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试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试
2014编辑记者业务考试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总结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 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
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② 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维护
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③ 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处理好改
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要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评判、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4.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一定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5.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2)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3)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4)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5)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自由权利的现象。
6.舆论导向的含义:是指在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实施社会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更是把舆论导向问题提到一个新的理论和认识的高度来强调,他深刻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宣传、教育、鼓舞、引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的要求。(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自觉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针。(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4)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5)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啊贯彻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善于和敢于回答广大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敏感问题。(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
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观念、责任要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处理矛盾的科学方法。
2, 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
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哪些应该多报、详报,哪些应该少报、简报。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3, 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审时度势。了解大局,服从大局,
服务大局,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制宜。度能够把握的好,是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战线领导干部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能力的检验,是思想、政治、理论、政策、业务水平的综合检验。
4, 只有把好关、把好度,才能确保导向正确,水平提高,阵地巩固。影响扩大,既要在政
治上,政策上把好关,又要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具体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归根结底是要在导向上把好关,把好度。
7.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社会所实行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功能: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到社会发展(晴雨表、候风仪);社会调节功能(传声筒、排气阀);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制衡功能;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关于舆论监督思想的学习,是我们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一是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二是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三是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出发,促进问题的解决。四是舆论监督要客观公正、事实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五是舆论监督既然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要在党委领导下有序进行。
8.“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
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要做到政治家办报办台,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要素。二是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三是突出重点,把握政治方向。四是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五是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报
在新的形势下贯彻政治家办报办台方针,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方针,确保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就要适应新时期新舆论工作的需要,高标准地搞好新闻队伍建设。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要打好政策法律纪律根底、要打好群众观点根底、要打好知识功底、要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新闻来源必须真实可靠;报道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用的背景材料必须真实,包括描写细节都必须确有其事,实实在在,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不得加以主观想象、拔高、夸张或隐瞒。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本质真实。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的真实,而且要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以及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努力做到整体真实;不仅要反映事物的外部状况,而且要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现象,而且要反映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10.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11.“三贴近”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贴近实际”就是新闻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要树立实践的观点,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推动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具体是在,扎实深入。 “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要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焦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激烈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新闻报道更加入人情人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接近群众”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让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要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亲切可信,深入人心。
