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妇女儿童领域调查问卷(大全)

妇女儿童领域调查问卷(大全)

妇女儿童领域调查问卷第一篇:妇女儿童领域调查问卷育龄妇女调查问卷育龄妇女姓名年龄岁1、“优生两免政策”你知道吗?(知道)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2、结婚前和怀孕前有没有必要去做婚检和优生检测?(有)3、婚检。

妇女儿童领域调查问卷

第一篇:妇女儿童领域调查问卷

育龄妇女调查问卷

育龄妇女姓名年龄岁

1、“优生两免政策”你知道吗?(知道)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

2、结婚前和怀孕前有没有必要去做婚检和优生检测?(有)

3、婚检、孕检对预防出生缺陷有作用吗?(有)

4、婚检、孕检是免费的吗?(是)

5、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对孕妇和胎儿健康有影响吗?(有)

6、放环后的育龄妇女要定期检查吗?(要)

7、育龄妇女外出做工、经商,要办婚育证吗? (要)

8、违法生育的公民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吗?(要)

9、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享受计划生育奖扶金的年龄是几岁?(60周岁)每人每年960元(80元一个月)

10、符合生育条件的生育二胎,需要办理再生育审批吗? (要)

第二篇: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腐败问题调查问卷

1.您认为当前扶贫领域干部廉政建设、廉洁自律情况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您认为当前扶贫领域干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3.您认为当前机关干部整体作风建设情况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4.您认为当前机关干部在扶贫方面办实事作用发挥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5.您身边有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生吗? A.较多

B.一般

C.很少

D.无

6.您所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工作配合状况是? A.配合默契,有团队精神 B.配合一般,但执行力度高 C.各自为政,缺乏协作 D.相互推诿扯皮

7.您所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是否存在以下作风问题? A.遇到问题不敢担当 B.不作为、不干事 C.办事效率低

1 D.态度恶劣 E.不存在以上问题

8.您所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是否有追求形式主义、不求实效的现象?

A.严重

B.较严重

C.很少

D.无

9.您所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是否有官僚主义、吃拿卡要的现象?

A.严重

B.较严重

C.很少

D.无

10.您所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在享乐主义方面是否有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等突出问题?

A.严重

B.较严重

C.很少

D.无

11.您所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在奢靡之风方面是否有挥霍浪费、以权谋私现象?

A.严重

B.较严重

C.很少

D.无

12.您所了解的扶贫领域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中是否存在问题?

A.严重

B.较严重

C.很少

D.无

13.您所接触到的扶贫干部中是否有工作不深入、不了解基层的问题?

A.严重

B.较严重

C.很少

D.无 14.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15.您认为当前扶贫干部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如何?

2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16.您认为当前扶贫干部在理解掌握政策、贯彻执行各项任务方面做的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17.您身边有干部脱离群众、不务实的现象吗? A.严重

B.较严重

C.很少

D.无

18.您所了解的驻村工作队为村、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落实的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19.您认为作风建设年活动对推进扶贫工作开展有大的改变吗?

A.有很大改变

B.有一定的改变

C.改变不大

D.无改变

20.您对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和腐败问题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第三篇:2012年妇女儿童工作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是促进人才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当前我校乡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了解家长和儿童的意愿和需求,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工作干预措施.

一、未成年人青春期家庭教育现状

与孩子的关系。对家庭亲子之间的关系,85.9%的家长表示“很满意”或“较满意”;认为关系“一般”的占12.2%;认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只占1.9%. ----大多数家长注意加强与儿童的对话和沟通。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的闲暇时间,有82.2%的家长能与儿童聊天,60.6%的家长能与儿童游戏玩耍;周末有84.1%的家长与儿童聊天,67.3%的家长与儿童游戏玩耍。

二、未成年人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调查中提出孩子在家庭里需要获取帮助的7个方面的问题时,家长的支持能力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属于传统的知识、技能范畴的问题,有不少家长是具有支持能力的;但在电脑、网络等新的知识技能方面,更多家长欠缺支持能力,有时甚至还不如

孩子掌握得多。

调查显示:

——家长认为自己“比较熟悉并能给予辅导”的,只有“人际关系问题”(40.9%)一项。

——家长认为自己“懂得一些,能帮助点”的,有:“历史知识问题”(62.3%);“作业碰到难题”(57.6%);“体育运动技巧”(54.1%)和“文学艺术知识”(50.5%)四项。

