1.GAP是优质农业生产管理(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英文缩写,是当今世界备受推崇的管理模式。
G=优质,作为一个农业生产标准,要求生产出高于平均数的产品。
A=农业,作为一个农业或一个专类农业项目。
P=生产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系统,是一门管理技术。
2.GAP是农业自然的真实写照,是由农业气象学(天气和气候)地质学(土壤的
使用和保护)构成的一项技术,是简易、经济、持久的科学管理系统。
3.GAP不是一个公式化的管理体系或理论概念,而是一种科学,是全心投入的烟叶生产田间试验。GAP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优质烟叶生产的管理方式,GAP管理可能会随烟叶种植区域,气候条件以及特定区域可用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4.卫生是GAP管理的主要出发点之一,要求努力保护和净化生态环境,防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5.掌握GAP,就是要修正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推行先进的烟叶生产管理技术。
相关链接:
《烟叶质量管理体系》研究项目进展顺利
日前,中国烟草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CORESTA(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理事会正式推荐给国际烟草农业科研生产领域进行实施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指南》进行了翻译,并印发至各省烟草学会,要求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发挥《GAP指南》提高烟草种植水平和烟叶质量的作用。
作为世界烟草生产大国,制订和推行中国烟草GAP,已经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烟叶公司于2005年3月启动了中国《烟叶质量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确定云南曲靖、贵州遵义、河南三门峡、湖南郴州四个烟草分公司、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芜湖、合肥卷烟厂为该项目试点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
在项目启动研讨会上,作为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介绍了中国烟草行业面临的挑战,烟叶企业管理涉及的主要内容,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烟叶GAP的定义和目的及项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提出了较为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4月下旬,课题组有关人员先到云南曲靖、湖南郴州、贵州遵义烟草分公司的有关生产县进行了考察。5月中旬又到三门峡烟草分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一方面认真调查了解这些单位开展烟叶质量管理的基本作法和经验及其推行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听取他们对建立《烟叶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进一步与卷烟工业进行沟通,研究在烟叶产区建立烟叶质量追踪的具体项目。
7月初,中国烟叶公司又在云南曲靖市陆良县召开了《烟叶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工作座谈会,有3个主要目的,一是进一步加深对项目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认识到建立《烟叶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是就如何建立中国《烟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以便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出一套简易、经济、可行的《烟叶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农业、工业、科研单位进一步沟通,密切配合,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加快工作步伐,把今年的工作切实做好,取得项目的阶段性成效。
目前《烟叶质量管理体系》研究项目正在按照实施方案顺利进行。
第五篇:联系工作实际谈谈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最大收获和体会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工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的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
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
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课程中,具体案例的分析,对于我应用管理学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我日常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案例: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非常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比过去低,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现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而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能力强、贡献大,应及时对甲做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很多案例中霍桑实验也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不管是管理心理学,还是管理学,甚至工作分析等课程,都提到这个实验。霍桑实验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把心理学研究方法全面引入管理领域。访谈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给出了全新的解释。 过去,人们认为主观就是主观,客观就是客观,人总不会把客观没有的事情凭借主观印象变成事实,但霍桑访谈对此有了新的值得探讨的资料。 管理活动中,找准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问题找不准,就像医生诊
断错误,哪怕是用最好的药也不能治病。作为管理人员,面对事关员工的一些现象,必须弄清楚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证下药。倾听是最好的方法。比如:前不久听说,中国曾经有大学生因为学校晚上12点以后宿舍停电,他们要看足球世界杯比赛而骚动抗议。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弄清楚,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难道真正是因为看足球吗?就事论事式的解决问题,并不能真正改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举一反三,类似的现象在各企业甚至政府都是十分常见的。
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则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运行。”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如果我们放弃那些盘踞在我们大脑中的错误观念,自己来判断一下我们周围的成功(以及失败的)管理者,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企业家、管理者的成功和智商高低并不成正比。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我中学同学里最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考分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位,而是当时最不受教师喜欢、重视的几位。
同样,一个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对成功也不是关键。我见过一些外向、善于言辞、善于沟通的成功的管理者,也见过不少外向而失败的管理者。同样,我也见过不少内向却有极大领导力和号召力的管理者。
很多人把个人魅力当作成功管理者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我们睁开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却极其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照“第五级管理”研究者的说法,恰恰是后一类人更容易取得成就,因为他们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两个基本心理素质:一方面他们是极其谦虚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极其坚定、坚持之人。所以,我们不应去寻找天才,不应去关心这些人是谁,他们的特质、性格、秉性如何,而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把事情做正确。
那么,有效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拿产品的质量标准作一个比较,我们更严格的问题是:管理的质量标准是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家给它的定义是“相同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产出”。换句我们常人能弄明白的话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我们通常通过关注做事情的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处处都把好关,那么产出自然是最高的。但就管理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的质量标准,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样一个标准让管理者把眼光放在细节,而不是管理的更为本质的目的:效果。
效果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是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有一则寓言是这样将的阿拉伯国家有一个传说中像阿凡提一样的机智、神奇的人物,叫Nasrudin。Nasrudin和当地的大富翁一起在市场上卖驴。大富翁的价格是500元一头Nasrudin水了许多。
Nasrudin却变得越来越富有。大富翁不得已,设宴招待Nasrudin,想把他灌醉后套出Nasrudin的秘密。机会终于来了,大富翁问喝得有些不知南北的Nasrudin:“我让农民免费给我的驴子提供粮草,也不付他们工钱,但我的成本还是降不下来,不得已每头驴卖500元。你怎么能做到每头驴卖80元还能够赚钱?” Nasrudin回答他:“你偷了农民的草料以及时间;我做得比你简单:我直接偷了驴子来卖。”
我们自然不应该学Nasrudin去偷驴。但要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Nasrudin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富翁在试图把事情做正确。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段时间对管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里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立一个人是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共同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
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聊学习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