按照“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提高引导水平和宣传艺术的可靠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观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听的兴趣等方面下功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坚持“三贴近”原则,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体制上创新。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递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1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表明,新闻媒体既要积极引导舆论,保持正确导向,又要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这一循环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
2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的范畴,举凡先进文化,都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会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实现了人们的利益。,这是精神和物质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使然,无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都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需品。
3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因此,要遵循新闻工作内资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重视经济规律的作用,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5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3.“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针,它们深刻反映了我国文艺的发展规律。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保证。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本身就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作为我们党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由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此后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进一步系统论述。 坚持“双百”方针,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切实保障创作自由和评论自由,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双百”方针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生动概括,是民主精神,群众路线在文化艺术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内在要求。 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文艺创作中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主旋律和多样化是辩证、有机的统一。主旋律是时代精神、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 主旋律必须通过多样化题材、形式、手法、风格去表现,它本身是丰富多彩,不断创新的。多样化不能与主旋律背道而驰。而是要与主旋律相呼应。相和谐。多样化应该健康向上,不能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的东西,要多样化地唱响主旋律,多
题材、主题、样式、风格的相互促进。文艺园地才能百花盛开。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14.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1)要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2)在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3)要树立坚定的国家意识和大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整体对外战略;(4)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事实为主、以我为主的方针;(5)考虑宣传重点内容和工作部署,一定要着眼于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15.新闻舆论的性质、地位、作用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总要求和主要任务
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及“五个必须”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的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1、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3、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5、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16.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一是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二是新闻工作以全社会为其工作对象,新闻工作者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十分广泛的联系。三是新闻工作者要具有简单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四是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新闻工作者作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法官”。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六是新闻工作者往往是事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所发生的事件报道出去,使得新闻工作者所反映的生活同复杂的实际生活产生一点的距离,因为新闻职业具有浮光掠影的特点。
17.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承担的责任,社会责任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是新闻工作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对事实,对受众的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
18.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一是政治修养。二是思想修养。三是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四是业务能力修养(包括政治判断能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社交与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19.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主要是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约束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方面社会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有
效的规范像是、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以及新闻传播活动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职业,作为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以及调整它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新闻职业道德才逐渐系统完善起来。首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同普遍的道德现象一样,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它的内容和形式,最终都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其次,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的业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新闻事业在传播和发布新闻信息时所显示的社会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第三,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它反映了人们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的殷切期望。
20.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一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原则;二是社会主义新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得以贯彻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2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音;