——家长认为自己“没学过,指导不了”的,有:“如何利用网络”(64.9%)和“电脑使用问题”(60.7%)。说明在电脑和网络方面家长辅导更有困难

三、未成年人青春期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1父母教育观念的偏差

在大多数家庭里,亲子关系不平等,缺乏真正的家庭民主,孩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许多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要求子女绝对的服从,家长并没有注意到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的过渡阶段,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而事实上,我们许多家长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许多父母头脑中还残留着“孩子是自己私有财产”的封建宗法制度的亲子观和“重智轻德,过高期望”的教育观,习惯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子女,甚至于强迫遵从,极易造成与子女的冲突。

1.2父母缺乏对子女的了解

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对事物极其敏感,有了独立的倾向,情感起伏大,有叛逆心理,难于驾驭。而多数家长缺乏发展心理学的心理知识,不了解子女身心成长的特性,认识不到子女的个别差异,忽视子女的各种需要,这是造成青春期亲子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1.3父母教育方法的误区

父母对子女干涉太多,管教太严,望子成龙心切,而父母却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过度的溺爱,造成子女需求无度,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若是无法满足,则对父母产生不谅解。嘴上说爱,但表达出来的爱,孩子却无法感受,这种对“爱”的理解的错位,再加上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亲关系的极端冲突,终于酿成了这一个又一个家庭悲剧。

一份调查显示,在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突出:非语言沟通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非语言沟通被忽视。“当孩子有话向父母倾诉时”,家长不会放下手中的家务,注视孩子的眼睛去倾听。语言沟通方面,从尊重、信任子女角度,父母在语言上表现不尽如人意,91%家长“当孩子犯错误时,常常唠叨、指责”,约96%父母喜欢用“不要”、“不许”,的语句指责孩子

的行为。沟通态度方面,55.5%父母无法做到“多听少说’。 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沟通方法,致使亲子关系陷入困境。

另外,做事不能以身作则,有时过度情绪化等也是造成冲突的原因。

1.4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依赖心理

每年高考后,随着一大批新生离家赴外地求学,许多家长出现了“不适应症”。送子“亲友团”的大量出现与其说是不放心孩子,不如说是一些家长在满足自己不愿与孩子分离的心理。过去一提到“心理断乳”,人们只会想到孩子应该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其实父母同样也需要摆脱对孩子的心理依赖,走向精神独立。在亲子矛盾升级的家庭,大多是孩子想摆脱父母的控制,而父母死不放手。不少家长没有克服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恶化亲子关系的心理原因。

2.从子女方面分析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产生成人感和独立需求,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心理开始封闭,有时候很多话愿意给朋友讲,也不会给父母讲,逐渐表现出与父母沟通的困难性。但青少年时期子女的这种独立需求和自我意识却受到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往往不能真正地独立处理事情,其思维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

能力,容易偏激,自以为是,却又不懂控制自己,常会因为小事与父母发生冲突。这个时期的孩子常不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用心,据调查显示,近半的受访青少年承认不明白父母的想法,这样势必加大了亲子沟通的难度。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说,亲子间的地位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性,随着青少年的发展,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不断提高,青少年会努力地想改变自己的地位,亲子冲突便与青少年的这种努力的表现有关。

3.其它方面的原因

3.1社会转型,家长压力延续到孩子

伴随社会在发展中的转型,家庭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多数家长渴望增强独生子女在今后生活中求职和获得社会升迁的竞争力,而不断强化追求高学历的观念,从而不断从精神上对面临中考、高考的子女施加压力,从学业上给子女加重负担,很大程度是想寻找一种安全感。《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学生教育几乎成为家庭战争最大的火药桶。文中报道说,冯女士儿子草草应付作业,对此不满的冯女士叫儿子返工重做,儿子一边甩脸子抹眼泪,一边不服较劲,矛盾迅速升级。冯女士终于忍不住抬脚踢了儿子,结果造成脚趾骨折。冯女士对儿子常常束手无策,每遇儿子不听

话,都要爆揍一顿,但打完就后悔。平时,他们一家倒也和和睦睦,“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 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产生了亲子冲突。

3.2代沟产生冲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代人在观念和认识上造成差异,形成代沟。过去的文化传递方式主要是父辈模范文化,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父辈的言传身教。现代社会的文化传递是“平辈模范文化”,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平辈。而将来的文化传递方式是“子女模范文化”,父母要向孩子学习,全社会进入一个学习的时代。因此,当家长固守原有的传统价值观,而没有尊重孩子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矛盾,并导致亲子之间的冲突,也不利于教导出优秀的孩子。

3.3物质需求产生经济冲突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产生攀比心理。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过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

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形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但在经济方面由于青少年阶段仍须仰赖父母经济方面的支持。孩子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家长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的心理产生矛盾,即可能引发冲突。

三.加强未成年人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对策方针 1.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调适青春期亲子冲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的核心则是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育期望,进而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家长要正确看待冲突,认识到亲子冲突是正常的并且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要认真地反思自己,比如要树立“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和“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等观念,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坚持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来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听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参加家长学校的研讨交流会、主动要求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以及阅读各类家庭教育书籍等不同形式,逐步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家长要

把转变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认识,升华经验,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2.家长要加强学习,充分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所以建议家长们放下长辈的尊严,从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入手,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苦衷以及孩子的需求。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走近孩子的心灵,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判断孩子青春期的各种心理、行为;才能在沟通与交流中求大同存小异,达成相互的谅解;才会收到家长舒心,孩子满意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孩子?这就要求家长加强学习,全面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要教育好孩子,就要自己先学习。只有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学习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好家长。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对孩子在青春期的各种行为予以正确地归因,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青春期方面的知识。

3. 实现双向互动沟通

沟通是出现心理相融的基础,心理相融又是产生密切关系的基础。因为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青春期代际冲突往往越剧烈,好的亲子关系尤显珍贵。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单向沟通只有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不存在另一方向的信息传递,因此不会出现亲密的关系,相反会更多地出现矛盾和隔阂。针对青春期子女和父母为了缓解亲子冲突,父母必须注意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并使用正确的方法。

以定时沟通为例: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2—3次,每次沟通时间为1—2小时。沟通时,父母必须去积极地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交流气氛,要对彼此的分歧持宽容态度。沟通的内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机的,前者主要用于了解子女的情况,后者主要用于情感的交流。一般情况下的沟通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做设计好的沟通,然后用更多的时间做随机沟通。沟通时要注意让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子女毫不顾虑地表达,家长要把自己打开,不能一味地做倾听者或说教者,也要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这种程序的沟通会使子女形成对父母的信任,把自己青春期特有的困惑、忧虑等及时地与父母交流,得到亲人的建议和帮助,这样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形成了。

4.家长和孩子角色互换

在亲子交往时使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互换的基本观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分析看待某一问题。角色互换的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相融。角色互换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体验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从父母的角度去体验父母的心理状态。在进行角色互换时,角色体验的重点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的体验,因为孩子很难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湖南父子在夏令营里互换角色三天后,身为父亲的甘志文说,这次亲身体验了孩子的生活,孩子也确实不容易,以前自己会要求俊俊每次考试一定要拿优,以后不苛求他了,只要尽了力就好。同时,过足了“爸爸”瘾的甘俊也说以后要体谅父母。原来,这几天,他除了“上班”,还得做饭、检查作业和辅导功课,平日只顾学习的他这才知道父母有很多事要操心。 事实证明,通过角色互换达到互相理解,这是缓解亲子冲突、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5.学会向孩子学习

信息时代动摇了我们作为家长的权威地位,大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家庭教育进入了共同成长的时代。两代人的差异在增大,两代人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向孩子学习,其实也是父母的一个儿童观问题。

在孩子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比起成人来,青春期的孩子又更容易接触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并且愿意亲自去尝试,去实践。所以,当大人们还在为某种新事物评头论足的时候,这一新事物早已在孩子们中间流行开来。当大人们还在为某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是非得失争论不休时,这种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孩子们已习以为常。父母放下架子、收起面子,积极主动地向孩子学习,适应现代文化传递方式,已是一种必然。尤其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当成年人用尊重、平等、学习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亲近孩子,扫除隔阂。向孩子学习——这恰恰是化“代沟”为“代桥”的有效手段。