2、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保持媒体的公信能力;
3、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22.《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自觉追求德艺双馨;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文明举止,自尊自爱,通过严格约束日常行为,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媒体公信力;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不得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
23.广播的传播特点主要有: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5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
24.电视的传播特点主要有:1信号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强4在传播劣势上,同广播一样,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
25.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征,被划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和音乐。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26.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图像:文字 、示意图与图表、照片与图片、影像
27.电视影像的要素:镜头与蒙太奇;画面构图;光线; 拍摄角度;运动镜头;景别
28.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
1、易于接受。
2、可听性
3、准确性
4、完整性
5、通俗性
29.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在节目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写解说词的时候要兼顾音响的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文字要对音响作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凡能用音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
30.电视新闻中画面、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负载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画面、同期声、文字解说,相对于电视新闻的整体而言,都是不完整的,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电视新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稿要紧配合画面,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资的涵义,交待画面无法交待而又必须传达的信息,使同期声、解说词与画面形成一体。
第二篇:多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闻与宣传差别的描述?( ABD)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B.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D.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ABCD)A.群众路线B.媒体职能C.党报理论D.新闻真实
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ABC)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B.政治家办报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
4.下列领导人及其观点之间对应关系无误的选项有哪些?(ABCD)A.邓小平——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B.江泽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C.胡锦涛——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D.习近平——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以下哪些要求决定是否报道?(ABD)A.新闻价值B.工作需要D.社会效果
6.下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哪些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ACD)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7.党报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点?(ABCD)A.党报党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B.党报党刊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C.党报党刊应成为党的事业D.只有真正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
8.在新闻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的方法有哪些?(ABCD)A.为人民群众服务B.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并开发群众资源C.怀有群众意识,尊重并了解群众D.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使用群众喜爱的新闻语言
9.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有哪些?( BCD ) B.互联网C.手机等移动媒体D.微博平台
10.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有哪些?(ABCD)A.坚持党性原则B.坚持以人为本C.不断改革创新D.加强人才建设
11.关于新闻价值这一理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BCD)B.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C.许多新闻事实被报道,并非只具备了一种新闻价值的要素,而是往往具备了多个要素D.新闻价值的高低大小并非绝对,尤其是多个事实的对比中,新闻价值显示出不同的层次
12.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 ABCD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D.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变得重要
13.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带来的新情形有哪些重要的意义?(ABCD)A.空间距离在交往中不再具有抉择性意义B.使经济交换本身发生重要转变C.大大刺激了精神交往的成长D.用时间消灭空间呈现着一种无限成长的趋向
14.“有机的报刊运动”是马克思对报刊报道新闻特点的概括,其观点成立的原因有哪些?( ABC )A.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事物前后的连续(联系)与统一整体之中B.人的智能不能查验得出各种现象的纷繁情形C.新闻真实的获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苛求一次性完成
15.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创新?(BCD)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C.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D.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16.“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ABD)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17.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或网络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哪些?(ABC)A.进行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18.根据谣言传播公式的内容,以下传媒的做法中能够有效阻击谣言传播的有哪些?(AB)A.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B.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谣言的辨识力
19.以下强调“按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 BC )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央文件)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中央文件)
20.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AD )A.“走转改”只是运动式的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21.下列表现中,反映了新闻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的选项有哪些?(ABC)A.电视时政报道以各类会议为主,用长时段进行播报B.新闻头版的版面严格按照报道对象的职务高低顺序进行编排C.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讨论