第四篇:孤残儿童调查问卷

《xx区孤、残儿童救助与权力保护状况调研》

调查问卷

1、贵省(区、市)18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下的孤儿、残疾儿童及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农村、城市的孤儿、残疾儿童各是多少?孤儿的标准是什么? 答:我区18周岁以下孤儿有197人,残疾儿童有226人,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28人。农村、城市的孤儿分别是182人,15人,农村、城市残疾儿童分别是201人,25人。孤儿的标准是0-18周岁以下被父母遗弃的、非婚生子女无人抚育的、父母双方有一方死亡,另一方遗弃孩子逃离的子女,均视为孤儿。

2、近5年来贵省(区、市)孤儿、残疾儿童人数是增长还是减少?其增长或减少的比例数量、增减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我区孤儿残疾儿童人数是增长,其增长的比例是0.5%,孤儿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母亲来自外地,孤儿失去父亲后母亲也会悄然离去。二是孤儿母亲死亡或父亲离异后,父亲失去生活信心流浪在外。三是父亲死亡后,母亲改嫁时公婆不同意儿媳妇担任孩子的监护人。残疾儿童增长的原因:一是年轻的父母生活常识不足,加之医务人员不谨慎,用药致使孩子药物中毒致残。二是个别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孩子患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造成身体某一方面的终身残疾。三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不仅社会生

活节奏变快,而且家庭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个别家庭因生活压力大,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和无力顾及孩子,致使孩子在无人照看或监护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而造成的残疾。

3、贵省(区、市)孤儿、残疾儿童增长及救助动态情况的了解及掌握途径有哪些?根据现有的渠道能否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孤儿、残疾儿童增长及救助动态情况?

答:由于时间紧迫,针对甘州区来说主要是向24个乡镇、街道残联打电话询问孤儿、残疾儿童增长及救助等相关问题。根据现有的渠道基本上可以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孤儿、残疾儿童增长及救助动态情况。

4、贵省(区、市)被纳入城乡低保、特困户救助或五保供养范围孤儿残疾儿童有多少?所占比例?

答:我区城镇孤儿、残疾儿童已全部被入低保、特困户救助范围,农村孤儿五保供养的是18人,占10%。孤儿纳入低保的55人,占30%,农村残疾儿童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的是46人,占46%。

5、国家对孤、残儿童的养护、救助、康复、教育、就业等权利保护现有哪些具体措施?现有制度是否能有效保障孤、残儿童权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略)

6、贵省(区、市)对孤儿、残疾儿童权益保护有何具体措施及优惠政策?相关制度是否合理?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我区对孤儿、残疾儿童权益保护主要有:纳入五保救助、计生困难家庭救助、低保救助、通过合法手续进福利院等优惠政策。相关制度不太合理。主要问题有多个部门相互扯皮,多项政策之间存在无人救助孤儿、残疾儿童的“真空地带”。

7、贵省(区、市)是否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孤、残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其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我区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孤、残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主要解决孤儿、残疾儿童生活保障、上学、医疗救助等问题。

8、贵省(区、市)对孤、残儿童的救助和权利保护采取了那些措施?

答:我区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在生活上纳入低保和五保供养。二是在医疗上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互助范围。三是在教育上学龄孤儿、残疾儿童在与其他孩子享有“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辅导教材,对寄宿孩子给予伙食补贴等。

9、孤、残儿童救助和权利保护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有何建议?

答:主要问题有一是责任不明确。二是资金不到位,政策不具体。针对孤儿、残疾儿童没有专门的硬性文件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医疗就学与救助。建议有:一是制定专门的救助政策。二是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三是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孤儿、

残疾儿童特殊照顾。四是将孤儿、残疾儿童列为当地贫困户,每年两节期间得到政府特殊关照。五是明确孤儿救助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各级政府应该把孤儿救助视为自己的法定责任,把做好孤儿、残疾儿童救助工作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必要的保证。六是民政部门广开融资渠道。七是开展针对孤儿、残疾儿童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八是继续开展好党员领导干部与孤儿、残疾儿童结对帮扶活动。

10、孤、残儿童入学教育情况怎样?特殊教育有哪些类型?就学的人数及比例?未入学的孤儿、残疾儿童有何教育方式?