22.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中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下建议中值得媒体采纳的有哪些?( ABCD )A.中央级媒体应当走在传媒业前列,带头执行规定要求B.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关于新闻报道的文件,便于更好的落实C.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优势,改进原先传统媒体的新闻文风D.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自觉摆脱行政化思维
23.新闻报道方法的单一和简单化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遭到公众批评的方面之一。胡锦涛指出需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ACD )A.善于用事实说话C.提高新闻的感召力D.注重改进文风
24.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职责或使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BD ) B.监督社会状况D.监督公权力和政府官员
25.马克思对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些著作中?(AC)A.《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C.《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26.恩格斯对新闻出版自由提出的缺一不可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ABD )A.发表意见前不必得到许可B.发表的途径通畅D.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言不由衷
27.下列关于现代报刊与隐私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哪些?(ABC)A.报刊不能揭露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活动等B.如果个人活动对社会造成祸害,则其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可以成为报刊的报道对象C.当处于公开的政治、社会活动之中,个人活动就不属于个人私事
28.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的理念的选项有哪些?( ABCD )A.报道中要做到将事实与观点分离B.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或倾向的词汇C.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D给予受批评者答辩的机会,做到形式上的客观
29.下面做法符合马克思所提的“一般的公正”原则的有哪些?( BC)B.呈现事件所涉各方的事实和观点C.报纸给予某事件争议双方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30.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论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哪些?(BCD)B.毛泽东曾提出过“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等重要观点C.创立时期马恩的思想中既包括新闻的基本理念,也包括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D.当下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又一次创新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切忌采用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要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的实际情况,要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要能够真正用它们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记协一直坚持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努力增强新闻从业人员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到2012年,我国正式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达25万人,新闻从业人员达90多万。对这支队伍,党和人民寄予厚望,也倍加严格要求。
2003年中国记协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一起向全国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新闻事业能否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一代,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精通本行业业务,品行端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首先,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这对我们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解决作风、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其次,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的新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也使新闻领域出现了一些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损新闻事业形象的问题。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等有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现象。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端正作风、文风,才能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第三,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提高队伍素质的紧迫课题。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新闻队伍也不断壮大,一批又一批年轻同志进入新闻队伍。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知识、有创意、有激情,但对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国情了解不够,客观辩证地剖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经历,个别新闻从业人员政治意识淡薄、群众观点淡化。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加强作风、文风建设,才能继承优良传统、强化社会责任,锻造出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新闻队伍。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更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途径,“走转改”活动就是这种创新的产物。北京市认真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实践表明,“走转改”活动顺应了当前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契合了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新期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文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活动”中,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一个不能少”地在全体新闻工作者中,普遍进行学习、教育活动。为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避免空洞说教,许多地方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与生动、活泼、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学习促进行动,以行动巩固学习成果。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
近几年来,明荣知辱、褒荣贬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记协在新时期的工作指导方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重庆晚报》一批年轻的新闻人自发归纳并以之自律的《新闻采编“八荣八耻”》在全国新闻界广泛传颂: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荣,以漠视正确舆论导向为耻;以“三深入”、“三贴近”为荣,以“遥控采访”、脱离群众为耻;以追求客观真实为荣,以编造虚假新闻为耻;以采访全面准确公正为荣,以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为耻;以雅俗共赏真情关怀为荣,以格调低俗追求卖点为耻;以编稿严谨把好关口为荣,以马虎了事不负责任为耻;以热爱学习爱岗敬业为荣,以得过且过“打工意识”为耻。
通过学习,我深切的认识到,做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奋斗业绩,鼓舞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同时,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敢于对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政治家办台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听众喜闻乐见。
东方网记者 徐程
2013年12月3日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前不久,参加了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班,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及其对我们所从事的新闻宣传的指导必要性,感悟颇多,认识颇多……。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对于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精通本行业业务,品行端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深切的认识到,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奋斗业绩,鼓舞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同时,我还清醒的认识到,要敢于对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做为一名xx工作者,我们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政治家办台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听众喜闻乐见。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设、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围绕、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最后,我要说的是:做为一名xx工作者,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干好本职工作,为旅游事业的再次飞跃贡献力量。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模版]
陈力丹 2006-01-16 14:43:38.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
马克思1818.5.5—1883.3.14
恩格斯1820.11.28-1895.8.5
《莱茵报》,马克思参与创办,后期是实际上的主编(1842-1843年),恩格斯是该报通讯员。
《新莱茵报》,马恩创办,马为主编(1848-1849年)
《纽约每日论坛报》马恩为之撰稿(1851-1862年)
他们为200多家报刊撰稿,论著中提到的报刊约1500种,其中《泰晤士报》提到约1000次。创办或主编、编辑的报刊12家。
二、马恩的传播与新闻思想
1,“世界交往”的观念
A.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
社会生产结构将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
劳动力结构将以智力劳动(即白领)为主;
社会资源结构将以信息、知识为主;
居于社会中心位置的将是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不再是行政权力)。
(参见《全集》46卷下册218-223页)
B.对电子媒体(当时仅有电报)本质的认识:
用时间消灭空间。(参见《全集》46卷下册16-33页)
“电报已经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证券交易所;铁路和轮船已经把交往手段和交换的可能性扩大了100倍。” (马克思,全集10卷653页)
“由于交往手段的持久发展, —— 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恩格斯,全集22卷554页)
C.对民族交往的认识:以全人类的发展为衡量标准。
恩格斯论“精力充沛的美国佬”与“毫无作为的墨西哥人”(参见《全集》4卷513页和6卷326页)
2,对新闻的认识
A.变动产生新闻。
B.新闻的层次变化。
C.新闻时效。
马克思:“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卷120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D.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报纸的有机运动”。(同上,第211页)
E.“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1862年提出,《全集》第48卷12页)
3.党报思想
“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恩格斯,《全集》4卷300页)
说明:原文”die Presse einer Partei”应翻译为“一个党的出版物”(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印刷品传单),是在一般意义上谈政党出版物的任务,不是指面向社会发行的有党派倾向的报刊。
当时“党”的组织结构相当松散,与列宁以后共产党的差别很大。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
A.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要遵循“党的精神”。
B.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章)。
恩格斯的概括:党的领导机构对党报实行“道义上的影响”。(全集38卷8
8、517页)
三、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
列宁1870.4.22-1924.1.21
列宁创办和主编的党的报刊有40多种,没有给党报党刊以外的报刊撰写过稿件(这也是党的纪律规定的),没有写过新闻。在党的报刊上发表的全部是政论。
列宁参与的代表性报纸:
旧《火星报》(1900-1903年)
与劳动解放社共同创办,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同为主编,实际上列宁全权负责,共主编了52期。
《真理报》(1912年5月5日创刊)
列宁领导创办,1917年起为党中央机关报,5月5日为前苏联出版节。
四、列宁的党报思想
1,党报的党性
列宁提出“党性”概念的背景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898-1903年不存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自行活动,造成“党”的意识淡漠。
列宁1903年提出:从小组习气转变到党性。
列宁提出的衡量党性的三条标准(1905年):
A 党的纲领 B 党的章程 C 党的策略决议
(参见《列宁全集》2版12卷7
9、95页)
列宁对党报党性的论述
观念上,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齿轮和螺丝钉”的有缺陷的比喻;个人创造性和爱好的广阔天地,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参见《全集》2版12卷93-94页)
组织上,党报和著作家必须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并接受相应组织的领导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设想
十月革命前夕(1917年9月28日)提出设想:没收大资产阶级的报纸和印刷所,首先给予国家,其次给予在两个首都获得10-20万选票的大党(复数),第三,给予有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例如1万人以上)。(参见《全集》2版32卷157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天(1917年11月9日)列宁签署公告:
“一旦新秩序得到巩固,所有不利于报刊的行政措施都将废除;根据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规定,在对法律负责的范围内,新闻将得到充分的自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4卷117-11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列宁论苏维埃报刊的任务
背景:1918年3月起实行强制性的劳动公社制度,即共产主义试验,取消商品交换、实际上取消货币、逐步消灭家庭劳动,实行公共食堂等等。
两个要点:
A.树立模范的劳动公社的榜样:“我们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使榜样力量在新的苏维埃俄国成为首先是道义上的,其次是强制推行的劳动组织的范例。”
B.在报刊上设立“黑榜”。
当时列宁认为:取消报纸的订阅制而实行分配制,是向共产主义迈进了一大步。
他说:“让我们的报刊上那些所谓日常新闻的材料减少到十分之一(如能减少到百分之一更好),而让那些向全体公民介绍我国少数先进的劳动公社的模范事迹的报刊广泛销行几十几百万份吧!”(参见《全集》2版34卷137-138页)
1920年底列宁取消共产主义试验,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恢复报刊的订阅制。
1922年3月在党的十一大上,他反对通过禁止《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参见《全集》2版43卷131页)
附:斯大林关于党内交流的基本思想
斯大林1879.12.21-1953.3.5
列宁1922年底和1923年初评价6位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是:
斯大林,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托洛茨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40年被刺杀)
加米涅夫,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被处决)
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被处决)
布哈林,真理报主编,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8年被处决)
皮达可夫,苏联银行行长,中央委员(1937年被处决)
1925年斯大林禁止1910年起由列宁倡导出版的党内《争论专刊》,提出:
“我们不是自由主义者,在我们看来,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 “形式上的民主是空洞的,而党的利益才是一切” (《斯大林全集》7卷