答:我区孤儿、残疾儿童入学受教育情况良好。我区的聋哑孤、残儿童主要在市聋哑学校上学,特殊教育只有一个聋哑学校。学龄孤儿就学的人数是141,达到99%。学龄残疾儿童就学的人数是150,达到75%。未入学的孤儿、残疾儿童主要依靠基层社区、家庭来辅导教育。

11、孤儿、残疾儿童是否全部进入医保、社保?其费用谁承担?

答:我区孤儿、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医保,社保未纳入。其费用由民政部门承担。

12、对残疾儿童家庭有哪些帮助措施?如何更好地帮助残疾儿童家庭?

答:对残疾儿童家庭有哪些帮助措施主要有:一是计生困难家庭救助。二是把残疾儿童家庭纳入低保救助。三是将残疾儿童家庭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各级政府应该把残疾儿童家庭救视为自己的法定责任,对他们应“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充分发挥各级残联、民政、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对残疾儿童家庭给予帮助支持和救助。

13、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如何?有哪些具体的就业保障措施?农村残疾儿童及残疾(成)人自然就业能否有效保障其权益?

答:我区残疾人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措施有:积极协调区政府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全面推行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和支持力所能及的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农村残疾儿童及残疾(成)人自然就业基本上可以有效保障其权益。

14、贵省(区、市)孤儿、残疾儿童违法犯罪情况如何?孤儿、残疾儿童违法犯罪的年龄结构、违法犯罪类型主要有哪些?对孤儿、残疾儿童违法犯罪有何预防对策及建议?残疾(成年)人犯罪人数、比例、主要类型是什么?

答:我区没有孤儿、残疾儿童违法犯罪情况。对孤儿、残疾儿童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孤儿、残疾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近几年,我区残疾成人没有犯罪案例。

15、现有哪些措施保障孤儿、残疾儿童遭受家庭内外的暴力和凌虐?

答:加强与提高基层社区、家庭及各相关部门对孤儿、残疾儿童的监护,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能理解、关心、帮助、关爱与救助孤儿、残疾儿童,使他们尽可能的免遭家庭内外的暴力和凌虐。

16、目前对孤儿、残疾儿童的教育养护模式有哪些?最佳方式是什么?

答:目前我区孤儿、残疾儿童的教育养护模式主要是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家庭教育。最佳方式是各个方面有机结合。

17、保障残疾儿童及残疾人自由活动与获取信息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如何?

答:我区自2000年以来,对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非常重视,城镇主干道都设有盲道和坡道,部分特殊地方设有电子语音提示,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基本上能间接获取无障碍环境设施的信息。

18、通过民政部门明天计划康复的残疾儿童有多少人?占本省(区、市)残疾儿童的比例是多少?

答:我区通过民政部门明天计划康复的残疾儿童有18人.占全区残疾儿童7.9%

19、对本课题的调研有何具体建议?

答:这次课题调研很好,很及时。课题内容基本上涉及了孤

儿、残疾儿童的方方面面。希望调研结束后各级政府尽快出台相关孤儿、残疾儿童的硬性政策,以切实保障孤儿、残疾儿童的权益。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八日

第五篇: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人数还在迅速扩大……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人形容他们是“野草一样成长”。渐渐地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 (此次调查不记名字)

1.性别 A 男 B 女

2.经常与父母联系吗 A 要 B 不要 C 无所谓 2.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否应该和父母在一起 A是 B 不是 C 随便 3.想父母吗 A 非常想 B 一般 C 不想 4.做错事被批评时会当面顶撞 A 会 B不会

5.会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吗 A会 B 不会 C 有时会去 6.在学校里的朋友拥有情况 A有很多 B 没有 C 基本没有 7.害怕陌生人 A 不害怕 B 害怕 8. 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 A自己解决 B 不解决C 找人帮忙解决 9.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吗 A 是 B 不是 C 有时 10.觉得自己怎样 A 不好 B 很好 C 一般 11.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吗 A 是 B 不是 C 有时 12.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 A 没有感觉 B 是 C 不是 13.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A 是 B 不是 C 有时 14.觉得社会怎样 A不公平、看不到希望 B 公平 C 没感觉 15.想父母吗 A 非常想 B 一般 C 不想

以后要好好学习哟,我们下次有机会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