319、320页)
苏联党1937-1939年“肃反扩大化”错误的恶果:
1934年党的17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139人,98人被逮捕和处决;1961名代表中,1108人遭到同样命运。被处决的苏共党员30万人,而当时的苏共党员总数为187万人。受到各种迫害的人总数800万人。
军队系统,元帅5人中3人被杀,16名最高级和次高级将军中15名被杀,67名军级指挥员中的60名、199名师级指挥员中的136名、397名旅级指挥员中的221人被杀。
1939年18大时,党员人数减少到不到160万人。斯大林在18大上说:“本届第18次代表大会共代表将近160万个党员,就是说,比第17次代表大会时少了27万个党员,但这一点坏处也没有。相反地,这正是好转的现象,因为党由于清除了本身的坏东西而巩固起来了。”(《斯大林文选》第242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五、毛泽东的新闻活动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1.1918年10月参加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连续听课半年。
2.1919年7-8月主编《湘江评论》周报。
3.1919年11月-1922年12月,任湖南《大公报》馆外特约撰述员,组织了两次有名的时事讨论。提出:“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其他(略)
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新闻活动
刘少奇(1898-1969)1922年主持《安源旬刊》;1940-1941年任《江淮日报》社长。领导人民日报创刊。
周恩来(1898-1976)1919年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100多期,主持《觉悟》杂志。抗战时期党的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董事长;延安广播委员会主任。
邓小平(1904-1997)1933年5月-1935年1月主编中国工农红军机关报《红星报》。
六、毛泽东的党报思想和新闻思想
1.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提出其党报思想
原来: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
毛泽东改为:一边区二国内三国际四副刊
毛泽东党报思想的要点:通过报纸指导工作。
1948年4月毛泽东将他的党报思想概括为以下的名言:
“报纸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2.毛泽东论党报和党的宣传工作的党性
两个要点:
第一,总体的党的意识,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第二,新闻和宣传工作要符合党的政策和策略。
3.党报的基本工作方法:典型报道。
1942年4月30 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头条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 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影响群众积极春耕》,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吴成为边区第一大典型。此后共宣传了600多个典型人物和单位,效果很好。
1966年概括为:典型宜多,综合宜少。
4.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
5.报纸批评:1954年提出“开、好、管”方针。
6.“三闻”观点(1957年提出:新闻,旧闻,无闻)
7.政治家办报(1957-1959年提出,复杂的背景)
8.省级党报的五大作用: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1958年1月)
9.通过党领导的传媒开展大批判(错误,从1950年批判电影《武训传》,直到“文革”时期的报纸、广播电视“夺权”)
10.“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思想
11.新闻业的“反映论”(1957年提出)
12.新闻要真实
13.“免疫论”(50年代关于《参考消息》的论述)
14.“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1955年提出)
七、刘少奇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刘少奇的思想是对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必要补充和修正。“毛泽东新闻和宣传思想”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应当是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思想结晶。
1,党领导的传媒是“桥梁”、“导线”的比喻。
2,提出记者考察党的政策的任务(1948年10月)
3,提出“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同时有立场”的“八字方针”(1956年5月)
刘少奇:“对美联社、路透社等外国通讯社的消息,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登一些。有些报刊登国际新闻只登说我们好的,骂我们的或者说一句美国好的都被删去,这种做法是不好的。” (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下卷,第359-360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么,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谈到国内报道时,他说:“现在的新闻有偏向——只讲好的,有片面性。应该好的要讲,不好的也要讲。”(同上,第3
59、360、363页)
“新华社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同上,第361页)
4,从党和国家的传媒向社会性传媒转变的思想
“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新华社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也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新华社的评论,不是代表国家发言。新华社也不要学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 (同上,367-368页 )
记者“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 “应该让记者出名,要他对报道负责;如果犯了错误,他也要作检讨。”“记者各有个性,各有风格,有些人就喜欢某一记者的报道,只要是他的报道就愿意看。在稿件上署名,这是给与记者荣誉,也是给予压力。” (同上,36
4、380-381页 )
5,领导1956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改版
5月15日人民日报向党中央送交改版报告,两天后邓小平批复:“刘、周已阅。同意,退邓拓同志。”
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说明改版的三个方面: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1.5倍;开展自由讨论,阐明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人民日报是“社会的言论机关”,“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第124号文件,批转人民日报的改版报告。文件指出:
“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见解相反的文章。这样做就会使思想界更加活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愈辩愈明。” “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卷第483-484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改版后的情况:
头两个月的头版头条62个,经济新闻31个,会议新闻仅两条。批评性报道从6月的29条上升到7月的150条。设立固定副刊(原来只有专刊、专页)。读者来信7月3.1万封,8月4.07万封,而6月2万封。
8月相对客观地报道了波兰的“波茨南事件”,10月相对客观地报道了震惊东欧的“匈牙利事件”。较为客观地报道这些社会主义阵营的“坏事” ,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1957年以后,由于1956年6月反冒进的文章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人民日报的批评报道越来越少,到1957年2月基本绝迹。
人民日报的改版,是试图从战争时期一个党的报纸部分地向社会性报纸转变的尝试,但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倾错误而夭折。
八、邓小平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1.报纸、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980年1月)这是邓小平的基本思想
2.党的报刊要无条件的宣传党的主张。
3.对信息社会的认识:中国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
九、江泽民新闻和宣传思想
1994年1月提出舆论导向问题(四句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导向的重要性,现被概括为“福祸论”。(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时所说)
要求记者打好“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根底。(同上)
建议阅读的专题研究著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北京2004年研究生精品教材),陈力丹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0万字,定价30元。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
开明出版社2002年2版,45万字,定价30元。
(2005年4月19日整理)